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的论文5则范文

时间:2019-11-25 15:5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的论文》。

第一篇: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的论文

论文关健词:中国 信息化水平

论文摘要: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信乌化发展水平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也有极个别学者认为中国信息化已达到信.乌化发展的中级阶段。笔者认为,从全国来看,中国信.忽化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从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城市来看,其信.乌化水平已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的交叉地段;从西部地区和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信息化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据此本文将中国信息化水平定义在初级阶段的水平线上,并从四个方面时其作了兵体的分析判断。

一、近20年来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概况

中国信息水平测算的研究与实测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6年3月至6月,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对1982年中国信息化进行了厕算。从此,中国信息化测算开始了新的征程.从近20年来的文献看,中国学者对信息化的测算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沿用波拉特法进行测算;二类是运用日本信息化指数法;三类是运用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四是运用国际数据公司法;五是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六是运用联合国IPU法.在以上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是波拉特法和日本指数模型。根据有关文献统计分析,1986年至2001年,以个人名义具体测算的次数大约为50次,以单位名义具体测算的次数大约为20^-30次。就方法看,除以上方法外,近几年来又有学者创立了不少新的测算方法,如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信息化综合指数法等。就范围看,有测算全国的,有测算全省的,也有测算一个城市的(如苏州市),还有测算某一非行政区域的(如京津地区、珠江三角洲).就重视程度而言,北京、上海、广州等明显重于其他地区,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明显高于广大农村地区。

二、中国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信息化水平测算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根据信息化理论,要测算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程度或发展水平,除了选择一定测算方法外,还必须参照或建立一套既定的(或标准的)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判断.这既是信息化水平测算与评价的一般规律,也是研究探讨信息化水平的必要的前提。

信息化指标及其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是近年来中国信息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的《中国信息经济初步分析研究报告》,到2001年国家统计信息中心的《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都十分重视并花不少篇幅去研讨信息化指标体系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有:卢太宏的《信息宏观测度的研究》、靖继鹏的《信息产业测度新方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陈禹的《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贺坚的《中国信息化能力研究报告》、杨培芳的《我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杨学山的《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初步研究》、钟义信的《信化水平测度的新方法》、梁宾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数体系》及郑建明的《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案例及方法分析》等闭。这些研究成果对构建国家信息化指标,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何构建中国信息化指标体系?这是推进信息化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和有关学者的研究,笔者以为:构建中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测算与评价的指标体系,既要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符合“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竞争开放”的信息化发展方针,还要与国家信息化体系6个要素相一致,同时也要兼顾能与国际信息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相衔接。具体原则体现为:一是符合并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二十四字方针;二是符合国情并适合国际间的比较;三是指标体系要讲求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四是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规范性。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具体设置,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基础详细的统计指标体系,使之成为了解信息化情况的基础数据库;二是建立综合、概括性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与分析。

从现有国家部委及部分科研院所对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设置看,其研究成果的一个共同的重大不足是:设置指标太细、太多;有些指标显然不具有普遍性,拔高了信息化的平均水平。如有的将信息化指标体系设置为6大类,25个指标,有的将信息化指标体系设置为4大类30项指标,还有的甚至设置得更多等。这些研究就理论上讲是必要的、有益的,但以中国实际情况看,则不一定适合。国际经验表明: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化指标体系,有助于把准信息化水平的真实状况,对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方针政策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笔者以为,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不平衡性,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置宜粗不宜细,突出适用性、可操作性、可比较性,建议设置为5大类20项指标为宜:

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人均带宽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卫星站点、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电子商务交易额、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信息指数等。这一指标体系,应该说是当前衡量和评价中国信息水平比较可行的参照系。

三、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对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与测算是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定量分析,能够从数量上揭示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助于国家信息化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也有助于中国信息化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也有极个别学者认为中国信息化已达到信息化发展的中级阶段。笔者认为,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判断为:从全国来看,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从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大城市来看,其信息化水平已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与中级阶段的交叉地段;从西部地区和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中国信息化水平定义在初级阶段的水平线上。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判断。

