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全文5篇]

时间:2019-11-30 22:5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

第一篇: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

摘要: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是当前经济领域学者们议论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剖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后,围绕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积极治理通货膨胀;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通胀预期,通货膨胀,资产价格,货币政策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即将到来,预先打算做好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对通胀的预期就会加快通货膨胀的到来。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胀预期是一种心理预期,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因为消费者和投资者一旦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通胀螺旋式上升,推动形成实际通胀,进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所以,国家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决不能麻痹和松懈。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要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就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同时,通货膨胀也是资产阶级加强对工人、农民、教师等广大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农民带来灾难,由于物价不断上涨,使工人的工资购买力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农民与小生产者则因生活资料在物价上涨的过程中,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已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此,生活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公职人员与知识分子的生活,使他们的薪酬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通货膨胀只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利益,他们利用实际工资下降,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然后利用物价上涨进行囤积居奇,在通胀过后高价卖出,以此获得更大利益。

资产价格是指资产转换为货币的比例,也就是一单位资产可以转变多少货币的问题。资产定价理论模型有许多变种,但资产价格的最终表达式则基本类似,即资产价格是所有将来预取收益的折现值。在这种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资产价格的有关因素是利率、通胀率、将来的股息、消费效用偏好、以及影响人们预期等。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分析能起到一定作用,因为资产价格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它在同样的经济环境下有时会停留在高价位,有时会停留在低价位,有时又会在不同的价位之间跳动。资产价格的波动,尤其是股市(其他资产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大跌后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投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谈股色变”,远离股市,造成市场疲软,有行无市的现象。长期下来,往往会导致以证券交易费为主要收入的证券服务业元气大伤。通常情况下,资产价格短期波动对总体消费水平影响不大。但当资产价格波动很大时,往往超出大部分资产定价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时,就成为令经济领域里学者们长期困惑的难题了。因此,随着资产市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加强,资产价格与国家货币政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一、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一旦消费者和投资者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就会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并可能造成螺旋式的上升。如果消费者和投资者认为某种产品和资产(地产、股票、大宗商品等)价格会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就会从银行提款来购买这些商品和资产,目的是达到保值或对冲通胀。这种预期导致的对产品和资产的要求又会导致价格飞速上涨。而这些产品、资产的价格上涨会更加加剧通货膨胀,从而引起消费者、投资者进一步购买需求,导致了通货膨胀的螺旋式上升。

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资产价格的上升,能够提高预期的未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膨胀水平,引起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最终目标。在各国央行将稳定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背景下,资产价格的波动会扰乱货币与物价及产出之间原来存在的稳定关系。众所周知,资产价格的膨胀会导致未来商品与服务价格上涨的预期,资产价格上涨又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因素,对改善通胀预期,治理通货膨胀是非常有益的,他们将资产价格的波动作为管理通胀预期,减少通胀压力的重要显示器之一,并将其作为经济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加强通胀预期的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不断加强。但是,我国也面临物价上行的压力,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2月消费价格的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9%,工业生产出厂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7.2%,创两年半以来新高。据经济学家预测:未来CPI仍面临上升压力。因此,中央强调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平稳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笔者长期在金融战线上工作,经常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并同业内同行互通信息,探讨经济领域的资产价格与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不断变化的情况。笔者认为影响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不平衡。在经历了严重的国际经济危机后,一些主要的经济发达体经济增长缓慢,所以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发展势头强劲,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政策差异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新兴市场经济体系面临较大流入压力。二是突发事件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三是全球自然灾害引发的供需矛盾,再加上投机资金的“为虎作伥”,导致世界范围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又最能促动民众的敏感神经。

这就可以看出,物价上涨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相互交叉,再加上国外因素的影响,这种复杂性增强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怎样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呢?笔者认为: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必须从多方面进行。(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通胀体制性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要加强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相互约束,密切关注地方投资的扩张,增强区域政府融资的透明度,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引导地方政府把着力点放在改善民生和强化社会管理上来。(2)增强经济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地方政府要大力扶持粮食、生猪、奶业、禽业、油料的生产,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好市场,制止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的违法行为,加强农产品流通的管理,保持市场正常秩序和消费者的理性决策。(3)作为金融主体的银行业要积极促进融资结构调整,密切关注融资总量增长。为了完善宏观调控机制,积极推进我国经济资本化和利率市场的改革发展,银行业要继续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检测和管理,建立更加审慎的金融管理制度,调节和防范风险,防止短期资本的冲击,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金融转型。

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

由于劳动力工资上升,资产泡沫表现异常,资源价格面临上调压力,通货膨胀又有一些抬头。只有积极治理通货膨胀,才能应对目前市场经济变化。在治理与应对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上,我国政府采取了十分积极的态度。我国政府采取了紧缩货币,积极应对的措施,2008年,为了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过热、价格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我国宏观政策基调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2007—2008两年中,央行15次上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提高存贷款利息率。同时,还采取了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大力发展生产,加快健全储备体系,加强市场价格管理和监管力度,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等方法、措施。为了应对本轮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也及早采取行动。央行在2010年已5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国务院也出台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和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门及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等多项政策。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十分得当,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防止物价上涨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笔者认为,治理通货膨胀应进一步采用加息这一价格型工具,这才是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关键。

首先,我国财政部应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这个政策将对宏观经济、企业运行、资产价格平稳产生重大影响。伴随着岁末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未来消费势头将仍然强劲,采取“宽财政”政策,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其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市场价格。一方面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物价调控体系,刹住乱涨价的歪风,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市价的炒作行为,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及时调查通货膨胀环境下不同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情况,研究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工资水平、低保家庭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有效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以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探索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笔者建议:银行业等金融体系应引导投资者将富余资金投资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行业之中,以调节流动性泛滥引起的不合理投资。银行业还要探索如何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国内企业向国外拓展,以实现“藏汇于国”到“藏汇于民”再到“藏汇于企”的转变,降低外汇占款上涨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风险。更要努力拓宽民间投资渠道,以促进社会资本和新增信贷向实体经济流动。

四、处理好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只有做好理论、实践研究,吸收各国的操作经验,才能将这一复杂关系处理得更加妥当。因为,处理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运行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作为金融机构主体的银行业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运作:

(1)正确分析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如果资产价格波动是由经济本质要素引起的,则原则上应顺其自然,货币政策可以不加干预。如果资产价格波动背离经济本质变量或波动力度较大,货币政策则可以从长期角度出发,必须进行干预。银行业可根据货币政策的调控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2)正确区分临时性资产价格波动与长期性资产价格波动。因为,资产价格的短期财富效应与长期财富效应有根本的区别。这时,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银行业必须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推出新的金融品牌,并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发展创新,抓住机遇提高经济效益。

(3)正确分析市场预期不确定性的类型。比如,资产价格突然下滑,有可能是市场上出现不确定因素,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也可能是由于以前的不确定因素变得明朗化了。前者是真正的不确定性,而后者则是用预期的明确性来描述。因为,市场的心理预期对资本市场价格影响很大,所以,银行业很有必要把握好市场预期的不同类型,对症下药、灵活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抗通货膨胀的号角已经吹响,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抗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已被国家纳入宏观调控的重点。笔者希望银行业的同行以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推动经济和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加快金融市场开放,以缓解资产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资料:

1.沈建光.如何应对通胀周期.财新网,2010,12

2.马峻.如何应对通胀预期.南方周末报,2009,11

3.陈朝辉.如何处理资产价格波动.上海证券报,2005,3,11

第二篇: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金融体系的变化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放松管制和金融全球化使得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国家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深化与广化,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操作体系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挑战。过去20年来,各国中央银行虽然在控制商品与劳务的通货膨胀方面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对于资产价格的膨胀,却难有对策。实践上,早在1929年,纽约股市的暴跌即已导致美国和全世界经济进入长期严重的萧条;日本80年代末资产价格极度膨胀引发的“泡沫经济”对其经济造成了长期不利影响;[1]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资产价格明显地偏离实体经济上涨的趋势更是引起了决策部门普遍担忧。[2]

