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00:3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 第一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2014·四川联测二)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A.1-3月 C.7-9月

B.3-5月 D.10-12月

解析:扬沙天气一般多发生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风力较大的季节,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多发生在3-5月。

答案:B 2.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大气中云量较少

B.白昼时间长 D.地面温度较高

解析: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和白昼时间长短等,5月与7月的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长短差异不大,而图中显示5月降水量明显小于7月,则表明5月阴雨天气少,故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云量较少。

答案:C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3~4题。

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

答案:C 4.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 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解析: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④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B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 C.开采矿产

B.过度开垦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解析:由图中统计信息可知,该县人口增长较快,耕地增长也快,因而可以确定荒漠化土地的增长与过度开垦有关。

答案:B 6.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 B.实施人工降雨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D.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答案:A(2012·安徽)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第7~8题。

7.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最低的是图①,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答案:A 8.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华北平原位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宜选择的防护林树种应是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

答案:B 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回答9~10题。

9.贵州省土地石漠化问题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石灰岩广泛发育,多喀斯特地貌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人口多、耕地少 ④降水较多,特别是冬半年降水多,地表侵蚀作用强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根据贵州省地理环境特点,可推断出土地石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多、耕地少,植被破坏严重等。

答案:C 10.防治土地石漠化的关键措施是()A.植树造林

C.实施农业工程

B.修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 D.生态移民

解析:植被破坏是土地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则植树造林就是防治土地石漠化的关键措施。答案:A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1~12题。1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6月 C.8月

B.7月 D.9月

1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用水

解析:本题实际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及其防治措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第11题,以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越高,冰雪的融水量越大,但是最大径流量是滞后于最高气温的,越往下游推迟的时间越长。塔里木河流域7月份气温最高,大部分河段应该在8月份流量最大。第12题,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利用,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

水资源分配方案,使塔里木河上、中、下游地区能够均衡用水。

答案:11.C 12.D(2014·山东潍坊3月)阴山北麓为农牧交错地带,自南向北地势逐渐低平,地貌依次从中山、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到波状高原,具有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等特点,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回答13~14题。

13.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风力侵蚀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冬季

解析:春季气温回升,土层松散,缺少植被保护,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强,A对。夏季、秋季地表有植被保护,侵蚀较弱,B、C错。冬季土壤冰冻,虽然缺少植被,但风不易吹动土层,侵蚀弱,D错。

答案:A 14.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地带防御风蚀可采取的措施是()A.在丘陵地带深翻土地,保水保墒

B.在波状高原发展季节放牧业,淘汰部分过冬牲畜 C.在丘陵顶部清除原有灌草,改种防风效果好的松树 D.在波状高原建设基本农田,实现粮食稳产高产

解析:在丘陵地带深翻土地,土层松散,更易被侵蚀,A错。在波状高原发展季节放牧业,减少放牧对草场的压力,淘汰部分过冬牲畜,B对。在丘陵顶部清除原有灌草,破坏土壤的植被,降水少,不适宜森林生长,C错。在农牧交错地带,应退耕还草,不宜发展种植业,D错。

答案:B

二、综合题(共22分)15.(11分)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上图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认真阅读图文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解答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①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导致该地区草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的根源;②草地退化的直接危害表现为草原的质量变差,产量锐减,沙化面积扩大;③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应注意“对症下药”。第(1)题,图示反映了该地区草地退化,草原质量下降,沙地扩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导致该地区草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的根源。第(3)题,结合该地区荒漠化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防治荒漠化,可以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种经营、治理超载放牧、种植优质牧草和加强草原管理等方面作答。

答案:(1)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

16.(11分)(2014·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风沙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第(1)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由图中可以看出错那湖东北部有多条河流注入,输沙量大。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河流水量小,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湖滩泥沙出露水面面积大。第(2)题,考查风沙的形成。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差,又多大风,而图示地区盛行西风经过湖面,摩擦力小,湖东北部地区为河谷,由于狭管效应,故风大沙多。第(3)题,考查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影响。结合风沙灾害的特点和所学知识阐述即可。第(4)题,考查风沙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该路段风沙灾害的危害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第二篇: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0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学设计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2、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4、通过以上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描述、成因分析、治理说明的综合观念与能力,结合读图分析突出现代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思路:

[新课引入] 通过新闻影片沙尘暴,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读图] 读沙尘暴对生活影响图,分析图中反映出的生态问题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强度越来越强。

[讲解]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

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阅读课本得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读图分析]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材料分析] 根据课本P37的课文“阅读”、“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 探究: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原因:

1、气候干燥,2、大风频繁

3、植物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

1、过度放牧

2、滥砍滥伐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小结: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而消除和减弱人为因素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途径。

图片演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 使得我国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多。图片演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出示荒漠化的定义。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说明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阅读课文p36探究: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同学分组活动总结: 自然原因:

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带,坡度较大。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人为原因:

人类破坏了植被(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轮荒、开矿等),加速了水土流失。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且起主要作用。

探究:

3、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

正确。因为由于植被的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降低,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地荒漠化。投影图片胡杨树的变化探究活动: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会扩大?

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查阅资料,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

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

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等等。

[分析理解] 阅读P39课文,结合“阅读”理解荒漠化的危害。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图文资料:古楼兰的消亡

大约距今三千多年前,欧州一个古老的种族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沿着欧亚大陆桥向中亚迁徙。来到了罗布泊,于是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并建立了楼兰国。他们之中的另一支,在敦煌、玉门一带建立了大月氏国。在经历了被称为前所末有的繁荣和文明之后,楼兰国却神秘的消失了。被历史学家称为古楼兰文明发祥地的罗布泊,也在三十多年前彻底的干 3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

涸了。古楼兰的突然消失,使造就了古楼兰文明的罗布人或称为楼兰人的他们,从此一直追寻着“阿布旦”的去处。他们放弃了古楼兰的废墟逆塔里木河而上,放弃了盐渍的罗布泊,逐水草而行,一代一代定居在被称为水草丰美的“阿不旦”的地方。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三、荒漠化的防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4、我国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图文演示荒漠化的防治 阅读p40活动探究

(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 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

3、什么是“生态移民” ? “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

总结:荒漠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生存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既是一个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与经济问题。面对荒漠化的威胁,防沙治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眼前的短暂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人类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只有坚持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的最优化发展。板书设计: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气候、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干燥,2、大风频繁

3、植物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

1、过度放牧

2、滥砍滥伐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风蚀、水蚀、人类活动---土地退化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荒漠化的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三、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

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4、我国的具体措施

第三篇: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湘教版教材高二地理必修Ⅲ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土地荒漠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而且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的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本节内容——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自然环境被破坏的主要问题之一,它给我国北方生态环境、农牧业生产、社会和相关产业以及世界的环境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民众的广泛关心。

本内容包含的问题地理分析思路和模式的知识,是以后学习问题地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学情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荒漠化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地理信息提取与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合作探究创新能力有待培养,使用地理术语准确表达的基本能力,仍然需要不断强化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造

成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通过对荒漠化的分析,掌握问题地理的分析思维和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

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

(2)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

动机,养成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我国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才能理解和掌握问题地理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难点的依据: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因为学生对初中时期的地理学科不重视,在中国地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五、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景观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通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法的指导非常重要,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条理清晰,突出重点,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分钟)

用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华北沙尘暴的图片和教材开头阅读部分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荒漠化的含义

【自主学习】阅读P36(1)什么是荒漠化?明确3个问题:荒漠化的实质、成因和发生地区。(2)荒漠化的表现。

学生展示自学的成果,别的学生补充。

【合作探究】读图2-2和材料分析

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组学形式,合作探究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论,合作探究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由四个小组代表在前后黑板,分四个板块,各自展示结论:以不同的图表形式,反映西北地区荒漠化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其他小组再用比较分析法,从内容到形式评价、质疑和补充,深化两者的关系。: 图片演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砍伐 使得我国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多。图片演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阅读课文p36 【合作探究】: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说出你的理由。以小组组学形式合作探究,并由一个小组在讲台展示结论,然后小组间质疑补充。老师精心总结,形成答题模式。

投影图片胡杨树的变化: 【合作探究】:

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会扩大?

