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负摩阻力的分析论文
一、负摩阻力的成因
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为正摩阻力;反之,则为负摩阻力。
地基土沉降过大,桩和土相对位移过大地基土将对桩产生向下的摩擦力拉力,使原来稳定的地基变得不稳定,实际荷载可能超过原来建议的地基承载力。
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地面超载;打桩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非饱和填土因浸水而湿陷;可压缩性土经受持续荷载,引起地基土沉降;地震液化。
二、地基设计为什么要考虑负摩阻力
桩周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拉力。而造成桩端地基的屈服或破坏、桩身破坏、结构物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此,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础的作用是桩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问题之一。
三、如何在现场测试和估算负摩阻力
在桩体安装应变计这是目前测单桩负摩阻力问题的最常用的方法。80年代,有工程运用瑞士生产的滑动侧微计(SlidingMicrometer---ISETH)来测定。
普遍的方法都是测定桩体轴力,从而推算桩侧摩阻力。
四、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桩周土的特性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桩端土特性也不可忽视(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都有影响。
五、负摩阻力的防治措施
打桩前,先预压地基土,从根本上消除负摩阻力的产生;在产生负摩阻的桩段安装套筒或者把桩身与周围土体隔离,这种方法会使施工难度加大;在桩身涂滑动薄膜[如涂沥青],目前这种方法应用比较普遍,效果也不错;通过降低桩上部荷载,储备一定承载力;在地基和上部结构允许有相对较大沉降的情况下,采用摩擦桩;采用一定的装置消除负摩阻力。
下面介绍一种消除负摩阻力的装置:它由设置在桩体外周的卸荷套及卸荷套与桩体之间的润滑隔离层构成。卸荷套使桩体与周围土层完全隔开并由桩体带动在打桩时与之同步下沉,而当桩周土层沉陷时,卸荷套依靠隔离层内润滑材料的作用,可随土层相对桩体自由下沉而不将下拽力传给桩体,从而有效地消除了负摩阻力的作用。可广泛用于各种软基地层拟用桩基础的工程中。
六、负摩阻力的群桩效应[研究大多数是单桩,实践中基本是群桩
这个跟我们的研究方法有关系,目前我们的现场实践方面的研究方法都是针对单一桩体的。另外,群桩方面的研究,运用数值分析方法也有不少研究。群桩的现场研究很值得期待呀。
七、端承桩产生负摩阻的可能性大于摩擦桩
(1)对于摩擦型桩基,当出现负摩阻力对基桩施加下拉荷载时,由于持力层压缩性较大,随之引起沉降。桩基沉降一出现,土对桩的相对位移便减小,负摩阻力便降低,直至转化为零。
(2)对于端承型桩基,由于其桩端持力层较硬,受负摩阻力引起下拉荷载后不致产生沉降或沉降量较小,此时负摩阻力将长期作用于桩身中性点以上侧表面。因为端承型桩,桩身基本不动,只要地基沉降,基本都是相对位移。
八、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
负摩阻力大小的确定关键在于上面提到的确定中性面,这个定了,计算按模型假设和常规的侧阻力计算一样。给大家把经常用的方法介绍一下,个人认为比较全面系统的,国内规范一般只提有效应力法(2)。
(1)总应力法;
(2)有效应力法,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原位测试结果法[静探法、标贯法]工程地质手册中有说明;
(4)高应变动力桩检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规定,对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
(1)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2)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3)对位于中性点以上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中性点在桩身某一深度处的桩土位移量相等,该处称为中性点。中性点是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
(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5)采用其他有效合理的措施。
综上所述,地基问题是很复杂的,而理论研究往往又与工程实践相距甚远。所以要依据理论,但不要完全依赖于理论,对具体工程作具体分析。例如上面提到的负摩阻力的产生,从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要在工程实践中具体介定却很困难,估算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作为定论。又如采用隔离的方法,故然可以避开负摩阻力,但有用的正摩阻力也被“避开”了。如果采用套筒,桩周又失去了侧限,反而不利。
生产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负摩阻力桩的桩土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尽管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持续了约七十年,但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P14.3.4.7.P238.5.2.15.[论文关键词]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计算方法
[论文摘要]负摩阻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介绍和阐述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第二篇:轻负高效论文
课堂教学的优化凝聚教师的智慧
摘要:“减负”已经成为了每位教师的教育追求,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单纯的对待“减负”和教学改革。在“减负”的同时更要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学懂学会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减负 高效 备学生 情境创设 因材施教 反思 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新课堂标准》
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轻负高效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位教师的教育追求。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多练多做,这就导致很多老师会担心减少作业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并不是减轻老师的责任和负担,反之要求教师要更加认真的专研。“减负”要求每位教师首先从课堂做起,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个学生学懂学会,学习效果提高了,负担自然就轻了。所以我们要力求构建“优质、轻负、高效”的课堂。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设计。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通过备课,以教学设计的形式真正在课堂上得以落实。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为此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体现师生互助学习的平等角色,在领悟新课标与教学用书的基础上,做好多元化的教学思考。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是对教师具备文化知识的要求,也是对教材钻研程度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师还多、还快。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了。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
二、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课更是如此,离开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与学习者发生的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本质就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事先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学习者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知、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主体就是“教育即主体”,它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情境教学向学生表明:数学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学生创造了一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通道。
下面我就前几天去听的一堂《确定位置
(一)》的公开课简单的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案例描述:
《确定位置
(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在确定位置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方向“左右、前后”的认识,但对数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1、新课引入的情境创设:李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并不是直接引入数对,而是事先在教室里某个学生的抽屉里藏了一个宝盒。通过找宝盒的游戏:(1)、告诉学生宝盒在从左到右数第2组的同学的抽屉里缩小范围,但并不能准确知道宝盒的位置来激起学生的欲望。(2)、告诉学生在从前往后数第5排的同学抽屉里,让学生找到宝盒。由此让学生知道要想准确的知道宝盒的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
2、探究新知的情境创设:将宝盒的位置描述“宝盒的位置在第2组,第5排”转变成另一种说法“宝盒的位置在第2列,第5行”让学生感到这样的说法也比较麻烦从而转换到用简单符号来表示。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表示方法有很多,如“2 5”、“
2、5”、“2*5”、“(2 5)”、“2,5”、“(2,5)”等等。再有老师介绍数对的表示方法,这样不会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死的,只是数学符号的表示方法是人们习惯了,随之也会跟着准确的表示。
3、巩固练习的情境创设:李老师并不是让学生单纯的做练习,一是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班上同学的位置,二是指定某同学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来表示加以练习。更精彩的是通过一个看电影需要通过电影票找到位置的活动来实现练习。看电影这一情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李老师为学生制作的简易电影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多数同学都找到了位置,但有少数几个同学没有找到,原因出在电影票上。这几张电影票并不是正确的数对书写方式,所以学生找不到,这正好纠正了数对的错误写法。
这一节课,学生并没有在作业本上做练习,而是通过简单的找位置就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课难道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轻负高效”吗?
