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三角形的中位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
2、会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3、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2、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拼图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显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利用结论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通过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
A
B
C
动手试一试:
1、请把你手中的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它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你是怎样操作的,展示一下吧。)
2、提问:你能说明自己的操作是正确的吗?
A
B
C
D
E
F
二、探索新知:
1、定义:
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提问: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
2、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将三角形沿着它的中位线DE剪开,可以将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请问中位线DE在长度和位置上与哪条线段存在特殊的关系?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
3、试一试:
(1)、如图(a),已知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AC=8,∠C=70°,求DF的长和∠EDF的度数;
A
B
C
D
E
F
(b)
A
B
C
D
E
F
(a)
(2)、如图(b),已知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DEF的周长为10cm,求△ABC的周长;试想一下如果连接AF,那么AF与DE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A
B
F
C
G
D
E
H
三、例题教学:
例1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E、F、G、H分别是四边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菱形吗?为什么?
A
G
F
E
D
C
B
H
讨论:(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依次连接它的各边中点能得到什么图形?
(2)对角线相等又垂直呢?
归纳总结:
(1)、顺次连接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图形形状跟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2)、主要有哪几种情况呢?
四、课堂检测:
1.顺次连结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矩形
B.菱形
C.正方形
D.以上都不对
2.顺次连结下列各四边形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
B.等腰梯形
C.矩形
D.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
3.已知以一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cm2,则原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cm2.4.如图,A、B两地被建筑物阻隔,为测量A、B两地的距离,在地面上选一点C,连接CA、CB,分别取CA、CB的中点D、E.(1)
若DE的长度为36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2)
如果D、E两点之间还有阻隔,你有什么方法?
五、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