同样的情形在20世纪80年代也在北欧国家(挪威、芬兰、瑞典)出现过。在挪威,银行贷款对GDp的比重从1984年的40%上升到88年的68%,资产价格急剧上升,同时投资与消费需求也显著上升。但是石油价格的暴跌引起了自二战以后最深刻的银行危机和经济衰退。在芬兰,1987年扩张性的预算导致大规模的信用扩张,银行贷款对GDp的比重从1984年的55%上升到1990年的90%。住房价格在1987年和1988年共上升了68%。1989年中央银行为了抑制信用扩张,提高利率和储备,再加上1990年、1991年与俄罗斯贸易下降,经济环境恶化,资产价格暴跌,政府不得不对银行予以救助,GDp收缩了7%。在瑞典80年代后期持续的信用扩张导致了房地产繁荣。1991年由于大量的是基于过度膨胀的资产价值,因此,众多银行遇到了困难,政府不得不干预,经济陷入衰退。

墨西哥提供了新兴国家资产价格膨胀相同的版本。墨西哥在90年代初期进行了银行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同时,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储备要求。Mishikin(1997)指出,银行向私人非金融企业的贷款占GDp的比重从80年代末期的10%急剧上升到1994年的40%。同一时期,股票价格急剧上升。1994年总统暗杀和农民起义引发了泡沫的崩溃,进而出现了银行与外汇危机,和严重的经济衰退。

在这种大量的历史案例背后,人们发现,随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广化,金融创新使得金融机构功能分化,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界限日益模糊,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失去了稳定的联系,很多学者者感觉到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需要寻找新的微观基础,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物价水平的影响有多种途径。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这种影响主要是借助利率变量,影响消费和投资。但是,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变化,金融资产存量的增加,货币政策也可能通过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和投资,具体的途径如改变财富总量,改变借贷成本,以及各经济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金融体系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革对货币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也非常难以操作和预测。尤其是金融资产对实际经济活动的比重,可交易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增加,这些资产对利率、经济增长等变量的预期反应更加敏感。

在中国,9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资产结构中有价证券份额的持续增加,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联系加强,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划分面临新的检讨;而且,造成这种变化的基础力量(金融的国际联系、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创新和制度变革等)还在加强,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出同样的挑战。

下面我们首先通过主要发达国家家庭资产结构的变化来看金融市场规模的增长。[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无论在规模还是范围上都有显著的增长。例如,从1985年到1998年,主要的OECD国家中,未清偿的信用和股权总值对GDp之比,从150左右上升到250左右。(p.Mylonas etc.2000,)

图表1 主要工业化国家金融市场趋势(年末值,占GDp百分比)

银行对私人非银行部门信贷 私人部门国内债务证券 股票市场市值

198519951998 199019951998 198519951998

美国686469 505671 528212

3日本99118118 333040 58172257

德国93103118 394253 212248

法国768780 413933 12326

5英国47116120 161728 62119169

意大利515860 2263231 101846

加拿大687988 9914 41619

4G10758486 394252 446798

资料来源:IM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BIS Internation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tock Exchanges.转引自p.Mylonas etc.2000,p.15。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尽管银行信贷在大多数国家中还是主要的融资来源,但是确实存在着资金从银行贷款向各种证券(包括贷款的证券化,尤其是银行的抵押贷款)的转移。这体现在金融财富从银行存款向机构投资者和直接持有债券与股权的转移,这种变化在美国尤其明显。因此,具有流动性和可交易的金融资产在GDp和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其结果是总财富中的一个很大比重对一般市场变化和价格变化更加敏感。

从家庭资产负债表看,OECD各国(除日本)净财富相当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4-6倍,而且在90年代有所上升。家庭负债则相当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1倍左右。因此,家庭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比大约为3-5倍。非金融企业的净值与GDp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都较低。但是企业的金融资产(不包括自有股权的价值)与GDp相比是上升的。

过去20多年中,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为成功地控制住了通货膨胀,经济学家都同意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前提,但是这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必然保证。随着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资产存量的累积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价格的定价基础是什么?资产价格的变动是否应该、而且能够得到控制?第二,货币政策需要经由许多中间环节才能最终影响实体经济,在这一过程中,资产价格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如何?第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但是传统的衡量通货膨胀压力的指标所包含的判别经济总量的信息已逐步丧失,因此是否需要将资产价格的变化纳入通涨指标?[4]

迄今为止,对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是一些货币政策机构,例如,BIS1998年组织过两次专题研讨,并出版了论文集;美国联储Kansas1998年年会将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作为三大议题之一;日本中央央行鉴于“泡沫”时期的教训,也有一些探讨。但是学术界正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既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还处在工作论文与讨论论文形态上。笔者近年来在德国与日本的访问研究过程中,以及与这一领域的领先学者[5]的交流中感觉到,虽然大家均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在这些国家中,这一问题的研究严格说来并没有展开。所幸的是,一些著名的经济学者,例如伦敦经济学院的C.Goodhart,普林斯顿大学的B.Bernanke, 纽约大学的M.Gertler,以及沃顿商学院的F.Allen,Gale等学者开始积极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我国学者中,钱小安(1998),苟文均(2001)有论文进行过初步探讨;下面对既有的研究作简要归纳并分析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二. 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制订中的意义

在讨论之前,我们需要对讨论的对象即金融资产作简单的界定。由于金融创新产生了大量的新的金融资产,同时,原有资产的可交易性不断增加,目前存在着很多资产价格形式。例如证券化的债务与普通的银行贷款不同,已经具有了可观察的价格。不过,即使如此,还有大量的金融资产是不可交易的(例如个人债务),它们的市场价格与货币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尽管金融资产的价格信息已经非常庞大,但是货币政策还是通过象银行贷款这样没有市场价格的金融资产而发挥作用的。而可交易的资产价格变动是通过影响企业的担保品价值、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等,对经济政的信贷总量发挥影响。因此,在分析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时,必须注意区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金融资产形式的变化。在既有的关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研究中,一般是以股票和房地产为代表,本文以下的讨论也是如此。[6]

(1)资产价格的信息内涵(information content):

无论就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还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而言,资产价格所包含的信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传导中联系实体经济的中介之一,也可以作为经济预测的领先指标。

一般认为,股价和利率期限结构是最具有信息内涵的变量。从理论上看,股价的变化反应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期,而未来盈利增长与产出增长关系密切,所以股价的变化可以提供未来经济活动的信息。至于利率期限结构。根据预期理论,长期利率是未来各期间短期利率的平均值,反映了未来实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市场预期。因此,也可以较好地作为未来经济活动的领先指标。但是,从实证研究来看,各国相差很大,尤其是这两个变量与实体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认(陈裴纹,2000)。

这说明,资产价格信息内涵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国资本市场深化的程度有关,因此,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而定。从目前的情况看,资产价格很难直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标,但是,可以作为间接的参考目标。例如美国和我国台湾的景气动向领先指标中即包括股价。

(2)资产价格的决定:基本面与“泡沫”

在货币政策的制订过程中,无论中央银行将资产价格是看作信息变量(information variable)、参考变量(indicator),还是目标变量(target variable),都必须了解资产价格变化的原因。同时,只有充分了解资产价格变化的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

金融资产代表了对商品和服务的请求权,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即人们进行资产交易的目的是在不同时期中进行消费的最优配置,要使得一个单位当期消费的边际收益与将这一个单位的货币投资于某种资产,将来出售该资产进行消费的边际收益相等。这就导致了该资产的风险调整的预期收益率和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套利条件,一种资产的价格是其预期收益流的风险调整贴现值。以股利定价的“戈顿方程”(Gordon Equation)为例,[7]

p=D/(g+r-g),p是股票价格, γ是实际利率,ρ股票风险溢价,g是股息增长率。

股价是未来股利的贴现流,既受到实际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未来预期的影响。这个简单且广泛使用的公式说明,股票价格与无风险利率或投资者的风险升水呈反向关系,与盈利增长呈正向关系。但是,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是,由于它是基于未来盈利和利率,而者两者都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必须依赖对未来的预期,因而必然受到投资过于乐观或悲观情绪的影响。历史经验表明,这种情绪经常使得股票价格对实际盈利和股息做出过度的反应,也就是说投资心理在股价决定中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使其偏离“基础”或“均衡”水平。[8]

