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代研讨》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20-11-17 14: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代研讨》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代研讨》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高代研讨》课程教学大纲

《 高代研讨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MS006028 课程名称:高代研讨

英文名称:Discussions in Advanced Algebra

学分/学时:1/16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

适用专业:数学与统计学院所有专业

建议开设学期:第 3 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代数(I)(II)

开课单位:数学与统计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

《高等代数》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各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本课程是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具有较好的教学基础。本课程设置安排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呈现,改变了原有的讲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负责人具有多年的高等代数教学经验,所研究的专业领域也与代数学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更好的把握高等代数的应用方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旨在补充《高等代数》课程中未涉及的部分,尤其是高等代数的实际应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开设本课程将使同学的知识面更加广,理论更系统,更扎实,更完备。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扩大同学的知识面,培养同学在学习中乐于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勇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新能力,提高同学的素质,为大学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

多元多项式 及其应用((4 4 学时)

1.基本要求(1)

了解多元多项式的概念;(2)

理解组合零点定理及其相关应用 2.重点、难点 重点:多元多项式的概念,组合零点定理。

难点:组合零点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3.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要求:讲授、研讨 4.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完成研讨报告。

(二)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及其应用((4 4 学时))

1.基本要求 (1)

掌握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2)

掌握矩阵的特征值与二次型之间的关系;(3)

了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实际应用。

2.重点、难点 重点: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矩阵的特征值与二次型之间的关系。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换成与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有关的数学问题求解。

3.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要求:讲授、研讨。

4.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完成研讨报告。

(三)代数与网络科学((4 4 学时))

1.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各种矩阵,如邻接矩阵;(2)了解网络所对应的各种矩阵的意义; 2.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的各种矩阵的定义、求法及其意义。

难点:利用网络的各种矩阵的代数性质刻画网络的结构性质。

3.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要求:讲授、研讨。

4.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完成研讨报告。

((四))

代数与结构化学((4 4 学时))

1.

基本要求(1)

理解与掌握分子图的定义与性质;(2)

了解分子能量与矩阵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图的定义与性质,分子能量与矩阵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难点:利用分子图所对应的矩阵的代数性质对分子的结构性能进行定量分析。

3.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要求:讲授、研讨。

4.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完成研讨报告。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16 学时,其中:讲授 8 学时,研讨 8 学时

序号

课程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多元多项式及其应用 4 讲授、研讨 2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及其应用 4 讲授、研讨 3 代数与网络科学 4 讲授、研讨 4 代数与结构化学 4 讲授、研讨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与研讨报告成绩组合而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作业成 绩 :40%-50%。主要考核学生的到课率。

研讨报告 成绩:50%-60%。主要考核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应用技能的掌握程度。

过程成绩提交时间和总评成绩计算说明表

序号

成绩提交时间

名称或 说明

C1 第 8 次授课后、学期放假前平时 C2 第 8 次授课后、学期放假前 报告 总评成绩 = C1 *

+ C2 *

其中:,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不指定教材 参考书目:

[1] 《高等代数》(第四版),王萼芳、石生明修订,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2] 《Linear Algebra with Applications》,Steven J.Leon.China Machine Press,Sixth Edition.六、说明

(一)与相关课程的分工衔接

本课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涉及到《高等代数(II)》的相关内容,因此建议学生在修完

《高等代数(II)》后选修该课程。

(二)其他说明

第二篇:《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选修

《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大纲执笔人:赵法起 大纲审定人:李有安 课程编号: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高电压技术》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气设备在高电压作用下绝缘电气性能的基本知识和高电压试验的基本技术;了解和掌握过电压的基本理论和过电压的保护方法,为今后从事高电压工程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电路》、《电机学》、《电磁场》、《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分析》等。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生产实践中具体设备讲解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上以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少而精”为原则,重点介绍高电压技术中的基本物理过程、现象和试验方法,不过多地介绍烦琐的公式推导和试验步骤。开展电子课件的研制,演示放电过程、波过程、内过电压和外过电压的形成过程。适当介绍利用计算机进行过电压计算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等。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为解决授课学时少授课内容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授课任务,必须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尽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在增加信息量的前提下也能保证教学质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增加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讲课6学时)§1-1 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消失

