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步履不停》读书笔记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步履不停》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1午后阳光和煦温暖,坐在图书馆窗边的我静静的合上了《步履不停》。早已看过这个电影,也曾经被它感动过。而如今看完是枝裕和写的书,又有了一种不一样的心情。
书中写到了有电影中没有的回忆,叙事依旧是淡淡的。透过那些平淡的语言,在那些琐碎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的情感也生动的体现了出来。就是在这些琐碎的生活中,时光悄悄的流逝,不留痕迹的改变了很多东西的样貌,即使看到的百日红依旧那么鲜艳。如今感觉到父母的老去,那种无力改变的挫败感无法抑制。
就是在这个寒假前夕,我照常父亲打电话让他去车站接我,他一口答应了。临近回家那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只说让我下火车后来二院一趟,父亲生病了。我心里无比忐忑,不知道到底是情况。终于到了医院,病房在住院区十二楼,一群人在电梯门口围着,有的手里提着饭,有的拿着CT片子。医院的走廊燥热散发着消毒水的味道,可能是晚上陪护睡不好,一些人的脸色暗黄眼神也有些许呆滞麻木了。我拖着大包小箱的行李站在人群中间有些醒目,但脸上的神情已经和他们一样了。我是一个特别害怕进医院的人,一种说不出缘由的惧怕。
电梯上鲜红的数字缓慢的变化着,从来没有等过这么长时间的的电梯。时间仿佛漫长地过了一个世纪,终于到十二楼。我走到病房外面,透过门中的玻璃看见父亲在床上躺着睡觉,妈妈在一旁忙碌。推门进去,我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前几天父亲在工作中突然感到不适,到医院后需要手术,没什么大事。虽然母亲嘴上说的轻松,但我看到她疲惫的脸还有床上躺着的父亲,心里沉重的像压了千斤的石头。
印象中的父亲总是生龙活虎,在外独当一面,在家像是个不可一世的君主。心里一直对这样的父亲嗤之以鼻,也时常奋起反抗和他吵架顶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变的脾气和顺,有什么事也开始和我商量。时间就这样改变一个人,我忽略了他头上渐渐密集的白发,忽略了他日渐消减的脾气,忽略了他日渐不支的身体,不停地往前走。
我们总是忽略那些平淡生活中的琐事,嫌弃父母的行为对产生烦扰。随口应承父母的许多诺言,没有实现几个。而他们或许已经等不及了,让我们此后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人生总有一点来不及,产生许多无法挽回的悔恨,从此有些遗憾便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步履不停》中良多没有让母亲坐上他的车,没有和父亲一起去看足球,关于黑山姬的话题也无人谈起。
电影中的结尾是良多带着家人在母亲忌日那天去扫墓,恍然如母亲那天和他一起去给死去的哥哥扫墓一样,而后良多一家人扫完墓便离去,背影渐行渐远,脚下的脚步不会停歇。这样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让我潸然泪下。生活就是这样,无论是我们舍得的,还是不得的,都将离我们远去,而我们也会继续前进步履不停。
行行复行行,失去的没有必要在原地介怀了,继续前进珍惜身边的美好吧!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2日本小说总有些淡淡的苦涩和紧张,尤其是描写家庭的,总有些模版化的日本特色—一个严厉不善沟通的父亲,一个宽容的好心的母亲。
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描写的正是这样一家人团聚的一天日常。
说是日常,其实也不太日常。
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主人公和父母亲的疏离,还是主人公大哥的离世,都像是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给家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和大多数日本家庭一样的是,书中的“大家长”父亲有些执拗,坚持着自己作为“家主”的尊严。即使想与儿女相聚,即使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也会在某个意识到“啊,我居然有这样羞耻的想法”的时候退缩。
而母亲,失去了自己喜爱的大儿子之后,再也没能从记忆里逃脱出来。虽然看上去依然是个善良的老妇人,但是总有些“刻薄”的言论和做法。
这两位老人的形象十分真实,也因此和我们絮絮叨叨、扭扭捏捏的主人公形成了对比。
故事的主人公是这个家庭的次子。
这个内向的、不自信的“还是个孩子”的中年男人,或许让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自己和成长的环境。
少年时被父母和周围人拿来和“哥哥”对比,活成了“哥哥”身后那个没有名字的、不值得被关注的平庸的“弟弟”。
