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选线的路基设计研究论文
孔隙度主要通过增大水流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对岩石的强度发生影响。岩石的岩溶程度和透水性是相互助长的,岩溶化程度越高,透水性就越强。水的溶蚀性主要取决于其含酸性。水中有酸才具有溶解可溶性岩石的能力。自然界的二氧化碳(CO2)溶于水中,在水中生成碳酸(H2CO3),与石灰岩(CaCO3)相遇后产生化学反应:CaCO3+H2CO3=Ca+2HCO3,石灰岩被溶解成易溶的重碳酸钙,随着流水而带走。在岩溶过程中,岩石的溶蚀大于物质的重新沉淀,因而在岩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空洞,为侵蚀和重力坍塌创造了条件。除了碳酸外,其他无机酸和有机酸都可以溶蚀碳酸盐类的岩石。水的溶蚀性在不同的气候带中是不相同的。如湿润热带的溶蚀强度大于干旱气候带的71倍、大于湿润温带的7倍、大于寒冷气候带的11倍。水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水流通道的形态、规模、数量以及连同情况。岩溶水的一个重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降水多者,垂直循环交替快,溶蚀强度显著加强;降水少者,垂直循环交替差,溶蚀强度显著减弱。岩溶水的流动通道有孔隙、裂隙和溶洞等。通道的形态、规模、数量以及连同情况,控制着岩溶水流动的坡降、速度、流量和流向,即影响岩溶水的交替强度。水流交替强度大,溶蚀能力强,岩溶就发育;岩溶越发育,岩溶水的流动性就越好。
岩溶地区选线的主要原则
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选线时,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楚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情况,在选线时慎重确定路线的布局和位置。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且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尽量设法避绕;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可以选择其最窄的、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方通过。某路线有左岸和右岸的比选方案,左岸线路顺直,占农田较少,但该岸有许多发育的溶洞,且洞内坍塌严重,遇到暴雨时有5处涌水成河,而且这一带埋藏的溶洞一时不易搞清楚,经研究比较,采取走右岸通过页岩地区的方案,避开溶洞严重的地区。根据岩溶发展的规律和岩溶带的分布规律,在选线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路线宜选择在溶蚀强度较低的岩石地区通过,因为这些地方的岩溶发育程度往往较弱;②在通过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时,路线方向不宜与岩层构造线方向平行,而应与之成斜角或垂直通过,因为暗河的主要通过方向多平行于岩层构造线方向;③在岩溶地区,路线应避开较大的断层破碎带,或使路线方向与其直交或斜交,以避免或减少由于断层带岩石破碎、岩溶发育强烈和岩溶水丰富而威胁到路基的稳定性;④路线应尽可能避开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相接触的地带,因为这种地带有利于地下水的活动,岩溶发育比较强烈;⑤路线应尽可能避开碳酸盐类岩石同某些金属矿床相接触的地带,因为这些地带岩溶发育比较强烈。
岩溶地区路基设计
岩溶地区路基设计主要是对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岩溶和岩溶水进行预防和处治。实践证明,岩溶问题如果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工程计划方案,使工程计划方案发生变更,延长施工期限造成浪费,还会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合理的路基设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下结合实际案例说明。
疏导法: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不宜堵塞。疏导建筑物一般采用明沟、泄水洞等。例如,岩溶泉出露于某公路的右上方石灰岩陡坡处,为间歇性裂隙悬挂泉,旱季枯歇,雨季流量加大,在路侧砌筑一座5m×1.5m×1.5m的蓄水池后,把水拦蓄引入边沟排到下游涵洞流出,多年来路基稳定。而左侧的简易公路只挖有边沟排水,雨季岩溶水浸泡公路漫过路面,致使路基受到严重破坏。路线通过岩溶洞或岩溶水时,如果跨越和施工条件较好,可采用跨越的办法。桥梁跨越适用于流量较大的暗河、冒水洞或消水洞等。涵洞跨越适用于一般岩溶泉。在跨越季节性或经常性积水而水太深的溶蚀洼地时,可采用片石透水路堤。某路线通过溶蚀洼地,有3条来自暗河的水流,交汇于龙门洞前的深沟,由此转入暗河排出。路线曾于龙门暗河出露处设一单孔小桥跨过,路堤高出龙门洞口2m.由于雨季暗河与地表的流量大于排泄量,导致洼地积水,淹没龙门桥和路堤,中断交通。后加高路堤至4.7m,并改建为一孔25m石拱桥跨过,才消除了水淹问题。
加固。①洞径较大、洞内施工条件好时,可采用浆砌片石支墙、支柱及码砌片石垛等加固。如需保持洞内水流通畅,可在支撑工程间设置涵管来排水。②如果是深且小的涵洞,又不便于在洞内采取加固的办法时,可采用石盖板涵来加固。③对洞径较小、顶板薄或岩层破碎的的溶洞,可采用爆破顶板,用片石回填的办法来处理加固。假如溶洞较深或保持排水者,可采用拱跨或板跨办法处理。④出溶洞露于路基表面或构造物基底时,如需要换土或加固,对较浅的全部换填碎、片石;对较深的可采用部分换填的办法,换填厚度根据需要而定。对路基范围内的地表塌陷,应查明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基岩如果未出露处,可采用黏土回填夯实;基岩出露并见到空洞洞口时,可先用大块石头堵塞洞口,再用黏土回填土洞。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若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在公路设计选线时应全面了解线路通过地区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岩溶形态的空间分布规律,对路线通过地带的岩溶形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以便在选线时尽量避让或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岩溶病害。(本文作者:闫进平单位:山西省古交市路桥开发建设公司)
第二篇:公路软土路基病害的研究
高管专业论文 论文题目:公路软土路基病害的研究
班级:GG11-2班
姓名:黎玲莉
学号:20110453
目 录
1、引言...........................................................4
2、软土路基的成因.................................................5 2.1 软土路基病害成因...........................................5 2.2 软土路基的特点.............................................6
3、软土路基的勘察.................................................6 3.1 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7 3.2 勘察的方法与要求...........................................8
4、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与原则........................................9 4.1 地基条件...................................................9 4.2 施工条件...................................................9 4.3 周围环境...................................................10
5、软土路基常见的处理方法..........................................10 5.1 换土法....................................................10 5.1.1 开挖换填法...........................................10 5.1.2 抛石挤淤法...........................................12 5.1.3 爆破挤淤法...........................................13
