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学科建设思考论文
摘要: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语言。在历史上,很多文献我们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研究。作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象征性通信系统的人类语言,其本身的价值在于内部使用的实践和功能。因此,应用语言学正在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本文将主要从其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增强人们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加快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语言学已成为语言圈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我国把应用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距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应用语言学仍然存在很大距离。但作为一个自身就有很强生命力的学科,应用语言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发展空间就会有很多议论,人们对它的研究方法,发展方向,性质等诸多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本文将主要从其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增强人们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加快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步伐。
一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一)应用语言学的定义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由多边缘学科交叉组成,在现实生活中为人们解决各种语言问题和语言教学问题。我们的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这个问题,基于交际语言学理论是建立和语言学科,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是语言学习方法,原理与一般法律。应用语言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导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满足不同领域的发展需要。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学科,独立于其他学科,涉及范围广泛的不同领域。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针对语言教学,规划,语言本体论,学科建设和广义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应用语言学独立于其他学科,但与其他新兴学科相互关联,所以在这一点上应用语言学有一定的扩展。
(二)研究范畴
应用语言学包括一些语言学科,不仅仅是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社会语言学的范围主要是社会和语言关系,在应用和区分理论中,我们也可以被称为社会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的应用。社会语言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宏观和微观点,除了这两个区别之外,还有狭义广泛的观点。社会语言学包含社会学和语言学,但这种组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添加,而是从相互整合的原则和理论。每个独立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应用语言学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结构都有固定的研究范围。在此范围内,详细分析和讨论了研究对象。
二关于应用语言学在当前的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语言学也处于可以开发的潮流,语言学的应用也进入了研究者的广泛视野。对于其研究现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主流。社会崛起以来,社会语言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非常丰富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功能和沟通的现象,以及其他社会条件,如条件和背景。这些研究也扩大了研究语言的范围,从而使语言学更深入人心。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和语言书籍,导致了文化语言学,以及很多实践和研究。目前,随着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应用语言学和主流浪潮。其次,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学科的规划模式。在应用语言学的过程中,人类对社会语言的干预遵循社会发展和公约制定的一套语言标准。同时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系列客观规律。发展的需求是语言规则。正是文字改革和语言选择等方面的相关管理,一般包括相关政策的语言调整研究,制定标准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推广。总的来说,语言规范的发展必须以某种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同时也要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支撑和指导。目前,语言规划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的独立分支,但总的来说属于新兴的跨学科类,到目前为止,高层次人才培养已进入相关实施阶段,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更加完善。
三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发展情况
中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近年来,全国相应的语言课程广受欢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在我国设立的许多外语学院和语言学系已经开发了应用语言学课程的高需求培训目标,受到教学研究的不同特点和人才结构差异的影响。目前,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建设并不完善,面临语言不清晰,理论水平不足,教育团队不健全等问题。语言视角包括对语言学及其生活和工作的理解,也是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应用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学科,只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潜在的语言功能,因此,充分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质,使其适应不断发展。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应用语言学水平的不足是语言学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无意义,其研究结果不能作为纪律施工保证的依据。另外,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科的素质。目前,许多应用语言学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严重妨碍了语言教育的推广应用。因此,要从各个角度大力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建设。
四关于应用语言学在当前的学科建设建议
在应用语言学的建设中,语文教育的改善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社会语言学的整体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应用语言学结构分支,增强优秀人才培养的力度。本文讨论了本文应用语言学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在应用语言教学中的写作能力。
(一)深化应用语言学学科教育理念
应用语言学作为具有综合实用特点的专题,也具有非常强的及时性。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应用过程中包含的内容也不时变化。因此,学生写作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时代特征。这需要深化语言学科教育理念的应用,使语言学课程应用和学生写作指导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对语言的理解,随着发展不断调整,丰富学生写作的思维空间。
(二)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写作水平,只有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以写作的方式表达语言。因此,在应用语言学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
语言学科有独特的魅力,它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形式将隐形的想法变成有形的。因此,写作的功能在于充分表达了这种魅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是对知识的教学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不适用于语言学在写作教学课堂学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基础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写作灵感的启发,要求他们帮助学生开放思想,从各个角度思考,写出一定深度和内涵的文章。这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由思维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突破瓶颈。
五结语
应用语言学是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实践科学,可以直接为社会服务,所以分析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从广泛的观点或狭义上研究应用语言学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正是因为这样,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人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力争结合知识的不同方面,才能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创新水平,唯一的方法更好地致力于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继贤,丁展平.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6):9-12.[2]刘海燕,高素珍.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J].山东外语教学,2006(04):46-50.[3]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冯翠华.英语修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6]谢祖钧.英语修辞漫谈[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7]马志馨.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J].教育现代化,2016,3(35):169-170.
