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苹果园施肥对策研究的论文
摘要:陇东在果园施肥中存在有机肥施入量少、施肥不科学等诸多问题,为此就苹果园施肥存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陇东;苹果园;施肥;问题
陇东是国内苹果最佳产区之一,苹果种植已是该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更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果园施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苹果产量形成大小年,病虫害发生危害加重。
1.陇东苹果园施肥存在问题
1.1有机肥施入量少果园土壤有机质是果品优质、丰产、稳定的基础。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肥力稳定,能够为果树提供多种营养元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利于保墒;也能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所需能量,对提高苹果内在品质和果实着色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有机肥施用,才能建成优质高产果园。合水土肥站2007年测土化验结果表明,陇东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1%。笔者调查显示:陇东48%苹果园不施有机肥,另有一部分苹果园有机肥施入量少,每667m2施入不足1500kg。而丰产果园有机肥施入量每年要求2000~3000kg,达到1kg肥水平。
1.2施肥时间不科学在陇东地区,多数果农重视春季追肥,而不重视秋季施肥或秋季施肥过晚。由于春季施肥不能及时供给果树所需营养,这样就会使树体营养积累少、抗性差,极易导致腐烂病春季大流行。此外,由于肥料供应不足或不及时,春季果树开花、新叶生长需调用树体上年积累的营养,从而造成开花授粉不良、坐果少、果个小。据笔者多年调查:60%苹果园不施秋肥,30%苹果园施肥过晚(11月中下旬施入),达不到秋施肥的预期目的。秋施肥作用:一是秋季土壤适宜、墒情好,利于肥料熟化、易于根系吸收,肥效提高显著。二是秋肥能较长时间提供多种养分,利于协调苹果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增长秋叶功能、增加树体养分积累、促使枝芽充实饱满、提高果树抗寒性和抗病性。次年春季发芽早、开花齐、坐果多、果个大、春梢生长迅速、成花容易,可避免采用扭枝、环切等伤树费工的措施。秋施肥宜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适期内越早越好。秋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每667m2施2000~3000kg,同时每667m2果园再施入纯氮10kg、纯磷6~8kg、纯钾8~10kg,混合穴施或沟施。
在注重秋施肥的基础上还应及时追肥,追肥应该在花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在这一时期,由于开花、结果、长叶,树体消耗大量营养,此时追施速效性氮肥,可促进新梢健壮生长和幼果膨大、减少落果。花芽分化期追肥一般在6月中旬进行,此时有些新梢已停止生长,将进入幼果膨大和花芽分化期,追肥有明显效果,也有利于果实的生长。据有关试验研究发现,6月中旬追肥可增产48%以上,百果重增加50%左右,故此时应为追肥的有效时期。
1.3不注重叶面施肥叶面喷肥具有吸收快、利用率高等优点,可增加叶片厚度、保花保果,使果面干净,商品果率提高。此外还可增加果树抗病性,尤其对早期落叶病预防效果显著。据调查,在同等用药防治条件下,多次叶面喷肥保叶率可达90%以上,而不进行叶面喷肥处理,保叶率仅62%。近几年陇东地区大力实施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该地区有50%农户建有沼气池,这就为在本区苹果园进行沼液喷施创造了有利条件。沼液经过充分腐熟发酵,其中富含多种作物所需的营养物质(N、P、K及微量元素),沼液还可用于防治果树病虫害。但本区果农对叶面喷肥重视不够,据统计进行叶面喷肥果园仅占10%左右,因此应加大果树沼液喷施技术的推广力度。
2.陇东苹果园施肥建议
2.1广造厩肥力争实现本区每户果农养3~5头猪或5~7只羊或300~500只鸡的目标,将畜禽粪肥腐熟后秋施。
2.2推广果园生草技术充分利用果树行间空地选种三叶草、紫花苜蓿、豆类作物等绿肥,直接翻压覆盖。据试验研究,3年生三叶草鲜草667m2产量可达2800kg,相当于667m2增施18kg氮、10.70kg磷、16.60kg钾和14.40kg有效钙。
2.3秸秆还田可将一部分玉米秸秆、豆、麦秆等喂养牲畜,过腹还田,还可将农作物秸秆深翻压埋于树盘下,以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4施用沼肥相关研究显示,沼渣有机物含量为36.70%、全氮1.25%、全磷1.90%、全钾1.33%,沼液喷施,果树吸收快、树体健壮、抗病性增强。
2.5合理追肥在注重秋施肥的基础上,还应在开花后、花芽分化前各追肥1次。
第二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方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保障。在厘清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优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并提出权力分散化、权力结构优化、权力下放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等教育管理体制;权力分散化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内涵及发展历程
体制是被系统化的组织制度,对于管理体制来讲,就是指一个管理机构中被系统化了的管理制度,包括权限划分、机构设置及其运行机制。由此来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则是被系统化了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是关于高等教育事业的职能定位、权责划分、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的总称。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高等教育事业进行组织管理的各项制度的综合,是整个高等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证,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等。主要内容有:规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在实施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职能定位,包括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理顺国家与高校、高校与社会,以及高校内部上下之间、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在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互相依赖的关系,经济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支持,并进一步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与人才的保障,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与人才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因此,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必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根本目标,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走势,充分与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协调。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顺应国家整体管理体制的变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首次提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将高等教育完全融入于国家经济计划中,以保障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需要。