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马灯的奥秘》第2课时教案
17、《走马灯的奥秘》第2课时教案
一、导入第一课时教授奥秘的含义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走马灯的奥秘》,认识了生字,知道了课文内容,那我现在考考你们,“奥秘”是什么意思?(奥妙神秘),那走马灯有什么奥秘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走马灯的视频)。
看了这么美的灯,走马灯跟其他普通的花灯有什么区别?是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它的奥秘吧!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A:茅以升家买的走马灯是什么样子的?B:走马灯摆放在哪里?(棱柱形;一盏挂在墙壁上,一盏悬在堂屋中央。)
①全班齐读句子“一盏挂在墙壁上,一盏悬在堂屋中央"。我们来看看茅以升家里的两盏棱柱形的走马灯,哪个是挂着的?哪个是悬着的?(出示悬和挂着的动态图,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悬“和“挂”解释)
②提问:那教室里什么东西是挂着的,什么东西是悬着的呢? ③
2、同学们喜欢这些漂亮的走马灯吗?(喜欢)茅以升跟大家一样也很喜欢这些灯,对这些灯很感兴趣。课文用了一个比喻句体现出了茅以升对走马灯喜欢和感兴趣。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这个比喻句。
3、学生回答(屏显:走马灯像磁石一样......)
4、“磁石”就是磁铁,也叫吸铁石,大家玩过吸铁石吗?大家都是怎么玩的?恩,磁石对铁质物品有吸引力。那这个句子是说走马灯是磁石做的吗?(不是)。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这个句子把(走马灯)比作(磁石),说的是走马灯很有意思,有着像磁石一样的吸引力,把茅以升深深吸引住了。哪位同学能模仿“像磁石一样”造一个句子?(生:这本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5、当你被一件事情或一个物品吸引的时候,你会很专注,很投入对不对?茅以升被走马灯吸引之后,他又有哪些表现呢?(生: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说得非常好,这里有一个四字成语“目不转睛”,老师想请教一下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成语的?(就是眼睛一动也不动,看得很专心)嗯,你是这样理解的,(不转眼珠子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成语能作为目不转睛的近义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6、大家都很棒,其实呀,这句话中还有两个动词也能体现茅以升观察很专心,你能发现吗?(仰、盯)
7、不错,仰、盯既然是一个动词,老师想邀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这两个动作。好,开始啰,仰---盯---其他同学也要认真观察,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仰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盯的时候呢?(仰:脸向上,仰着脸看天花板,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注视着)不错,他精彩的表演帮我们学会了这两个动词,同时体会到了茅以升在十分认真十分专注地观察走马灯。所以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十分认真,十分专注的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走马灯像……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谁愿意试试?
8、不光是走马灯漂亮的外形吸引了茅以升,后面还有更神奇的事呢?是什么呢?(灯十分有趣,而且会转!“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也跟着转动”)
9、说得非常好,其实呀,这个就是走马灯的......(奥秘)请同学们用铅笔把这句话划下来,接下来,请大家感受一下这会是多么有趣的情景。(出示课件)同学们,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你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茅以升非常专心,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板书:善于观察
10、发现了走马灯会转以后,茅以升想到了些什么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文第三自然段。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把疑问的语气都读出来了。同学们,结合他的朗读,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这句话,谁来说说“一连串的问题”指的是那些问题?(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看来大家都很认真地在读书,但是这不就两个问题吗?不能算是一连串的问题吧,说说你的理解。大家注意到......这个标点符号了吗?谁知道它叫什么号?(省略号)省略号表示他还想到了其他问题,但是没有一一列举出来,也许还有六个,甚至十个之多,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在他小小的脑袋里争着挤着(课件)。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积极动脑,爱提问)板书:积极动脑、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板书:解决问题)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的这个问题自由读第4和5自然段。
11、茅以升遇到这些问题后,他先是怎么做的,后来又做了些什么?(他先去问了大人,然后自己动手试验)大人是怎么对他说的?(是蜡烛的热气熏的)板书:热气熏的。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他自己动手去发现走马灯的奥秘呢?(他听了大人的话,就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取下来......最后就停下来)
12、当他把蜡烛吹灭后,走马灯里面的温度渐渐变低,小纸人、小纸马就越跑越慢了。板书:温度低 转得慢
13、那反过来,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点上蜡烛,灯内的温度逐渐升高的时候,走马灯会怎样?(生:会越跑越快)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确定?板书:温度高 转得快
14、那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生:......小纸人、小纸马飞快地转起来......)果然在同学们的意料之中。谁能用“果然”来造一个句子。看看茅以升又想到了什么新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他想知道怎样让走马灯跑得更快)
15、不错,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成功了吗?(他先问了大人,然后“他又拿来一支蜡烛、把两支一齐点燃。果然......飞快地转起来”)
16、从4和5自然段的学习中,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出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茅以升是个不懂就问、勇于动手实践的孩子。)板书:不懂就问、勇于动手实践
17、课件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这些伟大的人心里都有
18、(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科学精神)
19、解决了问题之后,茅以升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分享他高兴、自豪的心情吧!
