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铝合金及不锈钢闸门征求意见稿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铝合金及不锈钢闸门 Aluminium alloy and stainless steel sluice gate
(征求意见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发布
CJ/T 275-201X
代替 CJ/T 275-2007
CJ/T257-201X
I 目
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结构形式及基本参数…………………………………………………………………………………2 5 要求……………………………………………………………………………………………………3 6 检验及试验方法………………………………………………………………………………………4 7 检验规则………………………………………………………………………………………………5 8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闸门的典型结构型式图………………………………………………………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闸门主要零件材料表…………………………………………………………8 附录 C(资料性附录)橡胶密封件物理机械性能表…………………………………………………9
CJ/T257-201X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 CJ/T257-200《铝合金及不锈钢闸门》的修订。
本标准与 CJ/T257-2007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取消了铸造金属密封结构型式; ——取消了辅件的碳素钢零件材质; ——修改了设计安全系数数值; ——修改了泄漏量的数值; ——增加了最大工作水压分档和启闭循环次数试验的要求;——增加了附录 B(资料性附录)闸门的主要零件材料表; ——增加了附录 C(资料性附录)橡胶密封件物理机械性能表。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所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给水排水设备分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CJ/T257-2007
CJ/T257-201X
铝合金及不锈钢闸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给水排水用软密封铝合金及不锈钢材质闸门(以下简称闸门)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式及基本参数、要求、检验及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和包装、运输及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尺寸 200×200 及以上,最大工作水压 0.1MPa,城镇给水排水用闸门的设计、制造和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983
不锈钢焊条 GB/T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基本形式与尺寸 GB/T 1220
不锈钢棒 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3669
铝及铝合金焊条 GB/T 3880
一般工业用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 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 GB/T 5796.3
梯形螺纹 第 3 部分:基本尺寸 GB/T 5796.4
梯形螺纹 第 4 部分:公差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3306
标牌 GB/T 17219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闸门 penstock 给水、排水等水工构筑物中的开放式取水口、水池、渠道等场合使用,通过手动、电动、液动或气动等方式驱动,用来切断或接通水流、调节水量、水位的设备。
3.2 门板 penstock door
在闸门孔口作垂直运动,用于控制水量、水位的部件。
3.3
CJ/T257-201X闸门代号:
铝合金闸门-ZHL;不锈钢闸门-ZHB 门框 penstock frame
固定、支承门板的部件。
3.4 导轨 door guide
在门板的两侧,对其运动起导向作用的部件。
3.5 吊杆 steeve
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门板启闭运动的零件。
3.6 闸门的安装方式 fixing types of penstock 闸门安装在竖直的墙壁或预留的门槽内,并用膨胀水泥等材料,填实门框与墙壁间或预留门槽内的空隙,使之密封的安装固定方式。
3.7 正向水压 on-seating hydraulic pressure
闸门单面密封设计时,作用于门板,使之压向门框密封面的水压。
3.8 反向水压 off-seating hydraulic pressure
闸门单面密封设计时,作用于门板,使之压离门框密封面的水压。
3.9 最大工作水压 maximum operating hydraulic pressure
闸门正常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正向水压与最小反向水压或最大反向水压与最小正向水压的差值。结构型式及基本参数
4.1
结构型式 4.1.1
闸门的典型结构型式见附录 A。
4.1.2
在满足本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闸门允许设计成其他结构型式。
4.2
型号编制方法
4.2.1
闸门的型号由下列单元组成:
4.2.2 型号标记示例:
矩形(方形)闸门尺寸为宽度 × 高度;
示例 1:铝合金方形闸门,宽度 1200mm,高度 1200mm,电动驱动,橡胶密封为:
ZHL9X—1200×1200
闸门尺寸:mm 驱动方式:电动-9;气动-6;液动-7 手动-略
密封方式:橡胶密封-X;
CJ/T257-201X示例 2:不锈钢方形闸门,宽度 1200mm,高度 12000mm,气动驱动,橡胶密封为:
ZHB6X—1200×1200 4.3 基本参数 4.3.1
主要零件(门板、门框、导轨、吊杆等)应按不同最大工作水压设计,其拉伸、压缩和剪切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4。
4.3.2
对高度大于宽度型式的矩形闸门,其门板高度不宜超过宽度的 1.5 倍。
4.3.3
对宽度大于高度型式的矩形闸门,其门板宽度不宜超过高度的 2 倍。
4.3.4
闸门尺寸根据任意孔口尺寸需要确定。
4.3.5
最大工作水压分为 0.05MPa、0.10MPa 两档。要求
5.1
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2
零部件 5.2.1
门板
5.2.1.1
门板应平整,其平面度在 1m 范围内应小于 1.5mm。
5.2.1.2
门板材料厚度不宜小于 4mm。
5.2.1.3
门板在最大工作水压下,挠度不应大于构件长度的 1/750。
5.2.2
门框 5.2.2.1
门框可采用型材组装、焊接结构。门框挠度不应大于构件长度的 1/750。
5.2.3 导轨 5.2.3.1
导轨可与门框制成一体,也可用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在门框上。
5.2.3.2
门板开启到最高位置时,其导轨的顶端应高于门板的上端面。
5.2.4
吊杆 5.2.4.1
吊杆的柔度(长径比)不应大于 200;必要时加导向装置但不能影响闸门全开功能。
5.2.4.2
吊杆根据需要可设置导向装置,吊杆与导向套之间的间隙应小于 3mm。
5.2.4.3
当闸门的宽度与高度之比大于 2 或宽度大于 2m 时宜采用双吊杆结构。
5.2.4.4
吊杆如采用梯形螺纹,其旋合长度不应小于螺纹直径的 1.4 倍,其尺寸及公差按 GB/T 5796.3 和 GB/T 5796.4 的规定,应自锁。
5.2.5
密封副 5.2.5.1
闸门采用橡胶密封件的型式不限,可为唇形、圆筒形、P 形、平板形等。
5.2.5.2
橡胶密封件应预留压缩量,不宜小于 2mm。
5.2.5.3
橡胶密封件外观应光滑平直,不应有裂口、海绵状空腔及分层等缺陷,需要拼接时,其接头应进行硫化处理,接口处应没有明显高低不平的接痕。
5.2.6
紧固件 5.2.6.1
螺栓、螺钉、螺母、地脚螺栓等应按最大开启和关闭力设计。
5.2.6.2
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应采用含铬量不低于 13%的不锈钢材料制造。
5.2.7
埋件 闸门埋件应能将闸门所承受的荷载安全可靠地传递到支撑闸门的墙体中。
5.2.8
驱动装置及操作 5.2.8.1
闸门可采用手动、电动、液动或气动等方式驱动。
5.2.8.2
启闭机应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
5.2.8.3
启闭机的启闭力设计不应小于计算启闭力的 1.35 倍,作用在手轮、手柄上最大的启闭
CJ/T257-201X力不应超过 150N。
5.2.8.4
在手轮、手柄上应对闸门的开启方向作标记,顺时针转动为关闭闸门,逆时针转动为开启闸门。
5.2.8.5
除合同另有规定外,手动启闭的操作高度宜为离地面 0.8m~0.9m。
5.2.8.6
如无特殊要求,除手动驱动的闸门外,采用其它动力驱动的闸门启闭速度宜控制在0.2m/min~1.0m/min 范围内。
5.3
材料 5.3.1
闸门主要零件材料见附录 B。
5.3.2
材料应具有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试验报告及符合相应材料最新标准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
5.3.3
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应符合 GB/T 3190、GB/T 3880 的规定。
5.3.4
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 GB/T 3280、GB/T 4237 和 GB/T 1220 的规定。
5.3.5
密封件宜采用氯丁橡胶、丁腈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其橡胶物理机械性能见附录 C。
5.3.6
焊条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应符合 GB/T3669、GB/T 983 的规定。
5.4
焊接 5.4.1
焊条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应与基体金属的性能相适应。
5.4.2
闸门及埋件结构,不宜采用间断焊缝,承受主要荷载的结构,不应采用塞焊连接。
5.4.3
焊缝的坡口型式和尺寸按 GB/T 985 的规定。
5.4.4
焊缝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不应超过两次,焊缝返修应在缺陷清除干净后进行。
5.4.5
焊件由设计根据结构重要性决定是否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但应进行自然冷却。
5.4.6
焊缝应牢固可靠,表面打磨光滑,焊缝外观不应有裂纹、气孔、弧坑和飞溅物,焊缝应酸洗钝化。
5.5
卫生要求
闸门用于城镇供水管道,不应污染水质,应符合 GB 5749 和 GB/T 17219 的要求。
5.6
操作与密封性能 5.6.1
闸门启闭过程中,各部件动作应灵活,功能应可靠,无卡阻现象。
5.6.2
在承受正、反向最大工作水压≤0.05MPa 时,泄漏量≤0.5L/min.m;最大工作水压≤0.10MPa 时,泄漏量≤1.0L/min.m。
5.7
启闭循环次数
用 900×900 或更大闸门的生产样品,启闭循环 1500 次,以验证闸门的整体质量。
5.8
闸门尺寸装配与安装 5.8.1
闸门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5.8.2
各零部件应将杂物、油污清理干净后装配。
5.8.3
闸门倾斜度,不应超过门高的 1/1000。总偏差不应大于±2.5mm。检验及试验方法
6.1
尺寸、挠度及外观检验
闸门的门板、门框及闸门主要外形尺寸、连接尺寸、挠度及外观,用目测及相应的量具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符合 5.1、5.2 的要求。
6.2
材料检验 闸门主要零部件材料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的检验方法按 5.3 相应标准执行。
6.3
焊缝检验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采用目测方法进行,并应符合 5.4 的要求。
CJ/T257-201X6.4
卫生检验 应符合 5.5 的要求。
6.5
泄漏试验 泄漏试验可在试验池或现场安装后进行。用计量器具(量筒、计时表等)在最大工作水压下,持压 10min 检测止水密封面的泄漏量,其结果应符合 5.6.2 的要求。
