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修改方法浅探论文[大全]

时间:2019-11-26 23:1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修改方法浅探论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修改方法浅探论文[大全]》。

第一篇:作文修改方法浅探论文[大全]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老师耗时最大而实效性低微的工作。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动手修改

1、在教学中,通过讲古今中外文学家修改反复文稿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让学生当小老师修改自己的作文,感受修改作文的乐趣。

2、每周开展病文修改活动。在教室开展一些作文修改兴趣活动。如设立文章病院,在“门诊。专栏内每日张贴作业中的错字、错词,日记中的一些有语病的句、段激励学生试着改;在“住院”专栏内张贴课堂作文中出现的病文片段,让学生修改,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3、展示修改后的优秀作文。学生最喜爱向身边的榜群学习,为了鼓励学生,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老师经常展示修改后有进步的作文和优秀作文。

二、教给方法 提高能力

(1)明确要求。对于学生自改作文。教师应从整体着眼,具体提出六看:一看中心是否明确,叙事是否完整;二看条理是否清楚;三看前后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四看用词是否准确得当;五看书写是否正确规范;六看标点是否恰当。

(2)掌握要领。针对文章中心突出,层次紊乱、语句不通顺、遣词造句等项写作中的通病可教给学生“增、删、调、换”四字修改法。增添重要细节。删去无关紧要的材料,调整文章的段落层次、语句或字词的先后顺序。换掉不恰当的字词、标点,更好的表情达意。

(3)下水示范。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要下水示范。具体做法:出示典型范文,分步修改示范。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二是每次习作,有目的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评改。教师的示范修改,可以使学生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三、优化训练 促进提高

1、自读自改。学生自改作文可分为写前修改和写后修改两个阶段。写前修改主要是修改作文提纲。修改作文腹稿。在学生习作前一周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进行写作准备,编写作文提纲,选择作文材料,打好作文腹稿。在作文课上,先采用“以读助醵的方法”进行修改。分三步自改。第一步,静心默读。立足全篇,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看看是否符合习作要求。第二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检查语句是否流畅,用词是否恰当,词汇是否丰富,细致地进行文辞方面的修改。第三步,小处着手,查缺补漏。这一步,学生通过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字、别字,运用不恰当的标点符号、词句等细致修改。

2、组内评改。小组内进行评议、修改,有利于集思广益。围绕写作主题,把中心模糊的改鲜明,把叙述杂乱的改得有条理,把题目不合适的改恰当;然后,疏导思路,帮助学生把内容定具体,把段落不合理的安排妥当。最后,个人在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细致而反复的修改,直到写出好作文来。老师要参与其中了解作文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紧扣本次习作训练要点进行指导。集体评改。老师批改后,选出问题很多的作文印发给每个学生,教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动手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随机指导如何修改。二是利用电教方法,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各抒己见。进行口头修改。教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评改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评改活动。平时试改。由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限的,写作层次也千差万别,所以即使是对参考了修改意见以后写出的习作,还是会在课堂作文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处。老师选取典型问题的段落贴在“住院”栏内一周,让同学们继续修改。讲评课上教师把某次习作的主要问题梳成辫子,进行讲评。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照,悟出该怎样改的道理,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坡度。

四、合理安排 循序渐进

作文修改的教学应注重安排的合理性和阶段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次修改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的时间长短;完成一项后在进行另一项,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要使作文修改教学更加合理,切实做到循序渐进。才能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对学生作文修改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修改的好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浅探-班主任论文

班主任工作浅探

教师的工作是为托起明天的太阳。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在时间、空间和性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把事情当作事业,才能让它们每一步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学校工作主要是围绕学生而开展,而学生工作又是靠班主任来领导而开展,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一个班是通过学生与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学生与科任老师、班主任与学校等相互联系。因此班主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轴心、联结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班主任来领导。而管理好一个好的班级又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因此,班主任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俗语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产。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

班主任树立的威信应从三方面努力。

一、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我国古代的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

二、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三、具备多种能力。班主任要具备的能力很多,如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个别谈话和谈心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能力,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等。但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有体察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捕捉学生的思想信息,把握他们真实态度,以达知人知面知心的能力,应有启迪学生心灵的能力,应有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能力,应有较高的演讲和对话能力。

