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希望有所帮助!
一,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变得好逸恶劳或者过分沉湎于某些嗜好(如电子游戏),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二,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华人家长则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兴许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三,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不然多吃那么些年的干粮不是白吃了?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四,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五,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或许反之,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六,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双亲不全或者亲子分离过久,对孩子的成长显然不利。这里的十多条法则其实都可以用言传身教灌输给后代。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交友就要检点。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超过家长,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或者华人孩子被白人歧视,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家长还是应该感激这些“朋友”帮助自家孩子排解孤独,但更要让自己的孩子认清他们的优缺点,试图往正面影响他们。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家长要想法结识孩子的老师和同学家长,鼓励孩子参与健康的校内外活动。
七,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八,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利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但决不能不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打骂更是违法的。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有个华人家长嫌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中文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这样做看起来暂时达到让她睡觉的目的,但却会让孩子把做功课睡觉都当作处罚方式,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那将来还能喜欢写中文做算术吗?甚至连睡眠都会失调。
九,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十,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法律是社会结构稳定的保障。要实行这条“结构法规”,我觉得新移民家长们更重要的是先教育自己。因为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社会,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或许有人以为美国很开放,但实际上,美国人对待道德感情、家庭责任、性爱行为等,大都不会超越底线,也少有人因为帮亲友社会关系而腐败违法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原则,知道越界就是犯罪,不能为了迁就亲人而触犯法律。
然而,因为中国社会没有这么严谨的法制观念,华人家长则需要检点自己的言行习惯是否逾越了这些底线,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曾经有位华人家长抱怨其上高中的女儿成为逃学逃家的“问题少女”,当我听到这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炫耀自己如何把违禁物品带进美国等“光辉业绩”,就不奇怪为何她的孩子会蔑视校规。很多在中国被当作“本事”的行为,在美国却是违反法律或道德底线的。
十一,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可以事先告诉孩子,无论好事坏事只说一遍,如果你不听耽误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与其成为被“挺爱搅”(teenager)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
十二,四W法则:
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有些家长舍得掏钱送孩子去昂贵的私立寄宿学校,除了学业考虑,还觉得管理严格的私立学校能给孩子较好的成长环境。但家长也应该自问一下动机,把孩子完全托出去,是否图省事而把家长应付的责任推给学校呢?有了可靠的学校来管教孩子,是否家长就不用操心这些W了?其实,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成长的过程,过早让孩子离家寄宿,家长会失去这样一段虽然辛苦却非常有意思的人生时机。即便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有老师管教,家长仍然不可忘记自己的责任,依然要随时了解这些W。
第二篇:地理课导入十二法
教师课堂:地理课导入十二法(高中、初中地理教师必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上课伊始趣味即生的境界。以便能够一上课就紧紧抓住学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漫画导入法
漫画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把它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话,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漫画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森林资源”时,教师首先出示“小鸟的悲哀”漫画,其大意是:一位伐木工人砍光了某地的树木,小鸟失去了在树上栖息的条件而无家可归,一只小鸟站在那位伐木工人肩扛的斧头上,可怜巴巴地对伐木工人说——“请把我也带走吧!”这幅幽默、生动的漫画一出现,学生即刻兴趣昂然,议论纷纷,教师适时导入:森林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二、儿歌导入法
儿歌——人人皆知,人人会读、会唱,它通俗易懂,知识丰富。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课文内容与儿歌的对接点,由儿歌通过对接点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做到水到渠成。在教学中不妨一试。
例如,在讲述“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时,我就是利用儿歌导入新课的,效果很好。
“同学们,还记得一首童年时的儿歌吧?‘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从这首儿歌中,我们了解到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三、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巧设悬念,激起疑惑,启发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效果是很好的,这也是老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
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呢?利用史事,适时提问,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中去,效果不言而喻。
四、广告导入法
大街小巷、报刊杂志、电视、网上,随处可见知识内涵丰富、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各种广告,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把广告巧妙引入地理课堂进行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水资源”教学可以这样导入:打开电视,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公益广告:“地球上水资源十分有限,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如果不注意节约用水,最后见到的一滴水,那将是自己的眼泪”;“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你知道这些宣传的用意吗?
