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审美观论文[合集5篇]

时间:2019-11-24 22: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生态审美观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生态审美观论文》。

第一篇:论生态审美观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实践品格决定了它是不断发展的、革命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我们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这一基本特性的鼓励下从事当代生态审美观的研究。我们为什么提出生态审美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具体地说又有如下四个方面的适应。

首先,是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前后,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1972年联合国发布《人类环境宣言》,将环境问题作为全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共同课题。我国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方针。2004年4月30日,我国学者更加明确提出“人类文明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对于我国来说,环境与资源问题显得更加紧迫,我国是以世界9%的土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淡水为世界人均的1/4。而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也是空前的,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立即改变发展模式和文化态度,走环境友好型之路。

其次,是为了适应20世纪以来哲学领域从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转型的需要。19世纪中期,黑格尔逝世之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古典哲学走向终结,开始了西方现代哲学探索之路,发生了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的转型,这必将引起美学的转型。

再次,是为了适应美学与文学自身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发生的由无视生态维度到十分重视生态维度的转型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生态诗学与环境美学逐步在国际学术界成为显学。

最后,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振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古代生态智慧是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到老子的“道法自然”观念,儒家的“民胞物与”思想,佛家的“善待众生”思想等等各有其一定的价值,为国际学术界所看重,成为开展国际学术对话的极好领域。

生态审美观是一种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达到亲和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广义的理解指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是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当代存在论生态审美观。

生态审美观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有新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于如下四点。其一,从美学学科的哲学基础来看,标志着我国美学学科的哲学基础将由认识论过渡到当代存在论,并从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整体。传统认识论是“主体与客体二分对立”的在世结构,而当代存在论则是“此在与世界”的在世结构,人与包括自然在内的世界的关系是人的当下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的统一成为必有之义,从而得以建构当代的生态人文主义。其二,从美学理论本身来看,标志着我国美学理论将由无视生态维度、过分强调“人化的自然”过渡到重视并包含生态维度。其三,从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看,将从自然的完全“祛魅”过渡到自然的部分“复魅”。其四,从审美研究的思维方式来看,将从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过渡到消解主客的生态现象学方法。这是一种对过度膨胀的工具理性与极端私欲的“悬搁”,达到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三生态审美观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生态审美观的文化立场。美国批评家施瓦布说,生态批评是一种文化批评,有关哲学与文化的范畴成为生态美学观的最重要范畴,主要有:

(1)“生态存在论”。由美国大的卫·雷·格里芬首先提出,针对传统认识论与人类中心主义。

(2)“有机世界观”。美国环境哲学家J·B·科利考特提出,包含有机整体的内涵,与笛卡尔的机械论世界观相对立。

(3)“共生”理论。由挪威的阿伦·奈斯提出,包含人类与自然的相对平等共生共荣,与人类战胜自然的传统观念相对立。

(4)“生态环链理论”。由英国的汤因比与美国的莱切尔·卡逊等提出,包含人类是生态环链之一环以及享有生态环链之相对平等,也是与传统的人与自然对立理论相对立。

(5)“该亚定则”。由英国科学家拉伍洛克提出,将地球比喻为古代神话中的地母“该亚”,包含着敬畏自然与自然是有生命的理念,与传统的掠夺自然理论对立。

(6)“复魅”。由大卫·雷·格里芬提出,包含对于自然部分神秘性的恢复与对自然的适度敬畏,与工业革命的完全“祛魅”相对立。

其次,西方生态美学范畴主要由海德格尔等提出,其主要内容为:

(1)“诗意地栖居”。海氏提出,包含人的审美的生存之意,与工业社会完全凭借技术的栖居相对立。

(2)“家园意识”。海氏提出,包含人要回归最本真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与生话家园之意,与当代工业社会人失去家园的茫然之感相对。

(3)“四方游戏”。海氏提出,包含“天地神人四方自由平等相处之意”,与人类中心相对立。

(4)“场所意识”。美国生态批评家格罗特费尔蒂提出,包含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以及对其记忆,针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对于人的原生态的栖居地的破坏。