三、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优秀生智力高,接受力强,成绩优秀,对他们采取自学加点拨,主要靠自学,如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指导点拨。作业布置的时候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有挑战性的,这样让他们有满足感。对差生的教育是个难题,这些学生智力低,接受力弱。对待他们更要因材施教。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平时对他们要多关心,多鼓励。对差生和问题学生要下更大的功夫,了解他们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对他们多讲、多练、多检查,对于表现好的时候要多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布置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了,让他们也有成就感,不至于失去信心。
四、及时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它是促进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下面就我的关于《年月日》的案例: 案例A 1.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 2.请学生报自己年历卡上的年分数,教师迅速判断结果,使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
3.呈现一组材料(1991—2002年的二月天数统计表,闰年显示为红色)。请学生找出平年、闰年出现的规律。
4.请学生分别用平年和闰年的年份数除以4,看看除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判断方法。
5.判断练习。先判断1840、1949、1997,再单独出示1900,判断后,出示1900年的年历卡片,说明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须除以400。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表现的很沉闷,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解,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只是机械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没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听得云里雾里,到后来干脆等着老师的答案,到最后的练习也完成的自然是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教师并没有把握到教学的重点,没有突破教学的难点,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于是在另一个班上的时候我做了如下修改: 案例B 1.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片(学生每人手中各有一张年历片,分别是2001—2012年及1800、1900、2000、2400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判断方法。2.设疑:老师出生在1986年,判断是平年还闰年。使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
3.讨论: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得出可以先统计每人手中的年份数,寻找规律。
4.观察统计出的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5.反馈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猜想树立假设“用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 6.验证假设。
7.引导学生质疑:1800年、1900年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是平年。阅读课本,知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须除以400”。
经过我的重新修改,这节课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所以在教学时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优化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轻负高效”一定要从课堂入手。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篇:摩拜单车营销策略分析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摩拜单车营销策略分析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摩拜单车和其竞争对手OFO,对摩拜单车进行SWOT分析,并分析了共享单车行业的现状以及摩拜单车的营销策略分析,在剖析摩拜单车成功原因的同时找出其营销存在的问题例如成本过高,道德问题、盈利问题难以解决,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让摩拜单车改善经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竞争,从而走的更远。
关键词:摩拜单车;现状分析;营销策略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目 录
引言......................................................1 1 综述及公司介绍..........................................1 1.1市场营销理论综述...................................2 1.2摩拜单车简介.......................................4 2 我国共享单车行业现状分析................................5 2.1共享单车行业分析...................................5 2.2 PEST分析..........................................5 3 摩拜单车竞争环境分析....................................6 3.1主要竞争对手分析...................................7 3.2 SWOT分析..........................................8 4 营销策略分析...........................................10 4.1产品..............................................10 4.2价格..............................................10 4.3渠道..............................................11 4.4促销..............................................11 5.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2 6.对营销策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3 结论.....................................................16 参考文献.................................................16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引言
共享单车的概念历时悠久,可以追溯到1965年阿姆斯特丹开始的“公共自行车”实验。在国内,共享单车也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国内开始引入一定使用价值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启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统一管理模式的时代。第二阶段:永安行公司成立开启由私人企业接入,承接市政单车,开启承包市场单车的时代。第三阶段:就是现今的单车共享,无桩单车的模式。现今2016年,由于政府的倡导和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李总对共享单车的支持;至此之后,各大共享单车公司纷纷被各大资本大力注资。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各种颜色的单车跑遍在了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之中。摩拜单车便是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是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从2016年4月上线营运至今,由于极大方便了短途出行的便利,缓解了一线交通压力,用户逐渐增多,也引起了多方的注意。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2017年1月4日晚,智能共享单车平台摩拜单车宣布完成新一轮(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的股权融资。本文根据对其营销策略的分析来了解这一创业公司。
1综述及公司介绍
为了更好地研究摩拜单车营销策略,本文首先对市场营销理论基本概念进行了充分的了解。然后对摩拜单车进行简单的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1.1市场营销理论综述
市场营销是指以满足需要为目的通过变潜在需求为现实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的自觉实践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的日本,到十九世纪末,资本更加集中,生产规摸急剧扩大,市场的扩张速度低于产品的增长,企业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狭小的市场中要想生存下去需要更精细的经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市场变化趋势。但总的来说此时许多商品的供应还是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公司管理者脑海里还是存在着一种“生存”观念,以产定销是这一时期的经营指导思想。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营销实践的快速发展为营销理论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与可能条件。纵观市场营销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逐渐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再到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转变,消费者与社会的地位逐渐增强,可以预见未来普遍的个人定制将会普遍出现,企业将从以售卖实物为主转向以提供服务为主。
在本文中主要运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4P营销理论、下面按照文中运用顺序分别进行综述。
1、美国学者 Johnson•G 与 Scholes•K 于 1999 年提出了 PEST 模型。PEST分析法是利用环境扫描分析总体环境中的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与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四种因素的一种模型。可用于对行业外部环境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政治法律环境指一个企业所在国家的宏观管理手段及政策的连续性以及由此制定的相关法律文件。它一般包括政治环境与法律环境两个方面。经济环境指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经济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条件,主要是影响社会购买力的各种因素。社会环境指企业所在的社会中的人口环境等因素。技术环境指新技术新产品对企业生存带来的影响。
