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科技系统科技创新中心动员大会上讲话
在全市科技系统科技创新中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科技系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动员大会。主要是学习贯彻,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动员全市科技系统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确保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刚才,XX 同志传达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动员大会精神,我们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结合贯彻落实工作,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积极主动作为,201X 年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X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勇挑重担,狠抓落实,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强化园区载体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多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科创中心建设蓝图绘就,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战略部署,在深入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几易其稿,编制完成了《XX 市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指标体系、三年行动纲要和 201X年目标任务》,在 1 月 9 日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动员大会上正式发布,为未来五年科技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科技奖励再获殊荣,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 201X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 XX 市科研项目连续第二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再创佳绩,在 2012-2014 年国家知
识产权示范城市示范期考核中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三名;九阳公司的发明专利“快速制浆的豆浆机”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实现我市中国发明专利金奖“零”的突破。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再结硕果,XX 二机床获批建设“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继 2007 年浪潮集团获批建设“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我市获批建设的第二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山东 XX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得批建,填补了我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空白。
(二)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各处室、各单位围绕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扎实有力抓好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 家(609 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42.58%,继续保持全省首位。落实 2014 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 9.97 亿元。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落实新的计划体系框架,网上评审项目和专家按三级领域对应后由纪检监察室随机盲选,系统统一发送短信通知专家,实现了专家信息的全过程保密;科技经费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形成了支持经费使用全过程的跟踪、审查和管理。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计划首次尝试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全权委托异地专业机构评审的方式。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省科技厅、市政府、山东大学三方共建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山东复旦研究院 XX 成果转化中心” 合作备忘录签署;第二期“齐鲁工业大学专家服务 XX 企业创新行动”正式启动,33 家企业与 28 名青年学者签约。科技金融结合进一步深化,山东科融天使投资基金、XX园梦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先后设立;山东工研院创业投资基金备忘录签署,拟发起 20亿元规模的创业投资母基金,支持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年来,与合作银行共为企业贷款 266 笔,贷款总额达到 13.65 亿元。科技创新创业热潮涌动,集中打
造“创客身份可漫游、比特席位共享用、技术平台免费用、高端导师助发展”的泉城众创空间,对 19 家众创空间给予 1300 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全市众创空间运营机构达 40 余家,孵化面积约 14.3 万平米,服务创新创业团队 720 多个,累计获得各类投资达 2 亿元。精神文明及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局机关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市科技信息所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着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得到了有效落实。
(三)县区创新发展有新举措。XX 高新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686 亿元,在全国 130 多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跃升到第十三位,被认定为首批 25 家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之一。历下区着力推进知识经济产业发展,实现知识经济产值275 亿元。市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84.6%。槐荫区 R&D 投入占 GDP 比重达到 3.41%。历城区全面实施“创新券”制度,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科技服务。长清区发挥高校众多优势,推动产学研合作纵深发展。商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亲力亲为抓科技园区申报申建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家级农科园区提前获批。天桥、章丘、平阴、济阳等县(市)区结合各自产业发展优势,重点依托辖区内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差异化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各有关部门、区县科技局、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离不开科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勠力同心、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强化机遇意识,切实增强全力打造科创中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月 9 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动员大会上,对“四个中
心”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监测指标体系、三年行动纲要和 201X 年目标任务,我代表市科技局与王文涛书记、杨鲁豫市长签订了科创中心建设年度责任书。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局、深入分析 XX 发展阶段特征、立足我市科技资源优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科创中心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要充分认清新形势,切实增强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次专题研究科技创新,出台系列改革措施,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升到空前的新高度,创新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重要价值导向,科技工作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准确把握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意义。
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选择。一方面,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主要经济体都在抢抓机遇,争夺未来科技经济战略制高点和竞
争优势。欧盟实施“地平线 2020”科研规划,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启动“工业 4.0平台”。谁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科技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有了一个“三跑并存”的判断,即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这为我们科技“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打造科创中心,就是要顺应全球科技创新的新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在换挡、结构在优化、动力在转换。XX 正处于全面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顺应发展大势,强化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始终占据制高点,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大局中赢得先机、走在前列。打造科创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推动科技全面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努力把 XX 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重构 XX 城市发展动力。
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是提升科技部门职能作用的重大机遇。长期以来,科技部门的各项工作基本上是跟在别人后边,往往是参与性的多,主导性的少;配合的多,牵头的少。科技部门由幕后走到台前,来引领、统筹、领导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项工作,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着力实现科技工作的三个转变,即实现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从“小局”到“大局”的转变,实