6.6
启闭及启闭循环次数试验 6.6.1
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操作,经过至少 3 次完整的启闭过程(开-闭-开),其动作应符合5.6.1 的要求。
6.6.2
按 5.7 的要求,模拟真实安装的闸门,任何次数密封面应无损伤,不超过 5.6.2 要求的泄漏量,构件无变形,否则,调整后重新试验,直至达到要求为合格。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7.2.1
闸门及其附件应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出厂,出厂检验应逐台进行。
7.2.2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和方法按表 1 的规定。
表 1
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要求条款 方法条款 尺寸及外观 √ √ 5.1、5.2、5.4 6.1 材
料-√ 5.3 6.2 焊
缝 √ √ 5.4 6.3 卫
生-√ 5.5 6.4 密
封 √ √ 5.6 6.5 操
作 √ √ 5.6 6.6 启闭循环次数-√ 5.7 6.6 说明:“√”——表示必须检验项目;
“-”——表示无需检验项目,但“材料”和“卫生”应有相关证明资料。
7.3
型式检验 7.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时,每五年进行一次检验; c)正常生产的产品,如结构、材料、工艺、设备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长期停产三年以上产品恢复生产时;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3.2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和方法按表 1 的规定。
7.4
检验规则 7.4.1
同一型号规格的一批闸门中,随机抽取最少基数 3 台,抽样数 1 台,进行型式检验。
7.4.2
本标准 5.6.2 条为质量否决项,此项不合格判定为不合格品。其余各项不合格允许两次返修或加倍抽样,经返修或加倍抽样后仍然不合格,判定为不合格品。
CJ/T257-201X8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闸门应设置产品标牌。标牌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适用介质、适用压力、工作温度、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称。标牌型式及尺寸按 GB/T 13306 的规定。
8.2 闸门及其附件应根据其外形尺寸、重量、流通的环境条件及订货合同的要求采用箱装、捆扎等包装形式。裸运的部件,应作局部包装保护。
8.3 包装件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应满足陆运、水运的要求。必要时,制造厂商可要求用户提供产品的运输路线、车限、洞涵界线、起重能力等。
8.4 包装、运输收发货标志应符合 GB 191、GB/T 6388 的规定。
8.5 闸门应配套发运,运输时应安放牢固,并采取防止变形、移位、碰撞和腐蚀的措施。
8.6 产品出厂应提供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发货清单)、检验报告、质保书、产品使用说明书等。
8.7 产品合格证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称、检验依据、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签字及检验印章。
8.8 产品装箱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及附件数量、制造厂名称、出厂日期及所附文件的名称及数量。
8.9 产品使用说明书按 GB 9969.1 的规定,其内容应包括产品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性能、主要零件材料、安装布置图、维护、保养、安装和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消除方法。
8.10 产品宜入库保管,不应挤压叠放,箱装零部件露天存放时应加盖帆布或塑料薄膜等,不应受雨淋、曝晒。
CJ/T257-201X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闸门的典型结构型式图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闸门主要零件材料
闸门主要零件材料表 名
称 材
料 标
准 牌
号 门框、门板 奥氏体不锈钢 GB/T 3280 06Cr19Ni10、022Cr19Ni10、06Cr17NiM02、022Cr17Ni12M02 变形铝及铝合金 GB/T 3190 LF2、LF3、LF6 导
轨 工程塑料
无毒、任选(优先 PET)
橡胶密封件 合成橡胶 本标准附录 C CR、NBR、EPDM 吊杆、螺栓 马氏体不锈钢 GB/T 1220 12Cr13、20Cr13
CJ/T257-201X 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橡胶密封件物理机械性能
橡胶密封件物理机械性能表 序 号 性 能 指 标 值 1 密度(g/cm3)1.2~1.5 2 含(新)胶量(%)
≥60 3 拉伸强度(MPa)
13~22 4 邵氏硬度 A 60±5~70±5 5 拉断伸长率(%)≥400 6 拉伸弹性模量(MPa)当 100%时 当 200%时
1.6~2.0 1.8~2.5 7 压缩弹性模量(MPa)当 20%时 当 30%时 当 40%时
5.5~6.0 5.6~6.0 6.2~6.8 8 抗臭氧 23℃、70h 蒸馏水中浸泡,膨胀率小于 2%。
第二篇: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党委、政府,‚三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经县委、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主要业绩情况汇报》征求意见稿印发给你们,请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并于2011年5月23日上午12:00时前书面反馈到县‚三创‛办。
关岭自治县‚三创‛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5月19日 关于创建 “贵州省文明城市〈县城〉工作先进县”
主要业绩情况汇报
(征求意见稿)
市文明委:
200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县、绿色经济强县、道路交通枢纽和电煤基地重点县‛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强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2010年,我县完成生产总值24.05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财政总收入2.48亿元,增长23.06%,一般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25.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37.3%。
2010年初,关岭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大决策,突出将‚三创‛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推进‚城镇化战略‛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关岭自治县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力的有效抓手,作为造福关岭百姓的最大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并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作为‚三创‛的关键,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志在必争的使命感,全县动员、全民参与、高位推进、全力以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在全县上下打响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攻坚战,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迎接省文明办对省级文明县城的测评考核和验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县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主要业绩简要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基础性工作。
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作为发展关岭经济、提升关岭形象的重中之重,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整体联动机制,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强势推进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整体联动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62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8个创建工作组和办公室。各创建工作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都是由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亲自挂帅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宣传组、督查组、后勤保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日 常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了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抓创建工作的‚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上下联动机制,注重创建工作实效。
(二)制订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2010-2020年规划》、《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规划(2010-2011)》、《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实施方案》、《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环保模范城市近期工作步骤》、《2010‚整脏治乱‛、‚满意在关岭‛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方案》、《关岭自治县‚三创‛宣传方案》、《‚三创‛工作效能督查方案》、《关岭自治县‚三创‛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创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实施方案》、《创建规范守信的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合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工作组工作方案》、《广泛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工作组工作方案》等文件;创卫办、创模办也制定下发了相应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工作制度等具体措施;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等一系列指导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的引导力、感召力,在县‚三创‛领导小组的牵头、调度 下,全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推进。