即便是这样,在嫉妒着哥哥的同时,也因此不用背负家庭的责任,能够自由地从事自己的事业。或许,原本,他也能够在开展自己的人生之后,与家庭和兄长达成和解。
但是偏偏哥哥在当好的年华,因为救人去世了。
父母亲本来规划好的人生道路突然截断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继承父亲的诊所,再也没有能够理解他人生的接班人,父亲只能落寞地关闭诊所,看着自己半生的心血落在空处。
母亲引以为傲的大儿子,便成了心里永远的痛苦。改嫁的儿媳,被救上来的少年,忌日飞来的蝴蝶,那日的.情景,任何可以让痛苦减轻或者深化的人事物,都被拿来反复咀嚼。
主人公,也因此成了家里需要负担责任的“接班人”。面对这个角色和“重担”,他手足无措,慌不择路,只能用懦弱的孩子般的态度,逃避母亲的依靠,和父亲难得一见的软弱。
这样的成长阶段,发生在我自己的二十岁出头,而发生在主人公的四十岁。
那一天,主人公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依然还是个?“沉浸于阴影”的少年。但是,在母亲尝试的依靠中,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与父亲的争论中,他体会到了试图逃避的重担,并在几年后父母亲的去世中,成长了。
也成为了他一直“不喜欢”的“成年人”。
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读书笔记3当我拿到《步履不停》这本书的时候,顺手翻了一会就放下了,因为我觉得书中的故事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矛盾及其冲突的对话,甚至也没有男女主人感人肺腑的爱情,他就是那么平常的一本书。
可是当我慢慢的慢慢的静下心来,才发现我错了。平静如水的是生活,暗里汹涌的更是生活,不是吗?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日本横山一家的故事,久违的一家人在大哥的忌日团聚所发生的一切。这里的一切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步履不停的一生,结婚、工作、离家、团聚、分别.....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平凡、简单、温馨的生活,子女成长,儿孙绕下,父母年迈,子女成长,亲人离去.......、这就像一个母亲在不紧不慢的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事情,更像一个孩子在岁月的长河慢慢的的成长.......“母亲是一个不会把东西丢掉的人,在家中的冰箱或者置物柜里面总是塞满了买完东西后的纸袋”,这多么像我们老一辈的父母,饱受过物质的匮乏,经历过穿肠过肚的饥饿,也触目惊心的目睹过战争的残忍,于是养成了囤积东西的习惯,就像冰箱里“竟然有前年过年时候的鱼板”。他们用囤积的方式抗议着过去艰难的岁月.......就是我的妈妈,经常在冰箱里塞满了东西,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馒头,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土豆,深知是半年前的一只鸡,又一次竟然还有去年的牛肉,尽管我用尽各种办法告诉他这是多么的没有必要或者是更大的浪费,可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所以我总是偷偷的偷偷的扔东西,只有这样记忆不断衰退的他们才不会记得那是被我拿出去扔掉的东西。
我用我们年轻人的家生活习惯强制要求这样他们,更确切的说我用这种对他们残忍的方式拒绝着过去生活的艰辛和贫穷,也用这种方式不断地隔离和疏远着他们,不断地想要逃离,离家更远的地方,生活就真的可以在别处一样了,就像良多一样,也不断地逃离挣脱家庭的束缚,所谓的束缚来为自己开脱,来为自己长久的离家编造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我们即使为人父母也仍然不能够像父母理解我们那般去理解他们,我们也不能够像他们关心我们那般去关心他们,我们不停地逃离不停的逃离,良多甚至于在每年的一次团聚都不愿意发自内心的回家一次,直到父亲去世,直到母亲脑溢血倒下,才不得不用安装呼吸机的方式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尤其是说在延续母亲的生命还不如是说在为自己救赎,用这种残忍的方式.......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子女真实的写照吗?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他去扫墓,母亲说“有一只蝴蝶一直跟着她也去座公交车一样,一直在他身边不愿离开,会不会是你爸爸”,不禁潸然泪下,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这种孤单和无边的落寞就会如影随从,直至一生。大抵每一个年老的人在老伴去世后也会在不久离开人世就是这个原因吧?
