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专题
第六专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党的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1.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就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胡。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的小康概念。、2.2002年11月3日至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全会总结了党的十五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回顾了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3.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4.2003年3月1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大会选举产生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曾庆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5.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会上强调完善社会追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概念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同意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体制和经济法律之地,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6.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
1.2003年11月2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2004年秋天召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讨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并作出相应决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4.怎样加强党的执政建设:首先要正确理解、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
其次要清醒地人士到党的先进性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要
性
最后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
5.加强党的执政建能力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6.2005年1月,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此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
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事迹和党员队伍现状,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新年,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7.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的目标: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
项工作。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
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2003年10月11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指人民群众,“本”则是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科学发展观正式实现这一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再度强调了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保证。
5.2006年1月9日至11日,2005年全国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助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思考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关联?
第二篇:绝句(第六稿)(范文)
《绝句》教学设计三
一、导入古诗。
1、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古诗叫《春雨》,谁来背一背?(一生背)你背得真好,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2、作者是?(杜甫)对!(同时板书)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
3、“绝”是一个生字,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边写边说)左边是个绞丝旁,第二笔撇折稍向上翘,右边是个色,竖弯钩拉长一些再向上钩。
“句”的横折钩稍内弯,里面的口要半藏半露。
4、一起读。(绝句)“绝句”是一种诗的体裁,共有四句,一行就是一句,每句五个字的就叫“五言绝句”,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
1、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了。明白了吗?(明白)那开始吧!
2、已经好了是不是?(是)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评:他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可能性1:准了。字正腔圆,让人听得清楚,也很舒服。
可能性2:不准。哪个字的字音没有读准?谁能读准?(生2读)请你再读一读。(生1读)问生1:这次他读准了吗?(若不准:你再教教他)
3、这首诗里有两个生字笔画比较多,谁来读一读?(2人)
还有两个多音字,发现了吗?行:用它说个词。泊:什么泊?(血泊、水泊)
谁把这一句连起来读。齐读。
4、生字都会了,现在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谁来试试?
(停顿不是停下来,是词断气不断,可以范读)(读对为止)
5、读的不错!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幅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第一位学生说完后总结:同学们在观察一种景物时,要把它的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看仔细,说清楚。)
柳树:能不能说说柳树的枝条?它的叶子?能把你刚才的话连起来说吗?你看到了怎样的柳树?
黄鹂:那他们在干什么呢?
白鹭:有多少白鹭?(一行)对呀,有一行白鹭呢,这次交代清楚了。它们排着什么队形?
雪山:这是怎样的雪山?山上的雪呢?
船只:是正在航行的船吗?看的很细致。其他同学看到了什么?
6、总结:说的不错,我们眼前的这幅图,通过大家的细致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概括。(美丽)板书:美丽
三、学习古诗一、二句。
1、是呀,多么美的一幅画呀,诗的前两句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一春景图。谁来读一读?
2、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如果没有:都明白了,那谁来说说翠柳是什么?青天呢?)
翠柳:翠绿的柳树。
青天:你平时看到的晴朗天空是什么颜色的?青天就是蔚蓝的天空。
3、你从这两句诗中知道了什么?(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地鸣叫着,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谁能说的比他更生动一些?
说的好,请你来读一读。
评:这位同学,你别着急,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要细细品味的,把你的语速放慢一些!(生重读一次)
评:听出来了,鸟儿正在欢快地叫呢!
评:你读的“上”让我们感觉到白鹭正在高飞呢!
4、这两句诗里出现了好几种颜色的词,同学们拿出笔,在书上圈一圈。
找好了吗?谁愿意说?(黄、翠、白、青)
谁能用一个词把这些春天的色彩都包含进去?(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这么多颜色,让你感觉到春天怎么样?(美丽)读一读。你再来读。
听出来了,很美丽!这么美的春景,这么迷人的画面,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吗?