(三)加大宣传造势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一项综合性工程,牵涉到千家万户,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在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引导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始终坚持广泛深入地抓宣传,组建了创建宣传工作组,积极采用多种宣传媒体、载体、工具和手段,多层面、多视角、多方位开展宣传造势,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最大限度地动员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体市民参与配合,支持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真正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着重抓好了一系列宣传造势工作,利用露天视频和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县人民政府《通告》、《给市民的倡议书》、《关岭市民文明公约》、《关岭市民卫生公约》等;悬挂、刷制、张贴宣传标语、开办宣传专栏、曝光台、制作灯箱广告、大型喷绘;制作手机短信、彩铃;开展‚做文明市民、创卫生县城‛全民义务卫生大扫除活动、‚创平安校园 建文明学校‛大型游行、‚公民道德宣传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印制‚三创‛工作宣传折页20000份,印有文明创建字样的环保购物袋6000个;组织‚三创‛志愿者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并招募‚三创‛志愿者5000余人;出动宣传车等进行广泛宣传。截止目前,悬挂、刷制、张贴宣传标语300余幅,发放各类《明白书》、《倡议书》共计22000余份,制作手机短信发送市民10万余人次,手机彩铃 80余条,参加义务大扫除4000余人,开展‚三下乡‛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2600余份,咨询人数5950余人次,赠送图书434个品种,1788册,其他科技服务用品共计3万余元,出动宣传车200余车次印发了55000多份,在县城主要街道、社区等地段设立了创建公益广告牌24块,县城主干道灯箱广告有一面必须为公益广告,举办了 ‚三创‛暨安全生产‛篮球比赛;‚三创‛演讲大赛;在县政府网站和县电视台开辟了创建文明县城专题栏目和节目,在县城中心大型电子广告显示屏定时播放创建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工作通告、创建动态等影视资料;召开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了创建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了‚关岭精神‛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做关岭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着力抓好了全国、省、市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编印了《三创工作简报》65期,及时通报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创建动态;由县三创办牵头,团县委、县妇联、教育局、关索镇参与,组织志愿者、社区老同志等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劝导,县电视台负责现场跟踪报道、现场采访,加大了曝光力度,营造了创建氛围;县‚三创‛办组织拍摄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纪实片和制作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专题画册。
(四)加强创建调度和督查督导力度,为推进创建工作打造高效机制。
一是实行县城区重点区域负责制。将城区内各路段分段给县 直各单位负责包保管理,按照创建要求,全面负责其责任路段内创建工作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全天候保洁;各路段包干单位组织干部、职工上街开展大扫除;同时各自搞好本单位内部卫生。县‚三创‛办严格执行月检查、季考评,平时督促、通报制度,严格按照‚三创‛工作的标准评定‚优、良、中、差‛ 四个等次。对督查结果采取在县政府院内、县城农贸市场公示栏内公示和县电视台曝光的形式进行通报。
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制。县‚三创‛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以赴推进创建工作,采取面上工作定期调度、重点工作专题调度、难点工作现场调度的方式,通过调度促进各项工作衔接紧密、落实到位。‚三创‛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的形式,及时总结各创建工作小组创建工作抓落实情况,部署安排下阶段工作任务,协调、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求各创建工作小组对照标准找差距,对照差距定任务,对照任务算工期,对照工期排时间,确保每一项工作不遗漏、不误时。县委书记、县长经常听取三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情况汇报,并亲自深入到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督导、协调,研究、解决创建工作难题。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视察,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能,对创建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设。
三是实行督查督办制。县‚三创‛办严格按照县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采取‚一日一督查,一日一记录,一周一通报‛的方 式,抓好创建工作督查和落实。县‚三创‛办工作人员每天深入到街道、单位庭院、居民小区进行督查,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将督查的情况汇总,及召开‚三创‛责任单位工作推进会,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工作推进会上作分析,研讨解决办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不影响创建工作。
四是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制。县委县政府把‚三创‛工作纳入了各部门、县直各单位目标考评的主要内容,重点进行考核,严格实行问责制。县三创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的规定,对未达标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决不姑息迁就。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提升创建文明县城的整体形象。
(一)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我县在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中,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作为打造关岭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竞争力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管理,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以构建大县城为核心,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加速城镇化发展,修编优化老城发展规划,规划开发顶云新城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2009年以来,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入上亿资金先后启动了县城滨河路、交通路、玉屏路、枣园路、太平路、关索大道的白改黑工程,农贸市场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人行道改造等系列工程建设。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对县城区的路灯、垃圾箱、垃圾池等进行更新和补充。全县添置垃圾桶300多个;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改建公厕,县城现有水冲式公厕达9所。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位大大提升。
(二)加大了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的管理整治力度。一是加强了对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的执法和管理,重点对沿街商铺乱倒乱弃、乱倒乱扔现象进行了专项整治。由‚三创‛办牵头,县住建局、县工商、卫生、公安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开展对乱摆摊点、店外经营、乱贴乱画、违章广告等进行治理。县交警部门完成了县城主要街道交通标线施划工作,增加设置临时停车位300多个,规划了农用车、大货车停车场,较好地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对建筑施工工地建筑材料占道堆放,建筑垃圾乱倒等现象进行集中清理。对占道经营、乱拉乱挂、乱摆乱扔、车辆乱停乱放、摊位零乱等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并落实专人负责,全天候管理。对城区沿街门店全面落实了‚门前三包‛制度;关索镇将县城区小街小巷分区域专人负责,投入资金10万余元,建立了8个垃圾池,聘请保洁员,进行长效管理。二是加强了对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对城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经营行为,对‚六小‛行业从业人员的证件进行了资格审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努力提高环境质量。不断加强县城综合环境监测整治工作,通过县环保部门监测,近两年来,全县空气污染指数及其平均数达到A级指标。三是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各乡镇在抓好宣传发动工作基础上,迅速启动了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了保洁员,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迅速走上‚日常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
(三)加大了对城市公共文明指数的测评力度,对照差距查缺补漏,落实整改措施。按照省、市制订的《关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方案》,我县结合创建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关岭自治县关于在全县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道德模范评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志愿服务、‘我们的节目’、‘祖国好家乡美’主题活动等开展系列活动。从4月份开始,由县委宣传部、县‚三创‛办、县统计局、关索镇联合组成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组,进行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上门入户进行模拟测评的方式,开展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进行查缺补漏并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分项反馈到相关部门,要求各相关部门根据测评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到位。努力确保顺利通过省文明委对我县进行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考核工作。
三、重视载体建设,丰富创建内涵,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 明创建工作。
