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北京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几何与图形领域的测量方面的知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长度单位。学生已经有了厘米、米、分米、毫米的学习经验,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千米的使用。由于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不容易直观的去体验和感受,因此要借助实践、体验、联想多种方式间接的去认识1千米。通过课前经历1千米的行走活动,课上想象、猜测、推理和数形结合多种方式建构1千米的表象,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千米尺”,用“千米尺”去测量生活中的长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对于千米,学生在路牌、汽车表盘和信息栏等地方见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1千米具体有多长,没有体验,头脑中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点建构1千米的长度概念,增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感性认识。同时要和生活紧密相连,能用1千米的表象去估计所给距离的长度。积累长度单位的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认识千米,体会千米的产生需求。
2、学生能主动建构1千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能推理出1千米=1000米,会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简单的换算。
3、经历1千米的实际行走活动,参与猜测、估计、讨论、想象和推理等过程,完善长度单位的知识结构,感受数学的规律和严谨。
4、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估测中培养学生估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积累学习活动经验。
学习过程:
学习准备:课前,学生提前完成规定路线的行走活动(从青年餐厅走到乐购)。并在行走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步数,所用时间以及走完后的感受。
一、聊天引入,激发千米的产生需求
1、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米。毫米,分米。
2、你能举例说一下这几个长度单位的长短吗?
预设:一个指甲的宽度是1厘米;(快伸出手一起看看)
墙上开关的长度是1分米;
粉笔盒的长度是1分米;
3、测量黑板的长用什么单位?(米)
测量数学书的厚度用什么单位?(毫米)
测量橡皮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厘米)
北京到天津的距离你用什么单位表示?
预设1:
生:千米
追问:千米是什么样的单位啊?
生:长度单位
追问:那千米和这几个长度单位什么关系?
生:比米要大
追问:千米和米有什么不一样?
生:千米更方便一些。米测起来太麻烦了。
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
预设2:
生:米
追问:你们同意吗?用米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同意。用米太麻烦了。
师:那怎么办?也就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比米还要大的单位。
还真是这样,快来看看。(出示PPT)
那如果用米呢?如果用厘米呢?
小结:原来在描述比较远的距离的时候,千米更方便,更简洁。
4生活中在哪还见过千米?
(学生举例说,老师补充)
我这还有一些呢,一起看看。(出示PPT千米的应用图)
5看来生活中用到千米的地方还真不少呢。那关于千米,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预设:(1)1千米究竟有多长?
(2)1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1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
【设计意图】在聊天中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举例中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长度观念,体会不同长度单位的价值;在选择测量北京到天津的距离的单位中,感受已有单位的不合适,不便利,激发学生产生新的长度单位的需求。通过欣赏生活中千米的应用的具体情境图,路牌、地铁、高铁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使得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初步感知千米,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描述远距离的时候用千米。在提出问题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多种策略,建构1千米的表象
1千米到底有多长?你先猜猜看。
预设1:1000个1米。
预设2:从青年餐厅到乐购。
预设3:从……到……
1、借助实践经历建构1千米
我给你们布置的课前任务,都走了吧,实际上从青年餐厅到乐购就是1000个1米,也就是1千米。说说你走了多少步,用了多长时间,什么感受?
2、借助想象建构1千米
有点感觉了吧,想象一下,从咱们学校门口出发,走到哪里是1千米呢?
追问:你的依据是什么?(借助青年餐厅到乐购的这个标准)
又找到了一个例子。
3、借助推理建构1千米
再举一个例子(出示操场图),一圈多少米?知道吗?几圈是1千米呢?
有时间你去跑跑,感受一下这样的1千米。
4、借助想象、计算建构1千米
还想举例吗?
再来一个啊。
想象8个人手拉手是10米,那么1000米需要多少个人呢?
5、小结:
回忆一下,我们一共举了几个例子。1千米可以是——从青年餐厅到乐购;可以是——操场的五圈;可以是——800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是……
6、想象并记忆
闭眼想象,把这4个1千米在你的头脑中再现一遍,现在留在你头脑中的是哪一个?
【设计意图】由于千米是个大度量单位,依靠直接经验难以建立,因此借助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经历推理、想象、计算的方式,多种策略共同建构千米的表象。在小结中巩固千米的表象,在想象中逐渐形成头脑中对于1千米的观念。
三、在估一估中,应用千米。
1、1千米有多长,现在知道了吗?从青年餐厅到乐购是1千米,那你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到花乡桥有多远?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再挑战一下,现在不给你标准了,你估一估从学校到汽车博物馆有多远?(3千米)
3、从学校到花卉大观园有多远?
(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5千米)
4、估一估从北京到曲阜有多远?
汽车:80千米/小时的速度
花费7小时5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的环节,让学生学会用“千米尺”去测量生活中的距离,学生可以通过头脑中对于1千米的表象作为标准去测量,也可以根据时间去推理距离,多种方式强化千米的应用。从明确给出1千米的长度标识到只给出两个点,逐渐提高根据标准去推测未知距离的难度。
四、在整理单位中,感受进率
米
千米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应用,千米和以前学的长度单位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出示卡片)
假如米放在这里,其他的怎么排?
其实,用我们的手掌就可以清晰的记录我们的排队呢,伸出手看一看。
【设计意图】给出米的位置,由学生根据进率推断毫米、厘米、分米、千米的位置,体会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梳理长度单位的结构。
五、在练习中,巩固单位
1、填一填(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同桌说一说
(1)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里程大约是1487()。
(2)一本新华字典大约厚4()。
(3)国旗杆的高度大约是20()。
(4)飞机的飞行高度大约是8()。
(5)首经贸操场的一圈长度是400()。
2、连一连(根据交通工具选择速度)。
人
每小时40千米
公交车
每小时15千米
自行车
每小时900千米
飞机
每小时5千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巩固单位的使用和选择,推测、了解每种出行方式的速度。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说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数学的活动经验。
板书设计:
千米
1千米多长?
千米
米
用处?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