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意力教案
集中注意力的秘诀
昌小四小 许琼容
【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注意力的强弱对孩子的学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注意力涣散,不集中是大多数孩子学业不良的症结所在,小学时期又是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最佳时期,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此,通过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意识,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教会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学会排除来自外界和内部干扰的方法。3.学会有目的的注意。
【活动形式】游戏、讨论交流
【教学对象】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正反操(听口令),听动物词拍手。
2、小结:反应快说明注意力集中。
二、过渡导入,揭题。
师:如何集中我们的注意力,今天我们就来训练一下。
三、教学过程
1、观文
步骤一,不提要求,观后才提问。(无意注意)步骤二,提出要求,再观后问。(有意注意)
2、观图
步骤同上。
讨论小结:有了目标,有了要求,听清楚了,就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板书:秘诀1——注意听,有目标。)
3、听故事找字训练,找找这个故事里出现几个“一”字。(加强听的训练)
有一小鸟,它的家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要飞,每日只在家里叽叽地叫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他们都是觉得非常的快乐。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个老鸟都找食物去了。一看见火红的太阳,它们又害怕了,因为太阳太大了,它们又看见一棵树上的一片好大的树叶,树叶上又有站着一只小鸟,正在吃害虫,害虫吃了很多树叶,让大树不能长大,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棵树都产生氧气,让我们每一个人呼吸。这时老鸟马上飞过去,与小鸟一起吃害虫,吃得饱饱的,并为民除害。
4、看一截视频,提出问题:
光看不听;光听不看;既看又听。
三种看法结束后,讨论:哪种看法记得更牢,印象更深呢? 小结,板书:秘诀2——眼到、耳到、心到
5、抗干扰
步骤
一、默写声母(易),放乐。步骤
二、默写整体认读音节(难),放乐。
讨论:你为什么能写这么快?你为什么写这么少?抗干扰能力强。 小结,板书:秘诀3——抗干扰
6、最后做一个小游戏结束我们今天的训练。先听清游戏规则后才开始。
四、结束语。
集中注意力的秘诀还有很多,经常训练,运用到学习上,学习能力会提高许多。
第二篇:注意力教案
注意力训练教案 1.热身活动
(1)活动目的:心理活动课通常要求安排适当的热身活动,以调动气氛或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为正式的心理训练作好铺垫。(2)活动过程 ①打开一盏60瓦的白炽灯,让它的光线照在一张白纸上,白纸并无异样。用一个放大镜将光线聚焦到白纸上的某一个点上,该点很快就变焦、冒烟、起火。②教师点评:把分散的光线集中起来,威力大增,如果这束光线继续压缩,就可以得到非常厉害的缴光;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将分散的注意集中起来,学习效率也会成倍增加……现在我们就开始进行注意训练。2.注意训练之一--凝神冥想
(1)活动目的:训练学生对背景“视而不见”的能力。
(2)活动过程:
①让学生做深呼吸和放松运动。
②让学生做深呼吸和放松运动。目光平缓地注视前方某一个点,心中只想着这个点,别无他念,想像这一点慢慢地被拉长,变成一条线,然后又幻化出许多复杂的图形。在训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排除来自环境的干扰。
于是,当我们的眼睛长时间地凝视在一点时,视野就会变得狭窄,那些容易吸引你并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事物也就不会进入眼帘,因而人的意识范围也随之变窄,从而达到注意力集中的心理境界。
③安排学生每天坚持做几分钟这样的训练。本文来自:
第三篇:注意力教案
集中注意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2、是学生掌握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游戏纸张 教学重难点:
1、课堂纪律的控制
2、使学生掌握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 游戏,学生讨论 教学程序:
一、导入
让学生观看视频《饥饿的鼹鼠》后回答与片中有关的问题,考验同学们有无集中注意力观看。
引出本节课主题:集中注意力
二、游戏环节
看爱因斯坦图片,引出天才,再引用法国生理学家的名言:“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为了测试大家有没有做小天才的潜质,我们先来玩个游戏: 反口令游戏
规则: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力、做反口令动作(即做与老师相反的动作,如老师说起立,你就坐下,等等)
讨论:做好这个游戏需要什么条件?
