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债转股实施的风险研究论文
银行与企业间的不良债权债务问题已构成中国现阶段最为突出的经济问题,阻碍着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上世纪90年代初,在解救国际债务危机经验的启发下,利用债转股处理银企债务症结的思路在我国流行起来。
债转股政策的提出,可谓“一石二鸟”,希望籍此能够在帐面上,把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部分剥离,换取一张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轻装上阵,以全新的面貌参与市场的竞争;对企业则卸下其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再每年承担银行借贷的本金、利息,改成向股东分红,借债转股之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债转股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风险。
一、来自企业的风险
“债转股”政策的出台,能使获得这种机会的企业立刻卸掉沉重的债务负担,大大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减轻企业经营困难,从此不必还本付息。因此,为了抢到“债转股”的名额,企业开始各显神通。
债转股原意旨在“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但对于经营情况尚可、有能力按期偿还贷款及利息的部分国有企业来说,却是一种不公。他们因为经营得当,反而少了一个“无偿”获得资本金的机会。
二、来自地方政府的风险
债转股的实施,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是相当的,因为两者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企业若能够摆脱债务困境,走上良好发展道路,那么将为地方带来税收、解决就业等一系列好处,能推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经济增长。债转股对于地方和产业部门讲,是一次负债资源变为投资资源的再分配。地方政府会怂恿那些资不抵债、生产经营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进行包装,提高身价;对于本身经营状况不错的企业降低标准,使之混同于债转股规定范围内的企业。债转股工作因是由国家经贸委、有关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进行的,因此,上下信息流通是不对称的,操作一方并不能全部了解企业的真实信息,加之操作方的人员限制,考虑成本和时间因素,企业的上报和其条件的甄别还由地方经贸委来进行,这就更加弱化了监督机制。
三、来自银行的风险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在这项政策实施中的最大直接受益者。根据政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按帐面值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1:1的收购,银行可把这次剥离范围之内的所有不良资产经过特定的程序,全部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本身则换取由财政部担保的债券。这样一来,存在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大部分不良资产就转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完美的资产负债表,银行在没有巨额不良资产的压力下,有机会重新调整经营思路,轻装上阵,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另外,按照目前银行资产质量的状况,需实施债转股的这部分坏账,实际上比那些不能进入债转股序列的坏账质量还要好一些,因为这些企业还有扭亏为盈的可能性。而那些更差的资产,银行对它们已经不再存有希望,因此,银行首先想到的是要剥离那部分真正的坏账。根据目前企业运行的状况,银行在进行新一轮放贷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大的风险。而对于政策规定的那些可以剥离的部分不良资产,因为它们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为银行带来一部分的利息收入,银行可能并不急于进行操作。这样,银行会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使不该被收购的不良资产被收购,使该被收购的不良资产尽可能延缓被收购。许多企业有挤进债转股名额的主动要求,银企联合作假在所难免。
四、来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债转股工程中,应该是担负重任的主角,其运作分为三步:资产重组、管理重组、变现。
目前实施的债转股,在管理重组这一环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质上没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利和监督权利。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阶段性股东最后要把手头的股份进行变现,真正化解风险。这一过程不外乎三个渠道:转让、回购、上市。但是,是否有投资者愿意购买,企业是否有能力回购,能否成功上市,并不是由资产管理公司一厢情愿就可以实现的。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尚小,股票市场尚需进一步规范,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可以预见,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将严重制约债转股实施。
债转股把债权转换为股权,对企业来讲,原来的还本付息变成了按股分红,而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改变,或称之为帐面游戏,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赢利能力,反而使债权这种硬约束变成了股权这种软约束;对银行来讲,从表面上看,不良资产比例过大的问题是解决了,但其是否抓住了这个契机,改善自身管理,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发展能力,却不是债转股能确定的。这样的结果便是债转股成了“最后的晚餐”,无论企业、银行还是地方政府,为了享受这“天上的馅饼”,会采取各种手段争取“债转股”的名额,从而加剧了赖帐经济。
第二篇:公司债转股法律研究
公司债转股法律研究
案情简介:
2009年2月15日,公司股东会决议同意股东控股股东以XXX工程实物增资,增资实物经资产评估确定其价值为10000万,并进行了工商登记变更。
根据访谈获悉:控股股东因承包公司建设工程享有对公司的债权,基于实际状况和需要,控股股东假借所承建工程之实物出资,从而实现债权转增股本。
法律分析:
《公司法》第27条规定: 股东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号)第14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自愿达成债权转股权协议,且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应当确认债权转股权协议有效。
根据前述规定,确定的债权是可以转为股权的,只要满足以下条件:
1)债权是合法之债,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的禁止性规定;