又如,由山东电视台的广告——“孔子在这里诞生,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由这里入海„„”导入山东省的教学,学生听见这几句广告词,马上就会想到“这里是——山东电视台”。在这里老师稍作停顿,“山东电视台”由学生回答,此时学生异常兴奋,老师适时引入新课,衔接自然,水到渠成。
五、谜语导入法
采取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实际相符合的谜语导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竞猜谜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中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老师的匠心得以圆满实现。
例如,由“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纳,无人知它始与终,也没左右和上下”;“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一朝一日不见它,不是下雨就刮风”,导入“人类认识的宇宙”的学习,经过学生的讨论,谜底是——宇宙和太阳。
又如,在教“地图”时,可由“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导入。通过竞猜,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作用的理解。
六、目标导入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彼此促进,缺一不可。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抓住重点,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以便学生顺利地听课和思考。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本节课要着重领会三个问题:一是掌握冷、暖锋的形成特征,以及它们过境时及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二是掌握高、低气压系统的特点、运动规律及对天气的影响,弄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初步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这样将教学重点和盘托出,既利于学生心中有数,又便于老师进行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七、简介导入法
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内容,通过老师简单介绍导入较好。
例如,我在教“俄罗斯的气候”时就采用简介导入法,效果较好: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奥伊米亚康曾经达到-71℃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你能说说西伯利亚北部的冬季气候为什么这么寒冷吗?通过简介,生动形象,学生兴趣大增,由此导入冬季漫长而寒冷的俄罗斯气候的讲解。
八、材料导入法
针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老师适当地把一些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学生爱听的并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趣闻轶事引入新课,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展开思维。例如,在教“埃及的象征——金字塔”时,老师说:“在金字塔群里,有一座独具风格的金字塔,这就是胡夫儿子哈弗利的金字塔。塔前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过去有人猜测在雕像里面可能有通道、厅堂等建筑结构,有人甚至拽来大炮轰击这座雕像,以寻找进入内部的入口,但结果呢?”讲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已被拨动,他们急切地想知道:“雕像内部到底有没有通道、厅堂?找没找到人口?”思维由此活跃起来。这时,老师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发问的时间,然后再接着说:“结果一无所获,后来才知道,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刻而成的。”学生对金字塔这方面的内容不太了解,这样一讲,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理解了金字塔为什么是埃及的象征、世界上的奇迹。
九、复习导入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能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进入到未知的新境界,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且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所以,复习导入法往往被广大地理老师乐于采用。
例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知道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普通的天体呢?地球运动的意义有哪些?为什么说地球是颗特殊的天体?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物质?(学生回答均从略)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的最基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十、节日导入法
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很多,主要有2月2日——世界湿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等。利用、宣传这些节日,往往会起到唤起学生注意,点拨思维,诱导动机,使其主动学习的效果。把这些节日有机地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去,不失为一个新的导入方法。
例如,提问“3月22日是什么节日”引入“水资源”的教学,由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引入“世界环境保护”,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引入“世界的人口和居民”的教学等,同时,或补充该节日的由来,或补充该节日当年的主题内容,或补充与该节日有关的趣闻轶事均可,只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自然,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十一、时政导入法
将学生关注的时事政治问题,大胆而巧妙地引入地理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时事政治问题的引入和讨论,老师要做到导之有法、导之有意、导之有度;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待到讨论遇到困难,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老师就及时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首都——北京”时,我先讲述——2003年7月13日,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在我国的北京、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多伦多、法国的巴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五个城市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学生有答对北京的)最终北京大获全胜,申奥成功,举国上下人心振奋。那么,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何在呢?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并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的说是我国综合国力强,还有的说„„在学生争论不休之时,我适时点拨并引入新课,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分析北京的位置、气候、交通、经济、环境等因素,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北京为什么会申奥成功的问题。
十二、析题导入法
标题号称文章的“窗口”,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从这里往往可以窥知全文的奥秘。新课一开始,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起到开门见山,抓住重点,促使思维迅速定向,直截了当,清晰简明,使学生很快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进行探讨的作用,达到开“窗”入“室”之功效。
例如,在教“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土壤”时,我这样导入:我国古书《说文解字》中对“土”字的定义是:“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像地之下,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以下的大地表层;“‘ㄧ’,物出形也”,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那么,请大家举举例子,你在哪儿见过土壤?学校操场上的土是不是土壤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土才算是土壤呢?什么样的土壤能生长植物呢?
