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岩钻探和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论文
干热岩资源是一种储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初步估算中国埋深3~10 km范围内的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t标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中国目前能源消耗总量的5200倍[1],实现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可有效改善中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开展干热岩资源研究工作,部分国家已经建立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实现了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利用[2].中国地热资源利用历史悠久,1975年西藏羊八井钻成中国第一口湿蒸汽井,同时建立了中国大陆上第一台兆瓦级地热发电机组,进入了工业性发电阶段,开创了世界中温浅层热储资源发电的先列。目前中国已经将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提上日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也将其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然而中国的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技术、方法略显不足。
国际上普遍采用建立EGS的方法开采干热岩资源,即采用钻井的方法钻一口井作为注水井,钻一口或多口井作为生产井,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压通生产井和注入井形成循环系统,从注水井注入冷水,利用生产井开采蒸汽用于发电[3,4].可见,如何钻开储层形成EGS系统是干热岩资源开发的关键。与石油和浅层地热钻探不同,干热岩地层上部通常为沉积岩盖层,下部储层为火山岩,地层温度高(通常高于200℃)、岩性复杂、可钻性差,钻探、压裂难度极大。中国在干热岩钻探和水力压裂方面经验不足,开展干热岩钻探和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对推动中国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高温钻井液技术
干热岩地层特点是埋藏深,温度为150~650℃。在开发干热岩过程中,钻井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井内钻井液将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恶劣环境对钻井液性能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孔壁稳定、携岩能力、施工安全及施工成本等;干热岩钻井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大量低压力地层,钻井液漏失严重。因此如何保证高温环境下钻井液性能的稳定是干热岩钻探必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内外钻井液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1.1 高温钻井液关键问题
1)抗高温问题。高温作用下,钻井液的黏土颗粒(膨润土)分散度增强,温度越高,分散性越强,从而引起钻井液增稠,流动性较差,高温高压(HTHP)失水量增加。高温一方面会使有机处理剂分子链发生断裂,降低高分子处理剂的相对分子质量,使其失去原有的特性,同时降低处理剂的亲水性,减弱其抗污染能力,可能会导致泥浆性能恶化;另一方面会使处理剂分子中不饱和键和活性基团之间发生各种反应,发生高温交联,使得整个泥浆体系变成凝胶,失去流动性[5].2)低压地层井壁稳定。干热岩体钻遇变质岩或结晶岩,会有大量破碎地层,易发生坍塌、掉块等孔壁不稳定现象。
3)堵漏问题。钻井液漏失问题在国外干热岩钻探施工中比较常见,国内针对高温堵漏材料的研究较少。
目前国内研究的高温钻井液抗温性能不超过250℃,对抗高温的处理剂及体系研究还很少,干热岩预计孔底温度会达150~650℃,面临着超高温问题,有待开展耐高温钻井液技术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温处理剂的研制,包括抗高温降滤失剂、高温增黏剂、高温润滑剂、高温堵漏剂及高温保护剂;
2)高温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包括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体系、高温泡沫钻井液体系、高温油基钻井液体系等;
3)高温检测仪器的研究,包括高温高压流变仪、高温高压失水仪、高温高压页岩膨胀量测定仪、高温堵漏仪、高温润滑仪等;
4)高温钻井液地表冷却系统研究,例如冷却塔、冷冻房等。
1.2 干热岩耐高温钻井液体系室内研究
通过室内实验在优选大量的高温造浆材料及高温处理剂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抗高温钻井液体系--高温保护剂进行研究,形成了由抗高温复合造浆材料、高温降滤失剂、高温增黏剂、高温保护剂等组成的抗260℃高温的钻井液配方(质量分数):3% 钠基膨润土+2% 抗盐黏土+4% 磺化褐煤+4%磺化褐煤树脂+4% 高温降失水剂1型+4% 高温降失水剂2型+1.5% 高温降黏剂+1% 高温增黏剂+1% 高温保护剂,性能如表1所示。【1】
由实验结果(表 1)可以看出,该耐高温钻井液体系抗260℃高温,流变性能好,可以满足钻井液长时间高温循环的要求。高温井下钻具
干热岩地层通常为火山岩,温度通常高于200℃,地层岩石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对井下钻具的耐温能力、工作性能要求较高。
2.1 耐高温涡轮钻具
井下动力钻具是提高钻井效率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最常用的井下动力钻具有涡轮钻具、螺杆钻具、液动冲击器等。螺杆钻具耐温能力通常不高于150℃,高温螺杆钻具耐温能力通常不高于180℃,且在高温环境下螺杆钻具表现出性能不稳定、工作寿命短等问题。液动冲击器可以有效提高钻速,然而现有的液动冲击器工作寿命普遍较短,且受钻井液性能和固相含量影响较大。
涡轮钻具具有耐高温、转速高、工作寿命长等优点,适合火山岩地层钻进[6].国外干热岩高温钻探通常采用高温涡轮钻具配合金刚石钻头进行复合钻进,钻探效率明显提高[7].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研制了Φ127规格涡轮钻具,涡轮节采用独立悬挂结构,涡轮叶片为不锈钢精密铸造(图1),可以有效提高涡轮叶片寿命和水力效率;采用独立轴承节结构,轴承为金刚石止推轴承(图2);整套钻具采用全金属结构,无橡胶元件,钻具耐温性能大幅提高。该规格涡轮钻具外径为127 mm,匹配井径为152 mm,工作转速为1000~1400 r/min,工作压降为7.5~10.0 MPa,制动扭矩为1300~1740 N·m,工作排量为14~16 L/s.2.2 钻头优选及设计