2)债权金额必须确定;3)债权人明晰;4)债权经过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认,且债转股的作价金额不得高于债权评估值;5)债权出资须经依法设立之验资机构验资;6)债权人与公司签订债转股协议,协议应经股东(大)会批准,依法须报批的,应获得批准。以上条件在工商总局随后颁布的《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工商总局
[2011]第57号令)中予以确认。
《物权法》第146、147条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应与其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并进行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等处分。但根据阅卷获悉:控股股东实物出资之工程占用之土地使用权人为公司,据此可以明确确认控股股东实物出资存在重大瑕疵;且该债权产生之依据(如合同、结算依据等)及合法性并未在资产评估报告中得到核实和验证,从而使此次实物出资权属及资产价值评估存在重大瑕疵。
基于以上事实和法律、法规规定,控股股东实物出资具有重大瑕疵,可能因违反《公司法》第200、201条有关出资的规定,被责令改正,并处以所涉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解决方案及建议:
基于工商登记已经确认控股股东实物出资的事实,解决方案与建议如下:
(1)咨询本地税务部门,了解本地债券转股权及债转股瑕疵处理的政策、处理方式和程序,政策,以确定是否许可债转股及债转股的操
作程序。
(2)如认可债转股,则先明晰、确认控股股东实际债权及金额,然后依相关规定和程序以确认后的债权置换此前实物出资,差额由控股股东以货币或其他资产补足。
(3)无论许可或不许可,公司与控股股东均可以将出资和债权分开处理,即:首先,控股股东以货币或其他资产对此前出资资产进行置换,以切实履行出资义务,解决出资瑕疵问题;随后,通过明晰、确认控股股东债权,以维护控股股东合法权益。
第三篇:北京水泥厂债转股问题研究
北京水泥厂债转股问题研究
【摘要】债转股是指将原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我国财政出资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负责四大国有银行的债转股业务。债转股政策一经颁布,就有数百家企业提出了申请,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建材集团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债权转股权的协议书,自此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我国首家债转股试点企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债转股的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为对象,通过对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运作过程和结果的探究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得出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的意义和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防范国有企业债转股现存一些的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转股 北京水泥厂 意义 问题 对策
一、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案例介绍
(一)北京水泥厂债转股始末
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于1994年建成投产,是一家国有企业,注册资本为96346.28万元。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品质良好,自投产以来水泥厂的产品保持了100%合格的记录。
90年代年北京水泥?S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同行业水平、市场状况均处于相对领先水平,然而这样好的企业资产负债率竟高达117.4%,已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债转股政策为北京水泥厂带来了一线生机。1999年9月,北京建材集团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债转股协议书”,将北京水泥厂对建设银行的6.7亿元负债转换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北京建材集团用其持有的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3.03亿元权益作为出资,成立由北京建材集团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自此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了我国首家债转股试点企业。
(二)北京水泥厂债转股意义
第一,北京水泥厂贷款利息大幅下降,签订协议当天银行就停止计息。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之前三年,每年支付的贷款利息费用分别为4918万,7798万和12867万人民币。而债转股之后,年贷款利息费用下降到了约2500万人民币,比上年下降了80%以上,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第二,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结构更加合理,债转股之前北京水泥厂负债约11.36亿元,债转股后其负债减少为4.65亿元,减少了约60%;资产负债率由原先的80.1%下降为28.9%。降低了处于困境中企业的负债,同时使企业获得了一笔不需偿还的稳定资金,将不良资产盘活。
第三,北京水泥厂通过债转股改变了股权结构,使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债权转股权之后,北京建材集团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成为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机制的转变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银行也从中受益。债转股的实施可以化解金融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前9亿多不良资产从根本上讲是一笔死账。债转股之后企业经营得到改善,同时建材集团后期通过上市配股融资,回购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股权,使银行收回了不良资产,实现了双赢。
二、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后仍存在问题
(一)债转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现金流短缺问题
