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推荐5篇)

时间:2020-10-07 21: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

第一篇: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

XX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多方位促进贫困村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在培育发展“牛羊菜果药”五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对现有扶贫产业覆盖不到位或作用发挥不充分的贫困户,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的要求,积极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户(含已脱贫但未享受扶持政策的贫困户以及新认定的建档立卡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小产业(以下简称“五小”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努力构建以五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扶贫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农户主体,政府引导。以贫困户投资投劳为主,采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类型、适度规模的“五小”产业发展。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在充分考虑劳动力和产业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空闲场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商则商。

(三)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引导贫困户发展具有我县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的“五小”产业产品,加强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发展重点 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和贫困户的自身条件,重点扶持发展以下“五小”产业。

(一)小庭院。利用贫困村和贫困户空闲场地、庭院和棚舍等,发展蔬菜、瓜果、草莓、中药材、食用菌及花卉苗木、经济林、园艺盆景等庭院经济。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卫健局、果业局;

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落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二)小家禽。利用贫困户闲置房屋和空闲场地,养殖鸡、鸭、鸽、兔、蜜蜂等小家禽,支持林缘地区贫困户在林下围网散养鸡、鸭,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建小型养殖场、池塘,养殖家禽及水产品。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

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落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三)小手工。利用贫困村已有扶贫车间和空闲场地及贫困户闲置房屋,鼓励制作香包、皮影、剪纸、刺绣、十字绣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加工草编、刺绣、缝纫、剪纸、鞋垫、凉鞋、布鞋等手工艺品。

(牵头单位:县人社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妇联;

落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四)小买卖。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开设小超市、小卖部,开办网店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特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品。

(牵头单位:县商务局;

配合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落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五)小作坊。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建立小作坊,进行农产品(面粉、食用油等)、食品(馒头、面条、糕点、凉粉、面皮、豆腐、粉条、醋等)加工。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

配合单位:县商务局;

落实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四、扶持标准(一)小庭院扶持标准。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大行动工作,在庄前屋后、空闲场地、庭院和棚舍等发展庭院经济。

1.果蔬种植,推荐种植西甜瓜、草莓、茄子、黄瓜、辣椒、番茄及叶菜类等品种,面积达到100㎡以上,四周建有栅栏;

在闲置的房屋内栽培食用菌200袋以上,配备必要的加温、补湿、补光、遮阳设备,管理精细,能正常出菇,经县农业农村局认定验收合格后,每户扶持1000元。

2.园艺花卉,推荐贫困户在庄前屋后、空闲场地、庭院和棚舍种植草本或木本具有药用及观赏价值的园艺花卉,如牡丹、芍药、金银花、连翘、药用菊花等,面积达到200㎡以上,数量在300株以上(含300株),修建整齐,布局合理,四周建有栅栏,经县农业农村局、县卫健局、认定验收合格后,每户扶持1000元。

3.经济林果,栽植树种:樱桃、品种桃、梨、李子、葡萄、小甜果。要求单一树种达到20株以上,四周建有栅栏,布局合理,栽植规范,密度适中,管理到位。经县林草局、果业局验收达到以上标准的,每个树种每户补助500元,两个树种及以上每户补助1000元。(坚果类属林草局、浆果类属果业局)(二)小家禽扶持标准。

以远离生活区、水源地及保护环境为前提,必须符合美丽家园建设标准。

1.养殖育成鸡、鹅、鸽、兔等小家禽数量达到10-200只,定期做好防疫,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无环境污染。养殖形式有三种,一是设施养殖,在屋后笼养或者院外圈舍养殖;

二是林下养殖,必须用2m以上的铁丝网围起来,便于管理;

三是利用废弃的旧庄基或旧房屋养殖。经县农业农村局认定后,每户扶持1000元。

2.土蜂养殖数量达到2箱以上,每箱4匹,经营人员通过培训,经县农业农村局认定后,每户扶持1000元。

3.在院外圈舍或废旧庄基养殖育成鹌鹑数量达到200只以上,定期做好防疫,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无环境污染,经县农业农村局认定后,每户扶持1000元。

4.小型养殖场(养殖大户),鸡、鹅、鸽、兔养殖数量在200-500只、土蜂养殖在10-20箱、鹌鹑养殖在2000-4000只,远离生活区、水源地,符合乡村整体规划、美丽家园建设标准和环保要求。经县农业农村局认定后,每户扶持3000元。

(三)小手工扶持标准。

既可在贫困户家中制作,也可利用扶贫车间或香包公司加工。

1.加工小型香包、皮影、剪纸、刺绣,加工成本在2-10元,年加工量达到800件以上,每户扶持2000元;

2.加工中型香包、刺绣、草编、鞋垫、凉鞋、布鞋等,加工成本在10-30元,年加工量达到100件以上的,每户扶持3000元;

3.加工大型手工工艺品十字绣、装框刺绣、装框画等,加工成本在300-1000元,年加工量达到10件以上,每户扶持5000元。

以上作品要求纯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创意新颖,自产自销,或与香包刺绣公司、扶贫车间签订收购营销合同,经人社局、县文广旅游局、妇联联合认定后进行扶持。

(四)小买卖扶持标准。

1.商店(小超市):以每个经营店按实际投入成本(房租、装修、设备购置等经营必须性支出项目)进行核定,投资达到0.5万元以上,符合行业评定标准且能产生赢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且在有效期内;

②有明显的标识门牌,固定的经营场所,且实际面积必须在30㎡以上;

③连续经营时间在3个月以上,且经营状况良好,能产生赢利(须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经县商务局认定,每户扶持3000元。

2.电商网店(实体):以每个经营店实际投入成本(装修、设备购置、产品展示等经营必须性支出项目)进行核定,投资达到1万元以上,符合行业评定标准且能产生赢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营业执照等),且在有效期内;

②有明显的标识门牌,固定的经营场所;

③至少1台电脑,1名熟悉电子商务营销业务的从业者;

④有电子商务网店,开展线上代购、代销业务,且可查询交易记录。(须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经县商务局认定,每户扶持5000元。

(五)小作坊扶持标准。

1.加工面粉、食用油等,以每个经营点按实际投入成本(经营设备购置等经营必须性支出项目)进行核定,投资达到1.5万元以上,符合行业评定标准且能产生赢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营业执照、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等),且在有效期内;

②有明显的标识门牌,固定的经营场所,且实际面积必须在30㎡以上;

③连续经营时间在3个月以上,且经营状况良好,能产生赢利(须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经县市场监管局认定,每户扶持5000元。

2.加工馒头、面条、凉粉、面皮、豆腐、粉条等,以每个经营店实际投入成本(设备购置等经营必须性支出项目)进行核定,投资达到3000元以上,符合行业评定标准且能产生赢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健康证、营业执照、食品加工小作坊登记证),且在有效期内;

②固定的经营场所,稳定经营3个月以上(须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经县市场监管局认定,每户扶持2000元。

五、扶持方式 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对完成投资、运营正常且产生良好收益的兑付扶持资金。

六、扶持流程 采取自下而上申报,由乡村干部、帮扶干部入户宣传动员,指导贫困户提出计划和申请,乡村审核公示推荐,各产业部门认定,县农业农村局审核备案后通过“一折统”直接兑付给贫困户。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号前所有报表按附表要求由乡镇报相关部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将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县上将建立“五小”产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分管领导召集,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扶贫办、县卫健局、县果业局、县政府金融办、县林草局、县妇联等部门为成员,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五小”产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建议。要采取差异化扶持政策,逐步建立以户为单元,行业部门全程指导,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各类社会帮扶力量共同参与的帮扶体系。

(二)科学选择项目。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五小”产业扶持项目菜单,明确扶持范围、对象及标准,统一交由县脱贫领导小组审核印发。县直相关部门要注重宣传引导,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平台,加大对发展“五小”产业的宣传,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信心,同时,要积极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确保产业扶贫取得更大实效。

(三)加大资金扶持。充分利用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将扶持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作坊产业资金纳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持范围,每户最高不超过1万元,可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扶持。对贫困户发展小买卖产业的可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进行扶持。“五小”产业扶持政策与其他扶贫政策可同时享受。各级财政、扶贫、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五小”产业扶持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安全,发挥应有效益。对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中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滞留、挤占、挪用贪污的严格依纪依法处理。

(四)抓好示范引导。积极发现和培育“五小”产业乡土能人、经营大户,发挥其示范带动和榜样引领作用。健全完善贫困户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注重“五小”产业与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的对接。根据贫困户意愿和市场需求,通过定向式、订单式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加强“五小”产业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经营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指导,引导从业者规范经营、诚实守信。

(五)加强指导服务。各相关部门要全力做好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等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要对贫困户发展“小庭院”和“小家禽”产业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县人社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要对贫困户发展“小手工”产业提供政策扶持和宣传推介;

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对贫困户发展“小买卖”和“小作坊”产业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可划定临时经营区域、时段进行规范经营。同时,县市场监管局对需要申请登记的“五小”产业提供便利服务,从事食品等经营类的,可在确保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审批条件、简化办理手续,支持“五小”产业产品上市销售。金融、保险部门要加大对符合条件“五小”产业的信贷支持及投保理赔,让贫困户增收更保险。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力抓好“五小”产业落实工作。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工作队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围绕生产、加工、贮藏、运销等关键环节,从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健全完善乡村电商服务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解决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缺资金、缺技术等问题,提高“五小”产业综合效益。

(六)加强工作调度。“五小”产业各牵头单位要建立“五小”产业发展进展季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制定扶持办法、落实扶持措施、加强扶持资金管理、扶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规模数量、工作经验做法及问题建议等情况,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连同《“五小”产业扶持发展情况季度报表》报送县农业农村局;