1)钻头选型技术。钻头选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钻井过程中,目前常用的钻头选型方法是通过声波测井曲线预测地层的岩性特征和可钻性,通过对国内各区块钻头使用情况的调研,建立钻头参数数据库,从而进行地层与钻头的匹配和选型。应用计算机软件建立地层岩性预测模型和钻头数据库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对地层岩石的岩性和可钻性进行预测,从而进行钻头优选[8,9].2)金刚石钻头。目前在火山岩地层钻进过程中通常采用高速牙轮钻头或金刚石钻头钻进。牙轮钻头具有低转速、可承受高钻压的特点,可适应软到坚硬等各种地层。但牙轮钻头钻头牙掌与钻头主体间采用轴承连接,在高温、高钻压情况下,其轴承寿命相对较短。金刚石钻头具有耐高温、高转速的特点,其中孕镶金刚石钻头适合在高温硬岩环境中使用,配合井下动力钻具进行复合钻进可大幅提高钻探效率[6].为解决硬岩钻进难的问题,史密斯公司研制了一种GHI热压镶嵌齿,将该GHI齿二次镶焊于胎体中,形成超高工作层、多种切削机理的Kinetic孕镶金刚石钻头(图3)。该类钻头在刀翼上镶嵌了特殊工艺材料的热压镶嵌齿,这种凸起在孕镶钻头胎体外部的GHI热压镶嵌齿较PDC更加坚硬耐磨,钻进过程中,由于其降低了钻头表面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单颗金刚石的工作压力,故在硬岩钻进中,金刚石产生新陈代谢加快,提高了钻头的钻进效率。该钻头配备涡轮钻具更能体现出在硬岩钻进中的优势。
3)个性化钻头设计。个性化钻头设计是指针对地层岩性及可钻性特点对钻头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达到提高机械钻速和钻头寿命的目的。对于金刚石而言,在个性化设计时金刚石的粒度设计应重点考虑岩层的完整度、硬度、钻进参数、金刚石参数等因素[11],钻头结构设计应重点考虑地层结构、岩性、压力、钻头稳定性等因素,根据地层岩性及钻进工况合理设计钻头胎体硬度和强度,针对地层研磨性合理设计钻头保径形式及长度等。此外,在钻头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复合钻进条件下工作转速、钻压、压降等钻进参数的要求。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根据干热岩地层特点研制了高温硬岩金刚石钻头,采用双圆弧冠部曲线设计,热压镶嵌天然金刚石和孕镶金刚石,具有长方体聚晶及复合片保径,该钻头具有寿命长、钻探效率高的特点(图4)。高温井控技术
3.1 干热岩钻探井喷发生机理
在干热岩钻探过程中,地层孔隙压力通常低于环空液柱压力,容易引发井喷。井喷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7]:一是在钻井液上返过程中,压力降低导致钻井液瞬间汽化,汽化后钻井液液柱压力进一步降低,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钻井液汽化和压力下降,从而引发井喷;二是钻井液大量漏失导致环空压力瞬间下降,引发井喷。在发生井涌时必须迅速采取井控措施,一旦失去控制,大量流体瞬间涌入井筒将会引发井喷,大量的高温钻井液、地层流体和高温气体(有时含有有毒气体)喷出,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导致设备损坏、环境污染乃至人员伤亡。在美国的内华达州、夏威夷的干热岩钻探施工过程中均发生过重大井喷事故[12].3.2 干热岩钻探井控技术研究
国外干热岩钻探井控设备通常选用闸板防喷器,部分选用了安全高效的旋转防喷器。中国干热岩钻探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旋转防喷器在中国干热岩钻探施工过程中没有应用,一般选用闸板防喷器作为井控设备,部分钻井施工现场甚至没有配备井控设备。主要原因有:旋转防喷器价格昂贵;现有旋转防喷器主要针对石油钻井,规格尺寸大,无法满足干热岩钻探需要;国内干热岩钻探通常选用水文水井钻机,工作转速通常高于200 r/min,而现有旋转防喷器最大工作转速不高于200 r/min.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相关技术及设备明显落后,且对井控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
3.3 高温高速旋转防喷器研制
中国目前实施的干热岩钻探井均采用水井钻机,其特点是钻进转速高、机台结构紧凑、平台高度较低,而现有的旋转防喷器的特点是尺寸高、重量大、成本高,不适合现场应用。
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针对中国干热岩钻探特点研制了一套结构简单、转速高、尺寸小、成本低、耐温能力高的旋转防喷器(图5)。该旋转防喷器配备液压控制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操作简单方便,适合中国干热岩钻探现场使用。此外,防喷器的底法兰和侧出口法兰均采用API标准,通用性强,可应用于煤层气、页岩气等浅井钻探。火山岩地层压裂技术
干热岩地层上部为沉积岩盖层,下部为火山岩储层,采用水力压裂技术压开储层实现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的联通是建立EGS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石油、页岩气、煤层气等地层通常为沉积岩地层,而干热岩储层为火山岩,地层岩石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非均质性。普通沉积岩地层杨氏模量一般为 20000~30000 MPa,火山岩地层杨氏模量一般为47000~80000 MPa,杨氏模量越高裂缝宽度越窄,施工难度越大[13].在干热岩压裂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压力和排量,对地面设备、井下工具、压裂工艺都有更高的要求。
4.1 压裂液
中国压裂技术主要应用在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实施压裂的地层通常为含油含气沉积岩地层,而在火山岩地层水力压裂技术方面基本空白。国内致密油气藏主要为砂岩、灰岩,天然裂缝发育,大部分储层温度低于120℃,所用高温压裂液抗温集中在 130~140℃,而且压裂时间较短,为 2.5~3.0 h.目前,尚无针对干热岩压裂的高温压裂液研究。针对干热岩地层的特点,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研制了一种耐150℃高温压裂液体系,配方为(质量分数):0.65% GHPG羟丙基瓜尔胶+0.7% GJP-10抗高温交联剂+ 0.4% GKW-1 pH值调节剂+0.3% GZP-2 助排剂+0.1% GSJ-2 杀菌剂+0.1%GHTS高温稳定剂。该耐高温压裂液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剪切性,在 150℃及 170 s-1剪切速率下剪切 2 h 后表观黏度为184.9 mPa·s,远大于50 mPa·s.在150℃下加入0.2%胶囊破胶剂GSN-04,冻胶能在1 h内彻底破胶,破胶液外观清澈透明,破胶液黏度小于5 mPa·s,破胶后残渣含量为577 mg/L,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3.3 mN/m.4.2 支撑剂优选原则