一连串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理了出来,通过对课题的讨论,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深入学习本节知识做好了认知的准备。
导之有法,导无定法。以上仅仅是我个人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运用恰当,就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第三篇:美国孩子教育成长的启示
美国孩子教育成长的启示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美国孩子动手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国孩子强。
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
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事实是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2.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做父母的就试着与呀呀学语的孩子交流,将父母的感情传给孩子。美国报章,有鼓励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文章,称美国的父母已达成共识,想要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首先应学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流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流,如:喂奶、换尿布或抱宝宝之际都会和他说话,并展出微笑的面容,说一些诸如“看看妈妈”“宝宝真乖”等亲密的话语。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听那些话,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讲话。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和宝宝逗乐,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并逗引他微笑。当婴儿微笑时,要给予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别不同人的人声、语境,认识不同人的脸、不同表情,维持愉快的情绪。平常注重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诱导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笔者认为,美国孩子为何长大上大学后独立性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塑性大,这与父母对幼儿的语言开发是分不开的。
据介绍,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当然也会有孩子怕寂寞,这也好办,就让他从小与小狗为伍。无怪当小狗失踪或去世时,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绝,因为孩子与狗的感情胜过了父母!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这种培养孩子成才的体制,对中国父母培养孩子不妨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第四篇:Diana教育手记 美国小学引导孩子阅读的7种读书笔记法
Diana教育手记
美国小学引导孩子阅读的7种读书笔记法
培养孩子成为“终生的阅读者”,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在Diana儿子就读的海蓝学校,从二年级开始,学校就开始系统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老师一般不会帮孩子指定书目,但会认真评估孩子的各种读书笔记作业。以下是海蓝学校二年级学生的7种读书笔记形式,从简单地为图书评星到联系实际、判断重点,甚至要根据书的内容做出档案。
原在世界五百强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Diana女士,目前定居美国,长期关注美国基础教育,写了大量的教育手记。此为Diana教育手记专栏第 8 篇文章。
(上图Diana儿子Alex在图书馆看书)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在美国,政府,图书馆,学校的宣传品中常看到这样坚定有力而热情的呼唤,比如:“每个人都有责任创造一个读书人的城市”、“培养孩子成为终身阅读者”。
美国图书馆藏书丰盛,环境优美,服务周到,活动繁多,为读者提供了很多便利;再看学校,校内有专门的读书指导,读书伙伴,读书会,各种读书笔记丰富了孩子的读书经验。因此你很容易在美国看到人人手不释卷,个个沉迷书香的场景。
既然读书是一件和生命成长有关的事,我们自然也期待孩子喜欢读书,养成终身的读书习惯。怎么开始呢?其实这是一件和认识多少个字没多大关系的事情,而跟熏陶这个词有关。
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里需要有阅读的气场。具体做法可以是在家建图书角,全家商定共读时间,或者是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常让孩子讲故事还是什么别的,各家都有奇招,适合自己和孩子就好。
我看过一些读书比赛推荐书单或孩子评选出来的喜爱书单,不过并没有照单借书。我感觉孩子在小学阶段,书宜读宽而不必读深。宽就是题材多,体裁多,数量多,这样对开阔眼界,增加词汇量和加强阅读速度都有帮助,当然同一个话题的读多了,也会积累一定的深度。对于孩子喜欢的话题,读深一点是自然而然的。
Alex图书馆借书单据
