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藏族教案
藏族
一、导入。
你知道吗?布达拉宫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藏族人献哈达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藏民常说的“扎西德勒”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二、介绍藏族有关知识。
(一)民族介绍——地理位置及风俗习惯
1、民族概况及地理位置
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的先民们自远古时就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藏族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风俗习惯简介
包括服装、主要传统节日、体育运动、歌舞、丧葬文化。(具体见ppt民族介绍)
(二)风光一览(见ppt)1.建筑特色。2.展示拉萨风光
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多米。东邻林芝地区,南与山南地区交界,西连日喀则地区,北接那曲地区。南北最大纵距20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277千米。总面积31662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西藏第一大城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拉萨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历史最高气温29.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6.5摄氏度,年平均气温7.4摄氏度。降雨量集中在6、7、8、9月份,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间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
(三)特色美食(见ppt)各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都有不同的膳食特点,而藏族人民的膳食更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藏餐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制作藏餐的大部分原料是藏区自产的,花色品种丰富,味道各异。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藏族饮食的“四宝”。
(四)传统节日(见ppt)1.藏历除夕和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大的日,倍受重视。进入藏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做着过年的一系列准备:在盆中浸泡青稞种子,藏历初一那天好把青稞苗供在佛龛上,以求在新的一年里丰收吉祥;用酥油和白面炸“卡赛”等供品;完成针线活,打扫房屋庭院。在老城区和农村,人们还要用石灰、白漆或糌粑粉在墙上画吉祥图案,有的则画蝎子避邪。2.沐浴节 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每年藏历7月6日至12日举行,历时7天,又名“沐浴周”。相传,很早以前青藏高原发生了罕见的瘟疫,人畜大量死亡。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派七仙女从玉液池取来七瓶仙水,倒在西藏所有的河流里。当夜,老百姓都在梦中看到一个面黄肌瘦、遍体疮痍的姑娘跳进清澈的河水中沐浴后,病态全无,容颜照人。从此,每年夏末初秋,当“噶马吉日”(金星)出现的七天里,城市、农村和牧区的男女老少全家出动,纷纷走向江、湖、河、溪畔,搭起帐篷,围上帏幕,铺上卡垫,在水中嬉戏、游泳。妇女也毫无顾忌地在水中沐浴。中午一家人在外野餐,品尝醇厚的青稞酒和喷香的酥油茶。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尽情欢度这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3.望果节是藏族民间预祝丰收的节日,历时1-3天,于秋收前择吉日举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望”藏语意为“田地”,“果”意为“转圈”,“望果”即意为“转田垄”。相传在吐蕃时期,农民向苯教教主请示如何才能确保粮食丰收。教主便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经幡者做向导,接着由教主领路,后随手持青稞穗或麦穗的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此延续至今。
望果节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或手持青稞穗,或背负经书,打着彩旗,抬着由青稞穗、麦穗扎成的系着洁白哈达的丰收塔,敲锣打鼓,唱着颂歌,绕行于田间地头。之后集会于河坝林间,饮酥油茶、青稞酒,唱歌跳舞,预祝丰收吉祥。现在有些地方还举行赛马、射箭、竞技、藏戏表演等。节日一过,紧张的秋收也就开始。
4.日喀则新年从藏历12月29日正式开始。这天要举行“古恰”活动,即是把内屋外室、厨房、院内院外彻底打扫干净,并于晚上举行驱邪送鬼的仪式。大年初一,东方刚发白,家里的媳妇或大女儿就起床熬酒。鸡叫头遍时,便给家人敬酒。喝了一两碗酒后,你若说:“现在不喝了”,就会被罚三碗;如果喝不下去的话,剩下的酒会被倒在头上。鸡叫三遍时,人们带着“切玛”、糌粑去取“四新”,即从别人家牛粪里取“牛粪新”,从夏种地里取“土新”,从水源处取“水新”,从狗窝里取“粪新”。取“四新”时,要在上述四个地方撒些糌粑粉。天亮时,人们着新衣到附近山上祭山神,祈祷来年丰收。
新年过几天,是根据地方风俗和条件来定,没有固定的期限。年末的晚上,有些人家要举办“新年宴”,尽可能地把家人、邻居、亲戚、朋友以及能歌善舞的男女聚集起来,摆上藏斗“切玛”、糌粑粉、粮食酒,尽情欢庆。酒宴完后,每人拈上一点“竹素切玛”里面的糌粑粉,声音高亢地祈祷说:“吉吉嗦嗦,愿善神得胜!”