此期间,高等教育全部归由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接管理,权力不下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虽然能够与当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相匹配,但是却忽略了高等教育作为独立实体的自有内在发展规律。第二个阶段为1956—1978年。1956年始,中国开始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尝试对地方实施一定的放权,从而促进和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伴随区域经济权限的下放,教育事业的管理权限也得到了一定的下放。并于1963年5月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试行草案)》。决定中对中央、地方两级行政机关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责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从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自主创办权有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教育陷入了严重的瘫痪和半瘫痪状态,造成了一段教育发展历程的断层期。第三个阶段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79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建议重新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决定〉的报告》,从而进一步强调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在区域层面上得到的一定的扩展,并且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二、优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必要性
黑龙江省2008年推出了高教强省建设规划,2010年被列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三个试点省份之一。几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六大工程”建设,高等教育发展改革持续推进。黑龙江省的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引发这次转变是内外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解决扩招积压等问题的内在需求,外因是来自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的外部驱动。因此,只有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才能实现高等教育自身体系的完善以及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内外环境的深入剖析,提出加快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是高等教育发展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迫切要求。McAdam,ect(2012)通过研究了大学与企业的互动关系,总结得出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优化教育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主要可以划分为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层面。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均需依赖于高等教育高效而规范化的管理。由此,必然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完善高等教育治理的相关规范。通过高等教育制度路径的优化、设计和创新,产生稳定的整合机制,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三、优化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的对策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顺应环境的需求,亟待转变。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必然受到整个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不厘清这个问题会阻碍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和转变。
1.主体分散化。教育行政部门将举办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相分离,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监督和制约的三方,即政府处于管理地位、高校拥有自主举办权、第三方则作为监督评审机构。打破原来的高等教育体制,让高等教育得到解放和自由。在这种格局下,政府依然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不同的是高校自主举办权作为合法权利可以行使,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在自主举办权方面可以无所约束、任意行使。这时候就突出了第三方监督评审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但可以监督和保障权力行使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权力行使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能够有效改善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其二,制定一系列制度和条约来协调三方之间的关系和明确彼此的责任,真正促进高等教育走向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法制体系。所有的改革都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条约来进行护航,确保其安全有效实施,而制定制度条约首先要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高等教育要形成三方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格局,就必须先厘清三方的相互关系、责任、权利和义务,然后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制度体系,进行制约和协调,如问责制、绩效考核制等。
2.配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招生、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机构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经费管理是高等学校自治的七项权力。在上述权力中,招生和学生管理属于行政权力,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属于学术权力,而机构设置、经费管理和教师管理则属于前两种权力公共支配的范畴。因此,需要明确区分权限,并在结构上考虑如何实现均衡发展。
3.权力纵向下移。在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结构中,纵向为校方、系部、教研室三个管理层面。因此,高等教育自治权力既应表现于校级层面,也应延伸至校级以下的系部和教研室等管理层面上。系部是学校实施科学和教学的下属一级机构,系部应充分享有学科专业建设、系内部人事调配、专业课程设置、教育资源配置等自主权。要给予系主任足够的权力充分协调、推动科研和教学工作。教研室作为高等学校最基层的科研和教学机构,负责科研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在教研室层面,与行政权力相比,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需充分发挥深化、拓展教学与科研质量的实质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卢伟,褚宏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与可行路径———一种要素分析的范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4,(12):14-20.[2]范明,戈国元,盂庆峰.高等教育管理方式改革的系统分析[J].江苏高教,2013,(4):47-49.