二、切实做好学生工作

班主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导,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还应下大力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首先,树立良好的班风。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要在这个集体里学习、生活、成长。要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力量和风貌。好的环境能够激励人,可以改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积极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它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团支委、学生科等多种组织,利用班会、辩论会、座谈会、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四有新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班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好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因此,班主任除了要求班级在学校集体性活动中树立班级的形象外,还需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落我耻,以班为家,荣辱与共”的教育。以此来增强班主任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其次,组建强有力的班委、团支部。要做好学生各方面工作、单凭一个班主任是绝对做不好的,而应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说,班委会和团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们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班级的兴衰与他们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组建起强有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如何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的优势做好学生工作,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班主任论文)班干部的工作包括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推荐等一系列的工作。选拔是基础,班主任可以通过委任、竞选、自荐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班委会、团支部组成后,班主任应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虽然有些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担任过班干部,但进入初中、高中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班主任要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当班干部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班主任要大胆地使用他们。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充分探索搞好班级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中的不足要及时指出。对工作中的困难要予以鼓励,对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要承担领导责任,对工作的成绩要给以表扬和奖励。同时,对表现突出,工作、组织能力超群的干部,要积极向学生会、校团委会推荐,让他们发展自己的才能,为学校做好学生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爱才不荐、大才小用。

再次,大胆管理学生,严格按校规校纪办事,同时注意工作方法。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坚持多表扬、公开场合少点名批评。正面疏导的工作方法。不能放纵学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若本班与其他班级之间有矛盾时,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好,化消极因素有积极因素。

总之,班主任工作不能光靠说的,实践中真正的管理工作有很多的突发情况,应该要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篇:论文修改方法

古今作家在修改文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在修改论文中借鉴和参考。

一、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

在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写的文章,总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站在比较超脱的地位,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一个人写文章,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作者在听了别人意见后,要进一步消化、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通盘考虑,据弃自己的成见,吸收他人真知灼见,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晋代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指出:“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者,然后出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研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白居易自己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很有名。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居易每作诗,令一老抠解之,问曰:‘解否'?抠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古人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代作家老舍也明确指出,修改文章“念给自己听是好办法,还可以念给别人听,别人的耳朵有时候比咱们自己的更可靠。”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说:“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党的文件是这样,个人写的文章也需要这样。现代科学文化比古代更为复杂宏大,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征求同行或老师的意见,实为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二、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

热改法,是指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是:由于作者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的部分不易看出,往往难以割爱。所谓冷改法,就是初稿完成后,放上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因为人脑的思维具有滞后性,初稿一写成,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还难以从论文中超脱出来,按原来固定思路,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也难以判断论文写作的得失、成败。只有把稿子搁上一段时间,作者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爱和偏见也淡薄了,重读初稿,就容易摆脱原来固定思路的束缚。特别是作者经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思索有关问题,产生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容易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通过删除多余、增补不足,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高。古人对这种方法论述很多。李渔《闲情偶寄》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追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视之,则奶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唐彪《读书作文谱》也说:“当其甫作就时,疵病亦不能自己,惟过数月始能知之。……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研媸了然于心,改之自易。”现代作家中也有不少人谈过这方面的经验,鲁迅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在实践中也有不少人是这样做的。作家刘绍棠,起草时据说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挥,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些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把写完的东西抄在白纸上,边抄边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经过几次修改后,才清清楚楚誊在稿纸上。这些经验,在实践中都是行之有效的,论文写作的修改也是适用的。

三、通过朗读,锤炼字句

论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这种修改方法,对论文中存在的一些毛病,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称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代一些诗人写作读文,总是反复吟唱,直改到顺口为止。杜甫是“新诗改罢自长吟”的。他诗写完了,要反复长吟诵读,在诵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改。写诗如此,作文也需如此。一些有经验的作家很重视这种修改文章的方法。老舍说:“文章写完之后,可以念给别人听听。念一念,那些不恰当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才可以一一修改,文章叫人念着舒服顺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大学生写毕业论文,语言运用还不太熟练,运用这种方法发现问题,是应该提倡的。