出示:早春的景色真美呀!天空,柳树,黄鹂
,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写一写。
5、谁愿意将你写的读给大家听听?(交流3—4人)写的很美,如果读的再美一些就更好了!
6、同学们描绘的真美!杜甫看到这番绚烂的春景,心情怎样呢?就请你高兴地读。
你觉得杜甫的心情怎样呢?你能读出那种喜悦吗?
多么地开心呀,你也来读一读。
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诗人看到(一生读)。
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他看到了(一生读)。
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诗人看到了(一生读)。
多美的色彩,多么悦耳的鸟鸣声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四、学习古诗三、四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诗人杜甫更是被眼前的美景拨动了诗弦,不由得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谁来读一读?
2、有读不懂的吗?
(1)窗含西岭千秋雪(紧抓“含”字)
含:含着,包含,含有。
西岭:西岭指的就是山,是成都西边的岷山。
千秋:千年,秋就是秋天,一年有几个秋天?那千个秋天,你觉得时间怎么样?时间长久。①窗子里含有的是什么?(西岭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②那把这个“含”换成“有”,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更好?为什么? 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就是“窗有西岭千秋雪”。
④诗人在窗口看到的仅仅就是雪山吗?(不是)对呀,窗含(出示)黄鹂、白鹭、船、雪。
窗外的景色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一个“含”字就把它们写活了,当诗人眺望远方的时候,见到了是千年不化的西岭积雪。⑤让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杜甫的诗炼字精妙,真令人惊叹!(2)门泊东吴万里船(紧抓“泊”)(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
泊:停船靠岸。
东吴:指的是长江下游,就是我们江苏一带。
万里:非常遥远。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窗子里好像衔着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
4、谁来读一读?(2—3人)
5、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安史之乱平定的第二年,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祥和的生活。(板书:祥和)所以船才会顺利地在遥远的东吴和成都来回行驶,诗人心中无比欣慰。
6、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诗人杜甫不仅眼中看到美丽的春景,心中还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可见,诗人杜甫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大家来读一读。
是呀,这就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7、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两句?再读,大家一起读。
五、整体感悟。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理解和想象读懂了这首诗,现在,谁愿意朗诵整首诗?我给你一段优美的音乐。一起来念!
2、这么美的诗,能背下来吗?(指名背)
2、杜甫的这首《绝句》是非常有特点的,大家看,上一句是“两个”,下一句就是“一行”,这就是古诗中的对仗,也叫对偶。你们看,它们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老师来考考你们,“两个”对“一行”,那“黄鹂”对什么呢?(白鹭),“翠柳”对(青天),“含”对(泊),“千秋雪”对(万里船)。
3、这样的写法,使得这首诗朗朗上口,更加优美了。女孩子来读第一句、第三句,男孩子来读第二句、第四句,你们来体会体会。
4、诗人杜甫在对仗方面有很深的研究,艺术成就很高,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另一首《绝句》。(1)谁来读一读?
