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精选五篇]

时间:2019-11-29 21:1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第一篇: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临床医学中我们所说的血液细胞检验其实就是血常规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主要就是对被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等进行检验,用于临床中的疾病诊断与治疗[1]。所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准确的数据就需要加强对血液细胞检验的控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与统计,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血液细胞检验工作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血液细胞检验的含义为:全面地检测被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等指标水平,有利于临床中对有关疾病的确诊。当前这项检查已经在我国的各个医院中普遍实施了,血液细胞检验是比较常规的检查项目,但是临床中会存在着一些影响这个检测结果的因素,所以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就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潜在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施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情况

2.1细胞形态要确保是完整的。在对标本进行制备的过程中,操作者要注意制备的细胞形态必须是要完整的,否则,其余的检验步骤就有可能会出现错误。所以,高质量的检查结果是非常重要的[2]。2.2采集血液细胞标本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在采集血液细胞标本的时候,临床中应用几率比较高的标本就是静脉血和末梢毛细血管的血液标本。采集人体的静脉血是可以通过检测相关的指标来反应人体的病变情况的,其准确性是比较高的,并且可以进行重复性的操作[3]。在实际的采集血液标本的这个步骤中,我们要注意最好是选择静脉血。并且还要注意不要在患者输液位置采集血液。2.3抗凝血液细胞标本。标本成功进行采集之后,下一个步骤就是对标本进行抗凝操作,抗凝操作需要用到的试剂为抗凝剂:EDTA,这项操作是不会影响到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形态的。另外,还要注意的就是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问题。如果没有使用充足的抗凝剂,那么在血浆中就会发现微凝血块,凝血块就很可能把仪器堵塞,这样实验的结果肯定就不准确了。如果应用的血液标本的比例太低,那么可能会影响白细胞的形态,也会影响到检验的结果。一般来说,抗凝剂的浓度最佳的为1.5mg/mL左右[4]。2.4血液细胞标本的稀释操作。在检测白细胞计数的过程中难度是比较大的,通常是需要先稀释血液,如果稀释的倍数太高,就会明显使血细胞的数量降低;而如果稀释的倍数太低的话,血液细胞就会产生重合缺损情况。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稀释比例为1:250是最佳的状态,血小板和红细胞的稀释比例在1:20000是最佳的状态[5]。2.5对血液细胞标本的储存。研究显示:在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的5min之内或者是半小时之后,先将其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保存,若在8-10h之内对其进行血液细胞的检测,通常是能够得到理想的检查结果的。若在稀释血液细胞的过程中添加一些细胞稳定剂,储存的时间要限制在4h以内[6]。

3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3.1要将质量控制机制不断健全。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质量监管理念,在现有的情况下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制度不断的加以完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实施奖惩制度。另外还要对实验室的操作标准在现有的水平上进行不断的完善,让工作人员的工作医学检验都有章可循,减少差错的出现几率。3.2对于血液细胞的检验过程要进行不断规范。检验的工作流程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心里重视起来,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将工作流程优化,每个环节都是有注意事项的,对于这些个注意的点都要及时进行说明。3.3注重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在实际的血液细胞检验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有的环节为:采集血液细胞标本、稀释等,这些环节都是比较重要的,对这些环节都要加强相关的质量控制,并要确保各个环节都能有效的、高质量的连接。3.4对于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以前,工作人员要先把应用的仪器检查好,确保仪器都是在正常的运行状态,然后再严格的依据有关的规定进行检验操作。3.5对于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方法。①从我们的工作经验来看,血液分析仪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是22℃左右[7]。②在检验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范进行工作,对于使用的仪器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注意清洗环节。③如果出现了参数的变化情况要对其实施严格的分析,使用直方图对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统计[8]。

4小结

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血液细胞的形态会产生变化,为了得到精准的检验结果,我们必须要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的控制加以重视,要构建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不断的规范检验的流程。在实施血液检验的过程中,对于标本分析前实施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把关[4]。在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在实施检测之前,要对试剂盒的抗凝剂稀释比例认真的检查[7],检查仪器要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6]。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包括:在检验之后,要及时的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认定[8],在这个过程中,要应用细胞直方图,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9],最终的目标就是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徐晓嵘.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378-1379.[2]王宏书.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美学美容,2014,55(14):133.[3]李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8(1):125-126.[4]刘金朋,孙院红,罗冲,等.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4(23):4772-4773.[5]王天震.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89(13):115,117.[6]宋庆欣.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8(23):3196,3213.[7]张瑜.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医学信息,2014,41(4):398.[8]张娅娣.浅谈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6):130.[9]范喜顺.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77(19):116-118.

