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研究论文
1传统美学与审美的定义
近年来对中国传统美学有人给予全盘否定,主张与它彻底决裂,也有人大加赞扬,主张恢复这种传统。“似”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指的是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创作者在绘画、雕塑、文学等文艺作品创作中,通过某种创作手段把山水、花鸟、人物等客观物象描摹、刻画与塑造,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创作形象与所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创作主体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是文艺美学中的基本问题。这种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形似”;而“神似”这则是种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而言,“形似”和“神似”只能算是“似”的子概念,以往总是将“形似”和“神似”作为各自独立和相互对举的概念进行研究,忽略了“似”这个总体性的概念。而文章将“似”作为“形似”和“神似”的总概念进行探究,以此为基础,再对“形似”和“神似”进行分析辨别,试图对创作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关系从认识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中国古代艺术家、美学家特别注重在有机的相互关系中来表现艺术对象的生命与意境,也说明中国古人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欣赏中,特别看重整体性与相关性的把握对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以文字、图形、色彩进行艺术创作,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精神文化领域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感情。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语言化图形和图形语言化的过程,设计师要不断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将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表现传达,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视觉元素的创新以及三大元素互相之间美学性构成的创新是视觉语言创新的重点。对于设计师而言,要表现其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基本要素,在传达信息时对这些视觉元素的选择,尽量以符号化、简约化的形式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从而在一般视觉习惯的东西方面有所突破。
3传统美学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碰撞
古往今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既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又具有一脉相传的体系,以多样又统一的风格,将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那种特点浓厚、独特且富有魅力的表现出来,随着历史的沉淀、延伸及衍变,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的传统艺术体系,彰显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视觉形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设计,主要是在表达某种情感和思想时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态;又或者将传统的设计语言融合于现代的设计之中,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视觉形态,让其既有现代设计的意味与形式,又具有传统元素的神韵和形似,体现出某个民族的精神和理念。成功的视觉传达作品,其“形”并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传统造型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某些元素予以提炼、改造和运用而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在现代设计中采用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表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在“形”的延伸方面已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使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借用彩陶上的凤鸟图形,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凤鸟动感十足的翅膀两两相对旋转,则映射出现代媒体的特色。人们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造型的“意”,从古至今,人们都向往美好的事物,因此,传统文化艺术造型隐含的吉祥韵味同样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就是参考佛教八宝“八吉祥”中“盘长”的设计,意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采用吉祥寓意的这种设计方法,使得现代设计少些商业气,多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表达思想和创作理念的再现,色彩可以是多种多样,同时也可以是少量的几种颜色甚至是纯色。另外,所用色彩并不局限于现实物体的本色,借用联想和夸张的手法会使作品更生动,具有创造性的色彩更能体现创意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可以说象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和日常行为,有着一脉相传的器物和习惯,是历史的精神与物质的沉淀。中国传统文化众多设计方法,经常被现代设计师们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反复使用,并不因为时代的不同、材料的改变及工艺水平的提高而使设计方法发生了变化,但其中的传统文化关系却显然易见。如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师就灵活的将传统文化运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采用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以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颇具中国风格的中国银行标志能够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象征财富的古代铜钱形象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进一步证明传统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到现代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要求的是一目了然,简洁明了,与版画或架上油画有所不同,集中概括已逐渐成为设计的主流。通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将重点突出表现,而对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加以忽略,通过将各个不同的比例在不同空间、时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以象征的手法去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能超载现实的构思,概括集中的构图,简练夸张的形象,以对比鲜明的色彩为手法,把所要宣传的事物突出表达,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在有限的画面中使人们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
