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5 课题1 DNA粗提取与鉴定(汇编)

时间:2020-10-18 12: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5 课题1 DNA粗提取与鉴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5 课题1 DNA粗提取与鉴定》。

第一篇: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5 课题1 DNA粗提取与鉴定

www.xiexiebang.com 题 专题 5

DNA 和蛋白质技术 题 课题 1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知识点一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原理.DNA 粗提取的概念与原理(1)概念:利用 DNA 与 与 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取 方面的差异,提取 DNA,去除其他成分。

(2)提取 DNA 的原理 ① ①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

同。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使 DNA ; 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析出;0.14 mol/L的 的 NaCl 溶液使 DNA 析出,而杂质溶解。

② ②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将 用这一原理可以将 DNA 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

③ ③DNA 与其他成分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不同。蛋白酶能对 水解蛋白质,但是对 DNA 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 60 ~80 ℃ ℃而 的高温,而 DNA 在 在 80 ℃ ℃ 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 对 DNA 没有影响。

2. .定 鉴定 DNA 的原理 DNA +二苯胺 ―― →沸水浴 蓝色。

说明:

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二苯胺会变成浅蓝色,影响鉴定效果。

3. . 实验材料选取的原则(1)组织中 DNA 的含量比较丰富,适合大量提取。

(2)组织中所含化合物种类应比较单一,避免由于其他物质的理化与 性质与 DNA 相近而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3)实验材料的价格便宜,以降低实验成本。

(4)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较强,在相对简单的条件下出 能大量提取出 DNA,便于进行实验操作。

提取思路及选材注意事项 1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不同生物的组织中 DNA 的含量不同。在选取材料时,应依据“ “DNA 含量高、材料易 得、便于提取 ” 的原则。例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不能吸水涨破,难以使其释放出核物质,不适合作本实验的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DNA,也不适合作本实验的材料。

练 【典题精练 1】

在“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 实验中,实验原理用 是利用 DNA 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提取的。DNA 的溶解和析出与下图所示曲线的对应点符合的是()

A .a 点浓度最适合析出 DNA

B .b 点浓度最适合析出 DNA C .c 点浓度最适合溶解 DNA D .d 点浓度最适合析出 DNA 【答案】

B 【解析】的 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溶解 DNA,能除去在高盐溶液的 中不能溶解的杂质,用低浓度的 NaCl 溶液使 DNA 析出,能除去溶解出 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因此,反复溶解、析出 DNA与,能除去与 DNA溶解度不同的杂质。从题图可以看出,DNA 为 在浓度为 0.14 mol/L 的 的NaCl 出 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小,因此最适合析出 DNA着,但是随着 NaCl溶液浓 度的增大或减小,溶解度均逐渐增大。

解题归纳 DNA 与蛋白质的溶解性 项目 溶解规律 2 mol/L 的 NaCl 溶液 0.14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 DNA

溶解 析出 蛋白质 质 NaCl 溶液的浓度从 2 mol/L 逐渐降低的过程中,蛋白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部分发生 盐析沉淀 溶解

练 【典题精练 2】

下列关于 于 DNA 对高温耐受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是()A .DNA 对高温的耐受性一般要比蛋白质强 B .超过 80 ℃ ℃后 后 DNA 将变性,即使恢复到常温,生物活性也不能恢复 C .不同生物 DNA 的 的 “ 变性 ” 温度不一定相同 D的 .深海热泉附近生活的生物的 DNA 对高温的耐受性更强,其

DNA 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更高 【答案】

B 】

【解析】

DNA 变性温度在 80 ℃ ℃为 以上,而蛋白质变性温度为 60~ ~80 ℃ ℃而,且蛋白质高温变性后生物活性不可恢复,而 DNA 变性后,温度缓慢降低时,其生物活性可以恢复。生活在深海热泉中的生物的DNA 对高温耐受性强,原其 因之一是其 DNA 中的鸟嘌呤、胞嘧啶碱基其 对含量高,所形成的氢键多,稳定性高,其 DNA 聚合酶的稳定性也较高。

知识点二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 .的 提取鸡血细胞中的 DNA 的方法步骤

2.其他说明 (1)破碎细胞,获取含 DNA 的滤液 项目 原理 方法 动物细胞(鸡血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吸水 甚至涨破 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

植物细胞(洋葱细胞)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 膜 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地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提示:

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易产生大量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