5.2 挤压法....................................................15 5.2.1 碾压法...............................................15 5.2.2 石灰桩法.............................................16
5.3 排水固结法................................................16 5.3.1 水平排水垫层施工法...................................16 5.3.2 竖向排水体施工法.....................................17
5.4 化学加固法................................................18 5.4.1 灌浆法...............................................18 5.4.2 高压喷射注浆法.......................................19
6、结 论..........................................................19
7、参考文献........................................................19
摘要
本文对公路软土路基病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软土路基病害的定义、特征和其勘察方法,以及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软土地基
病害类型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1、引 言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软土地基具有含水率高、天然空隙比大、压实性高、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导致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软土病害的成因,继而找出更好的处理措施。软土路基可能导致出现一些的问题,当路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承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时,地基就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当路基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变形时,会影响结构物的正常使用,特别是超过结构物所能容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可能开裂破坏。路基的渗漏量超过容许值时,会发生水量损失导致事故发生。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3)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例1:2009年6月27日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在建13层住宅楼于清晨连根“卧倒”的事件。事后专家分析,最有可能是地基出现问题,因为莲花河畔景苑所在的区域属于上海流沙比较严重的区域,其地基是属于我们常说的软土地基,如果地基不经过加固处理,很容易引起房屋倾斜。专家认为由于是对土芯取样出现问题,导致设计存在偏差;或者是打桩不深、水泥标号等存在问题。因为地桩的水泥有高标要求,如果没有达到会发生断裂。
例2:2010年8月,福建正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格林兰景3号楼地基塌陷一事,以及各地不断传来的“楼薄薄”、“楼脆脆”、“楼歪歪”等新闻,如此多的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已经让老百姓不寒而栗。
例3:2004年4月4日下午4点左右,福建罗长高速公路马尾到琯头段长柄高架桥往北500米处发生大面积塌方,塌方路段长度约70米,塌陷落差达15米左右。陷下去的公路上有一辆小轿车。驾驶员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当时的感觉就像乘电梯往下掉,所幸人车都没有受损。据福建省高速公路公司负责人介绍,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路基软、土质差,淤泥又深又厚,雨季来临使地下淤泥产生流动。
根据以上三个例子可见,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软土路基的成因
软土是第四纪全新世形成的近代沉积物,其地质年龄一般为10000-15000年,按其中有机质含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含或很少含有机质的软粘土和粉质软粘土;第二类是含大量有机质的泥炭土。
所有的软土都是在淡水或盐水中沉积的,由于沉积的地质环境(如海滩、三角洲、河口湾、泻湖、湖泊、沼泽等)的不同,其空间范围和天然性状也因其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异。我国工程界有的把松软的吹填土和杂填土等也列入软土,谓之广义软土。
软土的来源主要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其成分直接取决于母岩。而软土的沉积类型,以及它们沉积后的物理化学演化,则与下述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1软土路基病害成因
2.1.1选择填料不当
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选择填料不得使用淤泥等劣质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率超过规定的土。如将上述土料作为填料土进行填筑,容易引发死刑变形和沉陷破坏。
地下水和地表水
水浸入路基,引起路基内水位上升,填料中含水率增大,强度、稳定性降低,造成路基下陷等破坏。2.1.2设计方面
地基勘测资料不全,局部沟塘、横向地基软土分布及深度变化不清,钻孔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使得选择软基处理方法不当或处理深度不够、预压期不足,从而造成以上通病。2.1.3施工方面
软土地基处理后,填土加载过快,尤其当接近或超过临界高度时,仍快速填筑,未能仔细进行沉降动态观测控制,路堤失稳;施工过程中质量把关不严,选择的塑料排水板型号和长度、粉喷桩、喷粉量、处理深度和搅拌等要求不满足要求。
2.2 软土路基的特点
2.2.1 软弱土特征
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
(1)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 我国软土的天然孔隙比e一般在1~2之间,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W=50~70%,高的可达200%,普遍大于液限。
(2)压缩性高
我国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一般在1~2之间,建造在这种软土上的建筑物将发生较大的沉降,尤其是沉降的不均匀性,会造成建筑物的开裂和损坏。
(3)透水性弱
软弱土尽管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却很小,渗透系数K≤1(mm/d)。因此,土体受到荷载作用后,呈现很高的孔隙水压,影响地基的压密固结。
(4)抗剪强度低
软土通常呈软塑~流塑状态,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抗剪性能极差,我国软土无侧限抗剪强度一般小于30KN/m2(相当于0.3KN/m2)。不排水剪时,其内摩擦角几乎为零,抗剪强度仅取决于凝聚力C,一般C<30KN/m2;固结快剪时,内摩擦角=5°~15°。
(5)灵敏度高
软粘土上尤其是海相沉积的软粘土,在结构未被破坏时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但一经扰动,抗剪强度将显著降低。其灵敏度(含水量不变时原状土与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一般在3~4之间,有的甚至更高。2.2.2 软土地基失稳的机理
软土地基上堤防滑动破坏的原因,在于软弱地基中某一面上的剪应力大于等于它的极限抗剪强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剪应力的增加。例如:堤防加高加宽引起堤身重量加大、降雨使土体容重增加、水位降落产生渗透压力,地震和打桩引发动荷载等。二是由于软土地基本身抗剪强度的减小。例如:孔隙水压力的升高、气候变化旌干裂和冻融、粘土夹层因浸水而软化以及粘性土的蠕变等。
3、软土路基的勘察
