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显微鉴定A卷3
2019 年 年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药技能赛项
中药显微鉴定 A A 卷--3 3
试卷:
:
厚朴、丁香 请在 45 分钟内,按照《中国药典》2015 年版规定的方法,将未知混合粉末(含 2 味中药)进行显微鉴别,包括粉末制片、显微观察,绘出粉末显微特征图,描述其特征,得出鉴别结论,并写出其鉴别理由。
标准答案:
粉末特征图
图 1 厚朴(凹叶厚朴)粉末图 1.石细胞 2.纤维 3.油细胞 4.筛管分子 5.木栓细胞 6.淀粉粒 7.射线细胞
图 2
丁香粉末图 1.花粉粒 2.油室
3.纤维 4.草酸钙簇晶 5.花粉囊内壁细胞
鉴别依据:
图 1 中“1.石细胞;2.纤维;3.油细胞”——厚朴 图 2 中“1.花粉粒 ;2.油室;4.草酸钙簇晶”——丁香 鉴别结论:厚朴、丁香
第二篇:中药鉴定师
中药鉴定师
实习是对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实习时我们接触社会的一个平台,最真实的感受社会的一个窗口,中药鉴定师。这次在.......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更深刻的了解社会,更便捷的融入社会,它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制药技术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效的锻炼了自己,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实习是我们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的一次尝试,是我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不少问题,自己的缺点、不足,早该摒弃的陋习,逐渐被自己所认知,自己所学知识肤浅,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匮乏让我明白我需要学习的太多,使我认识到必须让自己了解更多才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
我作为一名毕业实习的中药专业学员,深知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厂岗位接受锻炼。.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生产方面的问题,进行生产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操作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
在这里我不知不觉地容入了整个团队,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师》。当自己的工作干完时主动帮助他人,同时我也得到了别人的好评和关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无缘与老师继续学习下去因为实习即将结束,但是老师已经将学习方法和工作技巧教于我,今后我一定能在实践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监控操作能手,将所学知识与技巧发挥于以后的工作当中。
在生产部和质监科实习期间我学会了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和生产设备,如操作沸腾干燥器、双效浓缩器、打印机、制粒机等。学校里学习的中药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各方面综合知识表现,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人的知识要全面广泛,但在本专业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适应职场的激烈竞争
通过实习,我对药业生产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工作态度,虚心向上的学习精神得到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实习是步入社会前的预演,实习中的苦与乐都尝尽后发现自己长大了。今后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从好医生药业实习完毕走出的我将牢记“做好人、制好药”的厂训,肩负起中药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工作对得起职业,做事对得起国家。
第三篇:中药鉴定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部分总结
药材检测方法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大黄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何首乌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不得少于1.0%;川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超过0.15%;
制川乌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少于0.20%;
白芍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芍药苷的不得少于0.80%;
黄连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的不得少于3.6%;
防己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于80℃干燥4小时,含粉防己碱不得少于0.70%;
板蓝根浸出物(热浸法)本品45%乙醇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25.0%;
苦参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不得少于0.080%;
甘 草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甘草酸的不得少于2.0%;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2 / 千万;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2 / 千万;
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1 / 千万;
黄 芪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2 / 千万;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2 / 千万;
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1 / 千万;
浸出物(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7.0%;
人 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生晒参、生晒山参含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25%;红参中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西洋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1.0%;
三七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总量不得少于3.8%;
升麻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柴胡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龙胆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龙胆苦苷Rb1不得少于1.0%;
紫草分光光度法本品含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计算,不得少于0.80%;
丹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0%;
黄芩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黄芩药材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黄芩饮片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酒黄芩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地黄浸出物(冷浸法)本品用冷浸法测定,水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桔jie梗重量法测定药材含总皂苷不得少于6.0%;