年底报送工作总结。

附件:1.XX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扶持菜单 2.乡镇“五小”产业扶持发展情况季度报表 3.XX县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奖补项目申报验收表 4.XX县“五小”产业到户奖补兑付花名表 附件1 XX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扶持菜单 序号 项目 类型 项目名称 产业规模 扶持标准(元/户)行业部门 认定验收标准 1 小 庭 院 果蔬(西甜瓜、草莓、茄子、黄瓜、辣椒、番茄、食用菌等)100㎡以上/ 200袋以上 1000 农业农村局 西甜瓜、草莓、茄子、黄瓜、辣椒、番茄等种植面积达到100㎡以上,四周建有栅栏;

闲置的房屋内栽培食用菌200袋以上,配备必要的加温、补湿、补光、遮阳设备,管理精细,能正常出菇。园艺花卉(牡丹、芍药、金银花等)300株以上(含300)1000 农业农村局 种植多年生具有药用及观赏价值的品种,面积达到100㎡以上,数量300株以上,修剪整齐,布局合理,四周建有栅栏。经济林果(樱桃、品种桃、梨、李子、葡萄、小甜果)栽植20株以上(含20棵)1000 林业和草原局、果业局 栽植15株以上,四周建有栅栏,栽植规范,修剪整齐,布局合理。坚果类属林草局,浆果类属果业局。小 家 禽 鸡、鸭、鹅、鸽、兔、鹌鹑、土蜂 鸡、鸭、鹅、鸽、兔养殖10只-200只;

鹌鹑200只以上;

土蜂2箱以上 1000 农业农村局 鸡、鸭、鹅、鸽、兔等小家禽(3月龄以上),必须养殖“育成期”数量达到10只以上,定期做好防疫,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养殖形式有三种,一是设施养殖,在屋后笼养或者院外圈舍养殖;

二是林下养殖,必须用2m以上的铁丝网围起来,便于管理;

三是利用废弃的旧庄基或旧房屋养殖。土蜂养殖数量达到4箱以上,每箱4匹。在院外圈舍或废旧庄基养殖“育成期”鹌鹑数量达到200只以上,定期做好防疫,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无环境污染。小型养殖场(合作社)200-500只(鸡、鹅、鸽、兔)、10-20箱(土蜂)2000-4000只(鹌鹑)3000 远离生活区、水源地,符合乡村整体规划、美丽家园建设标准和环保要求。小 买 卖 商店(小超市)经营场所30㎡ 以上 3000 商务局 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且在有效期内;

②有明显的标识门牌,固定的经营场所,;

③连续经营时间在3个月以上,且经营状况良好,能产生赢利(须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电商网店(实体)经营场所15㎡ 以上 5000 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营业执照等),且在有效期内;

②有明显的标识门牌,固定的经营场所;

③至少1台电脑,1名熟悉电子商务营销业务的从业者;

④有电子商务网店,开展线上代购、代销业务,须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且可查询交易记录。小 手 工 加工香包、皮影、剪纸、刺绣、草编、鞋垫、凉鞋、布鞋、十字绣、装框画等 小型手工800件/年;

中型手工100件/年;

大型手工10件/年。

2000-5000 人社局、文体广电旅游局、妇联 小型手工艺品成本为2-10元/件;

中型手工艺品成本为10-30元/件;

大型手工工艺品成本为300-1000元/件。纯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创意新颖,自产自销,或与香包刺绣公司、扶贫车间签订收购营销合同。小 作 坊 面粉、食用油加工 经营场所30㎡ 以上 5000 市场监管局 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且在有效期内;

②有明显的标识门牌,固定的经营场所,且实际面积必须在30㎡以上;

③连续经营时间在3个月以上,且经营状况良好,能产生赢利(需乡镇出具证明)。馒头、面条、饺子、包子、糕点、凉粉、凉皮、豆腐加工 经营场所15㎡ 以上 2000 ①所属经营类项目的证照齐全(健康证、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等),且在有效期内;

②固定的经营场所,稳定经营3个月以上(需乡镇出具证明)。

附件2  乡镇“五小”产业扶持发展情况季度报表 乡镇:(盖章)填报时间: 填报人员:联系电话:

序号 小产业 类型 本季度扶持发展的“五小”产业数量(个/处)本季度扶持落实到户的扶持资金数量(万元)本季度落实到人到户的小额贷款数量(万元)本季度“五小”产业覆盖的贫困村和从业贫困户数(个)本季度“五小”产业经济收入(万元)户数 资金 户数 资金 贫困村数 贫困户数 1 小庭院                 2 小家禽                 3 小手工                 4 小作坊                 5 小买卖                 6 其他小产业                   合计                 备注:此表一式三份,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各一份。

附件3 XX县扶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项目 验收认定表 产业类型(参照“五小”产业扶持菜单填写):

户主 姓名 所在镇村 项目名称 项目规模 奖补标准 申请奖补金额 验收奖补金额 合计 户主签名:

帮扶责任人签名:

第一书记(签名)包村科级 干部(签名)村委会意见 支书:

主任:

(盖章)年 月 日 乡镇政府意见 乡(镇)长:

(盖章)年 月 日 行业主管部门意见 核实人:

(盖章)年 月 日 备注:此表一式四份,村、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各一份。

附件4 乡(镇)“五小”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兑付花名表 产业类型: 单位:元 序号 户主姓名 所在 村组 身份证号 “一折统” 户名 “一折统”号 项目名称 项目 地点 数量 奖补标准 奖补 金额 联系电话 签字 盖章                                                                                                                                                                                                                 合计                         备注:此表一式三份,村、乡镇、农业农村局各一份。

主管部门(盖章):

乡镇政府(盖章):

主管部门负责人(签字):

乡(镇)长(签字):

第二篇:关于乡村贫困户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关于乡村贫困户养殖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现年43岁的***是XX县蓼泉镇墩子村三社村民,家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文化程度低成为其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妻妹刘海珺是残疾人,在XX市聋哑人学校上学,岳父岳母年老体弱,并且丧失劳动能力,淳朴善良的他担负起了供养妻妹上学、赡养岳父岳母的重担。生活的贫困曾一度让正值中年的他身心俱疲、不堪重负。2014年,秦申国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3281.3元,比全村人均收入低6908.7元。困境中不绝希望,寻出路才是正道。随着“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该村联村干部进村入户、精准帮困,为贫困户做好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谋求发展出路工作。在联户干部积极出谋划策、鼓励支持下,秦申国进驻“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其中经营肉牛养殖舍1栋、饲养肉牛18头,走上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增收致富之路。为提高肉牛养殖水平,联户干部采取“一对一”、“定期定时”科技帮扶措施,为其提供饲料加工调制、肉牛育肥、繁殖控制等肉牛养殖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肉牛出栏效益。

“今年我经营的牛舍里产了三头小牛,两头母牛我打算卖出,剩下的一头自己养,而且有两头肉牛也马上就能出栏了。今年肉牛价格不错,估计一共能增加收入两万多元”。秦申国说着,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他还表示,多亏了联户干部的支持与帮助,觉得经营肉牛效益很好,对自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其实,秦申国的例子只是该村贫困户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墩子村,像秦申国这样靠奶肉牛养殖、高原夏菜种植、设施葡萄经营增收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多形式了解群众疾苦,多渠道反映群众呼声,多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是广大联户干部开展“双联”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的有效途径。在联村干部、村社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墩子村在草畜养殖富民产业培育上效果显著,新兴林果产业探索方面力度空前,充分发挥该村特色富民产业优势,做好“牛”文章,打好“葡萄”牌,精心打造出肉牛养殖、设施葡萄种植专业村。

当走进XX县蓼泉镇“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正门,引入眼帘的便是56栋排列整齐的奶肉牛养殖牛舍,小区内已经铺设了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配套完善了方便快捷的水电设施,治安室、消毒室、办公室、科技培训室等也已配备齐全,养殖户生活区坐落有致,牛舍牛群膘肥体壮,园区内没有任何异味,很难让人把如此场景与传统的养殖牛舍联想到一起,构成了一幅具有生动气息的现代化新型养殖产业园。按照发展规划,该示范园地处唐湾、墩子和湾子村南部,规划占地面积达12283亩。从2012年开始,计划利用3--5年时间,分期建成集奶肉牛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能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优质牧草种植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建成后,奶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一万头以上,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及优质牧草种植达到一万亩以上,其中特色种植基地3229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554亩,设施农业种植基地2500亩,防风林网2000亩。近年来,蓼泉镇党委、政府紧抓全市绿洲奶肉牛基地建设机遇,认真贯彻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南沙窝荒滩资源优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分期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势必不断增加全村扶贫减贫效益,明显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今年以来,按照全县“1+20”精准扶贫方案,借着“双联”和精准扶贫攻坚两股强劲的东风,该村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通过项目资金拉动、产业培育富民、聚合力量帮扶、政策扶持到户、技能培训扶智、美丽乡村靓化等行动,争取项目资金40万,完成“双万”养殖小区改造工程,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000只;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扩建钢屋架拱棚156座,设施葡萄累计达到564座;示范园区的建设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实现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沼气沼渣沼液的高效利用,为推动全镇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墩子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培育多元推进,扶贫减困效益明显,贫困户生活正发生的飞速的变化,自我谋求发展的信心也日益增强。蓼泉镇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1+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找准发展致富产业扶持政策结合点,争取项目完善“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促进规模和基础设施标准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村民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富民产业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亦为期不远。