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红色荒漠”。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有何异同?

3、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以小组组学形式合作探究,并由一个小组在讲台展示结论,然后小组间质疑补充。

二、荒漠化的危害

【自主学习】图文资料:古楼兰的消亡

阅读P39--40课文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总结荒漠化的防治措

4、课堂训练:(10分钟)

利用有针对性的习题和适当的题量,让学生对刚掌握的知识进行重复,能够学以致用,加深学习印象,做到课堂知识“堂堂清”。

5、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6、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的概念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二)荒漠化的危害

(三)荒漠化的治理

7、布置作业。

讨论:“沙尘暴的利与弊”。

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用辩证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

8.教学反思1.教学特色:开展诱导式探究性学习。

2、教学最成功的方面: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课堂气氛热烈,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特色。

第四篇: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PDF总结

地理模块 3 参考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 30 道小题 每题 2 分 共 60 分

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图 1 中甲位于华北平原 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 1 回答 3 6 题。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A.广泛种植水稻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

° 4.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C.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D.盛行风向

6.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图 图 2 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 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I 阶段

美国

日本

II 阶段

韩国、香港、中国台湾等

III 阶段

中国

A.玩具制造 ①劳动力因素 A ①②

B.汽车工业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B ②③

图 2

D.钢铁工业

C.石化工业

④市场 D ①③④

②国际援助 ③内部交易成本 如投资环境

C ①②③

据报载 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 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 区 土壤遭受严重侵蚀 基岩裸露 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 回答 9 11 题。“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 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 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 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但近些年来人地矛 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 12 13 题。

12.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气候变暖

13.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B.土壤疏松 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14.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建设巨大航运网 B 保护环境 发展旅游业

C 发展林业 改善气候

D 兴建众多大坝 疏通河道

读图 3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单位:mm 完成 15 17 题。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丙 甲地降水较丰富 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图 3

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 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 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 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 土壤肥沃 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 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 主要原因是

A.伐木难度大 成本高 C.进口木材 成本低

B.开发特色森林旅游 D.抚育更新森林资源

读图 4 回答 19 22 题。图中 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A 水源 C 光照

B 地形 D 土壤

④ ③ 图中 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 但地理环境差异 显著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源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土壤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 可以推断 所在的省区 开发

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 太阳能、水能 B 风能、石油

C 太阳能、石油

D 水能、天然气图中 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 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 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 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 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D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 回答 23 25 题。在江苏省内 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 北部地区 C 中部地区

B 南部地区 D 北部和中部地区 图 5 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B C D

图 5 近年来 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 江苏省具有的

优势条件是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C 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B 较高的科技水平D 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26.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 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GIS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 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 27 28 题。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 可以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C.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D.为商业网点选址 对 2000 年与 2006 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 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9.在野外考察旅行时 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 GPS 信号接收机 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季节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30.“数字地球”是

A 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 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 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 用 GPS 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二、综合题 共 4 道大题 每题 10 分

阅读资料和图表 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资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 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

国 70 左右 煤炭产量高达 80 以上 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人数 万 140 120 100 80

表 1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1970年

40 20 0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读图 7“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表 2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开采成本低、储存、运输 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优点

使用不方便、燃烧效率低、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

缺点

资料 我国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西气东输工程是从塔里木盆地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如

图所示。新疆的天然气非常丰富 但经济发展滞后 相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天然气得不 到充分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能源消费量很大 以煤 炭为主。长期以来这里能源资源贫乏 所需能源主要从外区调入。

试从调出、调入区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 分析说明西气东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影响有__________ 选择填空。

A 增加就业机会

B 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第五篇: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4课《蜀道难》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噫吁嚱(xū)