4结论
在现代是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决不能因为要创新而一律否定传统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来说是扬弃,如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割裂,现代艺术与设计将缺乏应有的基础,甚至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作为设计界后备军的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生,有责任、有义务继承传统文化,把现代设计与完美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让传统文化艺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不断的延续下去,让设计师的头脑里注入传统艺术的精神并与现代设计意识相结合。
第二篇: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美学价值研究
摘 要:艺术家学习民间美术与工艺的任务,不是延续巧手农妇的艺术生命,或者再现一个辉煌的传统民间文化,而是重建属于我们时代高层次文明的新文化,去汲取一种艺术本源中的活力,把它贯注到新的创造中去,同时找到一种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语言方式。民间美术与工艺的现代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独特的造型语言、实用的造物技艺、典型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
关键词:民间美术与工艺;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46-02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永恒话题。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令世界侧目,“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①,并且中国正面临着“一种不可逆转的转变,即从劳务与产品的输出国家,向大规模消费高端产品的国家的过渡”②。在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十字路口,我们首先要做好为民族崛起而重建崭新的、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民族文化形象的准备。
民间美术与工艺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与历史文脉,它作为中国现代设计的重要资源宝库,是增强中国设计国际话语权的力量之源。然而在中国美术史上,民间美术与工艺一直以来是没有受到正视的。封建贵族和文人士大夫曾经假借工匠之手,让他们为之制作各种工艺品,但是工匠们自己所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农民的艺术,在他们看来便更为粗俗不堪、难登大雅之堂。虽然儒家思想是一个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的学派,但不乏有些观点具有消极思想。譬如“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这原本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但由此便肯定了“君子不器”,“坐而论道”,既轻视了民间美术与实用工艺,也同时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中国美术体系在长时间的西化过程中,审美法则与审美价值判断的西方权威意识深重,中国民间美术与工艺的话语权不仅要破除西方美学的世界性神话,更要重建民族美术与工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随着中国传统美术的复苏,虽然关于提升中国传统美术国际话语地位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是距离中国美术引导世界新基准还有很远距离,美术与工艺话语背后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仍需要完善,缺乏在中国自身文化和经济根基支撑下的强势话语与西方抗衡,中国美术与工艺要掌握世界话语权还需在关注全球潮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影响力。
中国民间美术与所工艺达到的高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和精神的文化一度是世界设计的领先者和创造者。“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陶瓷、青铜器、纺织服饰、家具,甚至是车、船、舟桥、建筑,中国古代的工匠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设计的智慧物化在一件件器物和用具上,不仅惠及历代中国人,而且惠及世界各国人民。”③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民间美术与工艺思想一直是中国造物的基本纲领,体现和传达着宽容、仁爱和灵动的中国精神,而且至今仍在不断延续、拓展与充实;中国民间美术与工艺风格样式更是远播海外,西方各国当年的“中国风”余温尚存。然而全球文化共享背景下,囫囵吞枣和拿来主义式的处理都难以获得深远的影响力,他国优势的创意开发常常使得我们在相关美术与工艺话语问题上遭遇窘境。如美国以我国“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民间故事为题材,通过卡通动画创意制作成动画片“花木兰”,在投放世界市场后美国的创意设计得到认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各国对“花木兰”文化归属的模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更是遣散和溶解了现代美术与工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民族文化面临着融合趋同、丧失身份独立性的巨大危机。跨国公司通过产品中价值观念创造和输出,将所谓的时尚潮流席卷扩张到世界各地,使得欧美文化逐渐上升为世界主流文化。
因而,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创意时代即将到来,传统美学正被极力追捧的中国,返回民间美术与工艺的原点中来以充分自省的方式来反思和深化我们的美术工艺意识,从而发掘民间美术与工艺的形式语言和精神语言彰显文化影响力,应是更为清醒和明智。
由于中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农村日益城镇化,使民间美术在农村和城市的夹缝中畸形生存,有些品种由于没有得到及时保护而消亡。民间美术呈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民间美术作品被商品化和批量复制成了城市人们的欣赏品。另一种情况是民间美术直接提取了民间艺术中可供欣赏的一部分,以欣赏的眼光把玩它。这两种情况无疑都把民间美术的创造环境和创造者抛在了一边,使脱离了民间的“民间艺人”进行的批量制作的作品失去了活力、吸引力。
艺术家学习民间美术与工艺的任务,不是延续巧手农妇的艺术生命,或者再现一个辉煌的传统民间文化,而是重建属于我们时代高层次文明的新文化,去汲取一种艺术本源中的活力,把它贯注到新的创造中去,同时找到一种表达自己精神世界的语言方式。民间美术与工艺的现代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的造型语言
