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题画诗,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高年段诗词诵读相关目标中指出: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六年级七单元安排了十首诗词,其中《竹石》不仅有古典诗歌的文学价值,还有题画诗的艺术欣赏价值,还是德育良好的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斗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并背诵。
2.在品读感悟中领悟古诗的含义,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内涵并积累,感受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运用网络查找搜集有用有效的资料帮助学习,但是历史久远,再加上西北学生对于竹子了解不多,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所以我决定采用创设情境,运用自主学习法,如自读自悟、配乐吟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以此来落实重点。并用积累延伸来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竹子精神,从而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来突破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诗歌的意境,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郑燮的背景资料,竹子生长的视频,并进行整理,搜集描写竹子的古诗,进行积累。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并背诵。
2.在品读感悟中领悟古诗的含义,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内涵并积累,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时难点
领悟诗歌的意境,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竹子图片)你们谁了解竹子?文人墨客把竹、松、梅,称为“岁寒三友”把竹、梅、兰、菊,称为“花中四君子”。(播放:竹子生长视频)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赞美竹子的诗句层出不穷、竹子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不计其数,我们挑几句来说说吧:(出示相关句子)早在25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关于竹子的诗句:如竹苞矣,如松茂矣,800多年前,宋朝苏轼曾经写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100多年前,革命烈士方志敏写过: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子四季常绿,清脆俊秀,有骨气,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清代郑燮的《竹石》
师生共同板书:清
郑燮
设计意图:西北地区的孩子对竹子的了解并不多,通过情景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力,同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竹子的印象——挺、坚,为下文体会竹子的不屈,顽强做铺垫。
活动2【讲授】二、解诗题、知诗人
(一)讲解“燮”字读音。
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二)你对诗的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解题,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这破岩中的竹子,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活动3【讲授】三、析字词、明诗意
(一)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正音
1.解析:还
出示拼音与解释劲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还
[huán]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偿付;古同“环”,环绕;姓。
还
[hái]
依然,仍然;更加;再,又;尚,勉强过得去;尚且。
2.解析;坚劲。
出示拼音与解释劲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劲(jìn)”有“力气、精神、情绪、神情、态度、趣味”的义项。例如:“使劲”“干劲”“拼劲”。
“劲(jìng)”在字典里的意思却是“坚强有力”,表示“坚强、坚挺、坚韧不拔”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谁能读出竹子的坚强有力?
(三)多种形式进行练读
1.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读出韵味。(播放范读课文)
2.生生或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3.同桌对读每人一句或每人两句,读出节奏和韵味。
小结:古诗的语言凝练,用极为有限的字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通过选择解词,通过解词导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用词读音的精妙。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有效的小组合作,反复与文本接触,学生感悟的“量”增多,才能到达“质”的改变。
活动4【讲授】四、想诗境,悟诗情
(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引导感受:
A、借助注释和插图(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电子教材)同桌互相试着说一下诗的大概意思。
B、“破岩”指什么?这样的缝隙意味着什么?面对这样如此恶劣的环境,竹子如何做?(反复引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破岩中的竹子,除了生长在贫瘠的破岩这样恶劣的环境之外,还会遇到哪些磨难哪些打击呢?回到冰天雪地、严寒酷署、狂风暴雨、……面对这千万个磨难、千万种打击竹子如何做?(反复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体会到这些,你觉得诗人笔下的竹子是怎样的竹子?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再读全诗。
2.拓展:走进诗人
诗人郑燮写《竹石》仅仅是为了赞颂竹子吗?让我们走进郑燮,读一读他的资料,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A、为民请命:郑燮的一生都在为百姓说话,为百姓做事,无论是求学,或是做官,还是画画都胸怀百姓,从未动摇,这就如诗中的那句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指名读,齐读。
B、不畏权贵,百折不挠:在封建社会,为百姓说话,那是多么的不易,他曾遭受了千万种磨难、千万种打击,郑燮仍然,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这就是百折不挠的郑燮,这就是不畏权贵,心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郑燮。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他写《竹石》其实就是写谁?竹子就是谁?(齐读全诗)。也就是:竹子如郑燮,郑燮如竹子。
3.对比:体悟骨气
回忆一下,借一种物来表达诗人理想和情感的方法,叫“托物言志”,这样的诗我们小学阶段也学习了好几首,就在这个单元我们也学习了一首《石灰吟》,读完后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两位作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a、竹子和石灰都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板书)
b、郑燮和于谦都是为民请命,不畏权贵,清清白白。(板书)
c、诵读两首古诗
d、不论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郑燮,还是“要留清白的在人间”的于谦,在他们身上都有什么在闪耀:骨气(板书)。
e、走进了这两位诗人,感受到他们的铮铮铁骨,你肯定有许多话想说,用笔记下你的心声。
4.升华:丰盈内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悠悠五千年,无数人用故事和生命书写着“骨气”让我们走进他们,自由读三句名言。
A、自由读
B、引读
C、齐读
小结:一个有骨气的人才是万人敬仰的人,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我深信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骨气的人。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去领会古诗大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并通过一句古语,由诗过渡到人,自然的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活动5【讲授】五、拓展升华,体会作者志与情
(一)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二)再读诗句,升华情感
(三)回顾板桥,积累竹诗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写取一枝青瘦枝,秋风江上作鱼竿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指导朗读积累
小结:为什么竹子有这么大魅力,不仅仅因为它自身的特点,更因为它是诗人的一种寄托。郑板桥写《竹石》,因为板桥正是一个像竹子一样的人。竹石即板桥,板桥即竹石啊!
(四)背诵下来。
指名背诵。齐诵(五)学生汇报积累的竹诗
设计意图:点明主旨,通过板桥的其他的写竹子的诗,达到了解板桥爱竹的原因,从而深化“竹似板桥,板桥是竹”的中心。另外学习古诗重在积累,由点及面的积累更易于记诵。
活动6【讲授】
作业
(二选一)
(一)写一篇200字左右赞美竹的短文,分享到咱们班微信群里或朋友圈里。
全班共同交流学习。(二)运用网络搜索平台,找一找借物喻人的古诗或文章,摘抄下来。
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
竹石(清)郑燮
咬定
不放松
立根
破岩中
千磨万击
还坚劲任
任尔
东西南北中
骨气
不畏艰难,百折不挠
活动8【讲授】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在唤醒学生心中感情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现在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所以我的课中有学生诗意的解读、独有的感悟、丰富的想象、快乐的创作……智慧在课堂中轻吟浅唱。当我看到《竹石》这首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首诗由浅入深完成“尊重文本”到
“超越文本”的过程,如何把文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