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信仰演讲稿
1.信仰的意义和终极问题
大家好,我今天呢想跟大家谈论的主题是关于信仰。信仰这两个字对我们来说,好像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大家对它的认识可能只是某条社会新闻和思想理论类书籍上的两个字而已。信仰,《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着,你活着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人生的范围内,哪种活法更好?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否有区别于其他都动物的神圣价值?在这个无限宇宙中,我有限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有人可能会说,会问这种问题的人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就是脑子有问题。我就是不知道,也不在乎。
是的,信仰、人生、意义是什么东西,它对你我来说有什么用?它能当饭吃当钱使吗,不能。它能带给我景秀前程和良缘美满吗?不能。既然它好像一点作用都没有,那我要管它干什么?现今的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习惯性地首先想到它对我有什么用,然后才可能去思考和了解那些看起来能够吸引我们的东西。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我们身上世俗功利的味道越来越重。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被冷漠和无动于衷取代,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直接采取漠不关心和藐视的态度。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被称作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我们还有机会和时间的大学时代,我们有必要暂且排除那些物质诱惑和欲望,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些看起来毫无作用的问题,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你可能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2.社会现状,呼吁信仰
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崇拜的社会,金钱至上才是王道,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会受到功利主义牵引。所以信仰这个确实没有什么功利可言的东西,我们不需要。那么你这样想他也这样想,聪明的我们造就了一个无信仰的社会。信仰的缺失导致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善良的人越来越少,冷酷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变得越来越大胆,很多人喜欢王朔的说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直接挑战中国“知耻近乎勇”的耻文化。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基础,美国有位学者说:如果在道德上采取相对主义,那么吃人就仅仅是口味问题。
我们的社会上,企业重利轻义对社会道德责任置若罔闻,假冒伪劣商品有害食品层出不穷;官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学者剽窃成风、人文精神丧失殆尽;医生不再救死扶伤,毫无医德可言;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制造出一幕幕人间惨剧;社会正义感丧失,面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18路人视而不见;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公共信仰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关注和思考。
朱德庸在《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中形象地写道: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自己。我们遇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
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我们周围所有东西都在升值,而只有我们的人生在悄悄贬值。世界一直在往前奔跑,而我们大家紧追在后。3.信仰包含多方面:敬畏、道德、自律、追求等
今天的我们安然的坐在教室里,可能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注不那么多,可是就算不关注社会,我们生活的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这里有许多小问题,或许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而绝大多人采取的态度就是逆来顺受,而鲜少有人去思考和试图改变什么,一是因为思考这些的问题的人很少,二是思考后试图去改变点什么的人总感到孤独和无力。池莉说,人是群体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人的链环之间,唯有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游戏,大家才能够相安无事,共同生存。那么这约定俗成的规则是什么呢,我认为最起码应该包括道德和羞耻。
没有道德,有人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羞耻,许多情侣把当众热吻和拥抱当做一种时髦和炫耀,虽然我们现代社会文化是如此open,但我发现随随便便就在人前表现自己欲望的人通常不会具有太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来说,宿舍楼里打水的时候,常常有人一下子拿七八个瓶在那边排队,还有人喜欢人排两条队,那怎么排呢?人站一边排着,瓶放在另一边也排着,我有次打水,前面一个人就是这样,我当时很平静地问她,我说别人都排一边你为什么要排两边呢?你这样搞特殊不好,结果还没等我说完,明显带有火药味的回答就来了:我赶时间。然后她不 屑地道:你管的着吗。都到这份上了,我只得弱弱的说了句:你这样做不道德,很丑。可是这句话就连我自己说出来都觉得无力,因为道德和羞耻在她看来还比不上一时便利而已。我们身边,很多人可以为了图方便和简单轻易地找出许多借口,然后或自欺欺人或理所当然地抛弃道德心和羞耻心,殊不知这些人为了一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而让自己的人格和形象蒙受污点,是多么大的损失。
还有前几天在宿舍楼顶晒太阳,就看见一个女生上来收被子,你们知道她做了什么让我像看奇葩一样看着她,她先是用一只手拽着被单一角边往后退边拉,拉过来一点放到肩膀上,转过身去然后她终于用上了另一只手,两只手一起拉,边往前走边拉,往前走了没三步,只听见身后跨啦一声响,晾衣绳被她拉断了,她转身看了一眼地上别人的衣物,然后面无表情地瞟了我一眼,就那么潇洒地转身走了。我知道她肯定看见了地上的那摊水和安装热水器施工时留下的垃圾,但她还能面无表情地潇洒转身,这冷漠而强大的内心让我感到心寒啊。
试想一下想要我们就是那些地上衣物的主人,我们绝对会愤怒和爆发,我们不耻于这个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可是对换一下,要是你是那个人,你能否保证你不会和她做出同样的选择,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回头把那些别人的衣物捡起来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还自觉地捡起来呢?