3.1 软土路基工程勘察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是针对不同环境所沉积的软土地基,通过多种勘察手段,如地表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开挖试坑等,得到能反映所研究的软土地基最基本的物理及力学特性的各种参数,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以及施工监测等服务。
从工程地质角度看,地基是建筑场地的一部分,而建筑场地又属于某一个工程地质单元。因此,软土工程地基勘察的目的有二:一是要查明公路路堤下面的地层情况,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二是要对整体工程的地质条件作出评价,以便在确保建筑场地地质稳定的前提下,促使地基基础设计达到安全、经济、合理。
软土工程地质勘察按设计阶段划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初步勘察工作为工程初步设计服务,是在可行性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工程的规模、造价提供依据。本阶段应初步查明场地的地层、软土成因、层理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表硬壳层的分布及下卧层和基岩的埋藏条件与起伏;初步查明场地微地貌的形态、堆填土的分布和埋深;初步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初步查明软土地基的分布范围、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初步查明环境地质对建筑场地的影响。通过初步勘察应提交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报告”应包括文字部分和图表部分。文字部分应全面阐明沿线软土地基段的软土成因类型和分布规律、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特点,并针对各类工程项目的特点与该地段地质环境、指标特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对软土地基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图表资料包括:道路全线工程地质总平面图、纵断面图,各比较方案的软基路段工程地质平面图、纵断面图,钻孔地质柱状图,十字板剪切图,静力触探图,标准贯入图,土的e-p曲线图或e-lgp曲线图,固结系数与荷载关系图,无侧限抗压应力与应变图等相关图件。
详细勘察为施工图设计服务,应根据初步设计确定的线路位置和设计方案和初勘所划定的范围,进行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取原状试样。其目的是要查明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软土的固结历史、强度和变形特性,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及其承载能力作出评价;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层的渗透性;对取得的软土地基技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地墓变形稳定计算参数,分段提出地基处理建议;编制软基设计及其路堤施工图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与报告。详勘报告的文字部分应提供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形、地貌的有关资料,着重阐明已定路线软弱地基形成特点与分布规律,针对各类工程项目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结合试验与测试指标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预测,提供有效的工程地质处理措施。提供图件的形式和初勘报告类似。
3.2 勘察的方法与要求
软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在初步勘察阶段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在详细勘察阶段主要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为主。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是一项以工程观点对一个特定地区进行进一步地质研究的工作类型。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的最终成果是编制工程地质图件,论述和评价丁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其成果对于之后的勘探、原位测试等地质工作的布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多年来的勘察经验表明,未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就开始勘探工作会“欲速则不达”,往往要返工。所以,工程地质调查测绘是不可逾越的勘察阶段。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手段,它能直接观察鉴别岩性和划分地层,并沿孔深进行原位测试和取原状土样,是获得地质资料的主要渠道。初勘和详勘阶段勘探线和勘探点的间距按《公路软上地基路堤设计与施上技术规范》(JTJ 017 96)规定实施,软土地基勘察钻孔宜采用干钻法,对于多年处于最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粘土,也可采用泥浆钻探的方法,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软土地基结构发生变化而改变土样的原始物理、力学性质。事实上,软土发育地区的地下水位均较高,软土地层基本处于地下水位以下且为饱和状态;对于淤泥或淤泥质粘土,因其渗透性较差,泥浆对其含水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现在勘察设计单位对于软土地层基本采用泥浆钻进方法。
工程地质钻孔是获取勘探成果资料的主要途径,它直接关系到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造价。工程地质钻孔有如下几点要求:
(1)钻进深度、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范围在0.05m以内。
(2)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对于螺旋钻在1.Om以内,对于岩芯钻探应在2.Om以内,取芯钻进时软土层每回次进尺不宜大于2.Om,粉土每回次进尺不大于1.5m。每一个回次完成后,根据所采取岩芯的性状,确定是否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采取原状试样。一般是一个回次完成后进行一次标准贯入试验和取一个原状上样。当土层中夹有大量粉质土或者砂土时,应用标贯器采取土样,用于土层鉴别。
(3)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上应进行干钻。
(4)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于一般岩石、软土应不低于80%,对于软质、破碎岩石应不低于65%。
(5)施工过程中岩芯应按次序排放,每一回次应插放岩芯牌,注明起止深度、取样或标贯位置、编号、击数等,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应装箱保存。
取土器的技术参数:
(1)取土器直径。正确选择取土器直径,对取土质量是很重要的。直径过小不能保证取土质量,而过大又增加钻探费用。所以,选择取土器直径时应注意考虑如下两点:一是土样扰动带的宽度,对于一般软粘土,扰动带的宽度不超过20mm,一般为lOmm;二是土工试验环刀直径,常用的有62mm和80mm,相对应的取土器内径一般采用75mm和100mm。
(2)取土器长度。当取土器贯人土中的深度与实际进入取土器中的土样长度L的比值等于或略低于1.0时,表明土样未遭到压缩扰动。当贯入深度逐渐增大,达到某极限贯人深度后,土样由于压缩量变大,土样质量下降。对于无粘性土Hs=5~10倍取土直径;对于粘性土Hs=10—20倍取土直径。关于取土器长度与直径,我国过去一直沿用前苏联标准,采用短而粗的设计原则;而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采用K而细的设计原则。
4、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与原则
由于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较低,如果不做任何处理,一般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软土上的路堤可能会因为过大的沉降引起开裂,甚至剪切破坏。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路基,要求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包括改善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渗透性,提高其抗剪强度。
