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进(合集五篇)

时间:2020-11-11 13:2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促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促进》。

第一篇:信息技术促进

信息技术促进

师生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各个科目教学也在创新发展,教学方法也做 出相应的改变。尤其是数学教学,数学新课程更加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等等。

一、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发展 1.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生之间彼此尊重,民主平等,是教学正常、合理进行的一个重 要前提。实现师生和谐关系,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能端 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和 共同进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是师长,更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共 同探索真理的伙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和热爱每一个学生,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促进师生发展的方法 ①以身作则的态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 人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要以身作则、为 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 响着学生学习

2的态度,引起学生内心由衷佩服和崇敬心理。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活中的推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 生排一个数学话剧,演绎身边的数学。话剧不需要准备太多的东西,几把椅子或者是几张桌子就绰绰有余了,排练话剧,注重的是人物的 演绎,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台词应该怎样,只需要根据我们生活中的一 些事情,进行小小的改变,将其呈现出来就可以了。学生排练话剧的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参与进去,饰演一些小角色,或者是给排练提 一些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慢慢的熟悉彼此,增进之间的 情意,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之后的教学与学习。

②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除了学习,还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在 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一下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数学荒 岛历险记》,让学生从动画片中学习到数学。在这个动画片中,只要 将数字和正确的加减乘除符号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罗 克和小伙伴们齐心协力,一次次的挫败“数学王子”的阴谋,恢复了 数学岛的安宁。在动画片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时解答一 下其中的问题,看一下谁的反应比较快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 时,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1.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一世纪的今天,是一个全面改革的时代,是一个逐步走向创 新的时代,改革开放和改革创新是现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旋律。

江泽民说过:“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在 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必须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可见,国家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有多么强大的决心和毅力。坚持教 育的创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创新 人才。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只有大批创新人才的不断出现,才能实现 创新发展的目标。而学校,就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良好平台,是知识创 新和知识应用的基地,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摇篮。作为一名教师,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教学,应该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 生全面的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有必要将 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 ①营造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氛围 当形成或者是培养一种精神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培养这 种精神,还是如何营造这种学习的氛围。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 学习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而一个坏的学习氛围会带动学生 内心潜意识的慵懒意识,打消学生的学习念头,形成懒惰的学习状态。

与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梯 形面积》内容之后,用多媒体显示出一道这样的题目:一个梯形的高 为 8 厘米,上底和下底的和是高的 2 倍,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教师给出学生两种解题思路,第一种是:

8X2X8^2 = 64平方厘米, 另一种是:

8X8=64

平方厘米。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第二种方法是错误 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理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表扬一下用第二 种方法答题的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索精神,开阔思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思维,总是从提出一个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得 到发展。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发展问题、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创设问题 情境,引起学生之间对知识的冲突、并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这个过程 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进行课堂导入,利用一个动画讨论的课件,他们都在讨论有关小熊生 日的问题,小熊说,我今年 12 岁了,为什么这是我过的第四个生日 呢? 一个短小的动画,可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有效的促进课堂内容教学的开展。

再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 上给学生呈现出已经学习过面积求法的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菱 形、梯形等,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让学生求出面积,进而引出圆形面 积的求法,从而合理的走入课堂内容的讲解,在学生的内心埋下疑惑 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

结束语:

现在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好,更重要的是有 很好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紧跟现在社会的需求,正确、合理的改

善教学,让学生逐步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引入信息技 术,让教学变得省时、省力、高效率,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学课堂,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全面的发展。另外,运用信息技术,促进 师生发展,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二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禹

在教育信息化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在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图书资料、学籍管理等工作一样,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全局中,实验教学的改造和提高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创造新型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与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等环节相比,实验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将会更为突出和显著。正是在这个环节上,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一些原来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实现,使得原来需要高昂费用的事情,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完成,从而迅速而直接地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在这里,我们希望提请教育领域的同行们对于这个重要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常言说得好,“听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国外教育专家的调查表明,一般来说,听一遍课能够掌握内容的30%,读一遍书可以掌握内容的50%,而动手做一遍则可以掌握有关内容的80%。这都表明,动手实践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教育的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社会实践和调查体验终究是局部的、短期的,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面建立的、模拟的实践环境——实验室就成为学生动手训练的主要场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历来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近代科学的开山鼻祖——弗朗西斯.培根就非常重视实验,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强调。根据史料记载,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伽里略用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至今为人们所称道。这种理念体现到教育中,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就是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正因为这样,许多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已经把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的基地。物理系、化学系的学生都不会忘记实验室中的日日夜夜,工科的学生更会终身铭记着趴在绘图板上的时光。所以,实验教学在近代教育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一直到现代信息技术产生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事情。理由很简单,社会现象太复杂,无法在实验室里加以模拟。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之前,确实是如此。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从管理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心理学,许多方面的现象和复杂系统,已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或模拟,有关的软件或系统已经出现,并且在实际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模拟的越来越方便和越来越便宜,即使是技术领域的一些重大实验,如化工厂的流程、核武器的爆炸等,也已经可以用便宜得多的代价和少得多的时间在计算机中重现。这就使得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中,实验教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余地。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当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和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实验教学的推动作用