有时候,我们喜欢这样想,如果我今天做了好事或者说按道德规矩行事,而别人却并没有这样做,那我不是吃亏了。就像一句话说的,如果我不能确定别人将献出爱,我也绝不能献出爱,所有人都这么想,将没有人 会献出爱。反之,只有我们大多数人做到了,才能保证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遭遇不道德事情的几率变小。我要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都缺乏信仰,缺乏一种最根本的精神敬畏和心灵寄托。如果你有一点道德信仰,那么你是不会去计较这些小事的得失的。4.信仰于个人人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指引前进,在灾难痛苦到来时给予精神支持——观音山和岁月神偷
哲人说: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一活,我觉得没有一点信仰的人生不如去死。因为我觉得信仰本不是很难的东西。今天你和朋友在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手机,你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把它送还失主了;明天你一个人来图书馆,发现一部手机二话不说放兜里了。我想这种人应该是有的,为什么和朋友在一起要发扬风格呢?因为可能那个朋友在你心中有一定地位,你的面子和里子不容许你在她面前做出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那么我觉得信仰就像那个让你不得不放弃贪欲的朋友,一旦你拥有它,她就会时刻陪伴在你身边,规范并指引你的行为。其实信仰不只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敬畏。有部伊朗电影叫《一次别离》,里面那位保姆在开始的时候为了获得赔偿维持生计而在法官面前说了谎,指证他的雇主推了她 才导致她的流产。但这位保姆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她因为违背信仰而惶恐不安,时刻忍受着内心的煎熬,面对丈夫的威胁和孩子的渴求,她还是说出了真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信仰敬畏力量的强大。文革中,北岳恒山境内,一个小学教师带学生去砸菩萨像,下山时就提不起腿了,一年不到就死了。当地没有人敢再动庙宇了,这也是文革中许多寺庙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篇二:信仰 演讲稿
信仰的力量
近些年来,这个社会的底线似乎正不断地被突破。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制造出一幕幕人间惨剧;社会正义感丧失,面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18路人视而不见;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和思考。
人们说,这是一群信仰缺失的人,由于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对象和价值标准,使得他们为所欲为,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让自己成为了他人的地狱。可见信仰的缺失,直接破坏了社会的稳定。然而信仰究竟是什么呢?为何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何谓信仰,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它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科学信仰来自人们对实质和理想的正确认识。可悲的是很多人把信仰当做迷信,把迷信当做信仰。有人说,十三亿多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这需要我们担心吗?事实上,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不信仰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并以此解释你存 在的理由,它就是你的精神支柱。其实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它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
古往今来,人们的信仰都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它隐藏在1919年5月4日为了祖国民族安危挺身而出的青年人的呼喊声中;它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主席口中道出;从勇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鲁迅的笔尖流出。它烙刻在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的生命里,隐没在为了民生幸福日夜操劳的温总理的根根银丝中,扎根在每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的灵魂深处......也许有人觉得谈信仰、谈理想是很空泛的东西。在追逐利益的年代里,浮躁、空虚占据了人们心灵的大部分,信仰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然而这些人的事迹却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信仰并不是夜空里的星星,它实实在在地,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下,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的最高信仰。柏拉图说,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朋友们,就让我们把年轻书写成激情的诗行,让我们把信仰化作前进的力量。相信,赢得过巨大光荣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更大的光荣。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篇三:演讲稿:信仰与梦想 信仰与梦想
说起信仰与梦想,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这两个词语并不陌生。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的信服和尊敬;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只不过它是从现实出发的、有根据的、合理的,与空想、幻想不同。简而言之,在我看来,信仰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中心,而梦想就是他追求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不过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并不是二者的概念,而是作为一名渴望入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信仰与梦想。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有的一段阐述再精确不过了,他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信仰,把一个人的生命融入为整个人类的奋斗之中。它还有一个简洁的说法——共产主义。而在此信仰的支配下,我们的梦想,毫无疑问,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相信,其实我刚刚所说的那段话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听过很多次了,可为什么我还是要说。因为我知道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拥有了不同信仰的人,要重新接受一个信仰,要真正打心眼里认同它,并非易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潜伏》这个电视剧的,其中有段情节是国民党天津情报部门的李涯讽刺用情报换美元的谢若林“没有信仰”。而谢若林很干脆的回答说:“我有信仰,我信仰生存主义”。这就是说,他为生存活着,只要能活着,其他通通无所谓。对这样的人来说,生存主义的信仰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内心,只要能保住性命,无论这件事是否符合道义,是否符合法则,他都会认为是正确的,都会去做。很难想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是以这样的信仰存在着,它会是怎样的荒诞残酷。
但共产主义展现的却是另一番面貌。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们的信仰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创造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在他们的坚持努力下,才有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才有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有了我们如今崛起腾飞的中国。
如果说马克思的那句话还不够简单明白,那么我相信这句话你们一定都听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不要觉得现在就不应该拥有这样的信念与梦想,不要觉得现在就不用拥有这样的热血与激情,不要觉得只有伟人才会常怀为全人类谋福祉的理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坚信,你也绝对可以。
有些东西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真的不是只出现在课本上,真的不是只出现在别人的思想。就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我而言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我自中学以来所受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我的期望。我原来就以为只有道德特别高尚的人才会把为“为人民服务”当做人生信条,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人,从来都不是因为伟大才信仰,而是因为信仰才伟大。
信仰的价值本就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指导人们的人生行为。有信仰的人同时也选择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行为有了原则的指导,不至于全凭功利的考量,随波逐流、无法无天、无所不为。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拥有正确的信仰与梦想,把共产主义的信念牢记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把中国建设得越来越好。最后,引用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中的一句话:“能够激发一颗灵魂的高贵、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我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够记得今天我站在这里讲过的每一句话,记得我的勇气与热血,记得我的信念与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君共勉!篇四:信仰演讲稿
信仰演讲稿
信仰演讲稿
稻草人的信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稻草人的信仰》。大家也许觉得好笑,稻草人憨憨傻傻的立在田野里,他有信仰吗?那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的理解与感受。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地道的农民,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时光中,我学到了很多质朴却受用终生的道理。
记得7岁那年,我跟随爷爷在田埂上扎稻草人,程序很简单,用两根竹竿一横一竖固定在一起,这便是它的骨架,再将些成捆的稻草扎在竹竿上,便有了稻草人的雏形。爷爷说:“竖的这根是它的脊梁,有了它,稻草人就有了基础。横的这根是为了保持它稳定,使稻草人不会轻易倒下去!”现在想来,要成为一个简单的稻草人都需要拥有脊梁,都需要保持平衡,那作为堂堂正正的人,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我想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在受到挫折的时候能平衡自己的心态,能挺直自己的脊梁,踏实做好今天的自己,自信面对自己的明天!