(一)加大了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的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力度。一是在城乡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县文明委制订了《关岭自治县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文明单位的创建和管理。召开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精心部署和安排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使创建文明县城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认真落实黔文明 [2011] 号《关于做好全国第三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及2009--2011全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推荐工作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了争创省、市级文明单位申报工作,在注重公开、公正、民主推荐、加强考核评比的基础上,县文明委组织申报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9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单位15个。二是在商业领域着重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评选活动,抓好以‚服务人民、利在企业、奉献社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企业创新服务理念,全面推行了社会服务承诺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纵深发展。三是在各行业开展‚讲文明、树典型、促带动‛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贵州省 ‚道德模范‛评选活动。2010年,我县申玉光同志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二)加大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我县健康教育结合卫生科 普、创建卫生县城、初级卫生保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重点人群卫生保健等开展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等活动,在全县各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学校、社区均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按每月一期定期更新健康知识内容。根据《关岭自治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开展了‚做文明中小学生‛主题教育,加大对中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力度。县爱卫办在今年春季大力开展灭鼠活动,举办了‚除四害‛培训班,市民知晓率达到98%。在各主要道路、公共场所等醒目的地方设立禁止吸烟宣传牌,积极开展控烟活动,开展无烟单位、无烟医院、无烟学校评选活动。
(三)加大了政风行风评议力度。今年,我县以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思路,结合整治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活动,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民主评议政风工作;深入开展了‚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和企业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在全县窗口行业深入开展了‚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行业形象‛活动、‚文明诚信关岭‛活动,进一步推进党政机关树立勤政高效的服务意识。规范了各行业窗口的服务流程。增强办事程序的透明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外来投资者和群众的好评。
(四)加大了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革命理 想。充分利用‚顶云经验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举办了少儿艺术节,开展了‚诗歌‛ 颂读比赛,大力开展了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县教育局采取朗诵、故事会、演讲、手抄报等形式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活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成效明显;县妇联先后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结对帮扶‛活动;团县委先后开展了‚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三创‛志愿者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县交警大队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县司法局开展了法制知识校园、乡村巡回讲座活动。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贯彻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评审中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以下简称“GSP”)已经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决定在2015年12月31日内完成新修订GSP认证工作。因此,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为加快我省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修订GSP步伐,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总局《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食药监药化司〔2013〕32号)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分步积极实施新修订GSP,全面提升全省医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职能转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3]24号)文件精神,省局决定将全省药品经营行政许可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两项行政许可整合为一项行政许可工作,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做到服务为民、监管为民,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新修订GSP认证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及全省的统一协调工作,负责药品批发企业GSP检查员聘用工作;省评审中心负责组织全省药品批发企业的药品GSP认证申报资料技术审查、现场检查、检查报告审核工作,负责建立相应省级GSP检查员库并做好检查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
按照省局《关于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川食药监审批〔2012〕3号)文件要求,各市(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含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药品零售企业GSP检查员聘用工作,负责建立相应的市级GSP检查员库并做好检查员培训、考核及日常管理工作。
三、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总局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全省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工作按以下步骤分步实施:
(一)药品批发企业
1、按照《实施意见》下发之日起,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以下简称“两证”)任何一证到期的,均需通过新修订GSP检查,再给予换发证书。
2、鉴于目前国家总局新修订药品GSP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部分药品经营企业硬件和软件正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对于“两证”在2014年6月30日前到期的药品经营企业可以按照《关于贯彻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相关事宜的通知》(川食药监市〔2013〕41号)要求提出证书延续申请,申请延续时间不超过2014年6月30日。
3、省局将“两证”许可事项变更合并为一项许可事项。药品批发企业按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变更许可事项的办事指南向四川省人民政务服务中心省局窗口提交资料,现场检查合格后同时变更“两证”。4、2014年12月31日前,经营疫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及蛋白同化制
剂和肽类激素的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可以接受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的第三方物流试点企业,应当符合新修订药品GSP要求,符合条件的换发“两证”;不符合条件的,核减其相应经营范围或取消其被委托资格。接受药品委托储存配送的第三方物流试点企业应率先通过新修订GSP认证检查,若因工程改造原因造成认证延后的,其委托该企业储存药品的企业可以提出证书延续申请。
5、鼓励企业提前申报新修订GSP认证,省局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全省药品批发企业申请换发“两证”、变更仓库地址的,将按照一类地区(成都)企业仓库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二类地区(除一、三类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仓库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三类地区(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不含西昌市)及部分县、区)仓库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要求执行。之前暂达不到该项要求的,可按原审批面积执行。6、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药品经营企业无论其“两证”是否到期,必须通过新修订GSP检查。自2016年1月1日起,未达到新修订GSP要求的,不得继续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
各市、州局要做好全面调查摸底,参照药品批发企业实施步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辖区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实施工作方案,积极引导企业做好新修订GSP认证实施准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认证工作。
四、换发“两证”程序
省局将“两证”换发合并为一项许可事项。药品批发企业按照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申报资料向四川省人民政务服务中心省局窗口提交申报资料,资料经省评审中心审查后安排现场检查,审查检查报告后交省局审批,省局在网站公示、公告后制作决定文件和证书。
各市(州)局要做好“两证”合一整合工作,参照药品批发企业换证办事指南重新梳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工作流程,规范办事指南。
五、其他事项