第二篇: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

血液细胞分析仪检验报告

编 号 : 姓 名 : 病 例 号 :

参数

WBC白细胞数目 Lymph#淋巴细胞数目 Mid#中间细胞数目 Gran#中性粒细胞数目 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 Mid%中间细胞百分比 Gra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HGB血红蛋白 RBC红细胞数目 HCT红细胞压积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LL L L L H

H

L H

模式:预稀释-全参数

床号:

H

6.32.4 0.5 3.4 37.79.153.2 78 4.60 27.4 59.6 16.9 284 25.3 50.6 373 8.1 13.8 0.302

时间:2014-04-16 09:14 性别:男年龄:74岁 科室:住院部 结果 × × × × % % % g/L × % fL Pg g/L % fL × fL%

审核者:

10^9/L

10^12/L 10^9/L 10^9/L 10^9/L 10^9/L

参考范围 4.0—10.0 0.8—4.0 0.1—0.9 2.0—7.0 20.0—40.0 3.0—9.0 50.0—70.0 120—160 4.00—5.50 40.0—50.0 82.0—95.0 27.0—31.0 320—360 11.5—14.5 35.0—56.0 100—300 7.0—11.0 15.0—17.0 0.108—0.282

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PLT血小板数目 MPV平均血小板体积 PDW血小板分布宽度 PCT血小板压积 送检者:

检验者:

第三篇: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来源: 本站原创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不可替代,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检验科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真实、可信的检验报告,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浅谈检验科应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主要环节

1.1 检测前质量控制 包括从检验申请开始到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此环节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上难以控制,它是由临床医生、护士、护工在实验室外完成的。临床上大多数不满意报告是由于标本的质量不合格,因此检测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来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很多检验项目对患者准备有许多要求,如果无准备则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甚至造成误诊、误治。护士有责任将所检测项目的准备要求、注意事项、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详细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检验标本的客观、真实、合格,这是取得检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要考虑到患者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血糖、血脂检查,最好坚持空腹抽血,一般在禁食12 h时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要注意标本采集的合理时间,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注意抗凝剂的种类以及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标本采集后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这样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检测前质量控制是基础,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

1.2 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核对检验申请单,检查标本是否合格,要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人姓名等项目进行核对。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如标本不能当天检测,应按要求保存。检验仪器要定期调试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实验室人员要对仪器及时进行校对,检查仪器对于周围环境要求是否合适,如温度、湿度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人为误差。试剂要求有质量保证能力的单位生产提供,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的试剂。要保证所有器皿、吸头等实验用具干净。每天都要用高、中、低3个质控品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检测项目进行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责任心和医学质量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1.3 检测后的质量控制 各种试验完毕后,要认真细致、完整准确地写出质控报告,并绘制质控图,对每天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方案。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找出检验质量问题所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是一门集合的科学,临床检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信息。由于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致使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无信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检验科基础建设薄弱

2.1.1 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医学检验队伍中尚存医生、护士改行及未经专业培训上岗者;某些检验工作者质量意识淡薄,满足于实际工作中数量的完成而忽视质量;某些医学检验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培训不够。

2.1.2 仪器设备老化,检验方法陈旧 由于某些医院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仪器,检验科不得不用已被淘汰的老方法、老仪器进行检验。

2.1.3 过分依赖经济杠杆的作用,致使检验工作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检验质量 为了科室经济收入增加,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追求生产速度,使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为了降低成本,购买廉价、低质量的试剂及标准品,甚至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新项目,从而导致终末报告质量下降。

