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蔡元培把“抱定宗旨”作为首要期望提出,体现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下车伊始,便从端正观念入手。
B.专门学校是“学成任事”,学了以后出去做官发财,大学则不是这样,入大学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如果宗旨不正,志在做官发财,则会放荡冶游,光阴虚度,敷衍塞责,自毁前程。
D.蔡元培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清朝官吏的腐败,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覆亡。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求学的目的,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B.当时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所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
C.学生在选择教师时急功近利和庸俗化,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
D.这段文字先正后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表现了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厚望。
E.这篇演讲辞语言典雅,针对北大学生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作者采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和句法。3.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探究产生北京大学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二、语言运用 4.创立于 1898 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 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 年 12月,著名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推动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 1917 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1)请概括校徽中小圆内的构图特点。
(2)请写出校徽所体现出的寓意。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而简练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我国在晚清之际废科举、兴学堂,①
。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过类似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太学、国子监、书院,但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近代大学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与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并无本质的联系与历史的继续。但是,②
,而是中国教
育传统通过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对话、抗争、融合,并由此形成了新式中国大学教育。大学的制度是学习西方的,③
,从大学的精神理念到人才培养、学校制度等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教育精神。
【参考答案】
1.D【解析】D 项,“鼓励学生勤勉治学正是为了避免国家的覆亡”说法绝对,原文意思是避免“误人误己”。
2.DE【解析】D 项,“先正后反”错,作者采用了先反面再正面论证的方法,从反面揭露现状,从正面提出要求。E 项,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不是作者有意追求语言典雅。
3.弊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①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
4.(1)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像两个背对背的人,下面的“大”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
(2)①“北大”二字像三个人,这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②又如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③上面二人是学生,下面是老师,突出教师甘为人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①中国近代大学得以形成和发展(得以出现)②中国大学不是简单地移植西方大学(不是简单地复制西方大学的模式)③但大学的精神却与中国教育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二篇:2012高中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
3、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
【教学重点】
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学法引导】
从演讲词的要求导入学习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强调字词的理解,进而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重点分析三点要求在当时的意义,并让学生探讨一下对我们今日的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针对现实的演讲词写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90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走近作者
1、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周恩来
“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1916年在法国游学,接教育部电,让他就任北京大学的校长。
1917年开始担任北大校长。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是中国第五人。
演说是蔡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他的一生演说极多,据马燕编的《蔡元培讲演集》就收集他的演讲词90篇。而单从他法回国至此短短2个月,就在杭州、绍兴、南京、上海、北京五地讲演了10场之多,其对象泛及大中专师生及各学会同仁,其内容从欧洲战争之性质、乡土建设之重要、路矿发展之必须,讲到教育事业之对策、男女同校之好处等等,等等。他的演说,不说不要由秘书捉刀代笔,就连文稿也来不及草就,往往是即兴的,全凭作者平时的学识积累和细致的观察思考能力,用蔡先生的话说是:全靠口讲指画来表示,因此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蔡元培书法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五、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 终南捷径 弭 肄业 容有底止 当轴 日偷
鲜 相勖 訾詈
2.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导语:大家都听过《爱我中华》这首歌吗?那么它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中国是一个各民族亲如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睦相处。)然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能作到人人平等,表现最突出的是人权问题,既一个国家内部或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的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现象。所以,我们经常在报纸上或网上看到这样一些消息:某某地群众游行示威,某某地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等等。
前不久,就在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国一直标榜着自由,民主与平等。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这里有些材料:
1992年4月30日,洛杉机爆发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造成59人死亡,2300人受伤,起因在于4名白人警察殴打一名黑人,但法院宣判他们无罪释放。
1996年10月24日,佛罗里达发生冲突事件,起因是一名白人警察杀死一名黑人驾驶员,15人受伤。
最近,美国辛辛那提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地一名 叫托马斯的黑人被白人警察开枪打死,原因只是托马斯有一些轻微犯罪,包括无证驾驶和开车不系安全带问题,当手无寸铁的托马斯试图逃跑时,警察竟开枪向他射击。
由此看来,美国公民中有一类人受到了很不公正的待遇,这些人是(黑人),可以说,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现在,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下,也就是20世纪60,70年代。今天,我们将通过另一个窗口来了解一下那时美国黑人的社会状况,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重要而有激情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三、在诵读中感受课文
这是一篇优秀的演讲辞。演讲最打动人心的是声音,今天我们就要用我们的耳朵,一起聆听马丁·路德·金那激昂的声音,一起分享那美好的梦想。
1.本次演讲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激情,极具气势,先找一下你认为最富有激情、最有气势的段落。(第2、5、10-
14、18-25段)
2.你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它们的激情和气势藏在那些文字里,我们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它的感情,读出它的气势。(选择其中两段)(用幻灯片打出第二段内容)全班齐读第二段内容。
请一位同学起来分析,接着让这位同学按他分析的读一遍。
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把黑人的悲惨现状强调出来。(用幻灯片打出第五段内容)
用心
爱心
专心
全班齐读第五段内容。
请一位同学分析,接着让这位同学按他分析的读一遍。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世界不在动荡 没有战争、贫困和饥荒 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 和平的鲜花到处开放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人类不在忧伤 没有恐惧、歧视和眼泪 欢乐的歌声响彻四方 自由的鸟儿展翅飞翔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大地不再凄凉 没有破坏、掠夺和污染 秀美的江河一片蔚蓝
我有一个梦想
那一天将化为美好的希望 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这一天的来临 用我们的爱实现梦想
愿大家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为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愿全人类的美梦成真!让我们一起祈祷吧!(在《我有一个梦想》歌声中结束)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演讲舞台 4_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肄业(yìnɡ)
.冶游(yě).B.切磋(cuō).敷衍(fū yǎn)..C.訾詈(lì).砥砺(dǐ lì)..D.塞责(sè).提携(xié).答案: D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容有底制 束之高搁 放荡冶游 B.旁稽博采 开诚布公 责无旁待 C.道义相勖 触目皆是 终南捷径 D.孜孜求学 潦草塞责 精旨奥意
解析: A项“制”应为“止”,“搁”应为“阁”;B项“待”应为“贷”;D项“意”应为“义”。
答案: C 3.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________,容有底止。
②不惟________,更宜________,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
③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________,无虞缺乏矣。A.学问 坦诚相待 相互鼓励 旁征博引 B.造诣 开诚布公 道义相勖 旁稽博采 C.学术 开诚布公 道义相勖 旁稽博采 D.学识 道义相勖 开诚布公 旁征博引 答案: B
干禄(lù).造诣(yì).商榷(què).弭谤(mí).相勖(xūn).贻误(yí).颓俗(tuí).
筹集(chóu).解析: A.“肄”读yì;B.“弭”读mǐ;C.“勖”读xù。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辞,他演讲的主要目的是针砭当时风俗日偷的社会现实。
B.从这篇演讲辞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重视良好的学风,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推重人人以礼相待的教育观念。
C.从这篇演讲辞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力求改变不良世风,力求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的忧国思想。
D.从蔡元培先生对北大青年学子的劝诫中,我们可知,当时的青年学子也受到了当时颓俗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
解析: A项与课文不符。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由于它致力于全面教育,因而容许学生有限度的自由,避免德国所特有的那种专门化教育法的巨大危险。
B.早自童年时代起,罗兰就一直倾心于全人类的艺术家,倾心于英雄人物,倾心于最宝贵的东西。
C.他对一切(哲学、生物学等)都感兴趣,他如饥似渴,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
D.这个信条至今尚未公开发表,但据他的一个朋友说,这个信条已经具有他那自由世界观的一些主要特征。
解析: A项缺谓语,应在“学生”后补出“享有”;B项语序不当,应为“最宝贵的东西„„英雄人物„„全人类的艺术家”;C项搭配不当,“呼吸”“清泉”不当,应改为“吞饮”。
答案: D 6.上下句衔接较好的一组是()①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这种落后的工艺。
②过去的切割工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很不安全。对于这种落后的工艺,工人们早就迫切要求改进。
③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吴天祥的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们,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表达敬佩之情。
④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在场的人们被吴天祥的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他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表达敬佩之情。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应根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及语言习惯解答此类题目。答案: C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7.作者认为学生来北大学习应抱的宗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非为做官、非为致富,为求学而来。
8.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学到真本领、真知识?如果在校期间不能严谨治学,会有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抱定宗旨,爱惜光阴、孜孜求学。②误己:光阴虚度,学问毫无。误人:担任讲席,贻误学生。误国:置身政界,贻误国家。
9.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的含 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恳切告诫青年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珍惜大好光阴,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奠定基础。
