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9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练习从多种角度编应用题,并能正确列出算试进行解答,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扩散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9减法,并能提出有关9减法数学问题
三、教具准备:贴绒教具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9组成。
9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9减法。
(1)树上有9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9-1=8
(2)树上有9个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9-2=7
(3)盘子里有9苹果,我吃了3个,问盘子里还剩多少个? 9-3=6
(4)小猫钓了9条鱼,吃了4条,还剩几条鱼? 9-4=53、幼儿读9的减法算式。
4、做练习。
第2课时(创编9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1、复习9的组成。
9数字妈妈是由哪几个数字宝宝组成的,是怎样组成的,有什么规律?
2、利用贴绒教具学习9的减法。教幼儿理解怎样提9的减法的数学问题。
(1)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9-1=89-8=1
(2)树上有9个橘子,掉了2个,树上还剩多少个? 9-2=79-7=2
(3)妈妈给了我9颗糖,我吃了3颗,我还剩多少颗糖? 9-3=69-6=3
(4)小鸡捉了9条虫子,吃了4条,还剩多少条虫子? 9-4=53、请幼儿自由创编9的减法数学问题,并解答。
4、做练习。
5、辅导差生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案:多项式(一)
多项式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及其有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以及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与单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多项式的项及次数. 教学关键
弄清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提问单项式的定义,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
二者有何区别? 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导言
上一节学习了单项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代数式的相关内容,首先请同学们说出这个式子-8-7+4-6的两种读法: 学生回答:(1)负8减7加4减6
(2)负8,负7,4,负6的和
二、新课
1.多项式的定义
教师:请同学们仿照上述读法中的第二种读法读一下代数式:x-5,6x2-2x+7,a2+ab+b2. 学生:x-5是4x与-5的和;
6x2-2x+7是6x2,-2x,7的和; a2+ab+b2是a2,ab,b2的和.
教师:很好,那么这当中的x,-5,6x2,-2x,7,a2,ab,b2都是什么啊?(如果学生没反应过来可以提示上面这8个式子都是表示数字与字母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与上课的复习内容相对应,学生应回答出来的)学生:都是单项式!教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由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为了把这样的代数式与单项式区别开来,我们把它称为多项式.并把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称为项 多项式的定义(教师板书):(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如,多项式6x2-2x+7中,6x2,-2x,7都是它的项,其中7是常数项. 要特别注意项的符号,多项式6x2-2x+7的第二项是-2x,不是2x.一般地,多项式中的“+”号、“-”号,都看成这个多项式各项的性质符号.(3)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
如,x-5是二项式,6x2-2x+7,a2+ab+b2都是三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
在多项式x-5中,次数最高的项是4x,它是一次单项式.
在多项式6x2-2x+7中,次数最高的项是6x2,它是二次单项式. 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如,x-5是一次二项式.6x2-2x+7是二次三项式.a2+ab+b2是二次三项式. 注意点: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的项的次数和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填表:
注:此表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单项式与多项式都是代数式,而多项式无系数可言!
三、巩固新课 1.阅读教材 2.课堂练习
(1)说出多项式2x-3xy2+1的项、最高次项、常数项.(2)说出下列多项式的项数、次数: 5a-3a2b+b2a-1;3xy2-4x3y+12; 2.下列多项式各是几次几项式?(1)3x2-2x+1;(2)a2+b2(3)12x-10x2+8;(4)x2+y2+2xy;
(5)3x2y-5xy2+y3-2x3;(6)6+2x4-x2+7x3
四、小结
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数和多项式等概念.要特别注意多项式的次数这一概念及它与单项式的次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要求同学们会说出一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五、作业
编者述:蓝色字体为修正部分,这是本人在教完这节课的一个重新构思,主要修正了多项式的概念引入的太急促,单项式与多项式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并去掉了多项式的升幂与降幂排列!与本人早先上传的整式(二),有较大的出入!附送一个排版的小窍门:很多人认为WPS排版没有WORD好,尤其是图文混排时,表格或图形稍微拖动一下,整个排版就乱得一塌糊涂!本人也一度认为WPS的排版太繁了,后来努力发现„„(此处省去500字,好辛苦啊,哈!开个玩笑),其实你只要将表格或图形的绕排方式选中为“不影响排文”,你再拖拖看,哈,好使多了吧!!
第三篇:折纸一的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及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提出问题
1.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分数,(板书: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
2.设趣导入,提出问题
⑴学生自报最简分数
师:现在,请你说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如
⑵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圈出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异分母分数如:12,25)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它们的和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加减法。板书:加减法
3.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异分母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
(一)质疑问题,渗透方法
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二)初次尝试,体验方法
师:那么请大家选择第一道来做一做。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师:谁来说一下?)