①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科学的种子”是指什么? ②
③同学们,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爱思考勤动手的人,我相信科学的种子也一定会播进了你们的心里。家自由发言。
21、总结: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茅以升那样认真地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积极动手,对事物保持科学的探索精神。板书
走马灯:(热气熏的)会转 温度高转得快,温度低转得慢 茅以升:仰 盯 善于观察 爱思考 勤动手 爱探究
七、板书
20、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茅以升的那些方面值得你学习?请大
第二篇:《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细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学习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转动的奥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走马灯简易实物。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儿歌导入
正月十五月儿明,家家户户闹花灯,走马灯,凭气转,转出一片好风景,……
走马灯到底是一盏怎样的灯能够这样神奇,惹人喜爱。大家一定想看看走马灯。(出示走马灯图片)
2.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大家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3.导入:茅以升这么了不起,却对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影响了他的一生。走马灯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想: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有感情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
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动。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出示走马灯结构图片)简单说明走马灯的结构。
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不懂就问的语句: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1)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2)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在这两个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标点符号?
3)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出示实物,让学生当堂体验。(简要的介绍走马灯的制作方法)
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4)请大家动动脑筋,除了燃烧蜡烛能使走马灯转动,还有什么方法能使走马灯转动呢?(电灯、火炉、暖气等发热的物体都能使走马灯转动)
三、总结: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我想把茅以升爷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少年立志,青年成才。”
四、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走马灯。
六、拓展阅读——阅读主题学习从书2P9《夏日穿衣故事》
1、学完《走马灯的奥秘》后,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自由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P9《夏日穿衣故事》,边读边思考:妈妈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为什么乐得说不出话?
2、链接阅读:
与家长分享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第12页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生物知识,搜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会有收获的!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第三篇: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走马灯的奥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2)、学习茅以升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今天老师也带大家看看花灯!(出示幻灯片)谁能说说你刚才看见了什么?
(二)刚才同学们都说有走马灯,那走马灯到底是一盏什么样的灯会这么神奇,这么惹人喜爱呢?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设计意图:兴趣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通过提问,图片交流,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有的同学说这不就是一盏普普通通的灯吗?对!就是这样一盏别人看起来 很平常的走马灯对少年时代的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将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走马灯的奥秘)(一)检测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
(二)指名读生字。
(三)齐读。
(四)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元宵节的时间是?
2、走马灯的样子是什么?
3、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他提出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解疑合探:
1、谁能说说走马灯悬挂的位置是哪里?
2、课文在介绍走马灯的位置时用了这两个词语(“悬”和“挂”)。
你知道“悬”和“挂”的意思吗?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幻灯片)
悬:吊在空中,挂在天花板,没有碰到四周。
挂: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物体附着在高处或连到另一个物体上。
(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3、说说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出示幻灯片)
(二)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1、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
2、哪几个词语可以感受出茅以升观察的很认真呢?(板书1善于观察:仰 目不转睛 盯)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4、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三)仔细读读课文,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提出了哪些问题?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提问。
2、幻灯片出示
3、从刚刚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不光爱观察,还爱什么呢?(板书2:勤于思考:问 又提问)
(四)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五)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六)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找出本段描写茅以升的动词。(出示幻灯片)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3:勇于探索 取 吹 又拿 点燃)
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七)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茅以升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3、同学们,你们知道走马灯的奥秘吗?