(2)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项目 原理 方法 方案一 一 DNA 在不同的 浓度的 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入 在滤液中加入 NaCl,使 NaCl 溶液物质的量为 浓度为 2 mol/L,过滤除去不溶的杂质;再调节 节 NaCl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0.14 mol/L,析出 出 DNA,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再用物质为 的量浓度为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溶解 DNA 方案二 二 DNA 对酶的耐受性 应 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嫩肉粉,反应 10 ~15 min,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方案三 三 DNA 对高温的耐受性 在 将滤液放在 60 ~75 ℃ ℃ 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 ~15 min,注意严格控制温度范围,使蛋而 白质沉淀而 DNA 分子还未变性,可将 DNA与蛋白质分离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1 .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后,必须充分搅拌,否则血细胞的的 细胞核不会充分破碎,释放出的 DNA 量就会减少。.酒精必须充分预冷后才能使用。

3是 .要鉴定实验所得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 DNA,除了可用二苯胺做鉴定试剂外,还可用甲基绿试剂鉴定,将甲基绿试剂直接滴在玻与 璃棒的丝状物上,甲基绿与 DNA 的亲和力较强,若丝状物被染成蓝绿是 色,则证明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 DNA。.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器具,因为 DNA 易被玻璃

制的 品吸附,影响最终的 DNA 提取量。最后提取 DNA 用于鉴定时,可将 用玻璃棒将 DNA 卷出。.搅拌动作要轻缓,并沿同一方向,防止破坏 DNA 分子。

练 【典题精练 3 】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有三次过滤:(1)过 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2)的 过滤含黏稠物的 0.14 mol/L 的 的NaCl 溶液;(3)过滤溶解有 DNA 的 的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A .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黏稠物、含 DNA 的滤液 B .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的 DNA 黏稠物、含 DNA 的滤液 C .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的 的 DNA 黏稠物、纱布上的 DNA D .含较纯的 DNA 滤液、纱布上的黏稠物、含 DNA 的滤液 【答案】

A 【解析】

从 从 DNA 的粗提取的三次过滤的作用入手解答该题。用蒸馏水稀释鸡血细胞液,使血细胞的细胞膜、核膜破裂,释放出核物因 质,此时过滤可得到含核物质的滤液。第二次过滤是因 DNA 在 在 0.14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小,DNA 析出成丝状黏稠物,经过滤在 留在纱布上。第三次过滤,是将第二次获得的黏稠物溶解在 2 mol/L的 的 NaCl 溶液中,过滤除去杂质获得含 DNA 的滤液。

解题归纳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中的“234” 水 加蒸馏水 2 次 ① 加到鸡血细胞液中,使血细胞吸水破裂 ②含 加到含 DNA 的 的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中,使 NaCl到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下降到 0.14 mol/L,使 DNA 析 析出 出 滤 用纱布过滤 3次 次 ① 过滤血细胞破裂液,得到含细胞核物质的滤液 ②取 滤取 0.14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中析出的 DNA(黏稠物 物)③有 过滤溶有 DNA 的 的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 用 用 NaCl 溶液 4次 次 ①加 加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溶解提取的细胞核物质 ②用 用 0.14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使 DNA 析出

③用 用 2 mol/L 的 的 NaCl 溶 溶的 液,溶解滤取的 DNA 黏稠物 ④用 用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溶解丝状物用于鉴定DNA

练 【典题精练 4】

回答下列有关“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 实验的问题。

(1)由于鸡血较难找到,某学生试图用人血代替,结果没有成功,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

A .操作方法不对

B .人血含 DNA 太少 C .NaCl 溶液浓度太高

D .加二苯胺太少(2)下图为 DNA 粗提取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

①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骤 上图中步骤 C、E 都加入蒸馏水,但它们的目的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③骤 上图中步骤 A 中所用的酒精必须经过______________ 才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④骤 为鉴定步骤 A 中所得到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 DNA,可向溶解的 有该丝状物的 NaCl 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 试剂,沸水浴,如果溶

液变______________,则说明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 DNA。

【答案】

(1)B(2)①C →B →E →D →A

② ② 加速血细胞的破裂

低 降低 NaCl 溶液的使 浓度,使 DNA 析出

③ 充分预冷处理

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 的DNA

④ ④ 二苯胺

蓝色 【解析】

(1)由于人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血液的血细胞中红细胞含量很高,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线粒体,所以几乎不含DNA,因此很难从中提取到 DNA。(2)DNA 粗提取的过程:鸡血细胞―― →加蒸馏水 涨破后过滤― ― →用 用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溶解― ― → 过滤除去不质 溶杂质 ―― →加蒸馏水 含析出含 DNA 的黏稠物― ― → 过滤― ― →在 黏稠物溶解在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中― ― → 过滤― ― →于 溶于 95% 酒精中进一步提纯。根据为 图示及以上分析,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C →B →E →D →A。