1、高度概括的标志性。民间美术的特性包括造型和色彩等视觉显性要素。在传统民间文化观念和集体意识的规范下,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通用造型语汇,这些语汇具有高度程式化、集体趋同性、承传稳定性的民间美术独特的视觉语言,成为具有象征含义的观念性造型符号。民间美术接受了这许许多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便促使其生成了多种特色直观视觉语言文化,并作为文化见证和信息传达媒体,展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精神,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确证。民间美术把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与提炼,形成了标志性的特征,如龙、凤、鱼、植物等都被进行了符号化的处理,形成纯真、质朴、简约的符号化的视觉语汇,而标志性正符合现代设计的创作语素。比如民间“中国结”的造型带有极强的标志性,它象征吉祥如意,代表团结和睦。
2、寓意浓厚的象征性。民间美术在艺术语言的表达上主要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民间婚俗剪纸刺绣中的“鱼戏莲”“狮子滚绣球”“蝶扑瓜”“扣碗”等传统吉祥图案,并不是表现实际生活中的情趣和其自然属性,它们都是用来隐喻阴阳(男女)嬉戏交合,化生万物的。民间反复、大量地在婚俗艺术中使用鱼的形象,正是因为鱼象征和隐喻多子、生殖茂盛的含义。“绵绵瓜瓞”正是子孙繁衍的象征。黄河流域的剪纸民谣点明了其生殖崇拜的隐喻、象征含义,“蝴蝶闹瓜瓜,五谷满家家”,“瓶里插牡丹,儿女一铺摊”,“碗扣金蛤蟆,生个胖娃娃”,“石榴坐莲盆,金童玉女进家门”,这些以动植物或器物组成的纹样,都是从阴阳观念出发象征和隐喻婚姻生殖兴旺美满的。
3、视觉强烈的冲击性。民间美术的创作构思新奇、造型夸张、形象概括、色彩强烈,具有强烈的视觉张力、冲击力、感染力。这正同时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所倡导的设计理念共通。创新是现代设计的主旨,设计构思要出人意表,不落俗套。民间美术由于它的自发性,经常会闪现出许多灵感,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这与现代艺术设计不谋而合。如陕北剪纸“虎、猫、鼠”设计成虎腹中有猫,猫腹中有鼠,构思巧妙而风趣。现代设计的作品特别注意给观者的第一眼印象,常采取夸张的手法,而民间美术也经常采用夸张的造型,有许多杰出的范例,为现代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民间年画画诀中“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也反映出强烈补色、高纯度色相对比的色彩造型倾向。以纯色、补色、对比色运用为主的方法,形成了民间美术质朴夸张、厚重艳丽、装饰感强的色彩特点。而这正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诱目性”,即醒目、个性、卓尔不群的艺术效果。
二、实用的造物技艺
民间美术与工艺是生产和生存的艺术,实用是其创作的原动机,而造物技艺则是实用舒适度的保障,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民间美术的工艺技巧代代相传、日益精进,并且逐渐由初级进入高级技术阶段,不同层级的技术也带来不同层级的美感体验。实用的造物技艺的美学意义,体现在工艺美的“悦感、悦心、悦神”之效上。
1、工“娴”之美。这是“悦感”的工艺之美。“娴”是娴熟之意,是指造物者技艺的纯熟,能够熟练的造物,使其满足实用需求,同时也注重一定的形式美,但形式美显然只是功能的附加,离开这种形式美功能不受任何影响,功能审美占主要地位,形式美处于从属地位。造物的工“娴”之美表现在所造之物章法得体、把持有度,是一种清新、淡雅、简约、质朴的美感。如原始陶器,这种对于容器形制的掌握,虽无过多的表达,但显然已具备完整朴实的美感,追求简洁的形式,但造物手段却是相当成熟,显示着娴熟的工艺美感。
2、工“精”之美。在工“娴”的基础上,造物者的主观思想得到进一步表达,他们在造物活动中积极的施展技艺,使器物臻于“精美”。工“精”之美是造物者技艺在物上的充分表现,所造之物往往细致缜密,手法高超。显示出一种华丽、精致,或气势磅礴、超然出群的美。他们的焦点往往集中在造物艺术的形式美上,审美活动中,这种精致的美很容易被察觉,常能使人为其工艺精深所震撼,产生“悦心”的审美效果。例如我国古代使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均是精工之作,其细腻的美感令人心悦诚服。
3、工“巧”之美。工巧是指造物者在造物时的巧妙构思以及特殊安排,将实用和审美综合考虑,控制造物的要点,使功能美和形式美相辅相成,统一于器物中。这种匠心独运能使器物增添一些奇特、灵动的审美效果,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富有一定的内涵,能够广泛的引起人们的兴趣,引发联想,或者产生“意境”,带来神奇、巧妙、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让人“悦神”。较好的例子有二,一是汉代长信宫灯,灯身造型为一手持灯具的宫女,内为空心,灯内可装水,灯烟可顺宫女袖管融入水中,如小型的环保装置。一是唐代的一件工艺品银熏炉,炉体呈圆球形,遍体镂空花纹,内置焚香杯,利用重力原理,使焚香杯可以随圆球的转动而转动,无论圆球怎样放置,焚香杯永不翻到。
三、典型的文化内涵
学者张紫晨先生在《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中说:“在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充分重视到它的美学内涵,它所蕴含着的民族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它所反映的民间的质朴审美观念,作为民间淳风之美的艺术结晶,它不仅以情真淳美见长,而且与民间广大群众保持深厚的联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历程和面貌。”
民间美术在功能上同构于原始美术,但它更是劳动群众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民间美术的存在,劳动群众的现实生活将会是苍白的、淡然无味的,喜庆活动也将是缺少色彩和活力的。
民间美术仿佛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精神家园,在各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中寄托着民众的情感,聚合着民众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各异的乡土气息和经济文化特征。富庶的江南加上吴侬软语,对应着纤细精致的苏州刺绣,陕西兴平县霍去病墓前石雕“马踏匈奴”,则显示出雄强大气、不拘泥于细节的特点,用整块花岗岩稍加雕刻,突出对象的气势和主要结构特征,体现了北方艺术粗犷、豪放的风格。
民间美术的创作除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制约外,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一定是根据各地的物产而决定,它必须廉价,而且取用方便。既受到区域内原产地物产的制约,同时也由此形成了其地域性的特征。苏州地区养蚕业发达,造就了其“终端产品”——民间刺绣艺术;无锡惠山泥质地细腻,粘性好,干后不裂,遂有了著名的“惠山泥人”;皮影的材料为羊皮,陕西多养羊,成为中国皮影的发祥地,南方盛产竹,因而竹编的主产地均在南方各省。因此,品类繁盛的民间美术品总是显现着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工具的匮乏,人类抵御外界自然力的能力有限。因此,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表现为显著的集体性特征。如人们在狩猎活动中,面对狮、虎之类的猛兽,靠单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取胜的,而必须依赖于人们集体的力量。所以,在原始人的观念中,无论是生产、生活、娱乐等等,集体性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民间美术与原始艺术的关系表现为直接的气脉相接,原始艺术是集体表象的外化形式,其内化则体现在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学概念。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在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遨游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来去自由,不受束缚。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形式由于集体的、长期的、自然形成的时空意义上的聚合和积累,从而形成了群体性的集体表象和传统程式,即集体性特征。
第三篇:传统与现代 积淀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 积淀与创新