那天扎好了稻草人,爷爷把自己的帽子戴到了稻草人的头上,并笑着对我说:“你应该感谢它,它保卫着全家的粮食!”那时,我仅能把粮食理解为稻穗儿。工作后,听到一位朋友讲“和谐”,说将“和”字拆开,是“禾”与“口”,人人有饭吃是和谐的前提。我就忽然想起了稻草人,原来他一直守护的是“和谐”。它用自己的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守护着“家和万事兴”,那身处工作岗位的你我,是否应该以它为榜样,用这份平凡又伟大的情感守护“和谐”,守护我们身边这份“和为贵、谐为美”的氛围?
很多时候觉得稻草人就像一辈子扎根在黑土地的爷爷,年复一年,不曾离开,甚至不愿移动半步,生活在春种秋收的稻田,扎根在悲悲喜喜的民间。如今,爷爷已经远离了我,稻草人也多年未见过,但他们却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感动我,激励我,使我有信心、有希望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守望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阳光,坚守职责,收获心中的粮食!篇五: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信仰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二塘镇初中的 同学,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什么?托尔斯泰说:信仰是人生的动力,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会有斗志;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会过得充实;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不会在诱惑面前迷失了自己;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会懂得,尽自己的所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许多的英雄儿女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方志敏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总司令,在一次被敌军围困时,身无分文,只有一块怀表和一只钢笔,敌人威逼要他拿钱出来,他却说,清贫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在那个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后来在南昌英勇就义的时候年仅36岁。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还用一颗炙热的爱国心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为人民谋幸福”这盏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亮了多少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在和平年代,也涌现了许多为了信仰,甘愿奉献,甘心付出的英雄模范。段爱萍,一个普通的村委会主任,做了十四年的村官,她花光了自己上百万的家财,给村里建起了学习,修好了泄洪渠,儿子却要东挪西借还贷款;她修好了敬老院,自己却身患癌症,丈夫因病离世。她让村民年收入百万,自己却变成了穷光蛋,她的信仰就是让全村民走上致富路,段爱萍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村官”。
可是,有那么一群信仰缺失的人,由于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对象和价值标准,使得他们为所欲为:看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当社会没了基本的诚信,没了精神追求,人们的心中只有一个钱字,这是无法想象的,一个不讲公德 极端自私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还有一些信仰缺失的身居要职的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不惜损害人民的利益,他们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信仰并不是夜空里的星星,它实实在在地,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下,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的最高信仰。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是生活幸福的源泉。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孝老爱亲,节约水电,低碳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做为榜样,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朋友们,就让我们把年轻书写成激情的诗行,让我们把信仰化作前进的力量。
第二篇:《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演讲稿
《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演讲稿
《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演讲稿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耕耘在语文的百花园里,陶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我常常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有人问我:“张老师,天天这么忙碌,不累吗?”我笑了!
忙是正常的!但心不累啊!一届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三年来,看着他们长高了,阅历增加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从懵懵懂懂走向成熟,内心常常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应该源于一种使命和责任吧?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下,在自己的生存处境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最大可能,发掘孩子最大的生命潜能,这些可能和潜能的最大实现,这就是天命吧?
天命是什么?天命应该是至高的创造,绝不是标准化的生产。天命应该是一种教育信仰吧!亦或是对孩子的信仰。《语感论》有曰:“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作为读、写、听、说的语言主体,教师也未必比学生高明。” 所以,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一块顽石中都藏着一尊佛,只需要把不必要的去掉就可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还记得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你没有听懂没关系,我会给你再讲一遍,再讲一遍,讲500遍,一直到你听懂为止。这就是信任,这更是信仰!正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信任,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坚信,才铸就了自己对教育使命的一种信仰,一种升华。无论孩子经历多少反复,重犯多少错误,这种信任始终不改,这种信念始终不变。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生命历程中最美的播种,在经历了未来的风风雨雨和岁月沉睡之后,人会突然顿悟和长大,种子也会苏醒和萌生,于是,我们会聆听到一种拔节的声音,会看到一个崭新的生命,于是,一个全新的孩子诞生了!这,就是我的教育信仰,是我们每一个播种者的信仰!