有同学做不到集中注意力,那么下面再进行一个游戏,这次不要大家集中注意力了,我们可以一心二用:
一心二用游戏 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然后两手同时,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请觉得可以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
再左手左右运动,右手上下运动,两手同时运动,能不能做好。让同学们比较前后两个游戏的不同,哪个简单点。
总结:相比之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好集中注意力去坐某件事,但是一心二用的结果往往是两件事都做不好,所以呢,我们还是要一心一意地在一个时间内做好一件事。
三、学习中的注意力(课堂上)
刚刚是在游戏中,那么在同学们日常的学习和时候中也应该做到集中注意力吧,但是有同学可能做不到,那么请同学们列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找原因,同学分析大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献良策,对症下药,找出对策。
四、结束
课后作业:搜集有关注意力的名人名言或趣味小故事,同学间也可以自由分享。用于激励自己,特别是在注意力涣散的时候。
第四篇:共同注意力教案
共同注意
目标:
1、让学生多留心周围的环境及他人的活动。
2、教学生如何引起他人的注意。
3、增强学生引导他人注意、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
提示:采用身体引导、示范、言语提示、手势提示或位置提示等方法进行提示。逐渐减少提示,直到学生能独立完成为止。
入门标准:学生掌握“非言语模仿”之后,马上可以开始第一阶段的训练。掌握的标准:
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两个选择十次能有九次做出正确反应。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对三个或更多选择十次能有八次做出正确反应。至少应在另一个老师那里也能做到这一点。
程序:教学生留心他人是否在注意,还要教他如何让他人也进行注意。
第一阶段:问学生,“(物品名)在哪里?”他回答“在那儿”,并指物品所在的方向。入门标准:
1.学生能具备基本的配合能力和指的能力。2.学生具有一定认识物品或人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互动能力。训练目标:
1.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无语言的孩子会用手指并看向物品 2.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有语言的孩子用手指并回答:“在那儿。”
环境准备:一个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架子、老师和儿童90度坐好,目光平视,幼儿家长或辅助老师在孩子后面坐好。
教具准备:.孩子熟悉的物品或感兴趣的物品 操作方法:
1、拿出孩子喜欢的物品,引起孩子的注意
2、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家长:XX在哪儿?家长示范指物品(家长的动作和表情要夸张)(1-5个回合,确保孩子要注意到家长对物品的反应)
3、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用手直接辅助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4、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碰触孩子的手,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5、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家长撤出,老师用肢体或眼神提示孩子,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6、把物品放到眼前,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孩子独立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7、把物品放到不同位置(物品放置的位置由远及近)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老师用肢体或眼神稍做提示,孩子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8、把物品放到不同位置(物品放置的位置由远及近、由低到高)老师问学生:XX在哪儿?孩子独立用手指并看向物品(眼神能1-2秒的停留)
9、把不同的物品做泛化。10、1-3个物品放置不同位置,老师连续问学生:XX在哪儿?XX在哪儿?XX在哪儿?,学生也能连续指出并看向物品
11、N个物品放置不同位置,老师连续问学生:XX在哪儿?XX在哪儿?XX在哪儿?,学生也能连续指出并看向物品
12、泛化到(XX人在哪儿)(同操作方法1-12)