现科技创新的依托力量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实现科技资源配置从“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转变。我们要以牵头打造科创中心为契机,提升认识、转变职能,确立跨界融合、全面创新视野,摆脱传统科技观念束缚,跳出单个部门的职能界限,学会运用“科技+N”思维,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技术、产业、金融、管理、文化、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将科技职能从简单的项目管理、经费分配转变到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服务全面创新,推动全市科技进步上来。
加快建设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科技工作借势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科创中心建设的伟大实践,做到重大任务面前不推诿、重大机遇面前不迟疑,以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三、统一思想认识,全力以赴抓好 201X 年重点任务落实
201X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四个中心”建设破题起势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我们顺利实施科创中心建设任务及三年行动纲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X 年全市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总抓手,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目标:一是加快提升产业承载能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长 1 个百分点,达到 43.58%;新增科创空间、科技孵化器 28 家,总数达到 67 家。二是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R&D 经费内部
支出增长要达到 8%,全社会 R&D 经费支出明显提高;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20家,总数达到 320 家。三是加强科研体系建设,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6.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 44 亿元;新增市级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10 个,总数达到 40个。四是推进科技对外开放,建设海外研发机构 10 家,海外科技孵化器 2 家。
重点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强化”,实施“六大工程”,着力“六个突破”。
“一条主线”,即以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为主线。启动和实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和完善科创中心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抓好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
“三个强化”,即突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突出强化园区载体建设,突出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实施“六大工程”,着力“六个突破”:
(一)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工程,着力实现深化创新管理改革的新突破。一是根据国家、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方案,着手研究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及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办法,启动实施我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科技创新工作下沉基层、深入园区,始终贯穿于科创中心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中。二是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配置资源链,继续抓好从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资金支持方式至验收全过程已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二)实施企业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新突破。一是
深刻把握“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重大产业发展导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一批市级重大专项,争取一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推动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我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二是组织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清零”行动,全社会 R&D 投入增幅明显提高。下一步财政支持要与此挂钩,凡是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一律不得参与市级科技项目的评审。三是加大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金种子”企业扶持力度;深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创新激励政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推荐和管理,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四是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上档升级。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
(三)实施创新载体建设工程,着力实现科技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一是加快推进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超算 XX 中心、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山东量子技术研究院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同时,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等公共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发展。二是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发展。XX 高新区探讨建立中关村服务模式,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抓好创新谷等特色园区示范引导作用,形成“一县(市)区一园区、一园区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四)实施科技对外开放工程,着力实现国内外科技合作的新突破。一是统筹全市科技对外开放,制定政策支持和鼓励科技园区、企业走出国门,建设一批海外研发机构、招商机构和孵化基地。重点承办“中德中小企业创新峰会”等,深化国际
科技合作。二是高起点、高层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开展中以、中乌、中新等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主动融入与非洲、南亚、东盟、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伙伴计划;着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合作。三是推动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与我市企业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建立转移转化中心、成立专利联盟等。推进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基地开工建设,组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基金;加快“山东复旦研究院 XX 成果转化中心”筹建步伐。
(五)实施科技招才引智工程,着力实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实施“泉城双创”人才计划,突出“高精尖”导向,大力引进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产业,引进培育一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启动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与推动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双推”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XX 科技 11 条”,推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六)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着力实现创新创业活力的新突破。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抓好《若干政策》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系列政策的贯彻实施。研究制定加快科创中心建设的系列政策,着重对园区、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研发机构落户 XX 等给予支持。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组织筹建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三是建设跨区域性的科技金融及成果交易中心,加快科技金融结合,形成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科技生态链条。整合专项资金建立投资基金,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发起设立股权投资母基金,形成一批天使投资、科技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等基金;推进科技支行建设,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四是加强“泉城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出台管理办法,加强创业导师团队、专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和载体建设运营。五是推进科技成果兴农惠民,围绕改善民生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城乡发展等领域开展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试点示范;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农业创新创业服务。