(2)这首《绝句》和我们书本中的《绝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描写春天的)
不同的呢?(这首是五言绝句)
(3)再去读一读,找一找这首诗中的对仗。(4)现在,老师读一句,同学们来对一句。
5、像这样的对仗其实你们也会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然后再出示)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这就是国学经典中的《晨读对韵》,看来我们的同学还是非常喜欢经典诵读的。
六、总结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跟着他一起感受了草堂明媚的春色。其实这首《绝句》是杜甫重返草堂后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请同学们课后将其它的三首也找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备用:下面,我们来动手写一写这首诗。
第三篇:第六单元语文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这一主题选入了六篇课文(古诗有两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间真情和爱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里朋友间真挚的爱。
《搭石》通过对“搭石”这一乡间平凡事物的描写,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歌颂了其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
一位台湾青年和一名医学博士,为了挽救一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不顾自身安危,在地震中沉着冷静地抽取骨髓,最终让大陆青年重焕生命的光彩。《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示了爱的奇迹。
一名十多岁的小男孩不幸失去了亲爱的母亲,当他来到学校后,他的老师、同学以及同学的父母,都给了他无心的关爱。《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
在一个圣诞前夜,一个小男孩、一辆新车、一个成人、两次误会,向人们阐释了爱的哲理:《给予是快乐的》。
单元总体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3、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要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单元教学措施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
3、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具体措施
1、《古诗两首》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两首诗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送别时,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一、同时呈现,比较题意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临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诗常见的一种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和王维这两位诗人的离别境界,一同见证两对好朋友的深厚友谊。
比较诗题,谈发现
预设一:都有一个“送”字,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凸显主题。)预设二:都有地名,“广陵”和“安西”。(引导学生利用注释来理解。)预设三:都有一个人名,一个是“孟浩然”,一个是“元二”(提示人物。)区别题目中“之”和“使”的意思。
(“之”是“去”的意思;“使”是出使,是朝廷派元二去戍守边关、保家卫国的。)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借助字典和注释,并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并交流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诵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得有节奏,读得有韵味。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预设一:烟花三月──赏一幅风景
预设二:孤帆远影──品一个“孤”字 想象相聚画面
孟浩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江边,思绪泉涌,他与孟浩然的交往还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_______。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
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
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这样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生齐读全诗。)预设三:碧空长江──赏一个“尽”字 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
把诗人的这种离愁别绪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吧。练读──个别读(配乐)──齐读。
(二)《送元二使安西》
(课件展示渭城的繁华与安西的萧条景象。)预设一:多一份“无故人”的凄凉与关切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来陪你──(喝酒,吟诗„„)
2、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没有朋友呢?西出阳关就没有──父母、兄弟、妻儿„„ 3、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生死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预设二:更多了一杯离别的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您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壮行的酒: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浓浓的离情,这杯杯的美酒,都化作这样的一首缠绵悱恻的诗──《送元二使安西》(配乐齐读)。
回顾全文,归纳升华
1、两位诗人就这样送别了朋友,朋友远行了,留给诗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愁绪呢? 2、“自古多情伤离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朋友走了,诗人还在反复吟诵着这两首诗──
设计作业,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位诗人的离别世界,见证到诗人与朋友的那份真挚友谊,感受到他们替朋友担忧、为朋友祝福的那颗真诚的心,确实是感同身受。课后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的送别诗,去感受、去品味古人的离别情怀。
2、《搭石》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一、教学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请同学们把平时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单元“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读懂课文,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进一步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重点:
1、“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
2、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在余震中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难点:通过阅读感悟,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措施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静心品味语言,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在四十分钟里,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课文朗读、重情感感悟、重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具体措施:
第一课时认识重点字词,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第二课时进行生字巩固练习和课文延伸写话练习。
一、提取生活体验,引发情感积蓄
在新课伊始,让学生理解“桥”的另一层含义——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以引入“桥”也是生命的纽带,轻松导入新课学习。
在课文学习中,我还多次运用这种教学策略,如在创设了一个“有阳光,有花香的早晨”这样一个情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一个早晨,你会干什么?早锻炼,散步等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生活场景,可是课文里的“小钱”却静静地躺在床上,这样的解疑水到渠成,情感的体验油然而生,引导学生说说:你周围18岁的大哥哥在干什么?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小钱”的生命垂危,急需救助的客观现实这样的交流,有效地利用了语文课堂,既是语言交流的提升,也是情感体验的深化,拉近了故事背景和学生生活的距离,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品读感悟
课文描写了两个场景:“小钱”静卧病床等候骨髓移植;台湾同胞冒着余震危险抽取运送骨髓人间真情凸显,两岸骨肉真情感人至深在两部分的品读感悟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第一场景的教学上,采用了重点词语导入的方式出示“凋零
含苞
绽放”,先让学生读一读词语,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词语意思,再由表达“花——人”的意义引申,体会“小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接着引导学生从“苍白—红润”这对反义词中,进一步体会病人的痛苦在引导学生理解“辗转”这个词时,让学生说说:都找到了哪儿?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找到适合骨髓的不易,为后面课文理解的情感体验埋下伏笔,完成了情感传递。
在课文学习中,感受“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无私形象,主要通过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运用“默读”课文的方法,静心阅读,勾画批注,从而形成个性感悟情感的表达是需要完整语句的,所以在这一环节的阅读交流中,还结合朗读训练,找出重点句子,感情朗读,细说体会,多次出现“
知道,骨髓可以使
,可以使
”,让学生结合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凋零、含苞、绽放、苍白、红润)填空,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一心想着他人的高尚品质,既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又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在课文中,还可以采用了补充语言材料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奔波”的意思,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多种朗读方式,深化语言理解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在本课教学中,应尝试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达到“读好课文”的目的。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初读中,只有让学生充分自读,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人物形象,才能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欲望。
2、情感渗入,指导读好重点句子在体会到“小钱”的生命危在旦夕时,指导学生用同情、关爱的语气来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台湾同胞倾力救助时,指导学生用坚决、钦佩、感激的语气来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在“小钱”得救时,两岸同胞的博爱感天动地,指导学生用深情的语气配乐读“小钱得救了„„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读出神韵,才能加深体会。
3、范读引路,创设课文情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背景,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环境渲染法这一段优美的描写,和“小钱静静躺在病床上”形成对比,但又为文中人物的美好情感的烘托埋下伏笔所以,教师范读,通过教师舒缓的讲述,既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学习,又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
4、《卡罗纳》是本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措施:先让同学们感受卡罗纳的不幸,再走进身边的人,感受关爱,这条情感主线,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从而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来进行教学。
1、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妈妈给予他们的爱,从而赞美母爱。然后通过引用歌词中的语句,“离开妈妈的孩子像一根草”等等,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失去了妈妈,以后的生活将会怎样?”让学生自己去说。通过“赞美母爱”和“失去母亲”这两点形成落差来揭示课题《卡罗纳》。
2、让学生说说失去母亲后的卡罗纳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能表现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痛苦心情的句子,并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从而感受他的不幸。
3、从“失去爱”到“得到爱”这个转折点,我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再让他们自己找出一份份的爱,来品位老师、同学、我和我的母亲对卡罗纳的关爱。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感悟、朗读。说到老师的关爱时,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卡罗纳的老师会怎样跟大家说这件事,再去读悟;说到同学的关爱时,让学生以卡罗纳同学身份的去读,读出人物的感情。所以这一部分也花了很长的时间。
4、然后联系生活,安排了一次拓展说话:假如卡罗纳来到了我们身边,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你愿怎样帮助他?对他说些什么?为他做些什么?