2、哈佛安德鲁斯(Andrews)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SWOT分析框架,是通过分析企业面临的环境制定企业的战略。通过把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主要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罗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得出结论。3、4P营销理论指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这四个组成的市场营销组合。杰瑞•麦卡锡(Jerry McCarthy)教授在其《营销学》(Marketing,第一版,出版于1960年左右)最早提出了这个理论。产品策略是企业以向目标市场提供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其营销目标。价格策略这是营销组合中最活跃的因素,价格能直接影响需求大小和企业收入。渠道策略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路线。包括生产商、各种中间商和消费者。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市场营销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许文兵、邱家学(2011)认为可大致将企业的生命历程划分为创业、成长、成熟、衰退四个个时期,而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成长期。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优势、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和趋势,抓住机遇,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集中化战略、差异化战略。
宋克勤,刘国强讨论了创业企业成长要素与战略选择的相关内容。分析企业在创业成长不同阶段的关键要素,提出创业企业应该结合阶段性成长特点、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内外交互方式作用的不同进行动态的战略选择,来构建创业竞争力,创业企业为了实现持续的成长,要在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创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分析成长的关键要素需求,通过动态性的战略选择塑造其创业竞争力,不断适应成长的需求,避免创业失败,最终成长为成熟型企业。
1.2摩拜单车简介
摩拜单车,英文名mobike,由胡玮炜创办的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是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摩拜单车,用可负担的价格来完成一次几公里的市内骑行。2016年4月22日,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摩拜单车服务登陆申城。
摩拜单车摒弃了固定的车桩,允许用户将单车随意停放在路边任何有政府画线的停放区域,用户只需将单车合上车锁,即可离去。车身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块和 SIM 卡,便于摩拜监控自行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车身专为共享单车重新设计的,使用防爆轮胎,无链条的轴传动,全铝不锈车身,整个单车可达到五年高频次使用条件下无需人工维护的标准。经过设计的单车外观,时尚醒目,方便人们找车的同时,也是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了让人人都有单车可骑,摩拜单车定价为每小时1元人民币。鼓励人们回归单车这种低碳的,占地面积小的出行方式,缓解交通压力,保护环境。
2我国共享单车行业现状分析
首先了解共享单车行业的现状,并通过PEST分析法进行宏观市场环境分析。任何一个行业都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受一系列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2.1共享单车行业分析
共享单车行业模式本质上是租赁经济,采用B2C的自营商业模式。2015年
全国城市出行市场规模约8600亿美元,共享出行占比1%以下,出行市场全年出行次数4000亿。两轮出行市场份额低,由于客单价低至1元,两轮出行市场规模仅占总体市场3%。两轮出行频次占总出行次数的43%。那么目前两轮市场规模为4000×43%=1720亿次,共享单车市场规模1720×1%×1=17.2亿人民币。用户规模将达到425.16万人,随着OFO小黄车,摩拜单车的移动租赁平台加入,单车租赁用户规模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增长趋于理性,预计2019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0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1026.15万人。(参考麦肯锡研究报告、汉能研究)。单车出行并不是刚需,仅为短途出行的补充方案,机动车仍为主流出行方式。单车使用场景受限,受到天气、空气污染、地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可替代单车的出行工具较多如电动车、平衡车等都会蚕食市场份额。另外共享单车客单价低,市场规模十分有限。
2.2 PEST分析模型
Politics(政治):
城市交通压力是每个城市政府都头痛的问题,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正常现象,外地牌照限行、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也无法从根源解决出行问题。政府更愿意看到摩拜、ofo等互联网企业能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如广州市海珠区交通管理局与摩拜合作,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参考分析单车共享软件的后台数据,适应规划,制定相应的单车停放点,投放五万辆摩拜单车。更从城市道路规划上划分出单车绿道。Economy(经济):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分析得知上班族月拥堵成本高达816.5元/人。如果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可以减小这一成本。Society(社会):
从团购颠覆饮食行业到滴滴颠覆出租车行业,社会对于创新事物的尝试接受能力越来越高。况且骑单车不仅仅是出行需要,更被定义为健康的锻炼方式,大型城市中体育场所资源短缺。饭后走到路上,说走就走的“单车小运动”,显得十分美好、方便。Technology(科技):
由于智能手机技术红利,互联网的发展,由线上走到线下,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新时代新生活的用户体验。
通信技术:运动发电、太阳能发电可为二维码开锁、GPS定位、GSM通信供电。
工业技术:如实心轮胎、轴传动、轮毂电机、铝合金车架焊接工艺,摩拜单车铝合金车架较传统单车稳定,但车身也相对重,相信随着发展会有体验更好的车辆相继推出。
3摩拜单车竞争环境分析
从整体来看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共享单车的行业,例如OFO,小鸣单车,约佰客,优拜单车等。在移动单车租赁平台中,OFO小黄车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和摩拜单车较有特色,市场份额较大。两者在产品定位,发展模式上都存在一些差异。OFO以校园内使用为主,且使用价格相对较低,而摩拜单车不限用户群体,只需要使用前缴纳299元押金,即可注册体验。但是最近两家公司的策略都有所改变,摩拜单车推行更趋向普通化的lite款单车,而ofo也开始“走出校园,进入城市”,两者的趋同化更突现了竞争的激烈。以下对摩拜单车和OFO进行比较。
3.1行业内竞争者分析
(1)行业分布:
摩拜单车:目前分布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而在上海,摩拜单车的投放量已经比较大,在工作日上班时间段,写字楼附近密集停放着大量摩拜单车。而在10月16日,摩拜单车在深圳试运行。
OFO:已经开始“出校入城”,开始切入城市,首站则选择了帝都北京和魔都上海。主要是在高校附近。与摩拜运行的区域大部分都是重叠的。
(2)用户定位:
摩拜单车:用户数为300万,日订单量150万,以一线城市年轻上班族为主,还有大学生及关注新事物的其他人群。主要解满足最后一公里的用户需求,解决开车堵,打车贵,走路远的痛点。
OFO:用户数为150万,日订单量50万,以大城市高校大学生为主,以及大城市的上班族等。
(3)单车端情况:
摩拜单车:20000辆(截止2016年9月),现单车为3000元/辆,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将推出lite版单车1000元/辆
OFO:80000辆(截止2016年9月),现单车为270元/辆。(4)营运效率
摩拜单车:日订单量是ofo的三倍单车定位、单车辩护频率低、获客成本低。
OFO:单车定位追踪较困难、维护难度大、前期补贴获客。(5)单车质量
摩拜单车:全铝车身、四年免维护、防盗系数高。OFO:单车设计简单,防盗性差、折旧期为一年。
通过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综合来看摩拜单车优于ofo.质量过硬,市场更广,客户端更为人性化。但是其成本高于ofo,盈利能力较弱。
3.2 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摩拜走的是产品+技术模式,自行研发、设计并生产产品,比较符合年轻人个性化的追求,是国内第一家配备有GPS的共享单车。相对于ofo 普通自行车来说免修标准更长。以及使用二维码解锁,方便快捷,不容易破锁,一定程度上既满足客户需求,也延长了自行车使用寿命。没有固定车桩,随时骑行,随时停车相比传统共享单车更加灵活便捷。骑行时间不限制,不需要担心早班车晚班车问题。另外还免去到指定地点办理充值退卡的流程。
摩拜的投资方包括红杉、高瓴资本、熊猫资本、创新工厂等著名投资机构。最重要的是腾讯的战略投资,这在大数据方面和流量导入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都有一定优势。(2)劣势分析
要骑摩拜单车,先交纳押金299元,押金相对于ofo 99元来说贵了许多,一元/半小时价格并不比交通发达地域里公交便宜多少,短程完全可以乘坐公交且不需要押金。第一代摩拜单车为了减少破损成本而设计的实心胎,无链条,使得单车车身笨重,骑行感受也不好。并且没有车筐,十分不便利。GPS的定位也不是很准,给这些骑行问题都涉及到用户体验,这些问题是致命的,会导致客户流失。
目前更适合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有很多实际问题限制产品的投放使用。
车辆安全问题也很严重,一些人对车辆进行恶意损坏,强加私锁,销毁二维码现象严重。增加了公司的破损成本。夏天很多用户考虑皮肤问题不会选择骑行,冬天低温致使单车车锁不敏感,无法开锁问题严重。
(3)机会分析
摩拜单车从诞生至今,车身的个性靓丽,骑行带给生活的便捷,以及绿色环保的概念受到了一线城市年轻用户的喜爱,产品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用户接受度高,在利用资本基础上,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经过几轮的资本融资,加之摩拜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充足的资本,在这个自媒体传播时代让摩拜的推广速度无限加快。摩拜单车重视微信微博上的推销,虽然上线时间短但后来者居上粉丝影响力已经赶上ofo。这是相比其他竞争者的优势所在。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4)威胁分析
摩拜前有OFO需要追赶、后有优拜、小鸣、小蓝等的紧随,多家共享单车都各有优势,也各自取得了C轮多方融资。该行业目前竞争十分激烈,摩拜必须继续完善产品体验,以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在共享市场上维持现有的份额。
4.摩拜单车营销策略分析 4.1 产品
目前市场投放有老款和lite款单车。老款摩拜单车车身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模块和 SIM 卡,以摩拜监控自行车在路上的具体位置,骑行同时后轮转动为GPS电池提供电力支持,另外使用防爆轮胎,无链条的轴传动,全铝不锈车身。由于以上的设计增加了车身本身的重量降低骑行的感受不满足长途骑行。Lite款摩拜单车减轻车身重量,改变原来的链传动系统采用轴传动,增加了车筐,并增加了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为电池充电。骑行感受大大增强。相比其他共享单车来说摩拜单车在人性化做的更为细腻。比如它的预约功能类似于滴滴打车,有效避免了用户选择了某辆车却没有了的囧境。APP扫码开锁框下方有手电筒按钮,充分考虑到夜间用车的场景。同时当扫码无效时,也给出了输入编号开锁的应急方案。
4.2价格