——清华学习有感
首先,我要感谢县委县政府能够给我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将会受益终生。通过学习,不仅使我们接受到了前沿的知识和理念,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开拓了我们的思路。来到清华,首先感觉到的是他很大,从东道西,从南到北,如果徒步的话要走很长一段时间,校园内有现代化的科技教学楼,也有朴实厚重的古学堂,通过一周多的深入接触,对清华大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清华的大不单单是体现在他校园的面积上,更体现在他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上,厚重的历史加上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学界大师,以及蓬勃活跃的创新精神,文理兼备,协同发展,这便是当代清华的真实写照。
不论是在美丽的校园中游走,还是在食堂就餐,乃至在教室上课,你都会在有意无意中看到或听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没错,这便是清华的校训。
清华的校训同时也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写照,清华的校训是由先贤梁启超先生提出的,出自《易经》乾坤两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进、强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稳健,博大,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备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德,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所动,由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曝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厚德载物,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为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全面性。乾坤二卦,分别代表至刚与至柔,二者是互相矛盾又互相需要的关系,无刚不柔,无柔不刚,若能将二者有效的协调统一起来,需要很大的智慧,乾坤二卦合在一起,做得好便是乾下坤上,为泰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若做不好,就会走上另一个极端,成为否卦,上下不通,没有生机,清华能将乾坤两卦的核心精神放在一起作为校训,足见其胸怀与气魄,正如程文浩老师所言:“能把看似矛盾的东西统一起来,那才算是真正的能力。”
清华又叫水木清华,从这几个字中,也能深深感受到他的文化底蕴,水中有木,在《易经》中,水为坎,木为巽,巽下坎上为井,井乃蓄水养人之器物,雨水滋润树木,当然枝繁叶茂,这正象征清华大学作为全中国人民智慧与精神的源泉之井,为国家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技术与文化动力。清华大学不断传承了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同时它又以宽宏博大的胸怀接纳着这个世界上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在交流中创新提高。这方面我们可
以从在清华校园中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身上得到体现,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来自哪个民族,国家,说哪一种语言,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清华人。
说完清华,再谈谈自己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十余日的培训学习深入浅出,受益颇多,授课老师中既有国家理论科研界的权威专家,又有政商工作一线的实践精英,由于时间所限,老师带来的一顿顿精神大餐,我们只能狼吞虎咽,先把他们吃下去,生怕有所遗漏,以期慢慢消化,慢慢提高。通过学习使我领略到了清华的奋进博大,尊重传统,面向未来的精神传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时不时在思考着磁县发展的问题,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想实现我们磁县的发展,就要效法清华精神,站位,广胸怀,同时求新求变。要积极接纳一些先进的资金、技术、知识等要素到我县来为我所用。同时要认清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适时作出战略调整,在变化中抓住机遇,以不断的变化来迎接变化。我们磁县要发展,就要走差异性的发展战略,要在产业发展上争取做到立足传统,奋发创新,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清华大学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它不忘传统,不忘求变创新。对于我们一个县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只有立足于自己的传统优势,脚踏实地,打好根基,方能实现有效发展:“问泉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强根固本才是长久发展之道,固本就是要以全县60万百姓为本,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为本。在未来要进一步搞好民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深切体恤百姓疾苦,以百姓的心声为我们发展的指针,要进一步搞好煤炭等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延伸煤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搞好岳城水库和溢泉湖及县内三条河流的保护工作,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其经济价值,进一步发挥我县的磁州窑文化和北朝文化的传统优势,打造磁县的文化品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传统文化及资源优势为突破,同时吸引外在的资金、技术、人才,通过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带动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世界在不断变化,尤其是我们中国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正式如依据俗话所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通过这次学习,我开阔了眼界,感觉到了自己的与国家发展变化的差距,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知识储备不足,与国家前沿人才在历年及能力上的天壤之别,每念及此,便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差距,有危机感,下一步要做的是努力改变自己,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过全方位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要时时刻刻保持求新求变的态度,以一种真诚谦逊的心态,向老师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同事们学习。争取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正如清华大学日冕上的四个字:行胜于言。
第四篇: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论文
导语: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从传统礼仪的主旨入手,分析了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融合与矛盾。在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时,我们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抛弃其封建糟粕,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
