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案(最终版)

时间:2019-05-11 21:5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由教案(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由教案(最终版)》。

第一篇:自由教案(最终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教学目的:基本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对自由含义的理解,自由的意义及怎样实现自由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导入:同学们肯定会听过这样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任何时期,人们都在追求自由,可见自由的重要性。自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不陌生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提到了自由一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互动:同学们来讲一讲,你认为什么是自由?

2:课堂互动:自由对社会、个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自由激发社会的活力。因为社会环境的自由使得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比如建国以来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学术和思想进步与人才的增加,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环境和人才的保障,为社会发展增加活力。

第二、第二、自由促进个性的发展。八股取士大家应该知道吧,说的是明代的科举考试,它限制考生自由抒发言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人们不敢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严重限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而相比之下,如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极大促进了大家个性的发展。所以自由不仅对个人本身,还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的人们没有我们现代人有福气,他们所处的时代封建专制,王权至上,人们没有发言权,只能俯首听从命令,并且敢怒不敢言,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发展,而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宽松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人们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维护自已的自由,所以宽松的社会环境氛围也能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3:课堂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对,自由不仅是身体行动上的自由,还有思想上的自由,有了自由,我们能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科学家因为自由能够发明新事物,艺术家因为自由能够创造艺术作品,作家因为自由能够创作文学作品,因为思想和身体行为的自由,使得人们能生活的更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从古至今,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追求,梁山伯与祝英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留下化蝶双飞的美好故事;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奔走呼号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自由;马丁路德金心中有一个梦想,为实现黑人的人身自由发出呼喊„„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为自由奋斗着,自由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在任何时间都不会改变,所以,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点:自由不是毫无界限的,法律会保护你的自由,但是如果随心所欲胡作非为,那么法律就会拿走你的自由,因为你的毫无顾忌可能会给社会、给人民带来不良伤害。所以,按照核心价值观对自由的定义,享受自由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不是随心所欲。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第一,我们知道了自由的含义,分析了自由的意义及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观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时代在发展,我们在进步,你们作为当代学生,承担着祖国的重任,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下面以一首《少年强》结束这次的讲课,希望你们都能成为祖国强大的支柱。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第二篇:容忍与自由教案

《容忍与自由》教案

教学要点:

1、了解胡适及写作背景

2、艺术特色

3、学生怎样看待“容忍与自由”

教学重点:体会胡适这篇论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胡适的文风

教学方法:采用边读边议的方法进行本课的教学,最后展开课堂讨论。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胡适在“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说“文言是半死文学”,“可读而听不懂”。

一生以白话文的布道者自居,始终关注白话文的发展和命运,还特意编著了一部《白话文学史》。

记得1934年秋,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又对白话文的优点大加颂扬,这时,有些醉心文言文的同学,听不入耳,心中厌烦,不免萌生了抵触情绪。正当胡适讲得得意时,一位姓魏的同学,突然站起来,声色俱厉地提出抗议道:“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没有丝毫的缺点吗?”胡适冲着他微笑着说:“没有的。”那位同学更加激愤地反驳道:“肯定是有的!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扶扶眼镜透露出沉思的目光,然后柔声细气地解释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说完这段话后,只听得课堂内 “嚓、嚓”的取纸声,顿时整个教室呈现出紧张沉寂的气氛,每个同学都在开动脑筋,认真地编写电文。十五分钟过后,胡适让同学们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胡适又解释说:“干不了”就含有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之意;“谢谢”既对友人费心介------绍表示感谢又暗示拒绝之意。由此看来,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恰当地反映,所谓研究,就是细心琢磨问题的中心所在,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白话文较文言文是更可省字的。

经胡先生这一精辟阐述和热情的鼓励,那些对白话文不感兴趣的同学,连笔者在内都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2、胡适的三嫂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叫曹声,比胡适的年龄约小十岁。1923年夏天,三十刚出头的胡适到杭州疗养,住在烟霞洞,而曹声当时正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一个是使君有妇”,一个是“罗敷有夫”,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边,两人相逢,已是恨不相逢未嫁娶之时了。于是,曹声向自己的丈夫提出离婚,并很快办妥了离婚手续,在这种情况下,胡适面临着一个难题。他的妻子江冬秀不是个普通的旧式女子,也不是软弱可欺的妇女,她为此事常同胡适吵闹,有一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上掷去,幸未掷中。当时的胡适已是很有名气的了,名气与爱情两者不可兼得。他的恋爱,只有几个至亲好友知道,流传不广。如果事情一闹大,全国皆知,胡适的“圣人”的称号就完结了。最终胡适还是舍爱求名。这样一来,曹声身受的打击可不轻,但她仍在情场失意的情况下发愤读书,后留学美国。胡适与曹声恋爱期间,常凭鱼雁传情。胡适还为曹作了首诗:咬不开,捶不碎的核儿,关不住核儿里的一点生意;百尺的宫墙,千年的礼教,锁不住一个少年的心。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为白话文和五四文化的倡导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三、背景简介

