内蒙古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效应论文(含5篇)

时间:2019-12-06 01:0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效应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效应论文》。

第一篇:内蒙古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效应论文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表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必将导致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致使环境问题成为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最严重的负面效应[1].鉴于现代环境问题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开展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响应研究,对正确辨析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有重要意义。有关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主要集中于工业化水平与规模、工业布局、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结构、制度和政策等影响环境的工业化因素分析,以及工业化与资源利用、工业化与环境污染、工业化与生态破坏等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方面,亦有学者对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可见,学术界已注意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的研究意义,但对二者关系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工业发展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与作用,有关环境对工业化的约束与响应研究不够透彻,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响应机理及其计量分析还鲜见报道。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与生态屏障。近年来,凭借优越的资源组合与区位优势,内蒙古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其工业化以脆弱的生态环境为背景,工业发展受到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工业化进程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态势。2005 年以来,内蒙古单位 GDP 能耗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虽逐年降低,但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表明该地区是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来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1990 ~2010 年间,内蒙古工业三废排放量增加了 1.71 倍,亦使其结构性环境污染日益突出。鉴于内蒙古是我国工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重阵地,本文在综合测度其工业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开展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响应研究,以辨析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效应。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测度

1.1.1 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基于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内涵与特征,文中构建了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 1,表 2),并分别依据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战略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国家或国际标准值、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城市的现状值、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及相关研究成果[2-5],确定工业化进程和生态环境质量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表1 和表 2).各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1990 ~ 2010)、《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0 ~ 2010)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0 ~2010).1.1.2 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文中采用加权合成法来计算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即:

式中: X、Y 分别为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ai、bi分别为 i 指标权重; x'i、y'i分别为 i 指标的标准化数值,xi、yi分别为 i 指标的实际值,xi0、yi0分别为 i 指标的标准值,m、n 分别为指标个数。各指标权重采用主客观权重的平均值确定(表 1,表 2).其中,主观权重由层次分析法求出,客观权重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据公式 1 ~2,计算出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图 1 ~2).1.2 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以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为自变量 x,分别以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自然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经济环境指数、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指数、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指数为因变量 y,利用 SPSS17.0 软件进行曲线模拟,选取拟合度值最大且通过模型检验者来构建工业化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间的回归模型(图 3 ~7).1.3 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

研究借鉴经济学中点弹性的定义[6-7],文中构建了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响应度模型,以定量揭示生态环境对工业化进程的响应特征与响应强度[6-7],即:

式中: θj(t)为 t 年份生态环境 j 分量对工业化的响应度,Xt为 t 年份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Yjt为 t 年份生态环境 j 分量指数,dYjt/ dXt为 t 年份生态环境 j 分量对工业化的导数; cj为 T 时期内生态环境 j 分量对工业化的综合响应度。利用 SPSS17.0 软件分别对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及其分量指数进行曲线拟合,得出两者的最优响应方程及其导数; 运用公式 3 ~4 计算出各年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及各分量指数对工业化进程的响应度及其综合响应度(图 8、表 3).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演进分析

图 1 显示,除科技化水平指数外,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及其他分量指数大幅提高,尤以 2000 年来增幅明显,表明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00 年后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图 2 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呈现出升高-下降-升高的“N”型变化,转折点分别出现于 2001 和 2005 年。其中,自然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经济环境指数、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指数逐渐提升,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指数则趋于下降,表明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加剧态势。由图 1、图 2 可知,内蒙古工业化水平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据综合指数的变化特征,将工业化进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90 ~2000 年间,内蒙古工业化指数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2001 ~2010 年间,其工业化指数呈直线型增加。可见,不同时段中内蒙古工业发展速度并不均衡,这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响应特征与响应强度有所不同。为此,文中将分别开展上述两个时段内生态环境对工业化进程的响应研究,以揭示其响应特征及响应强度的时序差异。

2.2 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图 3 表明,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间的拟合曲线为“U”型,即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先降低后提高的变化,其拐点出现于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 0.45(2005年)附近。相关研究显示[8-9],内蒙古于 2005 ~2006 年后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拟合曲线的走势表明: 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随工业化发展逐渐下降,当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图 4 ~7 显示,随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内蒙古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逐渐好转,环境治理力度与污染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程度则有持续加大态势。

2.3 内蒙古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分析

2.3.1 生态环境对工业化进程的响应形式与响应特征具有时序差异

1990 ~ 2000 年间,内蒙古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响应函数以三次曲线方程为多(占 60%),二次曲线方程较少(占 40%);2001 ~2010 年间,二次曲线与三次曲线方程比例分别为 80% 与 20%,表明不同时段内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响应过程具有不同的函数形式,这是由于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响应结构发生改变所致[7].图 8 显示,1990 ~2000 年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及其分量指数的响应度曲线波动较大,体现出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与促进作用交替进行; 但各曲线的变化轨迹不尽相同,表明其对工业化的响应特征存在差异。其中,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社会经济环境指数、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指数响应度曲线为“N”型变化,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指数响应度曲线呈倒“N”型走势,自然生态环境指数响应度曲线则趋于下降。从响应度数值变化来看,自然生态环境指数及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指数的响应度均为正值;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社会经济环境指数响应度由负值转变为正值;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指数响应度则由负响应-正响应-负响应-正响应转变。响应度曲线的变化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内蒙古自然生态环境、人均资源拥有量及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水平逐年提升; 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社会经济环境水平先随工业化发展逐渐降低,而后又随工业化进程逐年提高;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则随工业发展出现加剧-减缓-再加剧-又减缓的变化规律。响应度曲线的上述变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排污量及其治理力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2001 ~ 2010 年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及其分量指数的响应度曲线波动较小,除自然生态环境指数外,各曲线均有上升趋势(图 8).其中,自然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经济环境指数、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指数均有正响应特征,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指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则由负响应转变为正响应。

响应度曲线的变化表明:21 世纪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蒙古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拥有量、社会经济环境质量及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水平亦随之提升。但 2005 年前,工业化的发展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有所降低; 2007 年后,通过实施“严格限制工业废物排放总量和排放达标”的环保政策,内蒙古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开始提升,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指数的响应度逐渐转化为正值。可见,生态环境对工业化进程响应特征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严格的环境政策[7].2.3.2 生态环境对工业化进程的响应强度具有阶段性特征

表 2 显示,研究区于 2001 ~2010 年间的综合响应度数值高于 1990 ~2000 年间及整个考察期的数值,表明 2001 ~2010 年间内蒙古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响应程度更加强烈。据前文分析,该时段为内蒙古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可见,内蒙古工业化增长阶段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阶段具有一一对应关系[6-7].究其原因,该时段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与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有关,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因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过渡,使工业污染程度有所缓解; 同时,工业化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了资本积累,随着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投入的增多,亦使环境质量得到局部改善。可见,工业增长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从生态环境各分量指数综合响应度变化来看(表 3),不同时段其响应强度具有不同特点。同 1990 ~2000 年间综合响应度数值相比,2001~ 2010 年间自然生态环境指数、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指数综合响应度数值较高,而社会经济环境指数及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指数的综合响应度数值较低。可见,不同时段内生态环境各分量指数对工业化响应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讨论