(5)“参与美学”。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在《环境美学》一书中提出,这是一种环境现象学美学,指出人在自然环境审美中人与自然的机缘性关系与意识的构成作用,与以康德为代表的静观的美学相对立,这种静观美学导致人与自然的二律背反。

其三,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有待我们发掘,现举几例列出:

(1)“天人合一”观念。《周易》中提出并阐发,包含天与人、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古代生态观念。

(2)“风体诗”。《诗经》之主要文体,《说文》指出,所谓“风,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因此,“风体诗”即为反映人之生命律动以及与自然关系的“原生态”之艺术。

(3)“比兴法”。《诗经》主要艺术创作手法,《说文》指出,所谓“比,密也”,“从两大也,两大者,二人也”,而所谓“兴”,“兴者,举也,谓两人共举一物”。由此可见,所谓“比兴”均指人与自然亲密、合作之意,是一种东方式的与自然平等的特有艺术表现手法,后来发展到“比德”、“意境”等艺术表现手法。

(4)“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后汉何休所言“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明中国古代来自民间的艺术特别是民歌主要反映人的生命生存状况,其诗意集中于古代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方面,如“怨怼诗”、“桑间濮上诗”、“思夫诗”、“怀归诗”、“乐诗”等等。

其四,当代美学以席勒为开端,对资本主义开展了审美的批判,这正是美学的重要功能之所在,生态审美观在对现实的审美批判中增加了生态的维度,意义重大。

《寂静的春天》对人类使用农药破坏土地与自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徐刚《伐木者!醒来》是对滥伐森林的批判;加拿大阿特伍德《羚羊和秧鸡》则以反乌托邦的形式对人类滥用科技进行批判,等等。

第二篇:论政治生态

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总书记在深刻分析我们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存在的严重危险和全面从严治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得出的重大判断和科学结论。2014年6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尖锐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这些精辟论断,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优化乃至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必须面对和要深入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内在的紧迫要求,是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严肃担当的重大政治责任。在这一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认同和高度的政治自觉。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政治生态是指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政治生态大体区分为政治内生态和政治外生态。政治内生态是指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生态联动;政治外生态则是指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生态联动。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决定,党内政治生态是否健康、优化,不仅对所有党员、干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且对其他社会组织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系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优化政治生态尤其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最重要任务和最根本标准。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经过90多年血与火的考验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与锤炼,党内政治生态总体上说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不可否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的政治生态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相当严重。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人身依附的宗派主义、我行我素的自由主义、不讲原则的好人主义、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游戏人生的享乐主义盛行,尤其是“一把手”搞家长制、独断专行,使党内政治生活变得低级庸俗、是非判断十分模糊,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败坏了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带坏了一批党员干部,乃至发生“连锁式”“塌方式”的腐败。党内政治生态被扭曲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潜规则”流行。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纪律、背离党的规矩,热衷于按“潜规则”做人行事。比如,在思想政治上,奉行“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组织生活中,奉行“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在执行政策中,奉行“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信奉“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奉行“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尤为甚者,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公然在党内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形成这个“帮”、那个“帮”的既得利益集团。剖析近两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有不少就是被所谓“潜规则”所葬送的!党内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表明,肩负着伟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确实面临着一个“优化乃至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新征途中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党执政使命的新内涵,是优化治国理政的新要求。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环节、是根本保障。扎实推进“四个全面”,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深入落实“四个全面”,内在地提出重构政治生态尤其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任务。

优化乃至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能否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直接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全面从严治党,包括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而针对新形势下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党组织政治生态扭曲、腐败现象严重的现实问题,必须把凸显制度治党、坚持以规治党、重构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内政治生态包括诸多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制度,二是规矩,三是纪律。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将立制度、守规矩、讲纪律提到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对制度、规矩、纪律这三大要素在全面从严治党、优化党内政治生态中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精辟阐述。制度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决定性因素。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规矩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规范。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没有规矩必惰,党没有规矩必乱。纪律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也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以上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规矩和纪律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的;而严格的规矩和严肃的纪律归根到底要通过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与固化。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必须从制度、规矩、纪律三个方面共同用力,努力形成三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良性政治生态。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坚持“破”“立”并举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样要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也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切实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