第二篇:应用语言学
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综合材料 20090401 11:32 阅读 233 评论 1 字号: 大 中 小 领雁工程省骨干语文教师培训记录
(十二)中学写作教学研究 余永刚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余永刚,就叫他刚哥吧,这是我这次对他的讲座记忆最深的一样东西,顺便还有这次讲座的衍生物《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写作的阶梯训练》,始终让我觉得他在推销他的这本书,或许是我对他误解了,但现在是我们误解了,可见刚哥对这本书的宣传力度确实盖过了他所要讲述的内容,这或许也是一种功力,能把一堂作文课上的像推销课,这其实让我们很多学员感到困惑。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刚哥的推销还有点兴趣,很想看看这本书里面到底蕴含了什么精华以至让刚哥念念不忘,但到后来他在老师对这本书的疑惑的解答进行中,我想所有的老师都对他所深爱的这本书渐渐的失去了兴趣,以至到最后对他的这堂课失去了兴趣,即使我们很需要这种写作教学的讲座,但我们选择了消极视听。而真正把他的尴尬和我们的兴趣挑动起来的还是他在最后和我们所讲的“精神恋爱”,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和想法我并不敢苟同,但作为茶余饭后的一种谈资也不愧是一个好的素材。刚哥,或许是我们太过挑剔了,或许是你太随意了,或许你并不明白我们 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即使你也还是一名基层教师。刚哥的幻灯片开场白是一段很长的自我简介。自我介绍:余永刚,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研究领域:中学作文教学。发表四十余篇教研论文,出版两本关于写作教学的专著。主持两个课题:“高中语文心灵写作的研究与实践”获宁波市优秀课题一等奖;“生命化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立项,正在进行时。其实刚哥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您的讲座对我们有启发,其实您就是没有读过书的农民,我们也是举双受欢迎。但刚哥不知道或 许也没人和他讲过。接下来就进入正题吧!首先他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
一、什么是写作?当然答案肯定是自问自答:(1)写作是语文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要求。这是性质决定论。(2)考试考作文。中、高考都有写作要求,且比重占 40以上,写作起决定性作用,写作好语文成绩就好,写作不好语文绝对拿不到高分。所以,作文跟中高考成绩密切相关,也跟每个学生录取学校、人生发展密切相关;当然也跟我们的老师考核有关。这是应试决定论。3.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要用文字与周围的人交流。这是实用决定论。4.内心情感需要,不吐不快,是一种倾诉的需要。这是情感需要论 5.写作是人的天赋,是人的本能。这是天赋决定论。语言是人的天赋权利。人是符号的动物,语言符号则是 “人类最惊人的符号手段”。没有语言的媒介,人就无法生存。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语言天赋;儿童天生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可以称之为语言习得机制。这种机制是人脑由遗传得来的,是人脑具有的理解和创造句子的机制。它使人区别于动物,是一种物种属性。人都有一本天赋的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具有自我表现的动机。6.写作能够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写作不仅是倾吐,还是吸收、熔炼和提升。这是写作教育决定论。
二、当前写作教学状况与困惑 1.学生的写作动机困惑。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曾经在浙、闽、苏三省 10 所高师、30 所重点中学,作过一个关于“语文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对写作的态度统计结果是:很喜欢 6.1,喜欢 39.6,不喜欢的 44,害怕的 10.3。这样的统计数字还不是很难看,我们学校的统计数字比这难看。如果现在调查的话,还有下滑的趋势。也希望各位老师调查自己学生的写作态度。而动机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为应试而写、为分数而写是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动机单
一、匮乏,学生“不愿写”“不喜欢写”,是当前写作活动的核心问题。应试动机被强化放大,却日益疲惫、后继乏力。当应试动机成为写作主要甚至唯一的动机后,我们的写作或写作教学就必然性地走向实用主义:追求文采,讲究技巧,脱离生活,轻视阅读,甚至张冠李戴,随便拼凑,胡编乱造。教师技术批发,学生技术实验。结果就是假大空流行,照抄套时尚,技术化泛滥。迷航于“技术化”的写作教育,把原本个性的心灵表达实用为简单的技术劳动,把原本精致的言语生命欲求异化为肤浅的技术写作,脱离人的发展,忽视人格养育。这种虚假浮华、功利实用的写作观正悄然冲击着广大中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人格,导致人文丢弃,个性丧失,人格卑微。写作与人格一旦隔离,其后遗症便是严重贫血、软骨缺钙、失魂落魄 2.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课程目标的困惑:初中写作课程目标有十条解说要点,分别从写作对象、情感体验、捕捉特征、表达方式、文体要求、训练方式、独立完成、交流心得、使用标点、训练数量等十个方面提出要求。这些要求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严格地说,这不是写作课程目标,而是空洞的泛泛的写作教学要求。它缺乏写作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发展性和精确性(层次性:指课程目标有鲜明的等级差异。发展性:单项能力提升的逐层分解目标。精确性:指每一阶段发展能力的准确性表述,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科性学。)比如写作文体要求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我认为这样的表述实在是不负责任,太轻描淡写了。首先这三种文体的轻重是有区别的。初中六册教材共三十六单元,记叙抒情类 20个单元,说明文 3 个单元,议论文 5 个单元,其他实用类体裁 8 个单元;由此看出记叙文是训练重点,20 个单元的训练怎能用一句“做到内容具体”概括得了呢?其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能力要求的层次性与发展性又体现在哪里?课程标准都没有回答。其次,这三种文体的能力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记叙文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初中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最快也最完善,而议论文体所依赖的抽象思维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在初中还只是初级发展阶段。这一点在课程标准 里也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目标的经验性的粗率的表述,就失去作为指导初中写作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的意义。从深层次说,这样的课程标准是造成今天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混乱的重要源头之一。谈作文教学改革,首先得从 语文课程目标处改革。附: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 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 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 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 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0 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3.新教材写作单元的困惑。初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的作文教程编写与老教材比,应该说有巨大的进步。