气体中带电粒子的产生及其迁移率和扩散,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产生和消失。§1-2 电子崩

电子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 §1-3 自持放电条件

推倒自持放电的条件:γ(e(ad)-1)=1,及放电特性 §1-4 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

空间电荷,空间光电离对气体放电的影响,解释高电压下的放电现象。§1-5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

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放电特性,电晕放电现象 §1-6 放电时间和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

总的放电时间的求解T1+Ts+Tf, 冲击电压波形标准化和击穿特性 §1-7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

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的特性与特点及防范措施,固体介质和绝缘子为例 学习要求:了解气体放电的一般现象和概念;理解持续电压作用下均匀电场气体放电理论、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特性;理解冲击电压下的气体放电特性;了解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掌握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具体措施;理解沿面放电的概念,掌握提高干闪、湿闪、污闪放电电压的方法。

重点难点:解释高电压下的气体放电现象,电晕放电现象。思考题:如何有效的防止沿面放电和污闪事故发生? 第二章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讲课4学时)§2-1 均匀和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征

击穿放电外特性与形成的电场大小及形状计算范围 §2-2 极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特征

直流电,工频交流,雷击电压,操作电压形成的击穿特征 §2-3 大气条件对气隙的击穿特性的影响及其校正 对空气密度,对湿度,对海拔的三方校正 §2-4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改变电极的形状,利用空间电荷,采用屏蔽,采用高气压,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采用真高空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2-5 六氟化硫和气体绝缘电气设备

六氟化硫的绝缘特性及其混合气体,气体绝缘设备特性

重点难点:直流电,工频交流,雷击电压,操作电压形成的击穿特点

思考题:六氟化硫的绝缘特性及其混合气体可应用与那些场合? 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征(讲课6学时)§3-1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耗损

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电导计算,损耗计算,夹层极化 §3-2 液体介质的击穿

纯净液体介质几穿理论,工程变压器油击穿理论及防范措施 §3-3 固体介质的击穿

电击穿理论,热击穿理论,电化学击穿理论及影响因素温度,均匀度,时间 §3-4 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

油屏蔽式绝缘,油纸绝缘,组合绝缘中的电场 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电击穿理论,热击穿理论,电化学击穿理论 思考题:工程变压器油击穿理论及防范措施措施有那些? 第四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讲课6学时)§4-1 绝缘的老化

热老化,电老化,其他老化方式

§4-2 绝缘电阻,吸收化和泄漏电流的测量

双层电介质的吸收现象,绝缘电阻的测量,漏电流测量,吸收比测量 §4-3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西林电桥测量,测量中的影响因素,电场,湿度,温度,电容 §4-4 局部放电的测量

非电检测,光检测,噪声检测,化学分析,脉冲电流法测量 §4-5 电压分布的测量 学习要求:理解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了解液体和固体介质的击击穿理论,掌握提高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了解局部放电的概念和改善措施;理解多层绝缘的电压分布和电场分布;了解电介质在高电压作用下的累积效应和其他性能。

重点难点: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的概念,提高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思考题: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章

绝缘的高压试验(讲课8学时)§5-1 工频高电压试验

高电压实验变压器,变压器串级装置,基本接线 §5-2 直流高电压试验

直流高电压产生高压整流,倍压整流,串级直流,及实验范围 §5-3 冲击高电压试验

冲击高电压发生器,充电放电过程,操作冲击高电压发生,实验方法 §5-4 高电压测量技术

高压静电电压表,峰值电压表,球系测压器,高压分压气

学习要求:理解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测量、局部放电测量、绝缘油试验等非破坏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破坏性试验的试验设备,掌握交流和直流高电压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测量、局部放电测量、绝缘油试验等非破坏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交流和直流高电压的测量方法。

思考题:绝缘的高压试验对于那些设备要进行测试? 第六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讲课6学时)§6-1 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线路方程及解,波速和波阻抗,单导线波过程 §6-2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特殊情况的波过程,集中参数等值电路 §6-3 行波的多次折和反射 折射和反射计算及过程分析 §6-4 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播 分析波过程方程组

学习要求:理解单根无损导线中行波波动方程及其解的物理意义、行波的折射与反射;理解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时电压波时间和空间陡度的变化;了解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

重点难点:行波的折射和反射,波沿均匀无损单导线的传播 思考题:线路方程及解的确定方法?