一、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

本人思想上,积极向上,能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始终,并时刻能够以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善于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能经常深入农村一线调查研究.二、加强学习,不断进取

深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不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在学习上,他能够抓住点滴时间,汲取精神食粮,丰富自我,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恪尽职守,锐意创新

能够深入基层,勤于调研,和农民深交朋友,及时了解和掌握民情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能模范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作执行制度的表率。在工作中能沉下去,能结合农村实际提出一定独到的见解,能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为群众办事,为扶贫办分忧解难。主动协助办领导搞好工作。

工作思路开阔,勇于创新,富有改革意识和开拓精神。在所包村组中,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指导村组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紧紧依托项目实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从2010年到现在为止,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共完成深山移民扶贫地质灾害区搬迁1889人,670万元。生态移民908人,资金317万元。争取XX市泗洲镇祝家重点污染区搬迁指标1667人,资金2917万元。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800多人。完成全市6个重点村项目50个,资金325万元。不但超额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交与工作任务,博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现年43岁的***是XX县蓼泉镇墩子村三社村民,家庭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文化程度低成为其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妻妹刘海珺是残疾人,在XX市聋哑人学校上学,岳父岳母年老体弱,并且丧失劳动能力,淳朴善良的他担负起了供养妻妹上学、赡养岳父岳母的重担。生活的贫困曾一度让正值中年的他身心俱疲、不堪重负。2014年,秦申国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3281.3元,比全村人均收入低6908.7元。困境中不绝希望,寻出路才是正道。随着“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该村联村干部进村入户、精准帮困,为贫困户做好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谋求发展出路工作。在联户干部积极出谋划策、鼓励支持下,秦申国进驻“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其中经营肉牛养殖舍1栋、饲养肉牛18头,走上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增收致富之路。为提高肉牛养殖水平,联户干部采取“一对一”、“定期定时”科技帮扶措施,为其提供饲料加工调制、肉牛育肥、繁殖控制等肉牛养殖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肉牛出栏效益。

“今年我经营的牛舍里产了三头小牛,两头母牛我打算卖出,剩下的一头自己养,而且有两头肉牛也马上就能出栏了。今年肉牛价格不错,估计一共能增加收入两万多元”。秦申国说着,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他还表示,多亏了联户干部的支持与帮助,觉得经营肉牛效益很好,对自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其实,秦申国的例子只是该村贫困户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墩子村,像秦申国这样靠奶肉牛养殖、高原夏菜种植、设施葡萄经营增收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多形式了解群众疾苦,多渠道反映群众呼声,多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是广大联户干部开展“双联”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的有效途径。在联村干部、村社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墩子村在草畜养殖富民产业培育上效果显著,新兴林果产业探索方面力度空前,充分发挥该村特色富民产业优势,做好“牛”文章,打好“葡萄”牌,精心打造出肉牛养殖、设施葡萄种植专业村。

当走进XX县蓼泉镇“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正门,引入眼帘的便是56栋排列整齐的奶肉牛养殖牛舍,小区内已经铺设了平坦宽阔的水泥马路,配套完善了方便快捷的水电设施,治安室、消毒室、办公室、科技培训室等也已配备齐全,养殖户生活区坐落有致,牛舍牛群膘肥体壮,园区内没有任何异味,很难让人把如此场景与传统的养殖牛舍联想到一起,构成了一幅具有生动气息的现代化新型养殖产业园。按照发展规划,该示范园地处唐湾、墩子和湾子村南部,规划占地面积达12283亩。从2012年开始,计划利用3--5年时间,分期建成集奶肉牛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能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特色产业、优质牧草种植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建成后,奶肉牛养殖规模达到一万头以上,现代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及优质牧草种植达到一万亩以上,其中特色种植基地3229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4554亩,设施农业种植基地2500亩,防风林网2000亩。近年来,蓼泉镇党委、政府紧抓全市绿洲奶肉牛基地建设机遇,认真贯彻县委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南沙窝荒滩资源优势,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分期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推进“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规模化的种植养殖,势必不断增加全村扶贫减贫效益,明显增强示范带动效应。

今年以来,按照全县“1+20”精准扶贫方案,借着“双联”和精准扶贫攻坚两股强劲的东风,该村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通过项目资金拉动、产业培育富民、聚合力量帮扶、政策扶持到户、技能培训扶智、美丽乡村靓化等行动,争取项目资金40万,完成“双万”养殖小区改造工程,全村肉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000只;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扩建钢屋架拱棚156座,设施葡萄累计达到564座;示范园区的建设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实现了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沼气沼渣沼液的高效利用,为推动全镇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墩子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培育多元推进,扶贫减困效益明显,贫困户生活正发生的飞速的变化,自我谋求发展的信心也日益增强。蓼泉镇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1+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找准发展致富产业扶持政策结合点,争取项目完善“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基础设施,促进规模和基础设施标准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村民依托““双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富民产业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亦为期不远。

村一个普通的农民,20**年他注册500万元成立了XX县自强红枣专业合作社,以农资购销,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主的XX县润康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主要致力于红枣产品的升级与研发,注册了“喨点”、“丝路金缘”“枣皇家源”等商标。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土生土长的五里墩村农民的程金军更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积极引领带动五里墩村农户靠劳务输出增加收入,着力解决群众家庭收入少、外出务工难的问题。一是取舍有得专攻红枣市场,解决了贫困户红枣难销的困境。2004年,家乡的小枣销售出现了困境,为解决大家的农产品销售难题,程金军组织人力开始四处收购红枣,并拖着残臂和工友们一起肩扛手提,当年为本村农户销售小枣325吨。在经历了家乡群众红枣丰收难销的困境后,结合本地红枣资源丰富的优势,经过再三考虑,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一些产品,专攻红枣产品,这一决定有效解决了五里墩村村民们红枣无销路的难题。二是电子商务盘活红枣市场,化解了贫困户红枣价低的问题。2007年程金军通过阿里巴巴为河南漯河的食品出口公司出售了425吨孜然,赚了12万,同年9月,他在阿里巴巴网络平台上发布大量红枣信息,当年销售小枣325吨,销售额达422.5万元。这两件事是他坚持做电商后的第一桶金,这更加坚定了他坚持电商致富的信念,随后的几年,他凭借诚信为本的良好信誉将临泽小枣入驻阿里巴巴、淘宝网甘肃馆,狠抓“互联网+电子商务”创新驱动战略政策机遇,采取线上下单,线下交易的模式进行电子商务红枣运销,走出了一条集红枣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之路,创新了消费模式,缩短了流通环节,节约了销售成本,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三是电商带动助力精准扶贫,破解了贫困户外出务工难的瓶颈。程金军接触电子商务至今已有8年的光景,并长年开发60多个适合农村普通劳动力的工作岗位,为周边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一个长期的务工途径,冬秋两季安置长期务工人员50名,夏春两季安置长期务工人员30名,累计年雇佣劳动力达1万多人次,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富裕劳动力参与流通服务,破解了贫困户外出务工难的瓶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发挥了良好的带动致富作用。四是倾情特色农产品发展,助推了电商发展的有效探索。程金军公司的红枣产品销售遍布全国,主要销往台湾、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2014年累积收购、销售红枣3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通过网络销售途径销往各地的红枣达2100吨,占年红枣销售量的70%,走出了一条“实体加工+传统销售”和“实体加工+网络销售”相结合的路子,对全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发展做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回忆过往,程金军感慨万千:“人的一生会经历不幸,但是取决于你如何面对,痛失右臂个我造成了许多不便,花光了全家所有的积蓄,但是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亲朋好友和乡亲们的没有冷眼相对,正是社会的温暖和众人的支持,让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肢体虽残,但我意志弥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做得还很不够,我的目标是要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拳头产品,让父老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目前,在双联单位和村党支部的共同鼓励下他已探索出了一种电子商务带动精准扶贫的模式。一是创造就业岗位,重点倾斜残疾人和贫困户。作为肢残人协会主席和一名党员带头人,程金军尽可能地开发适合残疾人和贫困户的工作岗位,供他们选择就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安置长期务工残疾人26名,季节性务工残疾人58名,2015年,他又在XX县高铁南站农产品加工区正在修建120亩农产品深加工厂房,并成立了甘肃倚天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投入运营后,将会安置长期务工残疾人60名,季节性务工残疾人150名,会有效地带动县城周边残疾人和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真情相待,让贫困户增加收入。程金军一直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热爱,秉承诚信经营的理念,用自己的切身行动感召身边的村民积极投身劳务工作,让贫困户潘发军、杨学文等也有了一份的稳定的工作,收入得到了保障。三是党员示范,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身为五里墩村党支部的一名资深党员,程金军深知自己有带富共富的责任,他的红枣运销产业真正是从农户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为人民办了事实,也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到身边党员的先进性。

2014年6月,程金军又投资60万元购买了全自动红枣清洗机,烘干机,红枣去核机等加工设备,扩建了600平方米加工车间,建成集筛选、清洗、烘干、包装为一体的无菌加工车间。下一步他将继续探索电子商务发展道路,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到发家致富的行列中,通过电商引领带动贫困户门脱贫奔小康。

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XX市,西接旅游名城XX市,南北与XX县毗邻,西北与新疆XX市相接,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万平方公里,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全县辖5镇10乡、74个行政村,总人口14.95万,其中移民8.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5.5%,有汉、回、蒙、藏等2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507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

瓜州是甘肃省移民安置的重点县,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安置“两西”建设、疏勒河项目和九甸峡库区移民及外来租地农民8.25万人,占到全县农村人口的79.7%。今年来,XX县按照总书记“四个一批”和“六个精准”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总体部署,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和农业农村发展,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彻底转变,确保贫困群众得到有效帮扶,稳定增收,精准脱贫,有力推进了扶贫攻坚进程。