四、改进工作作风,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今后五年包括今年的工作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就是着力实施“四个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要把目标变成现实,重点是实干,关键是落实。全市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动员大会对“四个中心”建设任务作了一个生动比喻,是“需要我们‘跳起来摘桃子’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大桃子、好桃子。我们要从思想上破除定位不高、状态不佳、激情不足、责任不强等问题,弘扬积极向上、积极作为的好风气,增强敢于突破、敢于攻坚的精气神,真正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勇气用在敢干事上、本领用在会干事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迅速掀起比作风、比效能、比担当的新热潮。
(一)在改革创新上先行先试。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模式,切忌“等、靠、要”,更不能守成规、走老路、用旧法。要克服惰性思想,遇事首先思考“应该怎么办”,而不是坚持“过去怎么办”,改变固定思维模式,真正在思想上谋划创新思路。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用系统思维谋划全局,用创新思维破解难题,用法治思维处理事务。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滞不前。要解放思想,加强充电,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不断提高运用“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等新知识、新技术、新业态促进科技发展、产业发展的谋划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在责任担当上有勇有谋。科创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项任务十分艰巨。要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勇于担当,勇于负责,切实改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思想。要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推诿、不退缩;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于担当。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 努力选好用好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的干部,把推进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检验干部、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三)在推进落实上善作善成。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立足一个“快”字,对科创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按照“五个迅速”的要求,迅速统一思想,迅速分解任务,迅速落实人员,迅速对接政策,迅速启动项目,雷厉风行、分秒必争、抓紧推进,绝不能让机遇在等待观望中错失。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按照科创中心建设四大类 17 项重点建设指标以及三年行动纲要确定的七大类 67 项建设任务,细化量化目标,分解落实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推进的路线图、时间表,逐个解决问题,逐项完成任务。要强化督查考核,加大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推进力度,动态掌握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确保每项工作有布置、有跟踪、有督导。要坚持深入一线,“沉下去”开展工作,下县区,下园区,下企业,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难点在一线突破。不能把“八项规定”作为弱化为企业服务的挡箭牌,给懒政、怠政找借口。
(四)在联动推进上凝聚合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科技部门自身可以推动完成的,需要市县联动、各个部门协调推动,合力攻坚,需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要强化综合协调意识,加强与县(市)区、市直部门之
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使其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带动形成全力推动、合力促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要摒弃狭隘思维,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牵头部门(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有关部门(单位)要主动配合,各县(市)区要主动认领任务,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干好。宁可向前一步交叉重叠,也不能退后一步形成鸿沟。春节以后,市科技局要分成几个小组,到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介绍交流科创中心建设任务,共同推进县(市)区科技创新工作。
(五)在廉政建设上从严从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全国科技系统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少数人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科技系统形象,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努力在全市科技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层层传递落实责任,坚决防止上热下冷现象;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预防腐败的要求与科技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以建设廉政机关为目标,树立廉洁、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要扎紧扎牢制度笼子,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切入点,加强重点岗位、关键部位的廉政风险防控,着力构建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到改革的制度机制设计中。要持续深入推进作风转变,时刻紧绷作风建设这根弦,按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进一步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以良好的作风保障,推动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同志们,新目标孕育新希望,新任务带来新挑战,新征程更需新作为。建设
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拼搏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科技创新大赛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其活动取得的成果,被作为推荐保送上大学的条件。竞赛活动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鼓励优秀青少年科技人才的涌现,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让青少年在科学探究的体验中学习,在成长与进步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科学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所起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科技发展越来越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成为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竞争力不强等严峻的挑战。
有研究表明,我国虽然有相对完整的科学技术基础和规模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但科学技术总体能力和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自1998年来,科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产业技术的进步基本靠引进,本土的科技能力未能给国家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撑。国际科学论文产出比例仅占世界的4.38%。
表现在,一是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投入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主要依赖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附加值低,关键技术缺乏,在产业发展中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面临日益严重知识产权壁垒。在高科技领域,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有10%,高昂的专利使用费成为困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缺乏原创技术支撑,“中国制造”仍然无法飞跃到“中国创造”。据统计,“中国制造”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已经多达约170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品牌在世界“名牌录”中的空白。目前在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位品牌排名中,我国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没有自主品牌迫使我国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而无最高的增值盈利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而激烈竞争的焦点是科技,是人才,归根到底是教育。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大赛作为我国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青少年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今天我们在这举行了科技创新大赛动员会,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营造学校科技教育的氛围,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增强青少年从小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将来报效祖国的意识。
科技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的选题创作及要求
一, 课题的选取及要求:
1、什么叫做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指一切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成果。简言之,别人所不知,别人所没有。(1)发明:
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对产品和方法的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2)实用新型:
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适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3)外观设计
指对产品的开头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手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2、到哪里去寻找课题(场所)?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总是还要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课题:(1)身边的学习与生活水平。