5.雪顿节是西藏最大的节日之一。“雪顿”节,藏语意为“吃酸奶子”的节日,于每年藏历七月一日至七日举行。最早,“雪顿”纯属宗教活动,按当时戒律,僧人在夏日要行长净,期间严禁出门,等几十天开禁后方可下山。这时,当地百姓便会准备酸奶布施。而如今,雪顿节除了看晒大佛和转转经外,一般都以过林卡和看藏戏歌舞表演为主。这个节以拉萨哲蚌寺的最为有名,其它地方过此节的时间会相差几天。2005年的雪顿节展佛时间定在8月4日这一天,雪顿节的主要活动有晒大佛、跳藏戏和过林卡三大内容。拂晓时,在缕缕桑烟和低沉的法号声中,哲蚌寺众多喇嘛把巨大的佛像徐徐展开,无论开幕式那天气候是阴是晴,当佛像展开时,太阳都会喷薄而出,照在神圣的佛像上,人称此为“天神合一”。随后,人们到罗布尔卡,载歌载舞,彻夜狂欢,西藏各地的藏戏团也汇聚到此,进行藏戏表演。雪顿节又称“晒佛节”、“藏戏节”。
三、总结。
今天,我们去藏族看了看,学习了藏族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美丽风光、特色美食和传统节日,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对藏族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藏族民歌《格桑啦》。
第二篇:藏族舞蹈教案
藏族舞蹈
——《踢踏步组合》教案
旅游综合部
何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 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能力目标:为舞蹈创编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情感目标: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
难点: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热身活动:腿部、腰部拉伸练习。
二、复习导入
(一)颤膝练习(4×8拍)
(二)踢踏舞基本舞步:(各2×8拍练习)
1、刚达
6、嘀嗒步
2、退踏步
7、七下退踏步
3、抬踏步
8、悠踢步
4、第一基本步
9、连三步
5、第二基本步
(三)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四)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
三、新课教学
(一)教师随音乐做踢踏舞组合动作示范,并讲解动作连接。动作顺序:
1、原地跺右脚1×4拍
2、退踏步1×8拍
3、七下退踏步2×8拍
4、基本步2×8拍
5、抬踏步1×8拍
6、退踏步2×8拍
(二)通过刚刚的舞蹈组合,请同学们说一说藏族踢踏舞的基本特点。
1、舞蹈身体前倾,重心偏前;
2、动作轻便灵活,朴实自如;
3、舞蹈时膝部松弛,步伐灵活。
(三)慢动作讲解、示范,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进行模仿、领悟,进行重点突破。
(四)分组合作,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小组长负责,教师巡回指导。
(五)生生对比,师生对比学习
1、生生对比,组内学生之间对比看谁做的更好,对比动作,自己纠正。
2、师生对比,看看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配合完成的?
3、自我对比,面对镜子自己练习,纠正细节动作,把握藏族舞蹈风格特点。
(六)班内表演展示
1、全班在老师带动下随音乐完成踢踏舞组合;
2、随音乐小组内编排;
3、分组班内展示,鼓励学生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
三、课后巩固
课后按要求完成课堂所学内容的练习,熟记动作的连接,要求能有感情的表演舞蹈。
四、课堂小结
要想准确的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要领,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与思考。本节课的只是希望学生通过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及组合的学习初步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为舞蹈创编积累语汇素材。
第三篇:藏族民间舞蹈教案
教案设计: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3、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
4、能了解藏族舞蹈的主要分类。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
2、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
2、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本课是以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联系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体态和基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采取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
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 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 生:答(播放课件)
师介绍: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
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
生:藏族。
师:对了,刚才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出示课件:课题名称)
二、藏族踢踏舞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找出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基本动律,并练习。
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藏族踢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藏族舞在体态和动律上有什么特点?老师的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
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 师:膝部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2、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藏族舞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 生:„„(2)观看图片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组我在西藏采风时所拍到照片,看同学们能不能 在其中探寻出藏族舞动作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第一张:巍峨连绵的雪山。
第二张:崎岖的山路。
第三张:雄奇的布达拉宫。
第四张:虔诚跪拜的藏民。
(3)探索交流
A、为什么藏族舞会有“上身松弛、略前倾”这样的特点? 生答:„„
老师补充: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总结形成原因: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B、为什么“膝部会有连续不断的颤”
生答:„„
总结形成原因: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二)藏族踢踏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藏族踢踏舞,也就是堆谐。它的主要特点是脚踏音乐节奏,配合上身的松弛随动,载歌载舞。而藏族人民的服装衣有长袖、脚蹬长靴,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会舞动长袖、踏地为节来烘托热烈的舞蹈气氛。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长袖,请大家穿上,体验一下长袖舞蹈的感觉。(1)冈打的学习
老师把刚才跳的那段舞蹈再跳一次,请大家仔细看、仔细听,老师是不是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的?踏出了哪几种节奏?是用什么舞步踏出这些节奏的?
生:“XX XX”、“XX X”
师:大家刚才说出来的,就是藏族踢踏舞中最常见的节奏。
师:大家记不记得老师用了哪些舞步踏出了“XX XX”这个节奏? 学生回忆动作,引出“冈达”。教师引导学习“冈达”。
除了“冈达”,还有“踢”和“踏”的动作。(2)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的学习A、第一基本步的学习:
在冈打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基本步。B、第二基本步的学习
师问:在第一基本步的基础上稍做变化,就是第二基本步。请同学观察老师做了哪些变化?
