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共5则范文)

时间:2021-01-28 12:4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共)》。

第一篇: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共)

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1

春天到了,把大地唤醒它眨了眨眼睛,伸了个懒腰。哗遍地的植物生机勃勃,提起笔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秀气的云南丽江,峻峭的山连绵起伏,溪水从石缝流淌出来,用手捧起来尝一口微微带点清甜正因此当地的绿化才如此之茂盛,我们当地有个习俗火把节继续了祖国的优良传统,在火把节当天有两个节目白天举办斗牛晚上是热闹的火把节。

斗牛的当地人的爱好,每个村子都选择一条牛来代表自己的村子争荣誉,当天每人都把自己精心养了几年的牛放了出来,拉到草坪上进行小草的斗牛比赛。我们村子的代表是张家的大水牛,汇聚在一个巨大的大草坪上,评判是村长,被选上的牛。身上带着数字是6,正所谓66大顺,是个吉利的兆头。

到了火把节当天我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几排,此时2头牛已经开始比赛了!水牛往黄牛身上只撞,机灵的黄牛往旁边一闪。我猜肯定是水牛胜利,看黄牛身体弱小,黄牛耍赖的往工作人员那边跑过;“哎呀!别耍赖啊打不过就跑啊!”黄牛大叫着。

旁边的两条小水牛也开始比赛了,我想两头小水牛看到同类应该都会手下留情,左边的小水牛用牛角顶着,右边小水牛的腰部一番打闹中,左边小水牛的角撞破了右边水牛的皮,留了一些鲜血。“真残忍啊!”此时的观众议论纷纷。

最后轮到我们村的代表于旁边村子的代表对抗。对方先猛冲过来,向后一,没撞到,本以为我们失败了。可我们的代表似乎来了一股力气,反击后腰一撞,台下的尖叫声刺耳。村长宣布“我们村获胜,并获得了奖品。”

火把节也是我们老家的`传统节日,我们每年都会举行一次!

妇女们早早就准备好了酒肉,真所谓“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用一个圆桌子吃饭,象征着团团圆圆。晚餐后,每人带上一只火把,拿到宽阔的地方,大人们在中心生起了火。接下来该我们孩子上场了,我带着小红牛角,两手拿着铃铛,大人们围成了一个圆,乐队开始了演奏。我双手高举使劲摇摆,手上发出阵阵响声,此时每个人都流露出了真实可贵的笑容。

家乡的习俗是世上最美的花朵!

最后一个年轻女孩穿着当地服装,唱着民歌跳着秧歌舞把我拉出了人群,我和她端起一个水盆扑项火把,火把节就告了一个段落。

啊,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啊!

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2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对彝族青年,女的长得像妮尾绿一样美丽。男的长得像金竹一样标致。他们在一个月夜。来到森林中约会,被森林中的魔王发现了,小伙子被杀死,姑娘不愿遭受魔王的欺负而逃走。

当姑娘跑到一个山寨时,寨中突然雄鸡高叫,魔王听到鸡的叫声,才停止追赶,美丽的姑娘才幸免落入魔掌。后来,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鸡,就抱着一只雄鸡来到他们约会的地方。这时,雄鸡高叫,她的情人立即苏醒复活。他们结为夫妻,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篷,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

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锥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3

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有别。

饮食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于雪;是雪的子孙;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忌肉食露天进屋,否则鬼魂会附其上;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会使家境贫困;禁平日反向推磨,会给家庭带来灾难;忌推磨时磨心突断,俗信是鬼在作怪,磨出的粉不能食用;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解放前等级低下的犯忌者,还有被断臂、处死的危险。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此男子将终身不吉,事后天菩萨必须剃尽,否则死后不能鬼归祖界。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俗信认为妇女的生育魂格非最爱附在这些物件上,若送与别人,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

日常生活中,忌舀汤时反手用木勺,忌和燕麦面时顺时针方向搅动,忌人出远门便扫地,因为这些都是丧葬时的习俗。忌讳言死,而称老了。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复。禁止在放置祖筒的祖灵箐附近鸣枪行猎,或砍树烧荒。禁止在焚场或墓地打猪草、放牧。参加祈雨仪式时,禁止男子戴帽、女子打包头。禁止跨越火塘或踩踏锅庄石。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祀祖先。一些与汉人长期杂居的彝族人,也信佛教。

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4

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库史”就是过新年。每当深山初雪,秋山红叶,太阳回归时,谷黄米熟,庄稼收进粮仓,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在凉山大部分地区是按区域选择吉日过年,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