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按照主题模块编写,突出写作与生活、社会、自然、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联系,写作主题系统化,突出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二是基本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材料比较明确集中,即使需要补充也不是很困难。三是有一定的操作性,提供了写作教学的相关情境,有少量的操作步骤。困惑在哪里呢?首先是有训练项目的却没有训练目标,使写作教学陷于盲目,流于形式,失于效率。好比赛跑,只要大家跑起来,至于你跑多少跑到哪里是不管的,这叫什么训练?其次是没有精确的评价标准。什么情况达标什么情况不能达标,教材没谱,课程标准也没谱。结果只能老师说的算,一千个教师一千个标准,所以最终老师说的还是不算。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教学活动,只能以随意散漫收场。最后是单元写作专题由多项活动(写作 口语 综合性学习)交杂组成,围绕主题,相互渗透,彼此联系,逐步深入,对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既是挑战也是高标。因为有前面两种困惑,加之应试教育的干扰,写作专题活动往往得不到落实。四是写作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或者 学生有生活没体验,写作易陷入感觉的困惑。举例:第七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这一专题,有三个活动:介绍自然界的朋友,感受四季风景,心中的美景。这三个活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心中的美景”突出想象力;“感受四季风景”突出感受力与描写力;“介绍自然界的朋友”除了观察细致、说明有条不紊,还要有心灵交流。要组织这个写作活动,就要拟订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评价标准,就要组织三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唤醒体验,促进交流。工作量大,要求极高。4.语文教育写作教育的现实困惑。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在塌陷,写作问题到大学集中爆发,病根在中小学(当然有外部环境问题)。病因有:文体意识不清,五种基本表达方式有缺陷,尤其议论能力弱化,实用写作遗漏,缺乏写作动 力,没有精神内核等等。——这是危机感。“ 秦朝时,秦孝公运用管仲的„商鞅变化注:原文如此‟使国富兵强”;“ 战国 时 期的曹操,在赵文姬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上历史政治舞台……最后终于和赵 文卓结为夫妻”;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宝钗吟道:你是风儿,我是沙;孔子从小读书勤奋刻苦,四书五经不知道背得有多熟,有一次进京赶考,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做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东坡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霍金曾经是美丽的女孩,年轻的时候很可爱,后来瞎了眼睛,写了《假如给我天光明》” 那个 忧郁的大盗(2003 年全国高考零分作文)写的是一个小偷的经历: 我的职业与众不同。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工作;
别人没有保管好的东西,我帮他保管,我就是这么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对于和我一样的职业的人,大家都称为“小偷”。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名字,我既不小,也不偷小的东西。所以,我叫自己“温柔大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我要的东西……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我带 走了很多的钱财。“最后说一句:老师,你就看着给个分数吧,只要你出则对得起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入则经受得了良心深处的拷问,你随便给。不然也无可奈何,就算我在 任何一条街上咒骂,也不能损你一根毫毛。” 这两段文字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存在以下问题: 1.张冠李戴、随便拼凑、胡编乱造。2.内容庸俗,歪用经典,玩世不恭。3.许多学生知识储备亏空、文史常识匮乏、轻视阅读积累的现象是多么严 重!这是极度的贫血,是软骨缺钙,是失魂落魄。徐江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为啥这样差?学生从小学到高中 12年里,为学语文仅课堂时间就用了 2800 多课时,到头来文章写不通顺者还大有人在?……我们的语文教育教了太多太多没有用的东西,浪费了孩子们宝贵的时 光。”他进而指出当下的语文教育是“无效教育”,是“愚民教育”。徐老的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他确实击中了当下语文教育的弊端。我们认为,教育是高尚的事业,也是危险的事业,因为教育可兴国,亦可误国;教育可 育人,亦可害人。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滞后于中国当前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灿烂文明、写作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是我们的紧迫感。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捍卫汉语的尊严,守护人的精神价值,不跪着教书,对语文教育要有一片赤子之 心——这是我们的使命感。三.写作教育与人的成长——写作是慢教育。传统的写作观只关注写作的表达功能与表达技巧,而心灵写作十分重视写作的养育功能,因为心灵(人格)是写作之本,是表达之源。我们欣喜的发现,初中新教材的编写有了新的变化,以主题系列为编写方式迎合了心灵写作的要求。富人格学养,并不是一促而就的事情,而是慢的教育。这是因为,首先教育是慢的艺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养成,经常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就像种子的生长,你无法打乱它生长的节律。我们经常要等待一个学生的成长: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教育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有时确实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态度,一句话就是人格与学养。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而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所以,人格发展是心灵写作的根本任务。教育如此,写作教育亦不例外。如果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待写作教育,我们会获得新的开阔的视野。写作首先从阅读的慢滋养中开始。读书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源头之一。初中三年应该是读书的最好时光,是培养读书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没有课外阅读,没有专题阅读,只读教材,只在语文课上读课文,甚至这课文也是教师代讲代读,并没有自己的解读与品味——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上读书。课内的阅读教学往往只注重讲,而不注重读;只注重背诵,而不注重体验;只注重字词句篇,而不注重思想内蕴与哲理智慧;只注重应试,而不注重与学生人格成长的联系。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既没有学养,也无法从读书活动中汲取营养获得人格成长,那么,他的作文也一定荒芜贫瘠。所以,写作的慢教育成长,必须从阅读的慢滋养中开始。慢教育须从寻找心爱的作家开始。林语堂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教育是储存、传播和再生产精神产品的主要形式,而读书就是储存、酝酿的过程。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如无一个心爱的作家,则是迷失的灵魂。他依旧是一个未受胎的卵,一个未得花粉的雌蕊。一人的心爱作家或“文学情人”,就是其灵魂之花粉。写作慢教育须从文化与精神的沟通开始。读书主题讨论活动可以弥补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建立文化与学生精神的联络通道。如“孔子哲学”、“庄子哲学”、“生命哲学”等哲学专题,对学生的智慧启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大有裨益。丰厚的传统文化和当代许多先进的文化是促进学生文化人格发展的沃土。优秀的文化人格包括以下品质:追求真理,坚守原则;热爱祖国,善待生命;胸怀宽广,心忧天下;善于学习,积极向上;敢为人先,勇于担责;富贵而仁,贫穷有义等等。写作慢教育须从培植善良人格开始。朱光潜认为:“文学教育的第一件要事是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心灵的陶冶、丰富和升华,即是写作的纯正趣味,是诗意的人格意识。这“高尚纯正的趣味”中许多最美好的因素,就始于对生命、对自身、对他人的垂爱与怜惜。孟子有言:“ 恻隐之