生答:步法,上肢动作有变化。学习第二基本步。(3)摆步、摇步的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看老师跳舞的时候,觉得老师的动作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不是
师:其实藏族人民非常聪明,同样是“XX XX”这个节奏,通过步法的调整,造成了强弱的变化,再配合多变的上肢动作,就使舞蹈动作变得丰富多彩了。老师跳另外两种舞步,大家看一看,听一听,是不是像老师所讲的这样的?
A、摆步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根据动作特点,教师给出舞步名称:摆步 师问:老师刚才是不是在原地做的? 生答:不是
学生练习用摆步进退。B、摇步的学习
师问:在摆步的向上抬脚变成向前踢出,就变成了摇步。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学习摇步之后,师:可不可以拉手做?
师:藏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时候,都会载歌载舞,现在我们也来边唱边跳。同学们会不会唱《我的家乡日喀则》?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现在,我们就和着自己的歌声,拉手跳摇步。
学生尝试。
(4)退踏步、抬踏步的学习
师问:刚才我们所学的第一、二基本步、摇步、摆步都是用“XX XX”的节奏,“XX X”是藏族踢踏舞中另一最常见节奏,现在开始学习用步法踏出这个节奏。
A、退踏步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师:是不是只能面对一点做? 学生面对不同方向练习。边唱边跳。B、抬踏步的学习
学习动作,根据动作特点,提示学生准确说出动作名称。(5)复习巩固
A、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六个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一起来回忆一下。教师随意说出舞步名称,学生跳(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摆步,摇步,退踏步,抬踏步)。
B、请学生与老师一起舞蹈。三.创编组合
1.导入:
老师也看到大家舞蹈时非常的快乐。其实,快乐是踢踏舞的本质。
师:现在请大家看一组藏族人民在欢庆节日时跳舞的照片。(播放有照片的课件)师问:前面我们说堆谐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那么是不是始终在一个圆圈上跳?
生答:不是,有时一个,有时两个。
来,我们也围成圈边唱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跳舞时那种喜悦的心情。2.按要求创编
不过,老师要给大家提出几个要求,请大家运用刚才我们所学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编排。(所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要求:
A、出场形成一个圈。时间两个八拍。B、一个圈变成两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C、两个圈流动起来。时间两个八拍
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设计如何完成要求A和要求B,然后由学生代表指挥大家一起完成。第三个要求全班一起设计完成。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三段连贯展示。老师点评。
3.老师补充结束动作。师:同学们跳得开不开心? 学生:开心!
师:那你们怎么表达你们的开心? 学生欢呼
师:其实藏族人民在跳到高兴的时候,也会喊出来!老师示范结束动作。口念“咻咻咻咻„„。” 学生学习结束动作。4.整体表演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把把“咻咻„„”这组动作加到我们自编组合的结尾。完整表演一遍。
师:老师都被你们的喜悦感染了,想和你们一起舞蹈了。大家对自己的作品满不满意?学生回答:满意!
那我们就给自己鼓鼓掌!
四、拓展
1、请观看录像判断,这是不是藏族踢踏舞。师问: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今天我们学习了藏族的踢踏舞,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两段藏族舞蹈,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这是不是藏族踢踏舞?