“库史”是彝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过新年的前一个月,就在做准备工作了。过年歌里唱道:“计算着月份养猪怕猪长不肥,掺合精饲料来催,肥猪肥得站不起来;计算着天数酿酒,怕酒酿不好,盖上蓑衣压上石板发酵,酒味浓郁芳香;砍柴堆成垛,过年柴垛堆成岩。”

彝族“库史”源远流长,据彝族民间文学里记载:“彝族过年是一个名叫俄布科萨的人开的头。”由于历史冗长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如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拜年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

彝族过年,祖灵下面铺松针。松树青幽幽,象征永远常青。寒冬腊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照样青;青松坚忍不拔,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表粗皮厚,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象青松样要有善良心。彝族对松树评价特高。

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齐的柴垛,过年前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砍柴来完成这项准备。寨子里家家户户堆柴垛,互相攀比,柴垛堆得高,显示勤劳、康乐。

掸尘:过年这天的清晨,全家老少齐出动,掸尘扫屋,要把病魔、祸害、霉气一齐扫除门外,干干净净、清清洁洁迎新年,祈盼来年清净平安、人体安康、风调雨顺。

第二篇:星火燎原,生生不息--彝族风俗中火把节由来

星火燎原,生生不息—盐边县彝族火把节由来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以民风古朴,传统独特著称。作为火的民族,彝族先民崇尚火,热爱火,并认为火是生命的始末。而今,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居住着这么一群彝族人民,他们继承了先祖对火的执念,保留下了最淳朴的庆祝方式,这就是彝族人民引以为豪的火把节。

自汉唐时期起,火把节作为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已沿袭一千多年。有关火把节由来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而这其中被普遍认可为彝族火把节起源的说法大致有三:

其一,相传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恩梯古兹派喽啰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英雄阿鲁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从此代代相传。

其二,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之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彝族人从此便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第三种说法也是最为普遍的说法:远古时期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比赛摔跤,思惹阿比战败后上天拨弄是非,天神大怒,于是撒下众多害虫糟蹋庄稼,粮食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人们点燃火把驱虫除害,最终战胜了天神。另一种传说:天神恩梯古兹派喽罗到人间收取苛捐杂税被杀后,为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间。俄体拉巴相邀大家用火把焚烧害虫以保平安。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虽然火把节真正的起源故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火把节承载着一个民族意志与信仰,并把它们延续至今。作为火文化底蕴最为浓厚的民族,长居于盐边县的彝族人民至今年复一年的举办着火把节这一重大的祭祀庆典,并始终贯彻着火的子民这一信念,星火燎原,生生不息。同为炎黄子孙,彝族人民用他们的故事提醒着其余的少数民不忘根和本,激励着他们齐心协力把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伟大精神发扬广大。

第三篇:传承彝族风俗:盐边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传承彝族风俗:盐边县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众所周知的狂欢夜,是大多西方国家在每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一起狂欢庆祝甚是喜悦。在中国同样有这样的节日,每年,巨大的游行队伍身着各类少数民族服装,舞蹈、欢唱、一片欢声笑语围绕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这就是四川省盐边县当地被称为“东方的狂欢夜”充满彝族风俗与本土风情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其中较为普遍的几种说法是:

一、相传天上的恩梯古兹(彝族神话中的天神)派喽啰到凡间危害众生和庄稼,人们在支格阿鲁(彝族神话中的英雄)率领下毫不畏惧,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二、书伦撰修《西昌县志》载:……唐开元间,有邓耿诏者,六诏之一也。南诏欲并五诏,因星回节召五诏令饮于松明楼。邓耿妻慈善,惧难止夫勿行,不听,乃以铁钏约夫,背而别。比至南诏,火其楼,诸诏寻夫骸不可识,独慈善以钏故将其骸以归。南诏异其惠,以币聘之,善以夫未葬为辞,既葬乃于樱城自守。南诏以兵围之,三月食尽,善盛服端坐饿以死,南诏寻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户所松焉。燎长丈余,入夜争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丰歉。戚友会聚,剁牲饮酒,夷汉同之……。正如《西昌县志.文艺志》(建昌竹枝词)所载: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楼烟冷尚余哀,而今火树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难回,赠到金杯隐自哀。千古人犹照亮节,吞来六诏已成灰。

三、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一个大力士和地上的一个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狼狈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开弄是非,于是天神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人间,遣派大量的害虫到地上糟踏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虫害,战胜了天神,这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风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传承,盐边县拥有30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在盐边县这个地方相互交融影响,充分体现了盐边县这座城市的包容。未来,希望将这些文化和习俗,更快更远的传播至全国甚至海外,让所有人都知道盐边县这里的独特文化风情。