围绕身边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进行选题。(2)人类共同关心和面临的大课题
围绕人类共同关心和共同面临的大课题进行选题。比如:能源、交通、环保、通讯等,都是我们可以研究对象。(3)当前社会问题:
对当前的社会总是的积极参与和问题的解决方面的课题,例如:发明设计防止假冒伪劣,缺斤短两等方面的产品及作品,发明设计有效防止偷盗的产品,以及维护社会治安,防止青少年犯罪的一些措施等方面的产品设计。
(4)围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去找课题。例如:回收黄金的新方法---氧化法。
3、怎样去寻找课题---创作: 寻求小发明小创造课题的方法:(1)联想法:
把一事物和看来不太相干的事物 通过一定的内涵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给我们以启发,打开思路,然后提出新的设计和发明。要善于联想。
例:北京市铁路六中,佟建川,发明的“爬楼梯车”,就是通过联想,把本来不相干的狗和车联系在一起,让车模仿小狗的动作爬上楼梯。(2)挖掘潜力法:
对每一件东西,多想几个是否已经充分利用的问题,是打开小发明创造思路的好方法,特别要注意那些经常被忽视的东西,做到一物多用,物尽其用。
例:快餐杯盖,可拿来当作小碟盛菜用,而以前的茶缸盖,则只起遮
盖保温作用。(3)组合法:
在一事物的基础上,增加若干部件进行组合,用以扩大功能。①同种事物的重复组合: 例:双尖绣花针。②异种事物的结合:
例1:;圆珠笔的另一端带放大镜、梳子,例2:穿绳器。
上海市重庆(北)路小学五年级茅嘉凌发明。(4)移植法:
移植法,也叫转移法,就是把已经知道的原理,大家熟悉的部件,移植到新发明上来。这种技术移植是发明创造的一条重要徒径,而且往往是一条捷径:
例:充气地球仪,由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王学青提出。充气地球仪,并不需要新原理,新设备,只要把孩子玩的塑料球,代替了地球仪的硬纸壳。(5)希望列举法:
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及业务劳动中,为了方便工作、生活,总有某些希望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这种希望就能提供小发明的课题。例:水开提醒器。(6)偶然发现法:
例:“谁说水火不相容---一种节能蜂窝煤炉”
(7)逆向思考法(8)缺点列举法(9)替换法等
4、创造发明的作品要求:
要求写出2000字左右的项目说明,说明的内容要求是:
以小故事的形式说明,这项发明的选题是怎样发现的?发明方案是怎样设计的? 发明作品是怎样制作的? 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接受过哪辅导?(一般都要接受辅导)参考过哪些资料? 有什么收获?这项发明有何特点? 有何意义?如何体现了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这项发明中,你的贡献是什么?在这项发明中,你的创造性贡献是什么? 这项发明还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打算如何改进?还有什么新的设想?附上外观图(有黑白或彩色照片更好),结构图,原理图和其它必要的图表资料,附上5分钟左右的录像带更好。
二、科技小论文的选题、撰写及要求:
科技小论文指的是自然科学技术范畴的以下成果论文:
(1)调查报告(2)实验报告(3)观察报告(4)发现报告(5)研究报告
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些问题,深入到社会和大自然及生产和生活中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的情况,结果写成书的
文字,向社会所作的报告。调查报告的特点:
(1)全面性: 要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调查、反映有关情况和现状。
(2)调查的内容、调查的经过、调查的问题,要求全面。(3)客观性:反映调查的现状、情况要实事求是,不能带有感情或个人的某些倾向。
调查报告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做好记录、收集、整理大量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基础上:
(2)要全面客观地反映调查情况(3)要分清主次,(4)主要的具体详写,(5)次要的概括简略。(6)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调查报告的结构形态:
除“题目,署名外”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导语
(2)主体(中心部分)(3)结束语(4)建议
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特点:
实验报告,是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描述,记录某一项研究课题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报告。
(1)正确性:实验原理、方法、数据及结论都正确无误,(2)在表述实验过程时,(3)也要准确无差错。
(4)如实性: 要把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如实地记录下来,(5)要做到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也不缩小。
(6)确证性:实验 的结果能被证实。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这个实验,并能取得相同结果。实验报告的内容:
一般来讲,撰写实验报告应写好以下内容:(1)介绍实验设想的形成: A、说明怎样确立的实验课题,B、说明别人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 C、说明实验的目的(2)介绍实验的设计: A、说明实验的范围 B、介绍实验方法
C、写清实验假说(实验之前对事实的猜测)(3)阐述实验过程 A、简介实验过程
B、指出实验中着重研究的问题 C、论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D、介绍实验资料的收集情况(4)阐明实验的结果(5)分析实验结果,(6)推导出实验结论。
3、观察(测)报告: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一定的情况之中,运用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解仪器等技术手段,去古籍被研究对象,准确记录有关的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了解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观察的类型:
(1)长期观察: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系统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方法。
(2)定期观察:在一定的时期内,定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观察的方法。以观察的内容上分:
(1)全面观察: 对客观事物(研究对象), 在一定时期内各个 方面的现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观察。
(2)重点观察: 对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特点或规律的观察。观察的一般步骤:
(一)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前,应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A、明确观察的目 的和任务。B、确定观察中心和范围。C、拟定一份观察计划。
(二)进行实地观察。应注意: A、尽量按观察计划进行 B、观察要仔细,C、要选择适宜的位置与方式。
D、在自然的,真实的状态下进行观察,防止观察者对被观察对象带来自然以外的影响。
E、要排除个人因素的掺入,不以预定结论出发寻找事实 F、对观察中出现的出于意料之外的现象事实,要及时捕捉,也许这正是创造性的发现。
(三)做好观察记录:
记录应伴随观察进行,决不可事后记录,且记录要详细,清晰可读,便于整理。
(四)整理观察材料,并进行结果分析。
4、发现报告:
对科学事物诸问题新的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在该发现之前,对相关问题的有关思考;课题的发现过程(即如何发现了该课题)成果介绍; 问题的讨论,及成果展望。
5、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以针对自然科学领域里存在的某些现象问题,以及新的情况、矛盾,展开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办法、方案、措施等理论性相对较强的科技小论文。
研究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 人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急待解决的问题(2)可操作性: 研究报告首选是发现和提出问题,而着力点则是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主张,办法或措施。写作要求:
(1)紧密结合身边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出研讨课题
(2)课题选定后,要通过调查、采访,现场观察回忆、反思 整理笔记,准备大量的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
(3)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提供对策,即具体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办法或方案和措施
例:“白炽灯灯丝损坏原因的探索”(“农场对平茹母种菌丝 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三、关于对申报评选作品的要求:(评选标准)
(一)对申报作品 “三自”的要求:
1、自己选题:
发明创造的选题和创作意图,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的科技小论文的选题 必须是作者本人在青少年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
2、自己设计和研究:
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作者本人发现提出的,支持主要论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
3、自己制作和撰写:
作者本人必须参与力所能及的制作和写作。(二)关于对作品 “三性”的要求:
1、新颖性(或科学性):(科学性指论文的科学性)(1)创造发明:
在申报之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没有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形式公众所知等。(2)科技小论文:
选题要科学,研究方法要正确,数据要客观充分,论文的立论要明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符合逻辑; 文字要简洁准确;所附资料、鉴定证明等要符合参赛要求。
2、创造性:
(1)指该项发明,同申报日前有的技术相比,有奖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2)小论文的选题、立论,要有新意,有创见,有实际意义。同样的论文没有参加过全国青少年科学讨论会。
3、实用性(或实践性)(实践性是针对论文说的):
(1)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2)实践性,是指小论文的主要论据,必须是作者亲身参加科技活动,在观察考察实验研究等活动中取得的,必须有实践依据。(三)另外:
1、发明的作品应利于和平和人类的进步事业,2、发明的课题应节能、省材。
四、关于作品的申报问题:
1、参赛人的申报资格:
就读于中小学(括: 中等师范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的中国青少年。
2、比赛项目的申报:
参赛人应首先参加基层组织的评选比赛选拔,由基层组织比赛选拔后,推荐 人选上报,由各级科协组织负责向上一级申报,不关于参加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 科学讨论会的组织办法和作品的问题: 接受个人直接申报(主要指全国性比赛)。集体项目和集体完成的小论文,可以小组的名义申报 报送时间:
3、奖励
作为比赛,不可能人人都能获奖,但是应该说在这样的比赛中,只有优胜者,没有失败者。只要是参与了,实践了就是成功者。同学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帆风顺的事几乎是没有的,只要坚忍不拔,继续努力,成功就在前头!