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若没有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把过程写出来)
研究通分如:12 +25 =510 +410 =910
师:(指着通分过程问。)这一步我们在干吗?为什么要通分?(强调: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三)二次尝试,熟悉方法
下面,我们就用这通分的方法来算一下这两道题。+57 = 57 -49 =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
3.反馈交流。
(四)自选计算,巩固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题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汇报反馈(学生口答形式)
(五)引导验算,培养习惯
师: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可以怎么办?怎么验算?(挑最后一道题验算)学生说,教师板书。
过渡:看来我们X X班同学真的很会学习!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鼓作气,来看看今天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础题
课本113页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2.对比题
是非审判庭。逐题出示-49 =29()710 -35 =45()
师:对的请你说说怎么算的?错的说明理由。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么算的?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五、课堂作业
课本3页的第3题。
第四篇: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数学教案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
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对称的概念及画图.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并会画出一个点的对称点. 3.培养学生“因有用而学习,和学了之后是为了将来用”这一思想准备 4.渗透对称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概念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叫线段垂直平分线,它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入新课,如图1,EF⊥AB于C点,且AC=CB,若沿着直线EF对折,因为EF⊥AC,则CB将与CA重合,且CB=CA,点B也落在点A上,又如图2和图3,把轴线一旁的图形沿轴折叠,它与轴线另一旁的图形也能重合.这样的图形是一种特殊位置的图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
(一)新课:板书课题--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
再由学生举一些他们熟悉的例子,如人体的两耳、两眼、两手等等.但要注意必须有一条直线为轴,才能说它们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性质:由定义引出性质.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如图4,△ABC和△ABC关于MN对称,则△ABC≌△ABC.此时A和A,B和BC和C分别是对应点,称为对称点.沿直线MN折叠后,A与A,B与B,C与C分别重合.连AA、BB、CC则必有MN⊥AA且平分AA,同样MN⊥BB,平分BB,MN⊥CC平分CC,得到第2个性质.
定理2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教师提问:能不能说两个全等三角形就是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呢?——不能.
由此引出必须有一个判定定理.教师再问,定理2的逆 命题怎么说.
逆命题: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如图4,线段AA,BB,CC均被直线MN垂直平分,则△ABC和△ABC
关于直线MN对称.此逆命题成立,做为判定定理.
(二)应用举例:
例1 :如图5,直线l及直线l外一点P.
求作:点P,使它与点P关于直线l对称
由学生根据判定定理的要求想出作法,并写出作法.再问,若点P在直线l上怎么办?—由学生答出此时P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就是P点本身.
例2 已知:如图6,MN垂直平分线段AB、CD,垂足分别是E、F.求证:AC=BD,∠ACD=∠BDC.
教师启发学生用对称关系来证.
已知MN垂直平分AB和CD,可得AC和BD关于MN对称,所以AC=BD,若沿MN翻折B点与A点重合,D点与C点重合,BD与AC重合,DF与FC重合,所以∠ACD=∠BDC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要掌握好它的概念.
三、作业
1.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什么叫做对称点、对称轴?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有什么性质?
(3)除定义外,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2.举出一些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实例.
3.已知:如图,两点A、B.求作:直线l,使A、B关于l对称.此题要求写出作法.
4.已知△ABC≌△ABC,那么△ABC与△ABC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吗?如果△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那么它们全等吗?为什么?
第五篇:幼儿园数学教案:滚一滚
幼儿园数学教案:滚一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滚一滚
活动目标
1、能叫出球体、圆柱体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特征。
2、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展其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能滚动及不能滚动的物品。
2、表面平滑度不同的木版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1、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要求在玩的时候想一想: 自己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样玩的?还发现了什么?
2、幼儿选择空地玩玩具,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各种玩法。
3、提问:
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幼儿根据自己的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可乐桶,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滚。” “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等)
4、分类:
请幼儿分别将能滚的和不能滚的玩具放在两个筐中,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1、让幼儿再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提问:
在玩会滚动的东西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又如:“我玩的是可乐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
我把小可乐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分类:
请幼儿分别把能向不同方向滚的玩具和只能向前后或左右滚的
4、丰富幼儿有关知识:
能向不同方向滚的叫做球体,两端是圆形且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能向两个方向滚动的叫圆柱体。
5、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 还有什么东西是球体?圆柱体?
三、实验活动
1、幼儿用球体和圆柱体分别放在不同的木板上滚一滚,看有什么不一样?
2、老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木板表面平与不平,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不一样; 木板放置的斜度不一样,东西在上面滚的速度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