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正方形、若干本书。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79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些铅笔的几分之几?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出示例1,提出问题:怎么列算式?计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计算。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1”是要分的数,用它作被除数,“3”是要分的份数,用它作除数,列式是1÷3。因为1不够除以3,所以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1个蛋糕是一个整体,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13,所以1÷3=
(个)。
2.学习例2。
出示例2,提出问题:怎么列算式?计算结果是多少?
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计算,列式是3÷4。怎么计算呢?集体讨论。
(1)把每个月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份,是14个,3个月饼可以分出3个14个,也就是34个。(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2)把3个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4,这样分成了3个14个月饼,也是34个月饼。(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因此,3÷4=34(个)。
(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如果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为a÷b=ab(b≠0)。
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算式的商。
5÷8=
25÷36=
12÷17=
22÷27=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解答)
五、拓展提升
把一根木料平均锯成10段,每锯一次的时间相同。那么锯一次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二第1~3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
1÷3=13(个)
例2
3÷4=34(个)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示:a÷b=ab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例1时,把分数意义和除法的意义结合起来,解答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个蛋糕的问题。根据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利用分数的意义求出除法算式的商。
教学例2时,仍然让学生用除法的意义写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求解算式的商,进而引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顺理成章地使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不足之处:对于除法算式的两层含义,个别学生还是有些混淆。
教学建议:让学生正确区分分数和实际数量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