常用的支撑剂主要有石英砂、陶粒砂及树脂包覆的复合颗粒等。石英砂具有成本低及易于泵送等特点,被大量使用,但其强度低、球度差,而且降低裂缝导流能力,不适用于闭合压力高的深井。树脂包覆石英砂的复合颗粒,球度有改善,耐腐蚀性比较强,导流能力也较好,但产品保持期短,造价过高。陶粒具有球度好、耐腐蚀、耐高温高压的特点,同时成本可得到较好控制,因此越来越广泛地被油气田采用。干热岩地层坚硬致密,破裂压力高,因此,在实施该类地层压裂时应选择低密度高强度陶粒支撑剂(如耐86、103 MPa),可明显减少压裂液用量,降低压裂设备损耗,并有利于支撑剂在裂缝中运移,制造更长的裂缝。此外,受干热岩地层岩石强度的影响,压裂过程中裂缝宽度普遍低于沉积岩地层,因此宜选用粒度较小的支撑剂产品[14].4.3 压裂工具
美国在干热岩钻探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压裂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火山岩地层压裂所需压力、排量远大于沉积岩地层压裂,并且在压裂过程中常出现封隔器无法顺利坐封、封隔器损坏等问题[15],因此针对高温干热岩特点研制耐高温封隔器可有效提高干热岩压裂的成功概率。分布式测温技术
干热岩钻探的关键问题在于井下温度过高,温度给钻井液、井下工具等带来重要影响。此外,一旦建成EGS系统后,实施储层、生产井温度监测对干热岩储层评价、产能预测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测温系统通常为点式测温仪器,每次只能测量一个或几个点的温度。目前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分布式测温系统[16~18].其原理是:光纤温度传感的主要依据是光纤的光时域反射原理及光纤后向拉曼散射的温度效应。当光脉冲从光纤的一端注入并沿着光纤向前传输时,由于拉曼效应,会产生后向散射,后向散射光的光强与散射点的温度有一定的关系。散射点的温度(光纤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后向散射光的光强越大,后向散射光的光强可以反映出散射点的温度。利用这个现象,测量出后向散射光的光强,就可以计算出散射点的温度[19,20].图6为分布式测温系统结构。
应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整个井筒纵向温度场分布情况。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利用光纤作为温度信息的传感和传输介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测量光纤沿线的所有温度分布情况,这是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相对于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显着优点。
应用分布式测温系统快速测量和掌握整个井筒的温度分布,在钻探过程中可以为钻探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在干热岩示范工程开采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整个井筒温度变化进行监测,从而预测产能,为干热岩资源开发研究提供指导。结论
1)介绍了干热岩钻探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部分研究成果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建议实施干热岩示范工程,结合示范工程开展相关技术的现场应用研究。
2)中国在高温钻井液仪器、高温井测温仪器方面还存在不足,建议进一步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发工作。
3)井控是高温干热岩钻探重要工作之一,建议在旋转防喷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高温干热岩钻探井控系统,形成高温干热岩钻探井控体系。
4)国内涡轮钻具应用较少,相关经验不足,建议针对火山岩地层特点进一步开展高速涡轮钻具配合金刚石钻头钻进工艺及现场实验研究,提高深部火山岩地层钻进速度。
5)火山岩地层压裂技术难度大,建议进一步开展火山岩地层压裂技术及现场实验研究,掌握火山岩压裂工艺,为建立干热岩EGS工程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篇:岩门小学六年级学雷锋优秀中队事迹材料热
附:
岩门小学六年级市级“雷锋式中队”
学雷锋活动主要事迹
岩门小学六年级是一个团结向上的中队,在学校领导及辅导员的带领下,成绩突出,文明守纪,班风正、学风浓,而且队员们经常为大家做一些好事,深受校内外师生和群众的好评,一件件好事感人至深。
六年级“红领巾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学校领导及辅导员的带领下,开展“环保小雷锋在行动”的中队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岩门村的马路和沅河岸边捡白色垃圾,孩子们认真的地捡拾着垃圾,就连农民伯伯的菜地队员们也认真的检查着。队员们在劳动的过程中争先恐后,不怕脏,不怕累,干的热火朝天,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队员们还向过往的村民宣传雷锋事迹,号召所有的人都来学习雷锋,使雷锋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六年级“红领巾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学校领导及辅导员的带领下,还开展“尊老爱幼”活动,队员们深入岩门村的敬老院,孩子们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油、米、糖果,还为老人们唱歌,吹葫芦丝听。使敬老院的老人们不感到寂寞,他们开心的夸孩子们真棒。孩子们还把敬老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帮老人们整理床铺,洗衣服、擦墙壁、擦玻璃,他们干的不亦乐乎。他们的雷锋精神得到了周围很多群众的表扬。
在学校,六年级中队的每一个同学,都把班级当作是自己的家,每天认认真真的打扫教室,打扫学校厕,楼梯间等卫生区,他们每个孩子个个抢着干抢着干。在家里六年级的孩子个个尊老爱幼,知书达礼,深受亲朋好友的交口称赞。他们把礼貌用语挂在嘴边,“您好、请、对不起、谢谢、没关系、再见”等字句拉近了他们与邻居的距离。还能主动帮爸爸妈妈做饭收拾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平时,若遇同学的学习用品缺了,他们总是第一个帮助解决;下雨天,见同路的同学没带伞,就主动上前招呼,送没伞回家;看见有同学摔跤了,他们马上跑过去把摔跤的同学扶起来,孩子们就是这么热情,这么富有爱心。
岩门小学六年级中队的一个个小雷锋们,在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将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刻苦学习,团结一致的精神带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三篇:对等网络中的信任感知和可信协同商务洽谈关键技术研究