儿子ALex来到海蓝学校上二年级,他每周的作业主要就是Reading Log。我保留了一份那个时期他的阅读书单(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不完全统计,除了我们自己买的和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借的不算,光在公共图书馆借的书,儿子就读完了超过300本。他的各种读书笔记的素材都来源于这些书(老师和家长都不会指定)。
培养孩子成为“终生的阅读者”,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而海蓝学校的读书笔记要求更为系统:
·特点一,结合教学进度,不断通过阅读提高孩子的归纳,联系实际,抓住重点的能力;
·特点二,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作为阅读行为指引;
·特点三,别出心裁保持孩子阅读的兴趣。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下,美国二年级学生做读书笔记的7种方法。
读书笔记一 :评星式笔记
主要内容:
日期:
书名:
作者名:
评价:
一星到五星,你有多喜欢这本书
感想:
你喜欢这本书,理由;或者,你不喜欢这本书,理由。
以儿子刚来美国林肯学校上学不到一个月的这篇读书笔记为例:
日期:2008年9月30日
书名:Tiger Math(关于老虎的数学)作者:Ann,Nagda, Cindy Bickel 评价:5星
感想: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T.J.(小老虎的名字)在很多年后还记得Cindy(饲养员)。另外,书里的图表帮助我认识数字。
读书笔记二:复述式笔记
1)任务一:
记录每天所读的书名(如果一天没读完,可以记下页码)和作者名,以及所花的阅读时间,目标是每天15分钟,自由选择书本,多少本书不限。
儿子常读到40分钟或超过1个小时,老师会在这样的纪录旁画个笑脸,写个“哇!”之类的。一张表格是一周7天的记录(从上周五到这周四),一周评估一次。
评估标准分为两个部分:
a)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勾):
我保证了功课的质量:书写整齐,拼写正确(因为是抄写而已),资料完整,进行检查
我有合作性:我和家长一起回顾了以上的功课
b)老师评估(Rubric Score,一种描述过程指标的评分标准,在教育中广泛用在阅读和写作的评估上)
“+” 达成7天阅读6到7本书的目标,以及完整准确地记录所要求的资料
“V+”达成7天阅读4到5本书的目标,以及/或没有完整准确地记录所要求的资料
“V”达成7天阅读0到3本书的目标,以及/或没有完整准确地记录所要求的资料
2)任务二:
选取一本书进行故事复述,分别用3句话概括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局,还提供了一个详细的示范例子。也是一周完成一次,星期五上交。
评估标准也分为两个部分:
a)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勾):
我保证了功课的质量:书写整齐,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资料完整,进行检查
我有合作性:我和家长一起回顾了以上的功课
b)老师评估(也是用Rubric Score)
“+”达到要求:完整地复述故事,书写整齐,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每部分有三个句子描述该部分的主要意思。
“V+”快要达到要求:复述故事稍欠完整,以及/或书写不很整齐,不能完全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每部分没有三个句子描述该部分的主要意思,或者未能描述清楚主要意思。
“V”需要提高:不能完整地复述故事,以及/或书写不整齐。每部分没有三个句子描述该部分的主要意思,或者未能描述/描述清楚主要意思。
附上儿子写的一篇笔记为例:
书名:ArthurMeets the President 作者:MarcBrown 故事的开头:
Arthur在“我怎样帮助美国变得更好”的作文比赛中胜出,被邀请到白宫。老师说他要在总统面前讲这篇作文,所以他一定要把讲稿记下来。
故事的中间:Arthur有些紧张,他在飞机上,酒店里和到白宫的路上都不断练习,但一阵强风把他的讲稿吹走了!
故事的结尾:Arthur开始了,但站在总统旁边,他脑子一片空白。他妹妹爬到一棵树上,把新的讲稿展开给Arthur看。Arthur放松了,顺利做完了他的演讲!
读书笔记三:联系实际式笔记
这种笔记头一个任务和复述式笔记的相同。第二个任务则是纪录在文章读到某个段落或情节时的联想:
当我读到什么内容,我联想起什么内容,这两种情形是相似的,理由是什么,这样的联系让我明白了什么。
为了帮助孩子完成这个任务,表格背面有“联系实际”的指引:
1)在你本周读的书里,找一本你能够联系实际的。注意在有些书里比较容易找,另一些则不然。
2)注意你所作的联系是适当的,能够帮助你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某个方面。
3)注意你所作的联系要前后呼应,使读你笔记的人一目了然。
评估标准也分为两个部分:
a)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勾):
我保证了功课的质量:书写整齐,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资料完整,进行检查
我有合作性:我和家长一起回顾了以上的功课
b)老师评估(也是用Rubric Score)
“+” 达到要求:笔记中“联系实际”的四个部份前后呼应而恰当,帮助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某个方面。书写整齐,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
“V+”快要达到要求:笔记中“联系实际”的四个部份中,大部份能够做到前后呼应而恰当,帮助较好地理解故事的某个方面以及/或书写不很整齐,不能完全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
“V”需要提高:不能做到前后呼应而恰当地做出“联系实际”的笔记,以及/或书写不整齐,不能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
附上儿子写的一篇笔记为例:
书名:Frankenstein Takes the Cake 作者:Adam Rex 当我读到“噢,婚礼上能有竖琴师吗?我听说竖琴师很好吃......'时,我想到自己第一次问”我能嚼口香糖,我也能吞它喽?“的时候。这两个情形相似,因为Frankenstein(故事的主角)和我都是在问一些让我们感到很糊涂的东西。这样的联系让我明白了人在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困惑,就像我和Frankenstein这样。
读书笔记四:判断重点式笔记
这种笔记头一个任务也和复述式笔记的相同。第二个任务则是纪录所读故事的几大要素:
人物:
场景:
冲突:
解决方法: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为了帮助孩子完成这个任务,表格背面有“判断重点”的指引:
1)在你本周读的书里,找一本叙述性的故事书。有些书比较容易帮我们完成这个练习,另一些则不然。
2)注意用整齐的字体,完整的句子来表述你阅读故事后所判断的重点。
3)注意你只需要纪录最重要的信息,比如,你不需要把所有的人物都罗列出来,但要把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人物列出来。
评估标准也分为两个部分:
a)学生自我评估(在选项前打勾):
我保证了功课的质量:书写整齐,使用正在学习的花体书法,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资料完整,进行检查
我有合作性:我和家长一起回顾了以上的功课
b)老师评估(也是用Rubric Score)
“+”达到要求:使用完整的句子清晰地完成了对所有要素的判断。书写整齐,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
“V+”快要达到要求:对大部份要素能够做出完整和清晰的判断以及/或书写不很整齐,不能完全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
“V”需要提高:不能对几大要素做出完整和清晰的判断,以及/或书写不整齐,不能使用二年级水平的拼写。
附上儿子写的一篇笔记为例:
书名:HoppyGoes To School 作者:DawmBentely 人物:
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Hoppy(一只兔子), Goode医生和孩子们。
场景:故事的主要场景是学校
冲突:兔子不知道自己的新家是否足够安全,所以不敢离开它的笼子
解决方法:全班孩子都来照顾Hoppy,为它清洁笼子,给它喂食,替它梳毛,给他喝清洁的水。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用你想被对待的态度来对待动物!
下面两种笔记更偏向于增加阅读活动的兴趣:
读书笔记五:评星+推荐式笔记
美式足球赛季,老师们推出的是足球式的“Reading Log'。
孩子的任务是纪录一周内所读书的题目和作者名,在右面的小头盔上涂色,评出最喜欢的书来,然后把要推荐给同学看的书信息摘录在一张画着美式足球的画上,涂好自己喜欢的颜色。老师会将这一个个的“小足球”挂在教室里,所以我没法保留Alex的小足球。
读书笔记六:纪录时间式
在执行上述任务一段时间后,最近孩子们投入了一个名为”Ozzie's Reading Program'的读书活动,这个活动是由一个本地棒球队赞助的。活动会持续8周,孩子们纪录自己的课外读书时间,目标是每周200分钟,每两周进展的象征就是在无形的棒球场上的一垒。
每进到一垒,孩子们就能在学校用一种开心的形式进行庆贺,棒球队赞助小礼物,热狗,饮料和球赛门票。这是他们的时间表:
一垒:2月5日 Ozzie Day-穿球队的颜色或球队的服装上学
二垒:2月19日P.J.Day-穿你的睡衣上学!(儿子说,一整天喔!)
三垒:3月5日 Spirit Day-穿学校颜色的服装上学
本垒:3月19日 Crazy Hair Day-整最疯狂的发型上学(还可以喷颜色-平时不可以)
读书笔记七 :档案式笔记
老师设计了一份作业指引,内容是这样的:
你这周的工作是就你读过的一本书做一份漂亮的档案,请你在本周末把你的项目拿到学校来,和同学一同分享。
材料:
1)一个纸质文件夹(学校会提供给孩子,在文具店也可以轻易买到同样的)
2)有分行和没有分行的纸张
3)蜡笔和彩色铅笔
4)胶水
指引:
1)在文件夹的封面写上书的标题,作者,你的名字,然后画上关于这本书的彩色的画。
2)在有分行的纸上写(或打字)出这本书的内容摘要,控制在一个段落以内;然后把纸贴在文件夹内面的左侧。
3)在没有分行的半张纸上,画出书中你认为重要的一个事件或情节,写上标题;然后贴在文件夹里面的右上方。
4)在没有分行的半张纸上,写出你对这本书的看法;然后贴在文件夹里面的右下方。
5)在文件夹的封底上画出书中的主要角色或物体(如果不是小说故事的话),标注名称
儿子给我看了这个项目描述后,我问他会不会,他说虽然没有做过,但是以前看到过别人的(这是二年级第三学期的作业,估计老师给他们看过一些原来学生的作品),他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完成。
我于是说:“很好,作业本来就该自己完成的,如果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你也可以提出来。建议你开始前先想一想整件事应该怎么开始,脑子里有个大致的计划就不用做到一半才手忙脚乱地找东西。还要想想时间的安排,这个项目大概会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和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怎样才能不产生矛盾。”
儿子决定先把需要用的文具准备好,书因为是天天读的,他立刻就可以决定写哪本,写之前再看一遍。
至于时间安排,他打算星期一先画封面封底,星期二做内页内容的起草,星期三抄写和完成整份档案,第四天是buffer(备用时间),星期五如期上交。
儿子还主动提出可以在家先练练演示(上次练习演示“声音项目”,让他觉得很有帮助)。看到儿子心中有数,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接下来的几天,每次他拿给我看半成品的时候,我都认真欣赏,表扬几个好的细节;最后他很得意地完成了这个项目,我认为还是挺漂亮的。
文件夹封面:儿子选的是一本苏斯博士写的书《生日快乐》:鸟身上的BB代表Brithday Bird(生日鸟)
文件夹封底:主要角色是生日鸟和小男孩Nate 内容摘要:这是关于在Katroo这个地方,人们怎么过生日的故事。里面讲到一个叫Nate的小男孩过生日,生日鸟来到他家,带他去了一趟兴奋之旅,他们去吃东西,游泳,跳舞,买东西,还有更多更多!