一、选择题 1 .向溶有 DNA 的 的为 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中不断加中 入蒸馏水,在这个过程中 DNA 和杂质蛋白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分别是(C)A .减小;减小

B .增大;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增大

D .减小;增大 解析:有 在向溶有 DNA 的 的 2 mol/L NaCl 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时,DNA 的溶解度先减小后增大,而蛋白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会沉淀,随盐浓度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升高。.在 NaCl 溶液中反复溶解、析出并过滤,就能除去 DNA 溶液中的杂质的理由不包括(D)A .用高浓度盐溶液溶解 DNA,能除去在高浓度盐溶液 中不能溶解的杂质 B .用低浓度盐溶液使 DNA 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浓度盐溶液中的杂质 C .反复操作就能够除去与 DNA 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D .反复操作就能够使各种杂质变性而沉淀析出 解析:在 在 NaCl 溶液中反复溶解、析出并过滤,主要是利用杂质与DNA 盐溶液中溶解规律不同,而将杂质除去,反复操作并不一定能够在 使各种杂质变性,也不一定使杂质沉淀,如在 0.14 mol/L NaCl 溶液中,蛋白质、RNA 等溶解度较高,而 DNA 析出。.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 DNA 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的 提取杂质较少的 DNA,可以依据 的原理是(C)A .在物质的量浓度为 0.14 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 DNA 的溶解度最小 B .DNA 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 .DNA 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 .质量浓度为 0.1 g/mL 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解析:DNA 粗提取原理有:DNA 在物质的量浓度为 0.14 mol/L的 的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小和 DNA 不溶于体积分数为 95% 的冷酒精。的 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 DNA 时用后者。B 选项用于 DNA 鉴定。D 选 选项中柠檬酸钠是抗凝血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 .改变 变 NaCl 溶液的浓度只能使 DNA 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 B .在沸水浴中,DNA 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 C .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 D .用透析法可去除蛋白质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 解析:中 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 DNA 的溶解度不同。在物质的为 量浓度为 0.14 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小,DNA 析出。.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D)A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 .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 .在“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 实验 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 .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 Ⅲ 染液鉴定蛋白质 解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实验室通常用丙酮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DNA 粗提取实验中,用 利用 DNA 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来提取 DNA。在蛋白质鉴定实验中用双缩脲试剂,苏丹 Ⅲ 染液是用来鉴定脂肪的试剂。.下列有关“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D)A .利用 DNA 溶于酒精,而蛋白质不溶于酒精,可将 DNA 与蛋白质分离 B .利用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却对 DNA 没有影响的特性,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 C .在溶有 D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取滤液进行以后的实验 D在 .在 DNA 滤液中加入嫩肉粉,通过木瓜蛋白酶的作用,可将DNA 与蛋白质分离 解析:用 利用 DNA 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溶于酒精,可将 DNA 和 和响 蛋白质分开。温度过高也会影响 DNA 为 的特性。在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 DNA 溶解度最大,但加入蒸馏水后,DNA 溶 溶解度降低,DNA 析出,过滤后应取其黏稠物进行以后 的实验。蛋白酶解 能分解蛋白质,而不能分解 DNA。.下列关于“ “DNA 粗提取与鉴定 ” 的说法,正确的是(B)A .NaCl 溶液的浓度越低,DNA 的溶解度越大 B .人的血液不能代替鸡血进行该实验 C .柠檬酸钠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血细胞破裂 D .利用 DNA 易溶于酒精的特点可除去 DNA 中的部分杂质 解析:

人是高等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该实验。NaCl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在小于 0.14 mol/L 时,溶液的浓

对 度越低,对 DNA 的溶解度越大是正确的,没有这一前提条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柠檬酸钠的作用是抗 凝血;DNA 不能溶于酒精。.如图为“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 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A .图 ①④ 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相同 B .图 ① 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C .图 ②化 操作的目的是纯化 DNA,去除溶于 95% 酒精中的杂质 D .图 ③中 中 2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能溶解黏稠物的 中的 DNA 解析:

图 ① 中加入蒸馏水是为了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图 ④ 中加低 入蒸馏水是为了降低 NaCl 溶液的浓度,使 DNA 析出,A 错误;嫩肉粉中含有木瓜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因此图 ① 中向鸡血细胞液内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B 正确;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因此图 ② 所示操作的目的是纯化DNA,去除溶于 95%,冷酒精中的杂质,C 正确;图 ③中 中 2 mol/L 的 的 NaCl的 溶液能溶解黏稠物中的 DNA,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9 .用鸡血作为 DNA 粗提取的实验材料,是经过多次实验结果的比较,最终才 选定的。请回答:

(1)最终选择鸡血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血液中 红 细胞数目较多,且这类细胞具有 细胞核,可以提的 供丰富的 DNA。

(2)实验前可以通过 离心 或 静置 两种方法使鸡血细胞沉淀于试管底部,以便除去血清。

(3)在牧区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但若用这些实验材料完成到 实验,则很难提取到 DNA,这是因为哺乳动物血液中红细胞在结构上无细胞核,而白细胞数量 少。

(4)为 若改用哺乳动物的肝脏作为 DNA 粗提取的实验材料是否可行?若可行,应对材料做怎样的处理,使其核物质释放出来? 可行。先将肝脏 切碎、研磨,然后加入蒸馏水。

解析:

由于哺乳类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而白细胞的数取 量又少,所以一般不用其血液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而鸡血中的红细的 胞数目较多且有细胞核,可以提供丰富的 DNA,所以可以用来做 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如用哺乳动物的肝脏来做实验,要先将肝脏切碎、将 研磨,再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将 DNA 释放出来。.DNA 在 在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 NaCl。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请在下列NaCl 溶液中选出能使DNA 析出最彻底的一种(A)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种(B)。(在括号内填选项)A .0.14 mol/L

B .2 mol/L

C .0.15

mol/L

D .0.3 mol/L(2)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 除去杂质,由此推测溶于酒精中的物质可能有某些脂质、蛋白质、糖类或其他大分子物质。

(3)利用 DNA 遇 遇 二苯胺定 呈蓝色的特性,将该物质作为鉴定 DNA 的 的有 试剂。其实验过程中要向放有 DNA 的试管中加入 4 mL 的 的 二苯胺试剂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 沸水浴中加热 5 min,待试管 冷却后,观察明 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个实验也说明 DNA 耐 耐 高 温。

解 析: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DNA 在 在 0.14 mol/L 的 的 NaCl 溶液中溶度 解度最低;在高浓度 2 mol/L NaCl 溶液中,溶解度最高。DNA 存在于把 染色体上,为了把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利用 DNA 不溶于酒精的特用 性,可除去杂质;利用 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呈蓝色的特性,可以用的 二苯胺试剂鉴定提取的 DNA。

【旁栏思考题】点拨(教材 P 55)1. . 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膨胀破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 DNA。.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 DNA 的释是 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NaCl,有利于 DNA 的溶解。

3的 .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 DNA 的 释放不完全,提取的 DNA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可能含有核蛋白、多糖和 RNA 等杂质。

5解 .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 DNA,能除去在高盐中不能溶解的杂使 质;用低盐浓度的溶液使 DNA 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出 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 DNA,就能够除去与 DNA 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旁栏思考题】点拨(教材 P 56)的 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 DNA 与蛋白质是 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 DNA 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与 白质变性,与 DNA 分离。

1. .取 提取 DNA 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 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是 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 DNA 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的 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 DNA 全部溶解;第三步是 DNA 的纯化,据 即根据 DNA 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将 地将 DNA 与杂质分开对 ;最后一步是对 DNA 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结果的检测。.提取蛋白质比提取 DNA 的难度大。这是因为,与 DNA 相比,蛋白质对温度、盐浓度、pH 等条件要敏感得多,很容易失活;并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多种多样,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使得蛋白质的提取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只能根据特定蛋白质的特性摸索提取的条件,设计特定的方法。

第二篇:人教版教学教案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预习学案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学习目标

1.尝试对植物或动物组织中的DNA进行粗提取 2.了解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3.理解DNA粗提取以及DNA鉴定的原理

学习重点与难点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方法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提取DNA的方法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DNA与、和 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 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 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课本图5—1是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曲线图,【思考】①在什么浓度下,DNA的溶解度最小?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如何变化的?

②如何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在盐溶液中溶解或析出?

此外,DNA不溶于 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但是对 没有影响。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oC的高温,而DNA在 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但对DNA没有影响。

3)DNA的鉴定 在 条件下,DNA遇 会被染成 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2.实验设计

1)实验材料的选取 凡是含有 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选用 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在下面的生物材料中选取适合的实验材料:

鱼卵、猪肝、菜花(花椰菜)、香蕉、鸡血、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猕猴桃、洋葱、豌豆、菠菜、在液体培养基的大肠杆菌 【思考】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的特点?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同时用 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 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 和,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思考】①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②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③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④此步骤获得的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细胞成分?

