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五篇范例)

时间:2020-10-13 12:2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

第一篇: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

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

抓党建促脱贫,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重要体现。面对 2019 年全市脱贫人口数量占全省 41%的艰巨任务,陕西省安康市委组织部始终以服务全局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组织力量,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和组织工作质量“双提升”,全域脱贫摘帽按期兑现,23.3 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一、在学习教育中提高站位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开展“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市级集中培训 3276 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市县镇三级联动全员轮训 5732 名党支部书记、1.37 万名村干部和 14.9 万名党员,进一步增强坚守一线、鏖战脱贫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把高质量脱贫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首要回答、首要检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市委常委班子 15 次集中学习以上率下,市委主要领导 3 次电视讲话发出决战号令,30 名市级领导每月驻县督战,千名领导干部听脱贫一线先进典型讲述“基层故事”105 场次焕发斗志,全体党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什么,自己做得怎么

样、差距在哪里、今后怎么办”交流研讨 4.97 万场次坚定决胜信心,全市上下树牢贫困不除、寝食难安的使命感、紧迫感,以一刻不停歇、一天不耽搁的状态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845 个贫困村达标退出,9 个县区实现摘帽,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成决胜贫困的定力、斗志和功效。

二、在筑牢堡垒中夯实根基 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编印支部工作“一本通”指导手册,逐一完善 5732 个支部标准化建设方案,创建示范支部 1650 个。逐支部研判,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党组织 276 个,实现动态“清零”。建成上线集党务工作、组织管理、党员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纳入 6084 个党组织、13.65 万名党员,实现“智慧党建上线、形式主义下墙”。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一肩挑”比例提升到97.68%,全面推行村干部“一人一档”管理,排查清理 126名不合格村干部,让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决胜贫困的坚强堡垒。坚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深化“支部+X+贫困户”工作机制,把 553 个新社区工厂、1049 个农业园区、1301 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集聚在党旗之下,吸纳 60 余万名群众进入绿色产业链抱团发展,推动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创新实施远教扶贫示范点、示范广场、示范基地等举措,让 9.2 万名群众至少掌握一门脱贫技能,6.1 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创新实践支部引领、村社合一模式,投入 17 亿元为每个村安排不少于 100 万元的扶持资金。全面深化党建引领新民风

建设,广泛开展扶贫扶志宣讲村村行活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探索实践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服务+致富”易地搬迁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及时建立 113 个党组织,引进 104 家新社区工厂,新建 84 个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一社区一支部、一工厂、一服务中心。

三、在鲜明导向中激励作为 坚持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择优补派579 名县科级后备力量到主战场淬火锻炼。选派 297 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和 659 名县直部门、镇(办)主要领导担任贫困村“总队长”,统筹调度帮扶力量,战地检验实绩作风。充分运用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出台关爱激励一线干部五条措施,提拔重用 23 名市级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1 名镇党委书记、8 名分管脱贫攻坚副县区长,评选表彰 826 名、容错 17 名帮扶干部,15名留村担任支部书记的驻村帮扶干部全部晋升一个职级。全年调整任用的 751 名县科级干部中,90%以上来自脱贫一线或有奋战一线的经历,规模力度前所未有。严格执行干部选派严禁选人不优、驻村不实等“六条禁令”,开展“四查四强化”驻村帮扶问题专项整治,召回 53 名不胜任工作的第一书记,撤换 45 名不在状态的工作队员。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党委推选、量化比选、调研差选、面谈圈选“四选推优”机制,分层分类培养储备年轻干部人选,发现培养选拔 8 名优秀年轻干部,为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四、在汇才聚智中强化支撑