第四篇:盐边县的彝族风俗火把节让你领略不一样的热情

盐边县的彝族风俗火把节让你领略不一样的热情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是个多民族居住地,在这个拥有30个少数民族的地方,以彝族人居多,而盐边县的彝族人更是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地民族文化与风俗。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彝族风俗各种各样,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盐边县的彝族人和彝族人的火把节。

彝族,中国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居住在3269平方公里的盐边县。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盐边县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自汉唐起,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狂欢三天三夜。馋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过节的砣砣肉,爱美的阿米子(彝族姑娘)盼望过欢乐的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抱着雄鸡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不劳而获还享受他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火把节是盐边县彝族人的“狂欢节”,是阿哥阿妹男欢女爱的“情人节”。明代文人杨升庵对火把节狂欢之夜的盛况先赞叹不已,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句:“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彝族谚语形容火把节为:“苦什”(过年)是嘴巴的节日,“都则”(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

如今的盐边县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但是依旧保留了彝族人的传统,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你能感受到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听到当下时代的脉搏。世代生活在盐边县的彝族人民,用他们的创新精神,证明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第五篇:客家风俗

[客家风俗]客家人宴会坐席的习俗

客家人每逢做红(喜)白(丧)好事,或有外客来访,免不了要摆桌(席)宴,主客的坐位安排是有讲究的,它反映了客家人尊重长辈,尊重客人的传统美德。过去的宴请桌用的是八仙桌,每桌(席)坐八个人,主人根据公认的原则安排每个人的座位,不容僭越。

一、正厅摆设1张八仙桌,坐位安排是先左后右,如图

1 6 5 8 7 4 3

1、请同宗梓叔或自已家里人,是以长辈坐上(1)位,按辈数高低:1、2、3、4、5、6、7、8依次排列;辈数低的人,即使在外面做大官或者发了大财,都是不能坐上位的。

2、宴请亲戚或外来的客人,则以客人中的长辈坐上位,依次坐其他客人,第8位的坐位一般是主人陪客的,被俗称为“提酒壶”(斟酒)的人。

二、正厅摆设2张八仙桌,席位的安排: 2 首

三、正厅摆设3张八仙桌,席位的安排:

首 3 2

四、正厅摆设4张八仙桌,席位的安排: 4 3 1 2 首

五、正厅摆设5张八仙桌,席位的安排: 5 4 首 3 2

六、正厅摆设6张八仙桌,席位的安排: 6 5 2 首 4 3 首席的座位是属最体面的人坐的,不是谁要坐就可坐,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排位原则:

一、做寿宴客:男寿是以宗亲梓叔坐首席,女寿则是以女娘家来客坐首席。

二、小儿满月宴客:以小儿的母亲娘家来客坐首席。以小儿祖母娘家来人坐首席是不对的。

三、结婚宴请宾客:以新娘的女家来客坐首席。

四、迁新居宴请:全是宗亲梓叔坐席的,则以长辈者坐首席,如外家有来人,以女家来的宾客坐首席,女家要以高辈的娘家来人坐首席,如母亲,祖母的娘家均有来客,应以祖母的娘家的来人坐首席。有的以建筑师傅坐首席。

五、扫墓宴客:以宗亲梓叔的长辈坐首席。

六、白(丧)事宴客:男丧是以宗亲梓叔的长辈坐首席,女丧则是以女娘家来的宾客坐首席。

宴会开始时,全体参宴的人员要待首席的人开筷后,才可以动手举筷,将结束时,首席的人员末散席,其他席的宾客不得自行散席。

宴饮席间,主人如做寿诞的长子或新婚的新郎(新娘陪着),须持酒杯,按席位先后次序到每席,为众宾客敬酒,以示主人的热诚。也可以一个举杯,众客同饮。

下载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彝族的风俗作文800字(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彝族历史文化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自称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居住在贵州境内的彝族......

    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风俗习惯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花般的民俗习惯。作为其中一员的彝族当然也不例外。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灿烂的风土人情。现......

    彝族导游词

    彝族导游词 彝族导游词1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 作者:思念淡然若水 摘要:“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华夏民族璀璨的文化正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它仿佛一个巨大的花园囊括和包容着五......

    彝族火把节

    彝族是个崇火的民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火把节期......

    彝族介绍与传说(共五篇)

    彝族介绍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其......

    彝族的宗教信仰

    彝族的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神的信仰。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多没有生命的物......

    彝族文化(5篇)

    传承彝族古老文明,做优秀的现代彝族人 曲比兴义(马边) “彝族”的来历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北至四川大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