播放一段弦子和一段锅庄。
生答:是
2、探讨舞蹈特点。师:从哪里判断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从体态,动律,动作特点,音乐等方面来判断。
师:两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蹈中的另外两种较有特色的类别,一个是弦子,藏族称为“谐”,另一个是锅庄,藏族称为“卓”。那么大家能不能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示课件):
弦子:柔美开朗、舒展连绵。锅庄:粗犷豪迈,洒脱奔放。
五、总结
师:为什么同一个民族的舞蹈也会呈现出这么多不同的风格特点呢?不仅仅是藏族舞,其他的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还有我们湖南的苗族、土家族等等,这些民族的舞蹈都风格各异,他们舞蹈特点的形成,和这些民族人民的生活也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
第四篇:藏族民间舞蹈教案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教学目标:
1、能掌握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并主动探索藏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2、能学会藏族踢踏舞六个基本动作,并在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体态和动律的肢体体验。
3、4、能用所学动作创编一个小组合。能了解藏族舞蹈的主要分类。
教学重点:
1、2、初步掌握藏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
1、2、体态、动律的准确掌握,并能将其贯穿始终。把握踢踏舞基本动作节奏、风格。
教学设想: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风格及动律的把握非常重要,本课是以通过探究生活与舞蹈的关系,来进行基本动律及体态的学习,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学动作而学动作,而是通过对生活的了解,联系到舞蹈动作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便于他们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把握舞蹈风格。
由于藏族踢踏舞是用脚踏音乐的节奏来舞蹈,其步法的变化,一般 是与音乐节奏的变化相协调。因此本课以节奏为线条,贯穿舞蹈动作教学的始终。在动作的学习中,采取自己探索步法、给舞步取名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体态和基本动律,加深学生对舞步的记忆。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后面的自主编排队型打下基础。
创编环节采取老师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的方式来进行,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验了舞蹈的乐趣,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舞蹈道具(长袖)
第一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设计情景导入:
1、了解学生的经验准备情况: 师:同学们,听说过“踢踏舞”吗? 生:答(播放课件)
师介绍: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爱尔兰踢踏舞,在国外,踢踏舞主要分为爱尔兰踢踏舞与美式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是爱尔兰的一种民间舞蹈。
2、情景设计,教师示范导入课题
师:我们中国的民间舞蹈中也有踢踏舞。前不久,老师到一个少数 民族地区采风,跟当地人民学了一小段踢踏舞,现在我跳给大家看一看,请你们来判断一下,老师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体态、动律上有哪些特点?(教师示范)
生:藏族。
师:对了,刚才老师所跳的,就是藏族的“堆谐”。
“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的定日,拉孜,萨伽等地势较高的地区。而“谐”在藏语中就是舞蹈的意思。所以,堆谐的意思就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农区自娱性圈舞。
由于它的舞蹈中有许多踢和踏的动作,因此也被称为藏族踢踏舞。(出示课件:课题名称)
二、藏族踢踏舞的学习
(一)基本体态及动律的学习。
1、找出藏族舞基本体态及基本动律,并练习。
师:看了老师跳的这段藏族踢踏舞后,请你们说一说藏族舞在体态和动律上有什么特点?老师的上身是怎样的?是直立的?还是前倾的?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
生:上身松弛,略微前倾 师:膝部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膝部有连续不断的颤。
2、探索藏族舞基本体态形成原因。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藏族舞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呢? 生:„„(2)观看图片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看一组我在西藏采风时所拍到照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在其中探寻出藏族舞动作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第一张:巍峨连绵的雪山。
第二张:崎岖的山路。
第三张:雄奇的布达拉宫。
第四张:虔诚跪拜的藏民。
(3)探索交流
A、为什么藏族舞会有“上身松弛、略前倾”这样的特点? 生答:„„
老师补充:西藏在解放前是农奴制,农奴除负担一定的实物和货币地租,还要承担各种极其繁重的劳役,世代被束缚于庄园领地之上,领主可以将农奴随意馈赠、转让或交换,并使用各种私刑,以防止其反抗与逃亡,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总结形成原因:农奴制;农奴饱受压迫;地位卑微;虔诚的宗教信仰。
B、为什么“膝部会有连续不断的颤”
生答:„„
总结形成原因:高原生活环境恶劣,山路崎岖,为减轻自体力负担。
第二课时
一.藏族踢踏舞基本动作的学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藏族踢踏舞,也就是堆谐。它的主要特点是脚踏音乐节奏,配合上身的松弛随动,载歌载舞。而藏族人民的服装衣有长袖、脚蹬长靴,所以在跳舞的时候,会舞动长袖、踏地为节来烘托热烈的舞蹈气氛。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长袖,请大家穿上,体验一下长袖舞蹈的感觉。(1)冈打的学习
老师把刚才跳的那段舞蹈再跳一次,请大家仔细看、仔细听,老师是不是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的?踏出了哪几种节奏?是用什么舞步踏出这些节奏的?
生:“XX XX”、“XX X”
师:大家刚才说出来的,就是藏族踢踏舞中最常见的节奏。
师:大家记不记得老师用了哪些舞步踏出了“XX XX”这个节奏? 学生回忆动作,引出“冈达”。2.教师引导学习“冈达”。
除了“冈达”,还有“踢”和“踏”的动作。(1)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的学习A、第一基本步的学习:
在冈打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基本步。B、第二基本步的学习
师问:在第一基本步的基础上稍做变化,就是第二基本步。请同学 观察老师做了哪些变化?
生答:步法,上肢动作有变化。
学习第二基本步。(2)摆步、摇步的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看老师跳舞的时候,觉得老师的动作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生:不是
师:其实藏族人民非常聪明,同样是“XX XX”这个节奏,通过步法的调整,造成了强弱的变化,再配合多变的上肢动作,就使舞蹈动作变得丰富多彩了。老师跳另外两种舞步,大家看一看,听一听,是不是像老师所讲的这样的?
A、摆步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根据动作特点,教师给出舞步名称:摆步 师问:老师刚才是不是在原地做的? 生答:不是
学生练习用摆步进退。B、摇步的学习
师问:在摆步的向上抬脚变成向前踢出,就变成了摇步。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学习摇步之后,师:可不可以拉手做?
