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血液生化检验是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 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则是其中的关键。然而 , 在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过程中 ,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比如标本污染、检验操作不当、送检时间不当等[1].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 受检者可能出现病情延误、诊治失误、漏检等情况 , 引发医疗安全事故。因此 , 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有必要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对此 , 本院选取了 80 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 2013 年 5 月 ~2014 年 5 月本院检验科的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 所有标本均由护士送检。
1.2方法 对 80 例送检的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 记录其中不合格的标本 , 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 , 最后做出总结。
2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 , 本次研究的 80 例检验标本中 , 有 9 例为不合格检验标本 , 占总数的 11.25%.其中 , 5 例(6.2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不当 , 3 例(3.7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不合理 , 1 例(1.2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血液标本保存不当。
3讨论
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准确性的因素较多 , 具体分析如下。
3.1标本采集方法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 , 标本采集方法是影响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最主要因素。在标本采集过程中 , 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到标本检验结果。①采血时间。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应当是在早晨空腹 6~12 h 之后 , 这是因为在空腹时间超过 12 h 的情况下 , 机体的蛋白、转铁蛋白等物质的成分就会降至正常水平以下 , 而胆红素等代谢物则会异常升高。这些物质成分的异常变化最终会影响到检验结果。
另外 , 在满足早晨空腹 6~12 h 的条件下 , 受检者还需要在抽血前静卧 1 h, 并且禁止吸烟和饮酒 , 而在抽血前 2 d, 受检者应禁吃水果、茶、咖啡、茄子、香蕉等 , 禁止剧烈运动[2].如果违反以上要求 , 则检验结果也会受到影响。②止血带的使用方式。一般而言 , 采血部位应选在肘正中静脉 , 而不能选择其他较细的静脉 , 其目的是防止血量不足。在选择肘正中静脉抽血之后 , 止血带的使用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 , 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 1 min, 如果 >1 min, 则大静脉的血流受阻 , 毛细血管内的压力上升 , 于是具有较小相对分子量的物质会逸入组织液中 , 从而造成血液标本不纯。而如果止血带压迫时间延长 , 那么血液成分会因为缺氧而增大 , 从而导致检验结果低于或高于真实水平[3].③采血技术。采血者的采血技术直接影响到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 , 如果采血技术不过关 , 那么检验结果就会不准确。具体而言 , 以下几种情况会影响到检验结果。①采血缺乏准确的定位针 , 在进针之后 , 针头在血管内左右动摇 , 最后会导致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凝血 , 使血液难以抽出。②挤压穿刺部位。有时受检者的静脉血流量比较小 , 而采血者为了采集血液 , 就会挤压穿刺部位以增加血流。然而这种操作行为也会导致血液标本溶血 ,进而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3.2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 在标本送检之前 , 应先在血液标本中加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而在不同的血液标本中,抗凝剂的使用也应有所不同 , 比如钙凝血剂不能用来检验多价金属离子,含有少量凝块的抗凝血样不能用来测定凝血酶。而抗凝剂和血量的比例是重点 , 只有在抗凝剂和血量保持恰当比例的条件下 , 血液标本的检验准确性才能够得到保证。在本次研究中 , 3 例标本的检验结果出错就是因为加入了过多的抗凝剂。
3.3血液标本的保存 在不能即刻送检的情况下 , 工作人员应先将血液标本妥善保存。通常 , 血液标本的保存条件为4℃恒温 , 并且保存时间不能超过 1 周。而在室温环境下 , 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 4 h, 一旦 >4 h, 那么血小板平均容积会逐渐增高 , 血糖会逐渐降低 , 而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的计数也会逐步下降 , 从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中 , 1 例血液标本虽然是在 4℃以下保存 , 但是 >1 周还没有送检 , 所以检验结果出现差错。这就说明 , 有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对待血液标本的保存 , 及时将标本送检。
3.4其他因素 除了本次研究中出现的几点因素之外 , 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 比如临床用药。如果患者在抽血检验之前服用了某些药物 , 那么检验结果会相应地受到影响。有关研究认为 , 右旋糖酐能够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 头孢菌素的代谢物能够影响血液测定的各个环节 , 利尿剂则会影响血钾的浓度。
综上所述 ,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分析造成检验结果失误的原因 , 并向临床医生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文波.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 2013, 11(11):235-236.[2] 杨静 , 余少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海南医学 , 2013, 24(12):1845-1846.[3] 姚文亚.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原因研究.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 18(22):82-83.