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阅读课本的三个方案,【思考】为什么反复地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4)DNA的析出与鉴定 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冷却的,静置,溶液中会出现,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 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 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3.操作提示

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ml血液中需要加入3g,防止。

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地操作。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以免,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二苯胺试剂要,否则会影响鉴定的效果。4.结果分析与评价 [疑难点拨] 1. DNA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的关系:

当NaCl溶液浓度低于0.14mol/L时,随浓度的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当NaCl溶液浓度高于0.14mol/L时,随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

2. 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新鲜的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的原因

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新鲜的鸡血中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其原理是柠檬酸钠能与血浆中Ca2+发生反应,生成柠檬酸钙络合物,血浆中游离的Ca2+大大减少,血液便不会凝固,因为鸡血红细胞,白细胞都有细胞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在离心或静置沉淀后,要弃出上层清液——血浆。

3.提取DNA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取,其目的是一定要选取DNA含量较高的生物材料,否则会由于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损失而造成检测的困难;第二步是DNA的释放和溶解,这一步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尽可能使细胞内的DNA全部溶解;第三步是DNA的纯化,即根据DNA的溶解特性、对酶及高温的耐受性的不同等特性,最大限度地将DNA与杂质分开;最后一步是对DNA进行鉴定,这是对整个实验的结果的检测。

4.在DNA的析出的步骤中用到玻璃棒搅拌时,注意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5.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细胞内DNA的含量本来就比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到的DNA就会更少。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这样可以减少提取过程的DNA的损失。

[典例解析] 本实验中有三次过滤:

⑴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 ⑵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NaCl溶液 ⑶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NaCl溶液 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

A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B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C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纱布上的DNA D含较纯的DNA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答案:A 解析:用蒸馏水稀释鸡血细胞液,使血细胞的细胞膜、核膜破裂,释放出核物质,此时过滤只能得到含DNA和其他物质如蛋白质的滤液,这种滤液必须经过实验中其他步骤得相继处理,方能得到较纯的DNA。DNA在0.13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成丝状粘稠物,可经过滤留在纱布上。

随堂练习

1.在研究DNA的基因样本前,采集来的血样需要蛋白水解酶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除去蛋白质。用蛋白水解酶处理血样的目的是()

A.除去血浆中的蛋白质 B.除去染色体上的蛋白质 C.除去血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D.除去血细胞中的所有的蛋白质,使DNA释放,便于进一步提纯 2.与析出DNA粘稠物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操作时缓缓滴加蒸馏水,降低DNA的溶解度

B.在操作A时,用玻璃棒轻缓搅拌,以保证DNA分子完整 C.加蒸馏水可同时降低DNA和蛋白质的溶解度,两者均可析出 D.当丝状粘稠物不再增加时,此时NaCl的浓度相当于0.14mol/L 3.洗涤剂能够瓦解(),但对DNA没有影响。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4.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会被染成蓝色。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二苯胺

5.在DNA提取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试管和烧杯,目的是()

A.不易破碎 B.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损失 C.增加DNA的含量 D.容易洗刷 6.下列操作中,对DNA的提取量影响最小的是()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使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

C.在“析出DNA粘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粘稠物不再增加 D.在用酒精沉淀DNA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E在DNA的溶解和再溶解时,要充分搅拌

7.DNA的粗提取中,将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A.0.9%的NaCl B.0.14mol/L的NaCl溶液 C.质量分数15%的HCl D.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8.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需要向血液中加入(),防止血液凝固。A.醋酸钠 B.龙胆紫 C.柠檬酸钠 D.醋酸洋红

9.在向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A.加快溶解DNA的速度 B.加快溶解杂质的速度 C.减少DNA的溶解度,加快DNA析出 D.减小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

10.去除滤液中的杂质时,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嫩肉粉,利用嫩肉粉中的()分解蛋白质。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木瓜蛋白酶 D.肠肽酶

二、非选择题(3个)

1.提取鸡血中DNA时,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这是因为什么?