第三篇:旅行社诚信建设对策研究(论文)
旅行社诚信建设对策研究
引 言
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和最核心的因素,在旅游业发展中处于龙头、枢纽和集聚地位,在招徕客源、组合产业要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旅行社业诚信建设不仅是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关系到培育壮大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关系到旅游行风建设,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建立旅行社信用等级制度”。这说明旅行社诚信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旅行社诚信建设已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我国旅行社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旅行社的诚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总的来看,大多数旅行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守信的,但仍有大量不诚信的情况存在,给旅行社行业和旅游者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强旅行社诚信建设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因
此,研究旅行社诚信建设问题在旅游业发展的新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旅行社诚信建设,必须以“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为指导,以信息公开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加强监管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加快建设旅行社经营单位诚信、旅游者诚信、旅行社相关单位诚信“三位一体”的旅行社诚信体系,努力率先把旅行社业建设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一、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充分、全面、准确、及时地信息披露能够消弭旅行销售商与旅游者之间的信息鸿沟,改变游客、旅行社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从而有利于旅游者作出更切合自身需要的理智选择,有利于消除传统旅游市场中最为常见的旅行销售商利用信息优势欺诈旅游者的现象。从西方旅游业发达国家来看,注重利用信息公开的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旅行商信息披露制度。美国的立法机关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旅行销售商的信息披露行为,并有具体措施保证其信息披露充分、准确和及时。加拿大立法机关在构建旅行商市场监管制度时,充分考虑到了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困难与作出明智决策对充分信息的需求。加拿大《旅行代理商法》第18条第10款规定,纪律处理委员会与上诉委员会的决定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澳大利亚旅行商市场监管主体将旅行社
有关信息整理汇编后,供社会公众进行查询。
(一)建立完善旅行社信息公开制度。要建立健全旅行社信息公开制度,确定旅行社业务数据、市场运行和监管信息的披露内容和办法,扩大监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频度,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将旅行社的基本背景情况、财务数据、受处罚情况、经营情况等信息对外公开,使游客、旅游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和市场主体能够公平、方便、及时地获得必要的旅行社信息资源,提高旅行社信息透明度。
(二)构建统一的旅行社信息共享平台。要以建立旅行社数据库为契机,建立旅游行业数据库,包括旅行社、导游人员、旅游营运车辆、旅游车辆驾驶人员、旅游景区、娱乐场所、酒店、购物场所。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所有入库的单位都必须由相关部门审批,严格排除 “黑社”、“野马导游”等市场主体。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对于数据库中的信息及时更新,包括相关企业信息变动、新注册成立的合法企业、严重违规的企业。
(三)建立旅行社信息公开考核评价机制。对旅行社信息公开要建立科学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主管部门考核。行业主管部门对旅行社信息公开制定具体考核细则,定期开展检查,将旅行社信息公开检查情况公之于众,对做得好的旅行社予以表彰,对做的不好的旅行社督促,责令限期整改。二是公众评价。由社会公众对旅行社信息公开情况进
行评价,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具体做法可以借鉴网上电子商务的评价体系。建立网上交流讨论区,供旅游爱好者进行交流,对旅行社、导游、酒店、驾驶人员、车辆等进行打分评价。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推进诚信建设
诚信不仅是一种伦理规范,而且也是一种法律规范。在各国民法典里,诚信是一项基本的指导性立法原则。加强旅行社诚信建设,要继续完善旅行社诚信体系,全面梳理已有的政策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旅行社诚信建设。
(一)以制定《旅游法》为契机,提升旅行社诚信建设法律层级。要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需要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作保证。制定《旅游法》是全国旅游行业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全国人大于2009年12月成立了旅游法起草小组,启动了旅游法立法工作。目前全国旅游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律法规,正在起草的旅游法是第一部全国人大审议颁布的旅游法律,是旅游业的基本法。要抓住机遇,把包括旅行社诚信在内的旅游诚信建设作为旅游法的基本原则,并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法律条款,规范和保障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诚信经营,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为旅行社诚信建设提供层次更高的法律保障。
(二)以《旅行社条例》基础,加强旅行社诚信法律法规建设。从目前来看,旅行社诚信建设的法理依据比较充足,条款规定比较详尽。2009年国务院新修订实施了《旅行社条例》,国家旅游局出台了《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对当前旅行社行业出现的“零负团费”、“强制购物”、“随意变更行程”、“虚假广告”等突出的不诚信现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旅游司法解释”)为规范我国旅游市场增添了新的法律依据,体现了以游客为本,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经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深入实施《旅行社条例》及旅游司法解释,对于加强旅行社管理,保障旅游者和旅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行业对《旅行社条例》及旅游司法解释要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旅、依法兴旅,从根本上根除旅行社不诚信问题。
(三)以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为抓手,依法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旅行社与有关各方签订协议或服务合同,并认真履行合同条款,这是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纠纷、依法保护旅行社和消费者有关各方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也是旅行社诚信经营的具体体现。因此,旅行社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合同规范文本,与旅游者订立旅游服务合同,与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与海内外组团社或其他同行签订协作协议,严格履行合同,减少旅游争端,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我国旅游行政部门已制
定出完备的旅游合同范本,旅行社行业要认真执行,旅游行政部门要定期开展检查督促。游客及团队作为旅游者,是旅行社的顾客,是旅游合同的重要一方。要积极引导游客理性消费,旅行社要在游客咨询、合同洽谈阶段使游客明白“便宜没好货”道理,不能一味贪求便宜,低于成本的价格享受不到“品质旅游”,以合理价格签订旅游合同。
三、加大监管力度,严惩失信市场主体
(一)法律监督。旅游、工商、价格、商务、外汇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严惩旅行社的各种失信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要借《旅行社条例》及实施细则实施的契机,依法严惩旅行社行业失信者,按照条例规定的处罚最高幅度处理,当法律威慑力足够大时,不守信者考虑到失信行为不能为自己带来预期收益,却要支付昂贵的交易成本时,守信便成为习惯和自然。
(二)主管部门监督。旅游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旅游质量监督队伍,制定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有效处理好旅游投诉,积极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
(三)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不需要授权,监督者没有特权去以权谋私,成本低廉,分布面广,应广泛利用。要通过
旅行社公开服务承诺,发放“信用监督卡”,聘任诚信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实行开门搞监督。
(四)新闻监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旅游企业的舆论监督作用在加大。要善于运用新闻监督,通过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办旅行社诚信建设专栏和专题节目,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旅游消费、培育旅游市场,起到正面引导旅行社诚信建设的作用。同时,通过这个庞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群对旅行社和从业人员的失信行为及时进行披露、曝光,利用媒体舆论的力量监督旅行社诚信建设。