四、拾当地使用修改符号,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论文修改工作,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尽量保持整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应该在书面上有清楚的表现。有些学生在修改稿子时往往乱涂乱画,这样不但不整洁,修改一多,也容易造成文字混乱。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是避免这种缺点的重要方法。1981年12月,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离空号:##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

空行号:>、<

空行号是表示空行或缩行的符号。第一符号用于需要空一行的两行之间,标在行的左端;第二个符号用于应联结的两行之间,也标在行的左端。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能够明白无误地标示修改的情况,避免造成文字混乱。作者在修改论文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符号,可以使修改的稿子保持整洁,理清头绪。

第四篇:准据法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准据法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

准据法是国际私法的特有概念,是解决国际民商事冲突的最终法律依据。而对于准据法的概念、内涵、范围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本篇论文在对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新探究准据法的内涵与其适用范围,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期对准据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准据法不是一国的法律体系,找到一国的法律体系只是一种过渡,最终适用于案件的审理、确定涉外民商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的实体法法律规定。准据法作为实际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准则,应当是最终明确民商事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实体法规范。

公私法的划分似乎是给准据法的定性出了一个难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定要规定准据法是公法还是私法的必要,我们完全可以在衡量是否对当事人的权利有无直接规范的角度,找到一个在公私法之间的平衡点。而本篇论文也将进行公法能否作为准据法的可能性的讨论。在衡量准据法的价值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公法中对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有实际、密切联系的相关规定作为准据法加以援引适用。在准据法的适用中,关注准据法价值衡量的判断,则可以更好的使我们适用准据法。2文献综述:

国际私法的中心任务是为国际私法案件中的争讼问题寻找合适的法律依据,以便公平合理地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现代国际私法既利用直接调整方法的统一实体法规范,又利用间接调整方法寻找准据法,还在特定的范围内利用国内法中的“直接适用的法”,以解决国际私法案件中法律选择问题。因此,冲突规范的根本目的就是恰当的选择和适用准据法,因而准据法的选择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准据法概念的三种代表性观点,朱义亭在《对准据法概念的反思与重新界定》中指出,第一种观点认为,“准据法是国际私法所特有的概念, 是指被冲突规范援引的, 用来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当事人之间具体权利、义务的某国(特定国家)的实体法”。类似的观点认为,“经冲突规范指定用来具体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特定法域的实体法, 称为调整该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第二种观点认为, 准据法“是指经冲突规范指引用来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具体实体法规范”。这种观点在我国国际私法学界流行甚广。第三种观点是针对以上第二种观点提出的商榷意见。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卫佐先生认为, “在国际私法上, 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最终适用于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 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 叫做‘准据法’”。“准据法的‘法’应理解成某一适当的法律体系(即一国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而不是单部的、具体的法律或法律条文”。

而何群在《关于准据法概念的几点异见》中指出,我国国际私法著作普遍认为,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定适用的法律,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定,则不能成为准据法。准据法并不是冲突规范本身,而是适用冲突规范的结果,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引,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也不能成为准据法有一种意见认为冲突规范由范围和准据法构成,即如,不动产物权(范围)依物之所在地法(准据法)。这种将“依某某某地法”视为准据法的观点,与准据法是经冲突规范指定适用的法律,是适用冲突规范的结果的概念不相协调的。如果准据法在冲突规范结构中已经存在即将准据法视为冲突规范的组成部分,那么适用冲突规范的目的究竟何在?其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又是什么? 它与准据法又将如何区别? 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混淆了准据法与冲突规范的性质和概念。就冲突规范的性质而言,虽说理论上亦有实体法、程序法或者法律适用法之争,但学者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冲突规范是一种对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起间接调整作用的法律适用规范,而准据法不是法律适用规范。一般认为准据法是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也就是说即使通过冲突规范援引找到了某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但不能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则不能成为准据法,如在反致、转致情况下援用别国的冲突规范即是如此。这进一步排除了准据法是冲突规范的组成部分的理论,但不应误解在反致、转致情况下没有准据法。因为根据法院地国冲突规范导致适用他国冲突规范,该涉外民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并没有得以解决,当然不能成为准据法。而由他国冲突规范导致适用法院地国实体法这一反致过程,法院地国实体法,理应是准据法。关于准据法的确定问题,申中苑在《谈谈准据法的确定》中指出,准据法的确定既是理论上的问题, 也是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具体说来, 准据法是通过冲突规范的系属, 特别是连结点确定的, 连结点所指向地点的法律,便是所要调整的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通过单边冲突规范确定准据法是较为容易的, 因为它的系属明确, 直接指明某一特定的、单一的法律行为准据法;而双边冲突规范的系属则仅仅指出一个标志, 要求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推定出应该适用的准据法;重叠性的冲突规范指明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 同时作为同一个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选择性的冲突规范指明从若干个可以作为准据法的法律中, 选择一个法律作为准据法。由此可见, 冲突规范在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时, 仅起到援引准据法。解决法律冲突的作用。