13、由老师发指令泛化到家长发指令:“XX在哪?”学生能指并看向物品(同操作方法1-12)特别提示:以上的教案主要目标是针对“当有人问东西在哪里时,无语言的孩子会用手指并看向物品”这个目标。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不变,只是多了一个目标:“用手指物品并回答:“在那儿”。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那人应该不注意学生,也不接受物品,直到学生说“(名字),给你”为止。也可以在传球的时候进行这一训练,只有在学生说了“(名字),接球”,别人才去接他传过来的球。入门标准:
1.学生能具备执行简单指令的能力。2.学生能具备认识人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互动能力。
4、学生具备一定的注意力。训练目标:
1.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无语言的孩子会把物品递给某人
2.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有语言的孩子会说“把物品递给某人,说“XX,给”或者把物品递给某人,说“给”
环境准备:一个房间,一张桌子、老师和儿童90度坐好,目光平视,幼儿家长或辅助老师坐在旁边
教具准备:幼儿家长的东西或别的物品
操作方法:
1、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一步指令,过渡到让孩子把某东西给老师。强化
2、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立即辅助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
(孩子坐在位置上)
3、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4、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老师手势提示或碰触孩子,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5、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孩子把物品独立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坐在位置上)
6、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妈妈,老师3秒后辅助,老师手势提示或碰触孩子,孩子把物品递给妈妈。妈妈给予强化(孩子要离开位置,递给妈妈。妈妈的位置由近及远泛化,操作步骤同1-5)
7、把物品给孩子,发指令:给某某老师,(人的泛化)(操作步骤同1-6)
8、轮换,(在同一环境里,听指令,把物品给两个不同的人)
9、当这个目标熟练后,孩子在不同时间或地点都能执行。
特别提示:以上教案的主要的目标是针对“.要求学生把物品交给某人,无语言的孩子会把物品递给某人”这个目标。对于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同上,只是多了一个(说“XX,给”或者把物品递给某人,说“给”)目标。
第三阶段:引起他人注意。要求学生告诉或问某人某件事。一开始,某人不要对学生的话做出反应,教师要提示学生喊某人的名字,并去拉某人的胳膊来引起他的注意。入门标准:
1、孩子具备一定的非语言能力(注视、拉人、)
2、孩子遇到困难时,有寻求帮助的意识
3、孩子具备简单的理解能力
训练目标:当别人不理孩子的需求时,孩子会(喊某人的名字,并)去拉某人的胳膊来引起他的注意。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和妈妈、孩子、教具准备:把孩子喜欢吃的食品放在一个密闭的盒子里(孩子打不开的盒子)操作方法:
1、老师拿出盒子,在孩子面前打开,老师拿出薯片来放在嘴里很享受的吃。主要目的是增强孩子的内需。
2、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立即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3、以上巩固后,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妈妈在孩子的后面示范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4、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妈妈辅助孩子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5、孩子想吃薯片,孩子伸出手(迫切的想要),老师立即给他,孩子打不开。把薯片盒子递给老师,老师假装不理孩子,孩子独立拉老师的衣服,老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给孩子自己拿出薯片吃
6、老师随意把盒子放到桌子上,孩子自己拿起盒子,打不开时可以主动找到老师寻求帮助。
7、老师随意把盒子放到桌子上,孩子自己拿起盒子,打不开时可以主动找到老师寻求帮助,老师假装不理他,他可以多次拉老师的衣服,引起老师的注意
8、当孩子寻求老师帮助时,老师拒绝帮助。老师辅助孩子把盒子递给妈妈,妈妈立即帮孩子打开盒子
9、熟练以后,孩子寻求妈妈帮助,妈妈假装不理孩子,老师辅助孩子拉妈妈衣服,引起妈妈的注意,帮忙打开盒子愉快递给孩子。
10、经过多次后,孩子寻求妈妈帮助,妈妈假装不理孩子,孩子主动拉妈妈衣服,引起妈妈的注意,帮忙打开盒子愉快递给孩子。
11、以上都掌握后,妈妈离开房间,孩子主动走过去,让妈妈帮忙。
12、以上都掌握后,妈妈离开房间,孩子主动走过去,让妈妈帮忙。妈妈拒绝帮忙,孩子在找老师寻求帮忙。老师拒绝帮忙,孩子能寻求第三人的帮助。
13、按8-11的回合,泛化到其他在场的人。