最后总结,让学生明白爱只需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或是一个深情的眼神。
5、《给予是快乐的》本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文字比较朴实,内容比较浅显,很适合学生阅读,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依为课文的切入点,作为学习全文的经纬。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体验。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借助学习提示和阅读连接学会略读课文的方法,能够抓重点句,人物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通过自读自悟,教师适行点拨引导理解课文内容,并以分角色表演加深体验。最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说出“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
具体措施
让学生谈什么时候会觉得快乐?“-------是快乐的”通过补充课题,把学生德清感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揭示课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要求,说说主要内容,学生可能会说保罗两次错怪小男孩,然后根据“保罗想错”两次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再抓住“保罗两次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个大问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让学生自己先学习保罗第一次想错了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先给自己3个学习要求:
1、自由读相关段落,令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次。
2、保罗的想法为什么会错?联系小男孩来谈谈认识。
3、学生读看以后,可能会说“男孩……”我随机抓住。
例如: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引导:从这“睁大了眼睛”这一表情,你读懂了什么?再请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小男孩,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阅读告诉大家。
4、抓住“哇!我希望……”如果是你,你会希望什么?但是可是令保罗吃惊的是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对于小男孩说出这样的话学生可能有很多感受,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这句话的不同感受。
引领学生研读保罗的第二错。
男孩的想法是那么出人意料,令保罗吃惊,也令我们感到惊讶,文中男孩的哪些行为,那些想法更令保罗惊讶,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然后学生继续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在自己有感受的地方写下一个词或一句话。
借此让学生再读读第11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了()这一填空,既总结了全文,使学习课文又回到了整体。拓展升华感情
1、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对于指导学生做人有着深远影响,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学美好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要结合文后的“阅读连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给予是快乐的。
2、填空题: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男孩的弟弟因为()而难忘,男孩因为()难忘,而保罗因为()而难忘。
6、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这个话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迁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习作
这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两者任选其一,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日积月累
教学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引导学生积累: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停顿;再讲一讲──教师简要讲一讲大概的诗意,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读出感情,但是不要求所有学生知晓诗意;最后背一背──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教师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成语故事
这篇成语故事,讲的是“杏林春满”这个成语的典故。教学时,应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由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读懂成语故事,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成语故事的热望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教学目标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4、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6、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7、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根据本单元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和目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第二课
习作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
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2、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2、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第四课时
成语故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教学时间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21 《搭石》 2课时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卡罗拉》 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单元复习2课时
第四篇: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七册第六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姓名
故障 厘米 联系 检查 责任 地址 脑海 驱车 歉意 毕竟 蓬松 蹦跳 茶杯 拨开 扭动 信赖 愈发 方案 淘气 陪伴 悬赏 泄露 发誓 灵魂 发财 皇榜 调集 奴仆 斥责 购货 单据 索性 纵身 知恩图报 春光明媚 千恩万谢 见利忘义
洁白如雪 突发奇想
滥杀无辜 恩将仇报 背信弃义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不由自主
郑重起誓
物美价廉
二、拼音与字词
瞅chǒu
挨āi近
咂zā嘴 皇huáng榜
滥làn杀
斥chì责
纵zîng身 绿蔓wàn
住处chù
调diào集
调tiáo达
泄露lîu
王妃fēi
一卷juǎn干草
毕竟jìng
责zé任
立即jí
三、组词。
咂(咂嘴)娇(娇嫩)蓬(蓬松)拨(拨弄)驱(驱赶)淘(淘气)砸(砸坏)骄(骄傲)篷(帐篷)泼(活泼)躯(身躯)陶(陶器)址(地址)造(建造)
笼 lǒng(笼罩)蔓 wàn(绿蔓)扯(拉扯)浩(浩浩荡荡)
lïng(笼子)
màn(蔓延)
四、词语搭配。
检验产品
沙沙的落雪声
毕竟是件小事
温暖舒适的巢穴
体格检查
哗哗的流水声
究竟想干什么
无人知晓的情形
环顾四周 琅琅的读书声
居然落到我身上
善良机智的九色鹿 支付费用
隆隆的机器声
竟然把我当朋友
神气十足的珍珠鸟
喳喳的鸟叫声
忽然探出头来
深明大义的国王
沙沙的下雨声
悄悄地进发
春光明媚的山林
哈哈的欢笑声
拼命地挣扎
五、近义词。
完全(彻底)红火(兴隆)懊悔(悔恨)
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六、反义词。
熟悉(陌生)说谎(诚实)尖细(粗大)伤害(保护)
危险(安全)相信(怀疑)
缩短(延长)机灵(笨拙)家喻户晓(无人知晓)
七、填量词。
两对珍珠鸟 一卷干草 四只笼子 三盆吊兰 五个球儿 一声呼唤
一只蜘蛛 一张网
一台电脑 一封信 一扇门 一轮圆月 一弯新月
八、按要求写词。
1.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
言行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形容气愤的成语:咬牙切齿 怒发冲冠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3.描写九色鹿的成语:色彩斑斓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义正辞严 4.描写调达的成语: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忘恩负义 5.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牛郎织女》《孟姜女》《猎人海力布》 6.现代兵器:现代战车 现代战斗机 新型枪械 现代导弹 7.含“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妙手回春(医术高明)情同手足(形容亲密)心灵手巧(形容聪明)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得心应手(形容熟练)九、一字多义。
1.印在脑海里(留下痕迹)
2.好让我把钱寄给你(便于)
3.滥杀无辜(不加节制)
4.背信弃义(违背)
5.知恩图报(计划)
6.伴随(陪伴)
7.信赖(相信)
8.粗暴(粗野)
9.探出头来(伸)
十、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
1.人无信不立。
2.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3.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6.一个人不诚实,就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伊索
十一、动物喻人。
1.铁公鸡: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