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没有恻隐之心,就谈不上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就是怜悯心、同情心,它是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一切良知的基础。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精心“编织”长达八百页的“美德书”把同情列在经典性的、不会随着时代与价值变迁而消逝的永恒美德的首位。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人沦为兽,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由此下去可以干尽一切坏事,晚上可以听贝多芬,白天到集中营干他的勾当,成为暴徒,成为恐怖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善良人格应包括以下美好品格:同情、悲悯、善良、羞恶、辞让、是非、感恩、宽容、博爱、敬畏。褚树荣老师曾讲:“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教育与写作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悲悯、学会怜惜,拥有一颗利他、向善之心。这样的人文关怀教育,就促使学生的言语人格从狭隘成长为宏阔,从自爱发展到他爱、博爱,从自我中心到推己及人,从卑下走向崇高,从为名为利升华到为人生、为人类,使学生成长为心灵丰盈、精神饱满、充满爱心的人。这就是语文教育写作教育所应给予的人文关怀。写作慢教育须从审美的构建开始。美最能打动人的心灵,故审美乃人生一大乐事。纪伯伦说: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听李白的歌吟《将进酒》,我们既感觉到诗人那挟天风海雨迎面扑来的磅礴气势,也体悟到那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的巨人式的感伤。诗人以豪迈奔放之笔,赐予每一位读者惊心动魄的审美情趣。读杜少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也不禁感时伤坏,思绪万千,与诗人同悲同戚。读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有胸襟开阔,视野无限,目尽之处是苍凉静穆的壮美。审美是诗意的创造,诗意是审美的天眼。要欣赏美,就要有审美感受力、创造力、想象力,要有情趣、理趣和谐趣,能分辨崇高与卑鄙、优美与粗放、高雅与世俗。审美是超实用的。不美满的人生有了审美,也会流溢出超凡脱俗的美感。生活中有了美,人生就有了缤纷的色彩、无穷的趣味。但是,今天语文教育与写作教育,实用至上,应用第一,难有审美立锥之地,自然弃之如敝履。学生如此“成长”的代价,就是感觉的钝化,天真的丧失,审美“天眼”的闭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有“劳绩”而无“诗意” 的人。四.诗意的作文教育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每个人都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是啊,常走进心 灵的“地下室”,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出来,这就是心灵写作,就是诗意人生。写作应该是一种诗意的、审美的精神生活。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着,会使我们感觉到不曾经意的竹外桃花、荷尖蜻蜓、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可以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可以闻琵琶而青衫湿,可以赏松间明月听石上清流而无比闲适,可以万里悲秋叹艰难苦恨而与诗圣同悲苦……诗意地栖居,让我们每一个心灵都蕴藏着朴素的诗,面对大千世界,即使是苦难,它也是人生的财富;即使是磨砺,它也弥足珍贵。心灵生活是写作的主要土壤。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世界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纯客观的,物质的,表象的;一个是心灵的世界,纯主观的,精神的,内敛的。写作需要的生活主要不在前者,而在后者,即人的心灵世界是写作者的主要土壤。所以我们曾经认为,只要客观地观察、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这种观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只是浏览生活的表象,因为他们观察的只是现实的世界,只是物质的表象,而缺乏对心灵世界的充实、改造甚至扣问。席慕容看到贝壳这样感叹道:“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造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既而又联系到自己:“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呢?”这就是心灵生活,就是开悟,就是诗意。平凡生活也能显出珍珠的光辉。我们不必用羡慕的眼神去追逐外面世界的精彩,也不必寻寻觅觅走“千里路”去捡拾别人的生活。只要打开心灵的天线,接受生活的频道,就能走进生命的湿地,捕捉生活的喜怒哀乐。即使是平凡的东西,只要你用心灵抓住了,它就能显出珍珠的光辉来。不是吗,梵高用心灵挥洒向日.
第三篇:国贸论文—现状及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 要
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位的贸易大国。中国的外贸政策、体制、法规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2013年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本文就我国的贸易管制现状,包括进出口货物管理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概述,并简单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对外贸易的一些主要问题及我们对此应如何应对。
关键词:对外贸易管制 制度现状 问题及对策
引言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了扩大与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中更大程度地实现中国的经济利益,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更好地协调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关系,以进一步实现对内对外的各项政策目标,国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确立了对外贸易经营者登记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制度,制定了有关进出口禁止、限制、自动许可等措施。
一.对外贸易管制概述
对外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国内外政策需要以及履行所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的义务,确立实行各种制度、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和规范对外贸易活动的总称。
1.对外贸易管制的目的对外贸易管制的最根本目的还是要为了维护本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保证本国企业不致受到外来的强烈商业冲击。同时,实施对外贸易管制也是对本国政治军事的一种保护,通过控制涉及敏感领域货物的进出口的方式,实现国家对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
2.对外贸易管制的特点
对外贸易管制的主要特点体现在这种贸易管制是一种国家性的管制行为,是
以法律法规作为后盾的政府的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中,为了达到最大化推动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维持对外顺逆差的平衡稳定,我国实行了一种由进出口许可证制度,海关监管制度等组成的综合性制度体系。同时要想有效应对当下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对外贸易管制政策的制定也要做到及时察觉形势的变动并随时进行调整。