特别提示:以上的教案主要针对没语言的孩子。对于有语言的孩子,操作方法同上,只是多了一个(喊某人的名字)目标。
共同注意 中级
第四阶段:给他人看自己做的东西。要确保他人能看到这件东西。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会用手指物品
3、孩子会眼神参照 训练目标:
1、回应别人的分享(当老师在孩子面前分享时,孩子会回应)
2、主动分享(给他人看自己感兴趣的的东西)环境准备:房间、老师和妈妈、孩子 教具准备:泡泡水、操作方法: 目标一
1、在教这个课题前,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在孩子面前主动分享自己的东西。例如:XX看,我的手机很好玩的哟,给你玩一下。我有棒棒糖哟!给你吃一个。带孩子看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每天都给孩子不同的分享,为教分享这课做铺垫。
2、老师、妈妈和孩子玩吹泡泡,促进孩子玩的兴趣,让孩子的情绪高涨
3、三人轮流吹泡泡,老师故意吹了一个特别大的泡泡,妈妈引导孩子看看向大泡泡,并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说:“哇!好大的泡泡呀!”孩子回应妈妈的分享,追逐泡泡。
4、老师和妈妈要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创设情境,老师选择的物品要有不可预期性,例如:吹泡泡、吹气球(可控的)、经过多次这样的练习,孩子对妈妈或老师的分享都做出很好的回应。目标二
1、妈妈给孩子准备较多孩子感兴趣的吃的,在家告诉孩子上学后,把吃的分享给老师。家长多次告诉孩子把吃的分享给老师,在家长辅助下,孩子把东西给老师时,老师装出这个东西非常好吃的表情,让孩子觉得给别人分享很有趣。
2、妈妈给孩子准备较多孩子感兴趣的吃的。当孩子主动把东西给老师时,老师装出这个东西非常好吃的表情,让孩子觉得给别人分享很有趣。
3、先是食物的分享,在泛化到物品、作品的的分享。等以上目标都达到后,老师为了让孩子的分享稳定下来,老师不会立即回应孩子的分享,妈妈会提醒孩子,要确保老师已经看到了物品。
4、在按以上步骤,做人物、环境、情境的泛化。
第五阶段:确定别人指那里。教师指着某个东西说:“(学生的名字),到那儿去。” 教师问助手:“饼干在哪里?”助手指着饼干说:“在那儿。”教师要求学生去拿饼干。助手指着某个东西,教师问学生:“他在指什么?” 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会用手指物品
3、孩子会眼神和肢体参照
4、孩子会认识一定得物品
5、孩子能执行老师发出的指令
训练目标:确定别人指哪里。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或者家长、学生、环境里的干扰物要少 教具准备:杯子、玩具汽车、玩具电话机 操作方法:
1、示范:老师把杯子放在桌子上面,老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 ”
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强化
2、老师把杯子放地上,老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 ”
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强化
3、老师把一个玩具汽车放在房间里的不同地方,(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位置泛化)老师问妈妈:“玩具汽车在哪里? ”
妈妈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玩具汽车,孩子拿回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小汽车
4、老师把杯子和玩具汽车放在不同位置,老师先问妈妈:“杯子在哪里? ”
妈妈指着杯子说: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杯子,孩子拿回杯子。老师紧接着问妈妈:“玩具汽车在哪里? ”
妈妈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里。老师要求孩子去拿玩具汽车,孩子拿回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小汽车
5、人的泛化:老师问不同的人,”玩具汽车在哪里?”XX指着说:“玩具汽车在那儿。”教师要求学生去拿玩具汽车
6、情境中的泛化:孩子在生活中,能关注别人手指的方向,确定别人指那里
第六阶段:确定他人在看什么。助手看着某样东西,教师问学生:“他在看什么?” 入门标准;:
1、孩子会跟随手势看
2、孩子能理解他人在干什么和说:他在吃饭的句子
3、孩子会眼神和肢体参照
4、孩子会认识一定得物品 训练目标:确定他人在看什么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或者家长、学生、环境里的干扰物要少 教具准备:电视机、手机、书、玩具汽车、操作方法:
1、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妈妈:他在干什么?妈妈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2、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妈妈:他在干什么?妈妈辅助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说:他在看手机。老师强化孩子