坚持以业聚才激活决胜新动能。大力推进一业一站计划,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升级迭代,建成 9 家院士工作站,2 家博士后创新基地,75 家专家工作站,组织 800 名科技工作人员组建 72 个顾问团,为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清华大学等 40 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汇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合力助推脱贫攻坚。坚持以乡情为纽带吸引优秀人才回归。吸纳 3.34 万名安康籍商界翘楚、科技精英、能工巧匠等优秀人才回故乡、建家乡,创办经济实体 2.2 万个,带动就业 9.8 万人,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产业回暖。以双建双培活动为载体,将6881 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将 1.5 万人作为后备力量培养,着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组织工作要将服务大局作为首要课题,做到围绕促进脱贫攻坚方法合拍,服务大局工作同步,展现组织担当、贡献组织力量;要将践行宗旨作为根本考题,凝心聚力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将工作业绩交给群众检验,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要将求真务实作为关键命题,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求解思维,用解决问题的成效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释放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大动力。

第二篇:金路名师总结申论决胜之规律

金路名师总结申论决胜之规律

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中心

很多考生对申论考试一直很头疼,不知如何下手,从历年申论分数也能看出在申论这部分很多考生成绩很不理想,其实申论考试也有内在的规律可循的,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取得好成绩是可以做到的,下面万学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周建老师对申论考试的规律做个总结,以便考生复习。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者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大纲我们可以认知申论考试的本质特点是依据给定资料作答。就这种命题样式而言,可以认为申论考试本质上是一种“提供材料的作文考试”。给定材料为作答的观点依据,也是材料之源。紧扣材料作答是考生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原则。在此意义上,掌握申论题材的规律对于考试平时积累素材具有指导性。总而言之,申论具有技术性、普遍性、时效性、非敏感性的特点,这是各级考试所共同遵循的规律。

1.技术性

技术性指的是申论考试的材料不会是空洞的话题,会是某个具体问题,能让考生言之有物,对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之道。这就体现了一种技术性。例如2009年广东申论考察的是地铁塌陷问题,围绕“地铁施工如何避免地陷事故”主题给出相关资料,体现了申论命题偏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专业性、技术性。

申论中的技术性并不是要求考生具有十分深入的专业知识,因此考生们不必担心自己知识储备不够,这里的技术性更侧重一种分析和制策能力,而不是专业素养。

2.普遍性

申论题材反映的是全国各地、各领域、各行业、各层级普遍存在的问题,蕴含的对策思路是全国要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例如2008年国考以怒江水电开发为题材,主题是科学发展;2009年浙江省考以应对金融危机为题材,主题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2009年北京市考以提高公民素质为主题,领导经济建设、应对金融危机和加强公民文明素质建设是全国各级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宏观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道德建设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是政府处理上述问题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这些都是全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说省考会结合当地具体实际,那么国考当然更偏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周建老师强调普遍性是为了保证材料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尽可能多的考生,让众多考生都有话可说。

3.时效性

申论命题在选题的时间范围上,突出当前热点;在当前一个时期的热点中突出当年热点,在当年热点中突出最热热点,这些热点问题与政府的施政重点通常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2007年前后“史上最牛钉子户”等话题显示出征地拆迁问题突出,当年国考主题为“土地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命脉”;2009年浙江省申论主题为当前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

周建老师提醒考生,在保持时效性的同时,申论命题也会表现出“反规律”性,即回避过于热门、社会关注过于集中的话题,增加命题的不可预测性,以免被应考者押中题目。例如2009年国考就回避了公众普遍关注的抗御自然灾害、保证食品安全、处理群体事件等问题,而选择了相对为人所忽略但又有一定时效性的应对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问题。

4.非敏感性

申论题材不可能是高度敏感性话题,如涉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族、宗教、人权、外交、国防、腐败、刑事案件等问题。也就是说:一是不会涉及层次过高的问题,二是不会涉及关系过于复杂的问题,三是不会涉及争议性过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尚无定论的问题。因此,不必过多地关注敏感性、争议性话题,应把备考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一个具体领域如民生、经济、文化、教育、环保方面,放在一省一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相对敏感的问题,要有所积累和研究,但要侧重技术层面,以就事论事的态度设想如何妥善解决问题,而不要陷入到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官员素质等方面的争论中去。例如,2006年国考以《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题,涉及到“非典”、工业事故、密云观灯人群踩踏伤亡、禽流感、自然灾害等事件,所提到的事件只是以访谈中一笔带过的方式出现,没有深入追究其中的政府责任,经过试题的处理已经不具备敏感性;2008年山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考试以《机关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题,提出了要从“瓮安事件”中反思什么的问题。瓮安事件属于敏感性群众事件,但在出题时已经得到了妥善处理,贵州省委书记对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深刻反省得到了舆论的高度肯定,因此事实上已不具备敏感性。