重要情节:我希望我们也能象Katroo的人一样过生日
我的意见:这本书很好看。苏斯博士总是在他的书里描写很多好笑的行动,还有很多押韵的句子。我觉得你们都应该读读这一本。
这就是文件夹里面的样子(后来儿子加了几道边做装饰)
第五篇:美国孩子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幼儿被老师带进幼儿园图书馆后,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满架满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说:“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
然而,教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
但老师同样很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你们长大了,你们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校长说:
各位亲爱的同学,今天开始你们是小学生了,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们,我想拜托每一位同学,从今天开始,自己的事都由自己动手做。
还有各位爸爸妈妈,我也想拜托你们三件事:
第一:要等待----要用爱心与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是天生就能手脚麻利雷厉风行的,当孩子动作慢的时候,请耐心等待,请用最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温暖的注视中成长起来的。
第二:要聆听----当你的孩子想和你说话时,无论你多么忙,请放下你忙活的工作或家务,蹲下身来,细细地聆听你的孩子想对你说的话。请不要拒绝孩子想要诉说的请求。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之间建立起来的。
第三:要询问----每天要制造家庭谈话时间,要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的活动,心情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建立信赖的亲子关系。
第一课
上台发言别扭捏第一课就练表达
在美国,有个义务教育“K—12”的说法,即从幼稚园至十二年级。也就是说,美国小朋友的“人生第一课”是从幼稚园开始的。
美国华人朱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自己今年送儿子上小学时的情景。朱先生说,第一节课老师会发给每人一张“行为规范”,然后老师逐条向孩子们解释,并告诉学生们,每一个小朋友都会成为你的朋友,大家要互相尊重。
接下来,老师让每一个同学走到讲台前,向大家自我介绍。老师会很和蔼地教同学怎么介绍自己。第一,介绍时声音一定要洪亮;第二,让同学明白你在介绍什么;第三,说话时,眼睛看着大家,不要看着椅子或者墙角;第四,双手不要插在口袋里,或者双手互相拧来拧去。
朱先生说,美国人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让他们学着更有自信。他认为,孩子还从第一节课中学到如何跟朋友相处,如何遵守规则,这也很重要。
第一课
父母请走远一点学生学习很自主
英国圣玛格丽特小学校长伊恩·坎贝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英国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天的活动,主要就是认识新同学和老师们。而校方在开学第一天往往还会对陪孩子们来学校的家长们提一点要求,那就是“离孩子远一点”。
坎贝尔说,一般孩子们会对第一天上学表现出兴奋和积极的态度,反而他们的父母会担心孩子们在学校因为不适应而遇到各种问题而焦虑不安。上学是孩子一生中的一座里程碑,父母在孩子初到学校上学时,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独立自主时间。
坎贝尔说,英国小学生的学习很自主、轻松,一般说来,小学生上课大多是坐在地毯上,教师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授课。
英国小学的老师们上课时基本没有教材,教师讲解完后就给学生发放活页练习,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和速度的快慢对个别学生发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练习。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言,有事还能走出教室。
快乐开场型
专家点评:虽然阿根廷和德国是两个不同文化的国家,但两个国家“第一课”却都上得非常轻松。
阿根廷一直都提倡给小学生宽松的教育环境,所以尊重小朋友的意见,以“哈利·波特”开讲,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而德国教育以“严谨”著称,同时其小学教育又非常具有仪式感,开学典礼上让学生