所谓“破”,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坚决的反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恃权腐败,不仅严重侵犯了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层领导干部公然在党内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权权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更是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形成了与党的性质和宗旨完全背道而驰的既得利益集团。事实反复证明,腐败分子不除,腐败势力不破,党风政风不可能好转,党的规矩和纪律不可能发挥应有的权威,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态不可能得到净化、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党内腐败分子的坚决查处,尤其对高层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严肃查处,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先进政党,是具有刚性规矩和铁的纪律的坚强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是完全能够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客观情况,我们必须坚持“破”字当头,继续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查处腐败。

所谓“立”,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从制度上纠正“四风”,以完善的制度固化党内政治生态。经过深入扎实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讲规矩守纪律的优良传统得到有效恢复。习近平反复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正“四风”必须坚持经常抓、横下决心抓,“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破字当头,立在其中,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坚定不移的反腐败斗争必须与坚持不懈的制度改革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巩固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成果,乘势而上优化和固化党内政治生态。无数事实雄辩说明,只要我们坚持制度改革不动摇,强化制度建设不放松,严守规矩和纪律不留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懈怠,就一定能优化和固化党内政治生态,创造和保持良好的从政、执政环境,出色履行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伟大历史使命。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举措

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既是一项需要全党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又是一项亟待在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重点突破、取得成效的紧迫任务。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具体安排。这是我们党继成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方面开展的又一项重大专题教育,是“破”“立”并举、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又一重大举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成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成效。

“三严三实”,是全面从严治党、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坚守的党性底线和立党准则。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三严三实”,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生动体现了“破”“立”并举、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三严”,侧重于“破”,即深入破除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与党的性质、宗旨、规矩、纪律不相符合的东西,使一切不正之风在党内无立足之地和生存之根,使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能按照党性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侧重于“立”,即将党性修养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标准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体现在精实谋事、扎实创业和老实做人上来。许多事实表明,没有“三严”,很难做到“三实”;坚持“三严”要求,归根到底是要促进所有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照“三实”标准谋事创业、治国理政,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姿态,开创改革发展事业的新局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第三篇:初中女生审美观

初中女生审美观

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上一节心理活动课。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XXX。

今天到场的所有人有一个共同点,请问是什么呀?(大家都是女生)对,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是女生。那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喜欢你的性别吗?你喜欢当女生吗?”学生答:~。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当女生,那当女生有什么优势?学生答:

既然大家都了解女生这么多的优势,那么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有魅力的女生呢(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怎样提升自己的审美观?首先,请问大家:什么是美? 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在场的有没有李宇春、周笔畅的粉丝,有没有刘亦菲、杨幂的粉丝,前者是一种帅气的美,中性的美;而后者是一种温柔婉约,甜美乖巧的美。那我要做什么样的女生?学生答:

在我们学校,老师看到了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我不知道咱同学有没有注意到。现在有请几位同学给我们大家再现一下老师观察到的现象。------现在请咱同学自己对这些现象做出评价。

如何提升自己的审美观?

第四篇: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域,立足于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分析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基本内容,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这对于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借鉴。

关键词:企业生态文化

内涵

主要内容

基本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要主体之一的企业更要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建设企业生态文化不仅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在企业中的落实,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生态文化的内涵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化是指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人们根据对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所反映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理论。而企业生态文化就是要加强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责任,将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实现人、企业、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既是对企业文化的时代补充,是为企业营造浓郁的生态氛围,使生态理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作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利于企业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企业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要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体现本企业核心价值的生态文化,企业生态文化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以企业生态伦理建设为核心