2.填写本实验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时所用试剂。⑴提取鸡血细胞中核物质 ⑵溶解核内DNA: ⑶析出2mol/LNaCl溶液中的DNA ⑷DNA粘稠物的再溶解

⑸提取杂质较少的DNA白色乳状丝状物 ⑹DNA的鉴定

3.关于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经过了多次实验效果的比较,最终选择鸡血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鸡血细胞中红细胞,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血液中 细胞数目较多,可以提供丰富的。

⑵实验前由老师制备血细胞液供同学们做实验材料,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

⑶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羊和马血比较方便,若他们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步骤后,结果是,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一样,成熟的红细胞中,但若改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这是因为。

⑷若选用动物肝脏做实验材料,在提取之前,最好增加 程序,使组织细胞更易分离。

第三篇:5第四单元 课题4《化合价与化学式》教学案(五)

第四单元 课题4《化合价与化学式》教学案

(五)班级____姓名____

教学——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领会并弄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②掌握根据已知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培养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学习重难点: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质量分数及某一元素的质量。有关化学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学习过程 复习:

1.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____作为标准,某原子的质量跟它相____所得的数值,即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 符号为(书写时一般省略不写)。2.原子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计算:所需相对原子质量查p75表4-3(1)1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_______(2)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比=_______(3)铁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_______

(4)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的质量比=_______ 新课学习:

讨论: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的质量比为多少?____;1个水分子和1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比为多少?____。在计算的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_____中各原子的___________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用符号为____表示。

注意: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相对质量,它也是一个比值,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符号为“1”(书写时一般省略不写)。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2)计算:

例:计算氢气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1×2=2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答:氢气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和18。

思考:打点的数字的含义?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

1.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钙〔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化学式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氯气(Cl2)

(3)氢氧化镁〔Mg(OH)2〕(4)硫酸(H2SO4)

(2)氧化铁(Fe2O3)2.计算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讨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____,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____。依据是什么?

①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它们的__________比。②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

例:计算水(H2O)、氢氧化钙[Ca(OH)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解:H2O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8 .......答:H2O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Ca(OH)2中钙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40:(16×2):(1×2)=20:16:1 ..............答:Ca(OH)2中钙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0:16:1。思考:上述阶梯过程中打点的数字的含义。练习:

1.计算SO2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2.计算Al(OH)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公式: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例:计算水(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2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1.1%

答: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练习:计算氧化铁(Fe2O3)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习训练:

1.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

A.(64+16+1)×2

B.64+(16+1)×2

C.64+16+1×2

D.64×(16+1)×2 2.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氮气(N2)

(2)氯酸钾(KClO3)

(3)二氧化锰(MnO2)

(4)硫酸铵[(NH4)2SO4]

(5)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6)蔗糖(C12H22O11)

3.计算氧化铝(Al2O3)中铝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4.计算化肥尿素[CO(NH2)2]和硫酸铵[(NH4)2SO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两种化肥中,哪种化肥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 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推荐)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其功能,2、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1免疫的概念。2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学习过程:课前自学一:免疫的功能(根据下列问题,阅读和观察课本57-58页文字和图片,进行理解和记忆)

1、免疫最初的概念?什么是免疫?免疫的三个功能是什么?

课前自学二:计划免疫:(阅读课本58-59页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并理解和运用。)

1、什么是疫苗?

2、什么是计划免疫 ?

知识梳理:免疫的功能: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

和“非已” 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细

胞和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的功能:(1)(防御保护)(2)

(自我稳定)(3)(免疫监视)

3、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

上被称为。

计划免疫:

1、疫苗通常使用和或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主要有、、2、根据某些传染病的童接种,以达到、和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

防接种,简称为。

【巩固练习】(先独自做,后小组交流、明确答案、组长讲解疑惑、准备展示。时间大约10分钟)

1.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A. 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D.移植的外来器官

2.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先天性心脏病B.风湿热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癌症

3.烧伤病人常采用自身的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会产生免疫反应 B.神经血管不易接通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外来皮肤含有抗体

4.烧伤病人常采用自身的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

A.会产生免疫反应B.神经血管不易接通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外来皮肤含有抗体

5、移植到人体的器官不易成活,根据免疫的概念,植入的器官相当于()A 抗体B 抗原C 传染源D 病原体 用心爱心

6、人体免疫的三大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A 破伤风B 百日咳C 肺结核D 天花

8、给幼儿用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这属于()。 A.计划免疫B.自然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D.免疫监视

9.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0.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口炭疽病时,进行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用的48只绵羊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绵羊用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的病原菌(疫苗)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

半个月后,对甲、乙两组绵羊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瘟病的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的绵羊全部正常存活,而乙组的绵羊全部死亡。那么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注:人体的免疫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绵羊