第三篇:演讲稿:有一种力量,叫信仰[范文]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演讲提纲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XX。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有一种力量,叫信仰》。
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会了我们唱国歌,带着我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少年先锋队,带上红领巾,在党旗下宣誓,立誓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在课文里不断了解着越来越多抗战英雄们流血牺牲的悲壮故事。其实,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在当时乃至以后很长的时间里,除了感觉“小日本没有一个好东西”之外,根本不懂得那段抗战历史的惨烈和悲壮,那一篇篇关于战斗和牺牲的文字也并没有给当时的我们带来特别强烈的震撼,更不明白加入党的少先队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这不能怪我们。我们没有经历过艰苦的革命岁月,我们不了解党,也就不能凭空建立起对党的感情。
后来,我上了大学,每学期班里仅推荐一到两名有资格入党的学生,竞争很激烈。当时觉得入党这件事变得严肃庄重却又可望而不可即。大三时,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同学,很优秀,被推荐入党,但他说还没想好,他很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问我怎么看。我说有什么没想好的,多少人想被推荐都没资格。接着他问我,你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2来也容易判断,这个一两年,我们见证了很多事儿。所有人都看得到“打老虎拍苍蝇”,看得到“从严治党”;所有人都看得到“八项规定”,看得到“三严三实”;所有人都看得到“群众路线”,看得到“两学一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常态,这就是趋势。道理并不复杂,心中没有人民,必被人民所弃。这个政党的荣光与人民紧紧相依,未来的辉煌也必然有赖于此。也只能如此。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也是我们党永远不变的信仰。
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那就不只是我,而是我们。我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信仰演讲稿
1.信仰的意义和终极问题
大家好,我今天呢想跟大家谈论的主题是关于信仰。信仰这两个字对我们来说,好像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大家对它的认识可能只是某条社会新闻和思想理论类书籍上的两个字而已。信仰,《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着,你活着的目的、意义、价值是什么?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在人生的范围内,哪种活法更好?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否有区别于其他都动物的神圣价值?在这个无限宇宙中,我有限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有人可能会说,会问这种问题的人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就是脑子有问题。我就是不知道,也不在乎。
是的,信仰、人生、意义是什么东西,它对你我来说有什么用?它能当饭吃当钱使吗,不能。它能带给我景秀前程和良缘美满吗?不能。既然它好像一点作用都没有,那我要管它干什么?现今的我们对任何事物,都习惯性地首先想到它对我有什么用,然后才可能去思考和了解那些看起来能够吸引我们的东西。不知不觉的成长中,我们身上世俗功利的味道越来越重。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被冷漠和无动于衷取代,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直接采取漠不关心和藐视的态度。可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被称作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我们还有机会和时间的大学时代,我们有必要暂且排除那些物质诱惑和欲望,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这些看起来毫无作用的问题,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你可能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2.社会现状,呼吁信仰
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崇拜的社会,金钱至上才是王道,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都会受到功利主义牵引。所以信仰这个确实没有什么功利可言的东西,我们不需要。那么你这样想他也这样想,聪明的我们造就了一个无信仰的社会。信仰的缺失导致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善良的人越来越少,冷酷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变得越来越大胆,很多人喜欢王朔的说的“我是流氓我怕谁”,直接挑战中国“知耻近乎勇”的耻文化。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基础,美国有位学者说:如果在道德上采取相对主义,那么吃人就仅仅是口味问题。
我们的社会上,企业重利轻义对社会道德责任置若罔闻,假冒伪劣商品有害食品层出不穷;官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学者剽窃成风、人文精神丧失殆尽;医生不再救死扶伤,毫无医德可言;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制造出一幕幕人间惨剧;社会正义感丧失,面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18路人视而不见;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公共信仰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关注和思考。
朱德庸在《在一个时代里缓慢行走》中形象地写道: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情绪变得很多,感觉变得很少;心思变得很复杂,行为变得很单一;脑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用区域变得越来越小。更严重的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了。.....我们为了适应同一种时代氛围,强迫自己失去了自己。我们遇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
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我们周围所有东西都在升值,而只有我们的人生在悄悄贬值。世界一直在往前奔跑,而我们大家紧追在后。3.信仰包含多方面:敬畏、道德、自律、追求等
今天的我们安然的坐在教室里,可能对社会的思考和关注不那么多,可是就算不关注社会,我们生活的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这里有许多小问题,或许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而绝大多人采取的态度就是逆来顺受,而鲜少有人去思考和试图改变什么,一是因为思考这些的问题的人很少,二是思考后试图去改变点什么的人总感到孤独和无力。池莉说,人是群体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人的链环之间,唯有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游戏,大家才能够相安无事,共同生存。那么这约定俗成的规则是什么呢,我认为最起码应该包括道德和羞耻。
没有道德,有人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没有羞耻,许多情侣把当众热吻和拥抱当做一种时髦和炫耀,虽然我们现代社会文化是如此open,但我发现随随便便就在人前表现自己欲望的人通常不会具有太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情来说,宿舍楼里打水的时候,常常有人一下子拿七八个瓶在那边排队,还有人喜欢人排两条队,那怎么排呢?人站一边排着,瓶放在另一边也排着,我有次打水,前面一个人就是这样,我当时很平静地问她,我说别人都排一边你为什么要排两边呢?你这样搞特殊不好,结果还没等我说完,明显带有火药味的回答就来了:我赶时间。然后她不 屑地道:你管的着吗。都到这份上了,我只得弱弱的说了句:你这样做不道德,很丑。可是这句话就连我自己说出来都觉得无力,因为道德和羞耻在她看来还比不上一时便利而已。我们身边,很多人可以为了图方便和简单轻易地找出许多借口,然后或自欺欺人或理所当然地抛弃道德心和羞耻心,殊不知这些人为了一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而让自己的人格和形象蒙受污点,是多么大的损失。
