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相伴》第二课时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中的第四课,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二个话题“不让一个人落下”。教材通过“海岛逃生”游戏,引导学生体验到不让同伴“落水”的方法,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群体意识。教材26页的三幅图,呈现的是同伴被冷落、排斥、忽视的情景,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辨析讨论、交流反思,增强对“不让一个人落下”的认识,懂得同学相伴要学会接纳、包容,相互关爱和帮助等。《温情的大雁》美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体会大雁之间互相帮助、体贴相伴、不离不弃的温情,进一步感悟同伴相处要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
二、说学情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同学相伴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在一起,也初步体会了同学相伴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在同伴相处中因为种种原因还存在冷落、排斥和忽视同伴的现象。有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了影响,甚至带来了伤害。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同学相伴的意义还缺乏认识,对于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缺乏方法的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目的和结构特点,针对班级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情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海岛逃生”游戏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群体意识。
2.通过辨析讨论、情景表演、美文欣赏等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接纳、包容、关爱和帮助等,进一步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的意义,并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不让一个人落下”重要意义,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接纳、包容、关爱和帮助等。在此基础上,从行动上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以下三个活动板块:
板块一:游戏体验,感受意义
板块二:辨析讨论,学会方法
板块三:阅读拓展,体会温情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每个活动板块的具体操作和设计意图。
(一)游戏体验,感受意义
1.环节一:玩“海岛逃生”游戏
首先,承接上节课内容,从第一课时的同学相伴分享快乐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回忆交流了与同学相伴的点滴快乐,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同伴,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教师板贴课题——《同学相伴》。首先让我们进入有趣的游戏环节。
课堂一开始组织开展“海岛逃生”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和情感基础。首先,教师利用直观形象的微课将游戏规则介绍清楚,为学生开展游戏扫清障碍。随后让学生以五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充分参与体验。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在游戏过程中,若场地受限制,也可以请两组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学生作为观众。
2.环节二:交流游戏感受
在这个游戏中,游戏失败小组是一个暂时弱势群体。对于他们来说,游戏失败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被采访时也排在获胜小组后面,心理落差会更大。因而,教师在采访时,先选择失败小组,表示关注与尊重,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失败原因。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后,教师肯定他们对于自身行为的理性分析。接着,采访游戏成功小组,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适时追问:“你们不让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呢?”学生会谈到紧紧地抱在一起,看到有同伴即将掉下去就及时拉住她,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同伴等。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游戏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真实的体验,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中初步体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对这个活动进行小结,加深学生印象,并适时板贴“不让一个人落下”。
(二)辨析讨论,学会方法
此处老师直接用教材26页中的话作为过渡,衔接第一、二板块的内容,将教学链接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1.环节一:换位思考,反思行为
紧接着教师出示教材中呈现的校园生活中同伴被冷落和排斥的两个情境,引导学生辨析思考:班上同学这样的做法对吗?为什么?通过课前调查发现,这两类现象在校园生活中较常见,学生多少都经历或了解这类事情,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因而,在教学时,进一步追问:故事中的王浩和陈欣会有什么感受呢?启发学生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促进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2.环节二:讨论交流,学会方法
通过换位思考和反思,学生已认识到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冷落、排斥他人的做法是不对的,会给他人造成伤害。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呢?这个环节,承接上一个环节的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讨论应该如何帮助王浩和陈欣。在分享交流中师生共同梳理总结出“接纳、包容、帮助、安慰、鼓励”等都是“不让一个人落下”的具体做法,并及时板贴。最后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学会运用,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
3.环节三:链接生活,模拟实践
本环节呈现本班学生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开展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吸收集体的智慧,了解更多的小妙招,比如“关心、善意的提醒”等,并让学生记录在“爱心卡”上。在此基础上进行四人小组分角色扮演,既丰富了课堂活动,又体现了以知导行,引导学生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保护学生隐私,老师需要将学生真实姓名改成化名。
4.环节四:小结深化,增强体会
这一板块的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深化,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同伴之间才会相处得更快乐,我们的班集体才会越来越和谐和温暖。这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回应和强化,也增强了学生的体会。
(三)阅读拓展,体会温情
1.环节一:欣赏美文,感受“大雁”温情
其实“不让一个人落下”这个道理,许多动物的做法能带给我们启示,比如大雁。课堂上让学生伴着背景音乐静静阅读教材27页的美文《温情的大雁》,读完后思考: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的大雁留下陪伴它呢?学生在充分交流中感受大雁之间体贴相伴、互相帮助、不离不弃的温情,并从中获得启发,懂得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会接纳包容同伴、热情对待同伴,为有困难的同伴提供帮助,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人落下”。
2.环节二:拓展延伸,体会同伴温情
在感受“大雁的温情”之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同伴温情相伴的故事。学生回忆的过程,也是自主酝酿情感的过程。随后教师以照片的分组展示形式整体展现班级中的温情故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升华情感,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同学之间的相互接纳、包容、关爱、互助等对于构建美好班集体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的最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整个主题的学习体会:“同学们,学了《同学相伴》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基于学生的交流,结合板书,教师再对全课的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总结强化,进一步回应整课主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性体现,简洁明了的关键词更能突出学习要点,直观形象的画面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这节课的板书以“花朵”为造型,象征和谐温暖的班集体。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相伴时“不让一个人落下”的重要意义,学会一些相伴小妙招,将这些相伴小妙招以“花瓣”的形式围绕“花蕊”展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教学的主旨:只有同学之间温情相伴,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美好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