等哺乳动物)()。A.实验的原理是甲组绵羊受到抗原刺激产生抗体获得了免疫力 B.乙组绵羊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实验中甲组绵羊没有发病是由于免疫起了作用 D.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炭疽病属于血液传染病 11.关于人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计划免疫B.接种的疫苗是抗原 C.接种的疫苗是抗体D.属于人工特异性免疫

12、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A 破伤风B 百日咳C 肺结核D 天花 13.给幼儿用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这属于()A计划免疫B自然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D.免疫监视 14.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计划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5、下列各项中通过接种疫苗能够预防的疾病是()A 遗传病 B 佝偻病 C 侏儒症 D 传染病 【当堂检测】(请独立完成。时间3分钟)

1.目前“SARS”病毒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正对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

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A抗原、特异性免疫B抗体、特异性免疫C抗原、非特异

性免疫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2.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B实

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

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______,鸡产生的这种免疫

是免疫据上述实验回答:(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_。(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_________,健康人是可称为__________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__________________。(6)禽流感属于______________传染病。

3、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和母婴传播;现在有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_____。

4、非典型肺炎是通过近距离______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肺炎;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

专心

了预防非典型性肺炎的__________疫苗。【课后反思】(总结和反思你的收获)【布置作业】同步训练一 4.6二10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导学案

备课时间:2011.3.17上课时间: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郑春燕审核人:任会菊 教案个数

学习目标1.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2.掌握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学习重点、难点掌握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染病.复习过程:基础知识回顾

1、传染病:概念 是由引起的,能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2.“非典”和“禽流感”的病原体都属于。3.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和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免疫的概念: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自己”和“非已” 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细胞和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免疫的功能:(1)(防御保护)(2)(自我稳定)(3)(免疫监视)

3、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

计划免疫:

1、疫苗通常使用和或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主要有、、2、根据某些传染病的童接种,以达到、和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

巩固练习:1、下列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 沙眼 B 流感 C 佝偻病D 细菌性痢疾

2、医生不让传染病患者外出,这属于()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3、对患有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衣服和饮食用具等进行消毒,这一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以上三项都是

4.某地流行非典型性肺炎时,一疫区大学将家住外地的学生留下,劝其暂不返乡,这种措施属于()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5.可以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①病毒②细菌③真菌④单细胞动物⑤寄生虫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6、为了防治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①凡是进入我国的一切外来人员都要检查有无艾滋病检疫证明 或进行检疫;②严格控制从国外进口血液制品;这些措施分别属于()A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 用心爱心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C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8.饭前便后要洗手有利于预防()A.呼吸道传染病B.消化道传染病 C.血液传染病D.体表传染病 9.一切入境人员都要进行检疫,目的是()A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原 10.为了预防甲型肝炎,给健康青少年注射胎盘球蛋白,这种措施是()A 自然免疫切断传播途径C 控制传染源 D 保护易感人群

12、下列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A 禁止患者亲属探视B 对患者的衣物进行消毒C对患者进行治疗D开设传染病门诊

13、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是()A 蛔虫B 老鼠C 苍蝇D 螃蟹

14.唾液有杀菌作用,原因是()A唾液中含有抗体B唾液中含有吞噬细胞C唾液中有抗菌素 D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15、下列关于传染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是传染病的根源,称为传染源。B.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C.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能称为传染源。D被病原体污染的水、空气、食物,可以称为传染源。

16.不要随地吐痰的主要原因是()A.痰中含有大量细菌B.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C.气管内分泌的黏液太脏D.以免污染地面

18、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传播。A、饮食B、空气、飞沫C、接触D、血液19唾液有杀菌作用,原因是()A.唾液中含有抗体B.唾液中含有吞噬细胞C.唾液中有抗菌素D.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20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A肝脏脾肾B脾、胸腺、淋巴结C肝脏脾胸腺D脾甲状腺淋巴结

21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患者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使人能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2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具有不感染性B、溶菌酶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C皮肤对多种病原体有屏障作用D白细胞能吞噬细菌 23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者C抗体控制传染源D抗体保护易感者

24、牛常用粘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结果伤口愈合,原因是:()

A.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唾液呈碱性可杀菌 C.唾液中含有溶菌酶D.唾液中含有黏蛋白

25、在制备蛇毒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26.大积烧伤的病人,要住在严格消毒的病房里进行治疗,这是因为被烧伤的皮肤()。A.得不到营养B.失去了保护作用C.不能调节体温D.失去了接受刺激的功能

27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______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_______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_____药物。