(五)市场监督。旅行社市场诚信建设离不开市场的监督。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和发展旅行社信用服务机构,支持和鼓励这些机构依法自主收集、整理、加工、提供有关旅行社市场诚信的信息,满足旅游市场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诚信服务需求。在旅行社行政审批、登记注册、资质认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检验、日常监督、评级评优等工作中,按照授权和规范流程,查询旅行社信用报告和要求旅行社提供信用报告,扩大信用评级、信用报告等信用信息使用范围。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从西方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来看,都建
立了成熟的旅行社行业组织,发挥自律监管作用,确保旅行社行业诚信经营。美国的旅行社行业组织较多,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美国旅行代理商协会与美国旅行运营商协会,这两个协会都是为维护本协会会员利益及广大旅客的利益(实际上是该行业的长期利益)而自发组建的民间组织。这两个协会通过设定严格的入会标准、严格的会员管理及卓越的会员服务,配合政府对旅行商的监管,对不断提升旅行商及运营行业的诚信、专业服务、责任感从而促进旅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香港旅游业协会(以下简称“议会”)在旅行代理商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议会在其成立之初(1978年)时,以保障旅行商的利益为宗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行业自律方面的成绩赢得广泛认同,因而于1988年修订《条例》时获政府委以负责保障外游旅客权益的重任。由此,议会开始一身兼两职,既要维护旅行商的利益,又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并要求“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就够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企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脱钩”。按照国务院41号文件的要求,借鉴境内外旅行社协会的做法,要尽快建立健全各级旅行社协会,充分发挥旅行社协会作用,提高行业诚信自律水平。
一是旅游行政部门应该按照建设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旅行社管理的部分职能转移给旅行社协会,抓紧做出协会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时间安排,按时完成任务,增强旅行社协会职能,充分发挥旅行社协会自律作用。
二是旅行社协会应加强行业管理, 规范行业经营行为, 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为此,旅行社协会应在广泛征求广大会员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旅行社的行业规范和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 建立诚信鼓励、失信惩罚制度,积极开展信用培训和“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引导旅行社开展诚信服务。积极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不诚信的经营行为, 制定城信服务公约,规范诚信服务程序, 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从业人员签订诚信承诺书,将诚信管理落实到旅行社的每一项日常工作中。要求每一个从业者严格自律, 认真履行诚信服务承诺, 广泛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 从严处罚从业者的失信行为。
三是旅行社协会要充分利用联合力量,自行约定惩处旅行社外的失信者,将这些失信于旅行社的企业、个人纳入“黑名单”,杜绝或减少与失信者的经济往来,从经济上予以惩处,为旅行社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建立诚信经营机制,培育品牌旅游企业
旅行社诚信建设除了来自外部法律制度监管外,主要应该依靠旅行社自身加强建设,引导旅行社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品牌龙头企业,支持旅行社建立健全制度,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使旅行社由消极态度诚信经营变成主动诚信经营,也就是“要我诚信”变成“我要诚信”。
(一)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文化。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外部监督来维护旅行社诚信行为,一般难以做到,还必须加强旅行社从业人员诚信教育,使诚信变成每个从业人员的自觉意识。要让旅行社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意识到诚信对旅行社的长远发展起着兴衰存亡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旅行社城信意识。通过在旅行社内部开展城信教育,使所有从业者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根本就是信用经济。信用同资金、品牌、技术、管理、信息等一样, 是企业的生产要素,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倘若在经营中背信忘义、见利忘义, 最终只会败坏旅行社自身乃至整个行业的声誉。旅行社的经营者必须切实转变经营观念, 牢固地树立“诚信是金”的企业理念。二是重视旅行社诚信文化建设。作为旅游企业中坚力量的旅行社必须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育,尤其是应当倡导“诚信”的企业文化,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服务性的旅行社来说,企业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服务文化,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内容丰富、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还应该保证旅游计划的顺利实施,努力控制构成
产品的每一项服务要素的质量,为旅游者创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旅游氛围。三是要创新形式,注重实效。要编写旅行社诚信宣传学习资料,包括诚信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旅游行业诚信典范、诚信佳话、诚信故事整理汇编,旅行社诚信理论的研究与丰富,失信心理的矫正等内容,将资料发到旅行社从业人员手中。旅行社要以内刊和内部网站为载体,大力宣扬员工诚信服务的事迹,表扬好人好事,用身边的诚信事例教育鼓励大家,建设企业自身的诚信文化。
(二)建立诚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诚信制度在旅行社中占有基础地位,即是企业的信誉资产,又是企业发展无形的推动力和保障。旅行社要将诚信立社、诚信待客、诚信育人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完善各项诚信制度:完善社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征求意见、通报制度,诚信一票否决制;完善诚信教育制度,经常性地开展“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理念教育,培训信用理论知识,提高员工诚信素养;完善关键岗位监控制度,重点强化对计调、外联、财务等信用风险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和人员的跟踪监控,侧重于员工在操作流程中的信用行为,实行“无缝对接管理”;完善外部诚信风险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客户账款催收责任制,动态监控客户注册信息、财务报表、银行开户情况、付款记录、经营状况、市场前景等信用信息,有效规避风险;完善信用考核制度,把诚信作为对各部门、岗位的综合考核 的重要内容之一,完整记录员工诚信评估记录,建立诚信台账;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在待遇、荣誉、职位上奖励诚信员工,使“诚信”成为员工职业发展的“绿色通行证”。
(三)保障从业人员待遇,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旅行社条例》第三十二条“旅行社聘用导游人员、领队人员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报酬。”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不向其聘用的导游人员、领队人员支付报酬,或者所支付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应建立“以基本工资和导游服务费为主体,带团补贴为补充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供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待遇,使从业人员不至于以坑害游客为代价,损害自己的声誉和从业前景, 为旅行社的诚信建设创造条件。要加强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培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高中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要按照要求,制定旅行社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对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农.市场诚信研究文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陈平.新中国诚信变迁:现象与思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3]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导游体制改革调研报告[R].旅游调研,2010.[4]国家旅游局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旅游行风建设工作文集[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旅行社条例.2009-02-20.[6]王天星.旅行社市场监管制度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第四篇:职务犯罪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
目录
论文提纲………………………………………………………………………………………2 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4
二、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6(一)思想信念动摇...................................................................................6
(二)特权思想严重...............................................................................6(三)法制观念淡薄及存在侥幸心理.......................................................7
(四)工作机制管璀和管理万式尚待完善...........................................8