不同道路所经的地区土壤地质条件不同,遇到的软土地基也千差万别,而不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经济性也不一样。因此,为了使软基处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根据设计的软土地基条件,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首先,必须充分研究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理由、目的,然后考虑地基的性状、道路的标准、施工条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各种条件,选择最符合要求且最经济的方法。
4.1 地基条件
4.1.1 土质
1)软土。选用以排水为目的的方法时,应考虑软土的颗粒级配范围或渗透系数大小。对灵敏度很高的软土,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和施工方法对地基的扰动必须尽量小。
2)泥炭类土。天然含水率大于500%的泥炭,往往压缩性很高,原始强度很低,但却有相当好的透水性。天然含水率在300%以下的黑泥,透水性小,受扰动时强度急剧下降。为减小剩余沉降,经常使用慢速加载法、路堤荷载压重法。稳定措施常采用反压护道法和挤密砂桩法。4.1.2 地基构成
1)软土层厚度。软土层浅而薄的情况,固结沉降量小,而且在短时间内能停止沉降,滑动破坏的可能性一般也很小。因此,处理措施可采用简单的表层处理法。对重要构成物的基础,也常用开挖换填法。若岩土层较厚,则按不同的目的与土质,采用垂直排水和挤密砂桩等方法配合表层处理法处治。
2)夹有排水砂层。在薄层软土(厚3~4m以下)之间夹有可供排水的砂层(厚大于5cm)时,不需要采用垂直排水法或挤密砂桩法,一般只采用表层处理法、慢速加载法、路堤荷载重压法。如果出现错台,也可采用修补路面、改正高差的方法。
4.2 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是选择处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4.2.1 工期
工期长,往往不需要采取专门的处理措施,可用慢速加载法在确保稳定的状态下填筑路堤,且通过长时间放置也能减小剩余沉降量。因此,软土地基上的道路工程,原则上工期要尽量长,按照工期选择处理方法。4.2.2 材料
处理工程措施所用材料来源及其经济性,也是选择处理方法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只要材料的运距不是特别远,通常采用砂垫层法、开挖换填法、反压护道法、路堤荷载压重法较为经济。4.2.3 施工机械的作用条件
在软土地基上施工,不管采取何种施工方法,确保施工机械的作业条件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不管用何种处理方法,一般都要同时使用表层处理法对表面进行处理,以利于机械作业。4.2.4 施工深度
换填法的适用深度,开挖换填时为3m,强制换填时为7~10m。垂直排水法与挤密砂桩法的极限施工深度为20~30m,超过这个深度一般是不经济的。
4.3 周围环境
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噪声、振动、地基的变化、地下水的变化、排出的泥水或使用的化学药剂可能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等,在选择施工方法、处理方法时必须全面考虑。地基特别软弱、路堤高度较大的情况下,周围地基常发生大的沉降或隆起。因此,在路堤坡脚附近有民房或重要构造物时,应考虑以减小总沉降量并控制剪切变形的方法为主要措施。当靠近城市、人口集中地区或民房以及现有构造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对它们的影响。
5、软土路基常见的处理方法
5.1 换土法
5.1.1 开挖换填
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软土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路基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二灰土等)或其他强度较高、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面称为换土法。
换土法按回填材料的不同,命名为不同的垫层,如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二灰土垫层等。虽然垫层材料不同。其应力分布稍有差异,但从试验结果分析其极限承载力还是比较接近的。通过沉降观测资料,发现不同材料垫层的特点基本相似,故可以近似按砂垫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某些特殊土采用换土法处理时。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和冻胀性,所以在设计时所需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应有所不同。
换土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也不宜小于0.5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1)垫层材料的选择
(1)砂和砂石垫层材料
用砂和砂石料作为垫层材料时,应选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为佳,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碎(卵)石,但要分布均匀,颗粒的不均匀系数最好不小于10。砂垫层的用料虽然不是很严格,但含泥量一般不超过5%,也不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有机杂质。如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石材料,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且不应夹有过大的石块或碎石(<50mm),因为碎石过大会导致电池本身的不均匀沉降。
(2)素土垫层材料
素土可采用施工过程中挖出的黏性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50mm。素土垫层材料不应采用地表耕植土、淤泥及淤泥质土、杂填土等。
(3)灰土垫层材料
灰土垫层是将路基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按一定体积配合比的灰土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适用于处理厚1-4m的软弱土层。
石灰
在施工现场用作灰石的熟石灰应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熟石灰中不得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土料
灰土中的土料不仅作为填料,而且参与化学反应,尤其是土中的黏粒具有一定的活性和胶结性,其含量越多,则灰土的强度就越高。工程施工时常采用施工中挖出的不含有机质的黏性土或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拌制灰土,不得采用表面耕植土、冻土、膨胀土以及有机质含量超过8%的土料。土料粒径不得大于15mm。
灰石用量对灰土强度的影响。
灰土中石灰用量子啊一定范围内,其强度随用灰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石灰用量超过一定限值后,灰土强度就增加很小,并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4)碎石和矿渣垫层材料
碎石垫层用的碎石粒径,一般为5-40mm的自然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矿渣垫层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选用矿渣垫层材料。采用的矿渣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质地坚硬,稳定性合格,无侵蚀性;
松散密度不小于1.1t/m³,压碎指标不大于13%,含硫量不大于1.5%,铁矿含量不大于1%;
泥土与有机杂质含量不大于5%。
在碎石和钢渣垫层的底部,为防止基坑表层软弱土发生局部破坏而产生过量沉降,一般应设置一层15-30mm厚的砂垫层,砂料应采用中、粗砂,然后再铺筑碎石或钢渣垫层。2)垫层施工方法
(1)当地基表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硬壳层,其承载力较好,能上一般机械时,一般采用分堆摊铺法,即先堆成若干砂堆,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摊平。
(2)当硬壳层承载力不足时,一般采用顺序推进摊铺法。