2.2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不完善

2.2.1 临床医生、护士控制不力 检验标本采集前,临床医生、护士不注意患者饮食、运动前后及用药可能会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2 标本采集不准确 常由于采集时间、部位、数量、防腐剂及抗凝剂使用错误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

2.3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力度不够

2.3.1 质控措施不落实 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质控样本不做或漏做,不能及时将质控结果标在质控图上,一旦出现检测结果失控,难以及时查找失控原因。

2.3.2 试剂及标准品的质量不合格由于目前市场上试剂及一次性医用度量器具供应渠道较多,管理比较混乱,致使它们流向医院,也有某些医院因减少浪费而使用一些过期产品

[2]。

2.3.3 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不同步许多医院在处理上级检验中心下发的室问质评标本时,不是按要求与工作标本同步处理,多采用开小灶的手段来应付。即一旦收到质评标本,便如临大敌,不惜重金买来最好的试剂及标准品,指定专人从加样、测定到取值,反复多次,从而使上级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问质评活动流于形式,报告的质评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实验室的质量好坏。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

3.1 医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应遵循的规则 一项医学检验一般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之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医学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即质量的全程控制。而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都需遵守以下规则:

(1)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并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普及有关质量管理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2)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医学检验质控方案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因此,医学检验不仅要有标准的操作流程,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还要注意仪器和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保证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完好。

(3)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管理方法,经常开展室内质控,对于失控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者比对检验活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已经或有可能失控的结果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2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3.2.1 走出误区,重新认识质控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作者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以下3个误区:

(1)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

(2)认为质控工作是检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

(3)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教育,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Ⅱ向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与医院的社会效益的提高。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对质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3.2.2 加强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双向交流强化行政管理有些医院规定新分配人院的临床医生到检验科等辅助科室轮转,意义重大,临床医生可了解检验科检验项目与特点,可以了解新的实验项目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标本采集方法等。当实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时,应及时与检验科沟通,说明情况,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检。这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科学的态度。实验室应每月安排一次与临床医生沟通,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向临床医生解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的可能原因与对策。据调查,约半数质量问题是由于标本采集不当所致,这些做法对改善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十分重要。院级主管领导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以检验科主任和学术骨干为主导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3.2.3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是保证工作质量而设立的一个重要措施,质量是医学检验的生命。从事检验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质控工作的理论、规则和要求,还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以高质量高素质和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分析实验室基本条件。从实验仪器、开展项目、人员素质结构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内部潜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最佳的质量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院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技术的互动性与社会治理会和医技专委会,定期进行查房制度。由科主任负责,成立由各室专业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工作。

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工作中认真负责,认真带教好进修生、实习生,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三查三对:查检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查检验项目目的是否填写清楚;对姓名、床号、检验结果和诊断是否相符,签发报告单前,必须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所有实验技术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技术要标准化、规范化、质控常规化。坚持室内质控,做好质控记录,画好质控图,同时能正确判断在控与失控。失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立即纠正。在搞好室内质控基础上,积极参加上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提升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诊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l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反映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质量我国各地区食品制造业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控制是保证l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送检、测定、签发报告等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检验质量工作,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做好室内及室间质控。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注意试剂质量、仪器、操作及标准品、质控品等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进一步加强与临床联系及其信息反馈,面向临床,为临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医学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志德.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5):639.

[2] 李会敏.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4):242.

第四篇: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饲料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

在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系统和随机误差,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是由于检验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性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它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重复检验过程中可以重复地表现出来,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来源主要包括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测定方法误差、分析人员个人误差等。随机误差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产生随机误差的因素不定。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饲料分析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原料的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键环节,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介绍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措施,供饲料企业实验室参考。检验化验人员要求

饲料分析检验是一项重复、枯燥但又需要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作,因此分析人员必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

在分析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由于粗心导致某些操作错误,如试剂溅出或滴出,试剂或溶液加错,看错砝码、读错刻度,记录及结果计算错误等,如果已经出现错误,应立即终止实验或剔除结果,不得用于参加最终结果计算,也不得对数据结果进行主观修正。检测人员要对所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核对人员对检测人员数据结果计算过程准确性进行监督。