还有前几天在宿舍楼顶晒太阳,就看见一个女生上来收被子,你们知道她做了什么让我像看奇葩一样看着她,她先是用一只手拽着被单一角边往后退边拉,拉过来一点放到肩膀上,转过身去然后她终于用上了另一只手,两只手一起拉,边往前走边拉,往前走了没三步,只听见身后跨啦一声响,晾衣绳被她拉断了,她转身看了一眼地上别人的衣物,然后面无表情地瞟了我一眼,就那么潇洒地转身走了。我知道她肯定看见了地上的那摊水和安装热水器施工时留下的垃圾,但她还能面无表情地潇洒转身,这冷漠而强大的内心让我感到心寒啊。
试想一下想要我们就是那些地上衣物的主人,我们绝对会愤怒和爆发,我们不耻于这个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可是对换一下,要是你是那个人,你能否保证你不会和她做出同样的选择,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回头把那些别人的衣物捡起来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还自觉地捡起来呢?
有时候,我们喜欢这样想,如果我今天做了好事或者说按道德规矩行事,而别人却并没有这样做,那我不是吃亏了。就像一句话说的,如果我不能确定别人将献出爱,我也绝不能献出爱,所有人都这么想,将没有人 会献出爱。反之,只有我们大多数人做到了,才能保证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遭遇不道德事情的几率变小。我要说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都缺乏信仰,缺乏一种最根本的精神敬畏和心灵寄托。如果你有一点道德信仰,那么你是不会去计较这些小事的得失的。4.信仰于个人人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指引前进,在灾难痛苦到来时给予精神支持——观音山和岁月神偷
哲人说: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一活,我觉得没有一点信仰的人生不如去死。因为我觉得信仰本不是很难的东西。今天你和朋友在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手机,你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把它送还失主了;明天你一个人来图书馆,发现一部手机二话不说放兜里了。我想这种人应该是有的,为什么和朋友在一起要发扬风格呢?因为可能那个朋友在你心中有一定地位,你的面子和里子不容许你在她面前做出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那么我觉得信仰就像那个让你不得不放弃贪欲的朋友,一旦你拥有它,她就会时刻陪伴在你身边,规范并指引你的行为。其实信仰不只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敬畏。有部伊朗电影叫《一次别离》,里面那位保姆在开始的时候为了获得赔偿维持生计而在法官面前说了谎,指证他的雇主推了她 才导致她的流产。但这位保姆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她因为违背信仰而惶恐不安,时刻忍受着内心的煎熬,面对丈夫的威胁和孩子的渴求,她还是说出了真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信仰敬畏力量的强大。文革中,北岳恒山境内,一个小学教师带学生去砸菩萨像,下山时就提不起腿了,一年不到就死了。当地没有人敢再动庙宇了,这也是文革中许多寺庙得以保存下来的原因。篇二:信仰 演讲稿
信仰的力量
近些年来,这个社会的底线似乎正不断地被突破。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力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有人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就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制造出一幕幕人间惨剧;社会正义感丧失,面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18路人视而不见;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和思考。
人们说,这是一群信仰缺失的人,由于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对象和价值标准,使得他们为所欲为,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让自己成为了他人的地狱。可见信仰的缺失,直接破坏了社会的稳定。然而信仰究竟是什么呢?为何会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何谓信仰,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它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科学信仰来自人们对实质和理想的正确认识。可悲的是很多人把信仰当做迷信,把迷信当做信仰。有人说,十三亿多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这需要我们担心吗?事实上,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不信仰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并以此解释你存 在的理由,它就是你的精神支柱。其实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它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
古往今来,人们的信仰都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它隐藏在1919年5月4日为了祖国民族安危挺身而出的青年人的呼喊声中;它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主席口中道出;从勇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鲁迅的笔尖流出。它烙刻在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的生命里,隐没在为了民生幸福日夜操劳的温总理的根根银丝中,扎根在每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的灵魂深处......也许有人觉得谈信仰、谈理想是很空泛的东西。在追逐利益的年代里,浮躁、空虚占据了人们心灵的大部分,信仰似乎成了一种奢侈品。然而这些人的事迹却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信仰并不是夜空里的星星,它实实在在地,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下,坚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的最高信仰。柏拉图说,我们若凭信仰战斗,就有双重的武装。朋友们,就让我们把年轻书写成激情的诗行,让我们把信仰化作前进的力量。相信,赢得过巨大光荣的中国青年,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更大的光荣。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篇三:演讲稿:信仰与梦想 信仰与梦想
说起信仰与梦想,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这两个词语并不陌生。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的信服和尊敬;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只不过它是从现实出发的、有根据的、合理的,与空想、幻想不同。简而言之,在我看来,信仰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中心,而梦想就是他追求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不过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并不是二者的概念,而是作为一名渴望入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信仰与梦想。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有的一段阐述再精确不过了,他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信仰,把一个人的生命融入为整个人类的奋斗之中。它还有一个简洁的说法——共产主义。而在此信仰的支配下,我们的梦想,毫无疑问,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相信,其实我刚刚所说的那段话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听过很多次了,可为什么我还是要说。因为我知道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拥有了不同信仰的人,要重新接受一个信仰,要真正打心眼里认同它,并非易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潜伏》这个电视剧的,其中有段情节是国民党天津情报部门的李涯讽刺用情报换美元的谢若林“没有信仰”。而谢若林很干脆的回答说:“我有信仰,我信仰生存主义”。这就是说,他为生存活着,只要能活着,其他通通无所谓。对这样的人来说,生存主义的信仰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内心,只要能保住性命,无论这件事是否符合道义,是否符合法则,他都会认为是正确的,都会去做。很难想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是以这样的信仰存在着,它会是怎样的荒诞残酷。