对等网络中的信任感知和可信协同商务洽谈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在电子商务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个很现实的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使电子商务活动乃至协同商务用户之间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交互和协作。在基于Internet的网上商务交易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而言,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商务洽谈。在商务交易的任何发展阶段,商务洽谈始终是商务交易系统中十分关键的交互行为。随着P2P计算技术的发展,P2P网络环境下的协作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P2P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了高度灵活的交互环境和便捷的资源访问接口、虚拟远程协作和资源共享,允许协作节点间形成动态的虚拟群组,使参与的节点可以联合处理资源、权能和信息以获得共同的应用目标,使任意地点的用户通过Internet以对等的方式协同工作,实现文件共享、即时通讯或虚拟远程协作等。电子商务作为P2P网络环境下协作系统中最活跃的应用系统,其参与交易的用户具有匿名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这使得电子商务更加方便和灵活,但同时也加大了商务活动中的风险性和安全威胁,存在大量欺诈行为以及不可靠的服务质量。由于P2P系统中的节点更多地表现出理性和自私性,节点的目标往往是最大化自身的网络效用,从而导致了节点只想索取资源而不愿贡献资源的行为。在商务活动中,交易双方通过合作互惠互利取得尽可能大的利益。无论在传统的商业交易中还是新兴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信任都是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交易活动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在P2P网络环境下,协
作节点的可信性问题制约了电子商务及其洽谈协作系统的应用。如何在P2P网络实体之间有效地建立授权和信任关系,实现灵活的信任协商策略,构建P2P网络环境下的适合于商务交易的具有安全保障作用的信任模型,从而使电子商务乃至协同商务洽谈用户之间能够进行更为有效的交互和协作,成为P2P网络环境协作应用研究的基础和重点问题。同时,通过对商务洽谈领域和协作理论现状的深入分析,作者发现,目前P2P网络环境下面向商务洽谈的协作研究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缺少对商务洽谈活动过程综合性的全面的分析研究;缺少能充分体现商务洽谈活动特性和要求的、适合于P2P网络环境下信任感知的可信协同商务洽谈系统设计开发的形式化建模方法的研究;尤其缺乏为开放动态P2P网络环境下协作节点间的再次协作交互行为积累信誉评价信息的有效信任机制。因此,本文研究P2P网络环境中协作群组形成及运行过程中成员节点间信任的建立机制,并在确定实体(节点)间的信任关系后,重点研究信任感知的可信协同商务洽谈系统(TCBN)各成员交互行为的协作过程模型。在协作组成员节点交互协作行为完成之际(即本文所提出了协同洽谈评估阶段),需要成员节点凭借主观经验,彼此间形成本次交易的信誉反馈评分,包括满意度、不满意度、推荐信息等,记录到资源数据库中,为再次可信的协作交互行为积累数据。基于策略的信任管理机制与以信任度量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信任度评估模型相结合,形成P2P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应用系统中一个更广义的信任管理概念和能力更强的授权和信任机制。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LTTP的协作信任协商策略。结合本文所提
出的信誉机制,引入了LTTP(局部可信任第三方)机制,并通过对积极策略和削减策略的扩展,有效地解决信任协商循环依赖策略的问题。基于LTTP的协作信任协商策略是高效且完备的,能够有效减少信任证交换次数,降低网络开销,并且尽可能地保证协商的成功率。在基于信誉的信任管理技术中,本文重点对其关键组件——信任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对目前基于P2P环境的信任模型的分析,并针对现有全局信任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结合网上商务交易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个基于推荐和激励机制的全局信任模型,将实体反馈评分、近期信任度,评估者信任度、交易价值以及评分时间权重等均视为影响节点信任的主要因素,节点交互过程中相互进行信誉评价,最终得到节点的综合信任值。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面向商务交易的综合信任模型的特性。基于对商务洽谈活动过程要素及其关系的分析和对商务洽谈动态过程的综合性分析,作者发现并总结出商务洽谈具有异步性、并行性、并发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而Petri网非常适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信息系统进行动态建模。针对有色Petri网系统缺乏对商务洽谈中某些特征的表现机制,作者对有色Petri网系统进行扩展,创造性地提出了面向商务洽谈的有色Petri网系统BN_CPN,并用它作为建模工具,构造了传统商务洽谈活动的形式化动态模型——Φ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协同商务洽谈系统的应用特征,将TCBN系统的体系结构划分为协作洽谈分析功能子模块(A子模块)、协作洽谈设计功能子模块(D子模块)、实时协作洽谈功能子模块(N子模块)和协作洽谈评估功能子模块(E子模块)。在协作洽谈评
估功能子模块(E子模块)中,基于本文所提出的面向商务交易的综合信任模型,设计了信誉反馈机制,通过对满意度、不满意度、推荐、激励等信誉评价信息的记录和逐渐积累,对协作实体(节点)的信誉评估度进行重新计算和优化,从而为再次的可信商务协作交互行为提供更有效和合理的信任机制。结合前面章节对P2P网络环境下信任管理技术特点的讨论,给出了一个P2P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应用系统基于策略的信任与基于信誉的信任相结合的信任管理中间件。中间件的接口抽象了信任管理操作的细节,方便了协作应用进行定制扩展,通用的服务提高了协作应用在信任管理中的互操作性。借助该信任管理中间件,节点可以动态地参与协作群组、维护协作方的信任证、搜集协作方节点的信任信息,建立协作节点的信任,从而最终实现信任感知的协作行为。基于上述信任感知的TCBN系统形式化模型,结合本文所提出的协作系统信任管理中间件,并采用基于组件的实时通讯与协作实现技术方案,本文构造和实现了一个支持TCBN的虚拟洽谈环境VNegotiationRoom,通过VNegotiationRoom验证了本文提出的P2P网络环境下的协作系统信任管理机制、可信协同商务洽谈系统形式化模型、ADNE实现框架模型、以及协作系统信任管理中间件、实时通讯与协作实现技术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目前信任感知的可信协同商务洽谈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与工作归纳为:·提出了一个基于LTTP的协作信任协商策略。结合本文所提出的信誉机制,引入了LTTP(局部可信任第三方)机制,并通过对积极策略和削减策略的扩展,有效地解决信任协