(1)根据信息化经济阶段理论进行判断

根据信息化发展水平,可以将信息经济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信息化经济阶段、次准信息化经济阶段、准信息化经济阶段、现代信息化经济阶段。在四个阶段中,各阶段具有其独自的特点,不同的特点决定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体划分及特点见表1。

杨培芳等人根据主成分一费雷双边比较法及扩展信息化指数法,具体测算了中国与美国传统与现代信息指标总权数,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的现代信息指标所占比重要高出传统信息经济指标比重25个百分点,中国与美国相比,总体上中国仍处于次准信息化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而美国已处于准信息化经济阶段或开始进入现代信息经济阶段。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信息化水平处于次准信息化阶段,用通俗发展阶段理论来讲,就是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

(2)根据波拉特法进行判断

波拉特法(又称GDP比重法或就业结构分析法)是国内常用的方法之一。据粗略统计,国内运用此法案例大约有10-20个。其优点在于:科学性较高、国际影响和国际通用性较强,测定结果具有国际可比性。所以,很多机构和不少学者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测算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测算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谢康等人的测算结果川x1993年,谢康、程岩对中国及部分省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2年,中国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产值占GNP的比重为15.000,与1972年新西兰和1975年马来西亚的水平相当,比196。年的日本和1963年的英国分别要低14.5.14.8个百分点,比1958年的美国则要低27.7个百分点;1982年中国信息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8.8,比1958年美国、1960年日本、1975年法国、1971年英国要分别低33.2,12.2.23.3.28.2个百分点。这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信息化水平还没有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与初级阶段还有一段距离。

另一种是杨学山等人的测算结果。杨学山等人在研究波拉特法过程中,将各国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占CiNP比重进行概括,得出了表3所示的一般规律:80年代初,中国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占GNP比重为15%,属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水平;90年代初,中国信息部门占GNP比重上升为25,只相当于80年代初新兴工业化国家起步时的水平,仍属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种是官方的测算结果.根据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发布的数字表明,近1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年产值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近5年来则保持在30%以上.2000年,电信产业总量达到4725亿元,年均增长3300;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急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30;电子产品出口创汇551亿元,年均增长率3000;电子产品销售收入6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到2001年6月,全国电信运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u,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在10绒以上。笔者认为,考虑统计口径的差异,中国信息部门占GNP的比重应在30%左右。以此比重判断,中国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很低的,只相当于新兴工业化国家80年代初的水平,属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3)根据信息化指数法进行判断

信息化指数法是国内近年来常用的又一重要方法之一,而且可以说这一方法应用得最多。据粗略估计,国内运用此法的案例至少在20^-30个之间。其优点在于:算法比较简单;统计资料易于获得;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在众多研究测算结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卢泰宏等人测算的结果1992年卢泰宏等人根据日本信息化指数法,测算出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9.比1965年的EI、美、英、德、法要分别低62.1,204.1,79.1.66.1,72.1。这一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信息化水平远没达到发达国家五十年代的水平,处于五十年以前的水平(见表4)。

300另一种是马费成等人的测算结果1995年,马费成等人根据信息化指数法,对1990年中国信息化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为61.7,比1965年的日、美、德、法要分别低38.3,180.3.55.3,42.3,48.3a1996年,钟义信等人对1995年中国信息化指数进行了侧算,结果为554.84,这一数字比1994年美国的信息化指数要低5704,但差不多达到了美国1972年前后的水平。与1998年李晓东对1995年中国信息化指数进行测算,结果为554,与钟义信的测算结果比较接近(见表4和5)a(这两种不同数据是由于依据及数据不同造成的两个结果,但也可以进行比较.)