第三篇:县委书记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全县科技创新工作,表彰为我县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动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宝丰。刚才,李县长对全县科技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今后科技创新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同志宣读了县委、县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基金的决定》和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颁发了奖金,位同志又作了典型发言。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获奖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忠心的感谢!下面,就全县科技创新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全县上下在科技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通过了科技部对我县的科技进步考核,我县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也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科技进步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科技战线上的同志辛勤付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结果。借此机会,我向为全县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看到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更应该把我们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我县的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自觉性。
第一,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求继续增加经济总量,更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县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增长以资源消耗型为主,经济发展面临着瓶颈制约增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增长方式,面临的土地、环境等制约因素将会更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科技创新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对一个县来讲,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更取决于科技含量,取决于该县有多少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拥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增强市场竞争力,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以科技引导市场消费,占领高端、未来的市场。目前,我县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行业的外延扩张阶段,停留在成本和数量的竞争上,创新能力总体相对不足。各级干部,各位企业家,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坚持向科技创新要速度,要后劲,要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工业化的水平。
第三,科技创新是构筑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县的竞争力,核心是科技创新的能力。谁能在科技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从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来看,从沿海经济发展变化历程来看,我们可以深深悟出这个道理。大力发展以科技自主创新为重点的经济,才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态势,有长远坚实的抗风险能力。从我县的发展来看,既有一批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需求和可能,也面临着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科技资源辐射的机遇和优势。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机遇,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对接科技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宝丰新一轮发展赢得主动权。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创新,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把握重点。我们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上好一批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走宝丰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要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具体来讲,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在加大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的投入,特别要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企业要成为产学研联合的主体,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信息,人才和技术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借梯上楼,跨越发展。企业要成为名牌战略中的主体,强化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增强名牌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第二,要着力抓好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用科技创新来提高产业层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上水平,新型产业上规模,提高经济的综合实力。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推进传统产业向高新化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行业振兴。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是科技创新水平的集中体现,必须结合宝丰实际,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扶持,努力在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上求突破。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选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发展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深入推进农业资源开发,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四是加快提升服务业科技水平。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第三,要着力推进科技项目申报和招商。项目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抓手,争取科技项目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要眼睛向内,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紧研究建立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库,整合包装一批科技项目。要眼睛向上,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的重大专项,努力把上级扶持政策用足用活,发挥实效。要眼睛向外,推进科技招商,积极引进一批科技项目、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培育,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第四,要着力强化人才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们在用产业集聚人才的同时,注重用人才集聚产业,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是人才使用方式要更活。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通过政策引导,提供创新载体,加强创业指导等多种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二是人才引进的力度要更大。制定人才引进计划,舍得开出优惠条件,不惜投入成本,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宝丰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吸引到宝丰来转化。三是人才激励措施要更实。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第五,要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良好的环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认真实施我县出台的奖励办法,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落实专利申请、管理、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奖励、资助制度,切实维护创新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教育引导和科技宣传,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倡导创新精神,努力形成创新创优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保障
第一,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生产力。树立发展依靠科技,科技服务发展的理念,认真落实科技进步责任制,加大科技投入,满腔热情地为科技人员服务,为科技创新主体服务。
第二,领导干部要提高科技素质。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及时掌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要带头弘扬科学精神,带头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适应现代科技工作的要求。
第三,各级各部门要齐抓共管,营造氛围。科技创新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责任,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事业,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开拓创新,提高我县科技创新水平。
同志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相信,只要各部门、各乡镇、各企业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县“三年迈进三十强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总体目标就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第四篇: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区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何 关 新
(2006年4月5日)
同志们:
面对“十一五”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征程,面对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于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谋划推进余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近三年来全区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五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团结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提供动力和支撑。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1·
一、充分肯定近三年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据2005年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余杭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培育和共建等途径,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达5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载体32家,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我区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21.8%。全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全区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化资助资金5000多万元。一个以电子信息、生
·2· 物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雏形开始显现。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引进共建了以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为主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以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为主的光电子产业化平台,以国家纺织CAD技术余杭发展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为主的数码纺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平台。园区内已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省级9家,有20家重点培育的科技型企业,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6亿元,正在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3、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区已有450余家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区的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实施企业达69家。我区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CAD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地区”,被杭州市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工程”示范地区。
4、农业科技进步进展较快,社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方向,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项目32个。区高新农业示范
·3· 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研究所6个,培育了以浙江林学院为依托的“苦竹种质资源库”等创新联合体。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受训人数达4万余人次,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环保、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建立全民终身教育、医药卫生保健、治安电子监控、公共危机处理等体系,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5、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加快,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拓宽。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开展“750”干部培训和“139”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培育工程。全区人才资源总数已从2002年的30324人发展到2005年的69198人,每万人口中的人才资源数从 380人发展到855人,达到了全省中上水平。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在西博会期间,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洽谈,三年来,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3项,合同总金额达4.73亿元。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农科院等名校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先后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为我区打造先进
