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范文模版]

时间:2020-11-10 07:2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范文模版]》。

第一篇: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范文模版]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盗传必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形象 B.主题 C.空间 2.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 B.直觉性 C.弥漫性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 4.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 B.设计 C.临摹 5.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A.“概念画”期 B.成熟期 C.形象期 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 B.绘画 C.色彩 7.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A.弗兰兹·西泽克 B.皮亚杰 C.福禄倍尔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 B.讲述 C.临摹 9.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因意选材 10.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1.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12.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1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主动性。

14.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15.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18.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

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19.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答: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共30分)20.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答: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物开始,如欣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随机的或专门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展示各种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专设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随时观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第二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2.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3.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4.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为此,加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循环”的方法,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技

1.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A)。A.蔡元培 B.陈鹤琴 C.张雪门

2.1927年,(B)先生在陈鹤琴等人的帮助下创办了中国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

子矶幼稚园,采取了一些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进行艺术教育活动。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B)。A.概念期 B.写实期 C.写生期

4.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C)。A.形象 B.主题 C.空间

5.(A)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A.天赋说 B.生理机能说 C.刺激反应说

6.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C)的表现。A.双轴阶段 . B.单轴阶段 C.前轴阶段

7.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C)、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 B.设计 C.临摹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C)原则和实践性原则。A.实用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9.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A),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

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A.审美心理 B.创造心理 C.制作心理

10.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B)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A.原创性 B.实用性 C.活泼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1.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2.幼儿命题画的三个条件?

2.一是要有直接的(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亲身感受的)或间接的(幼儿在电影、电视、图书上看到过的)生活经历;

二是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3.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3.①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②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③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④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4.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4.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四、论述题(共30分)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要作哪些准备?又透过哪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要点描述:

(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并能不断学习,富有挑战冒险的精神,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3)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

(4)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

透过下列四个层次进行教学:(1)感觉的层次。(2)智慧的层次。(3)表现的层次。(4)创造性的层次。

第三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写生画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教育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3.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4.阿恩海姆以格式塔_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5.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 B.陶行知C.康有为 2.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B)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A.蒙台梭利 B.福禄倍尔C.冈仓觉

3.(A)是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A.形式分析 B.描述C.解释

4.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临摹画、写生画、(A)、意愿画和装饰画。A.命题画 B.创作厩 C想象画

5.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B)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A.直折线 B.垂直线C.衄直线

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A.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C.游戏阶段

7.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C)。

A.油画棒 B.蜡笔C.毛笔

8.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A)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A.潘元石 B.潘公凯 C.潘元丰

9.(C)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A.2-3岁 B.3-4岁C.4-5岁

10.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A.听知觉 B.触知觉 C.视知觉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为哪几种类型?

1·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自己认为很成功,主动请别人看自己的作品,并讲解作品的含义;能慷慨地将作品赠人。

第二,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但不主动展示,听到别人的称赞感到愉快,希望保留作品。第三,认为不太成功,接受别人的看法,希望将作品交给老师。

第四,感到沮丧,对别人的反应无动于衷或抵触,对作品去向不关心或毁掉作品。

2.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2.①引导儿童进一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如蜡笔水粉画、水墨画等),体验绘画的快乐。②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

③引导儿童学习认识12种颜色并学会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较丰富的颜色作画,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色的兴趣。

④引入写生画,使儿童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⑤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

3.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3.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

4.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4.-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a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四、论述题(共30分)

什么是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影响? 要点描述:

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篇: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A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J

1.科学教育

2.小实验

3.时代性要求

4.科学教育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____》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 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

一、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一-------------要求而设计的。

6.一-------------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一。

8.一--------------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

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

A.非正式量具测量B.正式量具测量

C.观察测量D.普通测量

6.“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

A.2~3岁B.3●4岁

C.4~5岁D.5~6岁

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

A.科学性、启蒙性和系统性

B.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和时代性

C.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和地方性

D.科学性、启蒙性、系统性、时代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8.用于科学教育的文艺作品范围很广,主要有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属于艺术作品的是()。

A.图片B.歌曲

C.谜语D.科普画册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

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B.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天然资源

C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组织资源

D.组织资源、人文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

10.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不包括()。

A.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B.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

3.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4.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五、设计题(共22分)

请用设计一份以《会变色的青蛙》为主题的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并对其中方法的设计进行说明。