至少到目前为止,金融学理论不能准确区分资产价格中的基础价格和泡沫成分(参见野口,1993: Blanchard and Fisher, 1989, Chp.5;Kindlerberger,1996;小川?北坂,1998;)。因此,中央银行要在做出政策之前确定类似股票资产的“实际价值”,或者说要判断是否存在“泡沫”是非常困难的。

三.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央行多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例如,日本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日本银行的基本任务是稳定物价,并借此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日本的中央银行在资产价格膨胀时期,并不是要对资产价格采取直接的措施,而是要通过一般物价的持续稳定来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对于“物价稳定”这一定义本身存在多种看法。白冢重典认为,物价稳定不应机械地理解为统计上的物价指标相对稳定,更本质的是将它理解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即“持续的物价稳定”。从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看,作为保障经济稳定和效率的必要条件,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是极其重要的。与货币政策有关的是,保持未来物价预期的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预期都很重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需要研究资产价格的变化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白冢重典,2001,p290)。

虽然理论与历史经验均显示,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但是并不能保证金融的稳定。相反,物价稳定有时反而导致经济主体过分承担风险的行为。例如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的资产价格膨胀和80年代后期日本的“泡沫经济”恰恰出现在一般价格水平比较稳定的环境中。“虽然资产价格的波动并不是什么新现象,但是多数工业化国家过去20多年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资产价格的持续上升和急剧下跌发生在消费物价下降和宏观经济稳定的环境中”(IMF,2000, p.77)。物价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结构的变化、财政纪律的实施和中央银行在控制通涨方面的成功(瞿强,2000a),认为低通涨有可能助长资产价格膨胀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陈裴纹,2000):1.当通涨率趋缓时,名义利率随之走低,由于“货币幻觉”,在短期内经济主体感觉不到实际利率的下降,因而引发大量借贷,增加了投资者利用银行信贷进行投资活动的机会;2.物价稳定使得经济主体预期货币当局不会提高利率,因而经济会持续扩张,并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3.低通涨期间,央行容易认为货币供应的扩张是货币实际需求的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减缓的现象,因而倾向于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4.低通涨期间,由于货币政策宽松,平均实际利率下降,风险溢价下降,因而资产价格将上升。[9]

如果说在低通涨环境下容易出现资产价格膨胀,另一方面,在这种环境下“资产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危害更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资产价格的实际调整只能通过名义价格的大幅下降来实现,而资产价格的急剧下降会对家庭、企业和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产生严重冲击,进而危及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安全。Kent and Lowe(1998)比较了澳大利亚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两次房地产泡沫发现,尽管这两次资产价格实际跌幅相近,但是后者通涨水平较低,因此资产名义跌幅更大,其后的经济衰退持续更久。因此,在低通涨时期,货币当局对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更应该警惕。[10]

资产价值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由于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政策,那么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自然也会影响到那些具有名义货币收入的资产的定价。反过来,货币政策的制订本身也应该考虑反映市场预期的资产价格。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资产价格是否应该包括在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目标中?

目前世界各国的物价指数均没有直接包括资产价格。这是因为资产价格一般是用来反映各个时点上商品的消费的成本变动,属于流量分析。根据这一理论,自然不应包括作为存量的各种资产。例如已经使用的住宅价格的变化不包括在物价指数中,但是房租的价格应计入物价指数。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资产价格中所包含的信息,从动态的角度扩展物价指数的概念。这方面最初的尝试是Alchian and Klein(1973),C.Goodhart(1995)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白冢重典在一系列论著中(1998, 1999, 2001)做了系统的分析。

Alchian and Klein(1973)“沿着费雪的跨期消费分析传统”(p193),首先提出了“不同时点上的生活费用指数”(intertemporal cost of living index, ICLI)概念,借此综合反映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福利,各个不同时点上生活费用的变化。其基本思想可以简单归纳如下:

家庭或代表性个人在某个特点时点上的消费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当期收入和当期价格,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当期消费受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预期收入与价格的影响。如果考虑家庭在生命周期中的消费最优化问题,其预算约束为生命周期中的收入等于生命周期中的消费。这样一来,资产价格因为反映未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预期,应该作为代理变量来考虑。

这种论述当然是非常抽象的,涉谷(1991)对此进行了具体化尝试,建立了“动态均衡价格指数”(DEpI: dynamic equilibrium price index),他用单个商品跨期科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代替Alchian and Klein的一般效用函数假设,用物价指数(GDp deflator)pt和资产价格(国民财富变化率)qt加权几何平均数,构建了如下价格指数公式:

此处α为当期商品?服务价格的权重参数,α=ρ/(1+ρ), ρ为时间偏好率。

白冢认为,从理论上看DEpI指标因为动态考虑了资产价格因素,很有价值,但是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难题有待解决:第一,资产价格除了受对未来商品?服务价格预期的影响之外,还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未必能够反映未来的价格变化。第二,资产价格在指数中的权重难以确定;如果说当期消费只是生命周期中的一小部分的话,则当期消费权重势必很小,因此统计的准确性存在很大问题。因此,DEpI既不能作为政策目标,也不能用来进行直接的政策判断,至多可以在做定性分析时作为参考指标。(白冢,2001,p296)。

四?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

所谓“传导机制”实际上是货币政策影响实体经济的分析框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迄今缺乏共识,争论纷纭。总起来看,有三种观点(Mishkin, 1995;Taylor, 1995;Meltzer, 1995;Bernanke and Gertler, 1995):

图表 三种代表性的货币政策传导图示

其一是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观点(Keynesian View):货币政策操作?短期利率?长期利率?投资与消费?实体经济;

其二是货币主义观点(Monetarism View):货币政策操作?短期利率?多种资产利率的相应变化?“财富效应”,“Tobin q”等 ?实体经济;

其三是80年代以来出现的所谓“信贷观点”(Credit View):货币政策?资产价格变化?企业和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社会信用水平?实体经济。

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实际上就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货币或者短期利率的调整)如何影响实际经济,因此,关于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就是研究资产价格与实际经济的关系。[11]

资产价格与实际经济的关系:

关于资产价格变化对于实际经济的影响,已经有大量的经验研究。例如,E.Fama(1990)研究了美国的案例,J.Chio etc.(1999)研究了G-7的案例;但是,资产价格是否能够作为经济变动的领先指标取决于资产的类型和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也即取决于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p.Mauro研究了股票市值占GDp比重,与股价作为经济领先指标之间的关系(IMF Wp?)。一般说来,股价在很多国家具有比较显著的领先性质(例如在美国、英国、日本股价是GDp的领先指标,但在德国、法国则不是)。

图表2 工业化国家产出缺口、房地产价格、股价变化之间的相关性(IMF,2000,p78)

资产价格与消费:

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大概有三种途径:第一,根据生命周期或持久收入模型,消费支出是家庭生命周期中总的金融资源的函数,因此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自然会影响消费支出。第二,当期消费受到对未来收入水平预期的影响,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第三,古典的消费生命周期理论假设资本市场是完全的,这样家庭可以根据其净财富和持久收入,在各个时期中最优分配消费支出。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市场磨擦的存在,家庭事实上不能单纯地根据收入预期来借贷,当期消费对可支配收入和外部融资“过度敏感”。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当期收入和外部借贷成本,因而影响到总消费水平。

证据表明,在多数工业化国家中,房地产和股价的变化对民间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因各国金融结构、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据估计其消费支出对股票净市值的弹性大约在0.03—0.07之间。其次是加拿大、英国、日本等,而在法国、意大利则不明显(IMF,2000, p98)。[12]