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中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内蒙古为典型研究区,通过构建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间的回归方程与响应度模型,揭示其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响应特征。但因区域工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是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论文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而建立的指标体系尚有一定的片面性; 同时,论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的响应度模型,虽具简单、便捷的优点[6],但模型所反映的响应关系是一定时段内两变量间的数值拟合趋势,并未考虑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加之模型精度取决于两变量间数值拟合的准确程度[6],致使论文所得结论有一定局限性与相对性。但因文章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响应特征,对调控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

(1)1990 年以来,内蒙古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00 年后步入加速发展时期; 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则在波动中小幅提升,且工业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

(2)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综合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间的回归曲线为“ U” 型,表明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随工业化发展逐渐降低; 工业化中期阶段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3)因响应结构发生变化,内蒙古生态环境对工业化进程的响应形式与响应特征存在时序差异。1990 ~ 2000 年间,响应函数以三次曲线方程为多,响应度曲线波动较大; 2001 ~ 2010 年间,响应函数多为二次曲线方程,响应度曲线趋于上升。

(4)内蒙古生态环境对工业化进程的响应强度具有阶段性特征,2001 ~2010 年间的综合响应度数值较高,表明工业化增长阶段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阶段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新英。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2]崔向阳。中国工业化指数的计算与分析[J].经济评论,2003(6): 44-47.[3]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3): 33-36.[4]李美洲,韩兆洲。新型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及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6): 10-14.[5]陈佳贵,钟宏武。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J].开发研究,2007,128(1): 6-10.[6]刘耀彬。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综合响应程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3): 422-429.[7]刘耀彬,陈斐,周杰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8,31(1): 122-128.[8]高新才。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阶段判断及发展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07,23(9): 30-33.[9]甄江红,贺静,陈芸芸,等。内蒙古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与演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2): 25-30.

第二篇: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动协调发展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在带来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各方必须共同努力,关键是要保护和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减少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及协调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自20世纪八十年代,乡村旅游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现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测算,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8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73亿元,农民直接就业达到495万人,间接就业、季节性就业达到1,840万人。然而,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村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变。为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乡村旅游乃至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乡村旅游及农村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是立足于农村,利用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农耕文化、农家生活、民俗民风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教育、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它的生命线是乡村性,表现为乡村性的建筑、服饰、食品、田野、果园、环境等自然物质方面和乡村的民俗传统、乡风乡貌、语言文化、制度规范等精神文化方面,也即原生态的或乡村性的生态环境,包括乡村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性人文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有其深刻背景和时代使命,一是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是城市居民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而渴望远离喧嚣的都市、回归淳朴的自然,由此形成了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动力;二是农村谋求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别,由此构成了乡村旅游强大的供给动力。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猛,目前已形成多种模式,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征求意见稿),我国乡村旅游将“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大格局”,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三大目标。由此可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充满机遇,前景广阔。

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动关系分析自乡村旅游产生之时起,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注定是不可割裂的,他们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根基,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而作为衍生物的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是非常深远的,是二者关系中的最主要方面,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促共进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性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核,是乡村旅游的拉力源。乡村旅游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就是乡村独有的人居环境、田园风光、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和生产活动等城市所不具备的要素。大凡乡村旅游都是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生态景观丰富的地区发展起来的。如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州市的桃花村乡村旅游就是发端于曼妙娇艳的遍野桃花;张新场村乡村旅游则因楚国高等级贵族古墓葬熊家冢而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得好的地区,也都因有良好的乡村性生态环境,如四川郫县友爱乡乡村旅游是在发展园艺、盆栽、林果的基础上嫁接乡村旅游;浙江省淳安县立足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民俗、节庆发展乡村旅游;云南省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出乡村旅游的多种不同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内在要求;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当地政府和农民有能力对旅游环境资源进行投资,提高资源环境质量。

(1)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处于乡村生态环境系统的中心层次,也是乡村旅游吸引物的最直接表现形式。没有清新和美的田园风光、自然和谐的奇山秀水、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乡村旅游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乡村旅游应充分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不能被破坏、不能被挪作他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推行绿色生产、保护农田、保护野生动物、关闭土法工厂和采矿厂等,有效地保护富有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

(2)促使乡村人文生态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改善。乡村人文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品位提升、内涵延伸的着力点,乡村旅游开发主要就是对人文资源的开发。乡村人文生态环境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古迹、古镇、古建筑、饮食、语言、服饰、特产、手工艺、民俗、民风等。这些都是乡村文化的魂宝,是深深吸引乡村旅游者眼球的尤物,能带给旅游者极大的体验、教育、休闲、娱乐享受。没有开发乡村旅游之前,这些丰富资源可能会被埋没、不受重视、遭受人为破坏或经历风雨摧残而日益破败、凋毁,其巨大价值白白闲置或流失。许多乡村旅游地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一些传统的、“土得掉渣”的东西被视如珍宝,有效地被保护起来,如对历史古迹、古镇、古建筑进行复古修缮,对当地传统习俗、特色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对那些濒临淘汰的民族手工艺加以继承和延续。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些宝贵财富得以最大程度地被保护起来。(3)促进村容改善。一是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乡村旅游就有了动力、能力和积极性去翻修或新建住房,就能主动要求改水、改电、改厨、改厕,就有了村镇整体规划的愿望,于是一些村容整洁、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村)镇应运而生,乡村旅游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交通越来越畅通。过去乡村交通的典型特征是“羊肠小道”、“泥泞崎岖”、“坑坑洼洼”,“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开发乡村旅游后,这种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乡村旅游地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且基本改道拉直;三是绿化走进乡村人家。过去绿化似乎只是城市的专利,乡村就是“土里土气”。开发乡村旅游后,人们在村落道路两旁植树,在自家庭院种花种草,美化家园,努力营造出更加清新、优美的村容村貌,绿化在乡村愈益受到青睐。

(4)促进乡村文明程度提高。一是掀起了农民求知热。受乡村旅游的外来影响以及从业素质需要,学文化、学技术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许多村民学起了普通话,甚至外语和电脑,互联网也已进入一些农民家庭,成为他们收集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二是农民环境意识大大提高。可观的收益使农民认识到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农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由从前的不感兴趣、不关心发生重大转变,环境保护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注重卫生健康也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习惯;三是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文明化发展。乡村旅游的外来和示范效应明显促进了乡村居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开放,农民乐意尝试和接受新的生产方式方法,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也有意识地参照城市模式改掉陋习,养成卫生习惯,形成文明化的生活方式;四是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积极性提高,乐观热情,热爱家园,在旅游乡村,人与自然显得日益和谐。

(二)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制约。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滞后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优越的乡村性生态环境,乡村旅游自然难以启动。启动了乡村旅游后如果不对生态环境进行有力保护和建设,则乡村旅游必定难以持续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很多地方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缺少对生态环境的足够重视,面对急剧膨胀的相对于未开发旅游之前的成倍数增加的人流、物流、车流所带来的各种污染无所作为,特别是农家乐旅游,普遍存在污染排放无节制、无处理的情况。如武汉市