·4· 制造业基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特别是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三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件,专利授权量635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拥有专利的企业已达87家。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579件,授权量达到359件,专利授权量列全省第12位。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的科学普及工作正在我区蓬勃开展。全区已拥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31个,会员达10789人,特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基本形成了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群众性科技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区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短腿,是瓶颈,是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5· 增长方式转变和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培育。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面还比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很少,产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70.29%,低于省市考核指标近5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投入需要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我区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46%、1.35%,分别列全省第44位、41位;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78%,列全省第59位,还不到省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的1%标准,与我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口占比不高与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同时存在,使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孵化器规模较小,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咨询和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市场还不够活跃,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切实加以改进。
二、切实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在我
·6·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省市委也相继作出了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城市的重大决策。我们余杭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之一,一定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
1、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科技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古代,铁器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告别原始的刀耕火种,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近代以来,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三次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1世纪,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
·7· 键环节;能源科学和技术,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近几年来,我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关停“十五小”企业,整治石头经济,提高招商引资准入门槛,严把项目环评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我们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从我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看,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一的规模企业面临着发展困难,而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三的规模以下小型企业平均规模小、亏损面大,已经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这些企业继续延续原来的发展模式,不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必将死路一条。“十一五”期间,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翻番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抓住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抓住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
·8·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产量很大但利润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4、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多美元,“十一五”时期,即将跨入人均5000—8000美元这个关键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会阶段性地暴露,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等会接踵而来。从余杭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准集约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时期,产业结构正由轻工型向重化工业型转型、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
·9· 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并进转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余杭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科技要办法、靠创新求支撑。从我区企业成长阶段来看,现有的企业多数孕育于原来的集体企业,属于第一代民企,家族制的烙印还非常明显,缺乏真正意义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创新的任务还非常重。从发展农村现代生产力来看,现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也还很重。从余杭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来看,我区的城市形态已开始从“平铺直叙”摊大饼转向规划主导重配套,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城乡布局开始从分散零落转向集约发展,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放到突出重要的位臵,以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断创新来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筹措庞大的建设资金。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多样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加强社会管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也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激发创业热情、建设都市新区的要求来看,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认同性,需要我们创新组织体系、组织方式,提升组织能力,·10· 把广大市民、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团体紧紧地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此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因此,创新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农业以及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它涵盖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区是一个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区,是一个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发展、产业平台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城区。面对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新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科技创新倾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区。基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5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利技术和产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
·11· 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ISO认定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60%以上;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科技意识大大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4.5%以上;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达到2750人以上;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万元GDP能耗下降25%。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着力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力争成为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城区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能满足余杭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创
·12· 新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达到新水平,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都市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全区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000件和2000件以上,全区拥有专利企业超过500家;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700人以上,人才资源总数超过14万人;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5%;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期间进入全省科技强区的行列,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考核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区框架。
主要任务: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抓好省、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奥坦斯公司研发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两年内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突破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10%。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四大科技合作机制等创新平台。提升政府组织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的结合、与产品的结合,做大做强新产业。采取引进和自建相结合,坚持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10个左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咨询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和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二
·13· 是引进、培育两条腿走路,不断壮大有余杭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继续大力引进、培育和孵化,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和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围绕产业链配套、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精新产业。用信息技术、现代数码纺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作用,建设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推广节约增效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及资源再生利用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实现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及产品转化率;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固废集体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再生回收利用系统;选择部分企业和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试点,抓好仓前工业功能区块高新技术园区和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效益、生态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抓好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快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强警、公共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系统的建设,加强科普和人文
·14· 教育,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贯彻《专利法》和省市《专利管理条例》,强化管理者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扩大和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作用,认真制订和完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我区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坚持四个“两手抓”。
1、坚持一手抓投入产出扩张,一手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在量质并进中跨越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走出低谷,跨过平原,开始爬坡,现在更是进入“换档加油”的快速发展平台。但是总的来说,余杭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水平,发展空间不够宽广,发展后劲还不够强。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还是要靠投入来拉动,靠投入来增长。经济工作好比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总量就上不来;今天的技改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水平就上不去。近三年来,余杭工业性投入达到了近200个亿,就是凭借这较高的投入,工业经济总量才能突破千亿、不断扩张。“十一五”时期,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大投入,以投入拉动增长。但是我们也必须认
