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
2、能够对看不见的物体是否占据空间设计实验和做出假设。能够根据间接的实验现象,推理空气占据空间。
3、意识到科学结论需要客观证据来说明。
感悟科学知识对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教学难点:
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
程,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玻璃瓶、橡胶塞、漏斗、烧杯、石块、吸管、水槽、乒
乓球、去底的矿泉水
瓶、水等
课时安排
:1或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用带刻度的量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让学生描述水占
据了杯中哪些地方,继续倒水,水位高度会怎样变化?水占据的空间又有什么变化?
(水占了杯子下部分的地方,继续倒水,水位上升,占的空间就越多)
2、接着用这杯满满的水,教师出示一块石头,如果将它轻轻放入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因为石头要占地方所以就把这部分水给挤出来了。)
3、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地方”
就是“空间”。石头要进入,水如果已经占满杯中的空间了,这时水流出来,给石头一些空间。
4、教师出示一个被彩纸罩住外壁的杯:
怎样知道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杯子里面的情况,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
教师把乒乓球放到杯子上,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和你们的预测相吻合(撕开包裹在杯子外壁上的纸)。
5、小结:
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占据空间呢?
①直接观看是否有物体占据了空间。
②继续往里面添加物体,进不去,也能推理出有物体占据空间。
③原本占据空间的物体被挤出来,也能推理出物体占据空间。
6、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
空气是气体,不像液体、固体可以直接看到所占的空间,我们今天要借用工具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活动1:灌水入瓶
1、任务驱动:
要利用漏斗将水灌入瓶子。(学生演示,发现问题:操作的结果是水停留在漏斗里,根本下不去,或者只滴落了几滴水,引发学生思维冲突)
2、做出假设:
为什么水倒不进去?(可能是瓶中的空气也像水和石块那样占据了瓶中的空间。)
那怎样才能让水进去呢?如果是因为空气占据了里面的空间,是不是只要想办法让空气跑出来,腾出空间就行啦。
3、验证猜想:
同桌合作交流设计方法。
操作验证猜想。
(材料中提供了吸管,吸管可以提供空气跑出来的通道,还不破坏装置。孩子们也可尝试其他办法。)
4、整理并分析:
最初水不能入瓶,说明了什么?
教师实时板书。
然后你想到了什么办法?
现象是什么?
又说明了什么?我们从问题到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操作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空气要占据空间”。
三、生活中的运用:
1、人们发现漏斗如果跟瓶口严合,空气跑不出,液体就难以漏下,所以生活中的漏斗边沿设计制作了一些凸起槽,这样留有缝隙,方便空气流出。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更多说明空气占据空间的证据。(如充气的轮胎、篮球难以压瘪)或用下图装置用实验证明
(倒扣在水中的杯子,放在杯底的纸团不会湿)。
四、拓展活动:听话的乒乓球
1、让学生预测并分析如果用去底的瓶子罩住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垂直扣入水槽底部,乒乓球会在哪儿?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推想?
2、如果要控制乒乓球的停留位置,怎么实现?
3、展开实际操作。
按步骤进行活动,垂直压入后乒乓球所在的位置与自己预测是否一致,怎样让乒乓球
“听话”
地停留在指定位置?
4、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能让乒乓球再回到水底吗?
怎么做?
为什么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