父辈的爱情没有我们年轻人的花前月下也没有我们海誓山盟,可是就这样默默相互扶持着走走完一生,一半的离开苍白了另一半的晚年,一半的离开带走了另一半的灵魂,余下的都是推磨时光,他们不相信生生世世的约定,却经历了患难的真情。
仔细想想,步履不停的一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来不及,来不及。突然想起一首诗:
我知道家在北边
但不知道北边在哪儿
这时多想那个指北针
把我一下带回家
家,永远的港湾,父母在家就在,那么就要要放浪形骸于纷杂事务当中,听听妈妈的电话,尽管那是她唠叨了无数次的事情,等等父亲的脚步,尽管那是她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等等父母的节奏,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第二篇:《步履不停》读后感
读《步履不停》有感
原创: 谭业举
双11的时候,从网上买了很多评价很高的书,其中就有一本《步履不停》。昨天收到之后,我利用昨天和今天的空余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是一本思念父母的书,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讲横山良多作为家里的次子,在大哥的忌日这天,带着一个刚娶的拖油瓶妻儿,回父母家,和父母姐姐团聚的故事。这是一次有回忆的家庭聚会,因为再往后,横山一家再也没有这样聚过。作者是枝裕和把故事写的跟绝大多数日本优秀电影作家一样,细腻温暖,平淡如风又令人回味无穷。我历来就喜欢这样温暖平静的调调,但是由于我的父母还不算老,我更多的是想念起我的爷爷奶奶。
我真的失去了我的爷爷奶奶了,他们都只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而立之年的我,周一到周五白天要忙工作,晚上回家要陪孩子,周末也是自己带孩子,时间被挤占得满满当当,又呼啸如白驹过隙,根本没有闲暇和精力去回忆去怅然。
但是我又清楚的知道,他们都活生生的在我的脑海中,他们都很安静,在暖阳午后的台阶上,我奶奶带着棕褐色的毛线帽,低拢着头,打着瞌睡。我爷爷呢,也拿着不知道哪里抓的瓜子,在奶奶身旁呆呆的安静的磕着瓜子。他们都好好的,安安静静的在我脑海的角落里。只有在我哄赛赛睡觉了之后的安静晚上或者在我读了《步履不停》这样的纪念亲人的书本之后,才会是我走到了他们的跟前,我奶奶会马上抬起头,把耷拉下来的帽檐扶上去,发现头发乱了之后,再把帽子捋下来,把发簪子取下,重新把头发全部梳簪到脑后,再戴上帽子。我爷爷则会愣愣的看着我,把手里的瓜子递给我。
10月27日,是爷爷的百天祭日。我本来是不记得这一天的,但是那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我带着家人在老家叔叔家里拜祭爷爷,赛赛在家里不听话,到处乱跑乱窜,我一着急就醒了,醒来是凌晨五点多,过了一会,凌晨5:52的时候,叔叔在家族群里发了“父亲的百日祭文”,我才知道,那天是爷爷的百天祭日。等到7点多的样子,我起床去给赛赛煎鸡蛋,好好的煤气灶说什么也打不着,煤气费也充足,按压开关也冒气,火星也挺大的,但是就是打不着火,最后,我找出打火机点了一张纸,伸进灶台中才把火苗点起来。我还跟赛赛妈妈说要换燃气灶电池了,但是到中午赛赛妈妈做饭的时候,又什么事都没有,一点就着。
这样的怪事,还在爷爷入土那天发生过。本来那天出奇的热,下午两三点该去给爷爷烧纸钱,又正是热气正盛的时候。结果下午我们全家上下准备出门去坟上的时候,天突然阴了下来,等到我们把纸楼纸钱都烧好了之后,天又放晴了。或许真的是爷爷的在天之灵在显威吧,因为我的爷爷在糊涂了之后,也是不认得人,只认得钱的,烧纸钱给他的时候,他应该是知道的。
奶奶却是出奇的安静,无论我怎么去回忆过往的奶奶,她都是一个敞亮的人,是一个脾气大的急躁的人。她说她喜欢安静,但是待人处事的做法,却是让她的家里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热闹的人,从平常的家常唠嗑,到春节期间四面八方赶来的给奶奶拜年的长辈晚辈。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去奶奶的房间里睡觉,一直到上初中高中,仍然还要去她那睡觉。她还养猫猫狗狗,丢了猫还会四处去找。现在她这么安静,让我很不适应。就像她走的那天一样,风轻云淡,轻轻的走了,甚至都没等一等我这个长孙,我都跟她说了,我机票都定好了再过三天就回来了呀。她没有等我,去年十一回去的时候,她一再嘱咐我要我多给她打电话,怎么走的时候又舍得这么干净轻松呢?我给她八百块钱要她买东西吃,回头她就给了我一千,哪里还有对孙儿如此操心的奶奶呀?可是奶奶很安静,很慈祥很平和的走了。
如今,我已经模糊了爷爷奶奶过世的日子,渐渐的,我也模糊了他们的生死,当我想起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鲜活的在我的面前,晒着太阳,磕着瓜子,我心里装着他们,他们心里装着我这个长孙。
第三篇:步履不停走改革之路
步履不停走改革之路,自强不息迈发展之巅
——续写农发行壮美篇章
【摘要】2015年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发展创新之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2月5日、4月20日先后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加大了对“三农”以及重大水里工程建设等的支持力度。作为基层行,顺应改革浪潮,抓住创新机遇,挖掘发展潜力是至关重要的突破点。在加快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的形式下,充分了解我行存在问题以及症结所在,并通过实证分析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以及对员工归属感进行调查,更有利于从员工角度切身感受到政策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业务发展是否切实提高,福利水平是否符合实际。只有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践行改革道路和让员工得到长效的归属感,才能体味到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关键字】员工归属感 个性化服务 转变业务发展理念
【正文】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11 年8 月,人民银行会同中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法制办、银监会等有关部门成立农发行改革工作小组,着力推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改革工作。2014 年9 月24 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国务院于12月8日正式批复。2015年4月1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批复》,标志着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正式开始实施。