第二篇: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内容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严格按照日常操作常规对196名健康查体人员采集静脉血20ml,分别采入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离心后上机测定常规生化项目。结果 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证明采用各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对生化结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关键词】检验结果血液标本样品管
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代表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实验室通过室内质控可以减少因操作、试剂和仪器性能的改变的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室内质评来评价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近年来由于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和方法学的改进及标准品质量的提高,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分析的精密度,使分析的批内和批间变异明显下降。所以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往往不是来自分析过程本身而是来自分析过程之外(即分析前程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步骤,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1]。
本文就原始样品的采集过程中收集血液标本的样品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样品管
采用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4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同一受试者的静脉血。1.1.2试剂
各种生化项目试剂分别使用上海科化和北京中生试剂盒(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标准品均采用试剂盒所带的标准品;质控血清采用宝灵曼(罗氏生化质控)批号:157934~07。1.1.3仪器设备
belkmanculteraij,egtrtm21r低温高速离心机,tba-12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1.4样本收集
对196名健康查体人员采集静脉血20ml,分别采入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一次性塑料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置于室温。1.2方法
1.2.1根据试验人数检查试剂是否充足并检查各生化项目的试验参数。
1.2.2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静置lh后置于离心机中离心(2000r/min)10min,随即取出样品上机测定各常规生化项目。
1.2.3采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2结果
采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测得196名健康查体人员的各生化项目结果,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中ca、k、bun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样品管,而alt、ast、ldhglu结果明显低于其他样品管;一次性塑料管中k略高而alt、ast、ldh、glu略低于其他样品管;真空分离胶采血管和普通抗凝管中得生化结果比较一致。3讨论
采用各种不同的样品管收集血液标本对生化结果是有一定的影响的。长期以来我国临床生化采血没有统一的器械,有些单位使用反复使用的玻璃试管,有些单位使用一次性塑料试管,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试管洗涤不净造成溶血或残存物质的干扰使得离子和氮类测定结果误差较大;一次性塑料试管收集血液标本,血清中不含外加化学物质,测定结果较客观的反映血液中的物质水平,但是血液 自然 凝固析出血清的时间延长,从而容易造成被检成分的改变,如葡萄糖酵解、酶活性降低、细胞中k离子外溢等,普通抗凝管由于抗凝剂得成分不同对试验项目的影响也不同,而且抗凝管种类较多也给工作带来不便,容易造成错误。真空分离胶采血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采血装置,它利用促凝剂,约在15min左右使血液凝固,离心后呈现三层:血清-分离胶-血细胞,由于在中间把血清和血细胞隔离,这样可以使血清成分稳定,经过初步评价试验证明其对大部分生化测定结果无影响,对葡萄糖和酶类有保护作用[2]。实现临床生化测定血样单一真空采集减少了采血人员的不便,适用于常规和急诊生化测定是一种理想的采血装置。随着检验科室内质控制度的完善,开展室内质评不断推动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提高,但文中提到的血液标本收集的样品管引起的分析误差仅仅靠质量控制是不能消除的,因此强调分析本身质量控制的同时也必须同样强调分析过程之外的质量控制。
第三篇:风湿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研究
风湿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风湿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对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入我院就诊的风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可知,对比分析风湿病患者与健康者的各项指标情况表明,为临床风湿病的确诊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风湿病;血液检验;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类风湿因子;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
风湿病,广义上指的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是以自身免疫为发病机制,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和组织,包括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可造成血液各项指标变化,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困难[1]。为此,我院选取50例风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血液各项指标与健康者作比较,并获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入我院就诊的风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风湿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双手掌指关节、双肘以及膝关节发生对称性肿痛和活动受限,晨僵,双手呈现为典型的RA畸形。对照组也明确为健康者。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24岁,平均年龄为(9±2.1)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干燥综合症19例、骨关节炎11例、硬皮病8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7例、白塞病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对照组年龄为6~23岁,平均年龄为(82±2.7)岁,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抽取观察组和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置于肝素抗凝管中,采取Sysmex XE-2100型号仪器根据红细胞脉冲高度检测法计算进行血细胞压积检测。采用温氏法检测血沉;选择由淄博恒拓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血液粘稠度检测仪检测血液粘稠度;抽取不抗凝静脉血2ml,选择由IMMUNOSTICS,INC.提供的类风湿因子检测试剂盒,进行类风湿因子的定量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体内IgG、IgM、IgA。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血液各项指标分析比较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红细胞压积指标相比较差别不明显,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讨论