梁子湖因湖泊周边的旅游宾馆饭店和农家乐的污水,以及水上游览活动船舶的油类污物直接排入湖中而受到污染,有旅游经营活动的东侧水域水质明显较无旅游经营活动的西侧水域差,这样不仅使得人们对旅游地的环境印象大打折扣,而且还要为“先污染后治理”付出巨大代价,可能形成被动保护局面。此外,开发乡村旅游后如果不对乡村性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挖掘、加强建设,也极易失去吸引力。特别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突出,乡村旅游很难持续兴盛。如湖北荆州市桃花村乡村旅游由于缺少深度开发,只能在桃花盛开的前后若干天形势火暴,而一年中的其他300多天游客无几,非常冷清。

(三)乡村旅游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冲击。乡村旅游往往肩负当地“以旅扶贫”“、以旅促农”的重任,在经济增长的赶超心态下,极易短视,一味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若乡村旅游的开发、发展未经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缺乏科学管理、监控,将导致生态环境诸多负面效应。

1、乡村自然环境压力增大。主要表现为:(1)环境承载力超标。每个旅游地具有明显的游览时间集中性,每个旅游地都有一定的环境承载力。外来人数增加,意味着环境承载量扩大,对环境产生负影响,环境效益逐渐减少。当旅游人数的增长超过环境承载力时,旅游环境将遭到破坏甚至严重衰退。(2)大量污染物产生。乡村旅游带来陡增的人流、物流,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严重污染水体、土壤、植被、大气。一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包括各类塑料制品及包装物(塑料袋饮料瓶、快餐饭盒等),还有炉渣、煤灰、废纸、口香糖等;旅游区内的饭店、旅馆产生的有机垃圾,包括剩茶剩饭、瓜果皮核、菜根菜叶、人畜禽粪便、动物尸体等,这些废弃物如果未经处理而随意堆放,则对水体、土壤、植被等都将产生严重污染;二是废水污染。生活污水在没有处理设备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河道或房屋周围,直接污染水体、土壤和植被。(3)能源和水等资源消耗量大,存在浪费现象。大量客流、车流的进入,旅游地水、电、燃料、日用品、粮食等用量大增,而且大多处于无节制状态,生活资源压力大,有悖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精神。

2、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饭店、宾馆和旅游设施工程建设会导致旅游区的自然景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退化、水土流失、洪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生态遭受重创,建设过程中过多使用推土机、挖掘机,有的干脆先将现状夷为平地,再重新挖湖堆山、种树铺草、亭台楼阁一应俱全;或盲目模仿城市园林绿地的造景手法,追求高档次、大投入,或南辕北辙,北方地区模仿江南景致,南方地区模仿蒙古牧区景观,对现有地形、植物、池塘、衍生物等进行大肆破坏。旅游者过度地利用脆弱的自然环境,对自然生态也是一种严重摧残,如在旅游地过分践踏草地致使野草死亡,随意拍照、喂食和参观野生动物会极大地改变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中,互促共进是我们的根本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有效地规避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关键的是要保护和建设好乡村生态环境,减少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这需要乡村旅游各方共同努力,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前提,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及协调发展。

(一)地方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必须担负起统领者的重任,发挥好管理协调作用。首先,要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划。二者的协调,要求规划先行,并在其指导下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政府部门要充分调查和研究,对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环境承载力和市场潜力进行科学论证,做好乡村旅游环保评估,突出环境效益,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准确进行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和产品开发。第二,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环保法规体系,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指导和监管,以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要加强乡村旅游的有序引导和扶持。要严格项目审批、环评、环保治理等制度,强化动态监督管理;加大生态环保的宣传和教育;推进环保节能,支持节能节水减排,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对乡村旅游环保投入给予必要扶持,重点是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构建行之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可成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门工作组,形成乡村旅游环保工作合力。

(二)乡村旅游地必须坚持绿色环保、内涵型经营。各乡村旅游地经营者(包括企业、农村社区和农民)的作为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乡村生态环境,他们是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措施的身体力行者,肩负着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

因此,乡村旅游经营者要坚持生态环保经营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环保意识和素质,积极配合当地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不乱排乱放废弃物,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乡村游;要以身作则,引导和监督游客行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可于旅游地入口、景点及设施边缘等重要场所树立醒目警示标牌,适时恰当地提醒游客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乡村旅游地应密切关注景区游客容量,协调好游客集中期间的各项工作,使游览活动处于环境承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此外,乡村旅游不能只向自然环境要效益,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以丰富深厚的文化生态提升乡村游的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游客应加强环保自律。游客作为乡村旅游的消费者,其行为方式同样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乡村生态环境,是外来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更要靠广大旅客支持,游客应该提高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地规章制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政府网.旅游局就“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公开征求意见.2009.7.2.[2]蒙睿.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7.[3]邓明艳,曾菊新.武汉城市圈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09.10.

第三篇:宜宾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思考

宜宾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思考

宜宾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丁应虎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结合宜宾县实际,更加深刻认识到宜宾县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中大有可为。

一、夯实基础,完善功能,以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

宜宾县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富有文化内涵、清新亮丽的滨江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四个新提升”。

(一)城乡规划水平实现新提升。县城控规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7个乡镇控规和75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全县城镇规划面积达到91.73平方公里、扩大了12.19平方公里,其中县城规划面积达到13.15平方公里、拓展了24.76%。

(二)城市“两翼”形象实现新提升。城北新区50米和40米主干道及景观工程快速推进,西北地块土地整理开发全面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滨江路综合开发项目全面推进,完成防洪堤填方13万立方米。

(三)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新提升。全面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完成旧城道路整治、偏街小巷治理和旧城截污干管建设,二二四城市入口景观节点打造工作有序推进。

(四)中心场镇发展速度实现新提升。高场、白花、蕨溪等中心场镇发展势头强劲,观音镇南部新区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已经启动。仅2010年开工房地产建设项目21个60.55万平方米、竣工项目18个35.88万平方米,新增建成区面积

1.7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了2.4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43.7%,占GDP的12.15%。

二、加快发展,增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

宜宾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核心战略不动摇,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工业经济实现“四个新突破”。

(一)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组建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引进了天磊公司投资5亿元实施城北园、豆坝园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6亿元,城北园50米和40米大道、高捷园入园道路以及豆坝园重件码头及连接道路工程全面竣工。

(二)落户企业建设实现新突破。宜宾纸机、常达机械、志源电子等14户新建企业竣工投产,吉鑫制酒、粤华集团等7个新建项目快速推进,长虹红星电子工业园、四川香酒坊等2个项目已交付用地,中韩合资建中精密机械加工、晶鹏玻璃和天工机械整体搬迁等3个项目征地工作积极推进,杨柳滩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大鱼孔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重啤集团宜宾公司啤酒灌装生产线等15个技改项目全面完成。

(三)企业集团培育实现新突破。出台了《培育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仅2010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户,惊雷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产值已达23亿元。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5亿元,增长36.18%;利润总额9.3亿元,增长40%。

