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赛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3.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和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地形及农业的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难点: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北方地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词导入
教师出示《沁园春·雪》的诗句及相应景观:毛泽东有一首著名的诗词《沁园春·雪》,我们班哪个同学朗诵最好、最有感情,给我们朗诵一下这首意境壮丽的诗词?
学生朗诵
教师引导:这首诗词、这些景观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这个地区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引出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课节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课堂,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二、探究深入,走近北方地区 情景一: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教师引导设问: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中国地理,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那么北方地区在哪,都包括哪些范围,具有什么样的自然特征呢?今天我们将从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认识。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交流讨论,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问题: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_________以东、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2.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东部有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__________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_______”。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________”。
全班交流展示,找代表指图讲述,教师点拔提升:
完成活动: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1.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高于齐齐哈尔,石家庄寒冷时间短,这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齐齐哈尔纬度比石家庄高;降水石家庄冬夏季都多于齐齐哈尔,这是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距海比齐齐哈尔近。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气温石家庄比延安高,原因是延安比石家庄地势高;降水石家庄比延安多,原因是石家庄比延安距海近。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边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这样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北方地区农业的特点。
情景二:认识北方地区农业特征
教师引导思考:北方地区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都有哪些农作物?它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呢?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教师继续启发:气候特点对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教师追问:北方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有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教师总结:
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而降水量都很少。
由于这期间华北平原的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很大,加上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很大,所以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所以经常
会发生春旱。
解决措施: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
教师启发提问:北方地区是所有的地形区都春旱严重吗?春旱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春旱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气候冷湿,不经常受春旱影响,但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教师总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设计思路:本情境主要认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及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再到解决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既全面立体地认识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又使学生地理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渐进的发展。
三、拓展交流,我爱我家
教师创设情境:我们的家乡烟台位于山东丘陵,也属于北方地区,我们家乡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有什么特点呢?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土质及农业生产方式几方面进行交流。
设计思路:充分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地理,同时也是对本节知识内容的一个印证和拓展。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可以看出确实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历的就是一个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人地和谐发展的过程
第二篇:比赛教案
大班综合活动《小小瓶子趣多》
教育理论依据:
矿泉水瓶和饮料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既有使用价值,又可供欣赏和游戏,常常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是一种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从幼儿兴趣出发,以瓶子为载体,设计了一节综合活动课《小小瓶子乐趣多》。结合大班孩子好奇心强,爱探索,爱挑战等特点,我请小朋友收集了各种瓶子,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探索,挖掘瓶子的各种玩法,并进行尝试。教学目标:1、2、3、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瓶子的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通过一物多玩,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受瓶子带来的培养幼儿健康环保意识,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瓶子的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学难点:
通过一物多玩,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感受瓶子带来的乐趣。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饮料瓶(大小不一,若干)、器械操磁带一盒、紧张音乐一段、录音机、“怪兽”3只
一、开场热身活动:器械操(幼儿手拿瓶子)。
孩子们,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锻炼锻炼我们的身体,争做健康宝宝哦。(放器械操音乐,师幼共同活动身体)
二、谈话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孩子们围着老师成“U”型坐好)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做热身操的时候,手里拿了什么东西呀?(瓶子。)这些瓶子被我们第一次利用后并没有丢掉,因为它还有很多很多作用。那谁来说说它的作用呢?
幼儿:①可以用她装东西,装吃的,还可以装压岁钱。②在瓶子上贴花,装饰我们的教室。乐趣。教学重点: ③可以踢来踢去,当足球踢。④可以做水枪,射击别人等等。
三、幼儿自由探索各种瓶子的玩法,并进行尝试。
1、小朋友真聪明,说出了瓶子的许多作用,也有小朋友说瓶子可以用来玩。那你们平时会把瓶子变成什么玩具?怎么来玩的呢?(把瓶子投进纸箱里;当球踢;把瓶子放在地上跳过来跳过去;用瓶子做花盆;用瓶子做小推车,还可以做拉力器等等)
2、根据幼儿探索出的瓶子的有趣玩法,教师引导所有幼儿进行尝试练习。(分组练习)⑴绕瓶子,“S”线性跑。
将瓶子在活动场地中间交错排列成“S”线性,幼儿一个个绕过瓶子跑到终点。(不能碰到瓶子)⑵跨栏大挑战。
将瓶子在场地中间排列成几横排,形成一道道“栏”,幼儿助跑后跨过栏,没有碰到瓶子才算完成任务。⑶小兔蹦蹦跳游戏。
将瓶子一个间隔一个在场地上形成一条小路,幼儿扮演小兔双脚并拢并依次跳过一个个瓶子,不能踢倒瓶子。⑷钻山洞游戏。
将瓶子首尾相接搭成几个小山洞(大小不一),幼儿排队钻进山洞里,如果身体碰到山洞壁,山洞就会倒塌。
四、游戏:打怪兽
小朋友,刚才老师接到奥特曼的电话,有几只怪兽来我们幼儿园了,它们藏在秘密的地方,现在请我们大家团结合作,一起消灭怪兽,看看谁是勇敢的孩子?