(3)当软土地基表面很软,如新沉积或新吹填不久的超软地基,首先要改善地基表面的持力条件,使其能上施工人员和轻型运输工具。3)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换土法施工的关键是将垫层材料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2)垫层施工前必须对下卧地基进行检测,如发现局部软弱土层,应予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填平夯实。对垫层底部有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先予清理,再用砂石逐层回填夯实,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上一层砂石料,再行施工。
(3)严禁扰动垫层下卧的软土,为防止践踏、受冻、浸泡或暴晒过久,坑底可保留200mm厚土层暂不挖去,待铺砂石料前再挖至设计高程,如有浮土必须清除。当坑底为饱和软土时,须在土面接触处铺一层细砂起反滤作用,其厚度不计入砂垫层设计厚度内。
(4)砂石垫层的底面宜铺设在同一高程上,如深度不同,基底土层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各分层搭接位置应错开0.5-1.0m距离,搭接处注意捣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竣工后,应及时施工上层路面。
(5)垫层施工应注意控制分层铺筑厚度,每层压实遍数宜通过试验确定。
(6)人工级配的砂石应拌和均匀。
(7)当施工中地下水位高于挖土底面时,宜采用排水或降水措施,注意边坡稳定,以防止坍土混入砂石垫层中。
(8)压实后的灰土、二灰土应采取排水措施,3天内不得受水浸泡。
5.1.2 抛石挤淤法
抛石挤淤法是在路基底部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地基强度的软基处理方法。一般来说,抛石挤淤不用抽水、挖淤,施工简单,比较经济、迅速、方便,但技术上缺少把握,当淤泥较厚时须慎重使用。抛石挤淤的使用范围:
(1)一般用于厚度小于3.0m,其软层位于水下,表层无硬壳,软土液性指数大,呈流动状态的泥沼及软土;
(2)石料丰富,运距较近。
抛石挤淤法采用的片石大小,应根据泥炭或淤泥的稠度而定,对于容易流动的泥炭或淤泥,片石可稍小些,但一般不宜小于30cm,且小于30cm的粒料含量不得超过20%。抛投的顺序:应先从路堤中部开始,由中部向前突进后再逐渐向两侧扩展,以使淤泥向两旁挤出;当软土或泥沼底面有较大的横坡时,抛石应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扩展,并在低的一侧适当增加抛填数量。当片石抛出水面后,应用重型压路机或载货汽车反复碾压,以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再进行路堤填土。5.1.3 爆破挤淤法
爆破挤淤法是将炸药放在软土或泥沼中爆炸,利用爆炸时的张力作用,把淤泥或泥炭扬弃,然后以强度较高的渗水性回填的软基处理方法。爆破挤淤是换土的一种施工方案,具有比一般换填方法的换填深度大、工效高的特点。爆破挤淤法主要适用于软土、泥沼的地基。当淤泥层较厚,稠度大,路堤较高和施工期紧迫时,可采用爆破挤淤法换土。爆破挤淤法处理软土地基适宜深度为3-25m。
根据爆破与填土的相对关系,爆破挤淤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填后爆,即先在原地面上填筑低于极限高度的路堤,再在基底下爆破。这种方法适用于稠度较大的软土或泥沼,先填的路堤随爆随沉,避免了回淤。但应严格控制炸药,使其既能炸开淤泥或泥炭,又不致破坏已填路堤。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是较为苦难的。另一种方法是先爆先填,适用于稠度较小、回淤较慢的软土。采用这种方法时,应事先准备好充足的回填材料在爆破后立即回填,做到随爆随填,填满再爆,爆后再填,以免回淤,造成浪费。1)施工工艺流程与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 堆填石料 →参数检测及调整→ 钻孔、安放药包→ 爆破→ 爆后测量→ 下循环爆破抛石挤淤。
(1)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文献要求,参考地质勘探资料,配合现场测量数据,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安全交流。
确定淤泥深度、宽度等有关数据。
计算药量、药包埋藏和起爆水位参数。
(2)堆填石料
堆填石料范围:一次处理淤泥宽度沿线。
堆填作业采用机械作业。石料应使用不易风化石料,粒径应大于30cm。
(3)参数检测及调整
测量堆填石料的高程及宽度,计算堆填石料的高程及宽度。
按照上述计算的数值进行调整。
(4)钻孔、安放药包
装药器加工
药包准备
平整场地
④布药机就位
⑤布药机布药
(5)爆破
起爆器采用8号工业铜质瞬发电雷管。
起爆网络:采用双路塑料导爆管和导爆索起爆系统,以确保全部药包起爆。
起爆药包群,爆炸作用和爆生气体瞬间巨大推动力使淤泥前移并形成爆坑。同时,抛填石料在自身重力及震动作用下迅速滑踏进入爆坑,形成爆炸前移体。
④当爆破挤淤处理软土地基工点位于临近潮(水)影响地段,则爆炸挤淤施工中,起爆水位宜选在最高潮位时。
(6)爆后测量。
爆后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爆炸挤淤填石一次推进水平距离,分析爆破效果,作为施工试验段,总结经验,调整爆破参数,优化施工工艺,以便进行下循环爆炸抛石挤淤。
(7)下循环爆炸抛石挤淤。
进行下循环爆炸抛石挤淤,直至按设计完成全部挤淤宽度。
在多次的反复爆炸过程中,爆破产生的巨大震动力也会使已抛填石方下沉并振动密实。
在施工中应加强路基沉降及位移监测工作。
④爆破挤淤处理软土地基工点位于临近潮(水)影响地段时,在抛石挤淤爆破过程中,需对周侧水石交界处进行爆破夯实,使石方完成落底,并爆夯密实坡脚平台。
3)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爆破挤淤施工质量控制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C F10-2006).(2)质量保证措施。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①体积平衡法;②钻孔检测法;③探地雷达法。施工期进行爆前爆后断面测量,断面间距20m;爆炸处理软土路基竣工后进行竣工断面测量,断面间距10m,路基顶面平坦处测点间距5m,加载处及破面处测点间距2m,根据实抛方量及断面测量资料推算置换范围及深度。
(3)安全措施
火工材料的购买、运输、保管及使用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爆破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爆破作业安全规范参见《爆破安全规程》
(4)环保措施
将施工现场和作业限制在工程建设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布置。
噪声控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
污染控制。
5.2 挤压法
5.2.1 碾压法
土是三相体,通过碾压机械,夯击或碾压填土、疏松土层,使其孔隙体积减少,密实程度提高,这种作用成为压实。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表明,影响土的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土的含水率、土层厚度、压实机械及其压实功能等。压实的方法常用的有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这些方法要求垫层材料分层铺设,然后逐层振密或压实。1)机械碾压法
机械碾压法是采用压路机、推土机、羊足碾或其他压实机械,利用机械自重压实地基土。机械碾压法施工时,应根据压实机械的压实能量控制碾压土的最佳含水率,选择合适的碾压分层厚度和碾压的遍数。2)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由落锤,以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和垫层填土。
重锤夯实的现场试验应确定最少夯击遍数、最后两遍平均夯沉量和有效夯实深度等。夯实遍数一般为8-12遍,一般重锤夯实的有效夯实深度可达1m左右,并可消除1.0-1.5m厚土层的湿陷性。3)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是用振动压实机械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的地基处理和垫层压实的方法。实践证明,振动压实法适宜于处理砂、砂石、炉渣等渗透性好的无黏性土为主的松散填土,也适宜处理黏粒含量少、透水性好的松散杂填土。
以黏性土为主的软弱土,宜采用平碾或羊足碾;对杂填土,可用平碾;对砂土、砂石料、碎石土和杂填土,宜采用振动碾或振动压实机;对于狭窄场地、边角及接触带,可用蛙式夯实机。一般情况下,用平板振动器时,最优含水率为15%-20%;用平碾及蛙式夯时,最优含水率为8%-12%;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宜对饱和的碎石、卵石或矿渣充分洒水湿透后进行夯压。5.2.2 石灰桩