(四)工业招商实现新突破。成功引进投资15亿元的江苏华西集团与晶鹏玻璃战略合作等项目26个,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8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9.37亿元。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38亿元,增长22%,占GDP的35.51%。

三、规划引领,园区承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

宜宾县坚持“三化”联动的发展思路,尤其是通过“三抓三强三提升”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

(一)抓规划、强龙头,提升城市扩张力。首先,对县城控规进行修编。坚持实施“北拓、南进、西延、东融”四大战略,即:北拓,跨越铁路向北拓展建设城北新区,打造未来中心区,带动城北工业组团开发,发展物流产业;南进,跨越金沙江南进发展江南用地,发展金沙江南岸普安三角地带,建成宜宾县城与市中心城区全面融入的承上启下战略地带;西延,向西延伸至豆坝工业园、向家坝水电站和安边镇,构筑一条完整的金沙江滨江景观带和经济发展轴;东融,全面向东融入中心城区,依靠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加速发展宜宾县。其次,对全县工业产业发展进行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城北园、豆坝园产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高捷园、孔滩园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始终坚持城市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突出产业集聚和城市建设相融共促。

(二)抓要素、强基础,提升园区承载力。首先,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北园作为全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示范园区,交通骨架已基本形成,入厂连接道路正加速推进。其次,狠抓要素配置。城北园工业发展的水、电、气、通信网络等要素保障已基本到位。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思路,一区四园发展势头强劲。城北园重点发展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等产业,高捷园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农林副产品精深加工,孔滩园重点发展金属复合材料及重大装备制造产业,豆坝园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和仓储物流产业。

(三)抓机制、强融资,提升资本保障力。充分运用市场的手段,把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力量有机结合,切实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在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为工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盘活土地资源。2010年土地收益达10亿元以上,直接入库超过6亿元,用于工业园区征地拆迁超过

3亿元。二是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建立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机制,采取土地整理代行业主和BT、BOT等投融资模式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园区基础条件建设。三是创建投融资平台。利用土地储备获得了农业发展银行投放2亿元用于城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创新市政建设承建方式。滨江防洪堤综合开发项目以带方案控价差额的土地出让方式,成功实现防洪堤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产开发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使滨江防洪堤建设和滨江综合开发快速推进。

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宜宾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实现了发展、平稳、突破、求变的结果,但也同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新型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城镇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产业拉动力量,城镇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带来的民生问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一)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工业经济支撑作用。一是狠抓平台建设。抢抓全省产业园区调整升级契机,力争将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重点园区规划发展。进一步创新园区建设机制,积极探索企业主导的园区建设、管理模式。完成城北园50米二期、40米高速公路下穿、长虹24米、纸机16米、东区30米等道路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引进民间资金投入高捷园基础设施建设,并适时启动豆坝园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狠抓产业培育。积极配合做好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左岸换流站等国家重大能源项目,启动伏龙口电站和李场液化石油气等项目建设,推动综合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惊雷科技新研发产品产业化进程,完成天工机械、天瑞达电子搬迁入园和长虹红星电子、建中精密机械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关联产品和配套产业,促进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加快红楼梦酒业技改扩张,促进吉鑫制酒、香酒坊酒业建成投产,不

断壮大酒类产业;积极推进伊力集团100万吨PVC项目前期论证工作,优化提升威力化工、伊力射钉、天源离子树脂产品结构和升级,并依托丰富油樟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化工产业。全面落实加快培育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各项政策,通过招商引进和技改扩张做大做强惊雷科技、长虹红星电子、伊力集团、吉鑫制酒、晶鹏玻璃等企业。三是狠抓要素保障。切实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全力争取用地指标,不断强化工业发展用地保障。全力完成城北园供水加压泵及管网建设,推进豆坝220千伏变电站及高场110千伏、城北110千伏、观音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及改造升级,不断优化电源及网络结构,积极争取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指标。完善融资贷款机构和担保机构,健全企业融资体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立足工业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集聚发展、集中发展、集群发展的原则,编制完成向家坝工业集中区产业规划。四是创新工业招商。瞄准产业定位,加大优势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招商力度,形成优势产业链。突出重点区域招商,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发达的8个省及北京、重庆两个市作为招商重点区域。坚持对外开放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项目招商、会展招商和园区招商。

(二)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宾中心城区重要组团。一是强力推进“三片齐动”。加快推进北片城北新区开发,不断完善城北新区西北地块一期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中央”开发,积极探索“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三方合作模式,高标准打造城北新城。加快推进南片滨江路综合开发,确保县城金沙江防洪堤在洪期前达到设计高程,稳步推进沿江房地产开发,高标准打造滨江生态休闲带。加快推进东片旧城改造,完成二二四进出口通道打造规划设计和项目招商,启动天工机械、晶鹏玻璃旧厂区开发,完成重啤集团搬迁入园方案,强力推进二二四棚户区改造,高标准打造县城入口形象。二是全力做好“城乡联动”。坚持规划先行,加快中心城区各层次规划编制进度,扩大重点地块、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乡镇近期建设性控详性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覆盖面。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突出抓好集镇垃圾处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城乡形象。三是着力抓好“两手互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城镇化进程的政策体系,坚持推进政府规划、审计、结算,企业参与建设的城镇建设模式,切实规范企业建设行为,用政策推动乡镇场镇加快发展。切实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调节市场资源和资金走向,用市场手段激活民间资金投资活力,促进城镇化加快发展。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整顿秩序,规范管理,引进国内一线品牌房地产企业参与我县城市建设,推动本土房地产企业不断壮大。

(三)推进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城镇化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业发展拉动非农就业增长而带动城镇化率的上升,而城镇化的加快也能够促进服务业的较快扩张。积极探索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多角度、全方位提升第三产业层次。一是打造物流、贸易中心。二是发展新兴餐饮业。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划、项目、宣传促销、监管执法“四个一体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格局。四是着力改造传统服务业。立足于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人口向城镇集中所带来的就业、教育、就医和社会保障需求。

第四篇: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_合争强度与效应_以长三角医药产讲解

产业集群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其发育与成熟,它往往与相关产业集群联系日趋密切,互动发展[1]。故产业集群间互动是产业及其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本活动构态,主要表现为合作与竞争(简称“合争”。从发展模式看,政策支持的产业集群主要依靠集群企业与政府互动,争取政府的支持,集群间互动难受关注。而市场激发的集群需要风险资本和社会资本,需要集群间互动强力支持[2]。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以工业园区、开发区为激发对象初步构建了一批产业集群,但市场的主导机制发育不足,集群间互动孱弱,致使集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尽如意。因此发挥市场的主导机制,强化集群间互动是今后促进集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本文以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为例,对本命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文献回顾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就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描述性探讨。之后,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开始关注,如佩鲁、Scott 等对专业化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但真正对产业集群进行系统研究的则是在1990年代以后,以波特、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对产业