一、改革背景
自1994 年成立以来,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和金融发展大政方针,拓宽业务范围,强化政策性职能,加大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粮棉油收储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业务“两轮驱动”发展格局,为支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加强内部管理,主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财务状况不断改进,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此次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农发行改革方案,涵盖了农发行履行职能、完善体制机制的方方面面,为农发行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打造一流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改革方向
改革是农发行进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改革必要性和方向在于:
(一)明确农发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一直以来,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边界不清令政策性银行饱受诟病。此次获批的农发行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将农发行业务划分为政策性和自营性两类,实行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合理界定政策性业务范围,突出政策性功能定位,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并在业务范围总体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动态调整。“从世界各国来看,如果定位为政策性银行或者明确为政策性金融业务,那么,监管和考核会有一套有别于商业银行的机制。”业界人士也解释了为何首先要明确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和监管标准。
(二)资本金是金融机构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风险支撑力最集中的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也不例外,从农发行了解到,目前农发行资本金缺口很大,亟须建立动态有效渠道补足资本金,以增强资金实力。除原有的发债、存款外,财税支持也将成为农发行增强内生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动力。为进一步补充资本金,中国央行2015年4月20日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同时,并额外降低农发行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另外,农发行获财政部“返税”式注资1500亿元用于加强放贷能力。决策层通过增加对政策性银行的流动性支持、甚至直接注资,进而鼓励其基建领域提供信贷支持,从而在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将更大程度地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三)农发行设立董事会,走出了建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第一步。
(四)农发行未来业务定位,要锁定在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领域。农发行行将按照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与政策性业务紧密相关、特定市场环境下急需的原则,开办一定比例的自营性业务,将其作为履行政策性职能的客观要求和有益补充。《金融时报》中记载道,“‘业务范围是动态调整的,两类业务的划分也不是固定不变,应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调整。’农发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等领域特别是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浅谈践行改革之路的途径
笔者作为基层行员工,若能够为改革发展亲历亲为,亲眼见证改革成效,是最荣幸不过的事情了。现结合我行发展实际情况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对我行改革创新建言献策。
(一)发挥“救命稻草”职能。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产业银行(KDB)承担了处理金融危机的重任。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急剧下降,信用度降低,流动性问题严重,只有回收贷款,没有能力开展更多的业务。在处理危机中,KDB一方面代表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筹集资金,承担政府国际资金借款的转贷,向国内的金融机构尤其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证和资金,对商业银行给予扶持和支持。韩国政策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突出显示了政策金融的导向性和不可替代性,受到来给本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笔者所在的农发行门源支行,也曾为浩门农场当过一回“救命稻草”,某年夏天,天气灾害让农作物受灾严重,由于商业银行谨慎选择客户,回避高风险和低经济效益的项目,没有给浩门农场提供贷款,只有农发行发挥了其政策性贷款的职责,帮助浩门农场脱离困境。如今,该企业的会计依然对我行当时的“救命之恩”赞不绝口。
(二)总体上看,基层行员工工作随着农发行各项业务发展而发展,员工队伍素质随着农发行整体素质提高而提高。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基层行员工思想素质总体水平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惊慌思想。首先是对农发行的改革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准备不充分,一旦实施,感到惊慌。其次是对新业务与新知识无法掌握和适应。随着目前“新一代”软件的推广应用,一批从农行划转过来的人员大部分已超过40岁,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业务能力已赶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