第七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讲课8学时)§7-1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雷云形成,雷电放电,雷电参数雷电过电压形成 §7-2 防雷保护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范围,保护间隙和各式避雷器 §7-3 架空输电线路防雷保护

输电线路耐雷性能指标,线路雷害事故过程几防范措施,耐雷性能计算 §7-4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直击雷防护,阀式避雷器保护作用,进线段保护,防雷接线 §7-5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特点,措施,接线

学习要求:了解雷电放电过程和雷电参数;理解避雷针(线)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理解输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和雷击杆塔塔顶时导线的过电压及耐雷水平,掌握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措施和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掌握变电所及进线保护段的防雷措施、变压器与旋转电机防雷措施。

重点难点:避雷针(线)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措施和输电线路防雷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变电所及进线保护段的防雷措施、变压器与旋转电机防雷措施。

思考题:避雷针,避雷线,避雷范围,保护间隙和各式避雷器的应用场合?防雷保护措施,接线?

第八章

内部过电压(讲课8学时)§8-1 切断空载线路过电压

采用分布参数分析过程,避免过电压的方法,采用不重燃断路器 §8-2 空载线路过合闸电压

空载线路过合闸过电压的形成,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 §8-3 切除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采用等值电路分析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 §8-4 断续电弧接地过电压

分析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限制措施,中性点接地,接消弧线圈 §8-5 工频电压升高

空载长线的电容影响,不对称短路,甩负荷造成的过电压 §8-6 谐振过电压

线性谐振,参数谐振,铁磁谐振形成的过电压

学习要求:了解内过电压的分类;理解工频电压升高产生的原因;理解切/合空载线路(电容)过电压、切空载变压器过电压、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产生的原因限制措施;了解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内部过电压的种类

思考题:中性点接地,接消弧线圈如何避免内部过电压?

第九章

电力系统绝缘配合(讲课2学时)§9-1 绝缘配合基本概念

架空线与变电所,多级配合,两极配合,统计法配合 §9-2 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

最大长期工作电压,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 §9-3 绝缘配合惯用法

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下的绝缘配合,工频绝缘水平确定 §9-4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

绝缘自串的选择,空间间距的选择绝缘配合应用

学习要求:了解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与原则;了解线路及设备等绝缘水平的确定。重点难点: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绝缘水平的影响 思考题:电力系统绝缘配合是依靠的原则是甚么?

三、考核方式、方法

本课程成绩考核方式均为考试,学期总评成绩的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出勤听课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题型有:填空、选择题、问答题、绘图题、计算题。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高电压工程》/邱毓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高电压技术》/重庆大学——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高电压工程》/(美)库费尔(E.Kuffel),(美)阿卜杜勒(M.Abdullah)著;缪始森译,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高电压技术》/唐兴怍——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高电压技术》/周泽存——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高电压技术》/张一尘——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年

第三篇:高代提纲

(一)实数集与函数

1、实数:实数的概念;实数的性质;绝对值不等式。

2、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复合函数;反函数。

3、函数的几何特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要求:理解和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会求解绝对值不等式;掌握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会证明具体函数的几何特性。

(二)数列极限

1、数列极限的概念(N定义)。

2、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

3、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单调有界准则;两边夹法则。

要求:理解和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会使用N语言证明数列的极限;掌握数列极限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以及数列极限的存在条件(单调有界原理和两边夹法则),并能运用它们求数列极限;了解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会比较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阶。(三)函数极限

1、函数极限的概念(定义、X定义);单侧极限的概念。

2、函数极限的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

3、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联系。

4、两个重要极限。

要求:理解和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会使用语言以及X语言证明函数的极限;掌握函数极限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会使用海涅归结原理证明函数极限不存在;掌握两个重要极限并能利用它们来求极限;了解单侧极限的概念以及求法。

