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学生转换学习方式初探论文
英语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合作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逐步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行呢?
一、组织复习时,引导学生学会联想运用
一节课的复习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前奏。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心备课、钻研,拓展教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引导学生联想运用,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会起到促进作用。例如: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Unit5时,笔者就由第四单元自然导入第五单元的话题。因为本单元是继第四单元Acharityshow之后的又一篇涉及慈善事业的重要单元,它与前一单元构成一个完整的模块,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Helpingothers。这样的方式使复习环节与导入新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同学们也容易接受。
二、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制造”学生,学习成果也不能总是在经验学习之前就被完全地展现出来。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终引导他们对自己、对世界有更清楚认识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也需要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设计很多灵活的方法,支持学生学习和建构知识。我们必须想办法迎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背景,必须帮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充满探究氛围的课堂是非常让人兴奋的场所,表面上看来,不熟悉探究过程的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课堂没有纪律,但是想想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录音棚里的艺术家……那些地方永远是繁忙的,人们总是投入到不同的工作中,做着不同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对课本超越。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提出表明他们自身认识和自身观点的问题来,以真正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AUnit5时,学了动作片、喜剧片、记录片、恐怖片后,笔者首先引导同学们谈论自己喜爱的电影:“A:Whatisyourfavouritefilm?B:Anactionmovie.”这时,有同学站起来问:能不能说“A:Whatfilmdoyoulikebest?B:Anactionmovie”?笔者当时肯定了他的说法,并鼓励学生就像这样多联想、多动脑,这样渐渐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三、练习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在课堂中,原来我们习惯于讲授,或采取串讲、串问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有些学生怕读、怕说。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自由讨论、自由汇报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主体的,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讨论是合作的起点,当人们懂得如何交流思想和尊重各种意见时,信任就会产生。合作也需要有结合实际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一群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非所有活动都适合进行合作,教师在安排活动、建立讨论小组以及支持和指导合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合作是考虑周到并且有目的性的,而且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合作小组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建立的,任务完成以后,小组可以解散;当新的任务开始时,可以指派不同的小组。但教师必须决定在组建小组上,学生是否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在某一点上,教师也许觉得学生已准备好建立自己的合作小组了,但必须提醒学生,各种不同的学习风格、智能和能力是合作小组富有价值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师必须设法确保学生认识到,当他们分成小组时,质量仍然十分重要,而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份角色,懂得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发挥作用。
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往往是通过练习来实现的。因此,设计精巧实用的合作训练题有利于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的合作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例如:学习牛津初中英语7BUnit5Abilities时,笔者一改以前的小组练习方式,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立不同的俱乐部,并贴上招牌,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参加不同的俱乐部。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也自然而然地使他们学会了与不同的人合作,使全班同学都合作得很融洽,使他们看到合作学习的好处。
四、小结时,引导学生学会拓展
小结不仅是对一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更是唤起学生再思考,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的载体。好的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小结,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牛津初中英语8BUnit5的Reading(Ⅰ)小结时,笔者叫同桌之间MakeaSurvey。这样,使同学们不但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复习了上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五、留作业时,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探究
探究方法需要给予学习者机会,通过给他们出主意和提出问题,探知新的知识。这也就允许学习者在过去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他们想知道的东西。学习始于独特的学习者,学习者已经知道什么和想知道什么,不仅制约着教学内容,还构成了学习的基础。然而,为了使学习有更大的成效,为了使学习者认真自觉地对待学习,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有技巧的问题,发现自己需要或想知道的知识。因为是一个过程,所有涉及的步骤必须一一跟上,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笔者在每一节课后的作业布置上都力求做到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使他们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实践证明,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手段,根据新课标精心备课、钻研,拓展教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觉得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个话题确实得进行深入研究,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略懂了些,再加上通过这次网上学习,更是使我受益匪浅,现就说说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
一、加强自身修养。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我们这个师傅该怎样把他们领进门,该领进哪个门呢!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怎么做才能教好学生呢!有人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同时还应该摆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去扮演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教育者,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策才能促使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愿意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需求;才能学会学习,并在学习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如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的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和特点,创设各种语言情景。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被表扬,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表扬有进步的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被激发。当然并不是一味的表扬为主,在表扬之后能在对他的学习进行辅导,更能引导他到学习中来。再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关心爱护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
四、激发学习情绪,实现角色转换,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效果,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听到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分析,而且能听到其他同学的见解,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巩固知识,掌握技能,锻炼思维。激发学生在课内高涨的学习情绪,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一个“用”字,只有切实加强训练、主动地去运用,才能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上述简要阐述了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成就欲望,促进教与学的角色转变,激发学生。然而,学习有法、但无常法,我们只要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们就能主动学习,并会学好英语。学习英语主动性,积极性,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第三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论文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申报表
论文标题 论文类别小学数学作者姓名作者单位联系电话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摘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精辟地指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关 键 词】: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有效学习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老师问学生)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多元情景化”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加德纳指出,教学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不像工业化生产那样“以逻辑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艺”。这就是说,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学的乐趣”,“问题教学”也正是利用了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传授重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数学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90个桃子你们20只来分,每只分4个,剩下一个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们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了自己的桃子高兴地吃开了。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局的吗?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方法。
二、把握提问的明确指向,引导学生准确回答。
提问的问题应当具体、明确,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使学生快速地组织思维,顺利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在推导关系式这部分,要求学生观察“(1)70-30=40,(2)70-40=30,(3)30+40=70”,并比较它们的异同时,如果这样问:“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显然不够明确,学生不知道怎样比较:以谁为标准?谁和谁比?比什么?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1、第一个算式中有哪三个数?