(五)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8
二、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8
(一)强化思想建设...............................................................................9
(二)强化法制建设..............................................................................10
(三)强化干部制度建设......................................................................10
(四)强化监督机制..............................................................................11 参考文献.................................................................................................14
论文提纲
一、职务犯罪及其特点
l、大案要案增多;
2、利用职务之便腐败人数增多;
3、团伙作案增加;
4、犯罪方式科技化:
5、廉洁度下降。
二、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l、政治素质低;
2、特权思想严重;
3、法制观念单及存在侥幸心理
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
5、监督制约机制松绑,制度流于丁形式.
三、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 l、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2、强化法制建设;
3、强化干部制度建设;
4、强化监督机制;
工作中: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发 挥整体效能,检查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围绕检察职权,不搞越权预防,配合各部门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更好地服从利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职务犯罪及预防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贪污贿坼作为腐败问题的重要表现,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隐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党和国家腐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存当前腐败问题易发、高发的关键时期,检察机关应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然而在实际的职务犯罪侦缉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影了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职务犯罪 原因 预防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腐败现象犹如“明珠蒙尘”,反腐擦去的是尘埃,剜去的是腐肉,打掉的是腐败分子,只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正像总书记所指出的,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很多“四风”问题被曝光,一批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问题相继被查处。所以职务犯罪是当前最重要的犯罪行为。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在事前采取有关预防措施,不断促成抑制犯罪因素的增长,着力铲除犯罪的根源和苗头,防止止发生职务犯罪的一种治本式的行为。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
职务犯菲通俗的讲就是腐败,它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谋取 私利,侵犯公共利益,腐蚀、破环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其本质特征 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职务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 款等经济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从整体上来看,职务犯罪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从涉案金额看,过上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 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兀的屡屡出现;从行政职务看,运去职务犯罪多发 生在一些掌握具体钱、物的一般工作人员之中,他们的行政职务、级 别一般不高,若出现
一、两个县处级干部犯罪,就视为“高官”。但 是,现在县处级职务犯罪却极为常见。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提高,一些新的犯罪行为方式会产生,侦查和查处面临的新问题将会更多,在法律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开展打击必然会受到影响。职务犯罪后果严重,还在于罪犯实施犯罪行为后,往往将犯罪所得挥霍一空或携款潜逃,使追赃款 工作无法进行。即使对其绳之以法,但国家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二)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 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 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案、徐才厚案就是典型。且从事公务的人员与非从事公务的人员往往相互勾结,共同犯罪。
(三)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 力。湛江走私案、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四)犯罪手段和工具日益科技化。随着信息技术、电子网络的 运用和普及,一些犯罪呈国际化、智能化,隐敞性、突发性等特点,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提高,一些新的犯罪行为方式将会产生,查处将更加同难。
(五)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国家工作人员中 “吃一点,用一点无关紧要”思想广为泛滥.在任何牡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国家干部行为规范的底线在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 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 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 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地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职务犯罪 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二、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 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机制方面的,而究其 根本原因则是权力的失控。土要的原因如下:
(一)思想信念动摇
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意味着什么?习近平有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在市场纾济的大潮中,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资金等,同时难免会使资产阶级生活万式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涌入国门,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金钱和物质占有欲,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文化带入执法领域中,为实现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便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究其根本原匿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想信念动摇,最终蜕变为社会的渣滓。
(二)特权思想严中 当前职务犯罪发生的罪根本原因是特权思想严重,从而使自己手 中的权力性质发生扭曲,特权思想有两种表现,一是在这些联务犯罪的干部中,往往拥有特权,以管人者的身份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耍特权的资本,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凌驾于法律之上。二是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 人民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忘记了“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公仆 为人民”的崇尚宗旨,忘记了干部的本色是为人民服务,价值观错位,人生观扭曲,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为已谋取私利,大肆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活动,从而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三)法制观念淡薄及存在侥幸心理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 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办事的干部 往往认为工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 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 兢业业对待每项具体工作。
被调查的犯罪嫌疑人都不是法盲,都懂得什么是犯罪,也知道犯 罪的后果但他门之所以明知故犯,一个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存侥幸。
职务犯罪的主体在利用职务犯罪时,往往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就 会使职务犯罪主体对犯罪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利用职务进行 犯罪不会被人发觉,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一些职务主体自然会 自我解除心理上对刑罚的恐惧,毫无顾忌地去实施各种职务犯罪.