石灰桩法是用生石灰在软土地基内形成桩柱,通过生石灰消解和水化物的生成,以降低土中含水率、提高地基强度、减小沉降量的软基处理方法。石灰桩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上置荷载,能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除单独使用生石灰外,也可采用石灰与砂并用的石灰砂桩。
石灰桩法加固地基的原理是:利用打桩机成孔过程中沉管对土体的挤密作用和新鲜的生石灰成桩时对桩周土体的脱水挤密作用,使周围土体固结;同时由于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桩身与桩间土硬壳层组成变形模量较大的桩体,以置换部分软土,同原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石灰桩的直径一般为0.3-0.5m,最大深度可达30m,间距常用0.75-1.5m。采用的打孔方法有两种:
1)孔壁能自立时,用螺旋钻开孔,用漏斗直接灌生石灰;
2)孔壁不能自立时,用冲击或振动的方法将套管下到要求的深度,边灌生石灰边提套管。
5.3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是在路基施工前,对天然路基或已设置竖向排水体的路基上加载预压,使土体固结沉降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减少地基工后沉降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排水固结系统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体构成,主要作用是改变地基的排水边界条件,缩短排水距离和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径。
排水固结法一般适用于饱和软黏土、吹填土、松散粉土、新近沉积土、有机质土及泥炭土地基。5.3.1 水平排水垫层施工
水平排水垫层的作用是使在预压过程中,从土体进入垫层的渗流水迅速地排出,使土层的固结作用能正常进行,防止土颗粒堵塞排水系统。因而垫层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加固效果和预压时间的长短。1)垫层材料
垫层材料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料,其渗透系数一般不低于10-3cm/s,同时能起到一定的反滤作用。通常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颗粒粒径以介于0.074-0.84mm之间为宜,含泥量不大于3%;一般不宜采用粉、细砂。也可采用连通砂井的砂沟来代替整片砂垫层,排水盲沟的材料一般采用粒径为3-5cm的碎石或砾石。2)垫层施工
水平排水砂垫层的施工与换填土法中的砂垫层施工方法相同,目前有四种施工方法:
(1)当地基表层有一定厚度的硬壳层,其承载力较好,能承载通常的运输机械时,一般采用机械分堆摊铺法,即先堆成若干砂堆,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摊平。(2)当硬壳层承载力不足时,一般采用顺序推进摊铺法,即从一端向另一端摊铺。
(3)当软土地基表面很软,如新沉积或新吹填不久的超软地基,首先要改善地基表面的持力条件,使其能承载施工人员或轻型运输工具。处理措施一般采用:地基表面铺荆笆;表层铺设塑料编织网或尼龙编织网,编织网上再铺砂垫层;表面铺设土工聚合物,土工聚合物上再铺排水垫层。
(4)尽管对超软地基表面采取了加强措施,但持力条件仍然很差,一般对不能承载轻型机械的情况下,通常要用人工或轻便机械顺序推进铺设。
不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都应避免对软土表层的过大扰动,以免造成砂和淤泥混合,影响垫层的排水效果。5.3.2 竖向排水体施工
竖向排水体在工程中的应用有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三种。砂井直径一般为20-30cm,水下砂井直径30-40cm,井径比为8-10含泥量小于2%,颗粒级配良好。袋装砂井直径一般为7-10cm,井径比为15-30。1)普通砂井的施工砂料为中粗砂,普通砂井的施工应当满足以下要求:保持砂井连续和密实,并且不出现缩颈现象;尽量减小对周围土的扰动;砂井的长度、直径和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2)袋装砂井的施工
袋装砂井是用具有一定伸缩性和抗拉强度很高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编织袋配合套管填满砂子形成的砂井,它基本上解决了大直径砂井中所存在的问题,使砂井的设计和施工更加科学化,保证了砂井的连续性,施工设备实现了轻型化;比较适合在软弱地基上施工;用砂量大为减少;施工速度加快、工程造价降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竖向排水体。3)塑料排水带的施工
塑料带排水法是将带状塑料排水带用插带机将其插入软土中作为竖向排水体,然后在地基面上加载预压(或采用真空预压),土中孔隙水沿塑料带的通道溢出,从而使地基土得到加固的方法。
5.4 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是指利用水泥浆液、黏土浆液或其他化学浆液,通过灌注压入、高压喷射和机械搅拌,使浆液与土颗粒胶结起来,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地基处理方法。
目前根据化学加固法中常用的浆液类型可划分为:①水泥浆液,即由高标号的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等组成的常用胶结浆液;②以水玻璃(NazO·nSi02)为主的浆液,这类浆液有较多的配方形式,较常用的是将水玻璃浆液与氯化钙浆液配合使用,该类浆液价格较贵,较少用;③以丙烯酰胺为主的浆液,是一种类似有机化合物为主的浆液,其价格昂贵,难于广泛应用;④以纸浆液为主的浆液,如重铬酸盐类,其加固效果较好,但有毒性,易污染地下水源,故使用上受到限制。因此,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水泥浆液。5.4.1 灌浆法
灌浆法是指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高、防水性能好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灌浆法按加固原理可分为渗透灌浆、挤密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动化学灌浆。
注意事项:在开始注浆前,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单孔注浆量,然后按照所采用的注浆工艺施工。先施工边缘帷幕孔,再施工加固孔,宜采用序次施工,即先注第1序次孔,再注第2序次孔,其次注第3序次孔。当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时可终止注浆。边缘帷幕孔孔距应为一般注浆孔孔距的1/2,以确保注浆工程的质量。
在边缘帷幕孔施工后,应根据治理段水文地质情况来确定是否施工排水孔。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在治理范围内用钻机钻成1-3个排水孔,其目的是将边缘帷幕孔所围范围内的地下水随注浆施工排出,能够更有效地保证注浆质量。当排水孔周围注浆孔施工时,排水孔内见到注浆浆液时,可将该排水孔用注浆浆液灌实,并封孔。
在注浆过程中,当地面隆起或地面有跑浆现象时,应停止注浆,分析其原因,对下一个注浆段宜减量注浆,并检查封孔装置、注浆设备等,如仍然有地面隆起或地面跑浆,应结束该孔注浆施工。
5.4.2 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用工程钻机钻至预定深度后,用高压泥浆泵等发生装置,通过安装在钻杆机端的特殊喷嘴,向周围土体喷射化学浆液(常用水泥浆液),同时钻杆以一定的速度徐徐提升,高压射流破坏了附近的土体结构,并强制与化学浆液混合,在地基中硬化成直径均匀的圆柱体。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提升速度,变化喷射压力,或变换喷嘴的直径,从而改变流量,使固结体成为所需要的设计形状。固结体的形态和喷射流移动方向有关,一般分为旋转喷射(旋喷)、定向喷射(定喷)和摆动喷射(摆喷)三种。
以上论述的几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仅仅是众多处理方法中较具代表性的,在各个不同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要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技术条件、设备条件、资金力度等因地制宜的采用一种最为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地基处理技术。本文将要重点介绍的喷粉桩加固地基处理技术,就是一种具有加固工艺合理、施工简单、技术可靠、成本低廉、进度快、无振动、无噪音、工期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的处理技术。