关于准据法的特征问题,吕岩峰在《准据法及其理论与方法论纲》中指出,第一, 准据法的适用, 必须经由冲突规范的援引、指定或推介。换言之, 冲突规范的援引、指定或推介是使某种实体法成为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准据法的关键环节。只有经过冲突规范的“媒妁之言”,“某种实体法”才能“转嫁”给相应的国际民商事事件和问题并对其加以调整和处理。因此, 不经过冲突规范的援引、指定或推介而直接适用于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 无论它是何种实体法, 都不应该也不能够被称为或者被视为“准据法”;任何实体法, 无论是国内实体法还是国际实体法, 在没有被冲突规范援引、指定或推介的情况下, 其本身也不能被称为或被视为“准据法”;只有在经由冲突规范援引、指定和推介的地方和时候,“某种实体法”才应该和能够被称为或者被视为“准据法”。第二, 准据法的作用是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准据法”, 就是可以作为“准则”和“依据”之法, 也就是可以作为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准则”和“依据”之法。冲突规范, 由于其自身的性质不具备直接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功能, 因而需要借助于准据法来实现这个目标。冲突规范之所以要援引、指定或推介准据法, 正是因为准据法可以为确定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提供“准则”和“依据”。冲突规范通过援引、指定或推介准据法的途径, 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 并最终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第三, 准据法的性质, 是某种实体法。准据法的作用既然是确定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 那么, 它就只能是实体法, 因为只有实体法才具备这样的功能。

关于准据法确定中的价值衡量因素,刘益灯和严文君在《准据法确定中的价值衡量》中指出,准据法范畴的确定只是为我们廓清了冲突法指向的对象,使我们在法律选择中找到了目标。而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关于调整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立法目的是各有倾向的,有的国家倾向于保护当地的民商事法律秩序,有的国家倾向于保护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实现,有的国家倾向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总之,各国准据法体现的价值不尽相同,也为如何找出最优准据法提出了问题。那如何能更加合理、合乎法义地去选择最优的准据法? 关键在于选择。在客观选择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受到许多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如何找到最优的准据法,关键就在于最优的价值决断。那么准据法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价值因素又有哪些呢? 在法律的世界里,价值取向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轻重之分。因而主要的价值因素有以下五个:秩序、效益、利益、自由、正义。

准据法是冲突规范指向的最终的法律规范而非阶段性的法律规范,对此,董水清在《通过法律体系最终确定的实体法律规范——准据法内涵探析》中指出,在谈到国际私法 的功能时,英国名著《切希尔和诺斯国际私法》指出:一旦国际私法选择了适当的国际法律体系,国际私法的任务即告完成。国际私法规则并不直接提供解决争议的方案,„„就像火车站的问讯处不能代替站台一样,国际私法只是告诉法院应对含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案件或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何国的法律体系,却不告诉法院应适用该国法律体系中的哪一部具体实体法的哪一条具体规定。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国际私法的根本任务是指引法官找到准据法,而准据法的任务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所以国际私法的最终任务是要找到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或者说国际私法指引法官找到相应的法律体系只是完成了其任务的第一步,找到能够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具体法律或法律条款才是完成了最终的任务。笔者想要说明的是,旅客过“问讯处”只是知道了该往何处去找“站台”,找到“站台”才是真正的目的。