第三种是张守一等人的测算结果。1991年张守一和葛伟民、1999年韩建新等人根据信息化指数法,对2000年中国信息化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为145.33,比1965年的美国、1973年的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要分别低9776,64,66,65,这表明,20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也只相当美国50年代末期,日、英、法、德60年中后期的水平。另外,1998年李晓东等人根据信息化指数预测2000年中国信息化指数为533.2,按照这一结果,中国信息化水平可以达到美国1972年前后的水平,英、法、德等其他国家80年代初的水平。这两利测算比较的依据虽有不同,但通过比较则可以推出一致的结论:200。年中国信息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水平(见表5和表6)

资料来源;1.马费成.信息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86;2.韩建新.信息经济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219;3.宋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8.186;4.葛伟民.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01一304.(4)根据信息化能力进行判断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达国家都在竞相发展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总量中,已有50写以上的增加值是由信息产业创造的,信息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50%以上,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1998年,贺铿等人,在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法等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创设了一种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法。根据这种方法,贺铿等人对中国与世界28个国家的信息能力进行了分析比较,测算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美国信息能力总水平得分71.7s,名列世界第一;日本得分69.97,名列世界第二位;而中国得分为6.17,仅为美国的8.6写,与韩国和墨西哥相比,也只分别为他们的15,3%和35,4肠,这就是说,美国位居信息能力的榜首,其他发达国家的信息能力也处于较高水平;亚洲一些国家及中国的信息能力较低,中国信息能力只相当于美国的8.5,处干发展国家中下水平。很显然,这一信息化水平在21世纪初将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干不利地位。

第二篇:《中国信息化》 论文征稿 论文发表

国家级学术期刊——科技论文发表的平台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龙源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信息化》杂志由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主办的一本国家批准创刊的唯一一份以关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信息化进程为使命的国家级信息化媒体国公开刊物。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5158,国内统一刊号:CN 11-5119/TP。邮发代号82-898.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信息化》杂志立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大背景和信息化发展趋势,广度反映信息化实践,深度体现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相互促进。主要面向和服务于政府信息化推进部门的决策层,重点领域应用机构的领导层,企业的CIO及管理层,信息化实施部门的主导层,以及关注信息化的专家、学者等。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的权威杂志传媒。

办刊宗旨:本刊立足信息化,揭示社会发展脉动,坚持国家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方针,传播科技理念、报道科技动态、倡导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广泛探讨交流科技、教育工作成果;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

主要栏目:科技教育创新、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制造信息化、信息科技、工程技术、资源与环境、科技杂志要览,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应用,综合论坛

来稿格式要求:

为促进期刊的规范化建设,我刊参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辑规范》的要求制

定以下编辑规范。投向我刊的稿件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不予刊用。请各位投稿者遵循。

一、文稿应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突出报道其研究成果和经验。要求选题新颖,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资料详实,层次分明,并校对清楚。

二、请作者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请自留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

三、本刊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接收稿件,word文档格式。

四、如果急需发表,请务必电话联系,或在稿件上注明清楚,以便我们尽快处理。

五、文稿中摘编或引用他人作品,请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其作者和文献来源。本刊有权对

文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对图表有权按规范、标准等要求作技术处理;凡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申明。另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便于编辑与作者及时联系和邮寄刊物。

六、论文稿件无论我刊选用与否,都会在3个工作日内将审理结果尽快通知作者,作者

也可来电来函查询,以免影响正常发表。论文一旦录用需交纳一定的费用。杂志出刊后赠送样刊一本。

联系人:高编辑QQ: 83.45.92.215电话:138.217.85.243地址: 北京市万寿路南口金家村288号华信大厦中国信息化杂志社

第三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也正朝着信息化之路发展。本文主要立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探讨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信息化

当前,我国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力度,以实现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经济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信息科技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普遍推广和应用,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影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因素