最后,周建老师提醒考生,申论备考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依据以上规律有针对性地关注社会热点,厚积薄发,在最后的考试中才能有出色的表现。

第三篇:行法制宣教之力 筑法治广西之基

行法制宣教之力 筑法治广西之基

彭清华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力推进法治广西建设各项工作,提高全社会法制化治理水平,为广西奋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奋斗目标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经济建设为主战场 依法推进跨越发展

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广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期盼。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是李克强总理今年视察广西工作时对广西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努力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

广西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建成”奋斗目标,迫切需要法治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长期以来,广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法制宣传,不断优化法律服务,深入推进法治实践,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区生产总值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全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维护社会稳定的模范、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当前,全区正坚定不移地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加快发展,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不断完善“两区一带”发展布局,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向着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奋力前进。为此,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法制宣传教育主战场,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检验法治进步,以法治进步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法制宣传要服务园区建设。广西牢牢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发展的机遇,加快产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开发开放试验区、出口加工区建设。法制宣传要配合好园区建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优化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法治氛围,把园区打造成依法运行的模范窗口,让法制宣传真正成为项目推进、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法制宣传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广西要实现赶超跨越,项目仍然是强劲引擎。法制宣传要紧紧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全方位服务,依托“项目建设年”等活动,从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加大对招商引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政策法律服务,做到项目未动、法制宣传先行,把法治保障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

加强民生法制宣传 切实维护公平正义

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都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群众利益,需要法治作保障,这也是法制宣传教育的优先领域。必须进一步加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围绕民生需求,紧跟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焦点,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对广西来讲主要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着力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推进就业、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等工作。法制宣传工作就是要围绕这些民生领域,让老百姓深入了解与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动相关单位更加自觉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切实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我们将继续深入基层学习宣传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和社会救助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宣传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宣传土地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宣传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宣传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工作。建立绿色投诉渠道,下大力气解决涉及民生的有关法律问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解决民生问题、规范民生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良好氛围。

强化环保法制宣传 大力建设美丽广西

广西山好、水好、空气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广西的一大品牌和优势,是广西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无形资本”,既是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法制作保障。坚持把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广西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融入法制宣传之中,调动全社会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形成“生态文明,全民共建”和人人关心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坚持把学习法律知识、解决环境法律问题与维护法律权益相结合的环保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加强与解决环境脏乱差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养群众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围绕造林和治水工程,加强与群众身心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加强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向群众传授新理念、新技术。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强化环境法治文化教育,唤起大家热爱广西、清洁广西的觉悟,让“美丽广西”深入每个人的灵魂,成为干部群众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是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实现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广西地处祖国南疆,面向东盟,是祖国南大门,在国家实施经略周边战略、维护边疆繁荣稳定中负有重要责任。当前,广西与全国一样,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和赶超跨越的关键期,许多利益诉求、矛盾纠纷纠合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激化,有的甚至会演变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一些群众不善于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把它当作思想预防、源头治理的“防火墙”加以建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大力开展普法

教育,推动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的“法制宣传六进”活动,增强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把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宁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创新宣传载体,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国际合作,在边境地区联合开展禁毒、环保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边民的国家观念和国旗意识,为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学法用法制度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法治社会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依法治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深入做好依法治理工作,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广西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网络已基本形成。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带头参与各种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涉法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依法治理工作领导体制,把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大力推进法治广西建设,深化“阳光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促进广西各项工作法治化,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