1、讲解游戏规则:手拿手榴弹(瓶子)绕过树林(s线跑),跨过小沟,来到小河边,跳过河里的一个个小石头,然后钻过一个个小山洞,最后来到山那边匍匐前进,并向怪兽射击,将怪兽打到才算取胜。
2、幼儿了解活动场地,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
3、幼儿分三组准备好,开始玩游戏。
4、最先完成任务的那组获胜,并获得奖励。
5、游戏重复一次。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表现的真勇敢,大家团结一起将怪兽打跑了,奥特曼打电话来表扬我们了,他还说我们都是讲卫生的小朋友,你们说是不是呀?“是。”那我们一起行动将这些瓶子捡起来,下次再玩吧!活动评价: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都特别高,充分探索并发现了瓶子的各种玩法,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打怪兽”游戏环节,孩子们的警惕性特高,团结协作性非常好,将瓶子的各种玩法展现的淋漓尽致。最后的环保健康教育也恰到好处,将整堂活动课贯穿在一起。
第三篇:比赛教案
新课导入:
展示九大行星运动FLASH,以及社会变化、体育运动等图片,配合解说“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是运动变化的。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事物的运动„„”(过渡)刚才的视频为我们展示了世界上的事物运动、变化的生动场景。那么到底什么是运动?它与客观事物是一种什么关系?这就是今天我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第二节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教师:其实运动并不是局部的,小范围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可见:
(板书)
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过渡)虽然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但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否一样呢?请同学们判断以下老师展示的分别是什么形式的运动?
展示投影:“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教师问:其实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刚才所列举称为运动的5种基本形式。虽然运动的具体形式各异,但都是哲学上所说的运动。
(过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所谓运动指的就是:
(板书)
二、哲学上“运动”的含义:运动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教师:注意有个定语:一切事物,说明运动具有普遍性。还有两个关键词:变化和过程。刚才的5种基本形式中,同学们发现事物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事物的性质、位置还有外貌变化等),并且这种变化还持续了一段时间,有的时间长有的短。
(过渡)既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那么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事物不运动了,整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学生:(略)
教师归纳:整个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再到思维领域,从宏观物体到微观世界,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离开了运动都不可能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所以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这就是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第一点: 概括起来就是:
(板书)
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板书)1.物质离不开运动:
教师问:以前我们第一课还学过物质的唯一特性,同学们回忆一下:
(列表格对比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的区别!)——适用范围不同
教师问:一般我们提到运动,都会指明是什么在运动,也就是说每种具体运动形式都有一个主体、载体。
那么运动主体是什么呢?回过头来看一下5种基本运动形式,判断在这些形式中,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学生答:(略)
教师:而刚刚所提到的人的认识也会运动,但实际上人之所以会进行思维运动,归根究底是因为人的大脑在不断运动,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没有大脑人就不可能思考。可见,(板书)2.运动离不开物质:
教师:总之,物质和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从他们的关系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在讲“物质”的时候,用运动这个定语修饰,指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性;而在讲“运动”的时候,用物质这个定语指出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请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注意。那么接下来看两个故事: 展示:慧能和刻舟求剑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同意这两位的观点或者做法吗?你们认为这两个人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各犯了什么错误? 学生:(略)
(板书)3.两种错误观点:
离开运动谈物质——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观点
教师:他们共同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把运动与物质割裂开来了。综上所述,我们可的出一个重要结论。在课本P62黑体字,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过渡)总之,从整个世界来看,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恩格斯的话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接下来再我们看一组图片:
投影──照片(依次打出周杰伦童年、少年、成年时期的照片)教师边打出照片边问:他是谁?