2、第二个算式中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3、第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第二个算式与第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
5、怎样求被减数、减数?„„这样不断递进式的提问,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能有条理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重视提问的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多方面地进行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把问题引向纵深,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提问不能基于简单的判断,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要具有思考价值。通过巧妙的问题,指引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归纳中受到启迪。例如,我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学生初步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之后,出示“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350、1、0、4/5。”学生看清题目后,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动笔练习,而是先作如下提问:
师:同学们,这一组数中,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
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一个个争着回答。
生1:我最喜欢求4/5的倒数,因为4/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5/4,4/5×5/4=1,4/5的倒数是5/4,所以我喜欢求。
生2: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因为1这个数可以写成分数1/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还是1/1,1的倒数就是1。所以我喜欢求1的倒数。
生3:我给×××补充,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我也喜欢求1的倒数。
教师小结板书:1的倒数是1。
师:这组数中,你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
生1: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写成分数是0/1,要是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就写成了1/0,0又不能作分母,0好像没有倒数。
生2(显得很不以为然):不是好像没有倒数,而是应该确实没有倒数,你想一想,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也不等于1呀,0肯定没有倒数。
(这位同学把老师的话全给讲出来了,他说的理由非常充分而又具有说服力)
教师小结板书:0没有倒数。
接着再让学生进行笔头练习,求出“350、1、4/5”的倒数。
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两个新颖的设问,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维活动的判断和说理,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轻松、顺利地教学了求“0”的倒数和求“1”的倒数这两个倒数认识中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借助课堂,艺术性地层层设疑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无穷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揭示题意,找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思考理解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矛盾转化的方法。
四、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课堂提问的难度应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究心理,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教学时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掀起教学高潮。教学过程如下:
(演示:屏幕上,先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圈,然后闪烁
圆周。)
师:同学们,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是一条线段。
师:那么如何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
生: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的是圆形大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学生哄笑,齐声回答说:不能。)
师: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
生:用绳子绕一周,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能用绳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演示:教师把系着小球的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面上,用力甩动小球,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小球被甩动时小球运动形成的圆。)生:不能。
师:用滚动法、绳测法可以测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
师: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们先做一个实验,你能发现什么?(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圆。)
学生欣喜地发现:
圆的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
圆的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积极动手测量,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圆的周长到底比它的直径的3倍多多少呢?这里,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测量圆周率的故事……
以上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并且通过几个具有机智的小问题,把这一个教学环节紧紧地串连在一起。而且面对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学生都会饶有兴趣地去思考,去探讨。这正是教师的高明之处。所以作为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上不断调控教学程序,灵活恰当地进行追问,使问题问得明白,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地参与数学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中,课堂提问必不可少。它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论》
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2、《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4、《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四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核心,教师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做学生学习的助手,同伴和参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做到五不:凡是学生能看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从而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教师才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否敢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树立以学定教,以学定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你问我答,趣味接龙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身份让学生来扮演。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特长和个性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语言上凸显学生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被人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就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以朋友的礼节和平等的语气,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教师常说:“我们一起想想看”“大家的学习很有收获”“你真棒”“你敢向名家挑战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佩服你”等话语,就会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极大地激发起学习主动性的欲望。
四,留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还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样的学习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第五篇: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意义和作用: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现状还存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和决策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而且不会学习,严重缺乏自觉、自愿和主动性意识,教学效率低下,课业负担重,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一方面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已不再太高(但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小学阶段就应该给学生打下这方面的基础。自主性,即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它是学生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有独立行使、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及能力,自主性集中表现为自知、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等,主动性,集中表现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性活动中。人不是被动地适应和应付客观世界,而是积极自觉地行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设问。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括之间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如:故事、操作、俗语、儿歌比赛,游戏等情境。
2、自主探索,分层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求,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已已有的旧知识自主探求,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对数学学习有特长的学生,要引导其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对“学困生”扶一把,送一程,使其不掉队。
3、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探求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与结果进行反思与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得到整体优化,教师不做仲裁者。
4、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通过让学生解决同类问题,教材里的“做一做”和“练一练”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期获得对数学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课尾拓展延伸的设计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开展数学比赛,组织教学游戏或到校外进行调查、访问、测量等实践活动,都是促进认知延伸、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们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现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主动性、合作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