精准对象,解决“扶谁”问题。按照市委“深化双联、精准帮扶、责任到人、限期脱贫”的工作思路及“四个六”的总体要求,XX县把“扶谁”的问题瞄准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象上,先后安排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3000余人深入全县13个农村乡镇、74个行政村,逐村逐户调查产业状况、致贫原因、收入现状等情况,严格执行省、市“五步一公示”(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公开公示)的工作程序,先后开展6轮入户,6轮公示,将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户全部列为扶贫对象。同时,对确认扶贫对象情况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的四级管理网络。全县共识别贫困户7468户、29905人,其中:精准确认的帮扶贫困户4277户、19020人,做到了对象精准。

精准目标,解决“脱贫时序”问题。对照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千名干部深入开展县情民情大调研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建议、谈想法、话发展,逐村逐组逐户摸清底数、算清基础帐、增收帐和条件帐,区分类别,对全县6个移民乡、33个贫困村、4277名精准帮扶贫困户,自下而上、逐户确定帮扶目标、发展规划。按照XX市提出的移民乡“442”脱贫时序,结合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实际,确定到2017年,全县13个农村乡镇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其中,老乡镇贫困户2015年实现整体脱贫,移民乡贫困户2015年实现40%脱贫、2016年实现40%脱贫、到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力争突破1万元的奋斗目标。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将贫困户家庭状况、产业发展、干部包抓情况、包抓措施、减贫目标、脱贫时间、产业培育、帮扶责任等以责任书的形式全部“上墙”,实现了精准扶贫“挂图作战”,使贫困户对远景目标和当前扶贫措施做到了“心中有数”。在继续完善县级扶贫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XX县强农惠农政策汇编、精准扶贫工作典型培育宣传方案和乡村三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完善了精准扶贫挂图攻坚示意图、精准扶贫组织机构示意图、贫困户花名册、精准扶贫帮扶干部花名册、“六落实”责任卡、惠农政策一卡清、乡级三年脱贫规划、村级三年脱贫规划“四个二(”二图二册二卡二规划)的工作规程,确保了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工作的时效性。

精准内容,解决“扶什么”问题。全力推行“321”精准扶贫富民工程(户均养羊30只,人均2亩高效田,户均1人搞劳务),通过引导扩种高效田、发展家庭养殖、庭院林果、手工制作,让农民在产业链、产业带上实现增收,力争到2017年,移民乡建成3000亩日光温室,发展10万亩枸杞,养羊30万只,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3131”增收目标。坚持把加快贫困村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实施的重点,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合理推进,改良土地12.7万亩,乡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住房改造率达到100%、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达到58%以上,力争到2017年实现“4个全覆盖、4个全配套”。特别是针对今年脱贫目标,重点落实五个方面的帮扶内容,一是帮促扩大养殖规模。制定《XX县基础母羊调引实施方案》,组织各级帮扶干部对贫困户脱贫需求进行了详细摸底,计划调引带胎或带羔母羊1.6万只,补助资金1120万元,计划当年脱贫的9212名贫困人口人均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二是着力提升高效产业效益。大力引导贫困户发展枸杞产业,2015年移民乡新增枸杞8500亩,累计达到5万亩,通过专业合作社、经销大户共销售枸杞4700吨,9212名贫困人口年内人均可增加收入650元;三是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把劳务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统一组织贫困群众在本乡或临近乡镇采摘枸杞,全县移民群众参与枸杞采摘人数达到2万人,预计增加枸杞采摘收入1500多万元,移民群众人均可增加收入340元。同时,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利用媒体、短信等形式,发送致富信息、用工信息,动员富余劳力出外务工,至目前,已输转移民群众剩余劳动力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人均可增收650元。四是全力帮促农产品销售。市县乡村紧密配合,切实加大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全县162个专业合作社和800多个大场大户的作用,帮助销售枸杞等农产品,确保了贫困户收入稳定。五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按照省上统一安排部署,完成了全县贫困群众一、二类低保提标,基本实现了政府兜底脱贫的目标。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提高至2434元,年人均补助水平增加241元,增长11%。通过以上五个方面措施,预计2015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500元以上,如期完成2015年2035户、9212名贫困户脱贫任务。

精准措施,解决“怎么扶”问题。一是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库,在积极争取省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县上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县财政将单列民生改善、项目建设、社会保障等领域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开发上。二是制定《XX县精准扶贫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实施办法》,按照“一保底”(户均享受5000元产业补助)、“两公平”(按人、按户公平)、“三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分户保底、统一定向使用)的原则,采取市县财政配套、市县帮扶部门单位帮扶,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为每户贫困户提供5000元精准扶贫帮扶到户产业项目资金,定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枸杞、大枣种植、养殖圈舍修建、基础母羊调引等。三是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上,县财政已按时上缴省财政风险补偿金251万元,争取到位专项贷款5954万元,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已经完成贷款需求摸底,正在有序组织实施。四是积极探索实施小额担保基金、产权抵押贷款、光伏扶贫“三步曲”发展战略,助推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全面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农业设施产权登记颁证,492户农户、525座日光温室取得《农业设施产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发放产权抵押贷款460万元,形成了“贷款建棚、以棚贷款、靠棚脱贫”的良性循环路子。参照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做法,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60万元,组建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29个,撬动金融机构贷款2.4亿元,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缺资金难题。县财政注资200万元,开设担保基金专户,结合农村产权登记颁证,按照1:10比例,向贫困户提供抵押担保贷款,扶持发展设施农业,现已投放基金担保贷款460万元。加快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科学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计划实施温室大棚光伏电站、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通过积极争取已获批25兆瓦光伏份额,该项目已上报省扶贫办,现已开工建设,年内建成投运。五是统筹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为贫困家庭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为每名乡村医生增加村医补助300元,从2015年起,对全县所有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2016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大病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精准保障,解决“谁扶”问题。制定《XX县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X县推进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办法(试行)》,《XX县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县上成立了精准扶贫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精准扶贫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和精准扶贫考核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保障扶贫的鲜明导向。按照“地级干部包片抓组、县级干部包组抓户、科级干部蹲点包户”帮扶原则,科学划分16个片区、113个小组,按照两个“321”模式,将贫困户分解到16名市级干部、563名县级干部、1811名科级干部和801名一般干部头上,建立了片区由市级领导主抓、乡镇由县级领导包挂、村组由县直部门负责、贫困户由干部职工包抓的工作机制。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XX县委常委亲自包抓移民乡,并从县直机关选派39名科级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到6个移民乡33个移民村挂职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村党组织副书记或副主任。各移民乡也成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设立精准扶贫工作站,强化了组织领导,进一步靠实了主体责任,整合了帮扶力量,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交叉帮扶,帮扶责任实现全覆盖。同时,组建了由市选派挂职干部、市帮扶单位领导干部,县选派挂职干部、县帮扶单位等领导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74个、队员327名,帮助乡村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发展规划、计划,推进重点帮扶项目落实;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增收产业;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等,做到了联系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零距离”,反映问题“直通车”,真正发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五员”(宣传员、信息员、技术员、调解员、推销员)、“五队”(民情调查队、政策宣传队、贫困帮扶队、矛盾排查队、技术服务队)的作用。

精准考评,解决“责任落实”问题。制定《XX县扶贫攻坚实绩考核评价办法(试行)》、《XX县扶贫攻坚激励办法(试行)》、《XX县扶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的政治责任、县市的主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社会各方的共同帮扶责任,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加强对各级帮扶干部的精准考核。签订县委主要领导与22个包片组长、13个乡镇党委书记、17个对口职能部门,包抓组长与包抓副组长,包村领导与包户干部,包户干部与贫困户等7个层面的脱贫目标责任书2万多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了以县政协主席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精准扶贫专项督查组,健全完善了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行业督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的督查制度,重点督查各级各部门和帮扶干部是否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四个六”是否严格落实,扶贫政策和资金是否得到严格落实,扶贫措施和办法是否精准到位,扶贫成效是否鲜明实在,以严格的督查确保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落地生根。将精准扶贫纳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定户、定人、定时间、定责任。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领导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通过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树立了重中之重的工作导向、奖优罚劣的用人导向、紧抓不放的责任导向、韧性奋斗的作风导向,全力推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全面落实。

一、20**年股份合作的成效

一是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资金周转困难。利用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撬动银信资金470万元,扩大资金量23倍,共投入到龙头企业用于生产发展的资金达490.52万元。二是较好地增强了扶贫对象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参股扶贫对象生产出的商品由企业按市场价统一收购。三是增加了参股扶贫对象收入。在2014年3月召开入股分红大会,对每户入股扶贫对象分红4000元,共派发红利共计37.6万元,参股扶贫对象人均增收732元(含直接帮扶资金400元/人)。同时,为了让参股扶贫对象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我办通过与企业协调商,安排8个扶贫对象在养殖基地务工,由企业向每个务工扶贫对象每月支付2200元劳务工资,务工年收入每人达到26400元,8人共计21.12万元。

二、2013年主要做法

每户参股扶贫对象向县农业银行短期贷款5万元入股,和翔鸭业有限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入股,各方按股份分配养殖利润。该入股经营合同为1年,从入股资金到公司帐户起计算,1年期满后,公司退本分红。双方如有继续合作意愿,第二年续签入股手续。

一是明晰股权。双方签订入股经营合同,180户农户投入900万元,占股份的80%,其中94户扶贫对象出资470万元,占股份的42%;和翔鸭业公司以土地、设备、技术等折价227万元入股,占股份的20%。入股资产全部用于2个基地建设和芷江鸭养殖发展,公司安排技术人员管理经营基地。