某位明星照片打完后,问:他在不断的变,你为什么能看出他小时的照片? 学生回答:(略)
(过渡)教师:是呀,人再怎么变,有些东西没变。那不变就是我们所说的静止的状态。接下来我们就探讨一下什么是静止?它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三、静止与运动:
老师问:同学们还能不能列举一些事例,你认为事物处于静止状态的? 学生答:(略)
(板书)
1、静止的含义:
(板书)1)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事物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2)在特定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相对不变
展示图片:列车上的静与动
教师问:请同学分析一下在行驶的列车上,画面中这些事物的静与动。学生答(略)
教师问:所以静止是不是完全的不运动?为什么? 学生答:不是。„„
教师问:静止只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板书)
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列表格对比)
课堂小结:
老师:请同学来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略)
(注:学生边回忆老师应电脑将本节课板书内容相应的展现出来。)老师小结:一个原理、两个概念、二对关系:
课堂讨论: 1.展示投影:
从前有个人,名叫无赖,借了名叫诚实的人的钱。借期到后,诚实向无赖索钱,无赖不给。理由是──“一切皆流,万物皆动,此时的我不是彼时借钱的我,现在的我借你钱了吗?没有哇!” 教师质疑:无赖说得多在理呀!一切皆流,万物皆动。假如你是 诚实,你能要回这钱吗?
学生讨论:他耍无赖我没办法,或,揍他一顿解气而已。教师启发:无赖不还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切皆流,万物皆动
教师启发:古人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会吗? 学生思考说办法(略)。展示投影(验证答案):
2.俗话说:“稳如泰山”,言外之意泰山稳固不动,似乎它不是在运动中存在的。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四篇:比赛教案
第四章:孝心献给父母
第二节:尊师重长
构建和谐
雪山中学:李园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尊师重长的含义,解读“和谐”二字内容
2、能力目标:如何做到尊师重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感恩,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含义 教学方法:
情景分析、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媒介: 图片 小音箱 教学过程:
一、上堂课内容知识回顾:
活动:孝心教育调查表:
1、是否记得父母生日?a、没记住 ○ b、只记住一个 ○ c、都记住了 ○
2、自己的衣服是否自己洗?a、自己不洗 ○ b、自己偶尔洗 ○ c、自己经常洗○
3、是否顶撞过父母?a、从不顶撞父母 ○ b、偶尔顶撞 ○ c、经常顶撞 ○
4、是否帮父母干家务活?a、经常干家务活 ○ b、偶尔干几次家务活 ○ c、从不干家务活 ○
5、在买衣服时,是否向父母提要求?a、从没提过要求 ○ b、偶尔提几次要求 ○c、经常提要求 ○ 朗诵:《孝心献给父母歌》
1、自己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2、家务劳动帮着干,多为父母减负担。
3、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4、探亲访友离家前,禀告父母莫挂念。
5、衣食住行讲礼貌,尊老敬长想在前。
6、艰苦朴素花钱少,不与别人比吃穿。
7、思想学习勤汇报,恳求父母多指点。
8、批评教育不顶撞,感谢父母要求严。
9、养育之恩重如山,儿女责任记心间。
10、立世做人品行高,敬重父母孝为先。
板书:尊师重长
构建和谐
二:新课导入
从前,有一座深山里有一只老虎。它生得笨重,行动很不灵便,常常饿肚子。有一天,老虎从山洞里爬出来找吃的,他看见小猫的动作很灵活。他就向小猫恳求说:“猫老师,请把你爬出来的本领教给我吧!”小猫摇摇头说:“不行,我教会了你本领,你反过来害我怎么办?”老虎磕头央求:“猫老师,只要你肯答应,我决不会昧良心的。日后,有谁敢欺负您,我一定和他拼命!”
从此,老虎拜小猫为师,小猫不辞辛苦,一心一意的教徒弟。不久,老虎自以为把小猫的本领都一一学到手啦,心里十分得意。
有一天,老虎又来向小猫学本领。他用眼睛死死的盯着小猫圆滚滚的腰身,馋得直淌口水。小猫看出了老虎的坏思想,就对老虎说:“我把本事统统教给你了,现在你可以走啦。”
这时,老虎瞪眼说:“猫老师,您看看树上趴着什么?”小猫刚一回头,老虎咧开嘴,猛地向小猫扑去。这时,却听见“唰”地一声,小猫早就爬上了大树。小猫从这棵树对窜到那棵树,又从那棵树窜到这棵树,有时还坐下来抹抹胡子,看看老虎。虎在树下又气又急,一点法儿也没有。问题1: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问题2:列举身边所发生的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二、新课讲授: 1:列举尊师的事例
主席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朱德给老师敬礼: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2:学生结合自身身边发生的尊师现象(如何做到尊重教师): 首先,要在认识上,感情上去理解老师、体贴老师,学习中以进取的心态,严谨的风格,参与活动
第二,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对老师的尊重,有创新意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第三,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成长过程,有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可关键是能否知错就改.第四,要养成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向老师问好的习惯。思考班主任,科任教师,与教师的区别? 应该怎么做?