【关键词】传统礼仪 现代礼仪 主旨 融合 政治意蕴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一、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的主旨
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看来,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与地域人们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涵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与社会等各个方面。
1.礼仪的政治意蕴
中国的礼仪源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四方。
2.礼仪的道德意蕴
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与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3.礼仪的社会意蕴
在中国历史上,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主要是通过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与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与意识,约束人的行为。
二、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
1.相对于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内涵与作用范围大大缩小
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与某种程式化的规范,是一种交流的“语言”,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其形式及传递信息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与理解。而中国古代的礼仪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德与礼来治理国家要比用刑与政来治国优越得多。
2.传统礼仪讲求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含了法,为法的灵魂;法是礼的后盾,是法的具体体现,法与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现代的法制社会,礼与法是有严格区别的,违法则以刑律处之,违礼则属于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的范畴,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评,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相对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等级制度,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现代礼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向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的,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自尊,也要记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中国传统礼仪则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也享有不同的礼仪规格。
三、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的融合、矛盾
礼与俗的分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前者渐行渐远,甚至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为人诟病的对象,而一些淳朴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民俗或时尚所替代。要想在新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就离不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日显其紧迫性与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礼仪,一方面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另一方面也有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因素。比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倡的公忠、正义、仁爱、中与、诚信、礼让、敬老、尊师、自强、持节、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基本的道德规范,虽然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制度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基本内涵在今天仍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只能建立在对民族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之上,应当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与行为准则。在“十年**”期间,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文明礼仪被作为封、资、修的流毒予以扫除,致使全社会的礼仪失范,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这种意在与传统思想彻底“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最终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极为丰富,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如“礼主与”的精神、包容之礼、待客之道等。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时,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抛弃其封建糟粕,以便更好地吸收本民族的精华,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体现现代礼仪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文化。
第五篇: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现代几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和教学思想、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构建更加适合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现代体育教学模式 研究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因受传统学校体育观的影响相对滞后,传统体育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还是体质评价都忽视的学校体育的长期效应,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体育培养。近几年我针对教学模式中出现的种种弊病,在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剖析,为体育教学改革增砖添瓦!