收到糖果包,严谨中不乏活泼。
第一课
收到特色糖果包塞满文具小玩具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国际学校小学部负责人卡米尔·艾美今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学校是一所真正的国际学校,约680名学生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老师会在小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拿出一张世界地图,让孩子们自己在地图上找到他们的小同学们都来自哪个国家。
卡米尔还介绍说,德国小学生入学第一天,学校会为他们举行盛大的入学仪式。这一天,新生和他们的家长都会盛装参加入学仪式,最有特色的是每个新生都会捧着一个硕大的圆锥形糖果包。这种糖果包外表是色彩鲜艳的各式图案,里面塞满了文具、小玩具、糖果等各种小礼物。
对于德国家庭来说,孩子的入学仪式非常重要,象征着孩子正式步入社会。家长们在这一天将糖果包送给孩子,庆祝孩子真正迈入人生课堂,孩子们也会像盼望过圣诞节一样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德国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要是学习读和写,老师们还会花很多精力来帮助孩子们发展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卡米尔说。
第一课
探讨《哈利·波特》做九宫算术游戏
阿根廷每年新学期的开学时间是3月份。“他再也不愿意躲被子里睡懒觉了”阿根廷妈妈玛利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今年3月儿子丹尼尔第一天上小学时的情景。7点,玛利亚准时将丹尼尔送到学校,丹尼尔看到学校里的一切都很新奇,一下子就“醒了觉”。“小朋友们最近都看过什么书?”没想到老师一上来就会问这些刚进校园的小朋友如此新鲜的问题。但这一问,却让丹尼尔骄傲起来。“我来说,老师,我看了《哈利·波特》。”丹尼尔很自豪地向老师“汇报”。丹尼尔刚刚读完《哈利·波特》小说。他对这部小说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所以他强烈建议班上的小朋友看。
于是,这“人生第一课”便在丹尼尔的高调建议下,小朋友们的讨论便以哈利·波特的魔法开始。
半小时后,老师会教小朋友们做九宫算术的数学游戏。丹尼尔又一次走在了同学们的前面,上学前,他就在报纸上找这类型题目做。所以,老师又一次给他加了一分。
崇尚传统型
专家点评:日本和韩国都属于务实型的国家,且国学文化都深入人心,这跟中国很像。比如,中国小学生的第一课,老师很有可能教学生认基本的汉子,如 “中国”“人”。传统文化在亚洲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日本
第一课
照合影留纪念孩子学写假名
日本的新学期开学日期也在9月1日。小学生们的上课节奏和中国也是一样的,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日本神户市立神陵台小学一年级的负责老师中野今晨告诉记者,日本非常重视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课,学校会举行隆重的典礼,祝贺孩子们成为一年级的学生。之后各个班的学生、家长和老师要照合影,纪念入学第一课。
中野说,神陵台小学一年级每个班新生的课程表都一样,今年孩子们的第一节课都
是国语。他认为,国语是最基础的课程,因此都排在了第一节。
首先,老师会教每个孩子写自己名字的假名(编者注:假名是日本人民利用汉字创造出来的一种音节文字)。老师都提前准备好,给每个孩子做好他们名字拼写的卡片发到他们手里。孩子们照着卡片练习自己名字的拼音写法。中野还说,1977年前的9月1日,日本发生了7.9级的大地震,导致关东地区十几万人伤亡。因此,有的学校在开学第一天还会安排学生们进行“防灾训练”。
韩国
第一课
第一堂不讲课老师先教遵礼仪
韩国首尔市松亭小学的赵副校长上午告诉记者,韩国小学开学的第一堂课不讲课,也不传授学生任何知识。
赵副校长解释说,学生之间都是陌生的,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好奇。大家非常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有班主任和学生们会做一番自我介绍,让班级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具有亲和力。老师会特别向学生强调,进入小学后应该抱有一种怎样的态度去学习,并且让学生们懂得热爱国学和遵守礼节。
赵副校长认为,学生们学习哪些课程和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制定教学进度,这些反而是次要的。韩国的小学里,班主任必须教授所有的课程,因此学生们想学什么可以在第一堂课上互相讨论,最终确定本年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