集群的内涵、生发机理、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升级和产业集群政策等诸方面的深入探讨[3-9]。M aryann F.等认为费城医药产业集群是在政府合理 的战略定位、立法管理和关税保护下,通过长期的集群间互动而形成[7]。集群间互动最初以产销及其子公司布局为主,目前则表现为研产销的全面、深度的合争。

总之,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体产业集群的生成机理,发展模式和战略等方面,对集群间互动的存在性做了些许探讨,对其机理、强弱、效应研究甚少。

2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基本动力机制 2.1基本模型

产业集群间互动主要表现为不同集群的核心企业在微笑产业链上的研产销等单层面或多层面间的合争,其基本推动主体为政府、企业与精英人才、学研机构、行协、客户群等(见图1。2.2促进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基本动力

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基础在于各推动主体间存在利益交聚区,表现为为了利益的主动或被动地获取与维护,形成各主体间的跨群合争,其动力主要来自: 收稿时间:2011-03-15;修回时间:2011-07-26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委员会软课题项目(编号:08692103700、06921082资助。作者简介:范纯增(1967—,男,山东沂南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环境与产业经济。E-mail :czfan@sjtu.edu.cn。

文章编号:1000-8462(201108-1319-07 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争强度与效应 ———以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为例 范纯增1,姜虹2(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上海 200052;2.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上海 200447 第31卷第8期经济地理Vol.31,No.82011年8月ECONOM IC GEOGRAPHY Aug.,2011 摘要:首先构筑了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模型,将集群间互动概括为合作与竞争,以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为例,设计了企业调查和多元回归方法对集群间合争动力、强度与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群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与等级性,集群间互动结构具有不平衡性,集群间合作(竞争的动力依次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企

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行业协会和其他,在微笑曲线上表现为产研销等单一或多重层面;医药产业集群间互动主要以强势企业为中心,它基于能力和资源的互补,表现为多种互动形式。因缺乏学研机构的强力的激发和牵引,群间有效互动的自加强机制尚未形成;集群间竞争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因过度竞争而带来负效应,但群间合作及群间总体竞合互动呈现正效应。集群间加强合作或提高集中度而弱化零散的过度竞争均会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关键词:集群间互动;合作与竞争;效应中图分类号:F263文献标识码:A 2.2.1企业推动。首先,许多集群的大型医药制造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不同集群内布局子公司、研发中心或营销机构,也通过加强与非同群研发机构、营销机构和生产组织的合作与竞争,推动了集群间的互动。其中,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产业集群间的投资,通过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互动,进而促进跨国公司子公司所在集群参与其全球网络,从而带动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其次,企业家是创造企业集群的重要力量[10-11],企业家及相关精英人才在动用产业集群内外发展资源拓展企业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内部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发展。他们在非同群企业、研发机构间的流动中,形成了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诀窍和若干无法言传和复制的隐性知识“潜流”与“流路”,促进了技术扩散渠道系统的形成和集群间研产销的合争,也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

2.2.2高校、科研机构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作为产业集群重要辅助组分,是集群间的信息交换“站”。它们与集群企业之间的互动是建立在知识、研发、人才、资金等供需基础之上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为企业不断输入技术、人才与思想,激发集群活力,推动其发展。而它们在孵化企业、接受不同集群的核心企业的研发咨询,参与企业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深化了自身与企业或产业集群的互动,也促进了其服务对象企业及其所在集群间的互动。

2.2.3政府的推动。各级政府重视集群发展,在鼓励、促进产业集群内部研产销互动的同时,鼓励集群之间的产学研的合作与竞争,常常通过建设各种产业园区、科学园区、开发区、孵化基地、研发基地等,提供优惠政策,减低商务成本,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同时,也创造了产业集群间合争互动的机会。

2.2.4行业协会的推动及其他因素推动。产业协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组织力量可以有效组织同行业的企业加强合争,积极参与集体行动。故行业协会既是促进集群企业和谐互动的推动者,也是集群企业和谐互动的监督者、裁判和重要的守护者。另外,其它主体如医院、金融机构、某些非营利组织和其它多种因素也对集群间互动产生推动作用,但它们总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上述主体起效,在此不作探讨。

3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与现状 3.1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长三角医药产业(指药物产业,不包括医疗设备等部门,下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3.1.1“集而不群”阶段(1979年以前。在这一阶段,长三角保持了较高的医药制造集聚特征。如1980年长三角化学产业产值占全国的30.21%,企业数占18.24%。但因缺乏自由市场“土壤”产业集群难以形成。

3.1.2分散集群化阶段(1980—1990年。进入1980年代,本区医药制造业产值和企业数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下降,呈现分散化同时,产业集群化却开始缓慢地启动。如长三角化学药品制造产能占全国的比重滑落到22.66%,上海也滑落到7.89%。而苏、浙相应比重较1980年升了3.24和1.36个百分点。

3.1.3集聚集群化阶段(1990—2000年。1990年代以来,外资大举进入和药企改革,现代企业集群化进程开始加速。1995年长三角化学药品制造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开始上升到了29.28%,2001年达到37.18%,与1990年相比浙、苏、沪化学药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分别提升了10.16、3.81和1.24个百分点。

3.1.4整合集群化阶段(2000年以后。2000年后,研发机构转制、企业、大学重组不断深入。长三角医药制造化学药虽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生物药、中药也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企业内外联系网络加密许多海归精英人才按照欧美模式创立

1320经济地理第31

图1基于微笑曲线的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机制

Fig.1The interacting dynamic mechanism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dustry clusters based on smiling curve 3.2长三角化学医药产业集群的分布

目前上海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浦东新区等开发区内,呈现一核多心的构态,2007年仅浦东的总产值即占全市的30.35%。浙江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5个城市,2007年产值合计占全省的93.99%,其中台州群总产值占全省的25.12%。江苏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6个地区,2007年产值合计占全省的88.30%,其中泰州群总产值占全省的25.56%(表2。

表22005—2007年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总产值分布Tab.2The distribu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outpu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2005—2007 200520062007 产值占各省市产值占各省市产值占各省市

/亿元比重/%/亿元比重/%/亿元比重/%无锡46.309.9551.109.7575.2611.72常州33.647.2345.138.6165.3810.18苏州76.5016.4477.2514.73139.1721.68南京

37.758.1243.008.2053.708.36泰州129.9428.16150.0728.61170.5226.56连云港31.00 6.6647.519.0662.869.79 6市合计356.1776.57414.0078.96600.7788.30台州110.3526.08125.5927.41144.7425.12杭州74.2617.5587.8219.17116.5720.23绍兴74.6617.6588.7919.38109.0718.93金华52.7112.4670.6815.4373.6112.78湖州48.5811.4848.5810.6097.5216.93 5市合计360.5685.22421.4692.00576.1393.99浦东95.7944.13100.3342.42118.7830.35 资料来源:各地市相关年份的年鉴。4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合争互动 4.1集群间合争互动的分析方法