2.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3.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有人。
4.地头蛇: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5.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6.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十二、造句。
1.竟然-------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竟然下起雨来,这个天气可真怪!2.亲密无间--------我的小红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3.心照不宣--------此时此刻,他俩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了一下。4.同舟共济--------人民解放军和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5.唇亡齿寒-------我们两厂关系十分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度过难关呢?
6.开诚相见-------小红车主人与我因为能彼此开诚相见,所以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7.同舟共济-------在目前危难的情形下,我们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克服难关。
8.置之不理------现在晋国要攻虢国,虞国不能坐视不管,置之不理啊!
十三、表示看的词。
仰望:从低处向上看。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窥视:偷偷摸摸地看。眺望:从高处向远处看。瞻仰:恭恭敬敬地看。
端详:仔仔细细地看。环顾:前后左右地看。打量:上上下下地看。
十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珍珠鸟多可爱啊!用几句话写写它的样子或是活动吧!
①样子: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②活动:.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2.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两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3.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4.课文《珍珠鸟》第四自然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依次有(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再)、(后来)等,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珍珠鸟和“我”亲近是一个(逐步信赖)的过程。5.看着这可爱的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里的“不由自主”可以用(情不自禁)替换,这里的反问句的意思是(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珍珠鸟》中细致介绍文中“我”为珍珠鸟精心安排的“家”:(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7.《九色鹿》一文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课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文中的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沉着机智),调达是一个(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卑鄙小人,国王是一个(知错能改、伸张正义)的人,王妃是个(爱慕虚荣)的人。
8.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9.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第五篇:第六单元复习
(一)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会.天大雨()(2)今亡.亦死()(3)宜多应.()者(4)旦日..,卒中往往语()5)吴广素.爱人()(6)广故数.言欲亡()(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从民欲.也()
2、翻译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4、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
6、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① ②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 _ _____的决心。
9、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
10、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仓鹰击于殿上()②天下缟素()③长跪而谢之()④寡人谕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
5、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2分)
【甲】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者也
C.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 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三)阅读《隆中对》回答问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蜀相》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6.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
有政治和
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 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甲】亮躬耕陇亩,……..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
平陵②
人,徐③
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
五年,兄固⑤
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 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
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
10.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可计日而待也。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
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2.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徒以.
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
虽仇必赏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抚.百姓()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1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5.[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忠谏之路也。【乙】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光:(2)闻: 17.翻译下列语句。(2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8.【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达就是“ ”;【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 ”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2分)19.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
【甲】文: 【乙】文:
20.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背诵《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 以至最后的。“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分)A: B: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蕴含了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
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渔家傲 秋思》,回答下列问题。
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2.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答:
3.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下阙运用了。(2分)
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最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2分)
7.请简要分析画线句“”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9.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
背诵《武陵春》,回答下列问题。
1.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1.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__________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4.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5.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6.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12.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报效国家的宏愿、伟大气概的句子是:,7.刻画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作者杀敌立功愿望的句子是:。(3分)
8.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