为了确保检、化验结果的质量,从事饲料分析检验化验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即使已经取得相关专业毕业文凭的本、专科学生也要通过岗前培训,毕业文凭只能表明已经通过了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并不代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一名优秀的饲料化验员还应对各种饲料原料和产品的特点、相关标准,甚至加工工艺等有充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和丰富经验,提高技术水平。这对应对饲料原料的复杂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准确性非常重要。仪器设备和其他计量器具要求 2.1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分析检验仪器、器皿是饲料检验分析过程的主要工具,其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必须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并做相应的标识。仪器的检定/校准需要委托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单位,依据相应的检定或校准技术规程进行,其中检定为强制性。各种仪器的检定/校准周期都有具体要求,所谓检定周期即检定/校准结果的有效周期。常规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酸度计等都需要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大型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定周期为2~3年。仪器出现故障大修后要重新检定。大型仪器还应进行两次检定周期之间的期间核查。2.2 仪器使用

使用仪器时,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在仪器性能状态稳定后开始测定。作好仪器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时间、用途、样品名称和编号、使用前后的状态等。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停止分析;如果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需进一步确认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加以追溯。检验方法的选择

检验方法是开展饲料分析工作的重要依据,检验方法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方法有很多来源,主要包括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测定方法、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OAC)以及其他国家地区颁布的官方方法、教科书、权威学术刊物、企业标准等。

同一检验项目有2种或2种以上检验方法时,应首选国家或行业标准,且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其次考虑国际标准。目前我国颁布的很多国家标准都是等同或修改采用ISO标准。如果是等同采用,在标准封面上同时看到国家标准编号(ISO标准编号)。

如果受实验室条件限制需要采用非标准方法测定时,首先需要考虑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其次要考虑操作是否简便,省时、省力和试剂消耗量少。

选择标准时要特别关注所分析的样品是否在标准的适用范围内,不能盲目扩大方法使用范围这一点非常重要。如GB/T 13088-2006《饲料中铬的测定》,该标准只说明适用于矿物元素预混料、复合预混料等中铬的测定,没有明确说明是否适合有机铬添加剂中铬的测定。另外为了确保奥运食品安全,2008年紧急制定了饲料中禁用药物如兴奋剂、性激素等多残留的检测方法标准,由于制标时间紧,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中明确规定仅适合配合饲料。

要及时掌握检测标准的最新进展。已颁布国家或行业等检测标准等,根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际标准的修改制定情况以及标龄长短,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修改。新修订的标准序号不变,改变的只是年代号。新版标准颁布实施后,旧版标准往往同时作废。对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中存在问题的问题,可以将意见反馈给全国饲料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通过标准的法定程序对标准进行修订。

同一标准中,同时包含2个或以上方法,测定结果出现争议时,以仲裁法结果为准。如现行钙测定方法标准GB/T 6436-2002中包括高锰酸钾法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前者为仲裁法。试剂、溶液和实验用水 4.1 试剂

市售的化学试剂一般分为4级:一级为优级纯、保证试剂,简称GR级,标签为绿色,通常用作基准物质;二级为分析纯,简称AR级,标签为红色,通常用作常规分析和要求较高的分析项目,在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用量也最大;三级为化学纯,简称CR级,标签为蓝色,通常用作要求较低的分析工作。四级为实验级,简称LR级,纯度较低,在饲料分析中很少应用。光谱纯试剂、生物试剂、指示剂、层析用试剂等应按国家试剂规格要求,根据分析的对象、项目和方法所规定的具体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

在饲料分析中,常规分析用试剂一般为分析纯,仪器分析用试剂一般为优级纯,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用试剂为基准级。切忌用分析纯来替代基准级试剂。

4.2 溶液配制及标准溶液标定 4.2.1 溶液配制

目前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一般有:物质的摩尔浓度(c),物质的体积分数(w),物质的质量体积分数(ρ)和滴定度。在方法标准中,除另有说明外,“溶液”或“液”均指水溶液。每批测定应一次配制足够的试剂,以免两次配制引起误差,或用新、旧溶液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测定,观察其测定结果间是否有差异。在试剂标签上要清楚标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人、配制日期和有效期,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的溶液。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在确保分析数据准确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批标准溶液如果出现偏差,会影响到未来1个月内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要严格遵循GB/T 601-2002《化学试剂 标准溶液的制备》。配制的标准溶液浓度应该在规定浓度的±5%范围内,标准溶液要求由两个人来同时标定,每个人做4个重复,每人4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4)]的相对值0.15%,两人共8个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极差[CrR95(8)]的相对值的0.18%。取两人8个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注意,标定用基准物质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烘干等预处理。标准溶液一般每个月要复标1次。