(四)函数连续

1、函数连续的概念:一点连续的定义;区间连续的定义;单侧连续的定义;间断点的分类。

2、连续函数的性质:局部性质及运算;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值性、有界性、介值性、一致连续性);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

3、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要求:理解与掌握函数连续性、一致连续性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证明具体函数的连续以及一致连续性;理解与掌握函数间断点的分类;能正确叙述并简单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以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五)实数系六大基本定理及应用

1、实数系六大基本定理:确界存在定理;单调有界定理;闭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准则;有限覆盖定理。

2、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有界性定理的证明;最值性定理的证明;介值性定理的证明;一致连续性定理的证明。

要求:理解和掌握上、下确界的定义,会求具体数集的上、下确界;理解和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及其证明;能正确叙述实数系六大基本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思想,会使用开覆盖以及二分法构造区间套进行简单证明。

(六)导数与微分

1、导数概念:导数的定义;单侧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

2、求导法则:初等函数的求导;反函数的求导;复合函数的求导;隐函数的求导;参数方程的求导;导数的运算(四则运算)。

3、微分:微分的定义;微分的运算法则;微分的应用。

4、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

要求:能熟练地运用导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导法则求具体函数的(高阶)导数和微分;理解和掌握可导与可微、可导与连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左、右导数的概念以及分段函数求导方法,了解导函数的介值定理。

(七)微分学基本定理

1、中值定理: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2、泰勒公式。

要求:理解和掌握中值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其应用;了解泰勒公式及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能够把某些函数按泰勒公式展开

(八)导数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2、函数凹凸性与拐点。

3、几种特殊类型的未定式极限与洛必达法则。

要求: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会使用这些性质求函数的极值点以及拐点;能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拐点、渐近线等进行作图;能熟练地运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的极限。

(九)不定积分

1、不定积分概念。

2、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有理函数的积分。

要求:理解和掌握原函数和不定积分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熟记不定积分基本公式,掌握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会求初等函数、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不定积分。

(十)定积分

1、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2、定积分存在的条件:可积的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达布上和与达布下和;可积函数类(连续函数,只有有限个间断点的有界函数,单调函数)。

3、定积分的性质:四则运算;绝对值性质;区间可加性;不等式性质;积分中值定理。

4、定积分的计算:变上限积分函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换元公式;分部积分公式。要求:理解和掌握定积分概念、可积的条件以及可积函数类;熟练掌握和运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求定积分。

(十一)定积分的应用

1、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微元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求平面曲线的弧长;求已知截面面积的立体或者旋转体的体积;求旋转曲面的面积。

2、定积分的物理应用:求质心;求功;求液体压力。

要求:理解和掌握“微元法”;掌握定积分的几何应用;了解定积分的物理应用。十二)数项级数

1、预备知识:上、下极限;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柯西收敛原理。

2、正项级数:比较判别法;达朗贝尔判别法;柯西判别法;积分判别法。

3、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及其性质;交错级数与莱布尼兹判别法;

阿贝尔判别法与狄利克雷判别法。

要求:理解和掌握正项级数的收敛判别法以及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判别法;掌握一般项级数的阿贝尔判别法与狄利克雷判别法;了解上、下极限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和性质。

(十三)反常积分

1、无穷限的反常积分:无穷限的反常积分的概念;无穷限的反常积分的敛散性判别法。

2、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的概念;无界函数的反常积分的敛散性判别法。

要求:理解和掌握反常积分的收敛、发散、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的概念;掌握反常积分的柯西收敛准则,会判断某些反常积分的敛散性。

(十四)函数项级数

1、一致收敛的概念。

2、一致收敛的性质:连续性定理;可积性定理;可导性定理。

3、一致收敛的判别法;M-判别法;阿贝尔判别法;狄利克雷判别法。

要求:理解和掌握一致收敛的概念、性质及其证明;能够熟练地运用M-判别法判断一些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