3、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孩子:他在干什么?妈妈辅助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让孩子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4、辅助老师在看手机,老师问孩子:他在干什么?孩子的手指着辅助老师让并说:他在看手机。超级强化
5、以上步骤多做几次,等孩子巩固后,(人的泛化)妈妈在看电视,老师问孩子:妈妈在看什么?孩子说:妈妈在看电视。
6、(物品的泛化)妈妈盯着玩具汽车看,老师问孩子:妈妈在看什么?孩子说:妈妈在看玩具汽车。老师强化玩具汽车。
7、以上步骤多次练习后,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物品加以泛化。特别提示:孩子能达到自己主动观察别人在看什么。
第七阶段:确定物体移动的方向。把动物玩具排成一排,让他们面朝某个方向,在问学生它们要去哪里,学生应指出正确的方向。入门标准:
1、孩子会用手指
2、孩子会理解:去哪里?的句子
训练目标::确定物体移动的方向
环境准备:房间、老师、辅助老师和家长、学生、桌子 教具准备:玩具汽车 操作方法:
1、老师把玩具汽车放在桌上,辅助老师慢慢地移动汽车,老师问妈妈:汽车往哪儿开?妈妈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
2、多做几次示范后,辅助老师慢慢地移动汽车方向不变,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3、以上掌握后,辅助老师反方向移动汽车,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4、以上掌握后,辅助老师随意移动汽车,老师问孩子:汽车往哪儿开?孩子用手指汽车开的方向,说:往那里开。(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做适当的辅助)
5、泛化到其他物品,例如:电动玩具
6、泛化到人,确定人移动的方向(训练方法如上)
共同注意 高级
第八阶段:确定他人能否听到自己说的话。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在室内其他地方,让学生对助手说一件事,在问学生助手能否听到。学生不但能根据自己与助手的距离,而且能根据助手是否有反应来进行判断。
第九阶段:确定他人能否看到自己能看到的东西。就学生能看见的东西进行提问。让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室内其他地方,教师问学生助手能否看见这样东西。学生要根据助手是否在自己身边和是否朝正确的方向看来做出判断。
第十阶段:确定他人是否知道其他事情。让助手在学生身边或在室内其他地方,然后上演某个事件,在问学生助手是否知道这件事。学生或者根据助手是否看到这个事件进行判断,或者根据助手是否听说此事进行判断。
第十一阶段:做奇异的事引发学生议论。玛格里·拉帕波特在莫里斯等人所编的著作中列列举过一些方法。
1、戴假发。
2、倒着戴眼镜。
3、“意外的”把颜色弄在桌上。示范说:“哎呀!糟了!”
4、把东西从桌上弄掉下来。示范说:“掉了。”
5、试图把鞋子穿在手上
6、把锤子放在银器抽屉里
7、把一捆芹菜放在洗衣篮里
8、重新摆放家具或拿走一些显眼的东西。
9、在进行轮流做某事时,先按惯例进行轮流,然后做出乎意料的事。
第五篇:注意力训练教案
小学心理素质训练之注意力训练
【主题分析】期末考试在即,能否在考试中集中注意力非常重要。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大概可以维持20分钟左右,但考试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所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很有必要,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注意力的作用; 2.有意识的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活动准备】
课件,听觉训练材料,视觉训练材料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听词语做动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活动过程
1.提高注意力之听觉分辨能力
听每组句子中的两句话,找出两句话中不同的地方。
如:甲:树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长.乙: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长.2.提高注意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每个数字读一遍,听完之后凭记忆写下听到的数字。如:
4位数:4725,3695,2584,9632 5位数:88245,35628,54336,23685 6位数:452389,756436,267522,423791 3.提供住有的持久性
听一段故事,并说出故事中出现了多少个“一”字。
三、考试不粗心——注意的视觉训练 提高视觉分辨能力,减少考试的粗心现象。
四、教师总结
注意力对我们平时的学习和考试都很重要,大家平时也要注意锻炼,提供自己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