由于上述的背景和情况,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处于一个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显著、影响深远的特殊位置。具体地说,现代信息技术和注重实验的科学理念相结合,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如下四个方面的新景象。

第一,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已经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就出现了最早的“经济科学实验室”(例如美国Arizona大学的经济科学实验室),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复杂课题进行模拟和实验,对于市场行为、拍卖过程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课题,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考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2002年,这一方向的首创者之一,Arizona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创建者,Vernon Smith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实验方法在经济科学领域已经被接受和认可。

我国自从中国人民大学在1994年建立国内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以来,高校中的面向经济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个。实验教学与社会科学不搭界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之中。这一变革将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科学学科的现代化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再如,我国的法学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设立模拟法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一个实践环节。至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会计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等实验环境,也已经相当普遍。再广泛一点,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至关重要的文献资料的查询,现在也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图书馆和世界范围的查询网络的新格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技术基础的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也已经成为广义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融合在一起。

第二,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从主要为培养技能服务扩展到了对于研究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有一种看法认为: 实验教学只是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因而只适用于低层次的、操作人员级的教育。然而事实证明,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再是这样的了。美国学者G.Klir把计算机称为“系统科学的实验室”,强调它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作用。著名的Santa Fe研究所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并且利用暑假时间对中学师生进行建立模型的方法的普及,它所讲授的软件Starlogo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基于主体的建模平台。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对于实验非常重视,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实验,对于他的学生在这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这些都表明,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室不只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场所,认为实验教学只是低层次教育的事情是不对的。(当然,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室也很多,也需要发展,如培训驾驶员的系统、培训大型设备操作工人的系统等;实验教学在这方面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里只是强调它在所有层次上的普遍作用。)

第三,现代息技术的应用,使实验教学的成本大大降低,许多以前不可能做的实验今天已经有实施的可能。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一些以前限于条件无法进行的实验变得可以实现了。通过建立计算机里的虚拟世界,诸如核爆炸、生物进化、环境保护、疾病传播、社会**等不可能真做的实验能够在实验室反复进行。这些事件的真实进行也许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也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或付出高昂的代价。然而,通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在新型实验室里实现的虚拟世界,这些就成为普通学校都可以实施的事情了。考虑到我国教育规模迅速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困难,这一方面无疑提供了非常值得注意的应用可能性。

第四,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开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后进地区的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为资源的共享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型的实验室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是文科需要的海量资料,还是理工科需要的高速运算能力,当它们被组织到互相连接的、共享的实验平台或数字图书馆网络中的时候,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可以成百倍地提高。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西部地区和新办学校,利用不断降低价格的信息技术设备来弥补难以解决的教育资源短缺,应当是一种投入少、效益大、收效快的捷径。

总之,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大力投入、努力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这方面的开发和普及工作,将有利于尽快地体现出信息化的效益,解决西部地区和后进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于进一步深入的学科改造的有力推动。

大力开发和建设各种类型的实验环境

那么,如何推进实验环节的教育信息化呢?我们认为,当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入手。

第一,把新型的实验室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任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基地。教育信息化在学校里也要有基地。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往往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或者是在课件的制作上。这三方面的工作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建立信息化校园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后两者则从不同的方面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然而,在一些单位这几件事情是分割开的,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一些课件的制作脱离不开传统的教学内容,成为“课本搬家”;一些校园网的建设偏重于硬件,而与学科建设脱离甚远;而图书馆则往往限于现有资料的简单查询。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以实验教学为突破点,在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前者提供网络通道,后者提供基础资料),建立起面对特定学科的新型的实验室,把用来“听一遍”、“读一遍”的课件提升到“动手做一遍”的教学模拟环境,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向前迈进一大步,使得有关的学科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真正升级,从内容到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符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说,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对于实验室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旧思路之中,还没有从信息化建设的基地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如果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集中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批这样的新型实验室,并且通过网络使它们的资源(模拟系统、课件、资源库)能够为各校共享,那么,信息化的效益就能够迅速地、充分地显示出来。