(十五)幂级数

1、幂级数的概念以及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收敛域。

2、幂级数的性质。

3、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要求:理解和掌握幂级数的概念,会求幂级数的和函数以及它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收敛域;掌握幂级数的性质以及两种将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方法,会把一些函数直接或者间接展开成幂级数。

十六)傅里叶级数

1、傅里叶级数: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傅里叶系数。

2、以2为周期的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3、以2L为周期的傅里叶级数。

4、收敛定理的证明。

5、傅里叶变换。

要求: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与傅里叶级数的概念;掌握傅里叶级数收敛性判别法;能将一些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了解收敛定理的证明以及傅里叶变换的概念和性质。十七)多元函数极限与连续

1、平面点集与多元函数的概念。

2、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二次极限。

3、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要求:理解和掌握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二次极限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计算一些简单的二元函数的二重极限和二次极限;掌握平面点集、聚点的概念;了解平面点集的几个基本定理以及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十八)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1、偏导数与全微分: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可微与可偏导、可微与连续、可偏导与连续的关系。

2、复合函数求偏导数以及隐函数求偏导数。

3、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以及空间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4、方向导数与梯度。

5、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6、极值和条件极值

要求:理解和掌握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梯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掌握多元函数可微、可偏导和连续之间的关系;会求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以及空间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会求函数的极值、最值;了解多元泰勒公式。(十九)隐函数存在定理、函数相关

1、隐函数:隐函数存在定理;反函数存在定理;雅克比行列式。

2、函数相关。

要求:了解隐函数的概念及隐函数存在定理,会求隐函数的导数;了解函数行列式的性质以及函数相关。

(二十)含参变量积分以及反常积分

1、含参变量积分:积分与极限交换次序;积分与求导交换次序;两个积分号交换次序。

2、含参变量反常积分:含参变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性;一致收敛的判别法;欧拉积分、函数、函数。

要求:理解和掌握积分号下求导的方法;掌握函数、函数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含参变量反常积分的一致收敛性以及一致收敛的判别法。

(二十一)重积分

1、重积分概念:重积分的概念;重积分的性质。

2、二重积分的计算:用直角坐标计算二重积分;用极坐标计算二重积分;用一般变换计算二重积分。

3、三重积分计算:用直角坐标计算三重积分;用柱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用球面坐标计算三重积分。

4、重积分应用:求物体的质心、转动惯量;求立体体积,曲面的面积;求引力。要求:理解和掌握二重、三重积分的各种积分方法和特点,会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积分;掌握并合理运用重积分的对称性简化计算;了解柱面坐标和球面坐标积分元素的推导。(二十二)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第一类曲线积分:第一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第一类曲线积分的对称性。

2、第二类曲线积分:第二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

3、第一类曲面积分:第一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第一类曲面积分的对称性。

4、第二类曲面积分:曲面的侧;第二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5、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的四种等价叙述。

6、高斯公式。

7、斯托克斯公式。

8、场论初步:梯度;散度;旋度。

要求:理解和掌握两类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会使用对称性简化第一类曲线以及曲面积分;熟练掌握格林公式、高斯公式的证明并能利用它们求一些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了解两类曲线积分及曲面积分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斯托克斯公式和场论初步。

《高等代数》复习参考提纲

(一)多项式

数域,整除的概念与性质,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重因式,多项式函数,有理系数多项式,多元多项式,对称多项式。

(二)行列式

排列,n阶行列式的概念,n阶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计算,行列式按一行(列)展开,拉普拉斯(Lap lace)定理,克兰姆法则。

(三)线性方程组

消元法,矩阵,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初等变换等概念及性质,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n维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向量组的线性组合、线性表示、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概念;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两个向量组的等价;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秩的概念及性质;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的秩的关系。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四)矩阵

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秩,矩阵的逆,矩阵的分块,初等矩阵,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应用。

(五)二次型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标准形,唯一性,惯性定律,正定二次型。

(六)线性空间

线性空间的概念与性质,维数,基,坐标,基变换,坐标变换,子空间,子空间的和与交,子空间的直和,线性空间的同构。

(七)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的概念与性质,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相似对角矩阵的各种条件,线性变换的值域和核,不变子空间,Jordan标准形,最小多项式。