从北京水泥厂的角度来讲,债转股是将其对中国建设银行的债务转化成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本企业的股权投资。反映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即在企业资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来属于负债的项目转为实收资本项目。但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北京水泥厂债转股后并没有使企业的现金流量大幅上升,这表明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现金流短缺的问题并没有因债转股而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亏损问题
虽然公布的相关账面资料显示,北京水泥厂实施债转股之后,每年实现利润在2千万元以上,其资产负债率从之前的80.1%大幅下降到32.4%,成果显著,但是从成本会计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债务成本还是股权成本,都是企业的成本,资本投入需要长期回报,而且一般情况下股民的期待回报率一般都要高于银行利息率,即资本成本要高于负债成本。尽管债权转股权之后软化了时间约束性,但它同时还具有高成本的特点,因此实施债转股只是将原来应向中国建设银行支付的利息费用变成了应对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分红,这仅能给北京水泥厂提供一个喘息的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银行利益
北京水泥厂因各种原因背负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巨额债务,但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撑。由于国有银行系统改革和国企自身存在管理问题,使得向银行借贷传统方式的融资陷入困境,因此国家采用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阶段性持股人的方法解决危机。实际上这是以牺牲银行债权人的部分利益为代价的,这一举措只是中国建设银行面临大额不良负债难以收回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应慎重采用。
三、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债务重组方式多样化
由于我国现阶段股票融资不需还本,其实际成本非常低廉,但从长远来看,企业只依靠股市融资,很可能会提高风险,再融资也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股本的急剧增长会使每股盈利被稀释,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进而压制甚至拉低该公司的股价。因此,盲目增发股票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企业形象和以后再融资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北京水泥厂应采用应该多样的债务重组方式去化解危机,不仅包括债转股,还有股权出售、产权置换、资产重组、多样化资产出售、资产证券化、外资参与等方式。多样化的重组方式的有效运用能降低风险和分担资产损失。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债务问题产生的根源不是单纯由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而是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缺陷,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债转股成功的保证,否则即使扭亏为盈,也主要是因为享受了免债优惠政策。
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扭亏增盈,利润率高,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股权就成了良性资产,也就消化了银行的不良资产;但如果企业改革迟缓、经营不善、利润率低,资产经营公司手中的股权就仍是不良资产。北京水泥厂首先应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成互相制约、互相配合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投资收益率,经营能力强、获利水平高的业务不但不怕高负债,反而还会享受到高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效益。
(三)防范公司债权转股权的风险
1.严格公司债权转股权的限制性条件。
(1)公司债权转股权必须是债权人自已直接持有的债权,不得将债权人所受让的其他债权人的债权列为转股债权。
(2)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及中介服务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并且国有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涉及到贷款抵押、质押等行为,因此金融机构贷款暂时不应作为公司的可以转化为股权的债权。
(3)债权人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时,要进行债转股的可行性分析,并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
(4)被投资公司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果被投资公司治理结构混乱,长期经营亏损并且高负债运营,或者被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混乱,则不应列为债权转股权的公司范围。
2.债权转股权应严格遵循的自愿、公平原则。债权人对持有的企业债权是否要转化成股权,应尊重债权人的意愿、弱化地方政府干预、杜绝政府的非法干预和舞弊,给企业债权转股权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加强公司债权转股权的监管。
(1)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规范债权出资行为。出资人进行债权出资之后应进行完备的账务处理。出资方应将去除负债以后的净债权转作长期股权投资,并确认投资的对象、投资的方式、投资控股的比例等。被投资公司应将去除债权后净负债转而登记为公司实收股本,明确出资的对象、金额、方式、比例等,并将账务处理凭证进行复印和存档保存。
(2)工商机关要加强日常监管,完善行政处罚。对实现债权投资公司要进行回访,定期检查采取虚假出资或不真实的企业,对于提交虚假证明手段获得登记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违反刑法应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债转股成果显著,但债转股的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它还存在着各种弊端。笔者认为应进行公司制调整,完善债转股相关法律和政策,防范公司债权转股权的风险,并加强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北京水泥厂的审核与控制,从而为债转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准备。通过以上对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案例的分析,希望更多的企业在进行债转股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这种模式的长处,控制其弊端,让这种债务重组方式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⒖嘉南?