(一)药品批发企业原审批仓库面积高于一、二、三类地区标准的,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可以申请变更仓库,仓库面积按一、二、三类地区不同要求执行。
(二)药品批发企业分支机构申请独立法人企业的需达到新修订药品GSP要求,仓库面积按一、二、三类地区不同要求执行。
(三)同一集团内总公司与分公司达到统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统一质量体系,统一计算机系统,统一采购的,各分公司仓库面积可以按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执行。
(四)专营生物制品批发企业仓库面积可以按最低不少于500平方米执行。
(五)专营具有药品批准文号体外诊断试剂批发企业的人员资质、仓库面积按照《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批发)验收标准和开办申请程序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7]299号)要求执行。
(六)对未经营冷藏冷冻药品、或主动申请放弃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经营企业,允许核减冷藏冷冻药品的经营范围,并在许可证上标明“不得经营冷藏冷冻药品”。企业不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可不配置冷链药品经营所需的设施设备。
(七)经营冷藏冷冻药品的企业必须配置与其经营规模、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运输设施设备,做到冷链药品不“断链”。
(八)将进一步规范药品批发企业第三方药品储存运输配送工作,省局将在
三方物流委托储存企业(以下简称“委托方”)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加注“药品委托储存”,并且在其仓库地址栏加注三方物流受托方企业(以下简称“受托方”)的名称,加强社会监督。
委托方质量负责人可以兼任质量机构负责人,但是委托方必须与受托方统一计算机系统,采购药品交受托方统一储存,不得在受托方的仓库外另设仓库或另存药品,不得单独建立计算机数据库,不得单独打印药品的随货同行单(票),不得开展直调工作,严格杜绝药品“体外循环”现象。药品经营企业从委托方采购药品时,要加强供货方审计,必须索取委托方和受托方共同开具的随货同行单(票),否则不得将药品验收入库。
(九)对于达到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统一计算机系统,统一采购的连锁门店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可以适用简化采购程序。
(十)在执业药师数量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可以开展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执业药师远程审方试点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要制定出执业药师远程审方具体验收标准和规定。
(十一)倡导药品连锁经营,鼓励企业发展连锁门店。对于零售连锁门店转入到其他连锁公司、药品零售企业加入为连锁门店的,其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审批条件可以按不低于原审批条件执行。
(十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以与同一法定代表人或同一出资人(出资人在两个企业的控股比例不小于51%)的药品批发企业共用仓库,共用企业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机构负责人(注册在药品批发企业),委托其储存和配送。
(十三)为简化审批程序,方便企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与共用仓库的药品批发企业可以提出合并认证申请。合并认证申请检查结论以药品批发企业检查结论为准,检查合格后同时换发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总部与药品批发企业的“两证”。
(十四)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总部和门店GSP认证工作由其注册地址所在地市、州局组织认证检查,门店需逐一检查分别作出结论。
(十五)新版GSP认证追溯时间为2013年6月1日,药品批发企业认证通过后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认证通过只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但须在证书上标明“该企业已通过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十六)目前新修订GSP认证检查工作仍然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国食药监市[2003]25号)和《四川省GSP检查现场工作程序》要求组织实施。
(十七)药品批发企业换发“两证”收费标准按照《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收费标准的通知》(川价发〔2005〕127号)文件执行。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门店和药品零售企业换发“两证”收费标准按照《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调整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认证收费主体和收费标准的通知》(川财综〔2013〕25号)文件执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政策引导以贯彻实施《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为契机,结合医改工作要求,争取政府支持和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各项鼓励政策加以引导,确保认证工作按时完成。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实施修订GSP重要意义,积极向社会宣传新修订GSP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药品监管人员、认证检查员以及药品经营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明确新修订GSP的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
(三)各市(州)局应正确认识到实施新修订GSP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实施工作放在今后几年监管工作的突出位置。各地要成立相应的实施GSP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指导企业实施新修订GSP,切实解决企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扶持和树立典型样板企业,“以点带面”带动新修订GSP的实施工作。
(四)省局根据新修订GSP及5个附录制定了《《四川省药品批发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和《四川省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全省统一检查、判定标准,分片区统一组织检查员培训,防止各地因标准掌握不一致而造成企业无法实施新修订GSP认证的现象。
(五)规范程序、严格标准。要严格按照新修订GSP及附录组织开展检查工作,防止出现检查松紧不一,宽严不一的情况。省局将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实施新修订GSP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防止出现认证走过场的现象。
(六)各市(州)局可以根据当地药品经营企业实际情况,在不降低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对省局制定的《四川省药品零售企业现场检查评定标准》部分条款进行调整。
(七)具备条件的市、州可以按照新修订GSP办事流程、检查标准开展新修订GSP认证工作。
(八)本文件执行过程中国家总局出台相关规定的,按国家总局相关规定执行。
(九)本文件执行有效期为5年。
(十)本《方案》有未尽事宜,由省局负责解释补充。
第四篇:利益冲突及保密承诺书(征求意见稿)
湖南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员
利益冲突和保密承诺书(征求意见稿)
本人姓名为,受聘于(考评机构名
称)(以下简称“本人”)受聘担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员,现作出如下承诺:
一、承诺不存在影响考评公正的利益冲突
(一)本人及近亲属均不在被考评企业任职,且与考评对象不存在直
接利益冲突;
(二)本人不会将所掌握的企业资料个人或提供给第三方用于商业竞
争;
(三)本人不会以个人偏见影响考评的公正性。
二、对企业承担保密义务
本人将根据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的相关管理规定,严格履
行保密义务:
(一)本人对知悉和接触到的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在保密期限内,仅用于标准化达标审查为目的,不用于其他目的或公开给第三方;不以任何方法使自己或第三者获利;提供审查的书面秘密资料不能被复制或保留;绝不以任何方式向外泄露。
(二)本人已明确了考评机构制定的考评管理规定和档案保管要求,了解对企业资料的接收、保管、使用、回收、销毁等制度,愿遵照执行。
(三)本人已清楚知道因个人故意或不当行为泄露企业秘密导致或可
能触犯民事甚至刑事法律;如有违反,原承担后果,接受处罚。
考评员签名:
考评员资格证书编号:
日期:
第五篇:人民调解征求意见稿
通 知
各省辖市司法局、各省直管县市司法局基层科:
为了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省厅根据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起草了《河南省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和《河南省人民调解实施细则》(试行)。现将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各地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县市区司法局和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的意见。于10月17日前将征求意见情况和修改意见报省厅基层工作指导处。
联系电话:0371—65900413 电子邮箱:hnjcsf@126.com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河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 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规范人民调解员队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奖励办法》等法律、规章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推选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分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兼职人民调解员。
专职人民调解员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由政府出资购买其劳动服务,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专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人民调解员进行指导和管理;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人民调解员协会协助、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员进行指导管理。
第二章 人民调解员条件
第四条
担任人民调解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二)人民调解员原则上需具备初中以上学历。乡镇、街道、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高中以上学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配备一定比例具有相关行业、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调解员。