10.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请你探究一下,北京大学多年弊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弊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对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①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②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言之成理即可)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辞
□ 蔡元培
今日是北京教育界四团体公祝杜威博士六十岁生日晚餐会。我以代表北京大学的资格,得与此会,深为庆幸。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日生。这种时间的偶合,在科学上没有什么关系。但正值博士留滞我国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相同的一点,我们心理上不能不有特别的感想。
博士不是在我们大学说,现今大学的责任就在给东西文明做媒人吗?又不是说博士也很愿分负此媒人的责任吗?博士的生日,刚是第六十次;孔子的生日,已经过二千四百七十次,就是四十一个六十次又加十次。新旧的距离很远了。博士的哲学,用十九世纪的科学做根据。由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美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孔子的哲学,虽不能包括中国文明的全部,却可以代表一大部分。我们现在暂认为中国旧文明的代表。孔子说尊王,博士说平民主义;孔子说女子难养,博士说男女平权;孔子说述而不作,博士说创造。这都是根本不同的。因为孔子所处的地位时期,与博士所处的地位时期,截然不同,我们不能怪他。
但我们既然认为旧的亦是文明,要在他里面寻出与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冲突的,非不可能。即以教育而论,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平民教育家。他有三千个弟子,有狂的,有狷的,有愚的,有鲁的,有辟的,有谚的,有富的如子贡,有贫的如原宪,所以东郭子思说他太杂。这是他破除阶级的教育主义。他的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作普通学;用德行、政治、言语、文学的四科作专门学。照《论语》所记的,问仁的有若干,他的答语不一样;问政的有若干,他的答语也不是一样。这叫做是“因材施教”。可见他的教育,定重在发展个性,适应社会,绝不是拘泥形式,专讲划一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经验与思想并重的意义。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这就是试验的意义。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相同之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
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意。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人生哲学与教育学的,也决不能十分透彻,可以适用于今日的中国。所以我们觉得返忆旧文明的兴会,不及欢迎新文明的浓至。因而对于杜威博士的生日,觉得比较那尚友古人尤为亲切。
自今以后,孔子生日的纪念,再加了几次或几十次,孔子已经没有自身活动的表示;一般治孔学的人,是否于社会上有点贡献,是一个问题。博士的生日,加了几次以至几十次,博士不绝的创造,对于社会上必更有多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用博士以往的历史可以推想而知的。并且我们作孔子生日的纪念,与孔子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作博士生日的庆祝,还可以直接请博士赐教。所以对于博士的生日,我们觉得尤为亲切一点。
我敬敢代表北京大学全体举一觞,祝杜威博士万岁!
(有删改)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蔡先生这一篇庆祝杜威博士六十岁生日的演说,从“博士与孔子同一日生”说起,以此为演说的引子。
B.文章的末尾说给博士作庆祝比给孔子作纪念尤为觉得亲切,其原因在于“返忆旧文明的兴会,不及欢迎新文明的浓至”。
C.杜威先生之所以与孔子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原因就在于两人认识角度不同、思想水平不同、道德观念不同。
D.在这篇演说中,作者将杜威博士与孔子比较,认为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并不过时,完全适用于今日的中国。
E.杜威博士是当代哲学界的权威,对于教育,他有着他的主义,把他和哲学家、教育家的孔子相提并论是恰当的。
解析: C项,原因归结与原文观点不同。原文认为二人的地位与时期不同。D项,作者认为,“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人生哲学与教育学的,也决不能十分透彻,可以适用于今日的中国”,即必须在研究西洋人生哲学与教育学的基础上,再结合 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才能适用于今日的中国。
答案: CD 12.蔡元培先生把杜威博士与孔子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博士与孔子同一天生日,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相同之点。13.蔡元培先生认为,杜威博士与孔子的学说相同之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破除阶级的教育主义;②教育重在发展个性,适应社会;③经验与思想并重;④重视试验的意义。
1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媒合东西文明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意。[表达交流] 15.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振宁分析,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时刻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不容置疑。但他同时坦言,在研究领域,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而这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钱学森先生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
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1)杨振宁从________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钱学森从________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科技研究 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2)科技创新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16.6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二年(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鲁迅于当年8月7日将设计好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20世纪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京大学校徽系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右图即北京大学校徽,请简要说说其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面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面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意蕴。“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设计者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能成为国家的脊梁。
17.下面是谢冕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富有的是精神》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出本段的结论句。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人的品行高洁,而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第四篇: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导学案2解析(推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
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 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方法]