第二,研制和开发一批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要建成这样的一批实验室,在目前校园网络已经普遍建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研制和开发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我们所说的教学模拟环境,是指能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软件系统。它们不同于只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这里所说的实验既包括实际操作层次的,也包括理论研究层次的。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为例,学生们既需要在实验室学习和体验会计实务等操作过程,也需要在实验室建立和运行经济模型。这样的软件平台将是一种专门的、把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集中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机交互的应用软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相应的产业所用的实际系统是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模拟环境的。因为教学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更加一般,不应当局限于特定的厂家和软件产品上。而且,教学还有教学自身的规律。可以预见,这类软件的开发将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有远见的IT厂家,应当关注这个领域。

第三,培养和形成一支新型的实验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教改的关键是教师,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当然也在于实施的骨干队伍。我们之所以强调建立实验室这样一个基地,也正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基地,集中一批人员,形成一支队伍。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积极分子分散在各个学科之中。大家总感到力量分散、势单力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在信息交流、资金投入、成果认定等种种方面的制约,而贻误了事业的发展。如果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基地,从领导上给予关注和支持,事情就能够进展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应当看到,十几年来,在教育领域已经逐步涌现出一大批热心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分子,现在需要的是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把这样一支队伍组织起来,进一步提高,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我们相信,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的新高潮的大环境推动下,教育的信息化也必将走向更加务实、更加深入的新的阶段。我们希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将在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禹教授、专委会委员方美琪教授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月6日成立,是由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科研、教学的人员与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的实际工作者组成的全国高等院校实验实践教育技术领域的群众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隶属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受学会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

陈禹

男,1944年生,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曾任信息学院院长,信息系主任。电话: 62511183 教材与专著编写:目前在写的有《CAS理论及其应用》《信息经济学教程》等。

国外有关领域的经典著作翻译:目前在进行的有《社会网络分析》、《实验经济学经典论文集》等五本。

参加学术交流:近一年内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等;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参加研究项目:包括设计模型,编制软件,研究理论,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近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资源运营的模式与支持技术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国家电子商务白皮书的编写(商务部项目)

教学数字化环境研究(教育部项目)

代表著作译著: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986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最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开发工具》2002新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信息时代的应知应会》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系统的对话》198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统科学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工作经历:

1981年开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1987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企业信息化是引爆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燃点 CIO需要博弈

陈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兼任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从1978年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运用。1981年,从事具体项目开发和教学研究,完成了大量科研与教学任务。1988年至2003年,先后担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TC8和WG8.1)委员,兼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等。

以信息化带动实验教学

第三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会工作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会工作

物业管理中心:王圆圆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浪潮席卷全球,这是工会工作从没有遇到过的崭新条件和全新环境,工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工会如何在信息化的大潮中更好地为全体员工服务,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升工会工作,是我们工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创新的一项新的课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工会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信息化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继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一. 利用网络做好工会宣传工作

工会工作的重要支撑点就在于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因此在工会诸多工作中,宣传工作占有重要地位。认真对员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工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各级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网络建设,加快发展信息主导的文化产业,利用网络优势,加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增强渗透力,提高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当然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仍有必要保留,尽管其作用会逐步弱化,甚至可能会被网络所替代。

二.利用工会网站使工作更加便捷

网站应保持实时更新,工会的时讯报道都能即时在网上看到,公司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工会各项赛事都以图片形式展出,增大活动范围与吸引力。而且可以在工会办公自动化方面进一步做更加有益的尝试。如各项活动的网上报名系统、网上文章发表系统、工会量化考核管理系统等等。这样对于运动会、各种球类比赛、歌咏比赛、专题讲座等等大型活动的报名工作变得方便快捷,真正乐于参与的员工数增多,而且有利于保存查询。另外让网上投票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可以准备把握员工的心声,增强工作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三. 利用网站延伸活动空间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普及,在网上开展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也可以增加些更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活动,同时,拓宽了工会开展活动的渠道。如可以搞一些有奖答题,法律知识、维权保障的互问互答等,另外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将员工自己在工作、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体会、观点评论、窍门点子、趣闻乐事等以文章、照片、网页、多媒体片段等形式上传到“职工之家”中展示,在网上与大家分享快乐,彼此共勉。这种活动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寓教娱乐,广大员工必将踊跃参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在各类活动中排在前几名的参与者准备一份精美的小礼品,这样一个具有鲜明工会特色的网站,就有了“家”的氛围。也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让公司工会网站成为宣传我公司和工会各项方针、政策的载体,沟通员工与公司信息交流的桥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与企务公开的有效形式。同时,工会网站也必将成为兄弟单位了解我公司的窗口。