风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组疾病。该疾病主要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以及周围相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其中,大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2]。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等)、系统性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疾病的总称[3]。研究对象中观察组患者均有关节病变和症状,风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生于5~15岁儿童多发。本病常反复发作,急性期后,可遗留慢性心脏损害,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另外,患病者免疫炎症反应程度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器官和组织损伤,严重者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安全[4]。因此,准确及时诊断,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损伤,恢复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风湿病是一种以自身免疫系统为发病机制的系统性疾病,可引起机体免疫球蛋白增高即IgG、IgM、IgA增高,诊断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是做自身免疫检测,如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测,其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但也有研究表明,约有5%的健康人群中RF阳性,因而不可作为风湿病的独立诊断因素[5]。本研究中,风湿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血液粘稠度、类风湿因子(RF)、血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与差别显著,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通过风湿病患者与健康者血液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更加有利于了解风湿病血液成份变化,从而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霍继炜.风湿病患者血液ANA和ENA检验结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9):83.[2]潘高茂.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5457-5458.[3]吴肖仙,叶秀仪,冯?髑?.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328-329.[4]杨诗妍.青少年风湿病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1):4790-4791.[5]刘健,万磊,冯云霞,等.四种风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外周血BTLA、Treg观察[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4):509-511.编辑/哈涛
第四篇: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对于临床上检验结果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方法:从采血的具体部位、采血方法、采血时间、标本的放置时间、采血的体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
结果:采血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同以及相关的其他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检验结果。
结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要注意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比如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以及放置时间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最终结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96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67-01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实验室内部的检验结果,在对病人的身体情况做最终的鉴定时,都需要用到实验室的检验报告,因此不难看出,检验结果对于医护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来说意义重大。实际医学研究中,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化学检验结果,在这其中,因为标本的采集过程出现漏洞造成结果出现误差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部分意见仅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期间收治的共400例病人的血液标本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其中,男性260例,女性140例,年龄在15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45.6岁,所有病人的抽血过程均由医护人员进行。
1.2方法。样本由护理人员送达检验科,在收到杨本之后,核对了所有的患者信息,确保没有出现失误,检验样本的过程包括了常规、免疫、生化检验等,检验过程中针对一些影响因素(比如:采血的时间、采血的具体部位和方法等)仔细观察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
2结果
对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发现,所有样本中出现不合格的有25例,占总人数的6.25%,在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中,因为采血容器的不同、采血的时间不同、混匀情况、采血的血量不同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不合格的有15例,占总人数的3.75%,样本在送到检验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做到及时、低温等原因造成的检验不合格的有9例,占总人数的2.25%,1例标本出现了溶血现象,占总人数的0.25%,没有出现凝块的现象。通过对比存放以及传送过程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3讨论