但共产主义展现的却是另一番面貌。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们的信仰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创造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在他们的坚持努力下,才有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才有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有了我们如今崛起腾飞的中国。
如果说马克思的那句话还不够简单明白,那么我相信这句话你们一定都听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不要觉得现在就不应该拥有这样的信念与梦想,不要觉得现在就不用拥有这样的热血与激情,不要觉得只有伟人才会常怀为全人类谋福祉的理想,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坚信,你也绝对可以。
有些东西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真的不是只出现在课本上,真的不是只出现在别人的思想。就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我而言就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我自中学以来所受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我的期望。我原来就以为只有道德特别高尚的人才会把为“为人民服务”当做人生信条,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人,从来都不是因为伟大才信仰,而是因为信仰才伟大。
信仰的价值本就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能指导人们的人生行为。有信仰的人同时也选择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行为有了原则的指导,不至于全凭功利的考量,随波逐流、无法无天、无所不为。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拥有正确的信仰与梦想,把共产主义的信念牢记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把中国建设得越来越好。
最后,引用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中的一句话:“能够激发一颗灵魂的高贵、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我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够记得今天我站在这里讲过的每一句话,记得我的勇气与热血,记得我的信念与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君共勉!篇四:信仰的力量演讲稿(3)信仰的力量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二塘镇初中的 同学,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什么?托尔斯泰说:信仰是人生的动力,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会有斗志;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会过得充实;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不会在诱惑面前迷失了自己;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才会懂得,尽自己的所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许多的英雄儿女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方志敏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总司令,在一次被敌军围困时,身无分文,只有一块怀表和一只钢笔,敌人威逼要他拿钱出来,他却说,清贫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在那个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后来在南昌英勇就义的时候年仅36岁。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还用一颗炙热的爱国心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为人民谋幸福”这盏共产主义信仰的明灯照亮了多少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
在和平年代,也涌现了许多为了信仰,甘愿奉献,甘心付出的英雄模范。段爱萍,一个普通的村委会主任,做了十四年的村官,她花光了自己上百万的家财,给村里建起了学习,修好了泄洪渠,儿子却要东挪西借还贷款;她修好了敬老院,自己却身患癌症,丈夫因病离世。她让村民年收入百万,自己却变成了穷光蛋,她的信仰就是让全村民走上致富路,段爱萍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村官”。
可是,有那么一群信仰缺失的人,由于心中没有了信仰,没有了敬畏对象和价值标准,使得他们为所欲为:看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毒豆芽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当社会没了基本的诚信,没了精神追求,人们的心中只有一个钱字,这是无法想象的,一个不讲公德 极端自私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还有一些信仰缺失的身居要职的官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不惜损害人民的利益,他们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信仰并不是夜空里的星星,它实实在在地,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下,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的最高信仰。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是生活幸福的源泉。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孝老爱亲,节约水电,低碳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做为榜样,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朋友们,就让我们把年轻书写成激情的诗行,让我们把信仰化作前进的力量。篇五:关于信仰的演讲稿
血染的丰碑
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对信仰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对于信仰的不同选择,决定了一个政党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品格。回望百年中国史,几代共产党人的革命和探索,其意义不仅在于完成了救亡图存、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更在于它用“信仰”的旗帜将中华民族空前地组织起来,为后来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从江竹筠到董存瑞,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浴血斗争中,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艰辛探索中,始终有共产党员为了信念不畏牺牲,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为国为民披肝沥胆。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由此赞叹:历史上没有其他集团能够将亿万中国人民团结成一个政治单位;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团结,是现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光芒,不仅在我党取得胜利的辉煌时刻迸发,更是在共产党人最苦难、最艰险的时候迸发。陈觉、赵云霄烈士是一对革命夫妇,他们一起在东北、湖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不幸被捕。陈觉很快被杀害,赵云霄因怀孕在身,刑期推迟5个月,孩子出世几天后赵云霄即被敌人杀害。就义前,赵云霄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第一句话就是“启明我的小宝宝”。这封信大义凛然,却充满了人间温情。信中那一声声“小宝宝”的呼唤,分明是一曲人间亲情的绝唱。这个只有23岁的女共产党员,肝肠寸断中对共产主义的明天抱有怎样的无限憧憬!