板书: 饮水思源,不忘师恩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含义 2:事例:老年公寓书写人间孝道
3:法律链接: a.老年公寓所存在的虐待事 b.揪耳事件 板书: 推己及人,孝满人间 1: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2:解读:感恩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感恩”是一种认同,“感恩”是一种回报,感恩”是一种钦佩)3:在歌曲中以“实际行动”表示出感恩的心情 4:提倡和谐的表现 板书: 感念万物,永保和谐
三、课堂总结:(1)饮水思源,不忘师恩(2)推己及人,孝满人间(3)感念万物,永保和谐
古人尊师的故事一: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古人尊师的故事二: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古人尊师的故事三: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古人尊师的故事四: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古人尊师的故事五: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如何做到尊重教师): 首先,要在认识上,感情上去理解老师、体贴老师,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师是为了某种功利来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记住“那块黑板擦去的是功利,写上的是真理”,老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备课,批改作业,学生全部酣然入梦的时候仍在查寝。这种辛勤的劳动,以是为了谁呢?如果是真是想的这样,他们又何必如此辛苦地工作呢?大可不管我们的学习、纪律、卫生。这些超出工作时间的劳动又没有经济报酬呢?因为这些,所以我们更要理解老师的价值取向。其次,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这也是尊重。学习中以进取的心态,严谨的风格,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对老师的尊重,有创新意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同样也是尊重老师的一方面。第三,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成长过程,有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可关键是能否知错就改,如果能,那既表现出我们的宽广胸怀,也表现出对老师的尊重。遗憾的是有些同学知错但不改错,恶意顶撞老师。所有的一切,无一不透露着你的不可理喻,缺乏改错的胸襟和你的无知、愚蠢。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知错就改,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同样也是对老师的尊重。第四,要养成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向老师问好的习惯。如果你主动说了一句„老师好‟,这样不仅反映出你的高尚品格,还增进了师生感情,体现出你文明礼貌的素养。
也许,我们真正形成尊敬老师思想和局面,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上四点。尊敬老师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近日,一个“冷血护工”的电视报道引起网友的大量跟帖,5月19日凌晨,记者来到郑州市畅乐园老年公寓楼下,听到护工一阵污言秽语,不堪入耳。5月21日护工拿着一个黄色塑料袋想老人嘴里灌去,那名护工还问老人:“好喝不?咸不咸?”投诉人王先生说,那个黄色塑料袋里面是尿,他们给老人喝的是尿!5月28日,记者发现老人在睡觉的时候还被绑着双手,身体也被绑在床上,由于时间太早,老人困得不想起床,护工就猛击老人的头部。
看过这样的新闻,心里掠过一丝悲酸的情绪。这是怎样的一位护工,你可以照顾不周,可以不尽心,但怎么可以谩骂殴打老人,怎么可以强迫老人喝尿?怎么能做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在最初的震惊愤怒过后,我在问自己,假如这位受虐待的老人是自己的父亲,我该如何?是还呆在这里,还是把老人接回家,或换一家更好的养老院。
思来想去没有更好的办法,一种无力感竟是这么彻底。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等到我们老了的那一天,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虽然这位护工已被拘留,但类似老人在养老院被打受虐的事例已不鲜见,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批评,更多的则是如何破解我国目前养老现状的难题
第五篇:比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大家把目光一齐投向大屏幕,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2、请清晰而坚定地来读一读课题。
3、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和题目当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这个词语,请大家找一找。(生齐答,师板书:中华不振)
2、在课文当中,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把它划下来,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地方练读,等会读给大家听。
3、交流
“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
(指名读,并说感受。)
4、流淌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是啊,“中华不振”。老师发现,有一段话几乎每个同学都划下来了。(出示课文第8节中的文字)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1)指名读这段文字。谁还想读?(指名几位读)
(2)听着几位同学的朗读,不知道你们的脑海里是不是想到了一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甚至还看到了些什么?(交流)
(3)是外国人租借了我们中国的土地啊!这段话让我们想了很多,让我们看到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4)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假如当时你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自由说,请说得好的学生再读这段话。)(5)可是,谁又敢怎么样呢?同学们,读着这样的话,亲眼目睹着这样的事情,你的脑子里是不是有很多的问题想问?(自由说)
(6)既然脑子里有那么多的问题困扰着你们,那么,你们想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a.指名读这段话。
读至“„„谁知”,中国巡警局有没有给中国人撑腰?为什么?(板书:?)(自由说)问题的答案就写在黑板上——中华不振啊!(板书:啊!)b.继续读,读至“„„训斥了一通”。
这个轧死中国人的洋人,最后有没有被惩处啊?