3.1采血具体时间和部位对于结果的影响。在采血过程中患者因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结果出现误差,因此,在采血之前要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采血时间的选择上要尽可能的合理。一般情况下,禁食之后的8个小时就可以进行空腹的采血,通常都会在早上用餐之前进行采血,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白天的活动以及用餐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因为人的生理有着周期性的变化,一天之中身体各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时间段进行采血,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3.2采血方法的选择。一是选择在末梢进行循环性质的采血,这种采血方法一般用于急诊或者床边的项目,最终的检验结果只能代表局部范围内的结果,成人可以选择在手指端,婴儿选择在足跟部位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穿刺的深度要合理控制,不要出现挤压的现象。第二个就是进行静脉采血,这种方法指的是在需血量比较多的时候或者要了解病人的全部身体状况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选择在病人的腕部、肘部或者手背的静脉进行血液样本采集,采血过程所使用的器材要保持干净、清洁,抽血过程不能出现大量的气泡,在样本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污染血液的现象发生。
3.3放置时间和体位对最终结果带来的影响。在血液离开人体之后一般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白细胞仍然在进行一系列的新陈代谢,这就会使得一部分的葡萄糖经过反应之后转变为乳糖,从而导致血糖含量进一步降低,促进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导致一部分离子进入到血浆内部,从而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采集到了血液样本之后,要立即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避免出现污染。
3.4止血压迫时间的合理选择对结果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收集完血液样本之后,会选择在一分钟之内对病人进行止血压迫,再见到回血之后就要立刻放松止血带,使用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血管局部出现缺氧现象,从而导致血液内乳酸过高,钾离子等也会因此跑到细胞外部去,导致最后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同时,采血过程切忌反复对采血部位进行拍打或者挤压。
参考文献
[1]谭晓玉,庞保军;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3(08):125-127
[2]石敏,江慕尧,张秀琼;血液标本采集中护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07):324-325
[3]郭月丽;林燕燕;临床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03):542-543
第五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
如何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医学检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程序上讲,包括医生申请、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测定、结果处理、发出报告等8个步骤。其中标本处理、标本测定、结果处理在实验室进行,其质量由实验室人员通过质量控制来负责监控,而其余步骤是在实验室以外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地与医生、护士和病人有关,这些步骤的质量保证也关系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应引起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足够重视。
要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就要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检验结果。那么临床实验室是怎样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呢?
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医生及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我们拿到一份检验报告单时,特别是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时,往往首先需要确定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从一般意义上讲,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分析检测,这些检测结果或数据应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因此,临床实验室首先要完成计量学上的准确测量,进而才有可能将检验数据较好地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计量学准确性外,实验室还要保证其检验结果的临床准确性。一个可以实现计量学“准确”测量的方法,不一定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评价方法
“测量准确度”就其计量学意义而言,指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在临床实验室中,由于检测的样本是源自人体的标本,成份及结构复杂,对检验结果准确度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评价有回收实验、干扰实验、方法比较实验等,临床评价的内容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等。
二、溯源性与准确度
在讲到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时,通常是关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国际单位、国家法定单位、行业标准单位或其他权威部门所承认的单位之间的关联和可追溯性。通常情况下,溯源性只解决“正确度”问题,对检验方法性能的其他方面,如精密度、线性、抗干扰力等,“溯源”则显得苍白无力。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测定方法的综合性能,对临床实验室来说,由于其检验结果或数据是临床医学的辅助信息,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与再现性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当检验结果要在不同的医院或被不同的医生使用时,溯源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是在保证准确度基础上实现实验室间检验结果可比性和一致性的基本要求。
三、影响准确度的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检测过程外,还包括患者采样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参考区间的使用等。患者的饮食、用药、生活习惯、生理变化等都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儿童的检验结果使用成人的参考区间,也会导致临床作出错误判定,可能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数值很“准确”,但仍达不到准确检验的目的。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对检验方法的准确度要求也需在合理的范围内。
要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实验室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检测方法,除一般方法学指标外,应考虑其结果的可溯源性。同时,还要注意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样本的处理、转运和保存,相应参考区间的设立等。