2.畏惧思想。一是对农发行业务转型觉得困难多、压力大,力不从心,感到畏惧。二是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农发行政策性业务的商业化经营的转型特殊时期,经营压力大,心理不能适应,感到畏惧。三是害怕农发行实施撤并机构、减员增效战略而待岗学习,丢失“饭碗”。
3.悲观思想。一是对农发行发展感到信心不足。有人认为农发行不如农行、工行、中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只看到农发行面临的严峻挑战,没有分析农发行的发展优势,一定程度上失去信心,甚至伤心。二是对自身发展也失去信心。认为自己素质低,年龄大,接受不了新知识、新业务,不能适应新形势而落伍掉队。
4.厌倦思想。一是一线员工,长期与粮棉企业打交道,查库、核打码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到工作和生活单调,枯燥无味,对工作产生厌倦感。二是上级行的各种检查与各类活动太多、太繁,难以应付而感到厌倦。三是处罚不公致使员工产生厌倦思想。员工面对的就是处罚,而奖励少见,不论事情大小,都是执行者的责任,而决策者都是“正确的”。
5.懈惰思想。主要是年龄偏大,工龄偏长的老职工,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中残存着不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认为自己接近内退和退休的界限,银行改革的成败、事业兴衰与已无关,以至于产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做好新时期基层农发行员工思想工作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使命。那么,基层行员工如何适应时代的步伐,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主力军作用,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员工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员工队伍。
1.加强教育,牢固树立精神支柱。基层农发行要加强对员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激发员工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培养他们爱行敬业情感。根据农发行业务特点,要加强形势教育,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客观分析,既要让员工看到农业政策性银行面临的严峻挑战,更要让员工看到农发行竞争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引导他们克服暂时的条件艰苦等困难,调整心态,更新观念,增强信心,使广大员工感受到在政策性银行工作有奔头、有出息。
2.强化培训,有效提高竞争能力。针对农发行业务特点,必须把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培训结合起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使他们由弱势群体向强势群体转化,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做到立足岗位“精一业”,面对竞争“会两手”。鼓励他们“边干边学”、“边学边提高”,从思想、业务上全面发展,适应新形势、新机制、新业务、新任务
3.以人为本,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基层行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一大批富有才华的员工不仅看到银行美好的发展前景,要看到自身价值,增强为银行事业发展奋斗的信心和活动,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多培养后备人才力量,有效助推基层行业务经营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
4.和谐沟通,不断增强员工自信心。农发行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上级行领导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群众,特别是基层行的领导者要进入角色,领会员工真实心情,与广大员工促膝长谈,做到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融。真正弄清每个员工心理的疙瘩,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反复向员工讲明农发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克服其心理障碍,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5.完善激励机制。采取不同措施来激发员工的潜力,培养员工归属感,要管理好人才,保持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我行需要做好员工的持续激励,合理规范员工职业生涯,培养员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不仅是帮助个人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更是我行留住员工、激发内生动力,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而将个人的事业目标和我行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形成员工个人事业成功和农发行快速发展的双赢局面。通过很多研究表明,知识员工的物质激励、文化激励、组织激励、工作激励都对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同时研究表明,薪酬福利与个人成长在我国员工行为的激励因素中排前两位。随后是企业前景。工作挑战性和工作的稳定性。
四、员工归属感大调查