师:藏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时候,都会载歌载舞,现在我们也来边唱边跳。同学们会不会唱《我的家乡日喀则》?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现在,我们就和着自己的歌声,拉手跳摇步。
学生尝试。
(3)退踏步、抬踏步的学习
师问:刚才我们所学的第一、二基本步、摇步、摆步都是用“XX XX”的节奏,“XX X”是藏族踢踏舞中另一最常见节奏,现在开始学习用步法踏出这个节奏。
A、退踏步的学习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师:是不是只能面对一点做? 学生面对不同方向练习。边唱边跳。B、抬踏步的学习
学习动作,根据动作特点,提示学生准确说出动作名称。(4)复习巩固
A、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六个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一起来回忆一下。
教师随意说出舞步名称,学生跳(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摆步,摇步,退踏步,抬踏步)。
B、请学生与老师一起舞蹈。
第三课时 一.创编组合 1.导入:
老师也看到大家舞蹈时非常的快乐。其实,快乐是踢踏舞的本质。师:现在请大家看一组藏族人民在欢庆节日时跳舞的照片。(播放有照片的课件)
师问:前面我们说堆谐是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人民所跳的一种农区自娱性圈舞,那么是不是始终在一个圆圈上跳?
生答:不是,有时一个,有时两个。
来,我们也围成圈边唱边跳,体会一下藏族人民跳舞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2.按要求创编
不过,老师要给大家提出几个要求,请大家运用刚才我们所学的几个基本动作,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编排。(所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要求:
A、出场形成一个圈。时间两个八拍。B、一个圈变成两个圈。时间两个八拍 C、两个圈流动起来。时间两个八拍
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设计如何完成要求A和要求B,然后由学生代表指挥大家一起完成。第三个要求全班一起设计完成。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三段连贯展示。老师点评。
3.老师补充结束动作。师:同学们跳得开不开心? 学生:开心!
师:那你们怎么表达你们的开心? 学生欢呼
师:其实藏族人民在跳到高兴的时候,也会喊出来!老师示范结束动作。口念“咻咻咻咻„„。” 学生学习结束动作。4.整体表演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把把“咻咻„„”这组动作加到我们自编组合的结尾。完整表演一遍。
师:老师都被你们的喜悦感染了,想和你们一起舞蹈了。大家对自己的作品满不满意?学生回答:满意!
那我们就给自己鼓鼓掌!
四、拓展
1、请观看录像判断,这是不是藏族踢踏舞。
师问: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今天我们学习了藏族的踢踏舞,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两段藏族舞蹈,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这是不是藏族踢踏舞?
播放一段弦子和一段锅庄。
生答:是
2、探讨舞蹈特点。师:从哪里判断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从体态,动律,动作特点,音乐等方面来判断。师:两段舞蹈分别是藏族舞蹈中的另外两种较有特色的类别,一个是弦子,藏族称为“谐”,另一个是锅庄,藏族称为“卓”。那么大家能不能说说,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示课件):
弦子:柔美开朗、舒展连绵。锅庄:粗犷豪迈,洒脱奔放。
二、总结
师:为什么同一个民族的舞蹈也会呈现出这么多不同的风格特点呢?不仅仅是藏族舞,其他的民族,如:蒙古族、傣族、还有我们湖南的苗族、土家族等等,这些民族的舞蹈都风格各异,他们舞蹈特点的形成,和这些民族人民的生活也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走进生活,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生活,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对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多做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快更好的掌握这些民族舞蹈奠定基础。、中华民族民间舞蹈 ——藏族踢踏舞
钱庄子完全小学
王丽艳
第五篇:藏族舞蹈教案
藏族舞蹈教案 第一周 第一 课时
教学内容:藏族弦子舞蹈开泛儿课
一、1.手形;2.脚位;3.手位;4.体态;5.动律
教学目的:藏族弦子舞蹈开泛儿课屈伸动律练习; 屈伸动律组合教重点和难点:藏族弦子舞屈伸动律; 屈伸动律组合
