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树
上
树
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收集观察,了解树的组成、种类等知识,通过欣赏、讨论交流,掌握用绘画形式表现树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收集树木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做树木介绍的小报,在了解不同树木的姿态特征基础上,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平面的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收集、交流、观察、欣赏,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激发对树木、对自然热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了解各种树木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进行资料收集,学习并运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平面的树。
难点:对收集资料的呈现、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出树的结构特征并富于美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时一:准备有关树木的若干问题和资料、树木的欣赏图片、两张小报范例、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童趣导入
二、范画游戏
了解结构
1.小鸟的家是树,我们一起来看看树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看看同学们是不是了解树木的知识呢?(老师在黑板手绘一棵树,回答生成“树根”“树干”“树枝”“树叶”“树冠”。)
板书课题:树根
树干
树枝
树叶
树冠
2.巩固知识
游戏连连看
PPT展示图片树的全貌及树的各组成部分的专有名词,让学生做连线游戏。
三、欣赏拓展
各种树木
1.在世界各地有各种各样的树,不同的树有不同的形状,这些树有哪些特别之处?
2.具体介绍:
播放PPT拓展介绍一些树,你觉得哪个部分特别?(引导学生观察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1)红杉树,很高,下面的人小得像蚂蚁;红杉树旁边的树小得像草。红杉是植物界中的“巨人”,这棵红杉树高达115.2米,研究人员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树。
(2)胡杨树,被称为“沙漠守护神”。它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
(3)南京六朝松,相传为1500多年前的六朝遗物,由梁武帝亲手栽种的。这株千年古树位于东南大学校内,因年代久远已显垂垂老态。它被两层铁栅栏“保护”着,两侧架着粗粗的铁杆,远远望去像一位拄着拐杖的倔强老人。钢管直插入树干,露出黑漆漆的树洞,让人不禁心惊。古树的树干内部已经死去,完全靠外面的树皮传输养分。虽然这株古树看上去非常老,长势衰落,但令人称奇的是,古树的树冠竟仍然枝叶葱绿,显示出一股神奇的生命力。
六朝松的树干上挂了两块牌子,分别写着“六朝松”和“桧柏”,其实它不是松树,是古人对古树的习惯称法,它是柏树。松树叶如针状,而柏树的叶片虽小而狭长圆润。
3.师总结:像这样有趣的树,生活中还有很多,就等着我们去寻找、发现。我们家乡有没有特别的树,长得有趣或有古老的故事呢?
怎样把你发现的树让老师和同学们知道呢?怎样来收集和展现你发现的树呢?
四、讲解示范
收集方法
1.收集小报的要求:
(1)可以单独做一棵树的小报(展示)。
(2)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一片树林(展示)。
这样的小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2.收集资料的方法:
找:上网搜文字或图片,拍照片打印下来,书上找。
剪:把图片完整细致得剪下来。
贴:注意贴的位置恰当,保证粘贴牢固。
写:写下一两句对树的介绍,增长见识。
画:添添画画更漂亮。
板书
找(zhǎo)
剪(jiǎn)
贴(tiē)
写(xiě)
画(huà)
五、同龄作品
激励信心
六、视频演示
观察方法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学校观察树!别小看这观察,它和一般的走马观花得看不同,带着画家艺术家的眼光来看,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我们还可以带上我们的调查表。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距离来看,远处看,近处看。
1.远处看是看整体,比如树冠、树干的形状。
(老师用手比划树冠形状和树干形状。)
2.近处看是看细节,比如树干表面的肌理,树叶的形状。
(老师带领学生用手摸一摸树干,闻一闻树叶。)
3.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平视、仰视、俯视。
刚才我们远远地看就是平视,走到树下看是仰视。
我们在楼下,树的上面往下望叫俯视。
师总结: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棵树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哦。
4.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时间去看,春夏秋冬。
师总结:每个季节树木都有变化,春天冒新芽,夏天长浓荫,秋天也许落叶,也许结果,冬天也许只剩萧瑟的枝干。
(以西湖边一棵树的图片为例展开讨论。)
5.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气候环境去看,雨天、晴天、雾天、雪天、狂风中的树是不一样的呢!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中要时时刻刻留心观察,你才会发现更多树的美丽。
七、总结铺垫
拓展延伸
师总结:今天课堂上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了树木的世界,了解了树的结构,学习了收集树木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方法,还学习了如何把你收集的资料用小报的形式呈现。还发现了生活中有各种有趣的特别的有故事的树,跟随老师拍摄的视频学习了如何观察树木,你们能在课后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网络或者生活中收集资料,去公园或者小区里寻找观察有趣美丽、有故事的树吗?期待下节课,你能和大家来分享你收集和观察到的现象。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树上树下(一)》画一棵树。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点明确,启发学生设计创作一幅与树有关的画。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并进行了细致的筛选;细心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能够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敢于表现。一些平常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也情绪高涨,积极思考,可以说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