(三)品行端正,没有受过刑事或劳动教养处罚,未被开除过公职。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身体健康。
(五)专职人民调解员原则上从具有较高法律政策水平、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退休人员中选聘。
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的产生
第五条 人民调解员实行推选和聘任相结合制度。每三年推选或者聘任一次,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或者续聘。
第六条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及时将人员情况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推选、聘任工作的指导。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对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情况进行统计,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并及时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第八条 选聘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第九条 选聘可以在群众推选和公开考试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聘任。
第十条 人民调解员持全省统一样式的《人民调解员证》上岗,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 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
第十二条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下列人员担任:
(一)辖区内村(居、社区)、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二)司法所工作人员;
(二)辖区内居住的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志愿人员。
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第十三条 人民调解员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原选聘单位补选、补聘。
第四章 培训
第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分为岗位培训和培训。
第十五条 岗位培训是人民调解员的任职培训。新选聘的人民调解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学习、掌握人民调解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了解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方法,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岗位培训应当集中进行,时间不少于5天。
第十六条 岗位培训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颁发《人民调解员证》。
第十七条 培训是对在岗人民调解员进行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强化培训。培训实行分级培训制。省司法厅和省人民调解员协会负责制 定培训计划,并督促各地落实,适时组织示范性培训。培训对象是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人员、模范人民调解员、优秀人民调解员及专业性人 民调解员。省辖市司法局负责培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骨干人民调解员。县级司法局负责培训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和骨干人民调解员。司法所负责培训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员和信息员。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0天。
第十八条 培训形式应丰富多样,采取以会代训、研讨交流、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和法庭旁听等方式,注重培训效果。
第五章 职业要求
第十九条 人民调解员职责任务: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激化;
(二)开展矛盾纠纷定期排查、集中排查和专项治理排查活动,及时调处矛盾纠纷;
(三)通过排查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四)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单位和基层人民政府反映矛盾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
第二十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第二十一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应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得徇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
(五)不得吃请受礼;
(六)不得收费或变相收费。
第二十二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
第六章 人民调解员补贴
第二十三条 人民调解员的补贴是国家对人民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员工作给予的经济上的补助。人民调解员的补贴可采取按劳取酬、绩效挂钩、综合考核等手段,划分类别,每月以固定补贴形式发放;可以采取案件补贴的形式发放;可以采取与奖励相结合的发放形式;也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
第二十四条 补贴的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调解纠纷的数量、难易程度、调解效果以及社会影响的大小等予以确定。
案件补贴参考类别:
一类:调处成功,形成规范卷宗归档,且综合调解难度较大、涉案标的较高、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或者虽未调解成功但有效阻止矛盾纠纷激化、并及时引导当事人寻求其它合法途径解决、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
二类:调处成功并登记,制作调解协议书,并按规定形成了规范卷宗归档的;
三类:人民调解委员会予以登记,达成口头调解协议的;或经多次调解仍未达成协议,并给予恰当处理的;
第二十五条 在人民调解员补贴的基础上,还可根据需要设立首席人民调解员岗位津贴和专职人民调解员岗位津贴。具体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企事业单位应保证人民调解员必要的政治、生活、福利待遇,不得因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而影响职务、级别的晋升和职称的评定。
第七章 人民调解员的考核奖惩
第二十七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司法所应督促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绩考核。
第二十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对考核优秀、有突出事迹或有显著贡献的人民调解员给予奖励。奖励必须实事求是,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二十九条 奖励分为模范人民调解员、优秀人民调解员和先进人民调解员等类型。
模范人民调解员由司法部批准。优秀人民调解员由省司法厅批准。
先进人民调解员由市、县(市、区)司法局批准。第三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调解员可以授予先进人民调解员称号:
(一)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年以上,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秉公办事;
(二)摸索本辖区各类民间纠纷发生、激化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调解各类民间纠纷的有效办法,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协议履行率达到90%以上;
(三)发现纠纷当事人有闹事动机或作闹事预备,能及时疏导调解,制止纠纷激化的;当纠纷当事人预谋械斗并着手准备时,能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纠纷当事人有自杀的表示或准备,经疏导教育,避免当事人自杀的。
第三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调解员可以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
(一)具备先进人民调解员条件;
(二)积极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建议有效、可行,人民调解工作成绩显著;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总结经验,对丰富和发展人民调解工作理论与实践做出突出贡献者;
(三)得知纠纷当事人正在实施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能及时赶赴现场,制止恶性案件发生或减轻危害结果。纠纷当事人聚众械斗,或正在实施报复行为,能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械斗或减轻危害结果的发生。纠纷当事人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经及时制止或抢救避免当事人死亡,并做好疏导工作,使当事人放弃自杀念头;
(四)及时提供重大民间纠纷信息,积极帮教有劣迹人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
第三十二条 表彰奖励先进人民调解员,原则上每一年或两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优秀人民调解员,原则上每两年进行一次。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民调解员可随时表彰奖励。
对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符合奖励条件的,应追授奖励。
第三十三条 人民调解员依法履行职务受到非法干涉、打击报复的,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给予支持和保护。
第三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第三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五)其他不能胜任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三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严重失职或违法乱纪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凡不再担任人民调解员的,由原发证单位收回人民调解员证件,取消人民调解员资格。
第三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的,由批准机关撤销其称号,收回锦旗、奖状、证书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2008年7月7日下发的《河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人民调解员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河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
