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19-10-25 07: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第一篇: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逐步深入,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探讨了当前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探索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校;教学;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职业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各职业学校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通过充分调研,组织召开多层次座谈会,经行业、企业专家、职教学者反复论证修改,着手信息化建设。处于此趋势下的职校德育课程教学也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东风,不断探索解决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通过教学空间的建设将网络信息资源变成为学生易接受的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对增强德育课程的育人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当前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不想用———认识和观念问题。从观念上认识不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德育教学工具能够使德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参与培训学习无动力。

1.2不会用———学习和操作问题。重硬件,轻软件,由于学习培训跟不上,使得一些德育老师理论不通,操作不熟,想用但不会用。

1.3不实用———资源和共享问题。表现为:一是花钱购买的德育资源库不能直接用;二是对德育教学资源缺乏标准一致的整合,不能配套用;三是德育老师做一个课件得花费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投入精力很大,却只是用于一节课,难以方便用。四是对所制作的德育课件没有能进一步精加工打包入库,造成资源流失,不能循环用。

2当前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原因

2.1形式多样化,空间建设缺乏实际内容

各职校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如网络设施设备都基本成形,只是在融入德育课程教学时出现问题。不管是借鉴还是创新,德育课程教学空间形式呈现多样化,纯粹是拿来主义的做派,让每种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只是形似却无神,最后导致德育课程教学空间里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不知如何符合自身专业,缺乏特色。

2.2师资队伍老龄化,空间建设缺乏强大动力

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但是部分学校教师出现断层,甚至老龄教师比重较大,导致空间建设缺乏动力。也正因为师资队伍的老龄化,导致教师信息化素养不够,抵制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假设,同时也由于部分学校忽略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导致点面分割明显。

2.3思路老套化,空间建设缺乏顺时创新

不管教师还是行政人员往往不根据专业要求和学校实际,采用旧思路指导信息化建设,让德育课程空间建设发生异化,无法达到改善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3.1贴教师,寻求资源,为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增动力

作为建设的主体,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必须贴近德育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自愿接受并采用这种新型的、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教学空间建设的培训,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寻求资源,如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研室沙龙等。校本培训可以请专家或相关的计算机教师,让德育教师集中时间,全身心地学习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或有效利用教师的空闲时间,根据德育教师的实际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答疑。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走出去学习,由他们去完成点的任务,再带动面的发展,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3.2贴专业,融汇资源,为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增特色

德育课程教学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如何在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的育人效果是德育课程要重点思考的。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课程教学要符合三贴近原则。因此,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需要贴近德育专业,融汇各方资源如网络、现实,打造有德育专业特色的教学空间信息化。德育专业要实际,多点积极的能量,要符合学生生活,符合成长规律,健康引导,不能误导。因此需要德育教师对资源要有所筛选和设计,做到真正三贴近,同时要善于发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证资源融汇的有效性。

3.3贴学校,集聚资源,为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增光辉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从理论和实际上协调各部门,积极为德育专业集聚资源。学校在政策上要支持和保障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同时积极开展德育专业空间建设的研讨,提升学校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学校信息化整体发展。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若干意见,以期为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2]谢泉峰.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平台空间群组与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构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第二篇:刍议五年制高职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要:如何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如何用语文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如何推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一系列的“如何”让高职校的语文老师们沉浸于深深的思考之中。笔者通过自身在高职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切身感受,从课前导入、专业特色、精神自由三个方面阐述了五年制高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前导入 专业特色 精神自由

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报考职业学校的孩子大多数出于无奈的选择,职业教育也曾一度得不到家长的认可,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不可忽视,可以说,处于社会工作第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等,几乎都是职业教育出身。直到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含义。所谓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的另一类型教育。它不是以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而是以介绍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那既然以传授技能为主,是不是就表明职业教育只是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