信仰,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我们的军队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始终支持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其力量源泉就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一支缺少政治信仰的军队,不可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到1895年,40年后的1934年到1935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长征,又过了两年,发生了南京大屠杀。同样是中国人,表现却迥然不同。甲午战争的惨败和南京大屠杀已被深深地钉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再看看红军长征,雪山草地之间,行走的是这样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面对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他们不畏惧,不消沉,不退缩,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史上壮丽的诗篇。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当时具有坚定的信念,才保证了红军以平均年龄不足25岁、每百人不到80支枪,即一支年轻而又弱小的队伍夺取了最后胜利。
信仰,是革命成功的根本保证。
在井冈山的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当年红军伤员住的是木板草垫子,缺医少药,条件非常简陋和艰苦。当100多名红军伤病员落入敌人魔爪后,没有一人屈服,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人怕死,最后全部被敌人杀害。之所以无数的先烈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就因为他们有着对共产党的信仰,有着对革命能成功的信念。
在黄洋界,1928年8月30日,敌人4个团进攻黄洋界,红军以不足两个营的兵力击退了敌人4个团的进攻,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英勇的红军以弱胜强,就因为他们有着对共产党的信仰,有着对革命能成功的信念。在遵义,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制胜。一渡赤水,避实就虚;二渡赤水,金蝉脱壳;娄山大捷,顺手牵羊;三渡四渡,声东击西;兵临贵阳,调虎离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无意恋战,走为上计。红军终于甩掉了围追堵截的40多万敌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走向了延安,迎来了中共革命进程的新纪元,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础。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对共产党的信仰,有着对革命能成功的信念。
正是这信仰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延安偶遇,红色缘分。同受教育,共享太平。光辉历程,充满荆棘。江山万里,鲜血满地。胜利果实,来之不易。饮水思源,根本牢记。继往开来,高举红旗。坚定信仰,跟党到底。”
许晓轩年仅15岁时,就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惨遭蹂躏而悲愤,为东北广大同胞横遭涂炭而彻夜不眠,对卖国求荣、奴颜媚骨的汉奸切齿痛恨,他也因此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在集中营这个人间地狱中,他表现出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勇敢的自我牺牲精神。一次,许晓轩的一位难友在读一张纸条,不料被特务发现。特务问那名难友:“纸条从哪来的?”那名难友宁死不吐实情,被毒打得遍体鳞伤。写纸条的陈然很想挺身而出,承认纸条是自己写的,可是因陈然住在楼上,那名难友住在楼下,那样会暴露整个狱中秘密联络通道,所以,他没有那样做。一声声鞭打,像打在大家的心里。这时,许晓轩高声叫道:“住手,不许打人,纸条是我写的。”他声称纸条上的消息来源是从特务办公室里的报纸上抄来的。敌人查对了他的笔迹。由于他平时注意模仿陈然的字迹,果然他和纸条上的字一样,这件事就此平息下来。许晓轩这种难友受苦时挺身而出的自我牺牲的精神不令人感动吗?他这种随机应变、从容应敌的机智不令人敬佩吗?1948年11月27日,许晓轩殉难了。临刑前,他留下口头遗言:“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最后的几分钟,仍将这样??”许晓轩就义时,才33岁。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因畏惧敌人的屠刀退出革命阵营者有之,为保命或升官发财叛变革命而沦为叛变者有之,但夏明翰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以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中国革命的成功,毅然前行,毫无畏惧。1927年“马日事变”后,夏明翰在极其险恶的形势下,为筹备秋收起义,他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投入起义的宣传和组织联络工作。秋收起义发动后,仍然在湖南省委坚持地下斗争,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工作,领导发动了平江秋收起义和浏阳的武装暴动。夏明翰在平浏指导武装暴动后,不久即因叛徒告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夏明翰大义凛然地说,“为了劳苦工农的解放,为了使我们的后代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当敌人强迫他悔过自新时,他却面对一大群记者,用尽全身力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当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时,他用带着铁铐的手,挥毫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流传千古的就义诗。这诗不仅是夏明翰伟大人格的体现,也是他崇高信念的最好表达。
著名诗人萧三回忆说:“夏明翰同志党性很纯洁,没有一点花招,扎扎实实,不说假话。要说他的性格、脾气,四句诗完全可以代表,是真心话,没有做作,很难得的就是他这言行一致。”夏明翰这种救国救民对党赤胆忠心的精神,将永垂不朽。当然,许晓轩、夏明翰都只是众多共产党人精神的一个个缩影。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信仰以及由信仰衍生的伟大精神,既不只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只是源于向往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这是震古烁今的人间正道,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它告诉我们:选择为人民而奋斗,它的生命必将永恒,它的事业必将长存。
那个黑暗的岁月里,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舆论封锁下,少有人知道烈士们的一腔热血,然而数十年后,有一个虔诚的学子,用心去体味了烈士们的一腔热血!过去的已成历史,重要的是如何以烈士们的爱国之魂去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顾炎武曾经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的,我们每一位中学生都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是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惊呼,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是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当发愤学习,掌握知识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让我们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吧!让我们再次重温先辈们的诗篇、遗书和寄语,再一次触摸他们的铁骨,真正去感悟什么是信仰的力量。“我相信,我将永远相信,人生虽是到处充满了黑暗,但这黑暗的中间,时时有一点光明在闪耀着??(我)将认真地开始做一个无私的光明的找求者了。”(张闻天心语)
我们有六千人,只有一个心脏,目前虽然不能痛快地亲切地握手,然而心脏是早已拥抱着了——呵,融合着了。(江上青狱中诗篇)