[1]王晶晶.对债转股有关问题的认识和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2]邓莉.股东冲突视角的债转股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3,(03).[3]吴春萍.股权收购方案视角下关于债转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9).作者简介:王园婷(1992-),女,汉族,河南郑州人,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第四篇:投资风险法律研究论文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风险投资是指在高风险的情况下,向处于起步阶段或发展初期,具有市场前景和风险的高科技项目进行的投资,是一种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长期投资。它不需要任何资本抵押和担保,一般通过企业上市或收购、兼并获得回报。健全的风险投资体系一般由风险企业(科技资本家)、风险投资家、投资者、中介机构和政府等构成。与传统投资相比,风险投资具有以高科技产业为投资目标,以资本增值而非企业分红为目的,以某些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等特点。
一、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法律障碍
1、我国没有规制风险投资的专门国家立法。但可适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则》、《合伙企业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进步法》、《证券法》等;二是国务院及相关职能部门颁布的文件: 《关于加强科技进步的决定》、《关于“九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入股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设定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等;三是地方政府规章、政策:如深圳的《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有关风险投资的国家立法,这使我国的风险投资长期因法律地位缺失而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阻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2、我国自2006年1月1日施行的《公司法》相关规定,仍然没有完全考虑风险投资行业的特点。《公司法》于2005年10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虽然即将施行的《公司法》许多条款相比原《公司法》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障碍:
2.1《公司法》规定的“授权资本制”,考虑到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滞后性和资金分阶段投入的特点,但分期缴纳出资的期限仍然过短。我国最新《公司法》第26 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第81 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2.2 最低资本额的规定对风险投资业构成准入障碍。我国最新《公司法》规定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股本规模为人民币500万元,上市公司的最低股本规模为人民币3000万元。股本规模的要求仍然较高,与风险投资业以小搏大的特征不符。
2.3《公司法》对股份转让的限制,严重影响了风险资本的退出。《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2.4股东人数和认购股份的限制。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而言, 最新《公司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这里对股东人数规定了上限,而“五十个”股东的上限显然不足以为风险投资公司筹集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虽然在股东人数上未规定上限,但在《公司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
3、目前在国际上已被证明的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形式为有限合伙制。在采用有限合伙的公司中,少数掌握广泛专业知识的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对内管理公司,对外承担无限责任,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也享受高回报,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工作激情;提供风险投资资金的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对内不直接参与日常管理,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从而可以保证风险投资资金的来源。而我国法律规定可供选择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普通合伙等,未包括有限合伙。《民法通则》第三十条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第三十五条规定:“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些规定表明我国的个人合伙是普通合伙,合伙人需承担连带无限责任。《合伙企业法》第五条规定:“合伙企业在其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
4、缺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支持,风险投资退出难。一是我国尚未出台风险投资法,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运作和退出缺乏法律依据。目前缺乏完善的市场化退出渠道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二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主要有公开上市、股份回购等。最新《公司法》对于公开上市仍然提出了较高的上市标准,而大多数风险企业通常无法满足上市标准,因而其股份无法上市流通。
5、我国《保险法》和《商业银行法》对风险投资的限制。《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禁止商业银行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而对于保险机构、社会保障机构与资本市场对待的问题, 《保险法》第104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
二、构建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法律思考
2004 年5 月17 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出批复,同意在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标志着始于1985 年的我国风险投资体制建设开始昂首迈出第三步.但由于风险投资涉及的关系较为复杂,加上其固有的高风险性质,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和构建我国风险投资的相关立法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应该加紧制定《风险投资法》。其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投资的宗旨,即促进风险投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风险投资的基本原则,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的主体,包括风险投资的初始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创业企业,另外还应该包括国家,中介组织等广义风险投资主体;风险投资的投、融资,主要规制风险投资家为组建风险投资机构与原始投资者之间的投融资法律关系,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间的投融资法律关系;风险投资的退出,包括企业购并、企业清算、企业上市等风险投资退出方式。[1](p105)
2、我国现行修改的《公司法》相比之前的《公司法》作了如下有利于风险投资的修改:(1)取消了原《公司法》第12 条的“公司转投资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50 %的限制”。(2)改革了现有的公司资本制度,以“授权资本制”代替“法定资本制”。原公司法实行的是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要求股东在设立公司时,必须足额地、一次性地认缴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注册资本。这对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来说,极易造成早期资本闲置,也有碍于风险资本的高效利用。(3)取消了“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的出资比例限制,最高出资比例可达80%。提高“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在高科技企业中的出资比例,体现了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精神,对科研工作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推动;(4)相应降低了“公司上市标准”,风险资本进入创业企业的目的,不是控制创业企业,而是最终通过退出创业企业获取资本增值。