3.对外贸易管制目的的实现
对外贸易管制是一种政府的强制性行政管理行为,自然需要国家强制力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作为一国进出口门户机构的国家海关。海关是我国依法行使进出口监督管理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它被赋予的这种权利,使得它可以依法对进出我国的各种进出境活动实施行政管理,也决定了只有海关才能最有效最直接的贯彻实施我国贸易管制政策。当然,海关监管能否有效实施,同时也取决于其他政府部门与海关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各部门根据各自不同的分工能否做好本职工作。其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可能整个海关监管乃至国家贸易管制制度的实施都可能无法正常运行。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关税制度,海关监管力度,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管理制度,进出口许可制度,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以及贸易救济制度。
1.货物进出口管理
①禁止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对禁止进出口的货物和技术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濒危动物资源,如犀牛角,虎骨,象牙等;以及化学资源如四氯化碳;或涉及生产,卫生安全,对环境有污染的废物等。凡列入禁止进出口货物名单的各项货品均不得在我国进行进出口活动。
②限制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与管理原则
同样在我国《对外贸易法》第十六条中规定了我国作出限制进出口规定的货物。对其实行的管理制度包括配额管理及许可证管理制度。其中配额管理制度分为进口配额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以及出口配额分配管理和出口配额招标管理。现在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之后,进一步开放我国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已取消了原来的数量限制,对于限制进口货物仅仅只实行许可证件管理,关税配额管理也只是针对部分列明的限制进口货物。限制出口货物方面则是通过对申请并获得资格的企业方法配额证明或对一定时期内的总量进行招标分配。除配额管理外,对于限制进出口的货物我国还实行了一种非配额限制的许可证管理方式。此处的许可证指的是国家批准对外贸易经营者进出口某些货物或技术的证明文件,如黄金产品出口许可证等。
2.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
出入境检验检疫制度是我国对外贸易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商品检验机构前身为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职能为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以及商品检验,现归入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进出境物品实行检验检疫是对我国经济利益及国内生产及公民人身安全的保障。
3.贸易救济措施
贸易救济是指当外国进口货物对一国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时,该国政府所采取的减轻乃至消除该类负面影响的措施。我国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及各种保障措施,如适用于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针对进口转移的救济措施,其他国家未履行义务时的救济措施,反规避措施,预警应急机制等。
4.出口退税制度
出口退税制度即国家返还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国内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旨在刺激经济,拉动出口的一种税收福利政策。同时,由于免去了部分商品税额,使得该商品在国外市场在价格上可以更具有竞争力,保护了本国商品的利益。
5.贸易外汇管制
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对进出口货物采取的是外汇核销的形式。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地海关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通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收付汇管理,防止外汇流出及外汇截留境外情况的发生,以此保障我国外汇储备的充足稳定。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
伴随着对外贸易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速器”,我国经济发 展对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前所未有、全球性地参与国际市场、国际 分
工的蓬勃发展大势,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绝大部分问题都 与外贸法制密切相关。
1.反倾销问题
我国已连续十多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 400 亿~500 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资料显示,从 1995--2005 年,世界贸易组织各成 员发起反倾销调查近3000 起,而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高达 470 多起,占全球 反倾销案总数的 1/6,涉及化工、机电、纺织、食品等众多领域,使我国每年 数百亿美元出口商品受到影响,除美国、欧盟是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最主要的成员 外,一些发展中成员如印度、阿根廷、南非、土耳其、墨西哥也经常对我国产品 进行反倾销调查。事实上,自 1979 年欧共体首次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启动反倾销调查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已是一个 “老大难” 问题,我国人世后这一趋势愈演愈烈,每年全球反倾销调查每六至七件中即有一 件针对我国,频繁的反倾销对我国出口产品已构成重大威胁和严重障碍。
2.“TBT/SPS”问题
各类国外的 TBT/SPS 措施更使我国出口商 品深受其害,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从 1995 年至 2007 年 5 月 31 日,各成员通 报影响贸易的 TBT/SPS 规则总量为 23897 件,平均每年 1415 件,每天 3.88 件。这类贸易壁垒措施涉及面广、隐蔽性强、技术性高,对出口贸易杀伤力最大,已 成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头号拦路虎。以 2006 年为例,我国有 15.22%的出口企 业受到国外 TBT/SPS 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海关编码 22 大类出口产品中,有 21 类产品受到直接影响,出口行业遭受直接损失达 758 亿美元,占 2006 年全国出 口贸易额的 7.82%,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TBT/SPS)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达 262 亿美元。此外,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贸易机会损失 更高达 1437 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 14.83%。
3.其他壁垒问题
除上述外,我国人世以来,围绕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纺织品出 口、知识产权、劳工标准、动物福利、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人民币汇率等方面 的贸易摩擦和壁垒,以及由以上问题引发的一系列具体的法律问题,诸如:“完 全
市场经济地位” “替代国制度” “肯定列表制度”、、以及欧盟的 “三大指令”、“REACH 法规”和美国贸易法的“301 条款”、“337 条款”,等等,让人眼花 缭乱、目不暇接。