4、你们知道和走马灯一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吗?(出示幻灯片孔明灯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引导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出示幻灯片)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幻灯片出示武汉长江大桥图片)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习茅以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精神。】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 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 : 问、又提问
勇于探索 : 取、吹、又拿、点燃
第四篇:走马灯的奥秘说课稿
《走马灯的奥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走马灯的奥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茅以升小时候对家里的两盏走马灯发生兴趣,自己动脑动手弄懂走马灯为什么会转和怎样转得快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的道理。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2)、学习茅以升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难点: 对走马灯的构造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处在这个单元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强,这就更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借助轻松谈话、形象、生动的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3、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本堂的教学中,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激趣导入——走进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读中感悟——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今天老师也带大家看看花灯!(出示幻灯片)谁能说说你刚才看见了什么?
(二)刚才同学们都说有走马灯,那走马灯到底是一盏什么样的灯会这么神奇,这么惹人喜爱呢?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设计意图:兴趣能够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通过提问,图片交流,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有的同学说这不就是一盏普普通通的灯吗?对!就是这样一盏别人看起来 很平常的走马灯对少年时代的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将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课文《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走马灯的奥秘)
(一)检测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
(二)指名读生字。
(三)齐读。
(四)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元宵节的时间是?
2、走马灯的样子是什么?
3、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他提出了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解疑合探:
1、谁能说说走马灯悬挂的位置是哪里?
2、课文在介绍走马灯的位置时用了这两个词语(“悬”和“挂”)。
你知道“悬”和“挂”的意思吗?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出示幻灯片)
悬:吊在空中,挂在天花板,没有碰到四周。
挂: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物体附着在高处或连到另一个物体上。
(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
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3、说说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出示幻灯片)
(二)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1、指名回答。(出示幻灯片)
2、哪几个词语可以感受出茅以升观察的很认真呢?(板书1善于观察:仰 目不转睛 盯)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4、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三)仔细读读课文,茅以升入迷地看着走马灯,提出了哪些问题?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提问。
2、幻灯片出示
3、从刚刚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不光爱观察,还爱什么呢?(板书2:勤于思考:问 又提问)
(四)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五)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六)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找出本段描写茅以升的动词。(出示幻灯片)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3:勇于探索 取 吹 又拿 点燃)
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七)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茅以升为什么会特别高兴呢?
3、同学们,你们知道走马灯的奥秘吗?
4、你们知道和走马灯一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吗?(出示幻灯片孔明灯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引导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出示幻灯片)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幻灯片出示武汉长江大桥图片)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习茅以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精神。】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 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 : 问、又提问
勇于探索 : 取、吹、又拿、点燃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第10课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案
10、走马灯的奥秘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学习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学习准备:
课件,有关资料。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是我国“神七”成功飞天,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进行太空行走的画面,虽然他在太空行走只有短短的20十分钟的活动,但是却凝结着众多科学家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桥梁专家茅以升,出示图片与资料,板书:茅以升。指读资料。欣赏钱塘江、武汉大桥。
俗话说:从小看大,茅以升爷爷在桥梁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那他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次深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课题。注意“奥秘”是生词,“奥”字上面写完米兹不封口,“秘”字右边是“必”不是心。
2、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疏导补充: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二、整体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示问题)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出示问题)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跟同桌进行讨论。
3.学生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出示词语,表演体会。
练习用“目不转睛”造句。
C朗读感悟、评议。
过度:这盏走马灯深深吸引了茅以升,也深深吸引了我。我上网搜集了部分资料。展示图片。
D茅以升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走马灯,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些同学们的脑子中产生了疑问,说明同学们很会动脑思考,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度第三自然段思考茅以升是怎样思考的?
而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只有这一些吗?带着我们心中的疑问再读一读。
出示句子比较哪一句好
?板书:争着挤再带着迫切的心情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
(3)茅以升不仅很会动脑,还勇于探索: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带到的,随学生汇报让学生画出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理解科学道理。出示文字并讲解。
总结走马灯,以及走马灯的奥秘。
五、回顾全文。
1、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奥秘的?