企业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融国家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多位一体的企业生态价值观、企业战略、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精神追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现。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生态伦理为核心,首先要将生态伦理建设的过程融入解决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过程之中,注意生态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有机性,和谐性以及长久性,增强企业生态文化在企业自身运行中的生命力。其次要注重发挥企业生态文化的的功能,形成具有核心文化价值的文旅商一体化产业链,充分体现企业新的经营特色,用新的“生态伦理”取代旧的道德观念,倡导一种简朴、合理、健康、和谐、自然的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营特色。最后,要以企业生态文化为核心,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强企业社会生态责任感。企业要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2、以准确定位企业的主体角色为基础

企业应准确定位,加强自律,积极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首先,企业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转变传统角色,努力创建企业综合性的盈利模式,将体现企业生态文化成果的产品,节能环保科技投入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使用环节,降低企业消耗。其次,要率先在企业中培养资源节约意识,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优化配置,培养人人节约资源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形成节约认识,养成节约习惯。最后,要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准确定位企业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人的责任。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社会信度、企业伦理的重要尺度。

3、以发展生态科技为重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在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体现在企业核心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所运用的现代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的竞争。因此作为主要的市场主体,首先就必须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经费投入,加强尖端的、绿色环保的科技产品研发,加快高新科技转化成实现生产力、企业产出的步伐。其次,要以发展生态环保科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发挥先进科技的价值,将无形的企业生态文化融入到生产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科技产品之中。再次,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设备,走技术先进、经济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的集约化经营发展道路。最后,要形成健全的科技研发人才体系,加强对他们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意识,以引导他们在科技研发过程中节约资源,完善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

4、以建立企业生态文明制度为保障

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生态伦理观念。只有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制度才能适应企业自身实际以及符合社会要求的制度。其次,要以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为抓手,加强企业领导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从上到下的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制度。如开展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让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学习活动之中;在企业生活区、作业区、活动区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企业环境。最后,以制度促企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制度保障,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生态伦理意识,从而付诸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为企业生态伦理建设作出贡献。

5、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企业是现代市场的最重要的主体,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当下,企业应义不容辞地将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改变“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思路,按照自然界生态规律的要求重新确立企业经营目标,调整企业的宏观经营理念和微观经营战略,生产无公害、生态优化的绿色产品,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所处的周边环境质量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只有将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赢得社会各方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从根本上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要以上述的基本内容出发,以建设和谐的、人文的生态伦理道德为核心,注重企业生态伦理;以准确定位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角色为基础,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企业社会效益;以发展生态科技为基础,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实力;以企业制度建设为保障,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适应企业时代发展需要;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具体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构建生态伦理,加深生态文化认识

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关键的就是首先要在企业全体员工间形成生态伦理,以生态伦理的建设促进对生态文化的认识。首先,企业应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生态伦理观念。正如温家宝总理说到的那样:“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其次,培养企业员工的生态伦理意识,营造和谐的企业生态文化氛围。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凝聚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它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将有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生态伦理行为,从而付诸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2、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培育生态理念

建设企业生态文化,首先要从环境教育入手,培育员工的生态理念,形成建设生态文化的共识。要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充分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企业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持之以恒地宣传教育,使生态理念潜移默化于员工的思想行为中,并渗透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使他们自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杜绝资源的浪费,关心环保、以最大努力减少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教育为企业建设生态文化提供群众基础。

3、强化企业的生态管理制度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效进行,离不开企业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企业生态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保证生态企业之间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的基本准则。生态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过程,也是企业生态文化形成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以此激励广大员工和各级管理者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企业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出较大贡献。同时要将生态文化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贯彻到企业决策、技术创新、技术应用、产品设计、开发、销售、资源利用乃至企业人员培训等等各生产工作环节中,体现在企业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上,才能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有效影响因子,发挥它“化人”于无形的强大功能。