秦塞(sài)

石栈(zhàn)

抚膺(yīng)B.鱼凫(fú)

崔嵬(wéi)

巉岩(chán)

吮血(shǔn)C.咨嗟(zī)

猿猱(róu)

岩峦(luán)

瀑流(pù)D.万壑(hè)

喧豗(huī)

飞湍(tuān)

萦回(yíng)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地崩山崔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千沟万壑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壁立千仞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一夫挡关 D.磨牙吮血 抚鹰长叹 鹤汀凫渚 协从不问

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

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

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8.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9.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 C.秦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课内精读

阅读《蜀道难》,回答问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0.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11.重点写青泥有何作用? 1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与“连峰去天不盈尺„„砅岩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是否重复?

13.诗人给“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14.“西游”“西望”表明了诗人的立足点在秦,这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否矛盾?

课外提升

(一)阅读李白的《登太白峰》,回答问题。登太白峰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15.诗中两个“太白”的含义是什么? 16.“夕阳穷登攀”中一个“穷”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二)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回答问题。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7.诗篇前四句写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表现出反常的举动,“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1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19.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两方面入手,分析“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

高考链接

(2014·浙江卷)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21.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2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猿猱(náo)

2.D【解析】A.地崩山摧

B.冲波逆折

C.一夫当关

D.抚膺长叹、胁从不问 3.D【解析】抚摸着胸口。

4.A【解析】A.也:句中停顿。

5.AD【解析】A.何:多么

D.愁:发愁,对„„发愁

B.尔:自那时以来/你。C.当:在/把守

6.D【解析】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7.D【解析】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8.A【解析】A.“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错。

9.A【解析】李白25岁出川,天宝初年,再入蜀。第一、二空排除BD两项。与“乐章”呼应的是“气势磅礴”。排除CD。

10.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地亘古闭塞的状况。第二层描述秦蜀间崇山峻岭的地貌,是闭塞的原因。第三层叙述蜀道由来,以神话表现劳动人民开凿蜀道时的悲壮惨烈、可歌可泣。11.“上有”“下有”等四句是从“面”上即整体上写蜀道之难;“青泥”等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诗人着重描写青泥岭曲折盘桓、随山萦回的险道和峻危的山势,尤其是人们手扪星辰、紧张屏息、抚胸长叹的惊惧惶悚,表现了蜀道之难。

12.不重复。虽然都写了山川的险峻,但前者是静态描写,而后者是动态描写,且配合着万壑雷鸣般的轰响,形成排山倒海的震撼心魄的气势;前者点面结合,后者全面概括;前者写人的感受,以表现山峰特别是青泥山的高峻,后者写山川奇险,是为了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及给旅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为“嗟尔远道之人”张本,为第三段写社会环境险恶铺垫过渡。13.“但见”“又闻”句渲染了凄清恐怖、幽静孤寂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令人心胆俱裂的惊险气氛。

14.不矛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模拟蜀人口气,以诫友人慎入蜀,意味尤为深长。

15.前者为山峰名字,后者是星宿名称。作者运用相关联想,登太白峰而见太白星,极富情趣。16.太白山高峻,但诗人攀登到夕阳在山也要登上峰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17.“停”“投”侧重写诗人无心宴饮的苦闷。“拔”“顾”是前两个动作的升级,既写不甘安于现状的激愤,又写走投无路的惆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诗人(抒情主人公“我”)的举动往往与自己的特定心情有关。从标题“行路难”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等诗句中,不难理解这是诗人走投无路时的茫然、激愤的表现。18.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上下文来看,这两句写诗人的理想受阻。结合“路”“行路”通常具有象征性的特点,可考虑象征手法的运用。19.①反复,“行路难”的两次出现,强调了诗人的无助苦闷。②反问,这是无助之时的悲情呐喊,把诗人坎坷失意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同时涉及对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评价。这个诗句使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经历、时代背景解答。需注意“多歧路”三字的所指。

20. C【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21.BE【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

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22.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下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