前段时间央视曾街访过路人“你幸福吗?”,得到的答案多种多样。笔者借助同样的采访形式,问过身边同事,“工作带给你归属感了吗?”。所谓员工归属感是员工对特定企业的依赖并依此表现出来的相应行为,由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信任和眷恋,从而员工在潜意识里将自己融入到整体中,将整体利益作为自己行事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采访结果,大部分员工对工作充满归属感。农发行引进人才坚持“五人”方针:以制度引人,以事业聚人,以感情暖人,以机制用人,以待遇留人。对于员工普遍关心的待遇和利益问题,对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给我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努力迈向发展之巅切实把抓实抓好信贷工作。一切按制度执行,揭示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制度落实、尽职履责、合规操作。根据风险排查情况,分析风险成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化解风险。坚决纠正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切实消除合规隐患。完善信贷管理系统应用和信息维护相关制度,建立数据质量治理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系统功能。完善培训机制,使信贷人员培训制度化。完善问责机制,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切实提高执行力。
提升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财务会计工作要把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有关规定作为今年的重要任务,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行,加大增收节支力度,优化财务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基础管理。一是严格营运费用管理。重点是会议费、差旅费、公务接待费和因公临时出国费等,明确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报销审核,加强检查监督,严肃问责处罚。二是积极组织财务收入。要将贷款执行市场利率实现的收益纳入当年利润计划,继续鼓励开展表外欠息清收工作,加大力度帮扶亏损县级支行。三是优化财务资源配置。适当增加人员配套费比重,继续提高县级支行福利费分配比例,并加强支出检查,确保合规使用。要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管理。四是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办法,制定下发会计核算规则,做好实行新会计准则有关工作。加强检查辅导工作,对省级分行机关费用、营业机构同业往来资金库存现金、大额资金交易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政策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要落实坐班主任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柜面监督,重点对信贷资金支付贷款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等加强审核,严格把关。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要重点督促落实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建立整改信息平台,做到应改尽改,上半年力争整改完成率达到95%以上。健全内控监督制度,以信贷、财会案防为重点全面开展内控评价,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完善非现场内审工作机制,加快内审工作信息化步伐,规范内审流程,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关于基层行建设得怎么样,基层行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怎么样,关系我行的改革发展和兴衰成败,必须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切实把基层行建设好。
第四篇:步履不停认命前行杂文随笔
午后阳光和煦温暖,坐在图书馆窗边的我静静的合上了《步履不停》。早已看过这个电影,也曾经被它感动过。而如今看完是枝裕和写的书,又有了一种不一样的心情。
书中写到了有电影中没有的回忆,叙事依旧是淡淡的。透过那些平淡的语言,在那些琐碎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的情感也生动的体现了出来。就是在这些琐碎的生活中,时光悄悄的流逝,不留痕迹的改变了很多东西的样貌,即使看到的百日红依旧那么鲜艳。如今感觉到父母的老去,那种无力改变的挫败感无法抑制。
就是在这个寒假前夕,我照常父亲打电话让他去车站接我,他一口答应了。临近回家那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只说让我下火车后来二院一趟,父亲生病了。我心里无比忐忑,不知道到底是情况。终于到了医院,病房在住院区十二楼,一群人在电梯门口围着,有的手里提着饭,有的拿着CT片子。医院的走廊燥热散发着消毒水的味道,可能是晚上陪护睡不好,一些人的脸色暗黄眼神也有些许呆滞麻木了。我拖着大包小箱的行李站在人群中间有些醒目,但脸上的神情已经和他们一样了。我是一个特别害怕进医院的人,一种说不出缘由的惧怕。
电梯上鲜红的数字缓慢的变化着,从来没有等过这么长时间的的电梯。时间仿佛漫长地过了一个世纪,终于到十二楼。我走到病房外面,透过门中的玻璃看见父亲在床上躺着睡觉,妈妈在一旁忙碌。推门进去,我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前几天父亲在工作中突然感到不适,到医院后需要手术,没什么大事。虽然母亲嘴上说的轻松,但我看到她疲惫的脸还有床上躺着的父亲,心里沉重的像压了千斤的石头。
印象中的父亲总是生龙活虎,在外独当一面,在家像是个不可一世的君主。心里一直对这样的父亲嗤之以鼻,也时常奋起反抗和他吵架顶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变的脾气和顺,有什么事也开始和我商量。时间就这样改变一个人,我忽略了他头上渐渐密集的白发,忽略了他日渐消减的脾气,忽略了他日渐不支的身体,不停地往前走。
我们总是忽略那些平淡生活中的琐事,嫌弃父母的行为对产生烦扰。随口应承父母的许多诺言,没有实现几个。而他们或许已经等不及了,让我们此后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人生总有一点来不及,产生许多无法挽回的悔恨,从此有些遗憾便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步履不停》中良多没有让母亲坐上他的车,没有和父亲一起去看足球,关于黑山姬的话题也无人谈起。
电影中的结尾是良多带着家人在母亲忌日那天去扫墓,恍然如母亲那天和他一起去给死去的哥哥扫墓一样,而后良多一家人扫完墓便离去,背影渐行渐远,脚下的脚步不会停歇。这样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让我潸然泪下。生活就是这样,无论是我们舍得的,还是不得的,都将离我们远去,而我们也会继续前进步履不停。
行行复行行,失去的没有必要在原地介怀了,继续前进珍惜身边的美好吧!