诵读,研讨质疑,联系实际
预习案
[知识链接](一)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等三个特点。(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现代教育家,字卿鹤,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语)。
(三)演说背景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社会上曾流传“两院一堂”之说,即京城中逛八大胡同妓院者,以参众两院及京师大学堂中之人为最,这实乃北大之耻辱。确实,一些教师满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不少学生上大学最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位,1 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在此后北大每年的开学典礼上,他都反复阐述这一宗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1918年)“本校的宗旨,就是为求学问而求学问。”(1922年)确实,一所大学的学风不是空洞的,一所大学的传统也不是抽象的,它总要由许多具体的东西来体现。正是这些,缔造了北大的光荣传统,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是蔡元培先生,把一个旧营垒下的北京大学,转变为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大何幸!中国何幸![学习过程]
(一)积累词语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肄(yì)业
弭(mǐ)谤
冶(yě)游
塞(sè)责
贻(yí)误
砥砺(dǐ lì)
鲜(xǐan)不为流俗所染
卓(zhuó)绝
力矫颓(jiǎo tuí)俗
轻侮(wǔ)
庶(shù)于道德无亏
相勖(xù)
訾詈(zǐ lì)
能裨(bì)实用
会晤(wù)
商榷(què)2,给下面的词语释义
时阅数载(时间过去几年)长斯校(主管这所学校)肄业(就学,学习)
指摘(批评指责)
干禄(求取功名利禄)
提携(提拔帮助)
姑不具论(姑且不详细讨论)
弭谤(消除、平息毁谤)
宗旨既乖(违背)
冶游(四处游玩)
塞责(敷衍,应付了事)
当轴(当政者,执政者)砥砺(磨练)
力矫(纠正)颓俗
庶(希望)于道德无亏
相勖(相互勉励)
訾詈(指责,诋毁,漫骂)
店肆(商店,店铺)
详悉(详细知道,了解)能裨(补益)实用
旁稽(广泛查考)博采
无虞(担心,忧虑)缺乏 会晤(会面,见面)商榷(商量,商议)
探究案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说说这篇演讲稿在语言上和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2.从文中看,当时的北京大学主要存在些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蔡校长相应地采取了 哪些措施?(尽量提取原文语句概括)
①学生不为求学,专为做官发财而来;劝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学生败德毁行,不能束身自爱;劝学生砥砺德行,束身自爱 ③学生不敬爱师友;劝学生敬爱师友
④学生学习太依赖老师,不注重一己潜修;改良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潜修 ⑤学校图书陈旧,新书太少;筹集款项,添购书籍,多购新书
(三)研究探讨1.蔡元培被誉为北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是“北大永远的校长”,通过这篇演讲稿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被北大的学生、老师如此推崇?从文中看主要有哪些原因?(黑板展示)
①真心实意办教育,真正为学校、学生的前途、声誉着想; ②对北大的弊病看得一清二楚,能对症下药; ③有非凡的洞察力、决心和魄力; ④善于做思想工作; ⑤有人格魅力; ⑥务实; ⑦其他。
2.读了这篇演讲稿,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
(四)质疑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交流?
(五)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萍乡中学的校长,你打算采取哪些措施来让萍中变得更好? 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以提建议的方式写成书面稿,投入校长信箱。
第五篇:2018高中语文练案2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练案2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
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2(C)A.指摘(zhāi)
.殷勤(yīn)
.B.商榷(què)
.聘请(pìnɡ)
.C.提携(xié)
.造诣(yì)
.D.敷衍(yǎn)
.弭谤(mǐ)
.
数载(zài).孜孜求学(zī).会晤(wù).道义相勖(xù).肄业(yì).
砥砺德行(dǐ).切磋(cuō).能裨实用(pí).【解析】 A项,“载”应读zǎi;B项,“聘”应读pìn;D项,“裨”应读bì。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3(C)A.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干:追求,求 .B.然弭谤莫如自修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解析】 乖:谬误,错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4(C)①士别三日,_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②在许多人还徘徊在是否废止忠君、尊孔、尚武、尚实,还有待________时,蔡先生的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已使北大呈现一派生机。
③试验既终,书籍________,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A.另眼相待 商量 置之不理 B.刮目相见 商榷 置之不理 C.刮目相见 商榷 束之高阁 D.另眼相待 商量 束之高阁
【解析】 另眼相待: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表示特别照顾、优待。刮目相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商榷”意思与“商量”相近,但用在正式和官方场合。此处用“商榷”更显庄重。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不去照顾。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修:加强修养 乖:乖巧,合理
D.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贻:遗留 . 1 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30994155(D)A.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临近澳门的珠中江三市,陆续开始创造粤澳合作平台,为澳门发展拓展空间。其中,面积相当于100个澳门的大广海湾,已经获批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经济区。
C.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D.手机比恋人还重要,香港“低头族”盛行。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
【解析】 A.成分赘余,日臻完善:臻,达到。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日”字和句中“一天天”意思重复,删除“一天天”。B.搭配不当,“创造”与“平台”不搭配,一般用“搭建”“打造”等词语。C.语序不当,应将“虽然”放到“没有”之前。
5.把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合适的一项是(3分)
导学号 30994156(B)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①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
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
③《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 ⑤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 ⑥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 A.④②①⑥③⑤
C.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②③⑤①⑥ D.①⑥④②③⑤