·15· 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要素制约、环境承载,仅仅依靠投入拉动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化的进程,又是科技不断创新、块状经济不断成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的过程。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处于领先位臵,电器电子行业有华立、老板、八方电信、华泰电子,建材行业有诺贝尔、钱潮、波达,家纺布艺有奥坦斯、众望、力达、柯力达、中亚,服装行业有华鼎、杰丰、博卡,汽配汽车行业有西湖离合器、科特、飞碟,生物制药行业有天元、杏辉,化工行业有争光、海虹、威尔达。此外还有金成数码、斯凯菲尔、益利素勒等等。但这相对于余杭这么多企业而言,还只是星星点点。今后,我们不但要坚持抓后劲投入、技改投入,更要把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摆上议事日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裂变和跨越。
2、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新产业拓展,努力在优存育新中提升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同比略有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实现销售335.7亿元,比上年仅增加4.9亿元,除诺贝尔集团、华立仪表、西湖离合器等龙头企业外,其它规模企业的销售增长较慢,有的甚至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的趋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说明我们的强企还不够强,大企还不够大,·16· 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老面孔,增长幅度微弱、发展后劲不强。应该清醒地看到,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根”,自主品牌是企业的“神”,科技和品牌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放大器。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大消耗,“贴牌生产”、“来料加工”,其利润只能是汗水钱、辛苦费,如果将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工人福利、甚至环境资源的破坏等因素计算在内,恐怕连这点汗水钱、辛苦费也是赚不到的。纺织服装、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主导规模产业,如果不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能级,越往上走,空气就会越来越“稀薄”,甚至还会出现“高原反应”。“十一五”期间,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乘数效应,滨江区通过引进UT斯达康仅财政收入就增加了6、7个亿。目前,全省经过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只有10家,我区占1家。我们要珍惜这块牌子,珍惜这一资源,发挥这个优势,规划好、利用好这个功能区块。要以华立仪表、八方电信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通信设备、电子仪表等信息产业,以天元生物、杏辉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以金成科技、科汀光学、飞华照明等企业为骨
·17· 干,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此外,在临近杭州主城区的镇乡工业功能区块内,要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确保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符合余杭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坚持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开放集成,努力在兼容并蓄中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比较难但却是最根本的。核心技术是花再大的代价也买不来的,人家也不可能转让,因为技术的独占优势能转化为市场的垄断优势和品牌优势。如果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机盖的费用,一台电脑也只能赚“几斤枇杷的钱”。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原始创新能力,也可能被市场抛弃;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宠儿。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原始创新。我们浙江的吉利汽车,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没有一分钱的国家投入,没有外方任何的合资,短短几年内,就依靠原始创新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之一。我们余杭的争光树脂成为本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龙
·18· 头企业,产品用在“神舟六号”上,靠的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事在人为。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合作当中逐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当然,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基础,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我们倡导原始创新,绝不排斥开放与集成,更不是要关起门来自己一切从头干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兼容并蓄、集成创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好路子,既能降低创新风险和开发成本,又能缩短开发周期。要鼓励企业以开放促创新,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抓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逐步提高集成创新的能力。
4、坚持一手抓企业主体,一手抓政府主导,努力在创新创业中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现在,困扰我们企业自主创新的有三大病症:一是“设备过剩症”,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二是“创新恐惧症”,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消极心态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三是“大脑缺乏症”,企业普遍人才缺乏,·19· 一些企业只能依靠聘请薪酬较高的“星期天工程师”。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区,必须切实医治好这些“病症”,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要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支持力、基础力、服务力“三力合一”,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举行自主创新与品牌余杭论坛,着力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激励人才创新、鼓励人才冒尖、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做到高质量引才、高待遇留才、高效益用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余杭工作、为余杭服务。引导企业创新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使科技成果、专利发明等价值
·20· 得以实现,使科技人才增强在余杭的归属感,激励他们创新创业创造。
四、把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国际经验,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小于1%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在1.5%以上,一般是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地区),都在2%以上。而我们余杭,200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仅占全区GDP的1.35%。要用10年的时间把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奏响科技创新大合唱。广泛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位臵;充分发挥“科教兴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继续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
·21· 制考核,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每年根据工程的重点和需求安排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载体。
2、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财力支撑。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明确今天的投入就是对未来余杭竞争力的投资,从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出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迅速扭转全区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还不到1%的局面,要求近期内一般企业提高到1%并力争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达到3~5%以上。区委、区政府已下大决心加大政府财政的科技拨款力度,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2005年达到637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08%,今后5年每年将增加0.3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以上,2015年达到6%以上。各镇乡、街道也要在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经费,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同时,要发展融资担保投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事业,形成企业、政府、民间多元化投入体系。
3、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自然资源有限,智力资源无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始终坚
·22· 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臵。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特别是高端人才和余杭急需的专业人才,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十佳科技人才奖、重才单位奖、引进人才购房奖的评选活动。要规划和建设好“人才公寓”,抓紧研究科技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条件;继续实施“750”干部培训工程、“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等,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大力优化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环境,完善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人才宣传服务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4、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的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使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个政策文件,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
·23· 发机构、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资助专利申请鼓励发明创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优秀科技人员的奖励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好这些政策,各企业要利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使全区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同志们,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自主创新事关全局、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昂扬斗志、克难攻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使自主创新的意识、力量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活跃、迸发和涌流,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24·
第五篇: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主要是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步伐。刚才,我们为两个省级高新区授了牌、颁了奖,奖励了一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科研成果,希望受奖励的单位再接再厉、创新佳绩。省科技厅张震宇厅长在百忙之中参加我市科技创新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商丘市科技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申报国家高新区、枢纽经济发展、科技引领、柔性人才引进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好高铁时代的交通区位优势,引进一些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提高我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攻关能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奖单位和人员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科技工作的省科技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创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重大判断,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特别是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九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今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事关河南前途命运。全省要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感、紧迫感,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全省人民的意志和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引领和支撑。所有这些,对我们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创优势、保民生,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对全面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积极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高新技术企业39家。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和载体快速发展。