集群间互动理论上应当囊括集群各类组织要素的跨群互动,决定于资源和能力结构、产品与市场结构及集群主要企业的感受和评判。本研究将医药产业集群简化为“企业+研学机构+其它”。集群间互动主要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关注与集群企业与非同群企业、研学机构间的互动,从形式可分为:①企业母子公司(研发中心跨群布局;②集群企业与非同群大学、研发机构的互动;③生产企业与非同群生产和营销企业互动;④跨群营销企业跨群互动;⑤群研学机构间跨群互动等。由于长三角范围内前3项为跨群互动是主流,因此本研究以此3指标来分析集群间互动状况。由于企业合作,难以量化(Anderson,1990。本研究主要采用集群企业跨群合作个数(生产与研发类母公司跨群子公司的个数+生产企业与跨群研学机构、生产和销售企业合作及其对跨群合作评价来衡量集群间合作强度和效应。从竞争度看,竞争程度决定于市场结构和生产结构相似性程度。勒纳指数等可以衡量整个市场的竞争度[12],但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本研究分别采用集群企业对跨群竞争的评价和CR 4 指数(行业中前四大企业市场份额占总体市场份额的比重来衡量竞争强度与效应。具体而言,通过访谈和问卷以集群核心企业对与非同群核心企业、研学组织的合争情况的评价来度量合争强度,利用含有竞合因子的C-D函数测度合争效应。为

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对某一具体样本企业,本研究请该企业的销售、研发、生产部门经理或负责人为评价人并按10分制分别打分,再以等权重加权获得总分值,规定阈值在[0,3]为很弱,(3-7]为中等,(7-10]为合作密切或过度竞争,得到表4—5。

4.2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合作互动分析

4.2.1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合作结构。集群间合作表现在多个层面,其中集群核心企业与非同群企业、研发机构间合作占有主导地位。集群核心企业以其母公司所在集群为基础,通过与非同群的子公司、研发中心、营销机构及研学机构形成的复杂的集群间的关联,谋求其它集群的互补资源,谋求跨群合作与竞争,促进了集群间的互动发展。如华海在上海、美国相关集群设立子公司,目的是为了充分动用上海及海外的技术、资本和市场资源。恒瑞在南京等地设立子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了一批新型医药企业,大大促进了医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但因其它省区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本区医药产业集群产值比重开始下降。如2007年本区化学药和全部药物产业产值占全国医药总产值分别为29.61%和21.98%,比2001年分别下降了9.73和7.57个百分点(见表1。

表11980—2007年长三角药物产业总产值比重/% Tab.1The propor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utpu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1980-2007 地区******07 上海20.2312.557.897.9511.70(9.13 6.94(5.88 6.46(5.28 5.71(4.54江苏 6.5610.139.9012.0211.44(9.0614.44(10.3615.20(10.7814.27(10.37浙江 3.42 3.79 4.879.3015.03(12.5211.98(9.7210.59(8.099.63(7.07长三角30.2126.4722.6629.2837.18(30.7133.36(25.9632.25(24.1629.61(21.98

资料来源:彭司勋.中国药学年鉴[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各年;注:括号内仅为化学药。

第8期范纯增,姜虹: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争强度与效应1321 集群

并与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医工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众多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建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初步将自己的研发嵌入上海、连云港、南京等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中,从多个层面促进了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可见各集群企业通过母、子公司(研发中心之间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构成了企业集群间最密集的关联,促成集群间的互动。同时,药科大、中科院、交大、复旦、上海医工院等研学机构与海正、恒瑞、华海、阿斯利康、礼来、华东医药等核心企业对促进集群间研产销多重互动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3 长三角60家医药集群企业与本区非同群主体之间的合作状况 Tab.3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embodied by 60firm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区内跨区内企业与区内企业与区外区内企业与国群企业非同群研学国内集群企业、外集群企业、研合计间合作机构间合作研学机构间合作学机构间合作

合作数/个***5799合作密度/%2.2 4.8 4.4

1.9 13.3 注:本表统计的合作仅指截止2009年年底,合作主体通过签署合同

而确立的正在实施的1年以上的跨群合作及生产与研发类母———子公司个数。研学机构指大学和研发机构,合作密度为每个企业建立的合作数,国外合作统计中跨国公司的1个研发中心或子公司作为1个合作计。

若从上述109家调查企业中选择60家①核心

企业的跨群合作看。样本企业在本区内形成了134个企—企合作和286个企—学研合作,264个区外国内合作,115个国际合作,平均每个企业具有13.3个合作。其中区内合作占52.57%,国内区外合作占30.04%,海外合作占14.39%(表3。可见,本区企业与研学机构间合作较强,企业间合作较差。图2显示,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连云港—泰州—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湖州—绍兴—杭州—金华—台州组成的密集的医药产业群带网络。沪、宁、杭成为本区最重要的网络结点

域,是资金、技术、产品的重要的“源”与“汇”。上海是本区合作网络中枢,宁、杭处于次级地位。沪浙、沪苏集群间互动较强,其中沪浙集群间的互动最强,苏浙集群间的互动最弱。

4.2.2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合作强度。调查显示,47.71%受访企业认为存在较好的跨群合作,仅有18.35%的企业认为存在密切的跨群合作。而且,台州群与其他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的合作较强,而泰州群与其它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互动合作最弱

(表4。

图2长三角60家核心医药企业形成 的集群间区内合作网络

Fig.2The cooperation net among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embodied by 60core firm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注:箭头表示集群企业跨群合作的取向。

表4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企业对与本区其他非同群 企业的合作情况评价/个,% Tab.4Farm ’s evaluation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合作度全部 张江群

台州群杭州群泰州群苏州群

有效样本109(10018(10043(10012(1009(10027(100合作密切20(18.353(16.6711(25.582(16.670(0.004(14.81合作中等32(29.367(38.8912(27.914(33.333(33.336(22.22合作很弱

56(52.298(44.4420(46.516(50.006(66.6717(62.97 注:本表根据企业调查资料整理而成,(内为百分比。4.3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互动分析

4.3.1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结构。从生产环节看,本区主要以仿制药与非专利原料药生产为主,产品结构雷同,产品的替代面较强。如抗生素类

药物,先声、南京长澳等组成的南京群,扬子江等组成的泰州群,恒瑞、豪森组成的连云港群,现代、复星等组成的上海群,海正等组成的台州群,尖峰、康

恩贝等组成的金华群,民生、回音必等组成的杭州群等在沙星类、头孢类、罗红霉素类等产品生产上

具有很大的同构性和替代性,仅生产头胞拉定的企业就有46家,导致了产业集群之间竞争不断加剧。

从研发环节看,医药产业是研发密集型产业,其利润应该主要依靠专利而不是依靠生产来维持。美国一个新药的研发往往需要以大型制药企业为核心联合其他学研机构、企业或组织,花费5—10亿美元资金8—10年的时间,往往需要动用若干集群的研发资源完成。而本区企业大都以仿制研发或非专利药的生产制造为主,研发过程只需要依托一

①主要为本区35家上市公司和2009年全国药企百强中的企业。其中泰州5家、连云港4家、南京5家、常州3家、苏州6家、无锡2家、上海15家、台州7家、金华2家、湖州2家、杭州7家、故绍兴2家。1322经济地理第31