关于对准据法的理解,应该把握三个要点,陈卫佐在《论准据法与“适当准据法”》中指出,1准据法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首先, 准据法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规范所属国家的法律体系, 但它不完全等同于实体法本身。2准据法是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法律体系, 而不可能是“法院地国家直接适用的规则”。准据法是冲突规范所指定的法律体系。不经冲突规范的指定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某一国家的实体法规范, 不是准据法。此种实体法规范自己规定了其在国际性民商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确切地说, 其在国际性民商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是由一国的立法者决定的), 因而无须冲突规范的指定即可直接适用于国际性民商事案件, 是法院地国家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则即“法院地国家直接适用的规则”。法院地国家直接适用的规则, 是因其特殊目的而必须由法院地国家有国际管辖权的机关在处理国际性事件时排他地予以适用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则。3准据法是最终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 准据法是最终适用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 而不是冲突规范里的抽象的、待定的法律体系。

在涉外合同关系中,如果当事人依据“意思自治”原则选择的某一国家的实体法发生了改变,此时是适用新法还是旧法作为准据法,成为一个争论的问题,对此杨琴在《以新法为准据法的分析》中指出,新法作为准据法理由有四:1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需要;2顺应保护弱方当事人的国际潮流;3从发展的角度看,新法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4建立国际民商新秩序的需要。德国著名国际私法学家沃尔夫认为: “ 使契约适用一个特定的法律,并不是说适用契约成立时的法律规定,而是适用一个活的和变动的法律体系。”当 事人协议选择某一国家的法律为准据法,表示他们信任该国的立法和司法,愿意将自己的权利义务置于该国的法律支配之下,选择适用新法,更能表明他们对该国立法和司法的信任以及与该国法律体系的全面联系。

综上所述,对于准据法,国内各个学者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论证,虽然对于准据法性质的各执己见,但是其目的是同一的,即为准据法的适用与发展找寻更加符合实际的定义,为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保障。国际私法在我国的发育较晚,我国在国际私法领域的立法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同的国家也有自己的国情,“在中国的领域内不得不考虑到国家政策的倾斜性.政治、经济、外交领域的国家政策会直接反映到立法中来”。让我们更加冷静的面对我国的立法过程,希望我国在国际私法的立法上不断的完善。参考文献

[1]朱义亭,《对准据法概念的反思与重新界定》,《前沿》,2010年第20期 [2]何群,《关于准据法概念的几点异见》,《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1期

[3]申中苑,《谈谈准据法的确定》,《法律适用》,1994年第3期 [4]吕岩峰,《准据法及其理论与方法论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

[5]刘益灯、严文君,《准据法确定中的价值衡量》,《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6]董水清,《通过法律体系最终确定的实体法律规范——准据法内涵探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7]陈卫佐,《论准据法与“适当准据法”》,《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 [8]杨琴,《以新法为准据法的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9期

3研究方案

准据法是国际私法的特有概念,是解决国际民商事冲突的最终法律依据,但是对于准据法的概念、内涵、范围,国内外学者观点各异,通过搜集关于准据法的相关资料与信息,并且在对有关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新探究准据法的性质内涵,并且提出自己对于准据法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以期对准据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法学素养。

关于本次论文的写作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分析法、逻辑思维方法等方式。

第五篇:论文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浅探

阅读教学的导入浅探

东涌镇石基小学

何锡永

论文提要:

课前导入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但课前导入往往被教师们忽视,认为这个环节无关重要。因此,本人针对这种现象,在论文中首先提出课前导入的重要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课前导入虽只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分钟时间,但它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

重要性

有效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同样也需要精彩的课前导入。所谓课前导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作好引路和铺垫。但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这一节课,我们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也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有些教师对课前导入的作用认识不够,还没有重视起来。认为课前导入无关重要,也有的是没有掌握课前导入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本人结合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课前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

一、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甚至会忘掉其它一切。如我们看电影时,看到精彩的片断会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记周围的一切,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它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速度特别高,人对事物的观察也就最细致,理解也就最深刻,记忆就最牢固了。