不要随意提高配制的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化验员为了减少配制标准滴定溶液的次数和量,将标准溶液浓度由标准建议的浓度提高5~10倍,结果导致样品滴定过程中溶液消耗体积太小,不足2mL,甚至不足1mL,这种情况下终点多滴一滴或少滴一滴对检测结果影响都很大。而一般以滴定消耗溶液体积10~20mL为宜。当然,标准滴定溶液消耗体积的多少,除了受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影响外,也与测试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高低有关,因此在测定过程中要灵活掌握称样量和样品液稀释倍数。4.3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主要有蒸馏水、去离子水和超纯净水等。按照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3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表1)。在实际分析工作中要定期对水的pH和电导率进行测定。常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5.1 空白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需同时采用操作完全相同的方法而不加入被测定的物质,进行试剂空白对照试验。这样,可校正因试剂中的杂质干扰和溶液受器皿材料的影响等因素所导致的系统误差。目前有些标准的计算公式中没有明确空白消耗体积,但实际应用时一定要扣除空白。5.2 标准样品对照实验

在进行样品测定时,还需要按照与样品完全相同的操作步骤,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配制的对照组(比色分析中称为标准比色系列),最后将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抵消不明因素的影响,在一些稳定性不好的分析方法中,标准品对照尤为重要。5.3 添加回收实验

在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可检验测定方法的正确性和试样所引起的干扰误差,并可同时求出精确度。因此,回收率试验是饲料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测定植物性饲料中植酸磷时,可通过添加试剂级的植酸钠进行回收率测定,如果操作正确,回收率应在95%以上。

5.4 参照样

所谓参照样是指已经赋值的样品,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饲料样品;另一类是通过人为添加某种饲料中本身不含有的物质成分,制备成阳性样品。参照样品可以从标准物质供应部门购买,也可以自行制备。如采集一定数量豆粕和鱼粉等饲料,粉碎混匀后,分装,密封,-20℃保存,并分别采样送3家权威的饲料检测机构进行水分、粗蛋白质等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赋值,如粗蛋白质含量为(43.78±0.52)%。然后在日常分析过程中,每批样品都带上1个参照样,以检验检测过程是否出现偏离。参照样品的使用在检验日常质量控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记录控制、样品管理、化学药品及危险品管理、文件管理及检验过程要求等,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可参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CNAL/CA01-2002(ISO/IEC 17025-1999)进行。

应设计各检测项目的原始记录表格,检测人员按照要求逐项认真填写,原始记录不能随意修改,若出现差错,应在差错处划改并签名,将正确数据写在原数据的右上方。数据的有效位数、修改、计量单位应规范。原始记录应有检验人、校核人、审核人签字并存档。

检验报告应由专门人员根据检测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应内容完整、文字清晰、数据准确、结论科学规范,不得有涂抹和改写,由企业负责人审核、签字,报告应一式2份,正本交给委托方,副本存档。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

目前,实验室能力考核主要通过实验室间、实验室内部人员间、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同一人员不同时间比对实验等方式进行考察。7.1 实验室间的比对

实验室间的比对实验通常由国家相关部门,如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L)或农业部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实验室报名参加。同时,饲料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自行组织。具体做法为:将同一个样品,同时委托至少3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相关项目的检验,自己也同时做相关项目检验。然后将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异常数据仔细查找原因,直到问题解决。一般每年至少参加或组织1次,对于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很有帮助。

7.2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

实验室内部人员间的比对实验,是指两个具有资格的分析人员在仪器设备、方法等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个样品同一指标进行测定。计算每个人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并以两个平均值计算测定结果间的精密度。如果相对偏差在要求的2倍之内,就符合要求。例如粗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时,方法中要求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检测人员进行比对时,相对偏差可放宽到2倍规定值,即2%。7.3 自我比对实验