二是明确农户贷款额度、利率及本息偿还方式。按照自愿原则,94户参股扶贫对象户与县农业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作贷款担保,每户扶贫对象户向县农业银行贷款短期5万元入股,贷款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513个扶贫对象的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作为农户贷款利息转入和翔鸭业公司帐户。94户扶贫对象共贷款470万元,年贷款利率为9%,年利息为42.3万元,除去两项制度直接帮扶资金20.52万元外,利息不足部分21.78万元全部由养殖利润支付。

三是组织贷款参股扶贫对象投保。贷款参股扶贫对象与保险公司签订投保合同,由和翔鸭业公司出资1.4万余元,为每户贷款参股扶贫对象购买150元的贷款保险,险种为人寿保险公司的“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

四是加强财务监督。岩桥乡石板溪村和楠木坪乡翁塘村2个村委会选举7位代表组成监事会,每月向参股扶贫对象公布帐目,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年终召开参股扶贫对象代表大会进行审核,确保参股扶贫对象权益。

四是参与企业生产管理。为保障参股扶贫对象对企业生产状况的知情权,我县扶贫办与企业协商,从参股扶贫对象中选取8人全程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并由企业向每人每月支付2200元薪酬。

三、2014年开展情况

继续在岩桥乡石板溪村和楠木坪乡翁塘村广泛发动宣传,引导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入股到和翔鸭业公司,实施规模养鸭。扶贫户向农业银行贷款5万元入股,公司年末按效益分红。县扶贫办按1000元/人的标准,分2年扶持建档立卡农户,每年安排500元/人用于产业直接帮扶,其资金转入公司帐户,作为入股农户部分贷款利息,贷款利息不足部分由公司利润承担。到目前全县共有110户农户(其中扶贫对象户75户340人)与和翔鸭业公司、农业银行签定入股协议及贷款合同,其农业银行贷款55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四、几点启示

当前,在象怀化这样的后发展地区,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主要以户为单位进行分散实施,他们大部分资金不足、技术跟不上、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一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现有融资体制下普遍缺乏生产、周转资金,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一个利益联合体,将银行、企业参与进来,共同为主导产业发展出力,就能解决三方各自存在的短板。我县通过入股经营产业扶贫的尝试,我们认为要想较好地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对象增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1、促成民企联姻,破解资金、技术、销售等短板。许多贫困农民发展产业,由于受到场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制约,造成他们想致富而力不足。通过这种模式,那些有致富愿望的困难农户,只要投入较少的国家帮扶资金、利用信贷资金,就能进行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传、帮、带扶持,实现稳定脱贫。

2、帮助扶贫对象选择入股产业项目。如何选择产业项目是实现赢利增收的关键,从这几年我县产业发展情况看,单位成本大、周期长的产业,因受到产业数量限制、市场难把握等原因,从整体上说效益并不明显,群众参与度并不高。我们选择的芷江鸭养殖产业,因为是传统产业,农户较为熟悉容易接受,且养殖周期较短,每批鸭养殖周期为80天,每年养殖资金可周转4.5次,资金流动性较好,农户可以较快地得到现金收入。

3、帮助龙头企业上规模、创品牌。通过扶贫对象+企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将过去农户分散养殖,变为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将养殖环节从和翔鸭业公司生产链条中独立出来,更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核算,通过以销定产,降低市场风险。同时有利于按照企业质量要求,进行标准化、程序化养殖,确保生产原料质量稳定,有利于提升品牌和产业良性发展。

6月18日,全市深化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后,市教育局及时在局务会上进行传达学习,迅速作出安排部署,目前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及时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县级以上干部为副组长、机关科(室)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从职能科室抽调5名干部组成精准扶贫办公室,具体承担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二是开展入户调查摸底。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参加XX县动员大会和双塔乡金河村现场会。7月2日,组织3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XX县双塔乡金河村与50户结对帮扶的贫困家庭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掌握每个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并分析致贫原因,了解脱贫致富需求,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在7月2日组织全体帮扶干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7月16日至20日,再次抽调5名机关干部组成帮扶工作组,利用三天时间,采取进村入户核对信息、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与村组干部及农户谈话交流等方法,对38名帮扶干部与50户帮扶户协商制定的《增收计划》逐户逐项进行了对接,核对了相关信息,并得到了农户的签字认可。8月9日,再一次组织全体职工到金河村进行了入户走访活动。在深入农户摸底调查的同时,工作组还就扶持发展种植养殖、扎实做好劳务培训输转、加快推进土地改良、尽快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支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等问题,与广大农户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了深入交流,征求了意见建议,为下一步精准建档立卡、靠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做实帮扶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认真制定工作方案。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对照省上《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方案》,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研究制定了《XX市教育局深化双联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XX市教育局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将精准扶贫教育支撑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科室,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

四是积极对接落实相关政策。对省上《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方案》进行认真学习领会和研究分析,并安排专人赴省厅汇报衔接,争取教育扶贫中对我市特别是瓜州、玉门移民学校予以项目和资金上的倾斜。省上精准扶贫教育支持的目标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贫困地区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0%,到2020年,有需求的贫困村实现幼儿园全覆盖。二是义务教育:到2020年,全面完成“改薄”任务,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标准。三是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免费力度,2020年,每市重点办好1—2所中等职业教育,每个县办好1所特色职业学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扩大职业院校在贫困地区招生规模。从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看,我市农村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为92.4%(玉门农村93%、瓜州农村83.7%),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通过市级标准化验收,职业教育形成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两所国家级中职学校为骨干、3所省级重点和1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为支撑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完成省定目标任务难度不算太大,我们重点做好巩固完善和提高层次方面的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做好帮扶村组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从金河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帮扶户意愿出发,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探索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贫模式,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引导农户适宜搞种植的就搞种植,适宜搞养殖的就搞养殖,真正把能发挥资源优势、具有市场潜力、实现稳定增收的产业扶持好、管理好,增强“造血”功能。二是做好劳务输转。发展劳务经济。引导村组剩余劳动力、“两后生”积极参加实用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外出长期务工或参加当地的季节性务工,增加家庭收入。2015年实现30户脱贫、2016年实现15户脱贫、2017年实现5户脱贫的工作目标。

二、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方面,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之举。为此,我们将主动作为,聚焦重点,瞄准对象,精准发力,促进贫困家庭从根本上脱贫致富。一是着力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下功夫。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力度,2015—2016年,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35所,配备玩教具设备200套,将农村剩余23所一年、两年制幼儿园全部改制成三年制幼儿园,着力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巩固提升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果,继续升级改造信息化设施设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移民乡村“全覆盖”。

二是着力在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上下功夫。目前,国家、省上教育资助政策共有信用助学贷款、营养餐补助资金、高中国家助学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补助资金、农村免杂费补助公用经费、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等10项,根据教育扶贫的重点方向,下一步教育资助政策重点落实好贫困家庭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每生每年8000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职学生免学费、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按在校学生的20%确定)和涉农专业一二年级学生每人每年享受2000元国家助学金政策,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学生享受到国家奖补资金,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都能得到资助。三是着力在师资培养交流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对贫困乡镇的乡村教师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树模等方面进行倾斜,每年培养选拔100名省、市级农村乡镇骨干教师。落实中小学幼儿园编制标准,逐年解决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为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解决农村幼儿园代课教师问题。认真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每年农村教师培训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城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实行县域内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和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每年选派14名城区中小学教师到7个民族乡镇支教1年。落实好插花型贫困县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评优提职等方面进行倾斜,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

四是着力在贫困乡村农民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完善以市内各职业院校为主体、以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需求,按照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水平设置专业,积极组织引导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青年、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扶贫功能,做好返乡在乡农民工、企业在职职工、农村妇女的学历技能双提升工程及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2015年起,每年组织100名以上贫困家庭的“两后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5000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2016年实现新增“两后生”技能培训全覆盖;2020年实现所有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

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处于黑龙港流域,辖4镇3乡,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为传统农业县。2002年,被河北省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县。2007年,河北省扶贫开发百里棚菜长廊项目以XX县为核心区启动,推进了全县产业化扶贫进程。近年来,我县瞄准一个群体(贫困群众),围绕两大产业(蔬菜、畜牧),抓好三大项目(设施蔬菜、畜牧养殖、劳动力转移),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细胞工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958.1万元,扶持21个贫困村发展棚室3975个,小拱棚韭菜760亩,建成百亩以上棚室大方23个,百里长廊发展棚室1.8万个;发放斯格猪2464头,小尾寒羊4676只,奶牛73头;完成劳动力培训转移1361人;新打机井72眼,上变压器64台套,新修道路25310米.带动群众年增收4.5亿元,使6444户、24058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出列目标。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副主任王国良、郑文凯,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原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臧胜业、副省长宋恩华、沈小平、省政府顾问张和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我县进行调研,都对我县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2008-2010年,连续三年在XX市扶贫工作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连续三次在县行风评议中名列前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1、强化领导,健全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财政、农牧、农联社等1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年初部署,每季调度,月月汇报,年终考核的工作制度。同时把扶贫工作列入乡镇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让各级干部头上有目标,肩上有担子。各乡镇、村均成立了扶贫工作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扶贫领导体系,逐级分解目标,定期督查,年终考核,为我县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引入竞争,提高各级抓好扶贫项目的积极性。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主要是在四个层面引入了竞争机制:一是对各乡镇引入竞争机制。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高、动手早、行动快、项目集中的乡镇,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和部门整合资金倾斜力度。县委、县政府同时制定了奖励政策,对棚室建设前三名乡镇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每建成一个百亩以上棚室大方,以奖代补1万元,各乡镇对村也制定了相应激励办法。二是对县直各部门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明确包村帮扶单位的扶贫责任目标,签订帮扶责任书,列入年终考核目标,县扶贫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帮扶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年终考核兑现奖惩。三是对扶贫村引入竞争机制。财政扶贫资金、各部门帮扶资金打破均衡,向积极性高的贫困村倾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各村进度调整资金投向,进度慢,工作力度小的要调整出部分项目资金,进一步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好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四是对县扶贫办引入激励机制。明确规定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获省以上荣誉,奖励县扶贫办1万元。激励机制的制定实施,有力促进了产业化项目,尤其是百里棚菜长廊项目的实施。三年来,贫困村新建棚室3975个,百里长廊项目区新增棚室1.8万个,带动群众增收4.5亿元。