第五篇:《步履不停》读后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步履不停》读后感
桂花
当我拿到《步履不停》这本书的时候,顺手翻了一会就放下了,因为我觉得书中的故事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矛盾及其冲突的对话,甚至也没有男女主人感人肺腑的爱情,他就是那么平常的一本书。
可是当我慢慢的慢慢的静下心来,才发现我错了。平静如水的是生活,暗里汹涌的更是生活,不是吗?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日本横山一家的故事,久违的一家人在大哥的忌日团聚所发生的一切。这里的一切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步履不停的一生,结婚、工作、离家、团聚、分别、、、、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平凡、简单、温馨的生活,子女成长,儿孙绕下,父母年迈,子女成长,亲人离去、、、、、、这就像一个母亲在不紧不慢的诉说着生活的琐碎事情,更像一个孩子在岁月的长河慢慢的的成长、、、、、“母亲是一个不会把东西丢掉的人,在家中的冰箱或者置物柜里面总是塞满了买完东西后的纸袋”,这多么像我们老一辈的父母,饱受过物质的匮乏,经历过穿肠过肚的饥饿,也触目惊心的目睹过战争的残忍,于是养成了囤积东西的习惯,就像冰箱里“竟然有前年过年时候的鱼板”。他们用囤积的方式抗议着过去艰难的岁月、、、、、就是我的妈妈,经常在冰箱里塞满了东西,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馒头,有时候是整整一冰箱的土豆,深知是半年前的一只鸡,又一次竟然还有去年的牛肉,尽管我用尽各种办法告诉他这是多么的没有必要或者是更大的浪费,可是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所以我总是偷偷的偷偷的扔东西,只有这样记忆不断衰退的他们才不会记得那是被我拿出去扔掉的东西。
我用我们年轻人的家生活习惯强制要求这样他们,更确切的说我用这种对他们残忍的方式拒绝着过去生活的艰辛和贫穷,也用这种方式不断地隔离和疏远着他们,不断地想要逃离,离家更远的地方,生活就真的可以在别处一样了,就像良多一样,也不断地逃离挣脱家庭的束缚,所谓的束缚来为自己开脱,来为自己长久的离家编造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我们即使为人父母也仍然不能够像父母理解我们那般去理解他们,我们也不能够像他们关心我们那般去关心他们,我们不停地逃离不停的逃离,良多甚至于在每年的一次团聚都不愿意发自内心的回家一次,直到父亲去世,直到母亲脑溢血倒下,才不得不用安装呼吸机的方式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尤其是说在延续母亲的生命还不如是说在为自己救赎,用这种残忍的方式、、、、、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子女真实的写照吗?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他去扫墓,母亲说“有一只蝴蝶一直跟着她也去座公交车一样,一直在他身边不愿离开,会不会是你爸爸”,不禁潸然泪下,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这种孤单和无边的落寞就会如影随从,直至一生。大抵每一个年老的人在老伴去世后也会在不久离开人世就是这个原因吧?
父辈的爱情没有我们年轻人的花前月下也没有我们海誓山盟,可是就这样默默相互扶持着走走完一生,一半的离开苍白了另一半的晚年,一半的离开带走了另一半的灵魂,余下的都是推磨时光,他们不相信生生世世的约定,却经历了患难的真情。
仔细想想,步履不停的一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来不及,来不及。突然想起一首诗:
我知道家在北边
但不知道北边在哪儿
这时多想那个指北针
把我一下带回家
家,永远的港湾,父母在家就在,那么就要要放浪形骸于纷杂事务当中,听听妈妈的电话,尽管那是她唠叨了无数次的事情,等等父亲的脚步,尽管那是她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等等父母的节奏,常回家看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