胡适的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台湾出版的《自由中国》1959年3月14日第26卷第6期。

《自由中国》鼓吹自由、民主和宪政,批评时政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在当时思想文化界有重要影响,并成为销量最大的政论刊物。由此引发了执政当局的不满,1960年《自由中国》被查封停刊,主编雷震则被拘捕判刑。时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正在美国开会,在答美联社、合众社记者问时表示,雷震案不应由军法审判。胡适回台湾后接见记者,认为《自由中国》为了争取言论自由而停刊也不失为“光荣的下场”,雷震办《自由中国》已成为言论自由的象征,“我曾主张为他造铜像,不料换来的是十年坐监,这是很不公平的!”为表示气愤,胡适说此话时还用力拍了一下桌子。

胡适此文的发表与查封相隔了一年半的时间。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胡适文章的立意显然是针对查封行为的时代背景的。

四、讲述课文

第一部分:以胡适以母校史学大师布尔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重要”为起兴,不仅深表同感,而且认为它“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顺着布尔的思路,胡适进一步发挥并引申出自己的观点:“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适的话换一种表述即是:因为容忍是自由存在的前提,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打个比方来说,容忍是“根”,自由是“花朵”。胡适为布尔的那句格言寻找到了立论依据,并赋予了理论色彩。

第二部分:提出自己的第一个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问题: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人物著称的胡适,为什么舍近求远,迂回曲折,放下自由的直接张扬,间接地倡导起容忍的精神了呢?

(1)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激进。“我在那时候抱着破除迷信的热心”,“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都说明年青人长于积极进取而欠缺冷静反思的思维特点。相对而言,老年人较为心平气和,思考时较客观周详。

(2)青年与老年在知识积累、认识能力上是存在差异的。“我在五十年前,完全没有懂得这一段„„”“我当时也完全没有注意到郑玄注„„”等例,都说明知识的局限造成认识上偏差。

(3)人生经历对思想的影响。胡适之所以认为“容忍比自由还重要”,是因为“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这是他的社会认知与知恩图报心理。青年时期往往更多地关注社会的负面而对现实强烈不满。对于胡适的个人经验之谈,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容忍胡适主要是他的“无神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社会与旧时的中国社会的境遇,胡适的“社会容忍论”就未必能够成立。

第三部分:提出“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的结论。举例说明:出新教领袖高尔文起初反对罗马旧教的不容忍到执掌大权后自己对异端不容忍的例子证明之。胡适的独到之处是分析不容忍态度背后的群体心理根源。

1、“喜同而恶异的”。

2、“深信我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这是胡适阐释的重点。宗教专制主义信仰一神论,认为自己代表了全知全能、永远正确的上帝的旨意而反对自己就是反对上帝,就成了上帝的敌人——魔鬼了。宗教时代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在政治思想领域的绝对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和一元论依然存在。陈独秀当年的“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就是一例。专制主义、极端主义生长的土壤就是不承认自己的可错性。人不是上帝,任何人都生活在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因而具有认识的局限性和出错的可能性。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可错性,才会有开放的心态、对话的愿望和容忍的态度。胡适对容忍的强调在当下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所处的多种文化的世界和多元化的社会要实现和谐与发展,必须做到“和而不同”,必须根除以自己的见解为“绝对之是”的狭隘、极端的认识态度。第四部分:戒律自己

至于如何达成社会的容忍态度,胡适的应对策略是人人将心比心,从我做起。这道理永远是不错的:人人都有容忍的态度,社会还会不宽容吗?但实际上他却回避了当时台湾国民党维权统治不宽容的尖锐问题。并非胡适对当局的不宽容没有批判之心,事实上这篇文章就是对台湾现状有感而发的,只是胡适为人处世的中庸平和、世故老到,令他只能说到“戒律自己”为止。