四.让信息技术全方位的服务于广大职工

当前时代前进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数学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标志,工会工作也需顺应这一潮流,在各员工中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新高潮。如基层各单位工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举办word、excel等与工会关系紧密的软件的学习,并不需要请专家来,各单位中使用的较好的员工来讲解即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再比如如何使用网上图书馆进行电子文献检索,这样员工所写的QC成果或其它论文的质量将再跨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四篇:发展信息技术 促进电教发展

发展信息技术 促进电教发展

------郭滩镇第二初中学电教验收汇报材料

郭滩镇第二初级中学

郭滩镇第二初级中学建于1997年,现有19个教学班,1276名学生,拥有一流的现代教学设施,有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专用教室,教师人手一机,国际联网。教师整体素质优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业务精湛,有省市区教学能手15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3人,国家省市区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22人,省市区优秀教师17人。

几年来,我校认真落实《河南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多种媒体教育资源和技术平台建设、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应用、新课改网络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进了我校教育技术建设,提高了教师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科研的水平,推动了信息技术整合学科的深入发展和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电教管理,构建科学的电教管理机制

为加强电化教学管理,我校成立了以业务校长为组长的“电教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电教计划、电教设备投入、电教课研讨等工作;学校网站、校园网、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各微机室及各教室电化教学设备派专人负责,制定了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每学年开始,电教处负责制订“电教工作计划”,并分发至各教研组,同时统筹管理学校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以保障电化教学有序进行。每,电教领导小组成员对分管工作进行汇报交流,学校对各部门电教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进行严格检查、评定,对各种记录及薄册进行检查、整理,形成规范的电化教学档案。

在电教设备的运用方面,我们提出:每位教师每学期的电教课时数不能少于全学期课时总量的80%。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电教课堂评价体系,使教师在积极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做到了恰当运用、科学运用。

二、硬件装备标准化,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需求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课堂,我校对照《河南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三年来学校投资已达50万元,用于购置和更新电教设备器材,高标准、高力度、高起点地进行电教设施设备的建设,创建了较为完备的电化教育设施体系,配置了高标准的实验室1个,微机室3个,多媒体教室1个、一个专门的电教器材室。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由电教处统一组织进行调试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目前,我校已有计算机68台,实物投影仪6台,摄像机1台,影碟机4台,数码相机1台,全校18个教学班、13个办公室全部加入互联网,为教师广泛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条件。我们应用校园网络环境,努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师可随时调阅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插播教学软件,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展示事实、创设情境、提供示范、呈现过程等方面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师们的自身素质,也使教师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合作研究、合作授课的乐趣。

三、多渠道开发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我校努力发挥自建网站、因特网的强大作用,形成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让教师突破空间界限,将方方面面的教学资源集为一体:购置引进教学资源软件,形成规模大、范围广、内容齐全的教学资源;开通宽带网,由学科教师从各教育网站自行下载网络信息资源。把优秀教师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进行整理、归类上网,供全校教师借鉴与参考;自编自制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级教学优质课资源库、教学课件库等;由学校统一存储到服务器中,形成门类齐全、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庞大资源库。每位教师在网上可以了解最新的教改动态,选看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享受着信息技术给大家带来的合作学习、共享资源、联合授课的便利。

通过积极发掘内部资源,与其他兄弟学校进行交流等手段,发展自己的资源库系统。我校将该项工作看作一项长期的开放式的工程,通过不断的反馈、交流、更新,使其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发挥网络灵魂的作用。

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训,保障电化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十分重视对教师进行电教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懂得电教教学法,熟悉电教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电教教材的文字稿件,学会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抓好电教理论学习的宣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使教学永葆活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二,抓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提高,定期编写有关电教方面的资料印发给教师,鼓励教师订阅电教专业刊物,提高电教理论水平。第三,抓好有组织的培训,我校除每周四下午用2小时的时间对教师进行电化教育技能集中培训外,先后派出10余人次到上海等地参加电教培训或观摩电教活动,了解电教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以点带面,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并利用寒暑假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微机培训。经过教师的努力,100%的教师掌握了文字办公、网络访问等技术,学科任课教师100%掌握了幻灯片等工具软件,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CAI课件,专业教师已成为编程、网管、研发、培训、安装、调试、维护等方面的技术骨干。第四,抓好电教竞赛活动,以电教竞赛活动推动教学手段的提高,在教师中形成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良好风气。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奎文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电化教育向纵深发展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我校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在此过程中,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