自我比对实验,即指对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个样品不同时间测定结果的比较,用来评价检测人员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即稳定性。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稳定性比较好的样品成分,如果某成分(如抗氧化剂)在贮存过程中很容易氧化降解,则不易采用此法。此外要注意样品水分含量是否发生变化并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好的办法是测定结果以干物质基础来计。7.4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

同一指标不同方法间比对是指当某项指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通过同一个分析人员对同一个样品的某项指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定,比较其测定结果。如饲料中钙的测定可以采用EDTA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两种方法测定。小结

综上所述,饲料分析检验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但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可以将其对结果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是衡量一个实验室分析工作水平的第1指标。

第五篇: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质量控制是保障医学检验检测水平实现一定高度的基础,具体而言,在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时间段里的质量控制水平能够使得临床检验的结果更具权威,故此把好质量控制这道关口即能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实现准确有效。本文即是根据医学检验操作实践,结合理论知识探讨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检测者的方法和思维要求,从而总结医学检验过程中实现有效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解析

1、合格的标本

合格的标本是检验前质量控制要求的第一步,合格的源头才能保证结果的正确,影响标本合格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质量管理的严格保障。检验前的质量管理就是指的在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储运乃至实验室验收合格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检验申请单据填写的正确清晰,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这些内容能够为检验分析提供详实的参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患者这一层面,首先要对患者的情绪及行为进行有效引导,防止出现标本的异常。如在患者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对检验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和引导,如出现上述此类情况,应该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2、标本采集过程

在标本采集中,首先要认真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其次在采血过程中最好使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使患者处于安全的状态,且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对于器材,应该实验要求;而且要在采集后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二、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标本送达后,在检验过程中要在仪器、试剂准备以及分析过程三个方面把好关,确保结果的正确。

1、仪器维护保养

首先,仪器需要准确,就要做好仪器维护工作,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确保仪器的性能合格。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仪器维护中毫不松懈的去合规操作。其次,试剂准备过程中要严格按流程操作,以说明书的每个步骤作为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时刻监控观察试剂的稳定性。此外,人员方面需要调配经过训练、资质有效的检验操作人员。

2、室内质控

进入实际检验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其次,对于整个检验过程及出现的情况要做好原始记录,并进行归档。

三、检验分析过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的质量管理工作要认识到仪器显示结果的误差,需要运用自身的分析能力进行认真复查。

1、仪器与资料的衔接

对于仪器要做好保养,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好仪器与资料的对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

2、科室合作

要求检验人员正确认识检验职能与其他临床人员的关系,加强合作,检验部门亦可以详实了解患者情形,如药物等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方面。在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各科室均能保持认真的态度,而检验人员也必须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对于错误要及时进行改正。

2、深入了解、对比分析

同时,检验人员还需要将结果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需要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了解,以便与检验结果结合,更为详实的了解患者患病情况。

总体而言,临床检验的整个质量控制是考验检验人员操作规范掌握程度、认真程度、医学思维的考试,也是保障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前提,能够切实锻炼检验人员的临床检验工作素养。

参考文献

[1]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2]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控对策.中华检验杂志,2004;27:483.

下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论文[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床检验论文临床医学论文: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5篇材料)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戴丽荣涂国和 (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樟树 331211) 【关键词】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5篇

    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摘要:目的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

    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摘要:质量控制是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市政工程的管理工作必须从质量控制出发,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责任,完善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成本与效率控制目的,从而满足市......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1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许多难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施工的水平,都会使农田水利工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有其特有之处,例......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草案)

    中国血液净化2009年2月第8卷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 February 12, 2009, Vol.8, No.2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管理规范(草案)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5篇材料)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一、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也为急性肾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血液透析时需要......

    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摘 要】笔者以所在旗县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为依据,探讨室内质量控制与室外质量控制方法、内容与目的。【关键词】卫生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问题......

    调味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调味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调味类产品出现品种多元化、产品系列化的发展趋势,很多调味类产品都制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