图表3:家庭持有的股权在净财富中的比重

80-8485-8990-94959697

美国10.611.015.119.520.924.4日本4.57.65.85.44.93.7

英国5.56.39.411.311.312.4

加拿大13.713.914.215.616.518.3法国1.33.12.92.62.93.2意大利0.82.13.63.83.64.7

资料来源:L.Boone etc.Stock Market Fluctuations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OECD, Wp.98(21),paris。

资产价格与投资:

资产价格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有三个途径:第一,Tobin’s q 效应;第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未来的GDp增长,从而影响当期的投资支出;第三,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企业的净值,从而外部资金的成本,通过“信贷渠道”(”Credit Channel”)影响投资。

在美国9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扩张中,资产价格对投资的影响非常显著,Tobin’s q 从1992年到1998年上升了75%,为战后的最高水平。其他国家,例如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也是如此,而法国、德国这种关系则稍弱。(IMF, 2000, p100)。

下面我们根据“信贷观点”分析资产价格的上升和下降过程对宏观经济影响的非对称性。

资产价格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如前所述大约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另一是通过外部筹资成本的变化影响投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体系的负担加重。具体说来,如果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经济主体的担保价值、净资产下降,不良资产增加,外部资产筹措成本上升。一方面,债务人还贷困难,另一方面债权人担心债务人风险增加,两者的行为均会趋于谨慎,总需求因而收缩。Bernanke, Gertler and Gilchrist(1996)分析认为,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资产价格的下降和总需求下降之间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即所谓“金融加速因子”(financial accelerator)。[13]

在分析上述过程中,自有资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的“预防”功能非常重要。这种功能在经济顺利发展的时期通常不被重视,但是一旦经济主体对经济的预期发生变化,自有资本不足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为资产价格暴落担保价值下降,自有资本大幅减少,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的破产风险增加,经济主体的行为更加谨慎,同时对交易对方的态度也趋于谨慎。正是这一点使得泡沫崩溃时期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性特点。资产价格变化还会通过它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资产价格上升过程中,银行为客户提供信贷购买资产,这种成本就非常大。同时,泡沫时期虚假的价格信号导致实际资源的不当配置。一旦泡沫崩溃,这些实物资产难以改做其他用途,价值也会随之减小。

资产价格与金融体系的稳定:

工业化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部门占GDp的比重显著上升,金融部门内部随着政府管制的放松,竞争激烈,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减少,与高杠杆的家庭、企业的资产交易、抵押融资显著增加。例如,在很多国家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急剧上升。

图表4: 一些国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私人部门贷款的%)

***

2加拿大303346

51法国28293130

德国44464240

日本12142419

挪威51485046

葡萄牙2328343

3西班牙19192730

瑞士5152545

4英国16193132

美国29314143

资料来源:BIS 年报,各期。

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这种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反映在资产价格(房地产和股价)的变化对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银行非贷款资产的价格下降和从事资产交易的收入可能下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资产价格的下降使得家庭、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恶化,净资产减少,借贷能力下降;同时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资本状况恶化,贷款能力下降。普遍而持续的资产价格下跌更是容易形成“受用收缩”(“Credit Crunch”),使实际经济遭受打击。(Fisher,1933;Bernanke and Gertler, 1983等。)

根据Gordon 方程,如果资产价格能够完全由基本因素决定,就是最有效率的市场信号,资产价格的变动对货币政策也不会有意外的冲击。

但是,资产价格经常不是单纯由基础因素决定,从而出现所谓的“泡沫”。“泡沫”存在的关键在于投资者的预期。“泡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果投资者出于的资产边际收益的过度预期,使得资产价格超出实际价值,可以称之为“广义泡沫”;如果在这种预期之外,投资者单纯地判断资产价格还会持续上升,并且在其下降前可以抛售套利,由此导致的资产价格上升就是“狭义的泡沫”。但是,从历史经验看,资产价格不可能脱离基础因素长期上升,含有“泡沫”的资产价格在某一时期一定会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会通过前面分析过的几种途径影响实际经济。目前关于货币政策机制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均存在的问题,首先,这三种观点对于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均缺乏统一的解释,对于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证检验,均不够成熟。其次,就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而言,第一种观点将金融资产抽象为货币,显然过于简单;第二中观点需要金融资产在居民资产结构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也即在不同的金融体制中差异较大;第三种观点需要广泛的金融资产抵押贷款制度,或者金融部门与企业更密切的联系。因此,对现实的解释力都比较欠缺。

五?政策选择

既然我们分析了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有多种不利影响,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呢?

从理论上说,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资产价格的变化与金融体系的稳定关系密切。如果存在资产价格过度波动的现象,常常会引起实体经济的损失,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央行应通过调控利率等手段,进行干预。澳大利亚央行学者Kent And Lowe认为,资产价格上涨与下跌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是不对称的,金融体系内部的监管能够限制,但不能消除“泡沫”,因此,为了避免资产价格过度上涨和最终崩溃带来的长期影响,货币政策在资产价格上涨的初期就应该通过调整利率等手段来干预资产价格(Kent and Lowe,1997)。

Goodhart 认为,中央银行将货币政策的目标只限定的通货膨胀上,显得过于狭窄,象住宅、金融资产等的价格也应该包括在广义的通货膨胀指标内。如果将通货膨胀定义为货币价值的下降,那么,未来消费的价格应该与现在消费的商品与劳务的价格一样重要。

但是,鉴于资产价格决定的基础难以把握,缺乏可操作的工具,各国中央银行在实践中也持比较保守的态度[14]。更多的学者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货币政策不应该试图直接对资产价格的变化作出反应(Bernanke and Gertler,1999;Cogley,1999)。小川?北坂认为,“尽管资产价格影响消费与投资,但是政策当局将资产价格纳入一般物价目标,为了稳定资产价格而介入资金分配,从经济理论上看有违市场效率原则,从技术层面看,也缺乏有效的手段。政府所能做的充其量是规范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最大限度地抑制市场‘噪音’”(小川一夫?北坂真一,1998,p261)。[15]也有人认为,虽然中央银行不应该也无法直接控制资产价格,但是对于资产价格变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物价水平的影响,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Crockett(1998),“比较一直的共识是,货币政策不应该以任何直接的方式就资产价格纳如目标体系,而是应该致力于物价的稳定,并保证金融体系足以应付资产价格的波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研究是Bernanke and Gertler(1999)。他们提出了“有弹性的通货膨胀目标”(flexible inflation targeting),认为长期中的通涨目标,应该能同时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稳定。[16]下面,我们简要讨论与这一主张有关的经常被中央银行当作反应函数使用的Taylor’s Rule。其基本思想是,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利率要综合考虑通涨率和GDp缺口对均衡水平的偏离(Taylor,1993;King,1999;更多的资料参见J.Taylor的webside)。公式为,公式中it为t期的短期名义利率(央行的操作目标),为长期均衡中的短期名义利率,为t期的通货膨胀率,为通货膨胀目标值,yt为t期的GDp缺口,为GDp缺口的均衡水平。

Taylor’s Rule的标准解释是,央行应将通涨率和GDp缺口作为经济活动水平的两个代表性指标,并根据各自对目标值在偏离程度来评价其相对重要性。但是,如果将GDp缺口看作未来通涨压力的代理变量,泰勒规则也可以被理解为央行对现在与未来物价趋势反应的一种规则(Mayer, Goodhart)。根据这种理解,资产价格的变化可以通过前述财富效应、资产负债(净值)效应等途径,对GDp缺口产生影响,最终作为未来物价变动压力而发挥作用。具体说,一方面,当期GDp缺口中,吸收了资产价格变化的影响,根据泰勒规则,短期名义利率的调整,可以对未来的通货膨胀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将泰勒规则公式加以扩展,加入资产价格信息变量。[17]