上述问题均涉及外贸领域的立法、行政执法、司法以及各类经济主体的法律行为,关系到规范政府行为和规范企业、个人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的解 决,必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为此,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看,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我国遵守、运用、参与制定全球贸易与经济规则的能力,使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成为我国在国际经济 贸易舞台上,发挥国际影响力、维护自身利益、促进进一步开放的国际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世贸组织法对我国法治进程正反两方面影响的研究,根据世贸组织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新情况,结合对主要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贸易法及 政策与世贸组织法相互影响的比较研究,重点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重大贸 易政策调整、法律改革和 CEPA 及其他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实践。从而大胆地确 定对外贸易法律体系的开放进取与规则定向的政策导向,尽可能多地运用国际法 与国内法来调动与整合国家、企业(包括各种协会与行会)和大众的力量,有力地 推进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与对外贸易法制的进一步实质性改革,构筑和创新我国从 世界贸易大国向世界贸易强国发展的新型对外贸易法律体系。
结论
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异常迅速,目前已跻身于世界对外贸易强国之列,但是与世界强国相比,中国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战略目标。我国对外贸战略的选择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宽领域的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参考文献: [
1]黄东黎,王振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条文精解及国家规则 [M].法律出版社,2004.367
[2]韩立余世界贸易组织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姜圣复《WTO法律制度》[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
[4]沈四宝,马其家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若干问题》[J].山西大学学 报,2004,(1)
[5] 董波《对我国现行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0
6张红.海关法.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第四篇: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姓名: 学号: 学院班级:
发光材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广泛地用在各种显示、照明和医疗等领域,如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器、X射线透射仪等,显微镜、望远镜、经纬仪、摄像机等各种光学仪器,核心部分都是由光学材料制造的光学零件。目前发光材料主要是无机发光材料,从形态上分,有粉末状多晶、薄膜和单晶等。
一、引言
光充满着整个宇宙,各种星体都在发光:远红外光、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以及X射线等。人类生活在光的世界里,白天靠日光,黑夜靠灯光,夜间还要靠星光。要利用光,就要创造工具,就要有制造工具的材料—光学材料。
自然中存在一些天然光学材料:我国的夜明珠、发光壁;印度的蛇眼石、叙利亚的孔雀暖玉等。这些材料具有奇异的发光现象,能在无光环境下放出各种色泽的晶莹光辉。由于这些光学材料稀有,被视为人间珍宝,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出现了最古老的光学材料—青铜反光镜。17世纪,瑞士人纪南熔制出光学玻璃,主要用于天文望远镜;随后,欧洲出现了望远镜和三色棱镜,人造光学玻璃成为主要光学材料。20世纪初,以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以及物理光学仪器四大类为主体,建立了光学工业。
光学材料是传输光线的材料,这些材料以折射、反射和透射的方式,改变光线的方向、强度和位相,使光线按预定要求和路径传输,也可吸收或透过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而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
光学材料包括光纤材料、发光材料、红外材料、激光材料和光色材料等。
二、研究现状及主要应用领域
1.发光材料
发光是物质将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化为光向外辐射的过程,是热辐射外另一种能量辐射现象。光子是电子在受激高能态返回低能态时发出的,当发出光子能量在1.8-3.1eV时,便是可见光。而材料发光所需能量可从较高能量的电磁辐射(如紫外光)中得到,也可从高能电子或热能、机械能和化学能中得到。
发光材料是指吸收光照,然后转化为光的材料。发光材料的晶格要具有结构缺陷或杂质缺陷,材料才具有发光性能。结构缺陷是晶格间的空位等晶格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称为自激活发光,所以制备发光材料采用合适的基质十分重要。如果在基质材料中有选择地掺入微量杂质在晶格中形成杂质缺陷,由其引起的发光叫激活发光,掺入的微量杂质一般都充当发光中心,称为激活剂。我们实际应用的发光材料大多是激活型发光材料。
根据发光类型,可以把发光材料分为光致发光材料、阴极射线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X射线发光材料、发光二极管等。
1.1光致发光材料
发光就是物质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能量以后,以热辐射以外的光辐射形式发射出多余的能量的过程。用光激发材料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称为光致发光。光致发光材料一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照明光源,包括低压汞灯、高压汞灯、彩色荧光灯、三基色灯和紫外灯等。其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等离子体显示。光致发光粉是制作发光油墨、发光涂料、发光塑料、发光印花浆的理想材料。光致发光材料在安全方面上的应用是其最为普遍的。在安全方面,光致发光材料可用作安全出口指示标记、撤离标记等。其次用光致发光材料制作精美产品,一些不属安全标志的产品,T恤衫、宣传品、儿童玩具、小标签等可以利用光致发光材料进行装饰印刷。
1.2阴极射线发光材料
阴极射线发光是在真空中从阴极出来的电子经加速后轰击荧光屏所发出的光。所以发光区域只局限于电子所轰击的区域附近。又由于电子的能量在几千电子伏以上,所以除发光以外,还产生X射线。X射线对人体有害,因而在显示屏的玻璃中常添加一些重金属(如Pb),以吸收在电子轰击下荧光屏所产生的X射线。阴极射线发光是继发光二极管、无机电致发光、有机电致发光之后的第四种发光形式。这是一类在阴极射线激发下能发光的材料。用电子束激发时,其电子能量通常在几千电子伏特以上甚至几万电子伏特,而光致发光时,紫外线光子能量仅5-6eV甚至更低,而光致发光材料在电子束激发下都能发光,甚至有些材料没有光致发光,但却有阴极射线发光。
阴极射线发光材料一般用于电子束管用荧光粉,它是发光材料中产量仅次于灯用荧光粉的一种产量较大的荧光粉。它除用于电视、雷达、示波器、计算机终端显示的荧光屏之外,还用于商用机器、光学字体辨认、照相排版、医学电子仪器、飞机驾驶舱表盘等。
1.3 电致发光材料
电致发光(电场发光,EL)是指电流通过物质时或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现象,也就是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在消费品生产中有时被称为冷光。具有这种性能的物质可作为一种电控发光器件。一般它们是固体元件,具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视角广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易加工的特点,可制成薄型的、平面的、甚至是柔性的发光器件。目前电致发光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材料的应用。
