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走马灯的奥秘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学习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学习准备:
课件,有关资料。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是我国“神七”成功飞天,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的画面,虽然他在太空行走只有短短的20十分钟的活动,但是却凝结着众多科学家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桥梁专家茅以升,出示图片与资料,板书:茅以升。指读资料。欣赏钱塘江、武汉大桥。
俗话说:从小看大,茅以升爷爷在桥梁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那他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次深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课题。注意“奥秘”是生词,“奥”字上面写完米兹不封口,“秘”字右边是“必”不是心。
2、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疏导补充: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二、整体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问题)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出示问题)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跟同桌进行讨论。
3.学生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出示词语,表演体会。
练习用“目不转睛”造句。
C朗读感悟、评议。
过度:这盏走马灯深深吸引了茅以升,也深深吸引了我。我上网搜集了部分资料。展示图片。
D茅以升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走马灯,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些同学们的脑子中产生了疑问,说明同学们很会动脑思考,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度第三自然段思考茅以升是怎样思考的?
而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只有这一些吗?带着我们心中的疑问再读一读。
出示句子比较哪一句好
?板书:争着挤再带着迫切的心情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
(3)茅以升不仅很会动脑,还勇于探索: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带到的,随学生汇报让学生画出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理解科学道理。出示文字并讲解。
总结走马灯,以及走马灯的奥秘。
五、回顾全文。
1、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奥秘的?
2、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0、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茅以升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走马灯的奥秘》学习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则小故事。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道理。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
难点是:对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的认识。
本节课我才用两课时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准课文,甚至读熟练。课文中的生字、二类字、多音字的词语画出,圈出字的部首。多音字“转”和“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生词正确书写一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作业:查出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走马灯、茅以升的资料。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重点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从课文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以这个问题,以点带面开始深入探究。
第一步:在指名读课文后,一生答:茅以升是一个爱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的孩子,我顺势总结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第二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再放声有感情地朗读,用心体会有关的词语。然后,按层次探究有关的语句。
如果让学生总的说一说对应有关的段落,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样有问有答,环节才完整。
逐层分析:
a善于观察
找到第二自然段1、2句,让学生抓词语来谈感受。从()中,我感受了或体会到了()。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老师出示句子,并出示“目不转睛”“盯”的意思,让学生练习用这两个词语说句子。然后顺势导入:老师也被吸引了,上网查找了“走马灯”的图片与资料,展示给大家。本环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资料的展示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顺势看课文中的走马灯什么样,看插图找语句第二自然段3、4、5句。读文字知道了走马灯的结构与转动的特点。先让学生质疑,再看文中的茅以升有哪些疑问。抓“争着、挤”体会其会思考,问题多。有了问题,他是怎么做的?过渡到学习4、5自然段。让学生画出茅以升动作的词语。读中体会他不懂就问,动手实践。读大人的话,感受小纸人、小纸马为什么转,又问什么转得快。明白是热气大小的问题,那老师又提出,为什么有热气,他们就会转动呢?在读完第6自然段后感受其中的科学原理,出示、讲解、板式,让学生明白热气的上升带动了空气的流动,导致了它的转动,从而由浅入深地逐层突出了学习难点。让学生看着板书总结: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完全文,让学生回顾课题板书、齐读之后提出的三个问题:一、走马灯什么样?二、走马灯有什么奥秘?三、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奥秘的?这三个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已经全部解决了,让学生再说一说,从而将问号擦掉,尤其是第三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学生都能体会到是与茅以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不懂就问,勇于实践分不开的。然后再说说全文主要讲了什么,以填空的形式来说,“课文主要讲了(),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道理。
这样设计主要是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拓展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鼓励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生活中,也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节课要把主要问题设计恰当,能贯穿全课以点带面。所补充的有关资料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讲课的中间。这样讲起课来能得心应手。
《蜗牛》说课稿
郑桂华
【说教材】
本文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动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这些为本课观察方法的指导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
【说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长途跋涉、巡视、畏惧、退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味词语,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说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嘲笑道敬佩的情感变化。
【说难点】
品味词句,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情感得到升华。
【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质疑探究法、读想结合法、感悟体验法、应用实践法。
【说学习流程】
一、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1、复习重点词语。
2、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二“趣”中寻法,提升能力。
在汇报交流喜欢的语句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不一会,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一对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仔细体会加点的词语,从作者对蜗牛细腻的动作描写中,体会蜗牛的胆小。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我以为它会畏惧,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动着……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跋涉,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
(使学生了解在观察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通过充分自由地读,使学生把理解、感悟紧密结合,体味作者对蜗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趣”悟情体会情感变化。
默读中寻求“我”为什么开始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的答案?
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感悟体验法”
体会蜗牛爬行的艰难,理解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预设学生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爬山、负重旅行、……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师生共同感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总结,欣赏励志:
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
“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蜗牛》
教材分析:
课文讲作者由邻居小姑娘青青在医院里摆弄小蜗牛,勾起了童年的美好回忆:先讲作者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在讲作者看了蜗牛爬墙的经过,开始敬佩了,最后讲作者要好好的看蜗牛。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外形和行为特点,并学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学习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学习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
第二课时
学习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四、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五、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六、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七、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我胆小
嘲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蜗牛》学习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讲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这一点入手,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蜗牛,画蜗牛,给蜗牛设计一个家等探究活动;学习时,首先让学生先介绍下自己观察、动手后对蜗牛的感受、看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在感悟课文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读出对蜗牛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个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理解“蜗牛是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反馈时,通过回顾自己爬山时的体验,从而体会出蜗牛爬行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长途跋涉”这一词的含义和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像课文的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动作,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并做好观察日记,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后,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蜗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现在,我觉得蜗牛太伟大了,我要学习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