6、结 论
软土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和桥梁并不都会发生问题、只要设计和施工措施得当,就可以保证路堤、桥梁的稳定和使用效果。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结合当地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工期要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分期修建、综合处治的原则进行充分论证,使设计和施工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很多,总之,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稳定性,减少施工后的不均匀沉陷,所以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意识到软土地基的危害性,坚决以数据说话,认真测定基底的承载力,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投资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同时一定要采集桥涵施工后的工后沉降数据,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7、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 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 064-9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3)杨锡武.特殊路基工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马华堂,张新旺.公路工程病害分析与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第三篇:公路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浅析公路路基的养护与管理
【目录】
一、公路养护的工作内容 二.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 三.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四.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语 【摘要】
本文在阐述路基养护与维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路基养护与维修的质量评价与具体的分析。【关键字】
公路;养护;维修;质量评价;分析 【正文】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承受由路面结构层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先决条件。路基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从而对道路使用者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行驶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路面的损坏,往往与路基的排水不畅、路基构造物的缺损有直接关系。随着我国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公路建设对于路基性能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但由于公路建设环境复杂,路基工程受雨水温度等外部环境的破坏严重,往往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对于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严格要求。路基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因此有必要进行路基工作性能的评价,从而为路基养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1】
一、公路养护的工作内容
2)路肩无车辙、坑洼、隆起、沉陷、缺口,横坡适度,边缘顺适,表面平整坚实、整洁,与路面接茬平顺。
3)边坡稳定、坚固,平顺无冲沟、松散,坡度符合规定。4)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无淤塞、无高草,纵坡符合规定,排水通畅,进出口维护完好,保证路基、路面及边沟内不积水。5)挡土墙保持完好无损坏,泄水孔无堵塞。三.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要能充分的反映路基的特性,能从养护基本要求和养护评价的角度上代表路基,反映路基的主客观信息和养护质量性能。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高等级公路路基和水文地质的特点,要结合标准方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由于本项目自身的特点,评价指标的选取还要遵循一下原则【4】【5】:
1)客观性。选取的指标应能够反映路基构造物的特性,能代表影响路基构造物的主要因素,指标的名称和含义应符合现行的专业技术术语和概念。
2)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应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量或估测;选取的指标必须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3)逻辑性。选取的指标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指标与指标之间不可冲突,不可重叠,要有较强的关联性。四.评价指标体系 4.1 概念
高等级公路路基养护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用来评价高等级公路路基养护质量及其使用性能的指标体系,用于对公路路基的整体性能做初步诊断和评价,为进一步养护管理提供依据,指导养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首先需要确立出准则层-路
基养护的评价对象,然后分析各研究对象的养护的主要特点,依据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找出高等级公路路基养护的评价指标,从而获得指标层,并建立高等级公路路基养护评价指标体系。4.2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的确立也就是体系中准则层的确立,反映的是路基养护评价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结合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确定路基养护评价的研究对象为路肩、边坡、排水设施和挡土墙以下四个部分【6】: 1)路肩
路肩是保证道路路基、路面整体稳定性和排除路面水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为确保临时停车所需两侧余宽的重要组成部分。路肩养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基路面强度、稳定性和行车的安全畅通。其主要功能是侧向支撑路面的基层和垫层,稳定路面各层次的结构,排出路面积水,使路面免受雨水侵蚀。路肩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两大类。
路肩养护与维修工作的重点是减少或消除水对路肩的危害。陡坡路段的路肩(1)设置截水明槽
(2)用粒料加固土路肩或有计划地铺筑硬路肩。
(3)在陡坡路段的路肩和边坡上全范围人工植草,以防冲刷。
4)挡土墙
挡土墙是为防止路基填土或山坡岩土坍塌而修筑的承受土体侧压力的墙式构造物,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填土边坡以保证土体的稳定。挡土墙包括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臂式挡土墙、柱板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等不同结构形式。
挡土墙的日常养护除经常检查其有否损坏外,每年应在春秋两季进行定期检查。
裂缝、断裂,可将缝隙凿毛,清除碎碴和杂物,然后用水泥砂浆填塞。水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裂缝也可用环氧树脂粘合。
挡土墙发生倾斜、鼓肚、滑动或下沉时,可选用下列加固措施:(1)锚固法:
(2)套墙加固法
(3)增建支撑墙加固法。
(4)原挡土墙损坏严重拆除重建。【7】
1.挡土墙