突出抓好载体和平台建设,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高新区4个。三是开放式创新不断拓展。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市政府2013年就与省科技厅建立了工作会商机制,市校合作、市院(所)合作、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普遍开展,不断紧密和深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科技创新和“双创”工作还存在创新创业基础薄弱,创新创业主体总量小、群体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创新创业投入明显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必然会落后于人、受制于人。“十三五”时期,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召开这次大会,就是传达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创新驱动的强烈信号,吹响经济新常态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紧密联系商丘实际,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以科技创新推进供给创新,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以科技创新赢得发展先机、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战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从商丘实际出发,积极主动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全市的优先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集聚资源、人才为先、重点突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大力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推动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加快我市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结合商丘实际,我们要抓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
(一)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科技创新必须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导向,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我市金刚石超硬材料及制品、碳纤维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装备、制冷装备、生物质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必须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深度研发、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技术和人才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技术、工艺、产品、管理等多领域研发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针对我市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土地、资源、环保、用工等严峻瓶颈制约的实际,必须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依靠高新技术,推广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加工业,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攻关项目,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企业降本增效、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三)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围绕商丘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的发展需要,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突出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提出加大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农业发展路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转折期,抓住机遇,就能够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我们要加快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推动种养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施高产多抗广适花生新品种、玉米新品种、马铃薯等农业重大科技专项,选育示范一批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指导培训,继续抓好科技“三下乡”活动和“阳光工程”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四)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创新主体是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构建产业创新联盟等途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引领能力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行动计划,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其不断发展壮大。(五)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积极引导和激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达到一定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为市级科研机构,享受国有科研机构的相应政策。着力建设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重点依托国家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质检中心、检测中心等,组织开展关键性技术研究,提升我市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建立科研项目资金公共管理平台,逐步探索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促进专业机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化。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中心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取政府扶持、奖补等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工程中心、检测检验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一批研发、中试、技术转移、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平台。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大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服务给服务,全方位支持。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实现省级研发平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的全覆盖。(六)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突出优势产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点面结合,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优势区域。重点实施企业专利清零行动、知识产权优势培育行动,加大发明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增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资金投入,力争“十三五”全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较前五年翻一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项执法,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依法规范知识产权市场秩序。(七)实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工程。
强化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自主权。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于70%。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改革完善市属高校、科研院所聘用制度,优化工资结构,保证科研人员合理工资待遇水平。发展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市级技术转移网络。对经技术转移机构促成在我市转化的项目,财政科技资金按实际成交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技术转移机构奖励。(八)实施科技开放与合作工程。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继续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政府部门重点做好组织、引导、协调,牵头与知名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搭好台、引好路、服好务。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尽快增强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机制灵活、互惠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深入落实市政府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商丘师院、中科院所属院所、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等单位的全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落实郑州大学商丘研究院、商丘师院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进度,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设立新的合作项目。各县(区)也要从本地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促进校地合作步入新阶段。(九)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把人才作为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积极推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按照人在岗在、人走岗销的方式,引进高端、急需科研人才。发挥“星期天工程师”作用,鼓励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实行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多地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创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用产业集聚人才、以项目吸引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十)实施科技资本结合工程。
科技创新的投入,财政投入是引导,企业投入是主体,金融投入是关键,要建立多元化研发投入体系。各级财政要按照科技投入法定增长要求,确保财政科技投入落实到位,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要开启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投资基金,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为科技创新插上金融的翅膀。证券、金融等部门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着力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三、落实政策,激发活力,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商丘来说,加快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双创”离不开科技引领,“双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要把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同铺天盖地的“双创”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类创新要素融合互动,让创新的力量倍增,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汇聚起经济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充分发挥各类投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加大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创新创业高端平台和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业驿站、创意坊、创业沙龙为代表,适合服务大众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立融资担保、财会管理、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优质服务。(二)强化创新创业载体。
遵循创新创业区域高度集聚的规律,谋划建设更多的创新创业载体。推动商丘、民权、柘城、虞城等四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借鉴北京中关村、深圳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加强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发展,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其他产业集聚区加强研发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招商引资科技含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聚区、省级高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创新型农业产业化集群,根据其资金投入以及绩效情况给予奖补。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实施科学规划布局,统筹产业、旅游、生态系统配置,发挥引领示范效应,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技、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三)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力清单,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放手让企业在市场中自主求生存求发展,积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发挥政府的组织员、保育员、服务员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完善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引导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和领域抓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能力。四、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履职尽责,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明确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对科技创新的导向性作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加强对科技创新重大问题的研究谋划,科学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责任机制。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注重统筹协调,抓好业务指导,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各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二)提升能力。
在市场、产业、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层出不穷,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知识水平、创新意识和领导能力。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厚植创新理念、普及科技知识,列为中心组学习的内容和干部教育的重要课题,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把握科技前沿、掌握创新规律、推动创新创业的能力。(三)营造氛围。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广泛宣传科技创新的先进典型,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大力营造真重视、真投入、真服务、真考核、真落实的浓厚氛围。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气,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褒奖。同志们,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努力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奋力开创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