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讲授法、启发法、引导法、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媒体或教具:舞蹈教具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语“弦子藏语称为谐, 起源于四川巴塘 , 流传整个藏区 , 巴塘语称叶。谐的曲 调优美 , 柔颤 , 富有 歌唱性 , 其舞蹈动律松弛 柔美 开朗 舞时 , 参加人数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 , 男领舞者拉着弦子 , 其 他人随其后 , 时而向圈内聚拢 , 时而散 开 , 手臂做出撩袖、甩袖、抛袖等动作”。1.手形(1)长袖状态 : 五指自然延伸。(2)握袖状态 : 五指空心拳。2.脚位(1)自然位 : 脚跟并拢 , 脚尖略分开。(2)丁字靠步 : 站丁字步 , 前脚勾脚 , 脚跟着地。(3)旁点靠步 : 自然位 , 一脚脚掌旁点地 , 略屈膝。3.手位(1)扶膀 : 脚站自然位 , 双手手掌扶于膀上 , 手指贴膀 , 注意腕下压于膀上。(2)单背袖 : 一手扶膀 , 一手屈肘 90 度于肩上 , 手心向前。(3)旁展单背袖 : 一手屈肘 90 度于肩上 , 手心向前。一手肩旁略下方自然直臂。(4)旁展单提袖 : 一手头上方提袖 , 手心向下 , 一手侧旁略下方自然直臂。(5)前后手 : 一手屈臂于体前 , 一手屈臂于体后 , 手心向上。(6)双手礼(献哈达): 重心置于左腿半蹲 , 右腿直膝右斜前45°脚跟点地,上身前 倾,头略低,双手手心向上摊于体侧肩稍下,如双手捧哈达状。(7)单手礼:重心置于左腿半膊 , 右腿直膝右斜前45°脚跟点地 , 上身 右倾 , 右臂摊向右斜前 , 左手手心扶住右肘。4.体态(1)坐懈跨上身松弛略前倾。这一体态特征与藏族人民生活的环境、性格特征、服饰特 点(上衣系于腰间)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关的因素。(2)基本动律膝部松弛 , 有弹性 有规律的颤动和屈伸 , 并形成下身主动 , 上身被、动 , 自下而上 , 欲动先屈的特点。5.动律:(1)屈伸动律练习;(2)屈伸动律组合
二、巩固练习:弦子屈伸组合 1.音乐:教学音乐2.动作组合: 准备(8 拍): 1方向,自然位; 从第五拍起,双手经旁划上弧线自肩前落下成叉腰手 : 最后一拍屈双膝。①-8 原地屈伸两次;最后半拍重心移至左脚。②-8 右脚向旁打开至八字位,原地移动重心屈伸四次;最后半拍右脚收回自然位。③-4 原地移动童心屈伸四次;5-8 右脚起屈伸后退四次。④-2 右脚旁移转对 8 方向丁字位屈伸一次,双手经体前交叉打开至斜下手位; 3-4 做 ④-2 拍的反面动作;5-6 右脚往 4 方向上步,右手对 4 方向斜上撩袖,随之左转体对 8 方向,丁字位屈伸一 次,同时左手对 8 方向单臂袖 , 右手斜后平开。7-8:④做 5-6 的反面动作。⑤-8:右脚起屈伸行进八次,双手经体前交叉分子至叉腰手。⑥-8:右脚起屈伸后退八次。⑦-8:重复⑥-8 动作,两人一组左肩相靠平步后退绕一圈,同时盖左手、掏右手成左 叉腰、右单臂袖。⑧-5:右脚起,对 1 方向屈伸行进五次,双手经体前交叉分开至斜下子位。6-:屈右腿,右手平开手位,左手经右下划至体前。7-:上左脚,左转体对5方向,左手经前向旁打开。8-:右脚至后踏步位,左手对4方向斜下子位,右手单臂袖,目视4方向斜下。
三、课(章)后小结:
⑴.屈伸动作重心在全脚,重拍向上,长伸短屈,连绵不断。⑵.叉腰手要求掌根部按在跨骨上,五指松弛地扶向腹内侧斜下方 , 肘略向前。⑶.屈伸动作在移动重心时,重心一侧的胁部要页势松懈,也称“坐手跨”。
五、布置作业:
课下练习脚位(1)自然位、(2)丁字靠步、(3)旁点靠步 手位(1)扶膀、(2)单背袖、(3)旁展单背袖、(4)旁展单提袖、(5)前后手、(6)双手礼(献哈达)、(7)单手礼 体态:坐懈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弦子舞步
一、单靠步; 连靠步;长靠步; 靠步组合
教学目的:学会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等靠步步伐,掌握弦子舞步的基本动律与靠步的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 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讲授法、启发法、引导法、练习法等
教学媒体或教具:舞蹈教具等 教学过程:导入语“弦子藏语称为谐, 起源于四川巴塘 , 流传整个藏区 , 巴塘语称叶。谐的曲 调优美 , 柔颤 , 富有 歌唱性 , 其舞蹈动律松弛 柔美 开朗 舞时 , 参加人数不限 , 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 , 男领舞者拉着弦子 , 其 他人随其后 , 时而向圈内聚拢 , 时而散 开 , 手臂做出撩袖、甩袖、抛袖等动作”。1.平步:两拍或一拍一步,以右脚为例,预备拍左腿左腿屈膝,身体重心下移,同时右 腿屈膝右脚离地。前半拍,右脚落地,双腿膝关节慢慢伸直,身体 重心上升。后半拍右腿 屈膝,身体重心下移,同时左腿屈膝,左脚离地。抬落腿时应有艰难、沉重的感觉。膝关节 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性。2.靠步:在平步的基础上,动力腿用脚跟靠在主力腿脚掌内侧,同时双膝慢慢伸直。(1)单靠:两拍完成,以右脚为例,第一拍右脚平步一次;第二拍 , 左脚勾脚落至右 前丁字靠步位。(藏图-18)(2)长靠步(三步一靠): 四拍完成 ,右起横走三步 , 身体随脚步慢慢转向2点,第 四步左脚靠步 , 同时身体转向8点。(3)连靠 : 动作同单靠 , 但不换脚做 , 连续一个脚做靠步 , 可原地做 , 也可碾地 转做。