(八)-矩阵

-矩阵的标准形,行列式因子,不变因子,初等因子,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有理标准形。

(九)欧几里得空间

欧几里得空间的概念与性质,标准正交基,欧几里得空间的子空间与同构,正交变换与对称变换,Schimidt正交化方法,实对称矩阵的标准形,最小二乘法,酉空间。

(十)双线性函数

线性函数,对偶空间,双线性函数。

第四篇: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源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 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同功酶、协同、累加等 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 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 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源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 第六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 人体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 4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 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生理屏障

2、体液因素

3、细胞因素

4、炎症反应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掌握)

1、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2、抗原和抗体

3、B 细胞和体液免疫

4、T 细胞和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了解)

1、生物制品

2、诊断免疫学

3、血清学免疫的应用

第十三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是从宏观上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介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发酵产品和应用价值等,进而激发学生开发微生物新产品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入更深刻的学习阶段。

重点和难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特征与方式;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菌种和特征(熟悉)

1、生产菌株的来源和要求

2、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方式(了解)

1、连续发酵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3、固态发酵

4、混合发酵

第三节 发酵的主要产品(了解)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按30%计,期末考试70%

第五篇: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理解杰出工匠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执着专注。

2、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精益求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职业情感。

七、主要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强讲授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八、典型作业练习 参考题目是:纸牌建构。

该作业为一个模拟项目。所用材料为一幅普通扑克牌,不得使用任何工具和其他材料。作品评判的标准是新颖性、稳定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学生3人一组,先就建构进行设计,画出建构图,写出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及其标准,人员分工及其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等,然后进行建构操作、修改创意、完善工艺、反复练习,直至作品符合预期。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实施编制合适的作业指导书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本讲主题及其应用。

该作业完成后,建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实施,现场评比、打分,教师现场点评。

九、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体会精益求精和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等不同制造理念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制造的良好体验增进对精益求精的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

将“专题阅读”作为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从文面的规范性、版式的美观性、文字表达的差错率等方面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电子文稿的方式公开展示成果,进行评比和现场点评。

撰写人:政治教研组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宋体五号)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

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 适用学期: 学 分: 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 时: 适用学期: 学 分: 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 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附件4: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填报说明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业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

二、要求与说明

1.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教学文件,它应体现出青岛科技大学及各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因此,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努力编写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大纲由政法学院、武装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编写,其他环节由各学院自己完成。

3.各学院(部)要组织有经验的和熟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要对大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大纲的修订或制定要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协调一致,要能充分反映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教学思想。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对于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在编写课程设计大纲时应充分征询授课单位意见。

4.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法;主要参考资料等。5.大纲格式要求: ① 大纲编排时以专业为单位,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次序整理;

② 所有资料均要做成Word文档,纸幅为16开幅、宋体、五号字;

③ 文字力求简练、扼要、明确。

下载《高代研讨》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代研讨》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I. 教学大纲:syllabus /teaching program Ceramic / pottery / porcelain 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陶瓷是人类最......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二、课程编码 090101 三、学时数、学分 学时数:200(160) 学分:10(8) 四、适用专业 工科和管理各专业本科......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0101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 授课教师: 总学时:64 学分: 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经管其它各专业(48学时)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

    ILLUSTRATOR课程教学大纲(优秀范文5篇)

    《ILLUSTRATOR》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llustrator 教学目的: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要求能独立进行相应地广告设计、封面设计、商标设计等。进入社会后能迅速参与实际工作,并......

    《优秀广告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优秀广告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 090040 英 文 名: Study on Excellent Cases of Advertising 课程类别: 通识选修课 前 置 课: 无 后 置 课: 无 学 分: 2......

    高代试题(下)

    2008-2009 高等代数(II)期中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一、判断题(正确的结论打“√”,否则打“×”。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设A为n阶正定矩阵,则A1也是正定矩阵;2、( X )实二次型f(x1,,......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学》考试大纲(专升本)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0.绪论 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铁路运营科学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动态;理解铁路运输生产过程......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总纲 本科目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及《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两部分。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绪论 了解机器、机构、机械、构件、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