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播放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及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视频播放结束教师归纳: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古丝绸之路与海上新航线的光辉历程。光阴荏苒,岁月变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目标愿景,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过渡】西北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我们新疆更是我国一带一路的前沿地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
教师播放视频——自制微课《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过渡】
刚才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结合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该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干旱少雨。那么我们通过下面这幅景观图,来探究这两个问题。
【小组探究】(第一组回答,第二组补充)探究一:1、根据景观图分析西北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是什么?(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
2、这种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植被的空间分布有怎样的关系?(随着降水的减少,植被自东向西逐渐从温带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再过渡到荒漠)
教师(切换幻灯片):下面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它的变化。
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往西走,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是指东南季风。你们能把这首唐诗完整的背诵下来吗?预备齐——
再往西,是茫茫沙漠戈壁,呈现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色。
【过渡】可见,我们的地理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学科。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气候干旱。那么请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来分析它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第二组回答,第一组补充)探究二: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山地、高原阻隔。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学生探究】探究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根据回答黑板板书:
1.基本条件——干旱
2.物质基础——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
【过渡】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自然条件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成为荒漠化的决定性作用。
总结:通过楼兰古城从兴到衰的分析,感受到荒漠化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戈壁沙滩变良田已成为现实,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请大家欣赏视频——《新疆风光图片》。
视频结束,老师:那么,究竟如何防治荒漠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