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会上生态经济发展方面的发言材料
(2018年9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生态经济发展组作三个方面的发言。
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优化发展布局。
(一)明确主体功能定位。
将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一地三区”的绿色发展目标和“一核四极”的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总纲领,来指导生态经济发展工作。(二)加强国土空间管理。
探索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推动县域“多规合一”,逐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在不动产登记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登记体系,利用国土“三调”工作,摸清全县森林、草原、湿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权属、位置、面积等信息。(三)优化区域开发布局。
加强县域内各级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将国省干道作为旅游产业新聚集区,培育旅游新业态,打造串珠成线的最美高原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在草原、林区建设农牧业发展区,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和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在达扎寺镇等乡镇打造人口聚居区,引导人口适度聚居,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改善基础发展条件,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一)优化城乡规划设计。
尊重城镇化规律,更新城乡规划建设理念,以“创新、绿色、智慧、人文”为方向,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机制,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融合发展。(二)深化美丽城镇建设。
以达扎寺镇、唐克镇、红星镇、辖曼镇为重点,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做好城镇空间设计,统筹城镇与山水林田湖布局,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衔接,推动湿地公园、绿廊绿道等建设,实现景城协调发展。(三)加快美丽乡村打造。
加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对新村聚居点、旧村落和传统村落进行整体规划和统筹布局,突出川西北特色民居和藏族文化风格,同步推进乡村道路综合治理,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环保新兴产业
(一)实施绿色兴农战略。
着力打造“两园一社十基地”,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产品层次,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民”合作模式,创建一批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发展潜能大的农村示范专合组织,加快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及“净土阿坝”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做大做强“唐古特大黄、多巴油菜、藏系绵羊”等特色品牌。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引进做大做强藏(医)药企业,把藏中药加工业培育成新兴特色产业。(二)推进绿色工业发展。
严格落实《若尔盖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因地制宜发展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清洁能源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农畜产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大力开发光伏、风能等能源产业。积极争取各类工业技改资金和项目,实现现有工业企业扩效增容。依托若尔盖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南湖—若尔盖“飞地园区”、德阿工业园区、成阿工业园区等平台,引进一批好技术、好企业、好产品,集聚绿色发展优势,增强经济造血能力。(三)创新生态旅游开发。
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推行绿色旅游产品和企业认证制度,建设绿色酒店、绿色景区。以花湖湿地科普教育基地为核心,以旅游综合体、旅游集镇建设为支撑,以黄河九曲一湾、热尔大草原、扎萨格神山、郎木寺等景点和湿地、草原、森林资源为依托,适度发展观光、休闲、探险、体验、科普教育、藏牧家乐等多形式旅游业态,积极开展“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等节点建设,保护利用求吉“度炯节”“莫郎节”等民俗文化资源,完善“全域旅游”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