答案显而易见,时代对职教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人才的高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才的高素质。所以,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扮演着学生素质、行为的引导者。而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它比不上专业课的实用,比不上理化课的趣味,更比不上英语课的价值,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无可奈何地坐在教室里,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但声音却无法叩响学生的心灵。母语教学何以沦落至此?是教材的故步自封,还是教法的因循守旧?亦或是……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反省。

如何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如何用语文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如何推进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一系列的“如何”让高职校的语文老师们沉浸于深深的思考之中。笔者通过自身在高职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切身感受,从课前导入、专业特色、精神自由三个方面对五年制高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愚见。

1.巧妙导入,创设情景,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导人,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人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导入的要旨在一个“导”字,但“导”向何方,又如何“导”,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巧妙的导入,要切合学生的学情,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有利于文本的有效解读。当然,还须顾及课文的类型和特点,甚至教学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等,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以实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优化。

如在对巴金的散文《灯》的教授过程中,教师的导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兴趣程度。如果是平淡无趣的导入,会让本来就讨厌语文的同学们更加地反感,但如果设立一个场景,让同学们回忆小时候一个人在黑夜独行时的感受,来引起同学们在黑暗的小路上害怕、恐惧、渴望灯光、渴望光明的共鸣,从而达到同学们对“灯”的直观感悟,并与老师一起探索巴金笔下“灯”的象征意义,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设计引人入胜,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结合专业,展示特色,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学校的教育毋庸置疑地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在语文工具性的同时尽量突出专业特色,为专业技能服务。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辅佐专业技能的实用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结合专业特色,寻找二者的结合点。

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同样一篇课文,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则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以绘画为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特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荷塘月色”的景物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会很快的找出荷花、荷叶、水、月、树、路等一系列景物描写,然后请四位学生分主题、分特点地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在黑板上重现一遍,同学们高昂的学习热情,合理的想象、细腻的画工、巧妙的配合让整个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并且画出的“荷塘月色”韵味十足。紧接着,教师再根据同学们所画的“月下荷塘”细述朱自清在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写作背景、写作心情,从而使学生们达到了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对于以旅游为专业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展现他们的导游(能说会道)特长。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小组成员共同找出《荷塘月色》的荷花、荷叶、水、月、树、路等一系列景物描写,然后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设计出“荷塘月色”导游词,并创设模拟导游现场,请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作“导游”,向大家讲解“荷塘月色”这一景,教师进行适当点评。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又能够达到语文教学和专业锻炼的双赢效果。

3.以生为本,师生互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关心的是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育者们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在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安排多样的学生活动,活动均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团队意识,体现了交际语言教学的思想。在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且活动量大,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能使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

总而言之,高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教学结构清晰、教学环节紧扣、教学过度自然、细节设计细腻、课前导入生趣、鼓励精神自由、学生活动合理,每一节课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才是高职校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语文教学为高职校学生服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视界[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

[2] 魏书生.魏书生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7年

第三篇:浅谈空间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空间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建设两方面对“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探索出更具实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训;信息化教学;空间课程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136-02

“无机化学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化工、应化、制药、材料等领域专业职业人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而“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是我们基于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平台而建立的网络课程,该课程通过空间教学新平台的搭建,创新了教学模式,开辟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课程设计思路

“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资源在建设时,我们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对无机化学实训课程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遴选,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具体实践,从课程主体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教法、课程考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模块化分析,进而确保了教学内容的职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与无机化学课程紧密联系,并从知识结构上将所授内容划分为性质实验和综合实训等模块,教学设计上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通过表格化教案、资源库、教学课件、黑板板书拍摄、课堂教学录像、在线答题测试、实验仿真、作品展示、作业批改、空间团队、空间互动、课程拓展等全方位、大容量的资源叠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综述

1.空间课程的入门引导

课程说课、入门导学的功能是引领新生进入空间课程学习。无机化学实训是学生进入高职以来,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课程说课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本课程有了初步认识。“无机实训第一关”从准备、安全、仪器、方法上对新生进行引导,点击按钮就可直接进入相应页面,无需另外打开网页,在首页页面就能实现(如图1)。同时还链接到化工系的空间和网页、仿真平台和企业专家空间,这些都是学生需要经常浏览和学习的网站。