4、加强企业生态法制建设 强化企业生态责任,首要的是加强企业生态法制建设,明确企业在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法律责任。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真正做到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行为纳入到法律、法规的监督下,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环保责任。其次,加强对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人的环境法制教育。环境法律意识的缺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了改变这种境况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环境法制教育,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态行为。最后,建立良好的监督奖惩机制。企业生态文化是一种理念,价值取向,更是一种执行行为。企业要在遵守环境保护法律的前提下,在内部建立良好的监督奖惩机制,鼓励和表扬那些节约资源、杜绝浪费的现象,惩罚那些污染环境、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总之,建设企业生态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在企业中构建生态伦理,加深对企业生态文化的认识;企业负责人要重视通过生态环境教育,在本企业内培养员工形成较高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修养,提高企业全体上下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企业生态管理制度将企业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富有人文性的生态文化氛围;最后要加快和完善企业生态立法,用法律法规来保护和巩固生态文化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长青,王琴.基于生态文明理论下的企业经营[J].华东经济管理,2008,(6).[2]春雨.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N].光明日报,2008-07-01.[3]张保伟,吴怀林.关于企业建设生态文化的思考[J].理论界.2006,(1).[4]樊万选.节能减排: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J].企业活力.2008.

[5]李鸣.绿色责任: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企业的神圣使命[J].企业研究.2007. [6]顾智明.关于环境问题的对话[J].哲学研究, 2000,(3).[7]林兴发.企业生态文化的培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6,(7).

第五篇: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由于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畜禽养殖业不健康发展,种植业不合理发展等一系列不合理因素致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与此同时,农村整体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等因素阻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需要制定规划,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生活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治理面源污染;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农村能源新技术。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技术等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

关键词:农村 生态环境 污染 治理保护

正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农村人居住环境遭到破坏,这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阻碍,其生态环境破坏情况令人忧心。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现阶段生态环境越来越被重视,尤其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各大城市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活动,但近年来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却无人重视,如果不管理将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一.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产生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市农村能源的利用主要还是薪柴和煤炭,液化气、沼气、电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不高,这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仅浪费木材、破坏植被,使农作物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我市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污染治理的速度却相对滞后。农村各种养殖场的沼气池等标准化处理设施不到位,甚至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也随意排放,致使养殖场附近地下水中的氨、氮、硝酸盐超标,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中国农村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源水质不达标;中国农村人口中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逐步上升。对于基本排除在医疗保障制度之外的农民,这是极大的威胁。

3、农村种植业不合理发展产生的环境问题。由于塑料棚膜使用量增多,随意丢弃的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严重改变了土壤物理性质,阻碍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很大。另外,化肥的大量使用也使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导致土壤板结,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逐步下降,土壤质量日趋退化。特别是化肥的利用率较低、流失率高,由此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4、工业排放物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为适应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各种工业企业向城市周边村镇发展;并且随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民营工业企业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也大量涌现,造成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垃圾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剧,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不可忽视的原因。特别是分布在我市乡镇的一些小企业、城镇的小餐饮等,由于分散隐蔽,污染难以监管和治理,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二.阻碍农村生态保护的因素

1、农村整体环保意识不强。重视农业生产,忽视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仍然存在。另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够科学,存在只重视经济效益、产品产量、个人现代消费需求,而对环境效益、生物资源利用、公共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意识淡薄。

2、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环境的改善,特别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转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此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农村环境建设历史欠账很多,要搞生活污水、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则更显捉襟见肘。目前我国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自上而下”的决策等现象。例如,面源污染的治理资金分散到农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导致一个需要环环相扣才可能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变成各部门步调不一致的局部行动,自然效果不佳;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政治目标最大化的激励下,对于能增加政绩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种较高的供给热情。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这样没有进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公共服务,即便农民已经有了需求,也很难提到地方政府的操作层面上来

3、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农村环境是一个与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的综合体,环境没有地域、行业界限。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缺乏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和体制,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量分散,投入效益受到影响。一些基层政权组织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自上而下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4、环境规划的制定和执法跟不上形势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部署,大部分乡镇没有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出现了“重项目、轻环保”、“重发展、轻生态”的局面。另外,农村环境执法在我市仍然是一个盲点。环境保护尤其农村环境保护本身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责任主体难以判别或责任主体太多、公益性很强、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率较小的领域,对社会资金缺乏吸引力,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尽管国际上各种市场化的实践很活跃,但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不发挥主导投资责任和作用。