(四)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
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 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领导干部的一岗双 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 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利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缺少深入检查;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借施。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启动预防机制,处理上又失之于宽。
(五)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 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见相互制约的作用。如在一些司法机关 中,存在刑讯逼供等严重违法行为,法规制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成了一纸空文。这些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也是监督制约机制没能正常运转的结果。
三、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环节,已经泛及 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 性,一贵重视与腐败斗争。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小可 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开展预防 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于是被动的预防。
打击是惩治职务犯罪的治标措施,预防才是治本之策。人们往往 关注打击职务犯罪而忽视预防工作。惩办渎职侵权犯罪令人解气,但 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以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 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预防职务犯罪本人认为应做好“四强”
(一)强化思想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依托,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 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和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政治 素质,牢固树立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勤政廉洁、甘当公仆的思想观念;克服特权思想,增强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
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般、都是思想先腐败”。徐才厚、***、***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青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求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 及新闻单位,文化艺术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
(二)强化法制建设
必颂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惩戒、监督等方而的法规,比如建立《国家公务员监督法》、《预防职务犯罪法》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规体系,使预防职务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职务犯罪高发期,治乱要用重典,所制订的法观要加大惩罚的力度,量纪量刑要从重,要增加职务犯罪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政治和经济上要给予职务犯罪分子沉重打击,使其在党内无藏身之地。另一方面要克服执法中的“软骨病”,排除各种干扰,刚正不阿执法。要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以及贪脏枉法的职务犯罪问题发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只要违法的都要依法严惩,以震慑职务犯罪分子。
(三)强化干部制度建设
一是抓住当前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政府职能的 转变,精简机构,实行政企分开,防止枝钱交易。是进一步推进干 部制度改革。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领 导干部。在党政机关普遍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崩,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和民主讨论干部等制度。要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对选拔任用干部中违反干部政策,造成失误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三 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福利利分配方式。对领导干部的褔利待遇要由“实物化”改为“货币化”,尽可能实行领导干部住房、工作用车、出差食宿标准纳入其工资褔利中,取消福利性的实物分房和公款接待,从根本上杜绝领导干部在住房方面谋私和坐超标车、公车变私车、屡屡更换新车以及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四是要绝对保证国家机器“吃皇粮”,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及其他所有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执收执罚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铲除职务犯罪现象产生的土壤。五是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等各类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增加行政办事的透明度,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增加用权行为的透明度,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行动”,根治“黑箱”伯”。此外还要大山推行政府采购和会计委派等制度。总之,要通过改垃,努力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适应的方法,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