二、巩固练习:弦子舞步靠步组合 1.音乐:教学音乐 2.动作组合: 准备(4 拍):体对 1 方向,自然位;右脚起,丁字位转体靠步依次对 8、2 方向,双手体前划分手至叉腰手。①-8:右脚起两拍一次交替对 2、8 方向做交叉靠步。②-4:右脚起对 8、2 方向各做一次丁字位转体靠步。5-8 重复②-4 动作。③-8:右脚起对 3、7 方向各做一次两步一靠,双手随之做左、右划子单臂袖。④-8:右脚起后退做两步一靠两次,双手左、右后斜下子位。⑤-4:右脚起对 2 方向两步一靠(交叉位),左手斜下子位,右于经体前上划至斜 上手位。5-8:左脚起对 6 方向做⑤-4 的反面动作。⑥-8:重复⑤-8 动作,体依次对 8、4 方向。⑦-2:左转身,对 8 方向上右脚交叉靠步,双扬子,自视 8 方向斜上方。3-4:右脚后撤交叉靠步,左单臂袖。5-6:左转身上左脚交叉靠步,体对 6 方向,右单臂袖。7-8:右脚上步左转身,对 2 方向上左脚交叉靠步,上身对 8 方向,右手经左肩前下 划至方向斜下,左手经右肩前上划成单臂袖,面对 2 方向斜下方。③-2:左脚往 6 方向撤步交叉靠步,右单臂袖。3-4:右脚起,右转身向 4 方向交叉靠步,左单臂袖。5-6:右转身,上左脚对 8 方向交叉靠步,右单臂袖。7-8:右脚后撤交叉靠步,左单臂袖。
三、课(章)后小结:
⑴.要强调主力腿与动作腿的配合 , 主力腿屈时动作腿抬 , 主力腿伸时动作腿靠。⑵.做靠步的抬腿动作时 , 要由膝部带动 , 有提起重物的感觉。
五、布置作业:
课下练习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靠步组合第二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弦子舞步撩步; 三步一撩; 撩步组合 教学目的:学会弦子舞步撩步、三步一撩、撩步组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撩步; 三步一撩; 撩步组合
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讲授法、启发法、引导法、练习法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媒体或教具:舞蹈教具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语“弦子藏语称为谐, 起源于四川巴塘 , 流传整个藏区 , 巴塘语称叶。谐的曲 调优美 , 柔颤 , 富有 歌唱性 , 其舞蹈动律松弛 柔美 开朗 舞时 , 参加人数不限 , 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 , 男领舞者拉着弦子 , 其 他人随其后 , 时而向圈内聚拢 , 时而散 开 , 手臂做出撩袖、甩袖、抛袖等动作”。1.撩步:1)单撩 : 两拍完成 , 两手扶膀正步准备 第一拍 , 左脚向前迈步 , 然后右腿吸抬。小腿。第二拍 , 右腿向前撩25度,然后左腿屈同时右小腿回到吸抬位置。(2)三步一撩:四拍完成,两手扶膀正步准备。第一至三拍,右腿向前走步三步。第四 拍,左腿前撩。2.拖步: 右脚向一定方向窜越由于向下掉落感的落地,然后左脚在后稍擦地向前进方向上步,动 作重拍始终在右脚上。左脚始终被动地后拖。
二、巩固练习:
1.音乐:教学音乐 2.动作组合: 准备(6 拍):体对 1 方向,自然位,双手体前交叉分手成叉腰手。①-8:左脚起上步撩腿,双手交替顺体侧撩划立圆(称立圆划手),身体略向前俯; 两拍一次,做四次。②-8:左脚起撤步撩腿,其他同①-8。③-8:重复①-8 动作。④-8:脚重复②-8 动作;双手经腋下向后伸出至后斜上背手位。⑤-2:保持后斜上背手;上左脚做蹭步,右脚绷脚向前,两脚同时落至踏步位,身体 顺势前俯。3-4:原地屈伸两次,先后转对 7、3 方向。5-8:左脚起撤步撩腿两次。⑥-4:重复⑤ 5-8 动作,同时做立圆划手。5:左脚往 6 方向撤步 , 右脚收至旁点位 , 体对 8 方向,面对 2 方向 , 左手斜上 手,右手自斜下至右膝旁。6:右撩腿,右撩袖至头上方。7:右脚往 4 方向上步,体对 2 方向,面对 8 方向,右手斜上子,左手自斜下至左膝 前。8:左撩腿,左斜下前悠手:最后半拍左脚后抬,左手后摆。
四、课(章)后小结:
⑴. 做撩腿时 , 提腿由膝部带动 , 撩腿以小腿带动 , 落脚时脚背要有 物沉落之感。⑵.身体向前时要注意提膀、拎腰 , 切忌压跨、塌腰。
五、布置作业:
课下练习撩步; 三步一撩; 撩步组合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连贯表演组合“藏族舞”。
教学目标:学会完整地表演组合“藏族舞”,掌握动作要领。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
教学重点:学会完整地表演组合“藏族舞”,掌握动作要领。教学难点:在表演时将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表现出来。教具仪器:录音机、视频。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
2、教师介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二、准备活动:集体表演前面所学习的基本动作。
三、新课:集体学习组合“藏族舞”的各个基本动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加以重点练习)。