结语: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变化,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目标,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地位,和目前各国央行在实践中对资产价格的处理方法等四个方面,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可以看出,迄今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政策操作层面上,具体说,就是在政策传导和政策目标上,至于引起这些困难的制度变化和影响的理论问题缺乏更深入、系统的分析。而正是在这方面需要新的突破。笔者认为,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困难在很大程度上与过于专业化的研究方法有关,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尤其是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涉及到至少两个研究领域,即货币理论与政策,以及金融经济学。[18]过于专业化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和扩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金融体系的大幅变革,未必改变了金融体系的基本关系,尽管资产存量显著增加,资本市场日益发达,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但是,资产价格膨胀的过程、影响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并没有多大改变(Goodhart,1995c)。日本一桥大学的清水启典,按照Fisher(1933)年“债务收缩”分析框架,对比了29-33年美国金融危机和80年代后期日本的泡沫经济,发现两者在形成原因、过程和危害等各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清水启典,1997,第11章)。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情形下,货币-信用-资产在形式上更趋复杂,相互转换更为迅捷,但是其本质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换言之,现代经济中,推动实际经济运动的主要力量是什么?商业银行的作用是否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者象有些学者认为的会“消失”?迄今,学术界在这一根本问题上缺乏共识,也没有对货币-信用-资产简洁的模式描述,提供一个解释力较强的分析框架。[19]

此外,迄今对资产价格与实际经济的关系多从信用扩张与收缩的角度分析,但是,从社会资金总量的角度看,这一问题本身或许并不严重,因为资本市场的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关键在于资产价格脱离基础因素的上升会给实际经济发出错误的信号,同时引起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最终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错位,引起宏观经济波动。

附录一:资产价格泡沫模型

附录二:资产价格与实际经济关系模型

主要参考文献:

1.Allen, F., and D.Gale, “Asset prices and Monetary policy”, Wharton School, mimeo.2.Alchain, 1973, “On a Correct measure of Inflation”,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5, pp173-91.3.Bernanke, B., M.Gertler,1983,“Non-Monetary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73, No.3, June.4.Bernanke, B., M.Gertler,1995, “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9, No.4, Fall.5.Bernanke, B., M.Gertler and S.Gilchrist,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Flight to Quality,”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78.6.Bernanke, B., and M.Gertler, “Monetary policy and Asset prices Volatility”, Economic Review, 4th Quarter, 1999.7.BIS, 1998, The Role of Asset prices in the Formulation of Monetary policy.8.Capie, F., and G.Wood, 1997, Asset prices and Real Economy, Macmillan press.9.Coley,T., 1999, “Should the Fed Take Deliberate Steps to Defeat Asset Bubbles?”,FRBSF, Economic Review, No.1.10.Dress, B.and C.pazarbasioglu, 1998, “The Nordic Banking Crisis: pitfalls in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IMF Occasional paper No.161.11.Fisher, I., 1933, “The Debt-Deflation Theory of Great Depression”, Econometrica, No.1.12.Friedman, B.,1993, “the Role of Judgment and Discretion in the Conduct of Monetary policy: Consequences of Changing Financial Markets”, NBER Wp No.4599.13.Gertler, M., M.Goodfriend, O.Issing, and L.Spaventa, Asset prices and Monetary policy: Four Views, CEpR(London).14.Greenspan, A.1999, “New Challenges for Monetary policy”, opening remarks at a Symposium , Fed of Kansas city.15.Goodhart, C., 1995a, “the Implication of Shifting Frontiers in Financial Market”, in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MIT press.16.Goodhart, C., 1995b, “price Stability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in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MIT press.17.Goodhart, C., 1995c,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Derivatives, Volatility, and the Challenge for the policies of Central Banks”, in Monetary policy in an Integrated World Economy, ed.by H.Siebert, Institute Weltwirtschaff an der Universitat Kiel.18.Goodhart, C, 1999, Time, Inflation and Asset price, paper presented at a conference on the Measurement of Inflation, Cardiff Business School, August.19.IMF, 2000, “Asset prices and the Business Cycle”, World Economic Outlook,Chp.3, April.20.Kindleberger, C.,1996,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a History of Financial Crises, 3ed, Macmillan press, Ltd.21.King, M., “Challenges For Monetary policy: New and Old”, presented at a Symposium of Fed of Kansas.22.Kent, C., and p.Lowe, 1997, “Asset-price Bubbles and Monetary policy”,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 No.9707,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23.Ludvigson, S., and C.Steindel, 1999, “How Important Is the Stock Market Effect on Consumpotion?”, Economic policy Review, Vol.5, No.2, July, fed of New York.24.Mishikin, F.,1995, Symposium on 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9:4, Fall, 1995.25.Mishikin, F.1997, “Understanding financial crises: a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 Annual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pp.29-61.26.Morck, R., A.Schleifer and R.Vishny,1990, “The Stock Market and Investment: Is the Market a Sideshow?”,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No.2.27.Mullins, D., 1995,“Challenges for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volving Financial Environment”, in Towards More Effective Monetary policy, ed by I.Kuroda, Macmillan press.28.Myloans,p., S.Schich, G.Wehinger,2000, “A Changing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onetary policy”, OECD Working paper, No.243.29.Shiratsuka, S., 1999,“Asset price Fluctuation and price Indices”, Monetary and Economic Studies, Dec., Bank of Japan.30.Shubik, 2000, Mone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IT press.31.Smets, F., 1997, “Financial Asset prices and Monetary policy: Theory and Evidence”, BIS Wp, No.47.32.Symposium on measuring the US CpI, winter 1998,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33.Taylor, J., 1993,“Discretion Versus policy Rules in practice”, 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Vol.39.34.Vickers, J,1999,“Monetary policy and Asset prices”, J.Vickers,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 Nov..35.Yamaguchi, Y., 1999,“Asset price and Monetary policy: Japan’s Experience”, remarks at a Symposium of Fed of Kansas.36.黄达,1999,《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7.陈裴纹,2000,“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季刊》(台湾),Vol.22, No.2。

38.钱小安,1998,“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经济研究,No.1。

39.瞿强,2000a,“通货紧缩:理论与历史”,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工作论文,No.1。

40.瞿强,2000b,“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财政与金融政策协调与配合高级研讨会论文(1999,大连),载于《转轨时期中国财政金融政策与协调》,经济管理出版社。

41.苟文均,2000,《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货币政策的变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报告。

42.白冢重典,1998,《物价的经济分析》,(日文),东洋经济新报社。

43.白冢重典,2001,“资产价格与物价:从泡沫形成到崩溃的经验考察”(日文),《金融研究》,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44.野口悠纪雄,1992,《泡沫经济学》(日文),日本经济新闻社。

45.迁村和佑,1998,《资产价格与经济政策-北欧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日文),东洋经济新报社。

46.小川一夫?北坂真一,1998,《资产市场与景气变动》(日文),日本经济评论社。

47.翁邦雄?白川方明?白冢重典,2000,“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日本80年代后期的经验与教训”,(日文),《金融研究》,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No.12。

48.清水启典,1997,《宏观经济学的进步与金融政策--理性预期的政策含义》(日文),有斐阁。

49.清水启典,2000,“日本的保护性管制、银行管理与金融危机”,日本一桥大学工作论文,No.48。

第三篇:化学论文高一化学新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化学论文] 高一化学新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从2000年秋季开始,我们已使用了新教材,从教材内容看,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新教材也适应新形势下“3+综合”考试的需要。因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系统地研究新教材与其他各学科之间相联系的知识点、面,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就本人对高一化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教材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

名言警句能激人奋进,使人向上,增长知识,在教材中精心安排和设计名言警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等。

“阅读”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它具有内容简明、主题突出、教材可读、知识趣味等特点,通过阅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写作素材,如《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教授为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等都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二氧化硫粉末的危害》等可作为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素材;《氯气的发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搪瓷》、《人造宝石》可巩固所学知识;《金属钾的发现》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课题”是以所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在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探究研究方向,体验活动过程,最后写出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来反映研究成果,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本地区固体废气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等。



二、新教材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学习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在高中新教材中渗透了集合概念、完全归纳法、立体几何等知识。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渗透了集合知识,见附图。

附图反应关系

若A={氧化还原反应} B={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E={分解反应}

这几个概念有的是交叉关系,有的是包含关系,即B是A的子集,A与D,A与E是交集,应用集合概念突破这一难点,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一般规律的推导渗透了数学中的完全归纳法。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K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22×1 L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82×2 M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182×3 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322×4 利用完全归纳法可得出:

n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n

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的排列方式示意图和C60结构示意图渗透了立体几何知识,在分析它们结构示意图时,可提出“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离子共有______个”;“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该结构中:①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②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③遵循欧拉定律:顶点数+面数-棱边数=2。试推出C60分子结构中的面数?” 