一、传统教学模式
(一)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是受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以运动技能教育观为指导,注重“三基”的传授。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三基”为教学目标;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设计的教学过程结构的模式。教学过程遵循“泛化—分化—定型—自动化”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练习,逐步掌握运动技能。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结构过程为:教学准备(教师提出教学任务与目标),定向认识学习(教师讲解示范,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练习部分(分解练习、完整练习、巩固练习、应用练习),教学结束(教师对学习结果作总结评价)。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运动技术的系统传授,使学生简洁有效的掌握“三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教学规范,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身体锻炼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身体锻炼模式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教学目标。按照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负荷与休息合理交替的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循回练习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采用非竞技的简单运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提出课程的任务,准备活动;教学组织与指导;学生练习,运动负荷监控;练习结果评价,放松整理。
3、模式分析
身体锻炼模式通常以练习法为主,并且采用练习强度和脉搏频率的监控,所以对发展体能、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但该模式由于以“炼”为主,并且练习密度高,运动负荷大,对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二、几种现代教育模式
(一)“快乐体育”模式
1、模式依据
“快乐体育”模式,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以促进学生身体为基础,通过运动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快乐,身心得到发展;它主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了“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的思想。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环境优化,情感驱动,能力评价,协同教学,快乐体验。
3、模式分析
该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创造留有空间,使学生能够互帮互学。学生可以自定目标,自我评价。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及体育设施要求都比较高,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放羊课”的局面,影响教学效果。
(二)“主动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掌握体育技能为主,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扬弃以往的那种被动的体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情感体验;在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体育能力。
2、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过程结构为:启动发问,问题导入,尝试练习,集体讨论,验证练习,归纳总结。
3、模式分析
“主动体育”教学模式在思想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由接受式、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探索式的学习,注重了体育的多功能教育。
(三)“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1、模式依据
“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是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相互借鉴而改造形成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如何提高学生体育认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体育兴趣。以体育学习的情景体验规律和学习的认识规律为主要依据构建教学过程结构,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适应的一种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结构
(1)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性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形成学习目标与课题阶段(学习的初步讨论,明确问题)。
(2)中间部分:尝试性学习技术阶段(边想边练,寻求答案,明白道理),学习技术阶段(在明白一定道理的技术上练习,加深理解)。
(3)结束部分:对学习的结果归纳(身体和认识,情感方面),放松整理活动。
3、模式分析
“成功体育”注重体育教学的多种功能,创设有利于动机培养和激发,谋求整体效益。在教学中营造了和谐师生关系,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习者营造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出现了教学整体上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
(一)教学方面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注重社会的需要,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过度强调“技能体育”和“体质体育”。
现代体育教学拓宽了体育教学的功能,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培养,又强调学生情感的培养,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师生关系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必须从属于教师的教,师生关系始终是“上下”,“主从”关系。
现在体育教学提倡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强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为主,实行民主教学。
(三)教学组织
传统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统一行动的,有严密的课堂组织与严格的课堂纪律,教师自始至终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现代体育教学组织注重快乐化、民主化。组织形式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服务,而且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自学、自练,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四)教学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是以竞技体育的指标去实施教学过程和效果。现代体育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不断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健康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体系,健康的内涵包括身、心、群三维价值理念。在考试评价方法上,采用绝对评价指标与弹性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小结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非一无可取,现在体育教学模式并非完美无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研究将更加丰富多彩。值得指出的是,在反思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同时,从当前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教学,应该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赋予新的内涵。现代体育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的多向性,不能将体育教学单一化,公式化,更不能固守某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N].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3]张军.体育教学模式论[J].教育与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