四、准确的检验结果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1、检验质量是检验人员自身修养的体现,因此检验人员自身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与合作,时刻不忘以质量为中心,实事求是。
2、检验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才能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检验人员需要有扎实的检验医学基本理论与娴熟的基本技能、操作,同时,也要熟知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其使用设备的性能、特点、操作。
3、检验人员要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校正和保养,对其所有的附件要及时检查,尤其是各类管道要不定期清洗,以防止一些纤维蛋白、试剂结晶及霉菌等附着管壁,导致管道阻塞,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4、检验人员要有较强的临床意识,多与临床医生沟通,特别是当发现明显异常或自己也不能解释检验结果时。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检验工作者学习临床知识,增强临床意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有效利用检验报告、达到共同学习进步的作用,同时也尽到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
5、检验人员要认真听取被检者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落实完善,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人员首先要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测项目、被检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等,其中任何一环疏漏都可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其次,应加强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标本处理、分析过程、室内复核、登记及填发报告等。只有在分析中正确处理标本,选用可靠的方法、合格的试剂、正常状态的仪器设备,具有完善的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复核检查后填发和等级报告,才能确保整个分析过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后,认真对待分析后的质量反馈,检验工作者所发出的报告直接评价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那么,在检测过程中具体该如何操作呢?下面以常规检测的血液检测为例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一、病人准备
病人情况和状态对能否正确反映病人的各种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许多非疾病因素都能影响测定结果。
1、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如餐后可引起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血糖、ALP、BUN、UA等的升高,而禁食时间过长又会引起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的降低。所以在采集标本前应让病人充分做好饮食上的准备。
2、药物: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的影响,不仅可以改变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还可能干扰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维生素C就是一种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的药物,它可影响血糖、AST、Cr、UA、TG等的测定结果。又如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类药物可使转铁蛋白及甘油三酯浓度增高,而孕激素类药物则能使甘油三酯浓度降低。所以采血前,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对各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甚至为了某项测定应停用某些药物。
3、运动:运动也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激烈运动后,可使ALT、CK、LDH、AST等升高。因此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二、标本采集
1、采集的时间:人体血液中的许多成分在一天中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如胆红素、血清铁浓度以清晨最高;生长激素在入睡后会出现短时高峰。而有些成分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时最低;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因此为了减少由于采血时间造成测定结果的波动,最好应在一天或一月的相同时间采集标本。
2、采集标本时的体位:人的体位改变也可引起一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如白蛋白在坐或站位时所取的血液标本测定参考值为37-52g/L而卧位时参考范围为30-50g/L。其他一些血液成分也有相似变化,从站位改为卧位时所采取血液标本的测定值有降低趋势。所以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保持体位的一致性。
3、采集标本的方法:在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正确的方法,尤其在采静脉血时,许多因素可引起测定值的改变。如应用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的压迫可以使静脉扩张、淤血,使压迫处的液体由血管内漏出,从而影响被测定物的浓度。所以在采血时,应尽量缩短用止血带的时间,注意采血的体位、部位、针头的粗细、血液流出的速度等等。
三、标本处理
1、溶血:在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造成溶血,溶血对标本的测定带来很大影响。标本溶血后细胞内含量高的物质进入血清可造成结果升高,如钾离子,肌酸肌酶等。同时溶血还干扰测定中的反应过程和比色,血红蛋白在431nm和555nm处有光吸收峰,如果选用此两波长测定,会导致结果假性增高。
2、脂血:血清中血脂含量高会使血清呈乳白色,也会干扰测定中的比色,而使测定结果发生偏差,因此高脂血症的病人尽量要在空腹时抽血。
3、抗凝剂:需用血浆或全血作为测定物的标本,应预先加入合适的抗凝剂如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肝素等。选择使用合适的抗凝剂十分重要,如含有K离子、Na离子的抗凝标本不能用于K离子和Na离子的测定;含EDTA、氟化物、草酸盐的抗凝标本不能用于Ca离子的测定,因为Ca离子可与他们形成不溶性物质;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测定酶和用酶法测定标本,因为它们有激活或抑制某些酶的活性的作用。
4、存放:标本采集后应进行及时处理并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否则标本中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如血糖浓度在未分离血液中会以每小时7%的速度下降、K离子、Cl 离子浓度则会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各项测定均应及时进行,至少应及时送至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正确的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