28、在2005年秋冬时期,某地区流行过一次水痘;当水痘流行时,学生甲已经接种过水痘疫苗则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丙则患了水痘;试分析原因: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通常接种的疫苗是 用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生物制品。

29、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等食物,会发生腹痛、呕吐,或皮肤奇痒难熬;有人吸入花粉会哮喘;有人注射青霉素会发生休克。试回答:

(1)上述反应叫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体的哪道防线发生异常?(2)花粉、鱼、虾和青霉

专心

素,在免疫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上述现象的人,可看作()A、传染源B、易感人群C、抗体D、免疫功能失调

12、人体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疫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我国对“SARS”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对“SARS” __________

疫苗的研制成功

【课后反思】(总结和反思你的收获)【布置作业】同步训练一 4.6二10

用心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一、宗教改革最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原因

1.15、16世纪间,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德意志经济上的分散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2.中世纪以来的割据局面依然存在,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的勒索。德意志是受罗马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奶牛”的称号。摆脱教会的压榨和束缚,成为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3.教廷对德意志的剥削引起了德意志各阶层的仇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4.罗马教廷还时常干预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的局面。

二、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1.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波及原来天主教统治下的欧洲广大地区。尽管这些改革的动机、方式与目的不尽一致,但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

2.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新教的传播

(1)宗教改革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2)宗教改革以后,出现了路德派、卡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基督教派别,它们统称为新教。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它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德意志、丹麦和挪威等地,瑞士、法国和英国等地有很多新信徒。新教后来还传播到了北美等地。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得到加强,《圣经》纷纷被翻译成当地文字,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创造了条件

(1)卡尔文教与尼德兰革命:卡尔文鼓励人们鄙视懒惰与保守,鼓励积极开拓进取,勤勉敬业,坚持不懈,获取最后成功。实际上都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卡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形式也带有民

主化的色彩,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所以,卡尔文派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的旗帜。

(2)英国的“清教徒”与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进一步改革。17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终于打着清教的旗帜,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 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3.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要注意的是思想文化的表现。

4.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

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

解析:选C 宗教裁判所针对的主要是“异端分子”“异端嫌疑犯”以及反对封建统治势力的人,它的设

立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观点,故选A项。

6.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张是在人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这体现的是“先定论”。

7.英国“清教徒运动”中的“清教徒”们要求()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 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 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 ④改革国教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A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类、组合复合选择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8.天主教实行的内部改革的实质是()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 C.缓和阶级矛盾

B.加强天主教会的专制

D.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选B 从天主教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和网罗狂热分子看其实质一目了然。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级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产阶级早期斗争的形式,并分析其原因。(8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按政治(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阻碍民族统一)、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经济(广占地产、欺诈掠夺、阻碍工商业)三个方面归纳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

(2)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异端”形式。(或宗教“异端”的形式)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实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还很不发达,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当时只有宗教和神学,没有先进理论可以依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5~16世纪,教会十分关注异端邪说,异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审。这是一个科学兴起、但同时人们普遍相信魔法和巫术的时代,在这段时期,民众搜捕女巫,有时虽然只有少量证据,仍会判女巫有罪,并对其施以火刑处死。在这一时期,教会也会开庭审讯包括科学家的异见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审判,就是哥白尼理论的一位支持者布鲁诺,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处死。

材料二 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5~16世纪被视为“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6分)(2)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9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教改革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标准”可从中世纪占精神统治地位的思想来回答;“理由”可以从反对这些“标准”的结局(受到惩罚并判以死刑)来分析。第(2)问,从新教的教义特点分析,指出其得到人们拥护的原因。

答案:(1)标准:《圣经》或教会的教导被视为“真理”的标准。理由:那些持有与教会观点相反看法的人,会被惩罚甚至判以死刑。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并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个人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这就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并简要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以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依据材料信息,“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表现出摆脱罗马教皇;“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说明“因信称义”。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并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分析概括作用。

答案:(1)教会应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因信称义。

(2)实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用: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国家的成长;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12.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5分)(2)以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5分)(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5分)解析:第(1)问,“民族主义”主要从民族语言、民族意识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人文主义”主要从改革强调个人在信仰中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主要从“先定论”所崇尚的奋斗精神、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问,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从思想解放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促进民族主义的发展主要从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国家的产生等角度分析作答;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从打破思想束缚与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民族主义: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人文主义: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个人的作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2)“先定论”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对社会生产的严格限制和规定,有利于早期资本原

始积累等。

(3)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早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规划了蓝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

下载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5 课题1 DNA粗提取与鉴定(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学案:专题5 课题1 DNA粗提取与鉴定(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