饮片含总皂苷不得少于5.5%;
党参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热浸法,用4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55.0%; 木香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香烃酯不得少于0.60%;
石菖蒲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百部浸出物(热浸法)水浸出物不得少于50.0%;
麦冬浸出物(冷浸法)本品含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0.0%;
天麻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10%;
沉香浸出物(热浸法)本品含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牡丹皮分光光度法本品含牡丹酚不得少于1.20%;
厚朴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
杜仲浸出物(热浸法)用75%乙醇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11.0%;
用75%乙醇浸出物,盐杜仲不得少于12.0%;
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10%;
秦皮薄层光密度法本品含秦皮甲素不得少于1.36%;
蓼大青叶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靛蓝不得少于0.50%;
大青叶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靛玉红不得少于0.080%;
番泻叶分光光度法本品含总番泻叶苷以番泻苷B计,不得少于2.5%;
辛夷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木兰脂素不得少于0.40%;
槐花分光光度法本品于60℃干燥6小时,槐花含芦丁不得少于8.0%;
本品于60℃干燥6小时,槐米含芦丁不得少于20.0%;
丁香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丁香酚不得少于11.0%;
洋金花中和法测定本品于60℃干燥4小时,含生物碱以东莨菪碱计算,不得少于0.30%;金银花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
红花吸收度黄色素(薄层色谱法)在401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40;红色素(分光光度法)在51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20;
蒲黄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鼠李素-3-O-新陈皮糖苷不得少于0.10%;西红花吸收度(分光光度法)在43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50;
在485nm处的吸收度与432nm处的吸收度的比值为0.85~0.90;
五味子(北五味子)用高效液相色普法五味子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于0.40%;
南五味子分光光度法本品含总木脂素以五味子醇甲计算,不得少于3.0%;
山楂酸碱滴定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以枸橼酸计算,不得少于5.0%;苦杏仁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本品含苦杏仁苷不得少于3.0%;
枳实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橙皮苷不得少于4.0%;
吴茱萸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小茴香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
连翘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苷不得少于0.15%;
浸出物(冷浸法)本品65%乙醇浸出物,青翘不得少于30.0%;
本品65%乙醇浸出物,老翘不得少于16.0%;
马钱子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士的宁应为:1.20%~2.20%;
栀子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不得少于1.8%;
槟榔酸碱滴定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醚溶性生物碱以槟榔碱计算,不得少于0.30%;砂仁测挥发油阳春砂、绿壳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0%;
海南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豆蔻(白)测挥发油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印尼白豆蔻仁不得少于4.0%; 麻黄酸碱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生物碱以麻黄碱计算,不得少于0.80%;
槲寄生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齐墩果酸不得少于0.17%;
细辛测挥发油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
荆芥测挥发油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
薄荷测挥发油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
饮片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
穿心莲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脱水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的总量不得少于
0.8%;
冬虫夏草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腺苷不得少于0.010%;
血竭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血竭素不得少于1.0%;
总灰分不得过6.0%;醇不溶物不得过25.0%;
青黛分光光度法在610nm处测定吸收度,本品含靛蓝不得少于2.0%;
儿茶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总量不得少于21.0%;
五倍子鞣质含量测定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全蝎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斑蝥气相色谱本品含斑蝥素不得少于0.35%;
蜂蜜滴定法本品含还原糖不得少于64.0%;
分光光度法在284nm 和336nm处测定的吸收度,其差不得大于0.34;
蟾酥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总量不得少于6.0%;
金钱白花蛇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蕲蛇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10.0%;
乌梢蛇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12.0%;
麝香气相色谱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不得少于2.0%;
总灰分按干燥品计算,总灰分不得过6.5%;
干燥失重(减压法)按减压干燥法测定,减失重量不得过35.0%;
牛黄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不得少于4.0%;
分光光度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朱砂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主含硫化汞(HgS)
雄黄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FeS2)
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信石-----------------------主含三氧化二砷(As2O3)
炉甘石-----------------------主含碳酸辛(ZnCO3),煅烧后,碳酸辛分解成氧化辛(ZnO);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 ]