人民调解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等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第三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是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纠纷激化,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及时向所属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所属单位、基层人民政府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情况。
第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二)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三)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第五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六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第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自主开展调解活动,相互之间没有级别之分和隶属关系。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参照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村(居)和企业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自然村、小区(楼院)、车间等为单位,设立人民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工作。
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承担专门纠纷调解任务。
第九条 村(居)、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名称或者所在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名称或者所在企业事业单位名称”、“人民调解委员会”两部分内容依次组成。
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由“所在市、县、区或者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名称”、“特定区域名称或者行业、专业纠纷类型”、“人民调解委员会”三部分内容依次组成。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特定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特定民间纠纷的,名称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名称”、“派驻单位名称”和“人民调解工作室”三部分内容组成。第十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本辖区的民间纠纷。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涉及本单位职工的民间纠纷。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跨区域及本行政区域内疑难复杂的民间纠纷。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本区域、行业、专业范围内的民间纠纷。
第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三至九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必要时可设副主任若干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民族的成员。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会议推选产生;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下列人员担任:
(一)辖区内村(居、社区)、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二)司法所工作人员;
(二)辖区内居住的懂法律、有专长、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志愿人员。
第十四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登记、统计、档案管理、回访等各项工作制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第十五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照“六落实”(组织、制度、工作、场所、经费、补贴落实)“六统一”(统一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的标准,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
第十六条 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自设立、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十七条 人民调解员是经群众推选或者接受聘任,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调解员统称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分为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兼职人民调解员。
专职人民调解员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由政府出资购买其劳动服务,在人民调解委员会领导下,专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
第十八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乡镇、街道、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配备一定比例有相关行业、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民调解员。
第十九条 人民调解员实行推选和聘任相结合制度。每三年 推选或者聘任一次,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或者续聘。
第二十条
选聘人民调解员可以在群众推选和公开考试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聘任。
第二十一条
人民调解员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任。人民调解委员会应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调解员推选、聘任工作的指导。
第二十二条 推选、聘任人民调解员应当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 新选聘的人民调解员必须经过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任职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第二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
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第二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者解聘:(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五)其他不能胜任人民调解工作的。
第二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原选聘单位补选、补聘。
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受理调解纠纷: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受当事人的申请调解;
(二)根据群众反映或者在矛盾纠纷排查中的发现主动调解;
(三)根据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委托移交调解。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当事人书面申请调解的,应当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当事人口头申请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调解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填写《人民调解受理登记表》。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调解纠纷,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受理调解:
(一)申请调解的纠纷符合人民调解受理范围;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调解人;
(三)有具体的调解请求目的;
(四)有提出调解申请的事实依据和理由。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请有关单位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随时有可能激化的,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后,及时移交有关单位处理。
第三十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调解下列纠纷:
(一)民间纠纷。发生在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
(二)法律法规规定允许和解的刑事案件;
(三)刑事案件引起的民事赔偿;
(四)其他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第三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得调解下列纠纷:
(一)法律、法规规定只能由专门机关管辖处理的;
(二)法律、法规禁止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的。
(三)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已受理且未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
(四)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
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纠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告知当事人下列事项:
(一)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
(二)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的权利;
(三)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一)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
(二)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三)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四)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第三十五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当事人调解纠纷的申请后,一般应当立即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复杂疑难的纠纷和接受有关部门委托调解的纠纷,应当于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及通报委托调解的部门。
第三十六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三十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邀请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同事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经验的人员或者有关社会组织的人员参与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支持当地公道正派、热心调解、群众认可的社会人士参与调解。