好的课前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这样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问题上,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精神准备。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导入的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40分钟就等同坐牢受罪,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但由于教师的课前导入枯燥无味,讲解哆嗦难懂,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要想巩固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要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第四册《动手做做看》时,我先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摆在讲台上,然后指着手中的一条金鱼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相信科学家的话吗?”(相信)“著名的外国科学家朗志万曾经对几个小朋友说‘我把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里,水也不会漫出来。’你们相信吗?”当学生们为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而感到疑惑时,我才说:“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就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了。”此时,学生们都怀着一份好奇,瞪大眼睛听着讲课。可见,这样的导入,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3.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课前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有效的课前导入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在讲第十一册作文课《啊!我发现了„„》时,首先请出一个小品,小品内容是模仿第十一册《童年的发现》中的一个上课情节。小品过后,我让小演员发问及指名回答:你们还记得这个情节出现在哪一篇课文吗?“我”为什么会不禁笑出声来呢?你们也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吗?当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顺势导入:“刚才,老师听到全班同学都有过因为发现了某一样东西而产生兴奋的心情。那实在太好了,因为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啊!我发现了„„》为中心进行习作,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了。”一个简短的小品,几个简单的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使教师的习作教学更为容易地展开。

二、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

㈠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

1.必须解决思想问题

要搞好课前导入,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如果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课前导入可有可无,多此一举,不如把时间放到正课上去好,当然对课前导入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课前导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搞好课前导入的资料、技术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搞好课前的导入。

2.必须在备课时充分重视

要想搞好课前导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导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导入的形式。比如对小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好动,所以在导入的形式上以激趣为主。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资料的可靠性、科学性。

3.平时做好资料积累,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每节课的导入,必须靠手中具有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导语才能达到。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吸收知识,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导入材料。成功的课前导入,跟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前导入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㈡课前导入的一般方法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如“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乌鸦喝水》。”直接导入最简单容易,但导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能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缺乏学习的动力。经常用此法进行导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复习导入

以复习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作引路导入,是一种复旧孕新的导入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同时又有利于用知识体系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第六册《太阳是大家的》时,我先让学生思考:是谁每天都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呀?学生回答说:“是太阳。”我进而引导学生背诵旧知识:“对了,每一天,太阳都跟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而且我们在学习21课的时候,对太阳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背诵21课最后的一个自然段,好吗?”当学生背完后,我便自然地引入新课:“唔,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25 太阳是大家的。”就这样,学生在巩固了旧知识之余,又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新内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

3.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念来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是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而且往往可通过问题的提出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所以这种课前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直接导入的效果好得多。例如,我在讲第四册《三个儿子》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当学生逐一回答这三个儿子的情况后,我设计了问题:“那实际上,这三个儿子又是怎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翻开书本23课。”来导入新的内容。这样由于导入新内容而提出问题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现象,这不但起到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对将要讲解的新内容学习的指向性的作用,而且在讲完新内容后,引导学生解决导入时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对“收获”的喜悦感。

4.故事导入

以与语文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作为导入,能激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极大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对学习热情较差的学生更起作用。例如,我在点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题目前,首先就对学生说:“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由于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同学们一下子就被我的话吸引住了,腰挺得特别直,眼睛瞪得特别大。“1948年2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一个战士挺身而出,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向暗堡,把敌人的暗堡炸掉了。同学们,你知道这个英勇无比的战士是谁吗?”课前有预习的同学肯定能回答:“是董存瑞。”我紧跟着问:“他是怎样炸掉暗堡的呢?炸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样的故事导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励学生,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参与学习。但故事导入,要注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并且不能花时太多,同时要切合课文。

5.谜语导入

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谜语进行课前导入,既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与新内容自然衔接。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画风》时,首先出了一道谜语:“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话音刚落,好强的小学生便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是风。”看到兴奋无比的脸孔,我进而引出课题:“对了,是风。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课《画风》,看看三位小画家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就这样,学生的无意注意就被一个谜语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了。不过,谜语导入所用的谜语不能设计得太难,因为如果学生猜来猜去也猜不出来,就会直接降低课堂的活跃程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避免弄巧成拙。