“一个人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也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受到挫折便失去了信心。??敌人只能伤害我们的肉体,却不能动摇我们的革命意志,更不能动摇我们忠于马列主义。”(邓中夏狱中寄语)铿锵有力的誓言,质朴无华的字句,诠释着共产党员钢铁铸就的意志、坚如磐石的信仰。它如一道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灵,历久弥新,感人肺腑。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无论是昨天、今天,抑或是未来——信仰,将永远扎根在我们的心中,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
信仰是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一种观念超越及人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它蕴涵着人们对自己和世界及其关系的认识和体悟。从本质上说,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精神,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不同时代
人们的信仰都根源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体落实到当代大学生身上,我们认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受一些消极社会现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信仰方面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信仰呈多元化趋势明显、信仰的波动性强、出现信仰迷失现象。通过上述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信仰:
(一)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政治信仰是以信仰方式存在的政治意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政治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伴随着历史前进脚步而有所改变的社会化过程。虽然这样,但是人们还是要在既定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民族心理和生活环境的交互影响下成长与发展,因此,本人认为应该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传统中那些不计个人名利、拯救万民于水火的高尚情操和强调整体、顾全大局的历史责任感。所以,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时候,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一面,使大学生在接过程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任何人的信仰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自己的改造和外部的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如果说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一种导向,那么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和导向,所以,要想解决部分大学生信仰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信仰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本人认为应该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三)改善信仰教育的条件的同时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一方面,利用好并信仰教育的条件。在高校里,学校信仰教育的有效载体,一是阵地,包括学校、业余党校、图书馆,应加大投入,利用好这些阵地, 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一系列的理想信仰教育活动,如组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赛、写读书心得等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信仰得到升华;二是媒介,包括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黑板报等。充分利用这些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信息量大、更新快的媒介,可以收到经常教育、反复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应该用人际沟通的办法来弥补信仰教育机械化的缺陷。
(四)发挥社会环境的合力作用,为信仰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大学生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坚持正确的信仰,就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本人认为应从几下方面去努力:
第二,不断完善执政党自身队伍的建设,推动信仰教育的全面开展。要加强党的纪律,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完善选拔党员千部的机制,弘扬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发挥真正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身体力行地验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先进性。总之 ,从古至今,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从这次的小组汇报中我们认识到,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信仰,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国度里显得尤为重要。
第五篇:信仰演讲稿范文
信仰演讲稿
信仰演讲稿
稻草人的信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稻草人的信仰》。大家也许觉得好笑,稻草人憨憨傻傻的立在田野里,他有信仰吗?那我就给大家讲讲我的理解与感受。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地道的农民,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时光中,我学到了很多质朴却受用终生的道理。
记得7岁那年,我跟随爷爷在田埂上扎稻草人,程序很简单,用两根竹竿一横一竖固定在一起,这便是它的骨架,再将些成捆的稻草扎在竹竿上,便有了稻草人的雏形。爷爷说:“竖的这根是它的脊梁,有了它,稻草人就有了基础。横的这根是为了保持它稳定,使稻草人不会轻易倒下去!”现在想来,要成为一个简单的稻草人都需要拥有脊梁,都需要保持平衡,那作为堂堂正正的人,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我想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在受到挫折的时候能平衡自己的心态,能挺直自己的脊梁,踏实做好今天的自己,自信面对自己的明天!
那天扎好了稻草人,爷爷把自己的帽子戴到了稻草人的头上,并笑着对我说:“你应该感谢它,它保卫着全家的粮食!”那时,我仅能把粮食理解为稻穗儿。工作后,听到一位朋友讲“和谐”,说将“和”字拆开,是“禾”与“口”,人人有饭吃是和谐的前提。我就忽然想起了稻草人,原来他一直守护的是“和谐”。它用自己的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守护着“家和万事兴”,那身处工作岗位的你我,是否应该以它为榜样,用这份平凡又伟大的情感守护“和谐”,守护我们身边这份“和为贵、谐为美”的氛围?
很多时候觉得稻草人就像一辈子扎根在黑土地的爷爷,年复一年,不曾离开,甚至不愿移动半步,生活在春种秋收的稻田,扎根在悲悲喜喜的民间。如今,爷爷已经远离了我,稻草人也多年未见过,但他们却都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感动我,激励我,使我有信心、有希望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守望自己的信仰,追求自己的阳光,坚守职责,收获心中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