1.1农业市场与生产要素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产品、生产资料。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给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信息,而且还能给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从而提升农业市场的针对性,继而为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农业科技与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是以大量农业技术人才作为坚实的后盾。因为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实现,需借助农业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只有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原理就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的相关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等,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与现代化的服务。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信息化水平低,系统不完善,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低,这些问题严重限制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完善,许多农民虽然也开始使用手机和网络,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较小,而网络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农村地区的网站访问量不足。同时农业信息资源配置不足,信息资源不能满足农民需求,农村地区的信息设施建设更多关注在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开发和信息资源更新。农业网站上的信息多是为满足职能部门需求设置和更新的,而真正的信息使用者,如农民、个体经营者、企业、中介组织等无法从网站上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是从其他网站上转载过来的时事新闻,能够充分反映农业科技发展、市场发展方向和当地经济发展政策的信息较少,其中具有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更是少之又少。上述问题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3、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库。我国农业生产以及经营主要依靠传统的运输机械和人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机械设施已满足不了当下的农业生产需求,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人民群众的资金力量比较小,政府方面应给与扶持和帮助,建设信息化作业区、加大信息机械的使用培训,打破信息化建设人才匾乏的局面,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依赖于信息资源的发展,在推进信息资源的创建及更新方面,应当首先从农业管理部门出发,统一建立信息资源库,促进农业经济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构建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发布方式,推进农业经济信息的集成,推进涉农数据的及时更新与兼容。同时农业信息还需要从采集角度出发,从农业信息数据中充分挖掘农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资源,推进信息采集工作的发展。

3.2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体系。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在对农业划分的基础上之上,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并以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主,提供农民需要的服务,其中包括信息技术在生物工程方面的使用、栽培方面的使用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使用、精细化测土配肥服务以及作物营养的区别诊断、定向式农技培训服务等,以便相关管理人员查询与参考,继而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铺设好道路。

3.3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务农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素养,是保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的主要方法与手段。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务农人员进行定期或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培训,以及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指导,并且对务农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的考核,以便全面提升务工人员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素养。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人才发展战略,利用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基本发展需求,培养具备信息专业水平及农业经济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推进信息资源建设及信息系统开放,保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3.4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相关部门应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并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对病虫害技术、技术实施与田间记载、图片资料与人员培训、规划与管理等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做好粗耕、机耕、移栽、免耕等试验,实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广无害化生物防治技术然后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使农民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树立轻简节本理念,掌握农产增值点,提升其对农业种植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师渊超.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J].北京农业,2014(33)

[2]田丽荣.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

第四篇:中国石化信息化水平居央企第一

中国石化信息化水平居央企第一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2010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在参与评价的119家中央企业中,中国石化荣获A级企业第一名。中国石化已连续3年被评为A级企业,并连续两年蝉联第一。2010年,中国石化信息化围绕“资源、市场、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坚持“六统一”原则和“建用结合,以用为主”方针,一手抓完善提升,努力提高系统集成水平;一手抓创新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不断强化信息化组织管理,开展企业领导人信息化绩效考核和信息化水平评价,发布中国石化《“十一五”信息化成果报告暨2010信息化报告》。目前,中国石化基本建成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MES为核心的生产运营平台、信息基础设施与运维平台的信息化三大平台。信息系统成为公司生产运营和经营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孙薇薇)

广州石化检验中心每一个数据都是承诺

——记国资委“文明服务示范窗口”之一广州石化第三化验室

安静的分析间里,十多双眼睛紧盯着屏幕上的数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8分05秒,峰图完成,实验结束,对比样品重复性完全吻合!”技术员李艳艳兴奋地向大家宣布。屏幕上的数据就是广州石化检验中心第三化验室员工的“兴奋剂”,因为“每一个数据都是承诺”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

在广州亚运会期间,该化验室实现“标准执行率100%、分析准确率100%、百万次分析无一差错”,获得由广州市亚组委颁发的“亚运保障标兵”奖,近日又被国务院国资委命名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

用精准打造品牌

“原材料进厂分析,是第一道关;产品出厂分析,是最后一道关。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大问题,关系企业的效益和形象。”担负广州石化化工原材料分析、原油评价、产品出厂分析等任务的检验中心第三化验室员工深知责任重大。

一次,分析人员杨冬梅在航煤质量分析中发现水分离指数为71(高于70为正常值),符合出厂指标。由于数据正好在合格线附近,虽然已经到下班时间,但她还是主动坚持重新采样比对,确认数据精准无误后,才放心下班。

“一个数据失误就可能造成100%的错误,数据质量没有99分,只有100分才合格。”第三化验室主任潘国锋表示,对于检验人员来说,数据是他们的产品,也是他们的品牌。

检验中心第三化验室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的认可,成为中国石化第一批通过认证的国家合格品评定化验室。一直以来,该室以ISO/IEC17025质量体系为准绳,不断完善国家商检实验室的运作机制,建立了高于行业标准的质量体系,实行“分析人员—班长—技术人员”三级检查机制,全面规范各项管理。

“你们的数据,我们服!”