我们不禁又要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指名说)答案还是在这里——中华不振啊!(板书:!)c.请全体同学把剩下的内容读完。
这些围观的中国人有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讨回一点公道呢?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又做了一些什么?(自由说)
这可是在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啊,而且站着的是“一群中国人”啊!但是他们怎么会连做一些什么,说一些什么都办不到呢?
因为——(齐答:中华不振啊!)(板书:!)
(7)师配乐读这段文字。生配乐读。
5、“谁又敢怎么样呢?”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冲动?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又怎么能够不愤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1)出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事例。(师朗读)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上海,当时的外滩公园的门口竖有一块大牌子,上面有公园规则(即1917年9月工部局用英文公布的10条规则,其中第1条“公园只准外国人入内”,第4条“狗与自行车不得入内”)。另外还专门做了写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木牌为长方形白底黑字,插在草地上,由于日晒雨淋,木牌损坏,以后又改用三角铁底架,上有网形块状铁牌。(2)华人与狗,不准入内,你们有什么想说的?(自由说)
6、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么呢?(自由说)
那么多的问题,一直还是在你们的脑海里翻江倒海,尽管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可是,我们还是得一遍又一遍地来问自己。
7、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那段屈辱的历史,来看一份资料。(出示资料,师配乐读)
自19世纪初,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鸦片的大量输入,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1838年,林则徐奉召晋京。道光帝多次召见,授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鸦片贸易被严厉取缔后,英国资产阶级立即策划发动侵略战争。1840年 6月,英国船舰四十余艘及士兵四千余人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这次战争持续了两年多时间,战争期间,英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842年 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在南京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亦称《江宁条约》。共十三款,主要内容为:①中国割让香港;②向英国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③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口对外通商,英国可派驻领事„„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于1844年分别强迫清政府订立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它们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不但使中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战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中法之战开始了。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法国又得到很多权益。中国西南门户洞开,法国侵略势力以印度支那为基地,长驱直入云南、广西和广州湾,并使之一度变成法国的势力范围。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末一段最好的时期。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平银;舰艇等战利品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日本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的欲望。清军大东沟海战的失败使日军控制了制海权,把魔掌伸向了“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军队的无能,使旅顺很快落入日军之手,日军第一师师团长山地元治下达了“全部剪除”的命令,日军便开始大肆屠杀解除武装的清军俘虏和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在他的指挥下,大屠杀从旅顺东部开始,逐步向西推移,挨门逐户进行搜杀,城里杀尽又杀向城郊,偌大一个旅顺城,只逃出 600多人,超过20000人遇害。而城内免遭杀戮的36个中国人是被日军逼作抬尸队清理杀人现场才得以活命的。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又统率多国联军(史称八国联军)两千余人,从天津直趋北京,形势愈发紧张。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8月4日, 各国联军约两万人,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其中日军约八千,俄军四千八百,英三千,美两千,法四百,意、奥不满一百人,德军没有参加。侵略军兵分两路,日、英、美军为右翼,沿北运河西岸前进;俄、法、意、奥军为左翼,沿北运河东岸推进。8月14日,北京失陷。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烧杀抢劫。除侵略军官兵外,传教士、外交官和侨民中亦有参与掠劫者。北京许多房屋成了瓦砾堆,被杀者的尸体到处可见。八国联军将北京全城分为几个占领区,实行军事统治,镇压居民反抗。英、德、法等军继续派出部队,四处攻城掠地。9月间,俄军占领北塘、唐山、秦皇岛等地,控制北京、天津到山海关铁路。德国元帅瓦德西又率领两万德军到中国,并任联军统帅。10月中,他派出德、英、法、意军队从北京天津两路进攻保定。直到次年4月,瓦德西组织了四十六支“讨伐队” 四处侵扰,西至直晋边境的娘子关、紫荆关,西北到张家口,南到直鲁边境。所到之处烧杀掠劫,无恶不作„„
(出示一张当时民不聊生的照片)
现在知道为什么中华不振了吗?(指名说)
8、这一次,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他的的确确想了许多许多,请同学们手放下来。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始终忘不掉一些东西: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站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国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在修身课上,听见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恍然大悟,听到魏校长点他的名字,于是,周恩来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齐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齐答)
9、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
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 请你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
10、最后,在这节课结束前,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一百年前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写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文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字幕,齐读)
今日之中国,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梁启超
板书: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中华不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