商循环依赖策略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推荐和激励机制的全局信任模型。结合网上商务交易的具体特点,将实体反馈评分、近期信任度,评估者信任度、交易价值以及评分时间权重等均视为影响节点信任的主要因素,通过节点交互过程中的相互信誉评价,最终得到节点的综合信任值。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信任模型的特性。·针对有色Petri网系统缺乏对电子商务洽谈系统中某些特性的表现机制,提出了面向商务洽谈的有色Petri网系统BN_CPN,并将其作为信任感知的可信协同商务洽谈系统形式化建模的建模工具。·提出了一套基于BN_CPN的信任感知的TCBN系统形式化建模方法和技术,设计了一个P2P网络环境下协作应用系统信誉反馈机制,通过对满意度、不满意度、推荐、激励等信誉评价信息的记录和逐渐积累,对协作实体(节点)的信誉评估度进行重新计算和优化,从而为再次的可信协作交互行为提供更有效和合理的信任机制。并以此为依据构造一个适合于TCBN系统设计、开发的实现框架参考模型——ADNE模型。·设计和实现了一个P2P网络环境下基于策略的信任与基于信誉的信任相结合的综合信任管理中间件。中间件的接口抽象了信任管理操作的细节,方便了协作应用进行定制扩展,通用的服务提高了协作应用在信任管理中的互操作性。·结合本文所提出的P2P网络环境下协作应用系统信任管理中间件,采用基于组件的实时通讯与协作实现技术方案,实现了一个基于ADNE模型的支持信任感知的TCBN的安全的虚拟洽谈环境VNegotiationRoom。通过该实验系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P2P网络环境下协作应用系统信任管理机制、信任感知的TCBN系统建模方法、实现框架模型、P2P网络环境下协作应用系统信任管理中间件以及实时通讯与协作实现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可行性与正确性。本文所提出的P2P网络环境中信任感知的可信协同商务洽谈的信任管理机制和形式化协作模型及实现技术,在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中芬远程教育与远程商务洽谈研究与应用”(No.05107017)的一个子项目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已通过专家鉴定)。【关键词】:对等网络信任感知可信协同商务洽谈信任协商策略信誉信任模型信任反馈有色Petri网系统BN_CP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P393.08 【目录】:论文摘要7-11Abstract11-18第一章绪论18-411.1研究背景18-201.2P2P网络中信任管理和协作机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0-221.3研究现状概述22-351.4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35-361.5本文研究内容、论文结构及主要贡献36-41第二章协同商务与可信协同商务洽谈41-572.1本章目的412.2洽谈与协作41-522.3协同商务的定义与基本特征52-542.4可信协同商务洽谈(TCBN)54-562.5本章小结56-57第三章基于LTTP和推荐激励机制的综合信任模型57-843.1本章目的573.2信任基本概念57-623.3基于LTTP的信任协商策略62-753.4基于推荐和激励机制的信任模型75-823.5本章小结82-84第四章信任感知的TCBN系统建模方法与技术84-1334.1本章目的844.2
洽谈论域的形式化定义84-884.3洽谈活动过程分析88-934.4基于有色Petri网系统的协同洽谈活动动态建模93-1094.5可信协同商务洽谈TCBN系统建模109-1214.6TCBN系统信任反馈机制121-1254.7TCBN系统和传统商务洽谈活动的形式化建模之间关系125-1314.8本章小结131-133第五章信任感知的TCBN系统的实现框架模型133-1505.1本章目的1335.2ADNE实现框架参考模型的设计133-1425.3协作应用系统信任管理中间件142-1495.4本章小结149-150第六章信任感知的TCBN系统虚拟洽谈环境的实现150-1666.1本章目的1506.2支持TCBN的虚拟洽谈环境的研究现状150-1516.3支持TCBN的基于组件的实现技术分析151-1566.4VNegotiationRoom
体
系
架
构
分
析156-1586.5VNegotiationRoom的实现158-1656.6本章小结165-166第七章总结与展望166-1697.1本文工作总结166-1687.2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68-169参考文献169-179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79-180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80附录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180-181致谢18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国家科技部
附件1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已是当前国家环保工作的新热点。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并进行工程示范,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引领和支撑我国工业污染场地整治与再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十分迫切。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的总体部署,本领域2009年拟启动“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重点项目,围绕受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污染的工业场地土壤修复,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本重点项目拟安排国拨专项经费2500万元,下设四个课题,以课题为基本单元受理申请,各课题在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与其他课题协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课题鼓励产学研结合,每一个申请团队必须有企业参与(部分课题需由企业牵头)。每个课题可以由一家单位承担,也可以由多家共同承担。对于多家单位共同承担 的,由申请单位自行组合形成课题申请团队(同一个课题组只能参加一个申请团队),并提出课题组长和依托单位。由课题依托单位具体负责课题的申请。本项目采取择优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的承担单位。
各课题申报单位须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各课题的控制性考核指标提出详细的课题考核指标,且不得低于指南中的控制性指标。
二、指南内容
1.项目名称
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