由于公司靠用户押金资本运作。摩拜单车的押金299元,1元/半小时,与ofo1元/一小时相比较高,在价格上不够吸引客户,因此lite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版改为0.5元/半小时来与ofo竞争。这样的定价对于公司来说难以维持运行也盈利甚微。目前该行业并没有好的固定的盈利模式。定价也只是参考了用户消费能力以及竞争对手的定价。但是对于其投资方来说该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利可图的。决策者应该考虑到了该数据的商业价值。
4.3渠道
摩拜采用B2C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商业零售模式。消费者通过APP寻找附近单车,二维码解锁,以及缴费。目前只有该种渠道进行提供共享单车服务。并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方式。支付方式的是否便捷,直接决定用户是否愿意为摩拜消费。
4.4促销
1、广告促销
摩拜单车的宣传力度十分强劲,并且很注重社交媒体的营运,主要是利用微博微信的主要公众号进行宣传,通过邀请好友的方式增加信用值、关注发红包、整数骑行用户赠送十万使用额度等等方式扩大摩拜单车的使用人数。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发表与摩拜单车有关的文章、新闻、美图来推行骑行共享单车享受自由,绿色环保的概念用来吸引群众。另外邀请各个领域明星来参与摩拜骑行的活动,并与使用摩拜单车的用户进行互动。体现摩拜单车的流行性以及广泛性。
2人员促销
圣诞节前夜,摩拜单车在多个城市例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广州、武汉、厦门等地同时举办骑行活动派出工作人员骑着摩拜单车,与群众互动,送大礼包礼包进行推销,并在微博上宣传,起到一定的促销作用。另外与3M口罩合作,派大量人员在雾霾天为骑行摩拜单车的骑手发放3M口罩。这样的细致举动树立了摩拜以人为本的良好形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由于该公司是创业公司处于成长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下是总结的几点问题。
5.1成本居高不下
摩拜单车是本公司设计并加工生产的单车,每辆单车的成本在 2000 以上,相对于其他共享单车来说投放的成本十分惊人。单车的生产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公司的营运能力。过高的投入成本会影响与竞争对手的竞争。
5.2找车不顺利
摩拜单车上虽然配备有GPS,可以定位,但是目前看来还不够精确,对于短途用户来说并不想在找车上面花费太多时间。那么使用者无法快速的寻找到单车的确切位置,这也是让大多数人纠结是否使用摩拜单车的重要原因。
5.3不守规现象严重
用户自然选择带来的破坏性,在这个项目里面依然存在。用户会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为了自己的方便踩踏草坪,也会为了自己方便把车停小区门口,或者上私锁,让别人无法使用。这个是这个项目中运营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
5.4难以盈利
本来该新兴行业的市场并不是很大,作为创业公司,目前还没有盈利。麦肯锡以及汉能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单车出行的市场规模在1720亿元,即便市场渗透露率达到10%,市场规模也仅为172亿元,目前的渗透率还不到1%。押金299元,1元/半小时或是0.5元/半小时,盈利空间并不大。随着资本竞争的加剧,价格有可能会被压的越来越低。想要盈利也越来越困难。
6对营销策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在找出摩拜单车营销存在的问题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让摩拜单车改善经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竞争。
6.1发展单车供应链端
面对单车出行这片广阔的市场,需要巨大单车的投放量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这就意味着,在相同资本的情况下,摩拜应该投放更多的相对廉价的单车。这有利于促进规模效应,更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体验。目前本公司已经启动小蓝车计划,成本降低到1000元左右。摩拜单车应该与优质工厂深度合作,生产低成本的单车设备,以源头成本的降低来缓解单车的损耗与偷盗造成的损失。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6.2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
推荐结合更加精准的单车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定位,减少了寻找单车的麻烦,为短途出行带来更大的便捷。并且还可以通过大数据自动向行为不佳的用户推送友好提示以减少乱停放自行车的行为的发生。一些用户也抱怨,平时看着地铁站门口有不少单车,一到下班一辆也没有了。这就涉及车辆的调度能力。经过九个月的数据积累,应该加紧用户数据的梳理,为智能调度做准备。
6.3结合单车硬件设备,完善报警技术
可尝试以下方式:单车未开锁状态,位置移动了100米,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对于单车损坏的频发区域,有针对性组织运营活动。比如,明星骑行,劝导周边用户爱护单车,可以制造舆论,带动社会资源进行监督。
6.4改变盈利方式
目前来说该行业的盈利方式十分单一,并且几乎无利可图。摩拜创新处在于去掉停车桩,然而正是《今日美国》评选的全球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排名第一的杭州,恰恰是靠拍卖亭棚(即停车桩)广告来补贴运营的,今年2月经过39轮竞价,主城区5年广告经营权总共拍出了2.2亿元的高价。摩拜取消停车桩确实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但并没有证明自己拥有差异化的盈利空间。所以摩拜们究竟是否能够盈利30%存疑。可行的办法是步Uber的后尘,利用平台规模去开发一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些衍生产品和服务,以便在高峰时段之外填补运力的冗余,保障平台粘性和活跃度。另外与大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商业合作也是盈利的方式之一,例如向互联网巨头提供相关骑行内容的大数据等。
6.5加强与政府的合作
在社会经济中,一直存在一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简单来讲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前的公共自行车即属于此类。与政府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可以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交警的力量减少单车被损坏,偷盗行为的发生。政府的加入也可以降低本企业的各项风险。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结论
本文根据市场营销相关理论将当前共享单车市场和摩拜单车营销环境进行了简单的解析。可以看出(1).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这一新兴市场中,如果想走的更远需要长久需要降低目前的营运成本,否则会明显阻碍公司的发展(2).产品具有时尚靓丽的特点快速吸引人群但是产品本身有很多缺陷需要不停改进使产品更加便捷。(3).如何使用反馈目前收集的用户信息,还需要管理者的思考(4).作为共享经济在移动出行领域的新尝试,摩拜单车想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主打共享经济和绿色出行,摩拜单车的概念很好,但想做成一个大生意,恐怕还得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尽快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我认为PPP模式与政府合作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更容易融资,借助政府力量也可能更好的解决发生的道德问题。由于本人水平认知有限,可收集的资料不全面,本文中的观点
难免有
局限性相关内容值得改进,本人会在以后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许文兵,邱家学.成长期企业战略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6):13-14.[2]宋克勤,刘国强.高科技创业企业成长要素与战略选择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4):35-36.[3]宋海宁.对市场细分在企业营销中地位的几点认识[J].兰州学刊,2004:32-33.[4] 安贺新.SWOT营销战略分析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12):34-35.[5] 宋林.苹果手机营销渠道与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2(29):80-81.[6] 李娜.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网络营销策略[J].现代营销2012(12):230-231
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研-16结课论文
第四篇: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分析演讲讨论课
行政治理论文谈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行政生态理论认为,任何行政组织都不是一个绝对独立、静态的、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在运行过程中要经常地与持续变化的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尤其是面对迅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以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存在依据和网为本文原创网站基本职能的行政组织(政府)更必须不断作出相应调整和变革,以完善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治理效能。所以,行政组织应该是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组织结构、功能和规模等方面不断作出变革和调整的高度灵活、布满生气和活力的行政组织。否则,必然走向衰败。本文拟对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和对策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何谓行政组织变革
所谓行政组织的变革,是指行政组织根据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变革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行政组织的变革是一种破旧立新的活动,即破除旧的组织结构和运营秩序,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和运营秩序。具体地说,这种变革可能是对一个行政组织内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组织成分进行更动,也可能对一个行政组织内的所有组成部分都进行更动,如组织目标、组织计划、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的规章制度以及人员和技术等等。
应注重的是,对行政组织内的任何部分的变革都会影响和波及到行政组织的其他方面。如行政组织目标的调适会带来技术、人员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而组织结构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治理的幅度以及权力的分配与重组等。因此,行政组织的变革往往是一个牵一线而动全身的极其复杂的过程。
然而,不变革的行政组织是没有生命力的,非凡是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密、信息量的增大,社会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动态,行政组织必须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更新、变革或与外部环境进行输入和输出的交换,以维持行政组织与环境的动态平衡。行政组织若不能随环境改变而变革,就难以在与环境交换中保持健全发展的生态活力,并且反过来阻碍社会环境中政治及经济的发展。但是盲目地变革同样不利于行政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使行政组织消亡得更快。