五、艺术特色

1.逻辑的清晰明白、论证的充分切实使最重要的。全文支撑核心观点的有三个分论点。其一是“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胡适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体会加以证明,并有虚有实、虚实结合。其二是“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其三是“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作为行为秩序,它与上段陈独秀的引文相衔接显得自然贴切。2.本文的另一特色是讲理论命题具体化、个人化。理论是灰色的,而个人的经历与思想总是具体的、独特的和生动的。胡适以个人经历证明“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如何做到容忍的态度时,他还是提出个人性的“戒律自己”。这似乎是将自己从不容忍到容忍的思想转变来为他人树立一个样板。3.体现了胡适一贯的文章风格:言之有物,明白清楚。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容忍与自由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适所倡导的容忍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包容精神,在今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处在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要有包容的精神,有开放的心态。讲授中结合当今现实效果不错

七、布置作业

思考题:你怎样看待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让它们自由生息教案

14、让它们自由生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44)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钢筋、收割、赴宴”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出示 挂图)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4、齐读课题。

5、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认读、齐读生字。

注意:“屑”读作“xie”,不要读成“xiao”;“啄”读作“zhuo”,不要读成“zhuo”。

(3)口头组词。

(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理解词语,指导书写。

(1)“筋”:指什么?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钢筋?它是做什么用的?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3.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

(1)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四、小结。

文中的日内瓦掩映在绿树中,湖光山色,布局合理,随处可见的公园内,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幽静美丽。

五、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45)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清文章脉络,说出段意。

3、巩固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意。

教学难点:

体会日内瓦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写有段意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让学生说说

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分组读课文。

2、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各个小组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

4、反馈学习情况:指名学生发言。

5、最后教着出示小黑板的段意,让学生比较。

6、让学生自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主要介绍了日内瓦这座城市的特点——油画般的湖光山色。

1、你知道日内瓦吗?

2、学习“学习链接”,教师简介。

3、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认为日内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四、小结。

1、全文分两部分写的。第一部分是对日内瓦总得介绍。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写野草和鸟儿可以在这里自由生息,是从两方面来写的。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对日内瓦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收集、了解日内瓦的相关资料。

2、完成课后练习2。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总:45)

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6段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式。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日内瓦人对野草和小鸟的保护及热爱的精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虽然······但······”“几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日内瓦人对野草和小鸟的保护及热爱的精神。

教学准备:

日内瓦城市风光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野草、野花和小鸟,在日内瓦自由生息,是谁让它们如此自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找出答案。

二、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2)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小组讨论、交流。

(2)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 这里几乎所有的鸟都不怕人,一见有人喂食就飞来讨要。“几乎”是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把“几乎”换下而又不改变原意。② 在鸟儿的乐园里,连小小的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尊严。“有尊严”是什么意思?

③ 许多游客在日内瓦最愉快的感受就是在野餐桌上,希望能够与麻雀一起就餐。

(3)让学生读读这段,谈谈有什么体会?

(很神奇、很想去日内瓦亲自体验一下与麻雀共进午餐。)

(4)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5)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6)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人类和大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如果是那样,我们将享受到意外的喜悦与快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地球将绽放出最美妙的光辉。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2、摘抄优美的句子、词语。

板书设计:

让它们自由生息

日内瓦湖光山色闻名遐迩

野草 鸟儿 对野草像对待 从不偷捕和滥杀 人工草皮一样喜爱 友好相处

教学反思:

15、《蒲公英的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总:)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生字。(2)学生按要求找出生字,分类读。

平舌音:遭 操

后鼻音:梦

直呼音:污(3)比赛读、抢读。

(4)口头组词。(5)出示文中词语:

呼啸

改善

迫不及待

震耳欲聋

叹息

咳嗽

环保

污染

呛鼻

惺忪

不偏不倚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完整、语言简洁。说清楚课文主要讲了谁遭遇到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2、蒲公英做了一个什么梦?从她的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蒲公英特别渴望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地方。)

3、试着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写街心花园里,蒲公英要开花了,她担心这里的环境太差,开不出漂亮的花朵。