2.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特点和修复需求,选择有机氯农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铬渣等典型工业污染场地,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技术与设备,建立一批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示范工程,制订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修复技术管理规范,引导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高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为我国典型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3.项目的课题分解和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分解成如下四个课题。各课题的题目和主要研究内容如 下:
课题一: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目前我国关闭和搬迁典型有机氯类农药(如滴滴涕、六六
六、氯丹、灭蚁灵等)生产企业后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通过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有机氯农药类土壤修复关键技术和设备,并进行示范,提升我国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的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筛选环境友好型高效洗脱剂,提出最佳清单、配方及使用方法,优化洗脱修复技术工艺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洗脱修复设备;研发洗脱后土壤和洗脱液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2)高毒性有机氯农药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的催化氧化修复技术 3 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毒性、高浓度有机氯农药(包括有机氯农药生产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等)复合污染场地土壤,研发催化氧化修复技术,优化修复工艺技术参数,研制具有规模化应用的移动式成套催化氧化修复设备。研发氧化修复后土壤及其他产物的配套处理技术及设备。
(3)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进行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的集成与工程示范,形成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筛选高效洗脱剂2-3种,配套洗脱处理工艺2-3套,形成增效洗脱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土壤能力不少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2)形成催化氧化修复技术及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去除率达到85%以上;
(3)建成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提供配套技术设备2套以上,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 的污染土方量达到1000 m3以上;增效洗脱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80元/ m3土;催化氧化修复设备处理能力不少于10 m3/d,修复成本不高于60元/ m3土;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提供典型有机氯农药类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石油化工等污染场地土壤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结 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气提修复技术、尾气处理技术与设备,以及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及其强化降解技术与设备,形成挥发性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气提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基于拖尾效应抑制技术的研究,突破土壤气提修复和尾气强化处理技术,研发具有气体抽提、收集、气水分离、尾气处理功能的关键成套设备。
(2)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通风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
针对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的土壤,研发强化生物通风修复技术,优化通风方式及其工艺。研究增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的微生态调控技术,形成物理脱除与微生物降解相协同的强化土壤生物通风修复技术。
6(3)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进行土壤气提和生物通风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研制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气提修复集成技术及其成套设备1套,单套批次处理能力120~150m3,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2)研制尾气收集与处理成套设备1-2套,尾气处理能力不低于120 m3/h,尾气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标准;
(3)提供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强化生物通风修复集成技术与设备,研制能强化生物通风的高效降解菌剂制备系统.