三、新教材与物理、生物学科之间的联系

化学、物理、生物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物理、生物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和广泛,新教材中渗透了物理中的电学知识、光学知识、核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如“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渗透物理中的电路知识;气体摩尔体积渗透了物理中的气体状态方程知识;“焰色反应”与物理中的光本性有

-+

22222关;“海水淡化”可利用蒸发原理;“利用制造氢弹,利用制造原子弹和作核反应堆的燃料”渗透物理中核反应知识;化学键、分子间的作用力与物理中的熔点、沸点的关系等。新教材中还渗透了生物学科中的知识;如“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碘缺乏病给人类的智力与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对婴幼儿的危害尤其严重”,可见碘在人体中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某些元素在人体组织、体液中富集情况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一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功能,可以用这类材料制成人造牙齿、人造骨骼植入人体内。在习题中也多处出现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如正常人体中的血糖,成年男、女的肺活量,成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元素等。

四、新教材与政治、历史学科之间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通联系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仅事物内部有联系,而且不同事物间也有联系。在新教材中处处体现出许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如量变引起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元素周期律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自然科学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在习题中“钠是一种还原性很强的金属,能否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从而使学生对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顺序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学思想。

历史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的现象和事件,是具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在新教材中处处体现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的历史。如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阐述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过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为人们系统的研究元素性质指明了方向,对物质结构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潜心钻研,如侯氏制碱法推动了制碱工业的发展等。总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面临“3+X”高考综合测试,特别是对学科间综合内容的要求,中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的科技信息,特别是知识交叉点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钻研新教材,探讨教法,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交流,努力熟悉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规律上的个性和共性,使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准向广博和精深发展,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篇: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2

一、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物流与市场营销相互作用

(一)物流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物流对市场营销具有直接性、决定性的影响,没有高效的物流,就不能实现时间和空间效用,即使市场营销不断创新,也难以赢得顾客满意。物流的有效性、通畅性和及时性直接决定产品的生产与创新;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构成,物流成本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价格,一般来说,产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总成本的10%,而与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活动耗费的时间相比,产品的加工时间只有这些活动耗时的1/20,物流成本大约占商品总成本的30%-40%;物流的通达性和网络结构直接影响产品分销渠道的有效性,影响消费者接受该产品的方便性;物流的及时性与多功能直接影响促销战略的实施;物流的信息化处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与下游客户的沟通。

1.物流服务对营销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影响。物流本身提供的主要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一种有形的产品,其服务就必须要考虑服务的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等,其中物流服务中向顾客提供的服务水平是影响顾客购买和连续购买的关键因素。物流对产品策略的影响:新产品开发能否成功推向市场,除了本身的因素外,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充足的货源且成本合理的原材料,一个符合实际又有生命力的产品开发策略,是不能独立于物流活动之外的。在扩大产品生产线时,应当充分考虑新增产品线的组合状况及平均销售规模以及物流成本的影响,因为产品线的无限扩大,会直接影响物流效率,对企业利润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在确定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时,必须要考虑物流的可行性与物流费用,需要市场营销部门与生产部门、物流部门互相配合协作;在进行产品包装决策,处理与产品包装相关的问题时,需注意包装的规格、标准等既要达到保护产品质量和促销功能,又要符合降低物流成本、方便产品运输的要求。物流对价格策略的影响: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运输费等物流费用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市场营销部门必须要估计到为顾客提供不同服务水平与物流费用之间的增减变化,制定出最佳的定价决策,一般来说,增大订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物流费用,营销部门要与物流部门一起制定合理的“数量折扣”定价政策。物流系统研究对市场营销的主要影响反映在成本削减上,据营销专家估算,物流成本降低潜力比任何市场营销环节要大得多。物流对分销策略的影响:物流服务的渠道选择是客户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客户一般喜好较近的物流提供商,这样可以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更能降低成本。有效的物流配送使分销渠道更有竞争力,使产品更有吸引力;库存点的增减、一定场所出入库商品数的增减、输送、通讯、订货处理或仓库装卸、在库水准的变动等,都对销售服务产生影响。在进行物资采购决策时,应对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企业性质、技术能力、设备状况、资金信誉等进行市场调查,建立供应商档案,规范供应商的管理,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和供应商评价体系,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信息的反馈工作。物流对促销策略的影响: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便利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提供商品在途运输情况查询服务等,有利于顾客降低库存,赢得顾客的信赖,可以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产品促销过程中,也需要物流与促销人员协作,如促销人员利用广告大力宣传推销某种产品时,物流部门要进行严格管理,密切配合,做到市场随时有现货供应,以方便顾客购买。合理安排、确立商品销售高峰期产品的制造、输送、在库管理、事务处理等各种物流要素和活动,并使设备投资和在库管理有利于缓和销售高峰期对商品输送所造成的压力,促进促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2.物流管理是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管理是指“对原料和最终产品从原

点向使用点转移,以满足顾客需要,并从中获得实物流通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这一观点受到美国市场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的支持;1985年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对修改的市场营销定义可概括为:市场营销是为了满足个人或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的交换,并就有关交换的意识、财务、服务的概念、价格设定、促进销售、物流等方面进行计划和加以实施的过程。市场营销这一概念中涉及物流的内容;市场营销由“创造需求”和“需求满足”组成,以创造需求为主要对象,需求满足是其后续处理的补助性活动,物流活动可作为后续处理的补助性活动,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营销强调在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将适当的商品提供给目标市场,满足顾客的需要,市场营销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能否吸引和满足顾客,在很大程度上受卖方物流管理能力和决策的制约;物流策略组合是市场营销组合的组成部分,从市场营销活动角度看,物流主要由运输、仓储、存货控制、商品搬运和订单处理等方面活动组成,物流策略组合实际上是这些方面决策的结合,其决策的指导思想同市场营销组合一样,是追求整体活动的协调和整体结构的优化。

3.物流管理的改善对市场营销的影响。物流管理的改善能增加交易中的价值,物流或在库管理的现代化,不仅使服务的可信赖性得以提高,而且也使交易能够迅速开展,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及时实现,缩短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使生产经营行为能够真正建立在顾客实际需求之上。此外,新的物流管理策略也为市场营销组织提供了服务的基准和发展的空间,进而对广泛开展营销活动,提高经营绩效提供更多的机会。如JIT准时化策略能排除中间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按照顾客的要求快速满足其需要,这在一定程度可扩大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物料计划策略根据销售预测来制订生产计划和存货计划,改善物料计划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价格,吸引新的顾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营销效果;物流系统优化策略是把分散的物料转变为系统的物流活动,协调生产、财务、销售及机构的决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使适销对路的产品以适当的批量,在需要的时间内达到用户指定的地点;物流信息化策略包括物流活动之间的信息控制,订货储存、搬运、进出库、发货、运输、结算等各物流环节之间的信息控制,物流数据的生成系统,网上营销与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物流信息管理等,是当代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就是要实现物流客户关系营销,建立客户数据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倾听客户的声音,强化同顾客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关系,在经营的过程中考虑客户的利益,实现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为自身物流管理的改进提供参考;物流管理整合市场营销策略需要企业在关注产品的基础上,分析客户的需求,生产有市场的产品而不是生产自己想生产的产品,产品出来后,要采用多种分销和促销方法来实现产品的销售,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