因此,对行政组织的变革,必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非凡是必须冷静、客观地分析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变革的动力,减少乃至消除变革的阻力,保证行政组织变革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
阻力是动力的对立面,有动力就有阻力。行政组织变革也必然碰到阻力,这是因为行政组织变革只能是一种“非帕累托最优”,它不可能做到使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时间获得相同的收益。从各国实际情况看,行政组织变革的确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或反抗力。“任何变革社会生活组织、人际关系、决策体系的行动,都不会不走弯路和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文章文章转载自网。不弄清这种阻力的来源、性质和力度的改革是一种盲目的改革,因此,为了保证行政组织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必要理清这些阻力。尽管现实中许多阻力一时或事先难以认明,但至少在思想上应有所警惕。一般说,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
⒈误解方面的阻力。一个人一旦确立起自己的态度体系之后,就必然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在既定的态度体系框架内作出反应。人们对行政组织变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是怎样理解看待的,有时差别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变革。加上行政组织变革前的信息沟通不够,更会引起一些有关人员的不满和误解,形成一些阻力。事先消除误解之源将有助于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⒉利益方面的阻力。从实质上说,行政组织的变革意味着政府内权力、利益和资源的调整或再分配,因此必然会触动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形成不满和阻力。比如:一在因机构变动而引起的权力再分配活动中,丧失权力的人将产生不满,并可能形成阻力;二组织机构的变动可能会触动一些原有的宗派团体等非正式组织的利益,从而引起这些团体的不满,并形成阻力。来自于利益方面的阻力是最顽强的和最富有破坏力的,对此应当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因为一般来说,当行政组织变革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成本时,人们就会对变革持反对态度。
⒊成本方面的阻力。行政组织的变革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假如成本投资大于收效时,改革与发展就难以继续进行。这里所说的成本投资主要指:一所需用的改革时间;二改革中所造成的各种损失;三所需用的财政经费。美国利特尔咨询公司提出,是否进行组织变革还取决于需要变革的各种因素的乘积,要大于变革所花的成本,否则进行变革就得不偿失。
⒋组织惰性方面的阻力。对社会而言,行政组织在功能上是不可取代的,它们几乎没有竞争者和对手,没有能够代替它们的私人对应物。它们几乎垄断了本领域的经验、知识和才能。行政组织的成员是独此一家的专业人员,他们在本质上趋于僵硬、保守、墨守成规、动作缓慢。而变革本身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因此轻易受到组织惰性的抵制和阻挠。
⒌变革不确定性方面的阻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因素使人产生紧张和忧虑。变革的意义在“新”,即通过变革给组织带来某一方面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设备、新结构、新环境、新任务、新行为、新格局、新利益、新结果。但新的东西总是人们所不了解和不熟悉的,而对不了解和不熟悉的东西人们通常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隐晦的不安全感,从而对变革持一定的观望和保留态度。这种不安全感一般与守旧或稳妥的意识相联系,表现为由于担心变革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前途未卜,比如失控、矛盾、冲突、后遗症,因而对改革不轻易认可。加上行政组织变革的复杂性,人们很难在变革付诸实践之前证实改革是有益的,更难对自己从变革中获得的预期收益进行精确计算,这轻易造成人们产生不安心理,对变革产生疑虑,进而形成消极态度和抵触性行为,妨碍和制约变革的顺利进行。
⒍习惯性方面的阻力。行政人员长期处在一个特定的组织环境中从事某种特定的行政工作,就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形成某种对这种环境和工作的认同和情感,形成关于环境和工作的一套较为固定的看法和作法,即习惯性。这种习惯性建立在时间延续和动作反复的基础之上,逐步沉淀在他们的意识深层,一旦形成,就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影响甚至支配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除非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否则他们通常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而行政组织变更本身通常意味着某种习惯性的否定。因此,有时人们在理智上明明知道变革将带来比现在更多的收益,但在情感上宁愿维持现在的办法。当变革试图改变他们某种习惯性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感情震荡,轻易失去公正地判定变革的客观尺度。或者招致他们下意识的不良反应,产生抵制态度。
三、强化动力和减少阻力的路径选择
行政组织变革取得成功的要害在于,尽可能地不要让那些导致反对变革的因素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变革的阻力尽量降低。在一定意义上说,行政组织变革的过程,就是增强动力与克服或减少阻力的过程。其基本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并不是各自分开的,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着,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力场,并在不断地保持着动态平衡。对此,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运用“力场分析”的方法研究变革中的阻力,其要点将组织中支持变革与反对变革的所有因素,采用图示法进行排队,比较其强弱,然后采取措施,增强支持因素,削弱反对因素,推动变革前进。力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对于任何一项变革,都存在着动力与阻力两种对抗力量,前者可以发动并维持变革,后者则阻止变革发生或进行。当两种力量对等处于均衡时,组织不进不退,保持原状;当动力大于阻力时,变革发生并向前发展,而阻力大于动力时,变革受到阻碍,甚至有可能倒退。
运用力场分析法来研究变革过程很有好处:一要求领导者经常分析环境以及动力、阻力的强弱;二可以分清哪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哪些因素是不能变动的,不要把过多力量耗费于无法控制的那些因素上,而集中全力于可以改变的因素上。但是,有时增加变革的压力过大也会出现物极必反的结果。例如,虽然一般来说治理者把一部分权力授予下层有不少好处,但是不少治理者却没有能成功地实现有意义的改变。原因之一是一些治理者为实现预期的变革,急于求成地增加了许多推动变革的压力,使其打乱了力量的均衡。因为增大推动变革的压力往往刺激了新的变革阻力的产生。这一过程类似于气球充气,当充到气球不能承受的限度时,气球就会爆炸。所以治理者应全面地了解变革的阻力和压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而不致发展到欲速则不达(爆炸)的地步。
⒉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熟悉现实中的问题,制定合理而完善的方案,是保证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一些行政组织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同时,改革前的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它可以起到安民告示和意见沟通的双重作用。让人们在改革前就进行充分的沟通与讨论,这既有助于宣传改革的意义,清除人们的误解,又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
⒊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实践证实,各国在进行重大的行政组织变革与发展之前都需要对行政组织中某些要害性职位进行人事调整,以便从宏观的组织体系上保证未来的改革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但同时这种人事调整范围不宜过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改革和发展而带来的振荡。
⒋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参与组织治理和变革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既可以吸收和集中普通工作人员的聪明,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就感,减少思想阻力,从而促进变革顺利进行。普通工作人员参与变革活动包括共同选择和拟定变革方案,共同分享情报资料,及时将进展情况、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公之于众,并加强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尽量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从而尽量降低组织变革的阻力,推动变革前进。
⒌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首先,行政领导者和下级人员形成对变革的共同的熟悉,认清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组织内形成要求变革的强大力量,促使人们自觉去变革;其次,培养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强烈归属感,领导者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在组织中形成“变革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变革中的一分子”的归属感,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第三,力争行政组织变革的目标与行政组织的共同目标最大限度地重合或协调,便于有效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与行为;第四,利用组织中良好的规范对抵制变革的个别成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遵从组织行为。尽量避免采取强硬措施,以免引来更强烈的抵制。
⒍强化革新行为。其主要方法,是要对表现出新态度、新行为的团体和个人给予积极的宣传和充分的肯定。行政组织的宣传和肯定对于新态度、新行为的继续存在和扩散效用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方法包括公开表扬、宣传报道、物质鼓励、提职提薪等。对在行政组织变革中作出了突出成绩的团体或个人,还应当给予非凡的宣传和肯定。在这方面,行政组织的公开的变革态度和倾向性,尤其是组织高层领导人的公开的变革态度和倾向性,往往是克服或抑制变革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⒎折衷妥协。在变革阻力较为强大且持久,而行政组织又必须进行某种变革的情况下,行政组织将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压力,放弃较高的目标期望值,以降低目标的方式来换取有限目标的实现,即折衷妥协。这比完全不能实现变革目标还是进了一步。在实践中,折衷妥协一般表现为行政组织迫于某一种情境压力而放弃某一目标,同时作为交换,而坚持和强调另一目标。折衷妥协是完全必要的,在实际过程中,绝大多数行政组织的变革都存在这一现象,只是折衷妥协的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已。
⒏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也对克服个人和组织方面的阻力有较大影响。行政领导者若作风正派、大公无私、秉公办事,具有较高的群众威信,他们的方行就易于对广大普通行政人员产生较大影响力和积极的心理效应,提出的变革主张也易于为他们接受和肯定。反之,若领导者拉帮结派,搞不正之风,甚至以权谋私,则会引起广大普通行政人员的反感,加大心理差距,由他们提出的变革措施就难于产生积极反应,甚至引起抵触。