试卷代号:25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

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幼稚园的自然

2.科学玩具类

3.单元目标

4.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5.整合性

6.自然角

7.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

9.潜移默化性

10.生活背景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D2.D3.D4.A5.A

6.D7.D8.C9.A10.D

四、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

(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

(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2.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3.(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促进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

4.(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I(5)材料的层次性。

五、设计题(共22分)

1.格式正确(2分)。

2.目标(4分)、内容(4分)、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4分)、过程(4分)。

3.目标设计的理由(4分):

(1)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2)确定合适的目标。

第五篇:最新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72)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7.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0

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B.事物的本质

C.社会的需要

D.科学自身的需要

38.美国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于19世纪70年代发表名著(),阐述了人类历史变迁分为蒙味、野

蛮、文明三个时期,被称为早期人类学的进化论学派。

A.《古代社会》

B.《原始文化》

C.《金枝》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9.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0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40.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o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41.支配了

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两大

思潮

42.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

A.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B.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C.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D.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

二、名词解释

1.人文社会科学

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2.全球问题

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

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

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

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经济自由主义

是与国家干预主义并列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两大经济思潮之一。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

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

5.社会科学

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6.时代主题

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的聚焦点,是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7.人文主义

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

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8.终身教育论

终身教育论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如何适应人的终身发展需求。它的主要内容是:(1)全程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2)全域教育,即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遍布于全社会;(3)全民教育,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等;(4)全面教育,强调人的全

而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9.人文科学:

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木质、价值和发

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10.语言学:

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内部结构、功能和发展,揭示语言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11.接受美学:

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

文艺学一一美学思潮。

12.语言与言语:

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语言符粤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话语。前者是社会的、主要的,后者是个人的、从属的。

三、简答题

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答:一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5分)

二是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5分)

三是日益尖锐的当代全球问题。

(5分)

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潮是什么?

答:尽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种流派纷繁复杂,但基本上属于两大经济思潮:

一是经济自由主义。

它发端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

位的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要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

全的自由o

(8分)

二是国家干预主义。

它的理论源头是16世纪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乃

社会财富的源泉,强调在国家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从20世纪30年代起,发展出了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并开始占主导地位。(7分)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机理是什么?

答:(1)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4分)

(2)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3分)

(3)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式,是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3分)

4.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有哪些变革?

答:(1)“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失去其统治地位;(3分)

(2)

传统的“政治史”模式被打破;(3分)

(3)

现代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的张扬;(2分)

(4)

历史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2分)

5.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被视为现代语言学的正式开端,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1)

语言是符号系统:它的各种成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系统具有自己特有的内在秩序或内在规律。(3分)

(2)

区分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系统,言语则是实际的话语。(3分)

(3)

区分历时态与共时态:索绪尔侧重强调共时态的研究,以充分揭示语言的结构。(2分)

(4)

区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深层系统是由社会因素构成的,表层系统则是个人的言语表达,语言

学应着重研究深层系统。(2分)

6.20世纪世界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对创作主体艺术思维及心理的深入开掘,(4分)

(2)

对文艺作品形式的重新认识;(4分)

(3)

对文艺接受问题的注重;(4分)

(4)

对文艺与社会一文化系统关系的进一步思考。(3分)

7.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的主要变革有哪些?

答:一是从古代走向现代;(4分)二是从“异文化”研究到“本文化”研究;(4分)三是从半封闭研

究到开放性研究}

(4分)四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人类学影响增大。(3分)

8.终身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全程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程。

(4分)

(2)

全域教育。即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4分)

(3)

全民教育。它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扫盲以及消除男女教育差异,目的是使人受教育的机会平

等。(4分)

(4)

全而教育。终身教育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

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3分)

9.中国当代文艺研究的重要进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构建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充分认识文艺的审美特性;(3分)

(2)在肯定反映论的前提下,以价值论为补充,以主体论为中心构筑新的理论体系;(3分)

(3)

文艺新学科建设受到重视;(2分)

(4)

文艺学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2分)

10.20世纪下半叶现代心理学的三股新潮是什么?