总之,物流活动能够对营销活动提供支持,做好物流管理能够有力地促进营销战略的实施。譬如好的逆向物流不仅可以积累产品数据,为预测、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是顾客保持忠诚的重要营销手段。因此,物流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市场营销。

(二)市场营销对物流的影响。

市场营销是设计物流系统的起点,主要包括在产品多样化和反应时间方面顾客的需求,如企业经营多品种时,相应地与生产、订货处理、在库管理、输送等相关的物流问题就会变得十分复杂;在时间、质量、数量及其他市场促销形式下顾客的委托,决定物流系统中物流服务的领域;营销组织对市场预测是否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直接关系到物流活动的合理性。

1.营销组合对物流的影响。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确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与之相适应的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传播的物流活动也因营销策略不同而不同。针对市场营销策略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物流管理,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思考,统筹安排。(1)产品策略对物流的影响:从产品策略的角度看,物流活动中的采购、推销、顾客服务、库存控制与之关系最为密切,如:企业购进的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可能会由于产品衰退期的到来而造成库存积压,此时,产品策略须与生产规划、库存控制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便不断地调整物流活动,以适应新产品或产品系列的变化;另外,一个好的产品策略,是不能独立于物流活动之外的。(2)价格策略对物流的影响:价格策略的正确与否将影响物流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及其顺畅性;价格策略中对顾客的数量折扣将影响顾客的订货规模,适宜的折扣优惠,将吸引顾客加大订货量,仓库的作业将趋向于处理大宗货物,搬运和运输作业都将变得简单而高效;要制订出一个能够满足营销和物流综合需求的定价策略,须从营销和物流两个角度综合考虑。(3)分销策略对物流的影响:销售渠道是否合理、畅通,对产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必须保持从生产到顾客这一物流活动的畅通快捷;流通渠道各阶段的管理与整合以及变革,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物流的格局和物流的经济性;销售渠道策略与物流活动中有关需求量预测、订单处理、包装、运输等环节密切相关,只有它们紧密结合,并严格在各个层次中执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分销策略成功地付诸实施。(4)促销策略对物流的影响:对广告、公共宣传等促销活动大量投资是对推销人员提高销售量的一种支持,如果物流系统不能及时把产品供应到顾客手中,销售量将得不到如期的扩大,需要在物流部门与营销部门之间建立便于信息快速传递的信息系统,不断沟通并协调促销活动的规模与库存、运输、顾客服务等物流环节;整个物流链必须在时间、地点、质量和产品多样性方面由营销部门进行积极的促销活动。

2.营销需求随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不同而不断变化,物流管理也应随时调整。一个具体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会经历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顾客所需要的服务随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变化,物流活动应当在自身的领域内对市场营销的成功提供积极的支持。(1)引入期:市场营销的目的是让潜在的顾客了解产品的各种属性,说服他们购买,创造产品的知名度,提高试用率,新产品在市场获得立足之处,其策略是提供基本产品,用成本加成法确定价格,建立选择性分销,投入大量广告,创建知名度,其重点放在大量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上。物流系统的设计应在对产品市场前景充分预测的基础上,考虑系统的供给能力,物流策略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物流灵活性,物流管理的重点是迅速而准确地提供产品补给,尽量满足顾客随时可以获得产品的需求,在充分提供物流服务与回避过多负担之间需寻求一种平衡。(2)成长期: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是尽可能实现收支平衡的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各种盈利目标,其策略是扩大服务保证,采用渗透市场市价法确定价格,建立密集分销,通过广告在大众市场建立知名度。营销活动主要是具体的物流服务。营销活动对物流支持的要求简单而又明确,物流活动的重点应当侧重于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如何实现规模经济,需要从不惜任何代价提供所需支持,转变为更趋平衡的服务与成本绩效,实现顾客基本服务承诺。(3)成熟期:营销目标是保护市场份额,努力在主要顾客中创造忠诚度,争取最大利润,其策略是强调产品品牌的差异化和型号的多样化,以提供独特的增殖服务,建立更密集的分销。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加,其目的在于有能力满足来自许多渠道的各种服务需求,物流活动的核心工作是确保向关键顾客提供特殊的服务。(4)衰退期:营销的目标是压缩开支,榨取品牌价值,其策略是逐步撤出衰退产品,降低产品价格,有选择地减少无利润渠道出口,广告降低至维持绝对忠诚者的水平。物流活动的目的主要是维持相应的服务和减少物流活动成本,在放盘出售产品和继续有限配送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方

面,物流活动必须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递送业务;另一方面,当产品万一被剔除时,又不至于冒过多的风险。

3.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要求物流管理的理念相应地转变。正如市场营销经历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以及绿色市场营销观念等营销哲学的转变一样,物流管理的观念也应该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观念是以工厂的产品为出发点,企业力图寻找费用最少的途径,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种观念是以现有产品为中心的供应观念,对应于市场营销理念中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物流管理的市场后勤观念不是以企业现有的产品为出发点,而是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思考问题,物流活动要为满足顾客需要和提高市场营销绩效服务,这对应于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物流管理具备社会化、一体化物流观念;绿色市场营销观念要求物流管理具备绿色物流观念。

总之,市场营销对物流具有反作用,成功的市场 营销策略,有利于促进物流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市场营销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应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符合企业整体营销策略。因此,市场营销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物流管理。在进行市场营销管理,制定营销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物流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物流活动中的顾客服务对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能否迅速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保持物流服务的稳定和信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大的服务和发展空间。

二、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实现产品价值、顾客服务、实现顾客满意度、维系顾客忠诚度等方面

(一)实现产品价值方面的联系。

市场营销与物流在这方面的目的是一致的。市场营销是从企业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来研究产品的实现问题,产品向货币转化一方面实现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保证社会再生产继续进行,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保证以货币形式补偿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必要的耗费,另一方面实现物质资料实物形态的转移,保证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消耗使该产品从生产地转移到消耗地。市场营销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产品的交换过程中,实现产品的全部转化,被消费者全部买走,尽量减少产品滞销、积压,促进产品的快速转化,促进产品价值的实现;物流是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中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同样担负着产品价值实现的任务。市场营销藉物流的强有力支持,使物畅其流,通过加快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快速转移,减少资金的占压,降低流通费用,节省流通环节的时间,同时通过物流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而赢得客户,牢牢地站稳市场。

(二)顾客服务方面的联系。

市场营销的三个基本思想是:顾客需求比产品或服务更重要,产品或服务只有在已定位并可获得时才对顾客有意义,数量相对利润来说是次要的。顾客服务最基本的三个方面为可得性、作业绩效和可靠性。实现可得性就是按顾客订货进行存货准备,于是仓库的数目、位置和储存政策就成了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作业绩效可用速度、一致性、灵活性等指标来考核,速度指从订货到货物抵达顾客手中的时间,反映物流作业效率,一致性指必须按时对顾客的递送履行的处理能力,灵活性指处理异常的顾客服务需求的能力;可靠性指供应商能否及时迅速提供有关物流作业和顾客订货状况的精确信息,顾客通常不希望发生意外事

件,如果他们能够事前收到信息的话,就能够对缺货或服务递送等意外情况作出调整。如在策划开发研制新产品时,必须要大量搜集市场信息,了解顾客的需求、开发最具市场潜力的新产品,由于从事销售和顾客服务的人员处在市场前沿,对市场信息最为敏感,这就要求从事物流活动的人员,需要有意识地收集该产品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意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市场营销策划部门,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实现顾客满意度方面的联系。