四、学习连贯表演组合“藏族舞”。
1、动作说明:
[前奏]
准备动作:“自然位”、“扶跨”。身向一点。[1]—[4] “退踏步”四次。
[5]—[7] “退踏步”三次。每次第一拍时拍手,第二拍右手食指向下点指并半蹲,上身前倾。第一次身向8点,指8点下;第二次身向1点,指1点下;第三次身向2点,指2点下。
[8]
原地右“转体”一周做“蹦跳步”三次,同时拍手三次后身向1点。[9] 向1点“蹦跳步”一次,“上翘指双山手”。[10] 右手扶胸前,头右倾,左手不动。
[11]—[12] 左、右交替两次“倾头”,同时“半蹲”四次。
[13]—[16] “退踏步”四次。同时左手扶胯,右手在头上方招手四次
[17]—[18] 跳“退踏步”二次,第一次身转向2点,第二次身转向8点,双手扶胯。
[19]—[20] 身向3点,右脚起小跑四步接“蹦跳步”一次。右手指向3点、视1点。
2、教师讲解连贯动作的节奏和速度。
3、教师分节示范、讲解,学生模仿、学习。
4、教师喊拍,学生连贯表演。
5、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注意点:
(1)、“退踏步”的要领是,左主力腿膝部要始终保持“小颤”。退 与移位的步子不能过大。踏步有声。
(2)、在基本步法学会之后,一定要注意腿部的颤动,这样才能把藏族踢踏步的特点表现出来。
6、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7、集体完整地表演两遍组合 “藏族舞”(如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请个别同学表演,或分组表演)。
五、课堂小结:
小结课堂教学和纪律情况(要以表扬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性)
现代舞《最炫民族风》教案
第一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员能够初步的做到身体直立。
2.通过基本功的练习,使学员能够初步学会基本的压腿背脊的练习方法,重点是腰部的练习要加强。
3.通过组合的学习,训练孩子的体态和柔软度,以及协调性的练习,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4.通过学习,对孩子的收紧度及上课的规范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5.“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舞蹈表演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内容安排:蹲的训练要求
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
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腰组合训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对孩子的收紧度及上课的规范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2.加强基本功部分的训练,着重加强腰部的训练。内容安排:
一、腰 的 练习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
2、踏步旁腰
3、大踏步旁腰
4、单腿重心前、后下腰
5、单腿跪前、后下腰 腰部训练的要求:
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二、教授《最炫民族风》舞蹈动作。第二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平转训练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对孩子的收紧度及上课的规范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2.加强基本功部分的训练,着重加强腰部的训练。内容安排:
一、它是用左脚的三个轮子做支点旋转的,身体重心在左前内轮子上。起转前步法:旋转前先以右脚滑后内弧线,右肩、臂在后,左肩、臂在前,浮足在滑行腿线痕的后上方,滑行腿深屈膝,上体直立,肩、髋不动。
起转:左脚滑前外刃弧线,左腿深屈膝,做转“3”字后,浮足由后摆动向滑脚旁,脚尖自然伸直,两臂侧平举,上体直立进入旋转。旋转:浮足从侧摆动至身体的侧前方,开始旋转,重心放在左脚前内轮子上(右后轮,前外轮为辅助轮),左腿由弯曲逐渐伸直。获得的稳定的中心后,先收浮足小腿靠近滑脚,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不动,头要正直。然后两臂经前平举起收入紧至胸前,加速旋转。结束:旋转逐渐减慢时,左肩、臂和浮足从体前展开,右臂侧展,用左脚内刃蹬地,深屈右腿用后外刃滑出,两臂同时侧举,浮足向后远介,保持优美姿势结束旋转。
第二课时(2014.1.7): 教学内容:复习训练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训练,对孩子的整体表演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2.加强基本功部分的训练,着重加强舞蹈的连贯表演。内容安排:
一、基本功复习训练
1、腰组合练习;
2、呼吸练习
3、蹲的训练要求
4、平转训练
完整的跳出《最炫民族风》舞蹈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