我校在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开发设计的网络课程的可用性。

2、设计的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能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3、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自主学习。

4、开发的课程要有较高的智能性。

5、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讲课、课件制作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崭新局面。

2012-7-1

第五篇: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

——肥东一中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材料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肥东一中是首批示范高中,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14年荣获合肥市高中教学综合评价一等奖。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注重学科整合,注重应用实效,注重经验推广,进而形成自身特色,学校相继荣获全国多媒体大赛优秀组织奖、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集体、省示范性校园网等荣誉称号。下面就我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建设与应用总结如下。

一、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不随波逐流。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不能代替学科教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学校,我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始终保持这样的清醒认识。在我校,评价多媒体课,将信息技术运用作为重要内容,主要看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单方面看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我校是升学预备型学校,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核心作用,任何不利学科教学水平提高的做法,我们都不能忽视。

另一方面,我校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变革。2013年7月,我校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升级改造工程,对教师进行“华银互动电子白板应用软件”使用培训工作,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我们知道,随着信息化、数学化时

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多改变,必将带来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学教育属基础教育阶段,应在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以营造信息技术教育氛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造就创新型、高素质、适应时代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具有宽领域、大容量特征,其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更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特点,在学科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科教学的要素与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必将产生聚集效应,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确立信息技术运用的关键: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普遍推广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为热点、难点课题。在国外,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利用因特网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最早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后,教育科研单位和高等师范提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均属于此研究范畴。通过5年多的实验与研究,取得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形成理论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阶段论”,即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

位教改阶段。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其核心为,让全体老师知道如何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中小学普遍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即重硬件建设,轻技术应用;重骨干培养,轻普通群体;重课件参赛,轻日常教学;重教师演示,轻学生参与;重资源储存,轻自主开发。其症结所在,就是信息技术与日常学科教学脱节。我校通过信息技术运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分学科召开信息技术研讨会,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探讨,寻找到解决这些普遍存在问题的方法。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得出如下经验。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其弊端日益凸现出来,如束缚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但其优势无法替代,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是讲学、讲习,即教师讲为主,学生跟着学,跟着习,名师出高徒,这起源于孔子的游学,到后来的书院,渐成模式。其优势为:启发式、感悟式、引导式教学方式,系统性、完整性教学途径,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我们的观点是,信息技术的先进性,不可取代传统教学的优势性。学生主体性,不可取代教师的主导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体现在教学上,主要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运用数字化,能将传授的知识系统化,运用网络的多媒体手段,拓展学习空间,模拟仿真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教学过程的广泛性,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的观点是,以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创新之处在于张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强化信息技术的实效。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带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我校承担的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均选择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题。2005年结题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每个教研组承担一个子课题,研究重点是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认识能力。2010年结题课题《探究有效整合,促进优势互补,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研究》,是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进行整合研究。2011年,我校李长浩老师申报国家级课题《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重点在生物组进行整合研究。我校进行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目标很明确,就是探索出切合本校实际、信息技术与高中基本学科融为一体的整合规律;就是促进本校广大教师的观念更新,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就是促进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滚雪球”形式,培养出观念领先、方法科学、技术熟练的信息化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整体框架,就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学科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验,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

建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内容是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探究两者的有效结合点,促进优势互补,形成融入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两者优势的学科教学模式,核心内容为提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效性。

我校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方式得的变革,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三次来我校,录制我校宣沫老师多媒体课堂教学光盘,作为教材辅助材料,在全国发行,我校有30多为教师在市级以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010年,崔孝斌、李长浩老师获一等奖,2011年,张文业、胡兴刚老师获一等奖,2012年,朱明振老师获一等奖。近年来,我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研究,撰写30多篇研究论文,有的发表,有的获奖,朱明振老师《计算机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策略》获国家级奖。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校将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研究,不断变改教学方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办精品高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3年6月

下载信息技术促进(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促进(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山西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掘山小学 康建亭 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以计......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 梓潼县许州中学:李成俊 [摘 要]:信息技术的普及,使观念与手段的更新成为可能。本文就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进行了说明......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焦建利教授聚焦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信息技术与教师的发展、与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 祥华乡福新小学 苏文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 活动中......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作者:江西省信丰县第二小学罗岚摘要: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创造了契机。在国家对教育硬件投入日益......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和挑战。进入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因附有信息化特色,对很多教师来说不......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锦州市太和区新民乡中心小学校 赵艳菊 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在教育改革的大潮......

    继续教育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描述的都是学生所不曾经历的“过去时”,传统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的知识传递,不仅容量有限、传递速度慢,而也没有多少自主性和选择性。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