物流活动和市场营销的出发点一致,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需求被企业看作是隐藏在所有活动背后的动机,市场营销观念主张识别顾客的具体要求,把可利用的资源集中起来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期对那些需求做出反应。对于物流活动来说,无论产品递送出于何种动机或目的,接受服务的顾客始终是形成物流需求的核心与动力,物流活动表现出的差异化和细分化,正是为了满足顾客的具体要求,物流的最终目标是使顾客满意。营销的成功依赖于顾客满意,而物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顾客满意。通常市场营销为了让顾客迅速、有效地满足需求,促进产品附加值实现,要求物流活动具备三种能力:快速地向顾客提供服务;以平均速度提供服务的稳定性和依赖性;拥有即时交易保有量(即产品销售的库存量)。

维系顾客忠诚度方面的联系,“获得和保持住客户”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经典定义,而在现实中营销力量集中在“获得”客户上,而不是“保持”住老客户,营销偏重于市场份额的提高,而不是客户忠诚度,但有效的物流系统在保持老顾客的同时,还可以诱发新需求,包括一部分顾客从竞争者处转移过来,更包括一部分原先没有该需求的顾客产生需求。

三、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区别

(一)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交替损益关系,各职能绩效评价标准不同。

物流与市场营销有各自的利益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相互冲突。譬如,营销部门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扩大销售量,希望小批量频繁生产,但导致较高的运输成本;营销部门希望采用快速的定单处理系统提高顾客满意度,但增加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成本;营销部门希望实行较宽松的退货政策,但增加逆向物流成本等。

(二)市场营销是企业前沿的工作。

企业的产品能否卖出去,销售额如何,市场营销是关键,物流是企业后勤的工作,在让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的同时,成本是否得到控制,物流是关键;营销人员以与外界客户接洽为主,了解客户的市场需求,制定有效的销售方案,物流管理人员更多地接触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组织;营销管理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广告、宣传活动、特价、折扣、赠送等方式多卖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物流管理更多地考虑在满足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如何压缩成本,保障供应。

四、结语

物流与市场营销相互作用,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企业的长远

发展提供条件。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往往因为独立运行而脱节,使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投资回报率,企业要成功,须加强物流管理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实行一体化管理,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协调物流与市场营销,保证物流与市场营销的无缝合作,消除物流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利益冲突,使企业在实现既定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真正实现总成本最小化。

第五篇:浅谈《行政许可法》与价格工作的联系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也意味着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通过对此法的认真学习,结合所学法律知识,现将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体会阐述如下:

《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行政许可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贯彻执行公开原则,进一步做好价格(收费)许可公示工作

近几年,为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违法行为,规范行政机关的收费行为,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抓好商品和服务的明码标价和行政机关收费公示工作,应该说这项工作的社会反响和效果是积极的。例如:我地区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在重大节日前夕开展的对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亮证收费”,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收费公示栏,写明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事项,都积极地维护了消费者、经营者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过去,我们对价格(收费)许可公示工作做得不够好,一般只是通过口头解释,让被许可人知道有关事项。其中有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办公条件限制的问题,也有不知道怎样操作的问题。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不但要进行价格(收费)许可公示工作,而且要按规定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公示工作。搞好公示工作,既可以增强价格(收费)许可工作的透明度,方便被许可人,利于社会监督,又可以在行政许可公示方面对其他行政机关起示范指导作用。实施价格(收费)许可公示的基本要求:一是权限内的价格(收费)许可事项要公开。哪些事项要经过本级价格主管部门行政许可,应当让公众周知。二是设定价格(收费)许可的依据要公开。从权限上讲,行政许可原则上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级地方政府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除此之外的部门和机关都无权设定行政许可。三是价格(收费)许可实施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听证、决定、检查等程序都应当是具体、明确和公开的。四是申请人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要公开。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五是价格(收费)许可的实施期限要公开。六是价格主管部门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予以公开。

二、遵循便民、高效的原则,完善价格(收费)监督检查的机制,提高价格(收费)监督检查的效果

价格主管部门实施价格(收费)许可后,应当依法对被许可人的价格(收费)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很好的贯彻这个原则。例如:2004年,按照收费年审制度,我地区各大医疗机构按时来我委收费管理科进行年审,大多数单位顺利通过审验。随之,国家发改委[2004]500号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重点检查的通知”,我地区物价检查所按照文件精神组织开展此次专项检查。

首先,我们在检查前3天,向某医院发放了检查通知书,同时,按照法定程序对该医院的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通过检查,我们发现该医院存在违反规定扩大范围向患者收取一次性材料费、超过国家最高零售价销售药品的价格违法行为。期间,我们依法制作了立案呈批表、检查登记表(附:检查明细表)、提取材料登记表、调查询问笔录、文件摘录表及文件依据、调查终结报告、案件讨论记录、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回证、陈述申辩笔录等法律文书,在法律依据齐备的情况下,最终作出没收违法所得38747.7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因此,我认为年审和日常监督检查是价格(收费)许可监督检查的两个方面,在工作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遵循便民、高效的原则,应该也完全可以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到一起。这里,我有两种想法:一种是,除社会投诉的监督检查外,其他的监督检查均结合到年审中去,通过年审履行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监督责任。另一种是,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收费)科只通过书面检查的方式进行年审。年审的内容是:主要检查《收费许可证》是否需要变更、注销、延续有效期等事项,年审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收费管理规定的,要依法予以处理。除此之外的监督检查,即需要依法进行实地监督检查或依法查阅有关账薄的监督检查,则应该由物价检查所承担。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方便被许可人,不影响被许可人的正常工作秩序,提高执法效率,维护价格主管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完善听证规则,提高听证笔录效力

哪些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举行听证,行政机关应当怎样组织听证,《行政许可法》对此都作了明确规定。我们要按照这些规定,组织好价格(收费)许可听证工作,通过听证,发现事情的有关事实,以便正确认定事实,作出决定。例如:“水价”调整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同时,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贯彻执行职能分离原则、回避原则。职能分离原则,是指听证的主持人与作出调查、作出裁决的人不能是同一机构或者同一个人。强调严格实行职能分离原则,对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格外有针对性。由于编制上的原因,县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审查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是比较少的,考虑到根据否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时,必须要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的规定。所以,县级价格主管部门指定的听证主持人最好从法制科或从事法制工作的人员中产生,一般不要让价格(收费)科的人员充当听证主持人。否则,很容易犯程序违法的错误。回避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的行政事务有利害关系,为保证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正,依法暂停其职务行使的制度。从促进行政行为公正的要求看,我们的工作人员应与所处理的行政事务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所以听证主持人与价格(收费)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要求其回避,价格主管部门也应谇主动让其回避。

二是根据听证笔录中认定的事实作出决定。为了防止听证流于形式,有效的避免听证后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的随意性,避免听证笔录成为可有可无的会议记录,《行政许可法》规定了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唯一依据。对这一点的理解,一定要区别于《行政处罚法》关于听证笔录效力的规定。《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等决定,而《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做出行政许可决定。所以我们在已经熟悉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把这种习惯思维带到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中去。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我们的工作人员制作的听证笔录一定要符合以下要求:听证笔录应包括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的是和地点、价格主管部门审查行政许可申请材料后的意见及证据与理由、申请人与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证据与理由等。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定盖章;听证参加人对内容提出异议的,各方认为异议有理由的,应当予以补充或者更正;听证参加人对内容提出异议,听证主持人认为异议没有理由的,或者听证参加人拒绝签字、盖章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笔录上载明事由。

下载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论文[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谈谈你理解的“反省”的与“反帝”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某一群体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度、奉献精神以及归属感,尤......

    加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加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有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比作语文教学的两条腿,而“作文教学”这条腿比“阅读教学”这条腿短了一大截。我觉得这一比喻很形象,而......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根据公司的基本法律制度,论述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人数较少,不......

    分析发现滑石粉与卵巢癌之间的联系

    分析发现滑石粉与卵巢癌之间的联系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粉末喷粉有助于清新阴道区域。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玉米淀粉为原料的产品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欧迪玛veva研究人员表明,粉末可......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

    分析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

    语言与言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

    论大学物理与热能与动力工程之间的联系

    论大学物理与热能与动力工程之间的联系 包初一(热能10届2班 学号:0968100113)摘要: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传热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汽轮机和正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