【解析】 第④句中的“它”指横线处前面的“艾草”,第②句话紧跟其后,第⑤句是沿着第③句而来的,然后写“那位布衣诗人”(即第①句),第⑥句当紧跟其后。
6.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要求:①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②解释校徽的寓意。(5分)导学号 30994157
答:北大校徽采用中国印章形式的构图,由两个同心圆构成。里层的圆中,“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两圆间的圆环上半部分是“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字母;底部是北大建校时间1898年。该校徽象征着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要求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分析、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图进行综合性评价。
7.下面是谢冕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迎新会上的演讲《富有的是精神》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出本段的结论句。(5分)导学号 30994158
北大这所学校出过许多学者,也出过许多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往往是品行高洁,而且学问也是前瞻和开创的。如李大钊,他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引到中国来,他呼唤并参与了中国青春的创造;又如鲁迅——北大校徽的设计者,他在这里的身份只是讲师,但却是中国文化的伟人。不论是李大钊,还是鲁迅,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
答: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前面首先强调了“这些学者中的出色的人物”的品格高洁,然后举出李大钊与鲁迅的例子,旨在表现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结论句应从“做人和做学问”“爱国和敬业”两方面来说。
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11分)导学号 30994159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张可久
**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 ①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②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爱梅花,日吟咏其下。
8.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CD)②
①A.“**”,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C.“故园”两句,写作者对故乡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D.曲子的最后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描绘出一种清幽沉醉之境。E.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如此。【解析】 C项,“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不正确,这里的“沧浪”并非实指,而是借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代指自己向往的隐居生活。D项,“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不恰当,这三句是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想象,并非实写。
9.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结合全曲分析。(6分)答:①想象。曲中多处借想象描绘隐居情景,如“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渴望。(2分)②用典。曲中多处运用前人事例,如“伴赤松”与“赋寒梅”两句,借张良、何逊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2分)③以景结情。末尾三句,描绘了一种清幽之境,收束全曲,意境深远。(2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应先列出具体的技巧,再结合原曲内容分析。从本曲来看,此曲以“山中杂兴”为题,寄托归隐之思。开头三句,作者写自己经过了几场人海**,下定决心,摆脱名缰利锁。一个“急”字,一个“顿”字,充分表达了作者急欲摆脱利锁名缰、归隐故园的情怀。“故园老树应无恙”是作者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思物乃在寄情,透露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梦绕沧浪”是对前面表达的归隐之意的补充。随后两句,作者化用典故,以张良、何逊的事例,进一步表明自己归隐和返回故里之心。而“溪桥上”三句,突然转入一种清幽境界。其中“东风”二句化用诗人林逋的咏梅诗句,描写了一种清幽之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14分)导学号 30994160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郁达夫(1935年4月)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注]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从文章的主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的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了好的散文来么?
【注】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0.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5分)(AC)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解析】 注意“心”,即主题,而不是“体”,B、E中均有表现形式(“体”)的内容在其中,故排除;D项“应反映民族文化”显然作者没有提及,所以A、C是正确选项。
11.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答:第一重指__封建正统思想(或:封建的三大厚柱)__。(不超过8个字)第二重指__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陈旧死板的行文方法和章法)__。(不超过14个字)【解析】 本题表面上是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实际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抓住下列两个句子:“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抓住这两句话可以知道,这“两重械梏”是指散文的“心”和“体”,知道这“心”和“体”具体所指在文章的最后两段中。依据这样的分析可知,“心”就是封建的“三大厚柱”,即“尊君、卫道与教亲”,概括地说就是封建正统思想。答案必须有“封建”二字。文章末段评述古代散文的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体”,以“此外”为界,有两层意思。“此外”前说行文陈旧死板,概括起来说就是“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
12.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__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意思对即可)__(不超过48个字)(5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看法“没有完全否定”,也“并不是‘感激涕零’”.可以称之为有肯定也有否定。把握这一点,就把握住答案的大方向了。有人对《古文辞类纂》“感激涕零”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它材料丰富,二是它分门别类。对这两点作者有什么评述呢?第三段说“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这就是说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第四段是对包括《古文辞类纂》在内的中国古代散文的“心”的评述,指出它是“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的”,也就是严守封建教条的。依据这样的分析,形成答案的基本语言材料就出来了。在表述上可以依据原文的顺序,先说“材料丰富”,再说“分门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