第二部分(7-10)写蒲公英开花了,她被黑烟呛,噪音震、空饮料罐砸,昏了过去。她希望生活在美丽的环境中。

第三部分(11)写蒲公英梦见自己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草原里。

四、小结。

(1)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株蒲公英在即将开花时的担忧、开花后一天的悲惨遭遇以及她对人类的希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2)回去后观察蒲公英,了解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教学目标:

1、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环境变化给生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物带来的伤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体会蒲公英的遭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感受蒲公英的梦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二)了解蒲公英的担忧

过渡: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第一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们知道,蒲公英开花,本来是很开心的事情,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因为蒲公英居住的这里,要听汽车的叫喊声,呼吸呛鼻子的废气,喝有怪味的酸雨。所以它担心明天开不出漂亮的花来。)

3、找出表现蒲公英不快乐的词语。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4、总结,过渡: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三)体会蒲公英的遭遇。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蒲公英遭遇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3、这些遭遇对蒲公英有什么伤害?

4、蒲公英希望人类能够怎么做呢?

不乱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不乱垃圾

5、最后蒲公英的愿望实现了吗? 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1、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课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担心开不了漂亮的花——开花后的遭遇和希望——做梦(起因——经过——结果)

五、总结

1.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六、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2、跟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总:)

教学内容:回顾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拓展学习。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3、学会用“愁眉苦脸、迫不及待、震耳欲聋”造句。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男生朗读椰树的话:女生朗读蒲公英的话,教师都旁白语言。

2、指导:读孩子的语言,要读出活泼、可爱的感觉,读大人的语言要读出大人的口吻。(还要读出人物的感情,如蒲公英担忧、可怜的心情,以及梦中美好的画面)

三、完成课后练习三。

1、指名读句子。

2、联系课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3、自由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四、理解“梦”,为环保做贡献。

1、俗话说“梦是心中所想”,结合课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做了一个那样美好的梦。

2、完成课后星号题。

留心观察你周围的环境,了解一下有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环境?

同学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为环保做贡献。

3、课题“蒲公英的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小结。

如果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环保意思,我们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五、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

六、布置作业。

1、写一写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板书设计:

蒲公英的梦

汽车的噪音 不排放废气 呛鼻的废气 蒲公英(希望)不制造噪音 疼痛的空罐 不污染水源

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教学目的:基本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对自由含义的理解,自由的意义及怎样实现自由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同学们肯定会听过这样一句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任何时期,人们都在追求自由,可见自由的重要性。自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不陌生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提到了自由一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

互动:同学们来讲一讲,你认为什么是自由?

课堂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对,自由不仅是身体行动上的自由,还有思想上的自由,有了自由,我们能做我们想做的事情,科学家因为自由能够发明新事物,艺术家因为自由能够创造艺术作品,作家因为自由能够创作文学作品„„因为思想和身体行为的自由,使得人们能生活的更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从古至今,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由的追求,梁山伯与祝英台追求爱情与婚姻的自由,留下化蝶双飞的美好故事;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奔走呼号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自由;马丁路德金心中有一个梦想,为实现黑人的人身自由发出呼喊„„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为自由奋斗着,自由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在任何时间都不会改变,所以,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点:自由不是毫无界限的,法律会保护你的自由,但是如果随心所欲胡作非为,那么法律就会拿走你的自由,因为你的毫无顾忌可能会给社会、给人民带来不良伤害。所以,按照核心价值观对自由的定义,享受自由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不是随心所欲。

课堂互动:自由对社会、个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通过同学们对自由意义的讨论,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自由激发社会的活力。因为社会环境的自由使得人们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比如建国以来的“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学术和思想进步与人才的增加,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环境和人才的保障,为社会发展增加活力。第二、自由促进个性的发展。八股取士大家应该知道吧,说的是明代的科举考试,它限制考生自由抒发言论,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人们不敢也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严重限制了人们个性的发展。而相比之下,如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极大促进了大家个性的发展。所以自由不仅对个人本身,还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课堂互动:最后一个问题问大家,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由,知道了自由对我们的意义,那我问大家,我们该怎样实现自由发展呢?