(四)强化监督机制
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 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杈力必 然走向腐败。应该肯定,我们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不少党内监督的好 制度和经验.但是,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 的监督体系,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对掌握各级和各部门单位最高权力的党政“一把手”,由谁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 督没有明确的规定,更缺乏经常有效的具体监督措施,导致对他们的 监督“失控”,进法违纪的比例上升。针对这些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 问题,应从七个方面强化监督机制的建设:一是强化党内监督。要通 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 民主评议制度等,强化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二是强化权力 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 的权力中,监督权是最重要的一种。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人会及 其常委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的法律监督和工 作监督的作用。三是强化行政监督,主要是要扩大监察机关的权限,例如,给予监察机关查阅、查封银行存款权、停职检查权、奖励权,以及开除的处分权等。同时要完善行政监察管理体系,使之能相对独 立行使监察权。此外,还要加强行政监察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训练有 素,懂政策、法律和技术的监察队伍。四是强化经济监督。这方面的监督主要是指国家授权经济监督职能的专门机关和其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按照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纪律对一切机关、团体、企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国家公务人员的经济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这是防止贪污、贿赂、挥霍浪费等职务犯罪现象的重要手段。特别要 加强财务监督制度,用法律制度保证财会人员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受监督对象支配,依法独立行使经济监督权,抓好对本单位本部门执行财会制度情况的监督。五是强化民主监督。重点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协机关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围绕反腐倡廉,积极抓好民主监督。六是强化群众监督。要明确便于群众对权利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监督的方 法,同时要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七是强化舆论监督。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尝试给予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调查权、评论权、曝光权,使之不失为制约职务犯罪的锐利武器。
综上所逆,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工作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预防工作的整体效能。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立足于履行检察职能,紧紧围绕检察职权,不搞越权预防,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和系统预防、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防止在工作中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分工和定位,更不能“种了别人的地,忘了自己的田”。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手段,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敢于坚持不懈地同腐败问题作长期而坚决的斗争,才能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1、武田:《预防犯罪的庇佑之路》[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2、樊风林 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 [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3、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4年6月
第五篇:吉水县井冈蜜柚营养现状及施肥对策
吉水县井冈蜜柚营养现状及施肥对策
井冈蜜柚是吉安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一项特色主导产业,并于2010年被财政部、农业部列入了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给予扶持。吉水县地处吉泰盆地中心,是井冈 蜜柚的重要种植区,在其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过程中,土肥水管理往往会出现许多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笔者根据多年观察到的各种不同发病症状,结合2010年对 柚园土检测出的多种营养元素含量结果,逐一进行丰缺状况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施肥对策,供参考。
1井冈蜜柚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