3、修改《合伙企业法》,引入有限合伙制法律制度。它既具备减少投资者的风险、鼓励众多投资者踊跃投资的聚合资金功能,又具备提高风险投资机构信誉,强化风险投资家责任的人合功能,还通过灵活的合伙合同安排解决风险投资机构中棘手的代理问题,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但是,我国的许多地方已经在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中,明确了有限合伙制作为企业组织形式。《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第25 条明确规定:风险投资机构可以采取有限合伙形式,有限合伙的合伙人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风险投资公司采用公司制有利于保证资金安全,而有限合伙制最大的特点是决策机制灵活,适应于风险投资活动的特点,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因此,我国法律,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应当确立有限合伙制这种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2](p28)
4、修改限制风险投资资金供给的法律法规,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渠道。修改《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养老基金管理办法》,适当放宽对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他们适度地参与风险投资,如允许一定比例的养老基金、保险金和商业银行存贷差额资金参与风险投资,同时规定只能采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
5、修改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完善税收法律环境。税收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较长的时间,现阶段应尽快完善相关税种中关于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税种:
5.1增值税。一是尽快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减轻风险型企业的税负。由于风险企业的范围较小,实行增值税转型不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过大的压力。在2004年东北三省部分行业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后,应尽快在我国风险企业中推广。二是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除允许享受一般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外,还应该允许企业将研究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费用按比例从增值税税基中抵扣。可以对企业购进无形资产的费用经税务机关核实后,按一定的扣除率抵扣进项税额。三是放宽风险企业关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以此鼓励中小风险企业的发展。
5.2企业所得税。其一,延长风险投资企业和风险企业的免税年限为5年,同时把规定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自投产起”改成“自盈利起”。其二,对于研发费用的加扣,建议取消盈利企业和增长比例的限制,可规定企业科研支出达到年销售额一定比例的,就可享受加扣费用。其三,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允许对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开发项目服务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其四,实行再投资退税政策。即风险投资企业把其从风险投资中取得的收益再用于风险投资,则这部分收益应免征所得税。其五,允许把风险投资的损失直接用于抵减投资的资本利得。风险投资发生亏损是很常见的,这项措施可以直接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有利于增强风险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愿望和信心。
5.3个人所得税。促进风险投资发展还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资金提供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应给予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企业管理者特别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待遇。二是提高风险投资者的免税额,并减少税率级次,扩大各档次级距,使其在获利也能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对风险投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期权之类的风险报酬收益适用优惠税率,并在其所得实际收到时纳税。三是取消风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给其作为股东派送的红股计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
6、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我国当前规制风险投资退出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证券法》、《破产法》、《民事诉讼法》、《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等。目前我国二级市场上虽然正在实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但仍有大量国有股禁止流通,法人股限制流通,阻塞了风险资本从二级市场退出的道路;在我国,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远没有形成。至于破产清算制度,我国目前的《破产法》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其他企业的清算则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实践操作中非常困难。因此,应完善破产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第五篇:加油站风险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加油站管理的现状、加油站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油站安全管理的措施三方面内容。通过对这三方面内容的介绍旨在促进我国加油站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确保加油站工作的安全性。
关键词:加油站;安全管理
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石油业的发展。加油站的数量与日俱增。由于石油易燃易爆的特点,给石油操作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保障石油工作的安全性,加强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加油站管理的现状
当今社会,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也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与此同时也促进了石油业的发展,加油站的数量直线上升。如今我国加油站的数目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70座,增加到了近10万座。加油站数量的增加,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针对石油易燃易爆的特点,我们仍然不能放松对石油安全的管理。加油站的汽油和柴油容易挥发,如果遇到静电、明火等极其容易燃烧发生爆炸,由于石油的导电性差,高速的流动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荷,造成一定的隐患,在加上石油本身就具有毒性,如果侵入人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加油站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生事故,带来的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也会危及加油站工作者及周边居民的人生安全。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包括油品的安全管理、资金的安全管理、各项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它涉及的面广,也会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加油站的安全管理中对加油站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对设备的检查维修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位。由于加油站的特殊性,人员和车辆的流动性大,有的顾客缺乏安全意识,这也使得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具有不可预见性。