家普通的研发机构或组织,在1—2年或者更短时间内,花费几百万人民币就可完成。因此,研发环节主要集中仿制速度与成果的竞争。

从营销环节看,因本区大型制药企业大都具有自己的销售公司和营销网络,各企业面对共同的用户群和雷同的产品结构,竞争激烈。如上海医药、南京医药、浙江医药、华东医药等企业之间营销产品结构相似性很大,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而呈现广泛的竞争。

4.3.2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强度。长三角地区1994年CR 4 指数为18.12,2008年为27.92,而相同年份的全国指数分别为6.01%和14.79%。按照Bain的衡量标准,长三角及全国药业的CR4都低于30%,属于竞争型市场。据Shepherd的相对市场权力理论分类标准,也属于竞争激烈的市场[13]。

调查显示,84.4%的受访企业认为集群间主要是竞争关系,45.87%的认为存在过度竞争(表5。可见,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因创新力有限,竞争市场的层次分异微弱,竞争势力难以多层次释放,呈现“合作不足,竞争过度”的局面。

表5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企业对与本区其他 非同群企业的竞争情况评价/个

Tab.5Farm’s evaluation 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群属全部苏州群张江群台州群杭州群泰州群有效样本109(10027(10018(10043(10012(1009(100竞争过度50(45.8720(74.073(16.6715(34.888(66.674(44.44竞争中等42(38.536(22.2210(55.5617(39.534(33.335(55.56竞争很弱

17(15.601(3.705(27.7811(25.580(0.000(0.00注:本表根据企业调查资料整理而成,(内为百分比。

4.4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

表6显示,目前集群间竞合互动的最重要的合作动力源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其次是企业,再次是政府,第四是行业协会,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区位、社会关系网络等。从竞争动力源看,主要在于企业,其次在于政府,再次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第四是行业协会。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特征、医院、药物品类等。

表6集群互动发展的动力

Tab.6The interacting dynamics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y clusters 合作推动力竞争推动力 有效回答样本%有效回答样本% 企业1097367.3310495.31高校科研机构1099082.121917.43政府1094641.988275.54行业协会1092623.451311.93其他1092321.543835.125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互动效应

5.1集群间互动效应分析

5.1.1正效应:①创新效应。医药产业集群间的互动促进了企业、大学、研究机构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整合了创新系统和创新平台,推动了集群企业合作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如辛伐他汀的成功仿制就得益于台州群的海正与上海多个学研机构合作,也使海正获得了大笔定单和产销量爆炸式增长就是力证。②地区品牌效应。利润最大化原则驱使医药产业要素流向那些使用效率高,发展前景好的医药产业集群,容易造就地区名

牌。目前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台州原料药出口基地,泰州医药城,无锡、张江药谷,苏州外资医药投资基地等一系列的具有一定地区品牌效应的“集群群”本身凝结了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的互动贡献。③技术溢出效应。如1989年海正通过买断并产业化了上海医药工院阿霉素专利,使其从一个小型化工厂转变为台州医药产业集群的首位企业。华海、海正等台州群的核心企业与上海群的医工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华东理工等互动发展,增加了集群企业出口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调动了上海医药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

5.1.2负效应:①医药产业集群间互动因互动主体实力不均导致的合作收益的不对称与流失,如国际合争过程中,多因跨国公司的强势,致使本区集群企业进获取微薄合作收益,而研发专利和制造成果多被跨国公司获取。②因存在过度竞争而导致集群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弱化了技术溢出效应与创新效应。如前文所述,关注于普药跑量制造和低价营销,最终导致产能和产品剩余、微利获益,形成资源浪费,难以形成明显技术梯度下的技术外溢与扩散,无法满足新药研发需要的巨量资金支持。

5.2集群间合争效应衡量

为衡量长三角医药产业集群间合争效应,将C-D函数拓展为: Y=Aeγcij KαLβeμ(1式中:Y(亿元为销售收入,K(万元为固定资产原值,L(人为劳动力数量,C ij(i=1,2;j=1,2…n为合 争变量(C 1j(百个为企业跨群合作个数,C2j(%为用CR4表示的竞争程度,μ为误差项,A、α、β、γ为参数。

将(1两边取对数,令Y'=ln(Y,ln A=B0,ln K= X i1,ln L=X i2,C i=X i3,将(1改写成: Y'=B0+αX i1+βX i2+γi X i3+μ(i=1,2;j=1,2,…,n(2

第8期范纯增,姜虹:产业集群间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争强度与效应1323动力因素样本数

1324 经 济 地 理 第 31 卷 利用 2009 年对本区 60 家企业调查的销售收 入、固定资产、员工及在本区内的跨群合作数据,获 得回归模型)鉴于企业多年序列数据较难获得,(3。这里用本区医药企业的 CR4 指数来衡量竞争效应,它虽是对本区总体市场竞争的衡量,可基于本区医 药产业集群企业的跨群竞争大于群内竞争的现实,以之作为跨群竞争度衡量指标具有可行性。利用高 技术统计年鉴 1994—2008 年的医药产业就业人 数、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及根据相关资料计算 的对应年份的 CR4 指数,获得回归模型)t 值显(4,示 X11 与 X22 通过了 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X12 与 X13 通过了 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X21 和 X23 分别通过了 2.5%和 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式)(3 和)F 都很大,值很小,在可接受范围,(4 的 P DW 显 示回归方程良好。Y1=1.3022+0.7028X11+0.3948X12+1.8641X13(3)t=(6.2100(3.4237(3.9446)))(5.3185,)2 R =0.8157,F=199.23,DW=1.6211,P=0 Y2=2.5722+0.0073X21+0.0328X22+0.7908X23(4)t=(1.5557(2.51648(3.7718,)))(2.9946,)2 R = 0.9050,F=34.95,DW=1.9522,P=0 式)(4 显示,家大型医药企业的 α+β>1(3、)60 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但整个医药产业的 α+β<1 呈现 规模报酬递减。式)Y1=1.8641 表明 X13 作为集(3 中 群企业的跨群合作变量的弹性很大,对企业增加销 售收入起到很好的提高作用。式)Y2=0.7908,(4 中 表明提高集中度, 缓解跨群竞争是当前跨群互动绩 效提高的重要途径。的自加强机制。第三,群间竞争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因存在竞争 过度而带来负效应,而群间合作及集群间竞合互动 集群间加强合作或提高集中度减 总体呈现正效应。少低价竞争都会带来明显的正效应。第四,应激发集群核心企业、大学和研发机构 创新能力,构筑长三角发达的、多层次的产学研合 争平台。鼓励集群间合作互动,减少零和竞争,形成 集群间互动自加强机制。参考文献: [1] 迈克尔 波特.竞争论[M].北