第三十八条 除当即调解的简易纠纷外,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调查纠纷的事实和情节,根据需要向有关方面调 查核实,了解当事人的要求及其理由,做好调查记录。调查核实工作要全面、客观、公正。
第三十九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调查了解纠纷事实:
(一)审阅纠纷当事人的申请材料;
(二)听取纠纷当事人的陈述和要求;
(三)走访知情人和有关单位;
(四)查看有关物品和现场;
(五)查阅有关书面材料、资料;
(六)其他依法可用的调查了解方式。
第四十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了解纠纷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理清纠纷焦点,熟悉与纠纷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确定调解重点,初步拟定调解方案。
第四十一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调解纠纷。人民调解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当事人的要求确定调解的规模和形式。公开进行的,允许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和当地群众旁听;涉及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或者当事人表示反对的不得公开。
第四十二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可以在专门设臵的调解场所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便利当事人的其他场所进行。专门的人民调解场所应有人民调解员、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坐席,可根据需要设臵旁听席。人民调解委员会确定调解日期和调解场所后,应提前通知各方当事人,如有委托代理人的,还应通知代理人。
第四十三条 人民调解员要充分听取当事人陈述,要积极、耐心地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提出自己的主张,陈述事实的真相,提供证据,或反驳对方主张并提出相应的证据,弄清纠纷的事实真相,分清双方的责任。对于当事人在陈述纠纷过程中故意歪曲事实、无理纠缠的,人民调解员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四十四条 在查清纠纷事实后,调解员应向当事人进行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当事人的特点、纠纷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等情况,抓住重点和要害,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帮助当事人分清是非,划分责任,消除对立情绪。
第四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应积极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也可以由人民调解员提出调解协议方案,征得当事人同意。
第四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纠纷过程中,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十七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应在一个月内调结;经当事人同意,可以延长一个月。逾期不能调结的,视为 调解不成。
第四十八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纠纷,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四十九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由给付内容且非即时履行的,一般应当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由人民调解员填写《人民调解口头协议登记表》。
第五十条 调解协议书按照规定的文书格式制作,可以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
(四)履行协议的方式、期限。
第五十一条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第五十二条 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第五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第五十四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履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五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第五十六条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确认决定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八条 对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适时进行回访,并填写《人民调解回访记录》。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应当督促其履行。发现人民调解协议内容不当的,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可以再次进行调解达成新的调解协议。
第六章 归档管理
第五十九条 人民调解卷宗可以包括卷宗封皮、卷内目录、人民调解申请书或人民调解受理登记表、调查记录、证据材料、调解记录、人民调解协议书或口头协议登记表、回访记录、司法确认有关材料、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调解不成纠纷的处理意见、卷宗情况说明、封底等内容。
第六十条 调解卷宗一般要求一案一卷,装订成册,分类存放。纠纷调解过程简单或达成口头调解协议的,也可以多案一卷,定期集中归档。
第六十一条 卷宗保管期限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种。短期卷宗保管期限为5年,长期卷宗保管期限为10年。
第六十二条 人民调解员调解每一件纠纷,都应当填写《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登记单》,其中正本联交所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存根联由人民调解员留存。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登记单》,按月汇总填写《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汇总登记表》。
第六十三条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设立档案保管人员,制定调阅、保密等管理办法。
第七章 指导与保障
第六十四条 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职责:
(一)研究制定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法规、政策,制定本地区人民调解工作规划和任务并督查落实;
(二)总结推广人民调解工作经验,表彰优秀集体和个人;
(三)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
(四)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五)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业务 建设和制度建设进行指导,明确标准和要求;
(六)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统计;
(七)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
第六十五条 乡镇街道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
(一)解答处理人民调解委员会或纠纷当事人的请示、咨询和投诉;
(二)应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请求或根据需要,协助、参与疑难复杂纠纷的调解;
(三)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检查,确保依法规范;(四)协助督促人民调解协议履行;
(五)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七)汇总上报人民调解工作统计报表。
第六十六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提出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要求。
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强与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沟通协调,指导和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应严格遵守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坚持 人民调解的特点和基本属性。
第六十七条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对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员队伍和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进行统计,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并及时将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人员组成和调整情况通报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第六十八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制定人民调解员培训规划,分级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十九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积极争取同级财政部门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加。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乡镇、街道、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为其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办公用房、办公用品、通讯设施、必要的交通工具以及必要的工作经费等。
鼓励和倡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经费资助。
第七十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于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应当适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并提请同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十一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对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人民调解员,给予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对牺牲在调解工作岗位上的人民调解员的配偶、子女,给予抚恤和优待。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2008年7月7日下发的《河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人民调解操作规程(试行)》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