3、做强龙头,扶持壮大主导产业。为给产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有力支撑,我县着重围绕蔬菜这个主导产业,对龙头企业给予了重点扶持,着力打造“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构建起龙头连基地,基地带万家的扶贫产业链,助推了扶贫产业化进程,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XX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作为全国五十强,省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我们给予了重点扶持。三年来,利用扶贫资金27万元和帮扶资金100万元及银行贷款,对瓜菜果品交易市场进行完善扩建,形成了集电子结算、农产品检验、信息发布、电子监控、农产品冷冻、客户餐饮住宿、农资供应于一体的综合型瓜菜果品交易市场。2010年市场年交易量34.46亿公斤,交易额达35.8亿元,带动了全县7万多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和产业化扶贫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4、立体帮扶,构筑扶贫工作合力。为进一步做好帮扶工作,我县落实三个层面的帮扶措施,建立了全程、全面、全方位的立体帮扶机制。一是上级部门帮扶。各乡镇村XX县扶贫办全力配合省“四帮一”帮扶单位工作,认真做好各种服务,每年都邀请帮扶单位领导来我县或亲自到帮扶单位与单位领导交流与沟通,落实和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构建起了和谐共进的帮建关系。三年来,各帮扶部门共计投入帮扶资金物资1500万元,用于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行路难、用水难、办公难等问题,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省“四帮一”帮扶队员被我县吸纳为荣誉市民。二是抓好县级领导帮扶。实行县级领导包村责任制,每位县级领导一对一帮扶一个扶贫联系村,县领导经常深入到村,进入实地调研,探民情,知民忧,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发展难题,有力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包村干部被群众称为“家里人”、“贴心人”。三是调动县直部门帮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一帮一”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选择了经济实力较强的部门进行一对一帮扶,各单位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帮助群众改变“等人扶助”的老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新观念,引导群众积极实施扶贫项目。同时,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有资金帮资金,有物资帮物资,有技术帮技术,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三年来,整合部门资金2500万元用于贫困村科技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村“两办室”、学校条件改善等,使贫困村群众素质、技能大大提高,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5、严格管理,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切实发挥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一是资金投向明确,项目编制科学。我县按照省市有关扶贫政策要求,组织人员深入贫困村,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经济状况、群众意愿等情况,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确定扶贫项目,并详细制定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计划,力求做到科学、严谨、实际、有效,为扶贫资金科学合理的使用奠定了基础。二是拨付资金及时,入户比例较高。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严格推行报帐制,根据各村项目实施进度,坚持做到“四个及时”,即及时验收,及时报账,及时公示,及时足额下拨扶贫资金,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有效防止了挪用、滞留扶贫资金等违规违纪问题发生。三是各项制度健全,资金管理严格。我们严格推行公告、公示制度,设立了公示牌和标志牌,每村成立监督小组,实施专户管理,严格报帐手续,在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实行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给群众一个交代,还干部一个清白,在历次资金审计和检查中未出现一笔违规资金。工作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认可,在全县行风评议中,县扶贫办始终名列前茅。四是信贷力度加大,致富能力增强。扶贫到户小额贷款是贫困群众重要的项目资金筹措来源,通过积极协调,县农联社、县农行等涉农金融部门,三年来,共为贫困村协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50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扶贫产业的发展。五是互助金运行规范,效益得到发挥。对13个互助金试点村强化管理,严格规范,建立了互助金运行机制,实现了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给群众建起了自己的“小银行”,为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实行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政策,给白竺乡太阳升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个过去有近半数村民在温饱线徘徊的贫困村,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契机,以项目配套和提高建设标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收到令人惊喜的成效。在上级的大力扶持下和乡村的积极努力下,经过五年的强力推进,使太阳升村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有24个村民小组519户、2176人,“十一五”规划前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到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

太阳升村在“2005”年被列为省“十一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后,区、乡两级高度重视,把该村的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工作做为重中之重,从组织上、资金上和项目上进行全力倾斜。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大了帮扶力度。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首先就对该村道路进行了改造,2005年完成乡村主干道2.8公里的水泥公路硬化。2006年至2007年完成了村组水泥公路硬化6.8公里。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其次,围绕农民增收,在抓项目拓渠道上下功夫,太阳升村人均耕地少,缺乏立村富民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针对这样的现状,村委两班子认真分析贫困根源,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与萍乡春蕾农副产品公司多次商谈,在该村建立了公司公司+农户的300亩的蔬菜基地。每亩收入达5000余元,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同时,还加强了与落户于该村的矿业公司的商洽,积极推荐村民到公司就业和运输事业,共推荐100余名村民就业,更好的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第三,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对全村现有环境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整体改造。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的建设工作,共计投入资金65万元。为了更好地丰富村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该村于09年新建了村级文化大院,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添置了体育、健身器械,购买了壹万余册农村科普书刊。同时,还加强了民主建设与村民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加大普法教育,把依法治村渗透到家家户户,使农民脱贫不忘守法,通过这些有效工作,连续3年来该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出现一次越级上访。通过五年以来的扶贫开发和太阳升村的自身努力,该村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快速发展。

我市加强领导,落实举措,积极行动,坚持设施为先、产业为本、科技为要、创新为源,狠抓基础平台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壮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两区”建设。两年多来,共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6.1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区块22.8万亩,18个粮食生产功能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认定。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四个强化”:

一、强化设施建设,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设施功能完善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设施为先。我们在加强规划引领、组织推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上下功夫,高标准、高强度推进“两区”基础设施建设。到今年4月底,“两区”内已建成主干道1032.4公里,修筑渠道812公里,机埠275座,大大改善了“两区”生产条件。

(一)注重规划引领抓推进。根据省“两区”建设大纲和要求,结合湖州实际,系统谋划、精心编制了8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及“121”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特别是与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和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统盘考虑,高起点编制了11个现代农业综合区、7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9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规划,优化了空间布局,彰显了各地特色。

(二)强化组织领导抓推进。市、县(区)都建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挥和督促推动职能。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抓部署、重落实、强督查,在全市上下形成“比质量、比速度、赶先进”的“两区”建设氛围。同时,把“两区”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综合考核和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定目标、下任务、强考核,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加强政策引导抓推进。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两区”建设的政策,每年专项安排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并对验收合格的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精品园分别给予30-50万元的以奖代补奖励。各县区也都出台了“两区”建设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四)整合资源力量抓推进。为加快“两区”建设进程,市、县(区)将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整治、农房改造建设、交通电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至“两区”,同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各方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格局。到今年4月底,全市统筹用于“两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7.73亿多元,经营主体投入“两区”建设资金达15.32亿元。如xx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按照“三优先、三集中、三提高”的要求,结合村庄综合整治,投入4.04亿元,全力推进“两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建成瓜果蔬菜、特种水产、粮食等三个主导产业示范区,面积20930亩。

二、强化产业集聚,着力把“两区”建设成为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农业“两区”建设发展,产业为本。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两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明确方向,壮大主体,促进集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科技化和生态化发展水平。

(一)明确发展方向聚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和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的总目标,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方向,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施“4231”产业培育计划,引导瓜果蔬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高科技农业向“两区”集聚。特别是在“两区”中合理布局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配套设施,引导各种要素流向园区。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接二连

三、跨二进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和休闲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努力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如xx县结合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xx县建设,按照“生产向园区集中、园区向景区转变、产品向礼品转型”的思路,规划建设13万亩粮食功能区和100个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把“两区”建成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xx区浙江申浩兔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的农业科技园区,已形成兔种繁育、成兔养殖、兔毛加工、兔肥利用、绿色瓜果蔬菜生产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二)强化招商选资聚产业。以农口部门和各综合区管委会为主力,组建招商队伍至上海、广东、台湾、以色列等地区和国家开展招商活动,大力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主体参与农业“两区”建设。如起步较早的xx县莫干山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引进亿丰花卉、阳光生态、天艺园林等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5.64亿元,年产值达到3.2亿元,形成了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xx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培育和引进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凯龙葡萄等13个项目,其中仅上海多利集团创办的稻米和有机蔬菜直供基地总投资就达2.5亿元。xx区浔练现代农业综合区先后引进浙江禾煦现代农业、紫晶香农业科技公司、世友生态农业、泰宇生态水产等4家公司,计划总投资2.89亿元,已投入5100多万元。

(三)完善服务体系聚产业。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在农业综合区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农业产业联盟和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为依托,农业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集农业项目审批、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土地流转服务和劳动力介绍等于一体的“两区”服务体系,为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针对“两区”建设中育秧供秧、机耕机收、防病治虫、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机、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市“两区”内已建立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224个,年均测土配方面积达287万亩次,水稻统防统治面积20.6万亩,粮食功能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在xx区八里店现代农业综合区,我们着眼未来高科技农业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系统,打造地理信息、农业智能监控、远程专家咨询、产业要素供求、政策信息发布等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的即时服务。