商业领域:主要应用在POS机和ATM机、复印机、自动售货机、游戏机、公用电话亭、加油站、打卡机、门禁系统、电子秤等产品和设备的显示屏。
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应用有装饰用品(软屏)与灯具、各类音响设备、计算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便携式DVD、便携式电视机、电子钟表、掌上游戏机、各种家用电器(OLED电视)等产品的显示屏。
工业应用场合:主要应用有各类仪器仪表、手持设备等的显示屏。通信领域;主要应用有3G手机、各类可视对讲系统(可视电话)、移动网络终端、e-book(电子图书)等产品的显示屏。
交通领域:主要应用有GPS、车载音响、车载电话、飞机仪表和设备等各种指示标志性的显示屏。如微显示器,这种技术最早用于战斗机飞行员,现在的穿戴式电脑也用它。有了它,移动设备就不再受显示器体积大、耗电多的限制。
1.4发光二极管材料
发光二极管是辐射光的半导体二极管,施加正向电压时,通过pn结分别把n区电子注入p区,p区空穴注入n区,电子和空穴复合发光,把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
发光二极管和器件已实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色的生产和应用,并拓展到近红外和近紫外范围,如发红光的GaAsP,发绿光的Gap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也提高上千倍。使用GaN基材料的二极管,可发出高亮度的白光,在20mA的电流下,发光强度达到2Cd,能作为强光源使用。
发光二极管也可做成指示器和数字显示器,用于计算机、广告、家用电器、车辆、交通信号等仪器仪表的显示中。
1.5 X射线激发发光材料
在X射线照射下,发光材料可发生康普顿效应,也可吸收X射线,它们都可产生高速光电子。光电子又经过非弹性碰撞,产生下一代电子。当这些电子的能量接近发光跃迁所需能量时,就可发出光。
X射线发光材料可使X光转换为可见光,并显示成像。它可将X射线透过人体或物体后所形成的X射线潜像转换成可见图像,既可用肉眼观察,也可用胶片照相,还可用光电器件将它转换成电信号后再处理。主要用于X射线远视及照相还有由X射线像增强器和电视组成的X射线显示系统,X射线扫描及计算机配合组成断层分析系统也就是常说的CT系统。
2.红外光学材料 红外材料是指能透过红外线,并对不同波长红外线具有不同透光率、折射率及色散的材料。红晶体及半导体晶体。红外材料的用途、红外光学材料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辐射测量、光谱辐射测量:如非接触温度测量、农业、渔业、地面勘察,探测焊接缺陷,微重力下热流过程研究;
对能量辐射物的搜索和跟踪,如宇航装置导航,火箭、飞机预警,遥控引爆管等;
制造红外成像器件,夜视仪器、红外显微镜等;用于红外光学系统中的窗口、整流罩、透镜棱镜、滤光片等,可用于军事上的伪装识别,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的质量检查等;
通信和遥控:宇宙飞船之间进行视频和音频传输,海洋、陆地、空中目标的距离和速度测量,这种红外通信比其他通信(如无线电通讯)抗干扰性好,也不干扰其他信息,保密性好,而且在大气中传杨,波长愈长,损耗衰减愈小外材料主要包括碱卤化合物晶体、碱土-卤族化合物晶体、氧化物晶体、无机盐。
3.固体激光材料
用一个光子去激发位于高能级的电子或离子,使之放出光子,受激发射产生的光就是激光。如果使材料中多数能发生受激辐射的原子或离子都处于激发状态,再用外界光感应,使所有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和离子几乎同时产生受激辐射而回到低能态,将发出具有强大能量密度的光束。
激光材料:激光系统最重要的是激光工作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激光工作物质。
固体激光器是最重要的一种,不但激活离子密度大,振荡频带宽,能产生谱线窄的光脉冲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
晶体激光材料:绝大部分激光晶体是含激活离子的荧光晶体,按照晶体组成可分为掺杂型激光晶体和自激活激光晶体两类,前者占现有激光晶体的绝大部分。
红宝石激光器发射的波长为可见红光,很容易进行探测和定量测量,在激光器的基础研究、强光光学研究、激光光谱研究、激光全息技术、激光雷达与测距方面有广泛应用。
半导体激光材料:受激辐射的激发方式主要有三种;光辐照、电子轰击和向p-n结注入电子,其中pn结注入电子是半导体产生激光的重要方式。
半导体激光器是固体激光器中重要的一类,又称激光二级管,它是利用少数载流子注入产生受激发射的器件。
4.光色材料 材料受光照射着色,停止光照射后又可逆地褪色,这一特性称为材料的光色现象。具有光色现象的材料称为光色材料。光学材料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就是光学玻璃。
光色玻璃中含有卤化银的玻璃是一种典型的光色材料。它是以普通的碱金属硼硅酸盐玻璃的成分为基础,加入少量卤化银,如AgI、AgCl、AgBr或混合物作为感光剂,再加入极微量的敏化剂(如As、Se、Cu、Sb的氧化物)制成。
光色玻璃的性能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改变光色玻璃中卤素离子的种类和含量,可调节使光色玻璃由透明变暗所需辐照光的波长范围,如仅含AgCl晶体的光色玻璃的光谱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紫光;如含AgCl和AgBr晶体,则其灵敏范围为紫外光到蓝绿光区域。控制光色玻璃制备中的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可控制玻璃中析出的卤化银颗粒大小,也可调节光色玻璃的光色性能。
三、讨论与展望
我国的发光材料经历了由进口——使用进口原料实现半国产化——独立研制、独立生产——与国外同步发展,配方中普遍应用稀土的规模化生产四个阶段。超长余辉夜光粉是国内最先研制成功的特种发光材料,该材料属于蓄光性无机颜料,可以以1O 一25的比例掺人不同材质中,其主要特点是每次吸收普通光线两小时后发出强江,持续发光14小时,无毒害无放射性,而耐1200`C高温,价格低廉。近年来,以超长余辉夜光粉作为原料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以及利用超长余辉夜光粉的防伪功能保护著名商标。成为众多科研单位和经营者的有力手段,这一点从中国专利局的馆藏文献中可得到证明。致力于特种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其发展历程必然将由原来的旧配方、老工艺、高成本生产逐步转化为新配方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以至投资降低,成本降低,且产品性能提高销售价格合理,市场竞争力加强。特种发光材料生产必将成为一支独立的行业新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光色材料和热色材料作为一种色性材料, 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及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无机色性材料由于易于合成, 可逆性好, 耐侯性强, 成本低廉, 起着有机色性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变色机理及合成的研究正在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的几个研究趋势值得注意:一是如何提高这两种色性材料的应答灵敏度, 能够人为控制所制得的色性材料应答时间、变色温度及其它特性。二是如何开发出性能优异的无银或微银的色性材料, 以满足大工业生产的紧迫需要, 例如如何才能生产出市场迫切需要的低成本大平面的平板变色玻璃。三是如何进一步开发出具备实用价值的新型色性材料, 譬如热色广告板, 儿童玩具等四是如何将无机色性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结合起来使用, 制造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功能材料。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随着人们对光学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光学材料必将在市场上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第五篇:日语论文社会语言学先行研究
南京工业大学日语1001薛涵月
先行研究