《法制日报》在2013年12月17日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中共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同志谈法制宣传教育的署名文章——《行法制宣教之力筑法治广西之基》。文章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广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做法、成就和经验体会,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法制宣传工作的思路和部署。

第四篇:行法制宣教之力筑法治广西之基学习情况汇报

关于学习《行法制宣教之力筑法治**之基》的情况汇报

为专了贯彻落实法制宣教精神,推动我园六五普法工作开展,提高公园依法行政水平。1月23日下午,我园召开题会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彭清华书记2013年12月17日在《法制日报》发表的文章《行法制宣教之力筑法治**之基》。会议由 书记主持。

会上,书记通篇宣读了《行法制宣教之力筑法治**之基》。大家就这篇文章展开了热烈讨论,表示要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社会实际,做到深刻领悟并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做好学习笔记,以我园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真学真用,不走过场,不走形式,把法制宣传教育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我园工作顺利开展。

书记要求全园职工要以高度的自觉性认真学习文件,要深刻领会文章精神,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用法意识和普法教育,找出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并加强学习改正,围绕自治区、**市和 局的中心工作,把会议精神贯穿到 工作的各个方面。

书记还对我园今后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一是会后干部职工继续学习文章精神;二是要吃透精神实质,落实好我园六五普法规划;三是大力推进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扎实开展我园六五普法工作。

第五篇:筑基讲坛

第三十三期徐国卫“筑基讲坛”报告会观后感

3月29日,由山东建筑大学主办,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三十三期“筑基讲坛”报告会在500人报告厅隆重举行。济南市华夏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政协委员、聚雅斋美术馆馆长徐国卫做客“筑基讲坛”,为师生们做了精彩报告。报告会前,校党委书记王崇杰、党委副书记张书明与徐国卫进行了深入交流。学生处、图书馆、艺术学院负责人以及来自各学院的500多名同学参加本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学生处处长赵明吉致欢迎词,艺术学院院长陈华新向徐国卫颁发山东建筑大学客座教授证书。徐国卫将《岳祥书作品集》七卷捐赠给我校图书馆。报告围绕“艺术藏品背后的城市文化故事”这一主题,为听众解读了如何弘扬及传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如何在今天的城市建设、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等作品中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及人文精神。在自由交流环节中,现场听众就关心的问题向徐国卫请教、提问,徐国卫一一作答,让师生受益匪浅。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大学生之所以要弘扬和继承,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1)个人方面——文化传统好比一条大河,个人好比是一滴水。一滴水不融入大河,便很容易干枯,显得苍白无力。一个大学生一旦认真学习与继承了文化传统,便好比一滴水融入大河,便能大大开阔自己的思想和心胸,便能创造一个充满意义、多姿多彩的美好人生。

(2)社会方面——一滴水好比是个人,一条河便好比是社会。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个人。把一条大河里的每一滴水都抽干了,也就没有所谓的大河;把一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抽掉了,也就没有所谓的社会。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个人的付出和贡献。不论是个别民族的社会还是国际社会,都有赖于杰出的个人,努力地学习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为自己民族甚至是全人类指出一条永续性发展的康庄大道。总之,大学生弘扬和继承文化传统,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二、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为世界和人类的永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1.理性分析,坚定信心

面对人文学科包括文学遭受冷落以及当代大学生人文情怀缺失的现状,面对当今时代“文学何为”的质疑,作为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理性分析探索其中的原因,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其实,文学自诞生以来,在历史上既受过恩宠与青睐,也受到过冷落与排斥。如在中国古代有墨家的“非乐”、法家的“息文学而明法度”;在西方则有柏拉图欲将诗人逐出“理想国”。“读书无用论”在20世纪贻害中国多年,而当下之“文学何为”的质疑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中原因很多,过去主要是源于政治的干扰,现在则是日趋功利化的价值观之盛行所致。然而,只要人类还要继续自己的生存、发展自身的文明,还要有精神生活的话,那么,文学就不会真的灭绝;而文学必将继续发挥其艺术地记录人类心灵史的作用,必将继续发挥其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人文价值。对此要有坚定的信心。其实,即使是在当今所谓的“消费主义时代”、“信息爆炸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文学也从未真正消亡。我们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挥文学在教育中的人文价值与意义。