二、加油站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存在隐患。我国对埋在地下的油罐材质和埋设都有着明确的相关规定。但是仍然有个别加油站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贪图利益,不按国家的规定的材质购买油罐。仍然有个别施工队不按国家规定的埋设标准埋设,有的甚至将油罐线路和电器线路埋在一个管道沟,这些不按相关规定采购和安装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可是我国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好多都是临时工,只是了解加油站的基本操作,有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接受过石油相关理论的专业学习,专业素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对无法及时辨别安全隐患,对安全隐患没有防范意识,面对安全隐患更无法灵活的处理。另外,加油站的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我们会看到有的操作人员不穿防静电工作服,有的人员在检修设备时没有事先进行安全准备就点火,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侥幸的心理,认为一次两次不会有什么事,殊不知这些安全隐患正在悄然而至,在他们毫无防备的时候就给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惩罚,同时也给别人造成巨大伤害。
(三)从业人员操作不当。我国的加油站事故中,很多是由于卸油时违规操作造成的。虽然国家严格规定了密闭卸油的方式。但是还是有加油站卸油时违规操作,也没有专门的人进行监护,提醒车辆人员禁止靠近,导致油品挥发、着火爆炸、静电造成火灾事故,从而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加油过程中也有很多违规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例如,有一些小的加油站点给塑料加油,殊不知塑料瓶是绝缘体,往里面加油时摩擦产生的静电会因为导不出去而积累成安全隐患,引起爆炸。还有的加油站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对进加油站的车辆和人员不加限制,严重违背了国家规定的加油时一车一人进的原则。甚至还会出现有的加油站让摩托车主自己加油的情况,这些不当的操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集团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其余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章不完善的问题。有的加油站没有相关的安全管理组织,事故发生时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大家一团慌乱,事故的责任也无法明确,大家互相推诿,不能吸收教训,这些制度上的漏洞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加油站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硬件配置。针对硬件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加油站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引进设备外,也要加大对设备的科技和资金投入,从而降低设备方面的隐患。例如,高液位报警系统等事故预防设备的安装,可以避免依靠检查来预防事故这种传统方式带来的弊端,这种新型的系统更能及时科学的检测出存在的隐患,为我们减少损失。
(二)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增强安全意识。首先,可以通过在集体会议时分析相关的事故案例和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等活动来增强加油站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激励从业人员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安全操作。其次,要加强顾客及周边群众的安全意识,加油站必须把加油站的要求和相关提示明确的张贴出来,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安全讲座,在周边发放一些安全知识小手册,以此来增强周边群众和顾客的安全意识。
(三)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是否专业对安全事故有直接的影响。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让从业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抵御事故的专业能力;要让他们懂得机动车加油时必须熄火,雷电天气禁止付油,不能用塑料瓶加油等专业知识;要让他们学习关于油的流速的控制等具体的专业操作技术等。当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较高时在某种程度上会避免很多的事故。对人员的变更,一定要选择“岗能匹配”的人员,并按要求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后翻耕上岗。
(四)紧紧抓住危害因素辨识这一灵魂。只有掌握了工作环境的危害,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将加油站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识别划分为设备设施、周边环境、操作过程三个单元,细分每个单元的每个步骤,识别每个步骤、每个零部件、每个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并从基层开始查找每个危害的预防措施,这样员工在工作中才能自觉的规避风险,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本质安全”。
(五)对加油站作业现场加强管理。对加油站作业现场的相关工作一定要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加油站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在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加油站里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要保证消防器材的齐全有效等。对变更的作业过程,一定要做好新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变更的设备和工艺,要做好从选型到安装到调试到验收的全过程安全监控。
(六)完善加油站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完善加油站的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等规章制度,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有章可循。还要有明确的责任制,把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责任到人,这样大家都会提高警惕,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让事故防患于未然。加油站的负责人一定要起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禁止违规操作。加油站内部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责任监督机制,保证每个责任人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结语:加强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加油站工作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事故,还可以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面对加油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各部门必须重视起来并提出一些有效性措施,我们每一位公民也都应该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从而保证我国的加油站工作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周康.浅析加油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3:202.[2]冷朝晖.加油站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7: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