⒐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来自于因改革而受到冲击、或可能受到冲击的人员的抵制,往往是造成行政组织改革与发展活动夭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变革以前和变革之中都要慎重而妥善地考虑如何安置那些因改革和发展而被触动切身利益的人,同时,要设法使其中能继续工作的人员安心工作,以减少来自于利益方面的阻力,保证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这方面中国的历次机构改革积累了很多很多的经验教训。
⒑采取正确的变革方式。行政组织变革能否确定一个有效、合理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变革阻力的大小,进而决定了变革的成败与否。根据客观环境的要求以及组织内部变革的迫切程度,一般有如下三种行政组织变革的方式可供选择:一革命性方式,即一举打破原状,抛弃旧的一套而断然采取新的办法。二渐进性方式。即采取逐渐演变、过渡的办法,在原有的框框内作些小改小革。三计划性变革方式。即采取系统发展、统筹解决的办法,在充分的理论预备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拟定变革的方案,经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分析修改,建立变革的系统模型,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然后一步步实施,最终达到行政组织高效化、最佳化状态,完成行政组织的任务。
总结行政组织变革的成功经验,人们发现:在以上三种变革的方式中,渐进性变革阻力较小,但不能触及行政组织内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时间缓慢、零敲碎打、收效不大。革命性变革要彻底推翻现状,完全改弦更张,会产生较大的震荡、阻力甚至破坏。只有计划性变革能减少阻力,激活动力,把领导和成员的聪明才智焕发出来,组织起来,共同系统地研究问题和制定变革方案,从而能在谅解、支持的基础上,朝着预定的目标较顺利地改变现状。
在行政组织变革的方式上,还要注重以下几点:一选择好时机。行政组织变革前要重视舆论工作,做好各方面的预备,有时成员思想抵触较大时,要加强工作、等待时机成熟,切不可武断行事;最好是避开工作和任务非凡繁忙的季节,以免过多影响任务的完成。二明确从何处发动。许多组织理论家认为,组织的变革必须来自上层,自上而下才能推行尽力。也有一些组织理论家认为,组织变革获得上层的许可是一个先决条件,具体实施时,则宜根据变革的性质或从中层、或从基层来发动。三弄清变革的范围和深度。行政组织变革预备涉及多大的范围,预备进行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达到什么深度,解决哪些重点问题等等,领导者都要胸中有数。四始终把握行政组织变革的目标。行政组织变革最终目标在于使行政组织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不断提高行政组织效力,同时要改造成员的行为方式,激励成员的积极性,使行政组织布满活力。
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分析
尽管行政组织变革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但组织变革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在组织中除了存在促进其变革的因素,同时还存在着反抗变革的力量。阻力是动力的对立面,有动力就有阻力,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 1.传统行政组织文化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行政组织文化中往往继承了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双重强化的“官本位”文化的理念。“官本位”文化强调的是如何依靠国家计划和上级指令行事,行政组织管理者期盼的是在等级阶梯上步步高升,关心的是如何赢得领导赏识,获得自己的理想职位、优厚的待遇。长期以来,行政组织员工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被动心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机制,使不少职工养尊处优,既无压力又无动力地按惯性工作着。结果,行政组织员工成了缺乏活力与个性的“单位人”,缺乏冒险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无学习愿望和变革的理念,组织的生命力大受影响。
2.行政组织员工对未来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导致的阻力
由于变革必然会发生人员调动的情况,这些组织成员也许会为调往新的工作岗位后如何才能与其他员工配合而焦虑,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疑惑、担心;组织所进行的变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种种变革所带来的最终境况又会如何?等等。诸多的忧虑实际上都是来自于对未来发展的不可预见性所产生的焦虑。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成员的焦虑担心往往会转化为其外在的对变革的抵制行为。同时,组织成员对行政组织变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是怎样认知和理解看待的,有时差距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变革。
3.利益失衡导致的动力
公共行政组织的变革从实质上来说,是组织内部权力、利益和资源的调整或再分配,这种调整和再分配的任何措施都会涉及到原有利益的重新分化组合,导致原有利益格局失衡,因此必然会触动某些部门和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形成不满和阻力。比如:因机构变动而引起的权力再分配活动中,丧失权力的人将产生不满,并可能形成阻力。来自于利益方面的阻力是最顽强和最具有破坏力的,对此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一般来说,当公共行政组织变革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成本时,人们就会对变革持反对态度。4.行政组织中的留滞成本
组织中的留滞成本即组织已经投人而无法收回的“投资”。如行政组织的固定资产(包括办公设备等)占用了大量资金。这些投资成本很可能会因为变革而成为无法收回,使留滞成本无法发挥其应的效用。组织的留滞成本更明显地体现在组织中的“人”的因素方面。如,一位不能再对组织做出有价值贡献、但资历很深而必须留用的组织成员,在组织变革中该怎么办呢?付给这些成员的工资、福利等是对其过去贡献所付的报酬,对其所在组织来说,也是一种留滞成本。这种留滞成本的存在,导致组织追求稳当、缺乏变革的动力,甚至在应当实现变革的时期极力阻挠变革。
最大限度地缩小反对变革的力量,增强动力是行政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有志于实施变革的组织管理者必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克服这些障碍,促进行政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 1.必须重视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外部环境研究
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一国资源可跨国界进行流动,因而行政组织面临的环境具有很大的竞争性和不稳定性,必须做出回应。从国内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对行政组织发出变革的要求,而中国加入W TO则更强化了这种要求,因此行政组织的变革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同时,对环境的研究还必须把握当前世界行政组织变革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因为这些研究成果和经验是对新的时代背景做出的回应,代表了世界行政组织改革的潮流和方向,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关注可以底得改革的时间,减少失误,从而有助于把我国行政组织的改革融人世界潮流。2.运用组织动力,消除抵制心态
第一,行政领导者和下级人员要形成对变革的共同认识,认清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组织内形成要求变革的强大力量,促使人们自觉去变革。第二,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对组织变革的强烈归属感,把“要我改”变成“我要改”。第三,力争行政组织变革的目标与行政组织的共同目标最大限度地重合或协调,便于有效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与行为。第四,利用组织中良好的规范对抵制变革的个别成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遵从组织行为,尽量避免采取强硬措施,以免引起更强烈的抵制。3.提高行政组织变革的透明度、公开性
组织成员对行政组织变革的不可预测性的焦虑是变革的阻力之一,要消除这一障碍,行政组织管理者就要尽可能地提高组织变革的透明度、公开性。包括:对未来组织内外形势的预测状况以及提出预测所依据的事实、理论基础;各种变革措施的详细内容、实施操作方法;变革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发生何种变化等等。这些信息的公开、明朗,将有助于组织成员对变革及其前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在权衡利弊的前提下主动自愿地接受各项变革措施以及变革后的组织境况。4.调动组织成员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
调动尽可能多的组织成员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管理者可以直接了解到组织内不同层级成员的个人要求,力图使这些要求在最终的决策方案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可以使组织成员产生一种“我是变革的主人”的责任感受与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从自身利益的个人圈子中走出来,从组织的整体、全局出发来认识变革。也就是说,尽量让所有可能受到变革直接影响的成员参与变革计划、措施的讨论与制定过程。这样制定出来的变革措施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将大大减少。5.进行人事调整,妥善安置人员,优化变革环境
实践证明,各国在进行重大的行政组织改革与发展之前都需要对行政组织中某些关键性职位进行人事调整,以便从宏观的组织体系上保证未来的改革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但同时这种人事调整范围不宜过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改革和发展而导致事业的振荡。
行政组织变革夭折或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往往来自于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的抵制。因此,在行政组织变革以前和变革之中,都要慎重而妥善地考虑如何安置那些因改革和发展而被触动切身利益的人,如正确分流富余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和就业培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同时要设法使其中能继续工作的人员安心工作,以减少来自于利益方面的阻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组织内部实施积极的竟争激励机制,使竟争上岗、优胜劣汰为所有行政人员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在公共行政组织内部和行政人员之中形成有序的竞争氛围,为变革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变革的顺利进行。
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分析
