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案

时间:2019-05-11 21:5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所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所见》教案》。

第一篇:《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前3个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诗背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背古诗《所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六、指导书写(后3个字)

重点指导“黄”字的中间一横要长些,教师要大胆放手相机示范。

评价作业。

七、课后作业

自己创作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第二篇:所见教案(本站推荐)

所见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诗句理解字意。

2、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主人,学习的主体。

3、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新词,指导书写,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运用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感知体验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对话互动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四、建构生成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代诗人()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教学反思: 古诗文是浓缩的、精华文化,寥寥几个字就能给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教学中我们却很能用语言给孩子们描绘,因此,这需要教师利用有效的资源创设情景,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在备课时,我反复朗诵这首诗,感觉让自己带着骑在牛背上,一摇一晃悠闲自在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感觉就能读出诗句的意境,在教学中,孩子们基本上找到了这种感觉,但是读得还不够到位。

第三篇:所见教案

《所见》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可爱、天真可爱的形象。体会牧童的愉悦心情,想象捕蝉时的反应机敏,感受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

1、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板书:画 播放牧童骑牛图)

2、师: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

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

4、师: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

5、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

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

(一)、赏牧童骑牛图:

1、师:诗人究竟如何表现所见的?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播放古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指名读。(字正腔圆,推荐给大家一种读诗的好方法——缓缓地读)

4、谁再一试?(在或急或缓中体味到古诗的节奏美)

5、最后一位。(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

6、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师:诗人所见是怎样的牧童呢?(课件呈现前两句)同桌间相互议一议,括

号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样理解?(师进入学生讨论间倾听指导)

8、指名分句回答,并请学生板书。

(二)鉴牧童捕蝉图:

1、师: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唱着,就这样陶然自在地唱着,如云行天际,如水流山野。忽然歌声停止,这是为何呢?(播放后两句)

2、齐读后两句。

3、师: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为什么?

(由所见猜测内心、打破了牧童原来的平和的环境,气氛紧张、犹如听到蝉鸣、表现出牧童的反应机灵、写出了牧童怕惊跑了蝉儿,体现出牧童站在那儿仔细察看蝉儿的确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师:区区10个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让我们一起细嚼慢品,女声读(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读(一山更比一山高)

5、师:学到这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诗人写就此诗,想表现或表达什么?

6、指名说。(你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你品到了诗的精髓,你捕捉到诗的灵魂)

7、师:请大家闭上眼睛,齐背古诗,由此诗再现诗人所见的清新画面。(标出箭头)(播放全诗,播放音乐)

三、同题拓展,积累古诗:

师:可见画中的画境可以入诗,诗中的意境可以入画,诗和画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板书:入)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一百四十余首为画而题写的诗,《题画》就是其中的一首。(播放《题画》)请大家参看译文,自由诵读,看谁最先会背。指名背诵。

垫江县花园小校

董雪梅

第四篇:所见 教案

《古诗两首·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认识本课6个生字,写好3个生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3.尝试用熟悉的旋律来唱古诗,体验朗诵和吟唱的古诗的乐趣,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书写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难点:养成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诗歌朗诵音频和诗歌歌曲音频。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师: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袁枚的人,有一天他看见了这样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学生看图回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在想什么?比比看谁说的最棒!

(二)听一听,品一品。他把所看到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名字叫“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

这么优美的牧童放牧图,同学们看到都忍不住用语言描绘了这么多,古代的诗人袁枚更是一见便不忍心遗忘、用自己优美的诗句将它记录了下来,便形成了一首著名的古诗《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诵《所见》,注意听准字音、停顿和语气。

(三)想一想,写一写。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听的诗歌朗诵,看一下是否认识这些红色的生字:“所”、“牧”、“捕”、“蝉”、“闭”“立”,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请出来,看一看前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第五个字是什么结构?我们学过的和蝉类似的字有哪些?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并组词。

请同学们观察“诗”、“林”、“童”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的特殊笔画等地方,老师范写,学生手指头空中写,然后先描红后临写。

(四)读一读,找一找。

1.生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找找看你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字词句均可。引导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练读古诗,从自己的朗读中欣赏古诗。3男女生比赛读古诗,比比看谁读得最棒!4.点名读,比比看哪名同学是小小朗诵家。

(五)唱一唱,学一学。

根据诗歌歌曲音频学唱古诗,比比看谁学的最快。

五、板书设计。

13所见

袁枚

骑牛 唱歌

牧童 欢乐

捕蝉

闭口立

第五篇:古诗《所见》教案

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骑、振、蝉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越、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振、林樾、意欲、立等字词在诗中的意思,谈一谈自己对整首诗意思的理解以及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展示图片,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景色与动物?(牧童、黄牛、蝉…)2展示课件导出课文题目《所见》,由课题同学向老师提问(《所见》的作者是谁?所见是什么意思?所见看到了什么?)

3导入作者生平介绍,板书出作者名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先生。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诗人、诗论家。浙江钱塘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代表作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2同桌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骑<送气音,读第三声,左右结构>、振<是翘舌音,读第四声,左右结构>、蝉字<是翘舌音,读第二声,左右结构>)板出生字词,点名领读(适时点出读错的字)、小组读。

3划出停顿,老师范读课文,点名朗读课文,读出诗句韵律感。教师适当点拨,达到合理停顿,适时点出字词读音。

4.自由读诗歌,读通顺,读流利 5.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6小组学习课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成果或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林越:树林、意欲:想要、蝉是什么?振:回荡、闭口立:忽然不出声了)老师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里是写静态的、哪里是写动态的?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

2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各诗句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3点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他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突然停止了前行不再高声歌唱。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想象。)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背诵全诗。

六、布置作业

1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写一篇小文章。2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所见(袁枚•清)动态:骑、振,静态:意欲、闭口,看到:牧童、黄牛、蝉,听到:歌声、蝉鸣

下载《所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所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所见》教案,反思

    《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所见_教案5则范文

    《古诗两首·所见》教学设计 (二)听一听,品一品。他把所看到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名字叫“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 这么优美的牧童放牧图,同学们看到都忍不......

    《所见》教案(共五篇)

    《所见》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所见》教案,欢迎......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案1 学习目标:1、认识“促”生字,会写“促、深”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

    夜书所见教案

    《夜书所见》教学详案 ——三年四班 邓厚芳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再过几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同学们会想到哪些事情? 生1:月饼。......

    《舟夜书所见》教案

    《舟夜书所见》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习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能通过阅读和想象,感情诗的意境、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感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所见》《小池》教学设计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戴志强 课前透视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

    《寻隐者不遇》《所见》教案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 寻隐者不遇 所见 [唐]贾岛 [清]袁枚 松下/问童子, 牧童骑黄牛, 言师/采药去。 歌声振林樾。 只在/此山中, 意欲捕鸣蝉, 云深/不知处。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