2.选择切合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文学欣赏视角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一个急速发展变革的时代,一个人生观与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同时又面临课业、考试、升学、就业等等压力。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案例告诉他们:文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文学,有益于我们的人生。那么,就有可能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从而发挥文学服务于人生的功能。

历史传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各自历史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烙印。历史传统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身份的象征和外在形象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方性和民族性,这种历史特性、区域特性和民族性决定了其独有的特色文化内涵。

历史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积淀而成的,它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那些保留至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或古迹,以及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艺、戏剧、服装、民风、民俗等构成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从历史传统文化中寻找城市文化特征,并将其神韵融入到城市设计的每一个整体和细节处理之中,通过传统文化的符号,构建城市空间的和谐,表达城市的文化形态,进而可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决定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特色越鲜明,就越能赢得世人的青睐。因此,一座城市,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更要注重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

历史传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西安、杭州、苏州等国内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也是经济社会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历史传统文化功不可没。西方发达国家意大利,以古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庞贝古城等历史文化为基础发展旅游业,成为意大利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其旅游人数接近该国总人口的一半,旅游收入占该国财政1/3以上。现在全国各地掀起一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把拥有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引以为豪。一些城市更是把“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的名片大力宣传,“名人故里”“历史主题公园”层出不穷。许多城市把传统文化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变成时尚消费品和文化标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成为不少地方或企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但如何真正走好“文化”这步棋,显然很多地方都需要更多的探索及创新精神。

城市是传承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从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一直是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如罗马、雅典、巴黎和伦敦等城市的建设,就很好地体现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各地自然条件和民俗风情相异,保留有大批深受国内外广大旅游者青睐的具有中国特色历史传统文化的大型公共建筑,如故宫博物院、颐和园、苏州园林和布达拉宫等,以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苏州博物馆、步行街、西安雁塔广场等。特别是苏州博物馆,用现代的材料、工艺、表现手法,充分融入中国文化无素,重新诠释中国古典园林,将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建筑理念完美结合胡浩

交通102

2010011212

下载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组织之力筑决胜之基(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为基筑“天梯”

    文化为基筑“天梯”——南空某师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扫描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06-29 19:37来源: 新华网 网友评论 (0) 新华网......

    筑梦之基观后感

    筑梦之基观后感我院党支部为了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3月7日下午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党员开展学习,集中观看了《筑梦之基》专题教育片。《筑梦之基》宣教片细腻......

    《筑梦之基》观后感

    《筑梦之基》观后感 班级:网络121姓名:赖丹丹学号 :08061312110 通过观看《筑梦之基》,影片用凄美悲壮的画面,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积极分子,使每个......

    “夯基” 安全筑“安澜”

    “夯基” 安全筑“安澜” 文:原心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安全往往是高于一切常抓不懈的绝对主题,而安全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古汉语中对安全的解释为“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随着......

    以传统文化之力铸就企业发展之魂

    以传统文化之力铸就企业发展之魂 ——贵州靖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文化强企纪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取......

    观《筑梦之基》有感

    观《筑梦之基》有感《筑梦之基》讲述了历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这些奋斗都将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牢固的基石。《永恒的信念》描述各种优秀的共产党员如何坚信为劳苦大众革命......

    观《筑梦之基》有感

    观《筑梦之基》有感 班级:国贸122班 姓名:杜建伟 学号:02010212236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成就伟大的时代。中国有梦,则人民幸福;中国有梦,则民族振兴;中国有梦,则国......

    筑梦之基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筑梦之基心得体会以前,只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至于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却不得而知。看完《筑梦之基》,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成立和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