阻力是动力的对立面,有动力就有阻力。从各国实际情况看,行政组织变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或抵抗力。不弄清这种阻力的来源、性质和力度的改革是一种盲目的改革。因此,为了保证行政组织改革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必要理清这些阻力。一般说,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 1.行政组织自身的“经济人”特征是行政组织变革的根本阻力。行政组织变革是一种非“帕累托最优”的利益格局大调整,它不可能做到使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时间获得相同的收益。从实质上说,行政组织变革意味着行政组织内权力、利益和资源的调整或再分配,因此必然会触动人的切身利益,进而形成不满和阻力。比如:在因行政组织变革而引起的权力再分配活动中,丧失权力的人将产生不满,并形成阻力;组织机构的变动可能会触动一些原有的宗派团体等非正式组织的利益,从而引起这些团体的不满,并形成阻力。来自于利益方面的阻力是最顽强的和最富有破坏力的,对此应当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
2.对行政组织变革的认识不足和理解偏差是行政组织变革的主要阻力。行政组织变革是行政组织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自然反应,是现代行政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现实生活中,因为价值观念、知识结构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体系。一个人一旦确立起自己的态度体系之后,就必然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在既定的态度体系框架内作出反应。人们对行政组织变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认识不足,理解差别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变革。[4]加上行政组织变革前的信息沟通不够,对行政组织变革的意义宣传不到位,更会引起一些人员的不满和误解,对变革前景心存疑虑,对变革不理解不支持,从而影响了行政组织变革的发展。
3.僵化保守的体制和因循守旧的氛围是行政组织变革的直接阻力。任何组织都是由机构、制度等“硬件”和价值体系、态度体系等“软件”组成的。行政组织当然也不例外,所以行政组织变革也受这两方面的深刻影响。在僵化保守的体制和因循守旧的氛围下,成员思维模式较定型,对新事物新经验态度冷漠,心态普遍存在求稳惧变的惰性,他们不但不愿意推动行政组织变革,反而会对行政组织变革横加阻挠,对行政组织变革形成强大阻力。
4.行政组织所置身的外部环境也是行政组织变革的强大阻力。行政组织变革不能超越特定的社会环境。行政组织所置身的外部环境提供了行政组织变革所需的条件,是组织变革的强大动力。但是,如果它提供不了行政组织变革的条件,就会成为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消极保守的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其它国家机关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干涉和阻挠,社会中介组织发育得不充分,科学素养和技术手段的落后,支撑行政组织变革的人财物资源匮乏等都会对行政组织变革产生巨大阻碍作用,成为行政组织变革的强大 阻力。
强化动力和减少阻力的对策
行政组织变革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增强动力,克服或减少阻力。推进行政组织变革平稳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强弱,保持动力和阻力的动态平衡。行政组织变革应该与中国改革历史进程相适应,在改革进程的不同阶段,行政组织变革面临的动力与阻力也不同。领导者要经常分析环境以及动力、阻力的强弱,分清哪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哪些因素是不能变动的,不要把过多力量耗费于无法控制的那些因素上,而集中全力于可以改变的因素上。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并不是各自分开的,而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着,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力场,并在不断地保持着动态平衡。管理者应全面地了解变革的阻力和压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不要为实现预期的变革,急于求成地增加推动变革的压力,打乱力量的均衡。2.广泛宣传动员,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行政组织变革前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安民告示”和意见沟通的作用,可以克服人们的利益本位思想,可以强化革新行为,对于新态度、新行为的继续存在和扩散效用是十分重要的。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有助于人们理解行政组织变革的意义,消除误解,形成要求变革、支持变革的强大力量,从而促进变革顺利进行。通过宣传动员,相关人员共同分享了情报资料,共同选择和拟定了变革方案,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而及时将进展情况、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公之于众,便于加强思想交流和信息沟通,从而降低了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推动了行政组织变革的前进。
3.精心设计方案,尽量减少损失和代价。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制定合理而完善的方案,是保证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一些行政组织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变革方案应该震动最小,尽可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妥善安置因改革而被触动切身利益的人员,同时设法使其中能继续工作的人员安心工作,以减少实施变革的阻力。在变革阻力较为强大且持久,而行政组织又必须进行某种变革的情况下,行政组织将不得不接受现实的压力,选择折衷妥协的变革方案,即放弃较高的目标期望值,以降低目标的方式来换取有限目标的实现。
4.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各国在进行重大的行政组织变革与发展之前都需要对行政组织中某些关键性职位进行人事调整,以便从宏观的组织体系上保证未来的改革与发展能够顺利进行。但这种人事调整范围不宜过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改革和发展而带来的振荡。通过人事调整,可以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行政人员队伍,以适应未来组织机构和职位对人员的要求,为行政组织变革创造有利条件。领导者在组织内具有非常核心的作用,因此,在人事调整中一定要高度重视领导班子的构建。
5.采取正确的变革方式,恰当推进变革。行政组织变革能否确定一个有效、合理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变革阻力的大小,进而决定了变革的成败与否。根据客观环境的要求以及组织内部变革的迫切程度,行政组织变革应采取系统发展、统筹解决的办法,在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拟定变革的方案,经有关人员共同研究、分析修改,建立变革的系统模型,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然后一步步实施,最终达到行政组织高效化、最佳化状态,完成行政组织的 任务。
第五篇: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制度分析
摘要】: 改革是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它不可能使所有人 在同样时间获得相同的收益。因此,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行政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动力和阻力两种力量的对比和相 互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行政改革的动力、阻力多从政治 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无可否认,这种研究有它特定 的价值,但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局限于这种方法有失全 面。本文试图利用制度分析这个崭新的分析方法,重新考察 我国行政改革的动力和阻力,旨在通过这种带有前瞻性的探 讨和研究,为我国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提供某些有益的启 示。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制度分析方法的一般介绍。介绍了新制 度经济学说的几个核心概念和理论;考察论证了制度分析方 法对中国行政改革的适用性。第二部分是对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具体分析。笔 者采用制度分析中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地位、偏好 显示和收益预期三个角度对社会利益群体进行考察;本部分 包含三个层次,首先从社会利益结构,以社会各阶层成员为 考察对象;其次从层级内结构,以行政机构为考察对象;第三 层总结行政改革的动力、阻力,并在分析个体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消减阻力、增强动力的思路和方法。第三部分是分析促成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制度安 排。本部分从集体理性的角度,分析促成中国行政改革动 力、阻力的制度因素。笔者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 度三方面考察,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制度)变迁主要受到 四种约束,即:人性假设的约束、制度偏好的约束、制度知识 的约束、环境约束。‘第四部分是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制度)变迁的制度创 新。笔者认为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存在一定矛盾,所以 要解决二者冲突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创新设计一套有效 的机制,从而在满足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当 前,中国行政体制咳度)的创新包括三方面:正式约束的创 新;非正式约束的创新;实施机命的创新。
关键词: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责任;法治; 服务;廉洁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思想中提出要按照服务政 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人民满意政 府[1]。由此可见,服务、法治、责任、廉洁是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的指向,是总体目标的显著特征,改革总体目标和这些要求之间的关系 性质和动态构架决定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特性,也是引导改革实践和政 府转型的灯塔,不能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特性和互动机制,构建理论上的中国 特色行政管理体制将是支离破碎的。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比较公共行政的视角,对中国特色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特色问题进行比较。比较公共行政比较什么呢?美国学者海迪认 为,比较行政尽管有不同的](.视角,但最基本的是“作为焦点的官僚制”[ 2p78)。他的比较分析从党政关系入手,分为发达
国家公共行政和发展 国家公共行政,之后又细分为政党主导型官僚体制和官僚主导型官僚体制,我 国被其划分为第二类发达国家的政党主导型官僚体制。因此,本文也认同政党 主导型官僚体制这一划分。
张立荣教授认为,中国特色国家行政制度主要包括单一制国家元首制度,国务 院制中央政府制度,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主导的 多位一体的决策执行制度,以及内外结合的行政监督制度。这是一种静态比较 分析,使分析具有很好的基础。但是,本文所做的比较研究,不是基于制度静态结构的比较,也不是对中外官 僚体制进行全面对比,而是从行政改革的动态视角,运用比较行政的方法,从 改革总体目标、要
求关系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找出改革应然的理路。