5、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造成几乎没有有效的经济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分给予一定补偿,对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收取一定费用,实际上鼓励了农村居民采用掠夺式生产方式。2003年后执行的新的排污费制度在集中使用上仍然没有考虑农村污染的治理。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规划,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各地各部门应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经济社会、人文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目的、落实责任,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

2、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生活污染。要把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从治理城乡家居环境“脏、乱、差”入手,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观念,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依靠典型带动,促进生活垃圾的节约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走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生活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沟,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搞好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合理、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引导增施有机肥,从源头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士壤板结,提升土地肥力。

4、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农村能源新技术。根据农村区域特点,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施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新技术,摘好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5、节约农村水资源,确保饮用水安全。要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发展集中供水。要统筹兼顾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合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大力倡导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积极实行循环用水,提高用水效率,积极推行水稻节水灌溉技术,采取疏挖沟渠等有效

措施,节约使用水资源。

6、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技术等保障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制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户积极运用。

7、加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宗旨意识和生态意识,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

(1)、充分立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农村环保法制建设的现状,需要构筑一个较完善的、独立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把农村环保这一块从整个环保法中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单独针对农村的环保法律体系。

(2)、严格执法,在做到农村环保有法可依的前提下,还要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强化执法队伍,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每个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任务、权限、标准、程序及违法执法、不作为应承担的责任。

(3)、完善行政处罚报告和备案制度,制定和完善工作程序和廉政规范。强化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管理,同时加大处罚力度。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当然处罚要以环境法律的规定标准为尺度,处罚时能尽量考虑规定标准的上限,使违法成本高于违法收益。同时环境防治要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将现行大量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具有刑事责任性质的处罚。

(4)、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为使环境执法监督规范化、制度化,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监督效能。农村环保执法监督机制应由二个监督层面组成:一是上下级政府监督,即上级政府把下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政绩量化考核一项依据;二是环保机关形成上下级的垂直监督。国家环保部要从法律和行政上对各级环保部门加大稽查力度。对个别环保机构执法不力或不作为进行严格查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及行政责任,这两种监督制度的实施既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保护主义的发生,又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威,保证农村环保法制建设顺利进行。

由于农村燃料结构不合理,畜禽养殖业不健康发展,种植业不合理发展等一系列不合理因素致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与此同时,农村整体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保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环境治理尚未形成合力等因素阻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需要制定规划,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生活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治理面源污染;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农村能源新技术。完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技术等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

参考文献:书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者:席北斗等著出版社:新时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2书名:《农村生态环境》作者:《农村生态环境》编辑委员会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85

3书名:《 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500问》作者: 唐春福主编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10

4书名:《 农村生态系统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作者: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87.7

5书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作者:袁永新主编出版社:济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46书名:《无公害农产品适用农药安全使用问答 》 作者: 温铁军, 张林秀主编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7

下载论生态审美观论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生态审美观论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梦溪笔谈》中的声乐理论及其音乐审美观(最终版)

    论《梦溪笔谈》中的声乐理论及其音乐审美观 【摘要】:沈括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和音乐家。他在《梦溪笔谈》中对律制、调式、乐器、乐曲内容方面进行了考证......

    庄子的山水审美观

    庄子的山水审美观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生态课堂论文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明德小学董加延 二0一四年四月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生态课堂......

    生态观光论文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论文 内容摘要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

    生态文明论文

    环境与生态文明 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

    生态文明论文

    形势与政策 论文 题目: 建设生态文明 院 (部): 建筑城规学院 专业: 建筑学 班级: 建筑112 姓名: 李霄汉 学号: 2011051166 指导教师: 李霄汉 完成日期: 2013年11月26日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论文

    注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