2.空间课程资源的打碎与整合

资源库、教学课件、课堂板书图片、表格化教案、教学视频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资源库细分为概念库、原理库等十多个子库,其相关的内容全部按顺序排列,总数近五百个,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中间导航进入。任务资源导航将资源按任务和模块划分,每个任务下都有相应的表格教案、教学课件、课堂板书、教学视频,一目了然,学生能够根据学习需要迅速地进入相关页面。例如,点击“表格教案”进入其页面后,继续点击“原理库”就能够迅速地进入其页面;同样,点击“教学课件”,其右侧栏目就有这一任务的十二个库,它们的关系可用十六个字概括,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打碎重组,各取所需”。

我们也正尝试将一堂课的教学视频按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部分,便于学生自主观看,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如上页图2)。此外,学生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制作教学视频时,我们采用学生边讲解边实验的方式,然后再进行师生讨论。而且,我们还为拍摄好的视频独立制作了字幕和开场动画,以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3.空间课程的技能训练与测试

实验仿真、化工模拟控制、自测题等资源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操作平台。例如,学生使用酒精喷灯前,可以先利用实验仿真软件熟悉操作事项,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使用化工模拟控制时,可提前了解化工生产的工艺流程,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基础。对于与无机化学实训相关的化工工艺与流程,我们自制了动画,充分展示实验过程,学生可以多次训练,温故知新,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自测题在个人空间首页进行,学生一目了然,不只有单选题,还设计了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图上点击题等,而且能及时反馈,可随时查看答案、随时关闭,对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从中间导航查看相关的资源库(如图3)。同时,我们计划将PPT中的所有实验做成动画形式,这样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就算还没有做过实验,也能够提前了解到大致的实验过程。而且学生还可以把PPT当作学习软件,自主点击相关的链接,了解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

4.空间课程的交流与互动

团队互动、空间答疑、作业批改、作品展示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我们划分了若干个交互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了组长,并通过成员的动态照片,链接到个人空间中(如图4)。刚开始,我们设定的任务是讨论某个章节的内容,后来学生讨论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不再限定于某个章节。讨论的问题多是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如分子轨道理论、亲电加成历程等,另外还有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常识,如能否用茶服药、什么水果可以解酒、酒是否越陈越香、叶绿素的结构及其作用、铝毛刷实验等。通过交流讨论、空间答疑,师生间加深了了解,互相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也更深入、广泛。而在空间作业批改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批上“已阅”,或是评定ABCD等级,而是针对学生作业中的不同特点,尽可能使用富有个性、详细的批语,并在其中穿插对学生的鼓励,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把自己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制作成视频,放在空间与大家共享。

结语

我们通过“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改善了传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诸多不足,提高了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储备度,扩大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并通过共享教学心得和教学成果,彰显了教学手段与平台的多样性。

第四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

学生信息管理相关人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和信息管理老师,因此,我们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来彻底提高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首先,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要让领导明白管理信息建设对于学生管理的长期性作用,要让领导认识到学生管理信息化能够节省信息管理成本,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使信息管理更加便捷等。只有认识到这些,学校领导才能够重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增加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等,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其次,提高信息管理老师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提高信息管理老师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能够使老师积极投入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主动地整理和发布信息,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积极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等,促进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水平。

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是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载体,只有提高了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水平,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快速、规范地发展。软硬件设备按照学校的学生人数、使用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配置,能够保障软硬件设备的高效运行;对软硬件系统进行规范配置之后,能够保障软硬件系统的兼容性,同时规范的技术支持也能够保障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软硬件设备配置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保障软硬建设的长期使用,不容易被淘汰,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三)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能否得到良好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方法培训,使其能够灵活地操作管理信息系统。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信息发布规范和发布流程培训,使其能够按照信息发布流程规范地发布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发布效率的提高。最后,对管理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排除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学校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终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管理信息化目的的高效实现。