使土壤中主要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4)建成高浓度和中、低浓度典型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示范工程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10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7 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5)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60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60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课题三: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多氯联苯(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高效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设备、以及中低浓度PCBs污 染场地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建立成套的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系统,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1)高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针对高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发适用于热脱附的土壤预处理技术,开发高效低能耗的热脱附修复技术和脱附尾气的安全处理处置系统;优化进料系统、热脱附器系统、燃油和供气系统、废气处理系统、装置控制和操作系统的工艺参数,研发适用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具备自动化功能的移动式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成套设备,实现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2)中低浓度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针对中、低浓度(<30 mg/kg)PCBs污染场地土壤,研制微生物固定化功能材料和高效复合修复菌剂以及相关制备工艺及设备;研发PCBs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和针对高氯代PCBs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强化修复技术,进行相关技术的环境安全性评估。
(3)典型多氯联苯类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典型PCBs污染场地,进行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PCBs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研制高浓度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及其设备1套,单套设备连续进料且处置能力不低于15 m3/d,使土壤中PCBs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实现尾气安全处理与排放。
(2)研发中、低浓度PCBs污染土壤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1套,研制微生物固定化材料2-3种、高效复合修复菌剂2-3种及其设备1套,使现场生物修复2个月内土壤PCBs总量的下降率达到50%以上;
(3)建成典型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技术和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工程1个,热脱附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25%以上;生物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200 m3,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
10(4)申请发明专利4-6项,发表学术论文8-10篇,编制PCBs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7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7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本课题要求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
课题四: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研究目标:
针对铬渣堆存场地土壤污染问题,结合场地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铬渣堆存场地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和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优化相关工艺,研制配套设备,集成典型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体系,进行工程示范,提升我国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1)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通过化学或微生物还原途径,研制高效的土壤六价铬化学或生物还原解毒制剂,筛选安全高效的土壤铬固定化/稳定化制剂;研发铬渣污染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修复成套技术与设备,优化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工艺及其效率;研究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的环境安全性和异位修复后固化体的处置方案。
(2)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与设备研发 研究用于铬渣堆存场地土壤淋洗修复的化学、生物淋洗剂,探明不同淋洗剂处理后土壤性质和铬形态的变化,筛选高效、环境友好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中铬及相关重金属的淋洗剂;研制污染土壤的离场和现场固液分离和淋洗液安全处理的成套技术与设备。
(3)铬渣堆存场地土壤固化/稳定化和淋洗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选择1-2个典型铬渣堆存场地,集成土壤还原-固化/稳定化联合修复和淋洗修复相关技术,进行铬渣堆存场地关键修复技术的工程示范,形成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和淋洗修复技术体系,进行经济可行性的比较分析,编制相关污染场地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
考核指标:
12(1)研制低成本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与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15 m3/天,固化/稳定化后土壤中六价铬浸出浓度(HJ/T299-2007)低于0.5 mg/L,总铬浸出浓度低于1.5 mg/L;筛选并研制高效安全的土壤六价铬还原和固化/稳定化制剂2-3种。