京: · 中信出版社,2003:619.76: [3] Alev M.E.Hsinchu.Bay Area Biotech Clusters: Comparative A 2005,6(4:51.45 [5] Kevin R.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Vancous ver’ emerring high-tech cluster[J].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2005,96(3:73.55 gy Clusters[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7] Maryann F.Initial Advantage: Origins of the Geographic Conthe centr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he Mid-Atlantic Region[J].Industry and Corporation Change,1996,5(3:446.35: The [9] Toby E.S.Vertical alliance networks: case of university-biotechnology-pharmaceutical alliance chains [J].Research Policy,2007,477862.839 [11] Phillips F.The Technopolis Columns:Social Culture and High Tech Economic Development[M].Palgrave Macmillan,London: UK,2006:49.45 [14] 林兰,叶森,曾刚.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研究[J].经济 地理,2010,30(1:zeng1,JIANG Hong2(1.Antai Economic & Management College of Shanghai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2,China ; 2.Th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7,China)Abstr 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irstly constructs a 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l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dustry clusters, designs the methods to valuate its level and effects.And then,take the cas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s in the Yangszer Delt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teracting dynamic mechanism,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level,and its effect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dustry clusters in their developping course.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main cooperation(or competition dynamics of the interacting between differenr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es(or enterprise, enterprise(or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es,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so on.Th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Medicine industry clusters is widely exist ,The cooperation , which is not strong now,can leads to positive effects.The copetition can lead to effiency,in the same time,the excessive competition based on low-price is also an important format in between the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clusters ,which leads to a negtive affect,while the integration effect of the interacting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al clusters is positive.Enforcing the cooperation or reducing the excessiv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industrial clusters, will do great good to the developing of the whole clusters.Key wor ds: interacting between different cluster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effect(上接 1318 页)A STUDY ON EVALU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BASED ON NRCA MODEL TANG Jinwu2,WU Yong-xing1(1.School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Science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 2.College of Resources & Environment Science of Xianning University,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Abstr act: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30 Provinces of China since 1985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ices(CAI,the scale advantage indices(SAIand the benefit advantage indices(BAI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normalize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NRCAmodel.Through analysis of clustering and spatial-tempo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30 provinces,we found that the driving factors which brought on the fluctuation of CAI of productive energy utilization,were population, energy resourc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s well as energy utilization benefit ;and that of residential water was urbanization lev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periority reg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ergy-using were in Sichuan, Hubei, Anhui, Guangxi, Yunnan, Hainan and Jilin etc ;the superiority region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energy-using were in Hebei, Shanxi, Henan and Jiangsu etc ;and the superiority regions of building energy utilization were in Heilongjiang, Henan and Jiangxi etc, and the superiority regions of tertiary industrial production energy-using were in the eastern part and the middle reaches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results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NRCA method in energy resources advantage assessment.Key wor ds: NRCA;energy consumpti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gional differences ;China

第五篇:保护呼伦贝尔生态环境形式与政策论文

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

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

摘要:近年来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重中之重,在“十八大”中生态保护也作为单一章节重点强调,本文围绕十八大精神,浅析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保护的方案。

关键词:生态

环境

呼伦贝尔

草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胡锦涛说,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是第一要务,更应该从小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环境保护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森林覆盖率49%,林区树种丰富。市区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金属等。林区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中的一个小城市,毗邻大兴安岭,被誉为森工之都的牙克石市。从小生活在依山傍水的草原-森林交界处,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十分热爱。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旅游业的开发,生活在90年代的我也是呼伦贝尔环境快速恶化的见证人之一。自开发以来,这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导致的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大量的矿山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呼伦贝尔的多处湿地蓄水量急剧减少,炸山开矿不顾环境问题,导致山上珍贵树木日益减少,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危害草原环境的第一杀手,应是开发利用,其中重点则是煤矿开采与工业建厂。2007年国土资源部确定呼伦贝尔地区为全国三大重点采矿带之一。2008年6月,大兴安岭林业管

理局成立了大兴安岭森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勘探和开发林区矿产资源。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为了支持其矿业产业的发展,协议转让给林区20个探矿权。勘查区总面积995.57平方公里,20个探矿权分布于呼伦贝尔市所辖的四个旗市。事实证明,我们的矿产资源的确十分丰富,但是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也是无法估量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了众多投资商的到来,各种重工业和污染工业的企业看中了这片土地的排污能力,典型的就是北方药业的工厂。乱排滥放导致水资源和大气遭到严重破坏。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呼伦贝尔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从环境上讲,沙化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人们的生活也收到很大影响,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多数河流水量下降,有些呈枯竭趋势,空气质量也在同步下降。同时,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热、燃气的普及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使人均产生垃圾量逐步下降。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数倍增加,这也成为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之一。

草原环境的破坏并不仅仅只是工业发展一项这么简单,还有另一个罪魁祸首,那就是人类活动。经济的发展使当地的畜牧业蓬勃发展,呼伦贝尔的牛羊肉全国闻名的同时,当地的牧民钱包鼓了,家里的牛羊多了,可草场上的草却越来越少。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一切都致使环境向恶向发展。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呼伦贝尔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这导致的垃圾排放已经成为新的环境杀手。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进行有效的保护,当然现在尽力的在采取措施,但是这远远不够。政府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开展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污染草场、水源、大气的产业进行整改,积极制定相关政策,约束人类活动对草原和河流的影响,使草原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当然,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但是作为市民,享受着经济增长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当反思呢。如果只抱着要想富裕就必须以环境为代价这种无奈的心情,呼伦贝尔草原终有一天会变成茫茫荒漠。在十八大召开之后,生态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工

作重点,只有打破经济增长与环境破换这种不等价的交换,才能为长远的发展换取一线生机。

我以为,我们应当遵循十八大的精神,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同时从自身做起,切实的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实际行动中来。如果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每个人在行动上切切实实这么做,那么,呼伦贝尔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国家的发展前景也一定是一片光明,人类才有未来可言。

参考文献:

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新意解读》

徐琦 2.《呼伦贝尔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赵立军,丁凤荣,秘希刚,吕晓波

3.《呼伦贝尔:生态保护与矿业开采博弈》

经济参考报 4.呼伦贝尔:生态与发展能否双赢(关注)

人民日报

下载内蒙古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效应论文(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工业化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效应论文(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一、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投资者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满足了这......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工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们广泛关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从全球范围看,生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

    双向互动业务户均成本与入户率间关系说明

    双向互动业务户均成本与入户率间关系说明 测算假设条件:考虑出发点是在单向整转基础上进行双向互动业务收入盈亏平衡测算。如果直接全网进行双向整转,需考虑单向网络改造成本......

    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论文

    摘要: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未认识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动与能动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

    论文;“股神”巴菲特与他的神奇效应

    “股神”巴菲特与他的神奇效应 专业:金融工程 姓名:任禹 学号:20132369070 摘要:如果你在一九五六年把1万美元交给沃伦·巴菲特,那么这笔钱今天会变为约2.7亿美元,而这仅仅是税......

    四百年国际关系的流变及其与国际法的互动论文_四百年国际关系的流变及其与国际法的互动论文

    近四百年来国际法的发展,无疑是与国际关系的演变息息相关的。故而对国际法发展阶段的划分,应该以国际关系的质变为基础。虽然国际法必然要适应国际关系的发展,且国际法也应当......

    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以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贯穿干教学全过程”为主线,创建了以“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课程......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含五篇)

    食品安全与日常生活 一、摘要: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