三、强化科技进步,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两区”建设发展,科技为要。在“两区”建设中,我们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等工作,着力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和辐射能力。

(一)抓平台。紧紧抓住湖州与浙大合作的契机,深化市校、院地科技合作,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浙大长兴科技园区、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浙大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中科院湖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立了渔业、蚕桑两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罗氏沼虾遗传育种中心等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农业“两区”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研发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以及企业研发中心和院士、博士工作站,目前已建立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23家,研发中心58家,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科技工作站1个,大大提高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育人才。结合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等引才计划,发挥市农科院等平台集聚作用,引进了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利用市校合作、院地合作优势,发挥农业企业主体作用,柔性引进了一批专家教授。创办农民学院,大力培养农村高端型、复合型领军人才。利用农业职校、农函大、农广校等教育阵地,大量培养农业实用人才。目前,仅农民学院学生已达1392人,同时与浙大合作开设了农推硕士班,录取了40名学员。

(三)强种业。把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的关键来抓,建立了特种水产、瓜果蔬菜、家禽、桑苗、茶苗、湖羊等具有湖州特色优势的苗种基地,加快特色优势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目前,已建立5家省级桑苗、水产良种场,10家省级畜禽良种繁育场,7个省级规模化水产苗种繁育基地。

(四)建联盟。在构建基层“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狠抓队伍知识更新、素质提升,着力解决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等突出问题,同时紧紧依托浙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探索构建1个高校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推广小组+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1+1+n”的农推联盟体系,着力解决了农科教分离、产学研脱节的问题。目前围绕10大主导产业已组建了10个产业联盟,有58位高校专家、75位本地农技人员和558个经营主体加入联盟,基本实现了“两区”建到哪里,农技推广联盟服务到哪里的目标。去年,产业联盟共引进新品种130多个,建立科技示范点27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41项,示范推广面积8.3万亩,为“两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四、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把农业“两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农业“两区”建设,创新为源。我们始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进“两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

(一)创新“两区”建设管理机制。以工业开发区的理念抓“两区”开发建设,各个农业综合区都成立了由县(区)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管委会,统一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农房拆迁改造、农业招商引资和园区长效管理,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力量。

(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围绕土地流得出、稳得住、有效益的目标,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程管理等土地流转新模式,实行了以国家粮食保护收购价为参考、以“米票”兑换大米并动态调整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新机制,促进了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到今年4月底,全市综合区内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2万亩,占规划总面积75.2%,高于面上20个百分点。

(三)创新农房集聚建设机制。结合农房拆迁改造和集聚建设,探索发放“房票”,鼓励农户以“房票”形式将闲置的农房折价入股综合区投资发展公司,按股获得固定回报,这不仅缓解了农房改造建设近期资金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土地,加快了宅基地的复垦进度,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较好地解决了农房拆迁集聚建设难、农业园区连片推进难的问题。

(四)创新“两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在加大政府性投入的同时,以市场化手段着力解决“两区”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长兴洪桥现代农业综合区专门组建了农业投资公司,由公司整合上级各项政策资金,并通过向银行融资等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八里店综合区组建了新农村建设发展公司,向银行融资7亿元,用于农业“两区”建设。

我市农业“两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兄弟市建设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两区”建设现场会精神,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现代林业示范市为目标,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提升“两区”建设发展水平,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2年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意见稿)

核桃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2号《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同年,**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以//发(2010)6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给予我县核桃产业多项支持。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核桃这个特色产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1年底,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8.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2万亩(良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10000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4.7亩,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山区主产乡镇达50-60%,棋盘镇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核桃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有良种园10万亩,占总面积38.46万亩的26%,但良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1万亩,占总面积的2%左右。管理粗放较为普遍,品、一村一品(一个主导品种)”的思路,逐步纯化良种园,嫁接改良实生园,实现核桃产业的良种化、品种化及商品化。

3、目标责任考核中核桃园地管理比重较轻

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栽植方面,在核桃园地管理方面考核力度较小,分值小,没有引起乡镇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乡镇领导、干部根本无视核桃园地管理,不能有效地组织、督促群众开展有效管理。

4、小机构与大产业的矛盾

核桃产业办公室仅有7人,负责38万亩核桃生产的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负责核桃产业建设的业务调查、信息服务、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负责规范核桃供销市场管理;负责核桃良种引进、品种选育、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并对核桃产业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理;还负责核桃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少、机构小,难以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中思路,面对我县核桃产业的现状,今后,我们应适度控制新建园规模,重点抓园地管理、低产园改造,推广核桃生产六项关键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加强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加速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地上无杂草、地下肥力足,并配备必要的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将示范园建成带动全县、辐射全省的高标准示范园。

四、目标任务

2012年建成新建核桃园15000亩,其中:新建示范园2000亩;全面推广良种建园;提质增效园20000亩,其中:提质增效园示范园3000亩。对列为示范园的给予连续三年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霜冻防治、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商品化处理。继续聘任50名农民技术员开展服务工作。

五、示范园的园地标准及申请程序

1、乡镇政府、村委会支持示范园建设;

2、群众积极性高,自愿建设示范园;

3、园地立地条件好,背风向阳,不易受霜冻危害,土层深厚,集中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交通方便,宣传示范效果明显;

4、示范园各户劳力、经济实力好,有实力投入园地管理;

5、示范园要求管理规范,技术应用率高,其中30%的核桃园地已应用核桃园地六项管理技术。

6、示范园要求全部为良种,政策对示范园连续扶持三年,经过三年后的扶持有明显的示范效果。

7、申请示范园的户主以集体形式统一通过村委会向乡

七、投资概算

建设的示范园三年内总投资834.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643.42万元,群众自筹191.11万元。

1、新建园总投资268.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94.48,群众自筹73.92。(苗木费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76万元,群众自筹66万元;肥料费26.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48万元,群众自筹7.92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连续两年总投资566.1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48.94万元,群众自筹117.19万元。

﹙1﹚补栽补植平均按30﹪实施需投资178.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27.52万元,群众自筹50.67万元。补植的苗木费130.6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4.25万元,群众自筹36.43万元);肥料费47.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3.27万元,群众自筹14.24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肥料费221.7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5.22万元,群众自筹66.52万元。

﹙3﹚整形修剪90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4﹚嫁接改良接穗费16.2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5﹚烘干炉补助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6﹚农民技术员服务补贴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八、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设取得实效。

(五)加强政策宣传,调动果农积极性。

各乡镇要将各项政策和县级方案宣传到广大农村中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政策,从而调动农民发展和管理核桃园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党和政府好的惠农政策被滞留、掌握在县、乡和村委会,被关系户、亲属所享受,应该享受政策的人民群众大多数不知晓、不能享受、阻碍了产业发展。实践和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和果农是渴望科技和政策支持的。因此,2012年的核桃产业发展政策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到群众中去,为我县核桃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六)加强督察,严格考核。

县委、县政府今后将加强对乡镇抓建核桃产业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县政府将核桃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乡镇工作考核的重点,适当提高核桃产业建设(尤其核桃的规范管理)在乡镇、部门全年目标任务中的分值,考核结果与乡镇、部门班子和领导个人考核挂钩。部门和乡镇要对包村干部加强管理和考核,将群众对各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作为包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七)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林业部门要对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政策的兑现、创新工作思路,使各类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成效。二是乡镇要

第四篇:镇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实施方案

XX镇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推进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助推林业产业精准扶贫,结合XX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在我镇整体脱贫期内,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扶贫中的基础作用,将扶贫工作与深化林业改革、加快生态建设、培育富民产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赢XX镇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

坚持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有机结合,把薄壳山核桃产业扶贫工程打造成林业增绿增效的重点工程,建设成助力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镇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全覆盖。

三、建设要求

1、扶持对象:全镇范围内、“四旁”有种植薄壳山核桃空间的在册贫困户

2、地块选择:房前屋后空闲地、闲置地、菜园地、河沟塘埂等“四旁”满足薄壳山核桃种植条件的,作为栽植地块

3、苗木选择:使用由县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办公室统一招标的“2+1”优质薄壳山核桃嫁接苗,按每户8株免费提供给贫困户。

4、栽植管理:由所在行政村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确定专业公司,统一栽植、统一管理(栽植后四年期),相关费用由镇政府统一支付。

四、政策扶持:依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办发[20XX]X号)文件精神,贫困户“四旁”栽植按8株折合1亩计算,验收合格后,每年补助300元,连续补助4年。

五、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统计上报。(2019年2月16日-2019年2月26日)

1、宣传发动:各村(社区)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广大贫困户对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营造社会各界关心关注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的浓厚氛围。

2、统计上报:各村(社区)在镇扶贫工作站和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村(社区)贫困户居住地的实际情况,组织上报,镇政府将以此为依据,确定薄壳山核桃种植户

第二阶段:规范程序,落实主体。(2019年2月27日-2012年2月28日)

3、规范程序:各村通过合法程序确定造林主体,负责本村范围内贫困户薄壳山核桃的栽植和四年期管理,签订相关栽植、管护合同。

4、落实主体:采取“以钱养事”的模式,以村为单位落实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栽植、管护主体、落实栽植薄壳山核桃的贫困户和具体栽植范围和地块。

5、确定苗木:在确定贫困户以后,及时上报县核桃办,对接苗木数量、品种和接收苗木时间。做到不误林时,及时栽植。

第三阶段:整地挖穴,统一栽植。(2019年3月1日—2019年3月31日)