(2)研制低成本的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与设备1套,单套设备处理能力不低于5 m3/天,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筛选并研制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壤淋洗剂2-3种。研制污染土壤的淋洗液安全处理的配套技术与设备1套。
(3)建成典型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和土壤淋洗修复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1-2个;示范工程占地面积不小于500 m2,修复的污染土方量不少于1000 m3,修复设备运行费低于国际同类的30%以上,修复后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用地类型土壤的标准或满足安全再利用功能的要求,处理后的淋洗液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并提供经济成本比较分析报告。
(4)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4-6篇,编制铬渣堆存场地污染土壤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导则1套。
课题执行年限:
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
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国拨专项经费控制额不超过550万元,承担单位落实匹配研究经费不少于550万元(不含示范工程建设费用);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织实施课题。
三、注意事项
1.申请单位需针对单个课题提出申请。评审过程以课题为单元分别进行,择优确定各课题的承担单位。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独资企业和外资控股企业)均可申请承担本项目课题。
3.重点项目课题责任人必须是法人,法人是当然的课题依托单位,且须指定一名自然人担任课题组长。课题组长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截止指南发布之日),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含跨连续)离职或出国的时间不超过半年,过去三年内没有863计划信用管理不良记录。
4.对于港澳台优秀科技人员、海外优秀华人学者(包括取得外 14 国国籍和永久居留权的),在满足年龄、职称(学位)等基本条件时,只要正式受聘于课题依托单位,且协议期或聘任期覆盖课题执行期,每年在课题依托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也可作为课题组长。在课题申请时,由课题依托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5.课题组长申请及负责的科技部三大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在研课题累计不得超过一项,同时可参加一项课题(申请或在研),每个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最多只能参与三大计划中两项课题的工作。科技部及所属事业单位借调的与863计划相关的人员不能申请或参加申请。
6.在填报课题申请书时,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部分相关内容。预算编制应在专项经费控制额范围内,结合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项目申请单位财务部门会同申请负责人共同编制经费预算,并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负责。在编制经费预算之前,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负责人应认真学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
7.申请课题时需按指南要求如实提供配套经费证明和支撑条件承诺,并提供联合申请的合作协议。
8.申报程序和要求: 本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统一申报。申请指南在科技部及863计划网站上公开发布。
第五篇:关键件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1、目的确保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满足本公司的需要和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日常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
3.职责
3.1技术部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采购要求和检验标准。
3.2质检部负责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日常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程序
4.1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进货检验:
4.1.1对购进的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送货单,确认物料品名、规格、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填写送检单,通知检验员检验。
4.1.2检验员根据《进货检验规范》进行验证或验收,并填写相应的“原材料入库质量检验记录表”。
4.1.3进货检验合格时,检验员通知仓库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在物料上贴“不合格”标签或放置于“不合格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1.4检验方式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进货检验员根据相应的检验规程采取相应的检验方式。
4.2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
4.2.1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质检部每年一次对其进行确认检验。
4.2.2定期确认检验一般由供应商按本公司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方法进行,检验员只验证其检验报告。检验内容见《进货检验规范》。
4.2.3对CCC认证范围内的元器件和材料,必须通过CCC认证,定期确认检验时只验证其证书的有效性即可。
4.3 检验员应保留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记录、供应商提供的合格证及质量证明资料等。相关文件
5.1 《进货检验规范》
5.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相关记录
6.1 《进货检验记录表》
关键件进货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