是的,大家说的都很对,我们中国是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保障我们的自由权利,所以当我们的自由权利受到侵害时,首先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我们作为公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法律武器的保护是我们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很多条件构成的,除了法律保障,国家需要提供物质条件,什么是物质条件呢,简单的说就是经济实力。我们可以简单的做一下对比,发达国家美国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美国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从而有经济条件满足人们对自由的追求,相比之下,非洲的落后国家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如何解决自由问题呢?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怎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呢?科技进步推动交通运输等方式的进步,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从而扩大视野,促进发展,另外,科技进步带来一系列变革,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思想等方面都能产生深刻影响,都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古代的人们没有我们现代人有福气,他们所处的时代封建专制,王权至上,人们没有发言权,只能俯首听从命令,并且敢怒不敢言,大大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发展,而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宽松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人们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维护自已的自由,所以宽松的社会环境氛围也能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归结起来就是四个方面:法律、经济、科技、社会环境,当然肯定还会有其他方面,我们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归纳。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第一,我们知道了自由的含义,分析了自由的意义及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观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时代在发展,我们在进步,你们作为当代学生,承担着祖国的重任,所以希望同学们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下面以一首《少年强》结束这次的讲课,希望你们都能成为祖国强大的支柱。

课后作业:你认为还有哪些途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

第五篇: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教案

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标:

培育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青年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95周年了。请同学们谈谈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答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到了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本节课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授新课: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八个字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价值遵循。

自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美好价值形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己任。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自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成员在经济上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政治上共同享有平等权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状态,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准则。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等贵贱、均贫富”;从“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平等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作为己任。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就提出消灭 “社会的阶级区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鲜明地提出保障人民的各种民主权利,承认妇女平等权利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条例法规,都规定人民在法律上、政治上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以及结果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平等”,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也保障每个人基于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和尊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公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公正,是古往今来千百万人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铲除特权”、“天下为公”;从“各尽其职就是正义”到“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公正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作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以及“城乡兼顾”等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公正,即公平、正义,“公平”主要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分配公平等,“正义”主要指制度正义、形式正义以及程序正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正”,是加快建立以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从而在更加公平正义的基点上造福全体人民。

法治: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障。从“一民之轨,莫如法”、“法者,宪令着于官府,赏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到“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从“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到“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类对法治的认识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法治”作为己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了宪法、土地法、组织法、行政法、选举法、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以及较为系统的司法体制和机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经济法、劳动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体系,以及较为系统的司法体制和机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与我国的法治实践相结合,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即法的统治,与人治、德治相对。法治主要包含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法治是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通过建立健全全社会学习、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遵法守法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社会中享受到自由、平等和公正。

总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追求,它们一定会内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一定会外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行动。

教学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精华,我们对传统文化应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坚持自我纠正、自我更新的做法,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而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

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大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春梦和中国梦是共融的。作为当代青年,要有理想、肯担当,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为了目标和理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下载自由教案(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由教案(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范文大全

    让他们自由生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瑞、筋、镶、嵌、僻、贱、赴、啄、屑;会写:钢、筋、政、统、守、染、联、占、尊、叉;掌握词语:钢筋、市政、统一、守护、染绿、联合国......

    自由

    有的人渴望自由,因为自由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有的人渴望飞翔,因为可以清楚的看清世界万物的奥妙,让人有一种充实的快感。。。。。。可是我不像你们那样想,我渴望成功,因为我认为......

    《让它们自由生息》导学教案[定稿]

    《让它们自由生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钢、筋、政„„”等生字;认识 “瑞、筋、镶„„”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由辩论

    2015年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方:攻辩 2017-10-23zwj 谎言 攻辩(2辩):第1方案: 1:您方一直在大谈善意,那么您是善良的人吗? 是的。 2:难道您认为自己善,别人也都会认为你善吗? 这需要大......

    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表现 我国是民主集中制国家,采用的是层层推选的办法,所以你很难体会到自己参政议政的感觉,你很难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反映到最高层,相信随着民主法制建设......

    爱和自由

    读后感 暑期我有幸去了去南师大学习,听取了耿姗姗老师的讲座,发现她的好多理论都是从孙瑞雪老师的这本书中得到的沉淀和升华。回来我重温了这本书,对“爱”和“自由”有了更深......

    自由和纪律

    自由和纪律 古人云:“规外求圆,无圆矣;法外求平,无平矣。”也就是说在规矩之外想拥有一个良好的秩序,是不可能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在法律之外想求得公平,亦是不可能的,所......

    自由生活(最终定稿)

    自由生活 忙碌,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样的生活充实,很实在。但是,当我们静下来的时候,回首往昔,看着那一串串弯曲的脚印,便会发现我们为哨子花费的太多,太多.在忙碌中......