6、整地挖穴:2019年3月8日前,由造林企业在镇村的配合下,完成栽植山核桃的贫困户整地挖穴工作。

7、统一栽植:2019年3月31日前,全面完成栽植工作。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总结评比。(2019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

8、2019年5月1日前,由镇扶贫工作站、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组成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工程考评验收组,对薄壳山核桃栽植工作进行核查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进行评比。

六、技术要求

1、整地方法:整地方式通常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整地之前先布点,布点要根据贫困户“四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般穴径80cm,深度80cm。

2、栽植技术:主要采用穴植法。栽植深度比苗木地径原土印深2-3cm。栽植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覆土,层层踏实,穴面覆层虚土。栽植时,要浇大水、施足肥、踏实土,提高造林成活率。

3、苗木管理:苗木应随起苗、随分级、随造林,不能立即栽植的,应选背风阴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安全无害的地方进行假植。

4、抚育管理:种苗栽植后,贫困户负责看护,防止人畜破坏。对人为因素造成苗木损毁的,造林企业不承担责任。而且由此没有通过验收的,贫困户不得享受当年的补助。幼林抚育的方法以块状为准。前四年重点做好松土除草、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由于栽植和管护原因而造成的造林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由造林企业按薄壳山核桃的品种和规格及时进行补植。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镇政府分管负责人、专职扶贫副书记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XX个村(社区)的总支书记为成员的XX镇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规划设计、检查评比等工作。领导组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村(社区)进行督查,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协调化解。并下设办公室,整合各部门资源,组织精干力量,具体推进实施方案的落实。

2、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各村(社区)总支书记是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发展第一责任人,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贫困户、落实到地块、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地块、包效果的“三定一包”责任机制;扶贫工作站负责栽植薄壳山核桃贫困户的落实,并提供贫困户包括家庭住址在内详实的信息,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包括栽植管护在内的业务方面具体事宜。

3、制定政策,加大投入。从2019年起,镇财政设立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各村支付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苗木的栽植、管护费用。

4、加强管理,确保成效。贫困户是看管薄壳山核桃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苗木被盗、人畜损毁等事宜、第三方造林公司是薄壳山核桃苗木技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栽植、抚育管理等相关事宜。确保苗木成活、正常生长、保存。对因栽植管理原因造成的苗木死亡,要及时按品种规格及时补植到位。所在村负有监管责任,负责解决因人畜原因造成苗木损毁的矛盾化解工作。农业服务中心要以村为单位建立完整规范的薄壳山核桃种植技术档案。扶贫工作站要建立以户为单位的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业务档案。财政所要建立

XX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栽植管护薄壳山核桃专项资金档案。

5、督查考核,严格奖惩。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建设将纳入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协管不到位而造成苗木损毁严重的村(社区),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要求采取补植措施,确保贫困户薄壳山核桃扶贫产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我镇精准扶贫的首位产业。

八、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小阿舍村深度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共)

小阿舍村深度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安排部署,确保没有持续稳定经济收入的深度贫困群众有收入来源和保障,打赢我村脱贫攻坚战。根据产业脱贫相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深度贫困户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小阿舍村委会位于雄壁镇东部,距镇政府36千米。辖小阿舍、私庄、白马田、鹅鸭、小迫干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等2种民族,全村现有714户2876人,其中,彝族56户252人,占总人口的8.8%。全村国土面积11.51平方公里,海拔1896米,耕地面积1420亩,人均占有耕地0.9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较低。

通过2014年至2017年动态调整回头看工作,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749人(其中:深度贫困户42户201人),2014年脱贫14户55人,返贫1户3人;2015年脱贫18户84人;2016年脱贫107户473人;2017年脱贫22户100人;2018年在卡未脱贫的有14户40人。

二、产业发展合作方式

1、合作发展方式:产业发展项目由师宗县雄壁镇雄风

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度贫困户及专业合作社三方合作。合作期分为扶持发展期和收益共享期,合作发展 10 年,其中扶持发展期3年(2018年—2020年),收益共享期 7 年(2021年—2027年)。在扶持发展期由雄壁镇雄风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给予深度贫困户苗木、土地占用费、管理劳务费等补助,深度贫困户投入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的监督实施和技术指导。收益共享期,雄壁镇雄风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产业当年收益的20%,深度贫困户取得产业当年收益的 75%,专业合作社取得产业当年收益的5%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收益共享期结束后,产业发展收益权100%归深度贫困户所有。

2、产业项目选择和产业发展对象:结合我村实际和当前节令,选择种植滇东雪桃作为产业发展项目。根据贫困户有无持续稳定收入来源保障或收入较少、不稳定确定产业扶持对象。

3、合作发展规模:结合深度贫困户家庭人口和基础条件(适合种植雪桃且相对集中的土地、家庭劳动力等)情况,确定扶持深度贫困户种植滇东雪桃138亩。

三、产业发展目标

2018年,发展42户深度贫困户种植雪桃138亩9660

株(每亩种植70株),让深度贫困户在今年通过雪桃种植获得土地占用费和管理劳务费补助收益,2019至2020年取得土地占用费和管理劳务费补助收益。2020年后,雪桃开始挂果,预期每亩雪桃能让群众产生不低于5000元的收益,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水果种植,增收致富。

四、投入资金概算

全村实施种植雪桃138亩,总投资76万元(全部为财政补助资金),其中苗木费补助(含运输费用)10.2万元,土地占用费29万元,管理劳务费用30.4万元,其他成本费用6.4万元。

深度贫困户种植雪桃获得的735元/亩(含运输费用)苗木补助于2018年一次性支付,土地占用费收益和管理劳务费收益共分三年支付,具体为:2018年,土地占用费补助收益700元/亩、管理劳务费补助收益900元/亩;2019年可获得土地占用费补助收益700元/亩、管理劳务费补助收益700元/亩;2020年可获得土地占用费补助收益700/亩、管理劳务费补助收益600元/亩。

五、收益分析

在扶持发展期内,深度贫困户种植雪桃可获得苗木补助735元/亩(含运输费用),土地占用费补助2100元/亩,管理劳务费补助2200元/亩,合计每亩可获得补助收益503

5元。

进入收益共享期后,按每株雪桃平均挂果15千克/年计算,每亩可产雪桃1050千克/年,保守估计10元/千克,每亩可收入10500元/年。按三方合作分成比例计算,扶贫公司、合作社、深度贫困户分别能获得的收益为2100、525、7875元/亩/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小阿舍村雪桃种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由村三委委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各村小组长组成。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宣传动员、土地核实、项目实施等各项工作,形成职责明确,配合紧密的工作机制。

(二)成立项目工作组和项目实施管理组。为确保贫困户精准扶持项目的顺利推进,成立以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副书记、副主任、主任助理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精准扶持项目工作指导组和项目实施管理组,切实加强指导和督促,牵头做好自查验收和各类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完善工作;确保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和财政报账,具体负责项目的监督检查、组织实施工作。

(三)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按照“一

户一地,集散结合”原则实施雪桃种植,着力在栽种、种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确保雪桃健康成长。

(四)健全管理机制

1.实行公示公告制。坚持项目公示到村组,在项目实施区域内以村为单位警醒项目公示。公示内容为:实施对象、实施规模、补助标准、项目业主等,公示期不少于7天。

2.实行不定期抽查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对项目实施进行督促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项目竣工后均应进行自查,接收项目领导小组的预先检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限期整改完成,并重新组织验收。

七、实施步骤

由于我村实施的产业确定时间晚,导致在落实雪桃种植上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严格按以下步骤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产业实施任务。1、5月15日前,完成专业合作社注册并完善相关手续。2、5月20日前,完成雪桃苗木预定。3、5月20日—5月30日,完成深度贫困户种植雪桃的土地丈量核实。4、5月25日—5月30日,完成种植户调整。按照《师宗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印发<师宗县关于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师贫发〔2017〕36号)

要求,严要求、严把关,把自身有一定发展能力,但家庭收入来源较少,收入不稳定或者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为深度贫困户,准确定位深度贫困户产业发展对象。5、5月30日—6月10日,按70株/亩完成打塘,并完成塘的清点核实。6、6月10日—6月20日,实施栽种。7、6月21日—6月30日,申请镇级验收,并及时报账。8、7月1日-7月10日,完成补助资金兑现到深度贫困户。

雄壁镇小阿舍村委会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日

下载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摘要】文章站在旅游产业金融支持的角度上,对云南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展开了实证分析。通过对1991-2011年的数据检验,一方面,文章认为云南随着......

    XX镇XX村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XX镇XX村2018年农业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需上级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扶持,为加快我......

    大洼县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大洼县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旅游业作为现代先导型的朝阳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强、产业链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区位优势良好,旅游业经......

    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细则(3.26) 2

    毕节市食用菌产业裂变发展支持政策 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调动企业和栽培户的积极性,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快速裂变发展,确保完成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目标,保障政策“公平、公正......

    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股权投入管理办法

    西安市财政局 关于印发《西安市市级财政支持产业发展 资金股权投入管理办法》的通知 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区县(开发区)财政局: 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优化和完善我市......

    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意见

    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意见 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无锡市中心支行无锡银监分局 市外经局市中小企业局 (2009年6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柏杨树村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典型材料

    花寨乡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典型材料 一、柏杨树村“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脱贫”发展产业脱贫模式 (一)企业对口帮扶贫困村 2015年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以后甘州区城郊龙头......

    工会五小活动实施方案

    工会五小活动实施方案 篇一:五小活动方案 关于组织“开展五小活动、节能降本增效”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组织“开展五小活动、节能降本增效”主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