挡土墙的泄水孔应保持畅通。疏通、增建挡土墙表面出现风化剥落时——喷涂水泥砂浆保护层。
91011-
第四篇:浅谈公路改建路基拓宽处理论文
【摘 要】文章针对公路改建时路基拓宽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等病害,从软土地基沉降入手,结合地基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路基拓宽处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改建路基拓宽处理前言
近年来,旧路改建道路拓宽工程较多,在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完成后,在许多路面常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裂缝宽度随路堤高度、拓宽厚度及其性质等而不同。本文主要从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方法、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及其所产生的危害以及新老路基的稳定等出发,以寻求比较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为今后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质量。
2 新老路基拓宽处理后病害原因分析
(1)新老路基拓宽处理后结合部位路基材质和路面结构层厚度、强度不一,特别是一边为新做路基,一边为原有老路基,质量也存在差异,在结合部位产生一个临界面,为道路开裂留下隐患。
(2)新老路基拓宽处理后,在结合部位沉降量不一,产生一定的沉降差值,特别是新拓宽路基工后沉降较大,而老路基已经完成了相当的工后沉降量,这样不可避免地在结合部位产生一个沉降差值突变点,成为道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3)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工艺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往往在此产生人为的质量因素,如密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等,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3 新老路基拓宽处理技术的目的与要求
(1)减少新拓宽路基的沉降量和新老路基的沉降差。
(2)处理好新老路基结合部位的地基,必要时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以解决新老路基的沉降差所产生的反射裂缝。
(3)采取特殊措施,加强新老路基的结合强度,以此减轻新老路基因材质、质量及路面结构层的差异等所产生的危害。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处理试验
我们在对省道102线原有老路一侧或双侧拓宽改造路基与路面时,在结合部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试验:
(1)清除原路肩边坡上草皮、树根及腐植土等杂物,并挖台阶处理。台阶尺寸为高≤30cm,宽≥45cm,台阶挖好后与新路基一同进行分层回填碾压施工。
(2)原有路肩质量较差,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将土路肩翻晒或掺灰重新碾压,以达到质量要求。
(3)在低路堤新老路基结合部位采用三层防土工布处理(沿线其它地段采用三至五层土工布处理),土工布宽一般为4m以上,水平铺在新老路基结合部位上,每层相隔20cm。
(4)由于高路堤不均匀沉降差大,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大,故在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高强度的土工格栅处理,以加强新老路基的结合强度,从而解决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土工格栅共布置六层,自下而上第一层布置在老路面上,第二层布置在路床向下40cm处,第三层布置在路床向下20cm处,第四层布置在路床上,第五层布置在二灰土底基层上,第六层布置在二灰碎石基层中间。路基沉降处理
从路基沉降后分析发现,低路堤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是明显的,其不均匀沉降也是均匀的。为减轻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差所造成的破坏,在低路堤试验阶段新老路基结合部采用挖台阶和土工布处理,以加强结合部位强度,解决不均匀沉降所带来的危害。高路堤新老路基工后沉降较大,尤其新拓宽一侧,不均匀沉降差值大,左右特别明显。
低路堤新拓宽路基部分地基可以不处理,主要由于地基沉降固结很慢,若采用预压措施,效果也是不明显的,若采用软土地基处理,则造价太高。因此设计及施工中可尽量利用原状土结构强度,不扰动下卧软土层,进一步维持硬壳层的整体作用,同时在路基中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加强路基的整体强度及板体作用,防止路基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反射裂缝。
对高路堤路基必须综合处理。从实践中来看,新拓宽的高路堤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基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当高路堤路基拓宽后,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仍然比较明显,特别在拓宽一侧,老路基边坡范围沉降差明显,产生突变点,易在此产生不均匀沉降裂缝及滑动剪切面。若不采取特殊措施,结合处工后不均匀沉降破坏力仍然较大,此处仍需重点控制,在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挖台阶、铺设6层土工格栅处理等,目前实践中看,效果是显著的。可以加强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强度,增强路基路面的整体抗变形能力,防止路面开裂。在设计及施工中为了确保路基稳定,减少路基工后沉降,对高路堤拓宽可采取打粉喷、砂桩、塑料排水体、碎石桩等软基处理措施,并配合填筑轻型材料。同时在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挖台阶及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等。结论
公路改建道路拓宽处理是比较复杂的,且影响因素很多,通过高、低路堤道路拓宽处理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对低路堤道路拓宽结合部位采取挖台阶和加铺土工布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对高路堤道路拓宽结合部位主要采取粉体搅拌桩处理地基,再采取用挖台阶和加铺土工格栅来加强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质量,效果明显,不仅能节省工程造价,而且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2)根据计算和观测结果,拓宽路基低路堤是稳定的,一般不需采取其它特殊措施处理;高路堤地基路基稳定系数不足,通常应采用地基特殊处理和增加路基反压护道等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同时还要控制路基填土速率,加强沉降观测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公路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2]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1987.
第五篇:公路路基施工
公路路基施工遵守条理
公路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尽量保护有植被地貌,防止噪声和粉尘污染,对于施工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
公路路基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遇有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好现场,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处理。
公路路基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公路路基施工,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特殊路段施工,宜进行动态施工。
公路路基施工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