二、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与要求关系构架
法治、责任、服务、廉洁是人民满意政府的基本要素,也是行政体制改革 的长期目标指向,但是这些特征也是西方国家政府治理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如何赋予它们中国特色内涵,塑造适应科学发展、社会转型和利益关系深刻 变革、公共服务需求增长和结构调整的行政管理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 国特色的显性问题。
(一)责任政府——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的关键特征,是行政权力本原问题 和行使方向质的界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核心在于责 任的实现。比较行政视角下中国特色责任政府有自己的独特涵义:
一是决策与执行责任主体中党政结构居主导地位。责任政府首先是决策责任问 题,我国政府决策体系存在宪政结构和党政结构,其中宪政结构更近似于执行 结构,党政结构更接
](.近于决策结构[3p89),党政结构成为责任 政府的主体。与之相比,当代西方国家政体主要
划分为熔权制、分权制和监督 仲裁保障制,与此相适应,责任政府主体的责任主体有三种类型:狭义政府或 其中的内阁;作为行政首长的总统;作为监督仲裁保障人的总统以及狭
](.义政府 [4p181)。
二是责任内容的有限框架下增长和动态性。政府责任跟政府职能是紧密联系的,中国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政府责任的宽泛性、增长性、变迁性。责任主体明 确后,责任内容就是政府职能的契约安排,即拥有多少权限、承担多少职能、负担多少责任。这种责任安排是动态的,职能内容和结构也是动态的,固守古 典主义的教条来处理现代经济社会问题,只能给予政府“刻舟求剑”的形象。政府的责任是有限的,但同时又是无限变化的,因此职能重点和结构也会随之 变迁,而且呈不断扩展之势。
三是从责任与权力的配置看,要从注重权力的分配,转向以责任为基础的权利 分配。责任和职权是通过何种途径赋予政府的呢?第一,通过公共舆论,这是 公民或者选民们对政府职能形成观念的焦点。第二,通过危机事件引导立法, 形成关于某项新的责任和职能的契约框架。因为,在当前中国政体发育程度下,公民是一种被动政府责任监控者。这两种途径都最终依赖于政治推动,最容 易触动政治强人神经的就是危机事件。
四是问责形式上以自上而下为主。《意见》中决定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 责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健全以行政首长 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难看出,它的问责方向是一种明确的界定。
中国特色责任政府建设应当明确以下几点:
1.中国特色的责任政府,应该是责任政党政府。责任途径不是简单的宪政问 责,而且应该包括党政问责。建立责任政党政府,在问责的对象上,不仅是狭 义的政府首长问责,而且是党委负责人要同时问责,因为党委系统在决策上承 担责任,居于主导地位,离开这一点,责任政府在中国国情下意义就大打折扣。
2.责任内容上是扩张的有限政府,有限政府不是小政府。中国的国情和经济 社会深刻转型决定了,政府经济和社会政策必须不断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需要,对宏观经济干预不断深入,一些政府职能不断扩张,政府责任自然根据 国家的法规而不断拓展,而有些职能和责任则不断削弱,因此政府责任问题不 是减少的问题,而是如何调整和适度增长的问题。
3.在问责主体上,应当合理化;问责程序上应做到规范化;涉及政府绩效问 题,谁设置的考核,谁负责问责。关于政府工作涉及权利问题,应当由公众通 过法律途径问责;
涉及政府整体战略任务绩效问责,应当由民众代议机关问责。涉及党群机关的行政责任问题,应当通过党的纪检组织和上级组织及人事组 织问责,可以探索党的代表会议问责机制。在决策问责和执行问责上有必要分 开考核,决策责任在党委,执行责任在政府。
(二)服务政府——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本质属性的注解。服务是 责任的履行,是法治的重要部分,是满意的核心要素,是廉洁的必要条件。任 何政府都具有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西方国家服务政府改革与实践强调公平正 义、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统一。比较行政视角下中国特色服务政府具有自身内涵 :
一是从服务对象上讲,西方强调顾客导向,为公民服务,中国强调为人民服务,两者不尽相同。但是,这仅是概念上的区别。
二是服务的主要区别在主体和内容上。显然我国服务特色属于强政府特色,尽 管市场替代逐步加强,但是强政府仍然是显著特征。在服务内容上,我们的政 府仍然是经济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统筹经济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特点。从 地方到中央的关系看,经济服务型政府仍然占主导地位,这是由现时期中国的 基本国情和基本政策决定的。从行政改革的动因看,主要是构建与科学发展相 适应的体制,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 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行政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行政系统,来自于政府及其公务员。从理论上看,20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这些变革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是非行政系统的行政环境或者是在行政系统自身的非核心、非框架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改革逐渐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在继续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系统改革(这种改革仍由政府设计、领导、发动和操作)的同时,必须对政府自身或自身的核心部分进行改革。这样,中国的行政改革本身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悖论:政府既是行政改革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又是被改革的对象和被改革客体,改革的主体和客体二位一体,所以,行政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外部压力的、被动的自我“手术”。当这种“手术”需要伤筋动骨,改变有利于政府及其人员权力和利益格局的时候,行政改革的特殊阻力就产生了。这一悖论所产生的制约性会通过公务员———改革的具体操作者而体现出来并得以强化。显然,再科学、再完善的行政改革方案,如果在公务员这一方面受到阻滞,它们都会走样、变形,甚至流产。产生于公务员的阻力,可进行如下的概括:
1基于利益和权力的调整而产生的阻力。如前面所指出,改革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这种调整和分配的任何举措均会涉及到现存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权力是能为局部和个人带来利益的条件之一。尤其中国社会是一个“行政化的社会”,(参见孙贵洪:《论中国社会的行政化力量》载《中国行政管理》1993年第8期)行政权力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深入的指导、协调及干预和控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无不围绕行政权力而呈现、形成、展开,即便是在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权力在社会生活中也将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务员属于社会中权力和利益的既得者阶层,任何改革的大动作无疑会使他们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丧失,产生抵制是必然的。
2基于习惯和官本位意识产生的阻力。改革本身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因此,它必须要受到习惯势力的阻挠和影响。对公务员,尤其是对可能被精简掉的公务员来说,行政机构改革意味着自己现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行为模式等的重大改变。这可能导致留恋目前状态,死抱毫无希望的习惯不放的阻力的出现。另一方面,官本位意识在中国国民意识和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官”被看成是身份和地位的最好体现,官职级别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价值与成就的最主要标尺,且各项福利待遇与官职紧密关联。因此,为官只能上不能下,机关只能进不能出,一旦离开官场便人走茶凉,事事难办。这种社会思想氛围,是广大公务员走出机关,下海分流的一大思想障碍和阻力。
3基于对不确定性的忧虑而产生的阻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因素使人产生紧张和忧虑。对公务员来说,本次行政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存在许多不得不忧虑的不确定性因素。如本职能部门能否被撤消?精简人员时,自己是否属于被分流之列?若被精简,自己的出路是什么?前途如何?这些忧虑使公务员产生压力,如不能持正确的态度,就会使他们对改革产生怀疑,进而形成消极态度和抵触性行为,防碍和制约改革的顺利进行。4基于依赖性而产生的阻力。我们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性,造成下级机关和下级人员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事无俱细依靠上级的指示、指导和推动,而且这种依赖性有时被看成是稳重老练的表现。固此面对矛头针对自己权力和利益的行政改革,大家更是不能也不愿为天下先,“不推不动”,互相观望和等待,可能造成“上动下不动,越动越被动”的局面,坐失良机。
5基于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个人一旦确立起自己的态度体本系之后,就必然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在既定的态度体系框架内作出反应。每个公务员对当前行政改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是怎样理解看待的,出入会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改革。如许多人对市场经济无非又是换汤不换药,重走“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老路。因此,就用前几次改革的“经验教训”对待这次改革,以不变应万变,对改革持消极、应付和观望的态度。这种因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般比较持久,具有顽固性。
从行政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行政改革之所以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是行政系统自身的阻力。指出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在实际的操作中走形变样,出现只放包袱不放权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强化创收弱化服务,实功虚做,隔靴搔痒,玩数字游戏,换汤不换药,该加强的职能得不到加强,需要撤并的部门反倒不断壮大等等现象,导致改革走过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8-03-05(1).[2][美]费勒尔•海迪.比较公共行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6.[3]张立荣.论有中国特色国家行政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3.[4]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5.
[5]刘靖华,姜宪利.中国法治政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6.
[6]吕祖礼.新加坡为什么能?一党长期执政,何以保持活力廉洁[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7]薛刚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岳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