6.小品导入

小品导入可使学生对较为呆板的语文习作课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思考学习,并尝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例如,我在讲第十二册作文课《难忘的„„》时,我是这样进行课前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在小学里生活了差不多六年了,相信也一定有过难忘的小学生活经历。当中有使你感到高兴、兴奋或者悲哀、感动的,都是我们成长中宝贵的财富、美丽的彩虹。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小学生活的小片段,或许会激起同学们成长的回忆。下面,请欣赏。”(小品内容是关于小学生活的两个小片段:学校举行校运会时,运动员和啦啦队的雀跃情景;同学之间因为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在老师的教育下,两人认识错误后又重归于好。)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他们对于看表演的兴趣照样是那么浓,特别是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身边事。就是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融入习作当中,对习作难的想法也渐渐改变了,这也是解决我们大多数教师认为教习作难的一种途径。

7.情境导入

创设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情境进行导入,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而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又能为即将进行的阅读教学作好准备。例如,我在讲第十一册《开国大典》时,首先播放一段关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隆重而壮观的录像。播放期间,教师从旁解说,当学生看到整齐的队伍、欢呼的群众,听到振奋人心的领导讲话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篇幅不短的《开国大典》有了一定的了解,学起来也不会感到陌生和厌烦,这就避免了某些老师所说的:“文章这么长,学生都没兴趣学。”的尴尬场面。

8.结合时代背景导入

由于时代不同,小学生往往对于描写革命战争时期的课文比较陌生。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内容,把握思路,理解中心,教师必须向学生适当介绍有关的时代背景,只有让学生把握其思想内容的精髓,才能明白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我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简单介绍了作者之后,就向学生适当介绍鲁迅的一些资料:“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周晔,是鲁迅的侄女。而鲁迅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不过,鲁迅生活在一个非常黑暗的社会里,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把这一切表露无遗了。”这样,我在介绍时代背景的同时就把学生引入一种预设的情境之中,学生一方面会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国民党的无耻,另一方面也会对鲁迅的正义、无畏而暗暗钦佩。了解了这一些,学生对于“碰壁”等事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了。

9.歌曲导入

即用歌曲导入新课。例如,我在讲第三册《快乐的节日》时,先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歌曲来感受节日的快乐,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当然,这也要迎合小学生的口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适用,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不一定了,因为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成熟,过于幼稚的歌曲只会惹来笑话。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教师一定要慎重选择。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般的课前导入的方法,只要我们肯于钻研,就会找到丰富多彩的导入方法来活跃我们的课堂,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多的实践证明,导入恰当,可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感知的心弦,可以诱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此可见,导入虽只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分钟时间,但它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广州教学研究》中由刘永炽所写的《浅淡导入、提问技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广州教学研究杂志社1999年8月 2.《广州教学研究》中由胡慧敏所写的《以读激清、促思、导学——<白杨>课堂教学实施简评》

广州教学研究杂志社2002年10月 3.《广东教育》中由杨永松所写的《数学课的导入设计》

广东教育杂志社2006年第6期

下载作文修改方法浅探论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修改方法浅探论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阅读欣赏方法与技巧浅探

    诗歌阅读欣赏方法与技巧浅探 古诗欣赏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一种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审美体验,是欣赏者与作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走进古诗文这个真藏丰富的艺术......

    中学生法制教育浅探

    中学生法制教育浅探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

    中美企业文化浅探

    中美企业文化浅探作者:邢小丽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中美企业;企业文化论文摘要:本文分别通过对中美两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比较,探讨在不同国家文化背景......

    高校德育浅探

    高校德育浅探摘要:本文从高校失位的道德教育、“两课”教材教法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高校德育的现状;同时从质量标准、德育工作队伍、课堂教学、网络教育、课......

    网络诗歌浅探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2015年6月25日 I 摘 要 网络诗歌的出现,打破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坛沉寂如死水的画面,逐......

    词语释义浅探

    词语释义浅探 袁州区竹亭中学 李根元 说明: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纯属个人观点,不全甚至不妥之处可能很多,目的既是希望对学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授之......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的教学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

    浅作文论文

    浅析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综合性训练,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蜍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