答:一是在认识理论领域中,认知心理学取得重要进展;(4分)

二是在人格理论领域中,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3分)

三是在情绪理论领域中,情绪心理学提出了新的假说。

(3分)

11.现代初等教育为什么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

答:现代初等教育之所以需要跨学科的系统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木性即其广泛性和多质性决定的;(4分)其次是由初等教育而临新的时代课题决定的;(3分)最后,这也是推进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的需要。(3分)

四、论述题

.当前世界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尤其最近

我国关于高考不再分文理科的热议更加强化了这一思潮。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答:(1)教育是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深受科学文化思潮发展的直接影响。人类

科学的发展,总是沿着较低水平的综合向较为精细的分化,再由分化向较高水平的综合螺旋式路线前进。

有分化才有综合,有较高水平的综合才有较高水平的分化o

20世纪下半叶,综合发展逐步成为人文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自觉追求。“打破学科孤立发展的围城”、“不要让一个专业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理论的力量在于综合,在于协同运用”的呼声日益强烈;研究骨干通才化;研究人员群体化:出现了文

一文沟通,理一理沟通,文一理沟通,共同创造一个综合性的大科学体系的现实可能性。当前的世界和中

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文理综合。

这正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综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产物。(8分)

(2)

教育观念和科学文化思潮;说到底,都是社会实践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文理综合的教育观念

和倡导综合发展的科学文化思潮,同样反映了

20世纪下半叶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所谓新的社会实践的需求,就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所谓新的时代精神的召

唤,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召唤。新的世纪,要求人类走出白然科技“指数增长”而人文精神失落的“半

个人的时代”;要求白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盟、交融;要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改变重理轻文、重

“智”轻“情气重知识技能轻态度方法、重分析轻综合、重物质追求轻精神价值的培养“半个人”的倾

向。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与科学综合发展趋

势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更为深刻地认识教学改革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8分)

(3)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4分)

2.试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当代人文社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4分)

第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4分)

第三,在主要思维方式方面,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3分)

第四,从社会实践功能看,出现了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3分)

第五,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3分)

(本题要求具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占3分)

3.试以某一具体学科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答:比如管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就相当典型地反映了这个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1)

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典型地反映了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

用日趋明显”的鲜明特点。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管理和科学技术被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在十

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苏联,列宁把管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困难、最能收效的中心任务。应运而生

并对社会实践发挥了能动作用的管理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大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7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管理者和管理学家之外,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哲学等学科的专家也纷纷介入,从各自的背景,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研究同一个对象——对人、事、物等组成的物质一社会一文化系统进行自觉控制的行为和过程,以至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并

发展成为跨科学部类、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学科群一一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可以说,管

理学的发展,是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形成了多科性、综合性庞大体系这一总

体发展特点的缩影。(7分)

第三,管理学的发展,从根本上说,体现了对人的认识的深化。管理学研究的焦点,从自然人、机器

人,到“经济人”,到“社会人”,到“复杂人”,到“信息人”,标志着管理科学几度飞跃。这一发展

轨迹,充分反映了

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总体特点: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前所未

有的广泛关注。(6分)

4.有位学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座大城市里,有位小姑娘依靠父母亲艰苦的努力,好

不容易跨学区进入了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小姑娘高兴极了,开学前三天,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开学以

后头几天,小姑娘天天在家里的饭桌上说学校这样好那样好。可是,就在开学第一周的周末,小姑娘回家

后突然嚷着下星期再也不去上学了。父母亲不知所措,急着追问缘由。小姑娘哭着说:今天,整整一天,班主任老师没有看我一眼,连一眼也没有看啊!

有位小学校长讲述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小学生期中考试数学只得了

58分,在教师办公室呆着

不肯回家。他对老师说,分数单上挂红灯笼,妈妈是不准让我进家门的。看看老师不作声,又说:老师,这次能不能先借给我2分呢?下次再考,我一定还上这2分。数学老师想了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到了下一次考试,孩子有明显进步,还了

2分,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孩子的成绩列入了班级的中上游。

试就这两件事,谈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这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涉及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

第一,小学生期待的是关心、爱护和理解(两例皆然)。(7分)

第二,教师的行为态度,小到课内外射向学生的视线的分配(第一例),大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和对学生发展的预期(第二例),都在小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消极(第一例)或积极(第二例)的影响。

(7分)

第三,家长过度的期望和呵护(第一例),或者是简单粗暴(第二例),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消极

影响(第一例中,在过度的呵护之下长大的、具有某种优越感的“小太阳”,心理上经不住也许只是短暂的偶然的挫折;第二例中,孩子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着阴影一一可喜的是,这个孩子能尝

试与命运抗争)。(7分)

如做进一步思索,在这类案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教育心理都有特定着的社会心理背景。为什么

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呢?这可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进行讨论。(5分)

而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一点心理学,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理解和疏导,给家长提出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建议,向社会作积极宣传,实在是十分重要的。(4分)

下载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6)[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