吉水县井冈蜜柚产业基地主要以白水镇为主,围绕白水垦殖场一分场和三分场建立起来的千亩标准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蜜柚发展。2010年 8月份,吉水县土肥站土壤检测中心通过对当年采集的30个柚园土样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以上指标30个土样全检)以及各种中、微量 元素(均按20%比例检测6个土样)进行了检测,具体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及适量范围参照标准见表。各种营养元素丰缺状况分析
2.1大量元素
2.1.1氮:从检测出的30个土样碱解氮情况来看,最高的为136.83 mg/kg,最低的仅为34.09 mg/kg,平均值为78.63 mg/kg,均处于中等或缺乏状况,说明氮素营养不足。平时观察也发现,许多柚树在开花后由于氮素营养跟不上,花卉苗木叶片均匀黄化现象较明显,部分柚树还出现早 衰现象,花少果小且易脱落。因此建议适当增施氮肥,并且多花多果的树适量多施。
2.1.2磷:30个土样中,有效磷含量最高为34.95 mg/kg,最低为7.55 mg/kg,平均为23.76 mg/kg,大部分处于中等或丰富状况,说明磷素基本不缺。只有部分柚树老叶叶色暗绿或灰绿,没有光泽,有潜在缺磷表现。由于磷在植株体内移动性较强,生 长初期吸收的磷在作物一生中能反复使用,因而磷肥强调作基肥早施,并且最好与有机肥混合后分层施用。
2.1.3钾:30个土样中,速效钾最高114.32 mg/kg,最低20.57 mg/kg,平均50.35 mg/kg,基本处于缺乏状况。在柚园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老叶尖端和边缘呈黄色或红褐色,且叶面形成白色斑点,沿中脉有横的皱褶等缺钾症状。由于钾素营养 在早期比较敏感,且钾作基肥可供蜜柚一生需要,故应早施,并适当深施在根系分布密集的范围内,作追肥则宜早不宜迟。
2.2有机质
在发展果业生产中,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广开肥源,并以有机肥为主的基本原则,适量充足的有机质能起到提供柚树所需的多种养分,增强土壤保水保 肥能力,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等许多作用。从已检测的30个土样平均含量来看,有机质明显处于缺乏状况,一些柚园由于有机肥施用连年下 降,甚至不施,致使土壤越来越贫瘠,柚果产量和品质也随着下降,故应大力积制有机肥。
2.3 pH值
由于吉水县土壤大部分由红壤发育而来,pH值一般为酸性,检测出的酸碱度也印证了这一点,且明显偏酸,因此在冬季埋肥时,应加入适量石灰,既可中和土壤酸性,消除有机酸及活性铁、铝离子的毒害,又能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可减轻病虫为害。
2.4 微量元素
2.4.1硼:从检测的6个土样可以看出,大部分柚园都明显缺硼,有效硼平均含量只有0.23 mg/kg,明显低于0.5~1 mg/kg的适量标准。果农反映一些柚果所患的“硬化病”即因缺硼引起;缺硼严重时,柚果皮有白斑或下陷黑斑,还有瘤状突起,并伴有赤褐色流胶。但如果每 株蜜柚施硼砂100g以上,则往往会发生硼中毒。建议在新梢叶展开,大部分花开的花蕾期以及谢花后的幼果初期即定果期,用0.1%~0.2%硼砂各喷1次 即可。若穴施则应注意匀施,以免局部浓度过高产生毒害;可与氮、磷混施。硼肥有一定后效,肥力可持续3~5年。
2.4.2锌:从检测数值来看,锌含量为3.14 mg/kg,处于适量偏低水平,能够满足蜜柚生长的需求,可以不施。针对个别新叶褪绿,叶片直立,叶肉黄斑(也即“斑叶病”)的柚株,667m2用0.75 kg硫酸锌(含锌量24%)作基肥施用即可。
2.4.3锰:检测结果有效锰含量最高仅为67.32 mg/kg,最低只有4.40 mg/kg,平均为42.29 mg/kg,明显处于缺乏甚至极度缺乏状态。其典型病叶是在网状叶脉间呈现浅绿色的组织(缺铁仅叶脉呈绿色网纹,但缺锰网纹更粗)。建议667m2用硫酸 锰(含锰量为26%~28%)1~3kg作基肥,或用0.1%浓度作追肥。
2.4.4铁:检测出的6个土样的有效铁含量除一个略低于20 mg/kg的临界值外,其它都处于适量范围,因此基本可以不施。建议仅对顶部幼叶失绿并变白,且叶脉呈明显绿色网纹状的病树,用0.2%~0.5%的硫酸 亚铁溶液叶面喷施,喷施不方便时,也可用0.75%硫酸亚铁溶液缓缓注入树干。
2.4.5铜:检测的土样均不缺乏铜素,可以不施。
2.5 中量元素
2.5.1钙:一般酸性土壤含钙量低,加之雨水的淋溶作用,代换性盐基钙离子易被流失,故往往造成缺钙,检测到的6个交换性钙含量基本在临界值上下,说明土壤潜在性缺钙,可通过施用石灰来补充钙素。
2.5.2镁:镁在酸性土壤上比钙更容易被流失,检测到的交换性镁平均含量只有13.6 mg/kg,远远低于80 mg/kg的临界值。在柚园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结果老母枝上的叶片整叶变黄或发亮,而叶片尖端和基部呈倒三角“A”形暗绿色,即因缺镁所致。施用钙镁磷肥可 以同时弥补钙和镁的缺失。
2.5.3硫:有效硫含量接近丰富状况,可不用再施。井冈蜜柚科学配方施肥
3.1 科学施肥,合理确定施肥量
柚园施肥应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通过开展秸秆堆沤或翻埋、果园生草、培土覆盖、施用沼肥等措施,广开肥源,培肥园土;以及合理配方施肥,有针对性的补施中、微量元素,适时适量分期分批施肥,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目的。
年施肥量以产果1000kg需纯氮13kg为基础,按667m2产蜜柚2500~3000kg来计算,则每年667m2施纯氮 30~40kg。再按N:P2O5:K2O﹦1:0.35~0.5:0.8的配比来换算,折每年667m2施纯磷12~20kg、纯钾20~30kg。
3.2 全年施肥4次
第1次为产后肥与基肥:一般在12月中旬前结合深翻扩穴改土进行。具体方法为: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向外挖环状或放射状沟,沟长 1~1.5m、宽0.5~0.6m、深0.4~0.6m。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改土材料因地制宜,杂草、稿秆、绿肥、垃圾、堆厩肥、塘泥等均可,按每m3 沟需有机肥50~100kg、枯饼1~3kg、钙镁磷肥1~2kg、石灰0.5kg、尿素和钾肥各0.5kg左右备料。或按667m2备足有机肥 2000kg,全年氮肥的35%~40%、磷肥的60%及钾肥的30%。压埋有机肥一般分3~4层为宜,最下一层放鲜草或稿秆,然后撒入石灰,再填一层混 有石灰的表土10cm;接着放第2层绿肥,加入饼肥、磷肥和少量石灰,覆土10cm左右;第3层放腐熟有机物如猪牛栏粪等,加入尿素和钾肥,并回填心土。每层厚度最好不超过15cm,肥料上粗下精,最后填土应高出地面20cm,以备肥料腐熟时下沉。另外改土时应注意:①尽可能少伤大根,伤根愈大愈难恢 复;②开沟应露须根;③根系不要在外暴露太久,以免萎蔫死亡;④逢雨天应排水,以免积水烂根。
第2次为萌芽肥,又叫促花肥:在翌年蕾前的2月中旬进行。以氮肥为主(占全年氮肥的30%~40%),配施35%~40%的磷肥及30%左右的钾肥(均为全年肥量)。
第3次为保果肥:在5月中旬谢花时进行。由于开花消耗了大量营养,此时若营养不继,极易落果。建议以速效氮肥为主(占全年的5%~20%),配施一定量的钾肥(占全年的10%),并要看树施肥,树势旺则少施或不施。
第4次为促梢壮果肥:秋梢是下年主要的结果母枝,促进秋梢大量整齐萌发是获得持续丰产的关键措施;此时又是果实迅速膨大时期,挂果多则会抑制 秋梢生长,故这次肥很重要。多在7月中旬进行,以氮(占全年的15%~20%)、钾(占全年的30%)为主,配施磷肥(占全年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