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竹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
3、体会诗句的含义,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句的含义。
难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一、谈话引入。
1、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2、出示课题:《竹石》。
二、学习《竹石》。
(一)解诗题。
1、初读古诗。
(1)、自由读、指名读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和节奏。
(3)、齐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解诗题。
(1)、这首诗的题目是《竹石》,什么是竹石呢?
(2)、我们平时在家里看到的竹子与诗歌里的竹子有什么不同?
3、走近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郑燮。课前布置大家回去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2)、简介作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元年的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善诗、词、曲及书札散文,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所作几乎每画必题,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郑燮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品析郑燮不同时期所画的兰竹图上的题画诗,我们可以透过有限画幅的形象联想到郑燮的人生经历,联想到清代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
(3)、这首诗是作者在他画的竹石图上题写的诗,这类诗我们叫做“题画诗”。
(二)、明诗意。
1、借助课本的注释和手上的工具书,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然后说说诗句的意思。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绝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历经无数磨难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风也不能把它吹倒。
前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后两句的“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竹石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
2、齐读古诗。(读出竹石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悟诗情。
1、作者仅仅是写竹子吗?他还想表达什么感情?
《竹石》一诗表面写竹,实则写人,作者借赞美竹石坚定、顽强的精神,隐喻自己风骨的强劲。抒写了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社会的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2、这种表面上写物,实际上则写人表现方法就是“托物言志”。
3、用赞美、敬佩竹石的语气再次齐读古诗。
三、课堂总结。
1、你还知道哪些古诗是
“托物言志”的呢?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欣赏《竹石》吟唱,熟记诗句。
3、布置作业:课后搜集郑燮的诗歌,体会他的诗风。
板书设计:
竹石
(清)郑燮
特点
状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坚忍不拔
精神
言志
千磨万击还坚劲,顽强斗争
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