石膏重金属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过10/百万;
砷盐本品含砷盐不得过2/百万;
滴定法测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芒硝-----------------------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完)
第四篇:中药鉴定总论
中药鉴定学总论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指导下用以防治、诊断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觉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
3.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4.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5.外形相似,不以区别;
6.正品供不应求,代用品五花八门。
中药鉴定评价指标:
1.符合要求的药材性状;
2.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3.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4.药理手段进行评价
5.利用免疫活性评价。
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进行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8.以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9.开展综合利用,扩大新药源。
《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拾遗》——按药物性能分类
《证类本草》——现今研究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备的重要参考书
《本草蒙筌》——注意地道药材,对各药的制法记叙颇详
1953年,国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10版药典。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品种、种质、产地、栽培、采收、加工、储藏,这些因素的变化可以影响中药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物的变化,从而影响中药药效组分的生成、变化以及药材外观性状的变化,使药材质量受到影响。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种质资源: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以用于育种、栽培及其他生物学研究的各种生物类型总称为种质资源。
中药材优良种质的筛选和优良品种的培育是影响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因素。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质优效佳的中药材。
确定药材的适宜采收期应建立在对该药材充分研究的前提下,主要把有效成分的积
累动态与药用部分的成熟程度和单位面积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确定其最适宜的采收期。
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在此高峰期前后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是其最适宜采收期。
3.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最适宜采收期。
4.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单位面积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单位面积有效成分总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单位面积有效成分总量=单位面积产量×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
5.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的药材,其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之有可能得到更确切的判定。
6.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在确定适宜采收期时应以药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为宜。
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和修制,保证药材质量。
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其他副作用。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晒或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检品登记2.取样3.鉴定4.鉴定记录及鉴定报告书
取样原则:代表性、均匀性,并留样保存
鉴定的目的包括三方面: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安全性检查及质量优劣鉴定
中药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来源鉴定:又称基原鉴定法,是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基原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步骤:1.采集实物,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3.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性状鉴定法:就是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药材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1.形状 2.大小 3.色泽 4.表面特征 5.质地 6.断面特征 7.气 8.味 9.水试 10.火试
中药饮片在性状鉴定时特别要注意形状、大小、表面、质地、断面和气味的特征。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和显微技术对中药进行显微分析,以确定其真实性、纯度和质量的一种鉴定方法。包括:组织鉴定和粉末鉴定
组织切片的方法有:徒手切片发、滑走切片法、石蜡切片法、冷冻切片法 粉末片目的:鉴定药材和以原粉入药的中成药。
方法:水合氯醛透化片
透化目的:1.溶解淀粉粒、蛋白质、叶绿体、树脂、挥发油等
2.使已收缩的细胞膨胀
3.水合氯醛是优良透明剂
稀甘油目的:1.避免析出结晶2.保鲜
理化鉴定法:就是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程度的方法,统称为理化鉴定法。
中药的鉴定内容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中药的有害物质包括内源性有害物质和外源性有害物质。
中药的质量评价:
1、传统经验鉴别。
2、中药纯净度检查。
3、对与药效相关的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来评价。
中药的纯净度
《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纯净度的检查主要包括杂质检查、水分测定、干燥失重、灰分测定、色度检查、酸败度测定等,并已成为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常规检查项。杂质:
1、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相符、2、来源与规定不同的有机质。
3、无机杂质。如沙石、泥块、尘土等、中药质量标准特点:
1、权威性:法定
2、科学性:科学依据
3、时间性(进展性):修定和完善
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目的:说明制定质量标准中各个项目的理由,及规定各项目指标的依据,技术条件和注意事项。
中药拉丁名命名方法:
1、属名+药用部位
适用:一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
一属中有几个品种作同一药材使用
2、属名+种名+药用部位
适用:一个属中有几个品种分别作为不同的药材使用
第五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