“我们的数据,谁来检查都不怕,在我们的数据面前还没有人翻过盘。” 综合一班班长李浩毅对自己检测的数据充满信心。

自信源于制度和技术。该室通过导师带徒、每日一题、岗位操作等形式,定期开展岗位培训,结合“千次分析无差错”竞赛活动,不断提升职工

技能。此外,借助LIMS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在一次外购原材料碱式氯化铝的检查中,分析人员发现材料中氧化铝含量低于10%,为不合格产品。供货商不相信,派出质检人员进行复查取证。在对方的严格监督下,克隆般的数据令对方质检人员心服口服。

“管理到位,体系运作高效规范,不愧是国家级的实验室。”参观完实验室后,对方的质检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同意你们的处理结果,你们检测的数据,我们服!”最近,化验室检测到一家供货商的化工原料存在不合格现象,通知发出后,这家供货商回复不再检测,相信广州石化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由于“名声”在外,第三化验室每年都要接待不少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还经常会作为其他企业的第三方实验室,成为展示实验室形象的窗口。

小窗口展示大形象

“我们虽然只是一个小窗口,但展示的是中国石化的品牌形象。”对待客户的投诉,员工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去年11月,一油库打来电话,说检测到广州石化生产的97号汽油馏程终馏点偏高。接到电话后,分析人员马上调出存留样品,重新分析后,证实馏程终馏点没有问题。

“我们要对分析的数据负责到底,绝不能让一滴可能不合格的油品流入市场。”广州石化主任工程师黄河柳带领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客户油库现场,进行分析比较,寻找分析上存在的差异。经过多次比对试验和认真查找,终于发现馏程终馏点偏高是对方在分析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油品质量完全合格。

有一次,云南一油料公司反映沥青针入度不合格,广州石化马上到客户单位进行采样分析,发现对方实验室环境温度不符合要求、温度计没有经过计量部门校验,造成结果偏差。广州石化不但澄清了问题,还帮助客户规范了化验室管理,受到客户的称赞。

“接手实验室以来,最让我自豪的是在历次的投诉中,都是我们胜诉,为中国石化赢得了声誉。”潘国锋表示,“每一个数据都是承诺”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工作理念和准则,它已经深深地烙在每位员工的心里。(余峻才 黄敏清 傅晓东)

第五篇: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息化水平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局于1999年开始了国土资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探索,2003年加快了推进步伐,2005年全面推开,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工作思路

重庆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是由40个区县组成的、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的复合型城市。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山地、丘陵占90%以上,加之三峡水库淹没我市耕地23万亩,耕地保护压力大。直辖以来,迎来了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历史机遇,发展任务繁重,用地保障压力大。妥善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需要更加精细地管理好土地资源。违法用地、违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需要更加有效的资源监管。全市特别是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和处置。面对越来越重的工作任务,我们选择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工作成本,规范管理行为,提升宏观调控能力。

我局充分认识到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的突破口,努力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局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筹规划、分片推进”的思路,信息化建设以解决当前工作中的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保障矛盾、提高资源监管能力、主动参与宏观调控为重点建设。同时,结合重庆具体实际,分区域推进,主城区集中建设、加快推进,远郊区县以各区域性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区域辐射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国土行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2.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争取支持。为加强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局信息中心与业务处室间的沟通和协作,保障了信息化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的支持。2006年国土资源部将我局列人全国金土工程试点单位,并将金土工程国家数据备份中心设在重庆,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局的信息化工作。