(1)呉宬嫺(2007)「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の断り表現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日本語母語話者と中国語母語話者との比較を中心に―」 東呉大学日本語文学科修士論文 呉(2007)は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と日本人の依頼と勧誘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を比較し、分析している。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の中で、滞日経験のない人13名と滞日経験ある人15名を対象にする。しかし、台湾人日本語使用者に関する研究として調査対象が少ない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それに、日本語学習者の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が「断り表現」にどのような影響があるのか、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には言及されていない。本稿では、50人以上の調査人数を設定する。そして、日本語学習者の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が「断り表現」にどのような影響を与えるのかを明らかにする。
(2)施信余(2005)「依頼に対する「断り」の言語行動について―日本人と台湾人の大学生の比較」『早稲田大学日本語教育研究』6号、pp.45-61 施(2005)では日本人同士と台湾人同士(共に大学生である)による依頼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を調査した。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から見ると、「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関する調査は触れなかった。それに、親疎関係によって異なる「断り表現」が見られるのではないだろか。一つの「断り」場面しか設定しないので、日中の「断り表現」による違いことは明らかでないと思われる。本稿では、談話分析テスト(DCT)を調査方法とし、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を対象に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行う。「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よって6例の「断り表現」を使用する場合を設定する。
(3)藤原 智栄美(2009)「インドネシア人・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による「断り」のストラテジー : プラグマティック・トランスファーの再考」『茨城大学留学生センター紀要』7号、pp.15-28 藤原(2009)によると、日本人日本語話者、インドネシア人インドネシア語話者及び台湾人中国語話者という3者の比較を通し、それぞれの第一言語(母語)の「断り」についての相違が確認された。また、日本人、インドネシア人日本語学習者、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に対して調査し、「断り表現」を分析した。しかしながら、親疎関係の要因は断り表現にどのような異なる言語行動をしているか説明されなかった。また、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が習得状況にどのような影響を与えるかも明らかでない。本稿では、質問内容として、「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分け、6例の「断り表現」を使用する場合を設定する。学習者の習得状況を調査するために、調査項目には学習年数と学習程度を含める。
(4)鈴木 恵理子(2010)「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の断りのストラテジー--中国国内学習者の場合」『東北大学高等教育開発推進センター紀要』5号、pp.73-80 鈴木(2010)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滞日経験ない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と中国人中国語母語話者を対象とした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行い、三つのグループによる断りの相違を分析している。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では依頼と勧誘場面、親疎関係、上下関係の三つの要因が「断り」の違いに影響を与えず、社会文化的要因が言語運用に影響を与えると述べている。しかし、従来の研究では、親疎関係、上下関係によって異なる「断り表現」が見られると分析した。本稿では、この二つの要因が断りに影響を与えるのかを検討する必要があると思われる。
(5)伊藤 恵美子(2002)「マレー語母語話者の語用的能力と滞日期間の関係について─ 勧誘に対する「断り」行為に見られる工学系ブミプトラのポライトネス—」『日本語教育』115号、pp.61-70 伊藤(2002)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マレー語母語話者とマレー人日本語学習者を対象として調査を行った。マレー人日本語学習者を滞日経験ある人と滞日経験のない人に分けられ、そして、滞日有無と滞日長短という二つの要素によって学習者に与える影響を分析した。このプロジェクトでは「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よって「断り場面」を設定したが、しかし、この二つの要素が「断り」に対する影響を詳しく分析しない。そこで、本稿の目的はこの二つの要素が「断り」に対する影響、また、この二つの要素による「断り」の違い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である。
(6)加納陸人・梅曉蓮(2003)「日中両国語におけ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ギャップについての考察―断り表現を中心に―」『言語と文化』15号、pp.19-41 加納・梅(2003)ではは中国人非日本語学習者(社会人37名、非日本語学習教師8名と英語科の学生27名)、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日本語教師8名、日本語科学生2年生7名と4年生20名)及び日本語母語話者(社会人50名と日本人学生208名)にアンケート調査を行った。同じで単純なものを貸してもらう「断り」場面を設定し、「上下関係」と「親疎関係」の範疇がはっきり限定されていないので、本稿では「上下関係」と「親疎関係」によって、6例の異なる「断り」場合を設定する。
(7)肖 志・ 陳 月吾(2008)「依頼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についての中日対照研究」『福井工業大学研究紀要』第二部
38、pp.133-140 肖・陳(2008)では日本人と中国語母語話者による「断り表現」を比較した。年齢の差いによって、被験者を四つのグループに分けられ、男女各15名(全員90名)を調査した。しかし、相手の設定は同じ友人であり、親疎の度合い、目
上と目下によって「断り」に対する異なる言語行動が見られる。本稿では、「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をはっきり区別し、「断り」場面を設定する。(8)施信余(2007)「待遇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依頼」に対する「断り」の研究 」日台の言語行動の比較を中心に 早稲田大学日本語教育研究科博士学位論文
施(2007)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と台湾人中国語母語話者を対象として調査を行った。「断る」場合において、親しい関係を持つ友人の中を「先輩」「同級生」「後輩」に分けられた。同じ親しい友人関係を持つという設定であったので、親疎関係による断りの違いがあまり見られない。本稿の目的は、親疎関係という要因が「断り」に対する影響を分析することである。
(9)関口剛司(2006)「日本語の依頼と断り表現の研究―日台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視点から―」『銘伝日本語教育 』9号、pp.112-136 関口では日本語母語話者と中国語母語話者を調査対象とした。日中の「断り」による違いを明らかにしたが、日本語学習者と日本語使用者による「断り表現」は日本人による「断り表現」とどう異なるのか明らかにしない。本稿では、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と日本人を対象として、それぞれによる「断り表現」の相違を比較し、分析する。
(10)蒙 韫(2010)「日中断りにおけるポライトネス・ストラテジーの一考察--日本人会社員と中国人会社員の比較を通して」『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22号、pp.1-28 蒙(2010)では日本人会社員と中国人会社員を対象にし、親疎関係と上下関係によって8の「断り」場面を設定しており、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ギャップの観点から両者の「断り」の言語行動を分析している。しかしながら、中国人会社員(中国人中国語母語話者)しか調査、比較しない。中国人会社員日本語使用者に対する調査が行われていないので、本稿では日本人、台湾人(中国語母語話者)及び台湾人日本語学習者と使用者を対象に、依頼に対する「断り表現」を調査、分析した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