第五篇: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市场逐步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接轨,这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引发其对自身管理模式的审视,促使其加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实现建筑工程的高效管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传统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项目管理局限于实施阶段

项目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从全局角度分析,应该注意各阶段之间的关联性,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然而,传统的项目管理将管理阶段局限于实施阶段,对决策阶段和运营阶段缺乏考虑和管理,影响项目管理效果。该种情况的出现,既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受到信息搜集、分析和利用渠道的限制,面对繁杂、海量的管理数据,亟需构建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信息的有效处理,推动项目管理的整体化发展。

1.2参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涉及到供货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参建单位,通过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上述目标需要借助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这是当前许多工程管理中极度缺乏的问题,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单位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的实现。

1.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较低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信息传递、处理系统,属于新兴事物,受到信息的专业性和人员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当前许多工程企业并未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或虽然建立信息系统,但是利用效率极低,非但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提升作用,反而影响正常的项目管理秩序,严重影响项目管理的效果。

2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辅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众所周知,决策的开展需要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只有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价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就目前的项目管理而言,其涵盖的信息量是极为巨大的,要想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

2.2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当下,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引发深刻的变化。在工程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2.3理顺项目管理流程

受到信息搜集、传递和处理效率的影响,传统项目管理流程较为繁琐,存在执行和效率方面的弊端,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用开展。针对此问题,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给予消除,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3.1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当今的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项目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转变项目管理理念,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程度。要想实现该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循序渐进的开展,实现局部到全局的转化,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提升,为工程管理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

3.2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应该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加强系统的构建和完善速度。具体来说,一是理顺业务流程,搭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二是多方调研,编写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三是进行系统优化,提高信息系统和项目管理需求的有机衔接,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3加强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局限于单位内部,而是应该借助网络客户端实现工程相关单位的有效覆盖,借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单位间的信息传递,畅通信息沟通的渠道,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提升参建单位之间的信息整体性,确保参建单位之间相互配合,确保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3.4注重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托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作为依托,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人员素质不达标将导致信息化的功能受到限制,最终影响项目管理的效果。所以,应该重视对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的人才现状而言,培养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部培养,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信息化技能,以此改变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其胜任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进行校园招聘,选择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实现项目管理知识架构的改善。此外,还应该从教育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对项目管理相关专业增设信息化课程,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内容繁杂,管理难度极大,应该借助全生命周期理论拓展项目管理的内容,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章永志.信息化环境下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讨[J].科研,2016(11):00192-00193.[2]黄淑娟,黄昌吉.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3(10):73.[3]汪洋,王伟华.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01):00080.[4]曹仕雄,徐骞.让BIM服务于建筑的全生命期——广联达信息大厦项目管理之BIM应用探索[J].中国勘察设计,2012(11):50-54.

下载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

    对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的反思与认识 李海霞 (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山西晋城 048000) 摘要: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学生,想让学生成为一个......

    信息化特色教学课程改革思考论文

    摘要:以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在进行《继电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课程改革中,进行了课程内容的项目化整合,并且引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提高了课程的教......

    职校个人礼仪主题德育教学活动创设论文

    一、教育背景养成教育,就名词而言,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简单地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人习惯、做事习惯、思维习惯等。教育工作者们往往重视培养学生......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研究论文

    在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图书管理的重视度逐渐减弱。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很多信息都可以从网络上来获取,网络具有便捷性与丰富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其来进......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改革开放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使得电力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但电力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随之浮现。......

    浅谈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文[合集]

    带动了信息化发展的是经济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土地管理范围中,当中已经运用了信息化,土地管理完成信息化有很多的优势,它可以让土地管理事务更加成功的实施,同时可以让其更加完美,此......

    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要求

    附件1 吉首大学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数字资源建设要求 信息化教学课程群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教学媒体、信息资源,以专业主......

    体育教学德育常态化研究论文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运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