(2)围绕职责,强化应用。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特别是参与宏观调控和加强资源监管的实际需要做好需求调查,紧扣中心工作及业务主线,明确需求,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从涉及行政许可审批入手,按照“资源共享、业务协同”要求,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建成了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预审、矿权管理以及城镇地籍管理等一批业务系统。在建设用地审批系统中引人了多部门会审机制;在矿权审批中探索“两权”叠加会审;在城镇地籍系统中尝试权利下放,审批交由区县,市局负责监管的业务模式。通过这些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率,有效杜绝了行政管理中的不正当行为。

(3)制定规划,加强统筹。按照国土资源部信息化总体要求和重庆市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十一五”规划》、《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

屋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思路》、《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等,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横向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着重加强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计划2010年全面完成市、区(县)、乡(镇)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网络,建成全市国土资源行业数据中心,集成汇集各类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奠定“一张图”管理的基础。

(4)落实资金,加大投入。2004年,我局着手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中心,项目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基础项目被予以批准实施,为我局信息化建设争取到了8989.45万元财政经费。2005年,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技援贷款500万,专项用于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信息化建设。2006年,考虑到我局原有机房不能满足金土工程数据备份中心机房建设的要求,投资1100多万元购置了2400多平方米商品房,专门用作备份中心机房及各种辅助用房。2008年9月,金土工程数据备份中心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组验收正式投人使用,一方面可为国家国土资源数据备份提供保障,另外也可为全国各兄弟省市提供数据备份。

(5)夯实基础,参与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部门,应积极参与地方经济调控,必须提高定量分析的能力。为此,我们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城中村改造等专项工作,加快基础数据的调查及建库工作,从基础工作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形成定量的基础数据,为参与宏观调控做好准备。已建成的城镇地籍、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为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整治、危旧房改造和住宅区综合整治等专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提升了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水平。

(6)设立机构,引进人才。2003年,我局正式成立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信息中心,明确由信息中心负责行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与执行,承担行业信息化的推进和实施工作。同时,通过公开招考等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并加强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合理有效地组织技术力量,为信息化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通过努力,我局搭建起了国土资源业务网,强化了市区两级的直接管理。构建了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提升了分析问题和研究对策的能力。建成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提升了政务管理的规范化和行政效率。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公众信息网和重庆网上房地产网站日访问量已达5000人次和30000人次,国土行业门户网站普及率达到95%以上,发挥了良好的沟通、服务功能。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综合监管平台已具雏形,为传统管理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3.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的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从以下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

(1)深化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思路。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为指导,不断提升我市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政府管理创新。

(2)逐步建立信息化工作长效机制。扩大系统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合力,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3)进一步加强前瞻性研究。完善现有技术,完成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国土资源数据灾备中心升级。

(4)做好“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认真总结“十一五”我市国土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早谋划“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下载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的论文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的论文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活环境健康基本指数判断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API)为0-50时,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市民可以进行户外正常活动;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时,空气质量等级为“良”,可以进行户外正常活动; 空气污染指数为10......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材料加工工程 20137078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它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为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地人民创造了巨大......

    判断PPP项目的基本标准

    判断PPP项目的基本标准浅析 我国自2014年大力推广PPP项目的实施工作以来,很多政府、企业等参建单位判断PPP项目的标准仍存在很多疑虑。笔者认为:从字面上讲PPP项目就是政府和......

    物流信息化论文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掀起了“互联网+”狂潮,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地球越变越小。这就不得不说阿里巴巴了,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物......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

    如何构建小班家园共育新途径—网络交流平台 幼儿园:盘龙区新迎第二幼儿园 教师:张月 【论文摘要】小班幼儿家长与班级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建......

    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税务信息化论文

    税收信息化问题研究税务0901王志远1402090244摘 要: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20 多年的历程,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支撑税收工作的坚强依托,但在应用中仍存......

    信息化校园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InstituteofTechnology.EastChinaJiaotongUniversity毕 业 设 计(论 文)GraduationDesign (Thesis) (2011-5-8—2011-5-23)题目:信息化校园分院:电信分院专业: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