2、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0、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茅以升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走马灯的奥秘》学习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则小故事。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道理。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
难点是:对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的认识。
本节课我才用两课时进行学习。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读准课文,甚至读熟练。课文中的生字、二类字、多音字的词语画出,圈出字的部首。多音字“转”和“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生词正确书写一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作业:查出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走马灯、茅以升的资料。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重点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从课文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以这个问题,以点带面开始深入探究。
第一步:在指名读课文后,一生答:茅以升是一个爱观察、勤思考、多动手的孩子,我顺势总结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第二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再放声有感情地朗读,用心体会有关的词语。然后,按层次探究有关的语句。
如果让学生总的说一说对应有关的段落,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样有问有答,环节才完整。
逐层分析:
a善于观察
找到第二自然段1、2句,让学生抓词语来谈感受。从()中,我感受了或体会到了()。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老师出示句子,并出示“目不转睛”“盯”的意思,让学生练习用这两个词语说句子。然后顺势导入:老师也被吸引了,上网查找了“走马灯”的图片与资料,展示给大家。本环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资料的展示可以放在学习课文中。顺势看课文中的走马灯什么样,看插图找语句第二自然段3、4、5句。读文字知道了走马灯的结构与转动的特点。先让学生质疑,再看文中的茅以升有哪些疑问。抓“争着、挤”体会其会思考,问题多。有了问题,他是怎么做的?过渡到学习4、5自然段。让学生画出茅以升动作的词语。读中体会他不懂就问,动手实践。读大人的话,感受小纸人、小纸马为什么转,又问什么转得快。明白是热气大小的问题,那老师又提出,为什么有热气,他们就会转动呢?在读完第6自然段后感受其中的科学原理,出示、讲解、板式,让学生明白热气的上升带动了空气的流动,导致了它的转动,从而由浅入深地逐层突出了学习难点。让学生看着板书总结: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完全文,让学生回顾课题板书、齐读之后提出的三个问题:一、走马灯什么样?二、走马灯有什么奥秘?三、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奥秘的?这三个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已经全部解决了,让学生再说一说,从而将问号擦掉,尤其是第三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学生都能体会到是与茅以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不懂就问,勇于实践分不开的。然后再说说全文主要讲了什么,以填空的形式来说,“课文主要讲了(),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道理。
这样设计主要是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拓展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鼓励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生活中,也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节课要把主要问题设计恰当,能贯穿全课以点带面。所补充的有关资料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讲课的中间。这样讲起课来能得心应手。
《蜗牛》说课稿
郑桂华
【说教材】
本文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动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这些为本课观察方法的指导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
【说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长途跋涉、巡视、畏惧、退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品味词语,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说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嘲笑道敬佩的情感变化。
【说难点】
品味词句,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情感得到升华。
【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质疑探究法、读想结合法、感悟体验法、应用实践法。
【说学习流程】
一、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1、复习重点词语。
2、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二“趣”中寻法,提升能力。
在汇报交流喜欢的语句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不一会,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一对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仔细体会加点的词语,从作者对蜗牛细腻的动作描写中,体会蜗牛的胆小。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我以为它会畏惧,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动着……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跋涉,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
(使学生了解在观察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通过充分自由地读,使学生把理解、感悟紧密结合,体味作者对蜗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趣”悟情体会情感变化。
默读中寻求“我”为什么开始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的答案?
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感悟体验法”
体会蜗牛爬行的艰难,理解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预设学生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爬山、负重旅行、……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师生共同感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总结,欣赏励志:
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
“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蜗牛》
教材分析:
课文讲作者由邻居小姑娘青青在医院里摆弄小蜗牛,勾起了童年的美好回忆:先讲作者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在讲作者看了蜗牛爬墙的经过,开始敬佩了,最后讲作者要好好的看蜗牛。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外形和行为特点,并学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学习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学习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
第二课时
学习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四、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五、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六、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七、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我胆小
嘲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蜗牛》学习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讲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这一点入手,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蜗牛,画蜗牛,给蜗牛设计一个家等探究活动;学习时,首先让学生先介绍下自己观察、动手后对蜗牛的感受、看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在感悟课文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读出对蜗牛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个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理解“蜗牛是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反馈时,通过回顾自己爬山时的体验,从而体会出蜗牛爬行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长途跋涉”这一词的含义和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像课文的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动作,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并做好观察日记,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后,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蜗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现在,我觉得蜗牛太伟大了,我要学习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